近日,本站在https://hstspreload.org/提交的HSTS Preload申请终于落地了,这意味着所有支持HSTS并且更新了预载列表的浏览器都能在访问本站时强制使用HTTPS协议(包括首次访问)。这样说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那么我们先从HSTS说起: HSTS(HTTP Strict Transport Security)是一种安全机制,它强制浏览器只通过 HTTPS(加密的 HTTP)来连接特定的网站。换句话说,一旦浏览器知道某个网站开启了 HSTS,它就会自动将所有对该网站的请求升级为 HTTPS 请求,即使用户输入的是 HTTP 地址。 HSTS Preload 是一个预加载的域名列表。这个列表由各大浏览器厂商维护,一旦某个网站的域名被添加到这个列表中,
普通视图
HSTS Preload(预加载)是什么?
传承的力量:李子柒与刀郎
正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距
读郑永年经济学作品小记
望明月
无意间看到一个干支纪年和节气相关的机器人账号,心里就想:这些信息或许在文化传承上有些价值,但对现代人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呢?除了有些人会根据节气调整作息来养生之外,我真的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人多记一份历法。
再去深究时发现,历法背后其实是天体运算,试着搞明白月相计算的时候,我想到个点子:emoji 图标里不是也有月相吗,可以计算出当前月相然后输出一个相应的 emoji,再花一些时间甚至可以用几个 emoji( 🌞 🌍 🌓 )把太阳、地球、月球的实时位置关系粗略地呈现出来。
嗯,我写这些的时候是想把那份兴高采烈传达给妳的,但是写完也意识到了,的确挺无聊。不过,通过计算能知道曾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出生的那天月亮 40.8% 的区域被照亮,月相是娥眉月 🌒 ……对我来说还是很能产生些遐想的。千百年过去了,月球改变了多少呢?现代世界到处灯火通明,很难见到月光照出的自己的影子了,所以看到影子,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不会是月亮;对古时的人们来说,月亮多有存在感啊!是不是现代人的心性难得空明也就是因为早已忘了天空中的月亮呢?
fin.
人人都可以写作
Ironben 谈到 Essay 社区的由来:
Essay 最初源于一个想法:AI 模型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缩影,从今往后,会不断吸收我们产生的数据, 如果有一个公开的地方能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我存在事实就会永远被人工智能留下。但自己文笔不好,每次写博客都没能坚持下来,所以 Essay 上线了。最初的想法无从验证,但我想就这么一直写,漫无目的写,寥寥几笔也行,记录我见过的景,遇到的人,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闪过的念头…,往后每年将一整年的记录打印成册保存下来。
可能某天,会有人读到我的文字,脑子里会见到我见过的景,遇到我遇见过的人、读到我读过的书…,无论我在还是不在。
乍听颇有些浪漫,类似之前听过的,构成人体的原子都来自死去的恒星。不过,以我的粗浅了解:AI 输出的文字基于概率,「我」后边是跟着「爱」还是「饿」,是它统计数据库里的样本计算出来的最可能的选项。妳写的东西的确是会影响 AI 表现,但人类可以自傲的是,活出,另一种,可能性,而不是重走过往所有人生样本统计出来的最可能的选项。妳存在过,何必期待被人工智能留下?留些空间给后人想象吧:曾经有个人活过,那是一段人工智能无法记录的鲜活人生。
所以文笔好不好有什么重要呢?Essay 里可以写的东西,博客都可以写,「就这么一直写,漫无目的地写,寥寥几笔也行,记录我见过的景,遇到的人,读过的书、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闪过的念头」。
fin.
独立思考
前几天店里有两个年轻朋友聊天时起了点小争执,都认为对方是被洗了脑,而且都劝对方要学会独立思考……悄悄旁听他们对话的过程是很有乐趣的。不过我在心里也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独立思考呢?如何才能做到独立思考?
