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不后悔

作者 dimlau
2024年11月10日 23:11

之前常对女儿说,要过不后悔的人生。我当然也是这样自我要求的。不过逐渐意识到,不后悔的字面意思过于简单,而潜在含义又太多,就这么随口说出来,实在太草率了。尤其对年轻人,不后悔其实是更容易的事——相比反省而言。

仔细想来,我想传达的无外乎还是:「人生在世,要活得无愧于说:此生确曾活过」。这样的人生之所以不后悔,不是倔强地拒绝反省,而是在抉择之前保持自我觉察,追问自己的真实心意,明确要承担的后果。不是无视过错,而是在犯错之后正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行动之前深思熟虑,行动之后坦然面对。

说得再详细也不够,人生总要自己踩实了脚步真正活过一回才能透彻。从这个角度来说,女儿倒也不必太在意我的意见吧,只要妳也在找自己的路就好。

fin.

VPS宕机事件,我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

作者 林海草原
2024年11月4日 14:51

博客很久没更新,我也很久没有和博友们互动,是有原因的。在讲述这个原因之前,先来说说前几天发生的VPS宕机事件。

VPS宕机事件

2024年10月底的一天,我发现我的VPS宕机了。当我收到提醒邮件时,通过SSH、VNC均无法登录该VPS。此时,VPS上的所有网站均无法访问,CyberPanel面板后台也无法访问。

登录主机商后台,可以看到VPS的双核CPU利用率持续100%,但已用流量是正常的。当时我用手机拍了电脑屏幕,却忘记截图了。

CPU占用
CPU利用率

在VPS宕机后,我立刻查看该VPS上所有网站的数据备份,最近的每周备份是10月27日产生的,数据完整。这个VPS上的几个网站都是其他博友的,做了备份,以防不测。当这次的不测发生之后,数据备份的重要性立刻凸显出来。

问题发生后,我立刻联系这几位博友说明情况。随后给客服提交工单。客服经过排查,最终建议我重装系统。以下是客服回复原文:

Do you have any important data stored on the server? If not, I recommend rebuilding the server and checking again.
Please note that rebuilding will delete all existing data on the server.

最终我选择重装系统。重新安装CyberPanel,并恢复数据。

重新安装CyberPanel时,我在官网得知,该面板已经支持AlmaLinux 9系统。于是重装系统时,我选择安装为AlmaLinux 9,并更新到AlmaLinux 9.4。在此之前,系统是AlmaLinux 8系列。

安装好以后,我发现面板内关于PHP 8.3默认安装模块的bug已经修复了,不再需要手动排查未安装的必要模块了。

随后,第一时间重新设置了每周备份到Google Drive,这是最重要的。

这次VPS宕机,我个人猜测也许是由于较长时间未更新系统和面板程序,被找到漏洞从而入侵,导致系统崩溃。由于流量正常,因此用来发包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这次VPS宕机,本博客的访问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这个博客仍然放在之前购买的虚拟主机上,该主机尚未过期。待该主机临近到期时,我再决定这个博客的托管问题如何处理。


确诊双相情感障碍

今年5月份,我的精神状态便已很差。今年9月初,在我刚刚返校4天之后,家里出现一些情况,我立刻请假回家处理,在家停留半个月。再次返校后,我的精神状态更差,但相较2017年后半年,以及2018、2019这两年的精神状态要好一些。

诊断结果

2024年9月26日,我前往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如下:

诊断结果
诊断结果

最终被医生确诊为中度双相情感障碍。

其实,中度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诊断结果并不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早在2017年后半年开始,我便觉得自己非常符合这个疾病的特征。根据问卷内容,我可以判断,在2017-2019年,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程度可能为重度。

寻找病因

我患上这个疾病,和许多人一样,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如果你看过这个博客上《人生前三十年》系列文章,也许你会更容易理解接下来我要讲述的内容。

我的父母都是NPD,在外人面前表现一切正常,但在家中却是另外的样子——控制欲极强,脾气极度暴躁,对我施加无穷无尽的语言和肢体暴力,对我从不信任……还有很多我目前暂时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恶劣表现和行为。

如果说父母身上好的一面,也就是母亲至少还会关心我,相比之下,父亲的心里只有他自己。家庭氛围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的人格具有非常大的缺陷,无法正常社交,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所有感受,胆小怕事,脾气却极度暴躁,内向,有讨好型人格……在面对校园霸凌时无力还击,在面对父母和亲人的加害时同样无力还击……和他人相处时,我的表现伤害了很多要好的朋友,因此被孤立、被欺负,美好的友情被我那扭曲的人格无情摧毁……