其实我有时会觉得思考这个词被神化了,多么独特的能力似的——不过或许这也说明思考的稀缺吧。而我希望每个人都知道,思考并不是凭空诞生又独立存在的能力,也不是上天赋予给了少数人的。谁都可以思考。要评价中国正在和已经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做的是把事实真相、来龙去脉,一件一件挖掘出来,摊开在眼前,结论和观点,不需要什么高深莫测的思考,可以说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出来。
说回独立思考这个概念吧。限于能力,很多概念我总结不出,只能用排除法来接近。我现在知道的是,独立思考虽然强调独立,但固执己见肯定也不算独立思考,听取别人的观点并且去了解不同观点背后的依据,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搜集材料怎会嫌多;抱着结论不放肯定也不算独立思考,随着我们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和收获的变化,结论难免会有不同,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认识这些变化也该是独立思考的一部分吧。
fin.
1500亿、被拉黑、100块、信息的核查与使用
今天一张图被广泛传播,标题是「民政部、财政部部署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要求10月1日之前发完,涉及金额是1547亿。——首先,我对这个事情举双手支持,并且倡议力度再大一些,虽然说肯定不会发给我。
![WechatIMG7543](https://p.btfan.com/i/2024/09/25/66f42681d1f58.jpg)
## 然后我做了几个事情
1. 以我的经验看,图片是真的,事情是有的。我快速想了一下,觉得可能会利好拼多多,逻辑是:向困难群众发1500多亿,困难群众较大概率会在拼多多花掉这笔钱,所以利好拼多多。立刻就买了100股,价格109.4元。立刻的原因是两点:一是静态下市场已经反应了拼多多的股价也就是说起码没有理由跌;二是必须早于市场行动才能获益。
2. 但我有一个疑惑和一个疑问。疑惑是:9月25日说要发1500亿,10月1日就发完,可能吗?疑问是:这个政策是今年才有的吗?如果是体现了怎样的逻辑(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
3. 然后我就去了解信息,三个途径
1. 微博上搜,结果搜到一个微博的文章,有个图,上面有个信息「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1.61亿名学生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达2922.7亿元人民币(约合410亿美元)。」我觉得绝大多数人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感动,我的第一反应是「1.61亿?」中国是14亿人啊,考虑钟型分布,学生总数能有多少?撑死3亿?也就是1/2的学生都要被资助???
![image-20240926005422097](https://p.btfan.com/i/2024/09/26/66f4403fb60cf.png)
如果是1.6亿这个数字的话,从数量级我大概能对应的是义务教育学生数(后来查了下,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是1.59亿人,忍不住给自己点个赞 ),所以我就随手回复了一下「1.61亿获得资助,是说9年制业务教育的成本吗?」。因为这是个小插曲没解决我的疑惑我就去忙别的了,后来回微博,看到有人回复「这里说的是特困群体里的2023年有1.61亿学生获得资助,9年义务教育应该不止这个数吧」。这就更扯了对吧?我本来是想回复「1.6亿贫困生,我国得有多差啊?」,然后发现被博主拉黑了,顺便看了下,还是个22万粉丝的爱国大V。我就释然了。。。
PS. 后来忙完了随手查了下,实际口径是:1.61亿**人次**。次!次!次!——我有点怀疑做那个图的人和他的受众也不知道什么是「人次」。
![SCR-20240925-sjy](https://p.btfan.com/i/2024/09/26/66f4396e06153.png)
2. 找信息源。迅速解决了疑惑。信息源是: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52749.htm
然后,大部分人看到这个信息源的反应应该是「鉴定属实」,我的第一反应是,嗯? 「2024年04月10日」?
![](https://p.btfan.com/i/2024/09/26/66f4395b2da6e.png)
那为什么突然9月26日来炒作这个事儿?你说呢?当然我不是反对这个事情啊,我也不反对炒作。
3. 在群里问「是第一次吗?」但没回复,还好我不是只有一个正经的群,另外一个群的人迅速告诉我:其实去年也是发这么多,大概率是每年都发这么多。然后直接扔了个链接过来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309/t20230901_431394.html
![image-20240926004103274](https://p.btfan.com/i/2024/09/26/66f43d1fcee01.png)
4. 发现这个事情和我理解的不一致,所以迅速把前面买的拼多多卖掉了,价格是109.59,微赚100多人民币。其实主要是交易纪律,发现搞错了,不管盈亏都要处理掉。
—-
## 总结一下
1. 怎样对信息建立正确的反应,对信息的敏感(例如1.61亿贫困生),怎样验证信息。
2. 怎么理解、发挥信息的价值,以及有错就改。
3. 理解有些爱国(恨国)大V是什么货色。
就两起针对日本小学生暴力事件谈一下评论的立场、角度、逻辑
针对苏州、深圳无业凶手杀害日本学校小学生一事(一例未遂误杀国人),网络上有汹涌的评论,大V、自媒体们大抵是谴责的,回复的评论者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谴责,一派是「杀得好」「作者是日本走狗」。
本文不讨论具体观点的是非,而是试图拆解评论本身,当评论者参与评论时,他们是基于什么立场,站在什么角度,以怎样的事实和逻辑,在评论什么?
## 立场、换位思考、代表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讨论方式是提问:「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怎么看这个事情?」「如果你是中国的领导人,你怎么看这个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怎么看这个事情?」「如果你是一个失业者,你怎么看这个事情?」「你是你,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 立场可以粗略分为4个层次:世界的人类的,国家的民族的,群体的、个人的。
>
> 其中,评论者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群体,例如:女性、妈妈、失业者。例如在深圳案,这个角色在群体角度可能就会矛盾,作为女性,她切身处地的害怕自己孩子也会遭受类似的事情,很恐慌;作为一个失业者,她可能觉得自己的失业是日本人造成的,所以仇恨日本人。
首先,即使我们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只要尝试都是有益的,而且**我提倡评论者都先说明自己的立场**,虽然我也不做不到。有时候我会发现即使在一些都是企业家和投资人的群里,对类似于是不是应该打击某些行业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也会有质疑:你作为一个企业家持有这个观点是不是背叛了自己的身份?其实就是说评论者未必是站在自己的企业家或投资人立场上。
其次,**换位思考不是强行代表**,换位思考是倡议「理解」不同的群体,而不是「绑架」群体。反而,越有换位思考能力的人,越不会在评论中说「我代表14亿中国人」,他知道他代表不了。你代表月亮消灭我,月亮同意了吗?
核心在于:第一,不同立场的群体,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第二,不同立场的群体,其诉求也会受其他群体的影响。比如,你要和我交朋友,那我自然欢迎,但你要和我做对手,我坚持要做朋友是不是自取其辱?
最后,**人可以背叛、超脱自己所属的群体**,背叛就不举例了,超脱例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某个角度,引起转发的日本父亲的信,里面传递出来的就是超脱,他超脱了一个父亲,超脱了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当然,这种超脱我做不到,谁要这么对我家人,我肯定杀回去。
> 这里会有个问题是:日本人杀了几十万中国人,是不是要杀回去?满族杀了更多汉族,是不是应该灭了满族?我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民族维度的仇恨本质是恐慌,但这里不打算讨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再加一句,我的个人感受是:
1. 大家都会有自己个人的立场,也会自然的理解自己所属的群体的立场;
2. 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接受信息越全面的人,可能就越会有一种「普世价值」,也就是会站在地球、人类的角度看问题,他们可能会喜欢说「作为一个人」。当然,有时候「普世价值」被认为是「西方价值」。
3. 大V们经常批判一些人喜欢宏大叙事,其实我的理解就是文化水平低的人,反而会喜欢使用国家、民族的立场,他们可能会喜欢说「作为一个中国人」。
> 我记得看过一个玩笑,有学生看历史书说类似于蛮族如何如何,觉得蛮族很坏,然后发现自己就是蛮族。
可能我的用词会显得有一些偏向,例如文化水平低可能会显得的像贬义词,但我实际表达的是:这就是一个现象。
## 角度、应然与或然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讨论方式是提问:「当你提出一个观点时,你是觉得一个事情应该这样,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但会是这样?」
比如说,你希望中日之间应该打一仗吗?不应该;可能会打起来吗?可能会。
这段的意思是,很多评论者,包含大V,自媒体,评论事情的时候,大都是「应然」角度,但**这个世界很复杂,应然可能是对的,但世界不一定会按照「应然」走下去。**
> 题外话:我觉得对很多国人提另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打台湾吗?你觉得会打台湾吗?」答案是:应该、会。甚至我猜测很多可以改为大多。
## 能力、事实与逻辑、口号
我喜欢的评论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但这很难很难,我甚至发现很多大学生、白领都不具备基本得鉴别事实的能力和逻辑能力。这句的很多我也猜测可以改为大多。
下面这句我不用猜测,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一定是:他的三观不是通过事实和逻辑建立的,而是「**被硬生生的浇灌进去的**」,基本的表现就是:只会戴帽子、只会喊口号。比如:走狗。汉奸。臭老九。
你要问:为什么?不为什么。
### 关于事实
这个其实不用展开讲了,例如信息茧房,抖音上说的还能有假?众所周知有图有真相,这一类讽刺很多了,但没用。我其实觉得最关键的是:**人们其实不想知道事实**。屁股永远是大于事实的。
### 关于逻辑
我之前经常跟我的下属们讲我总结的「ABC分析法」,就是想得出一个结论,最好是有三句话且要求每句话都要经得起推敲,比如,不是「今天天气不错,所以要买雨伞」,而是「今天天气不错,我的雨伞坏了而且晴天雨伞便宜,所以要买雨伞」,第一句是A直接到C,会很突兀无法讨论;而第二句则很清晰?并不是说只要ABC就一定是对的,而是ABC很容易发现讨论的分歧在哪里。
后来我发现我说的ABC分析法就是**三段论**。我倡议所有人都学习一下三段论:
>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
>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 利己主义,坏、蠢、无私
我觉得所有的利己主义者都是可以理解的,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无业者,都快活不下去了,你提议:把许家印抓起来,把他钱分了,很好。当然我是否支持你是另一回事。这是第一段中,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的人该考虑的事情。
一个人,或者说自媒体吧,但凡能写几千个字来说一个事情,大抵是有产者,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是中日友好的获益者。所以在他们的文章下,会容易出现一些粉丝的惋惜的评论:你怎么这样,你看看你,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评论是对的。
站在我个人的立场,应然角度,我要谴责凶手:杀害日本小学生会破坏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破坏可能会增加战争可能性,战争会威胁我和我家人的生命威胁。这是我谴责的逻辑。
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应然角度,我要谴责凶手:杀害日本小学生会破坏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破坏即使不发生战争,也可能会导致经济受损(实际上事情发生后,已经有一些日企要求撤出中国了),可能会带来资本市场的恐慌,经济差和市场恐慌都会导致我亏钱。这是我谴责的逻辑。
站在国家的立场,应然+必然角度,我要谴责凶手但理解对日本的仇恨:虽然不希望但中日关系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可能会发生战争,如果发生战争那些仇日的人确实更有可能脑子一热上战场,抵抗越强胜利可能就越大我的家人就越安全。这是我「理解而不认同」的仇恨有两面性的逻辑。——我说理解而不认同是因为,我觉得国家强大才是安全的基础,而不是让日本觉得如果你要来,你将面对10亿恨得牙痒痒的义和团。这里面还有个问题是,如果发生战争仇日的人是不是一定会上战场,我其实也是不知道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支持凶手,对你的利益是什么?
当然,其实,特别是对于三观是被浇灌的人来说,让他搞清楚支持凶手对他是有害还是有利,是很难的,他大抵是做不到的。但可以做个推论:
如果支持凶手,你觉得对你有益(即使实际上未必),但对大部分人无益,也就是损人利已,那你就是坏。
如果支持凶手,你觉得对你没有利益,对别人也没利益,也就是损人不利己,那你就是纯粹的蠢。
如果支持凶手,你觉得对你没有利益,但对更高维度的群体有益(当然如果实际没有,那也还是纯粹的愚蠢),也就是损己利人。那那就是无私。
我鼓励无私,谴责坏,对蠢就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 最后
基于以上,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有产者,全球化受益者,我的评论视角如下
| | 世界、人类 | 国家、民族 | 创业者、投资人 | 个体 |
| —- | ———— | ———————————————————— | ————————– | ———————- |
| 应然 | 世界和平 | 期待和平,提防战争,提升国力、反对仇恨 | 呼吁和平、反对仇恨 | 呼吁和平、反对仇恨 |
| 或然 | 仇恨不可避免 | 仇恨不可避免,仇恨教育(或然意思是可能会这样,不等于我会认同) | 仇恨不可避免,注意投资风险 | 仇恨不可避免,安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