从小到大,在家庭中、在学校的学习中,我被父母和老师灌输着“父母都是无条件爱孩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都是永远为你好”……等等等等,我真的信了。当我身上出现种种恶劣的表现时,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是我自己的问题,父母会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对待我,老师、朋友和同学会对我进行无情的指责。我也始终觉得,这仅仅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尝试去改变,却仅仅是压制住了一些暴力的表现,增加了内耗,而没有明显的效果。

2016年8月,我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之后,面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学生们,我身上的种种劣行彻底暴露。在2017年8月离职后,我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从那时起,我切断了和绝大部分同学和朋友的联系。

当时的我,依然认为仅仅是我自己的问题,陷入无穷无尽的内耗中。2017年秋天,在一位研究生同学(已失联)的指引下,我才知道父母的性格有缺陷,但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

直到近两年,我才逐渐认识到,这一切的根源在父母,在我这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也终于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而我,就是在家庭中地位低下、严重缺乏家庭的关爱,却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家庭暴力的孩子,直到今天。

在我年过三旬才终于认识到这一切,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些年,我一直走在自我疗愈,自我康复的路上。多少机会被错过,多少岁月被蹉跎……

恶劣的症状及药物治疗

经过数年的调节,如今的我,人格上的很多缺陷已经修复,但是仍被很多问题困扰。

双相情感障碍在我身上出现了很多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情绪不稳定、精力不足、兴趣的减退或缺失等。

这影响到了博客的写作和更新,以及与博友的互动。当我在休息时,由于双相的影响,我对很多事情都缺少了执行的能力,以至于更新博客的次数减少了——我有很多东西要写,有些内容写了一部分,有些内容列出了大概的提纲,但是都没有写出来。

同时,我还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心脏不适、脾胃失调、胆囊炎、肝郁气滞、肾气亏虚等。

这几年,我曾数次去就医。西医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三甲医院中医科的中医利用中药很好的对我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理。可是,每次调理好之后只能维持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反反复复发作之下,我一度成为了药罐子,医保卡个人帐户那可怜的余额数次被刷完。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的身体为何会这样,让我很是苦恼。

前不久,我终于明白,这些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躯体化症状。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我的身体就永远不会彻底好起来。

在发病时,发生过很多破坏性的行为。很多行为我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这里面掺杂着眼泪和鲜血,就像这个视频中记录的那样。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2018年春节前后,在发病时,我弄坏了自己的手机——坚果3,虽然后来我自己尝试维修,但依然有部分配件再次损坏。这让我很自责。

另外,我曾数次有自杀想法,我想过很多种死法,试图寻找痛苦最小的方法去自我了断。当我出现严重躯体化表现时,我曾写过遗书,托付给我的妹妹。好在我控制住了自己。

2024年9月26日,在精神病医院诊断结束后,医生询问我是否当场开药,药物费用每个月大约400元,至少需服用一年以上。医生表示,如果无法完全脱离原生家庭,这些药需要长期服用。我虽是兽医且不在临床一线,但我很清楚精神类药品的副作用可能造成的伤害,我拒绝了。医生最后交代说,如果我出现严重狂躁,如想打人或杀人时,务必立刻前去复诊。

在此之前,中医通过把脉诊断出我有焦虑的问题,让我自己购买柴胡疏肝丸服用。我遵从建议,长期服用柴胡疏肝丸或逍遥丸,副作用几乎为零,可以随时停药。这个中药方剂,可以很好的治疗焦虑,可以很好的治疗抑郁,但无法治疗躁狂。

针对心脏不适的躯体化症状,我还在服用复方丹参滴丸。

柴胡疏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照片
柴胡疏肝丸和复方丹参滴丸

庆幸的是,随着持续服药,并自行购买补气的药物茶包泡水喝,我的睡眠状况稍有改善。虽然只是稍有改善,但发病次数却因此减少,发病时的表现也减轻了,虽没有彻底痊愈,但已能够基本正常地去工作和生活。当然,我没有因此掉以轻心,我在持续服用药物。我也清楚,如果情况严重恶化,我会接受长期服用西药来治疗。


感谢妹妹

在我陷入发病的痛苦之中时,我的妹妹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非常感动。

我拿其中两件事情来说吧。

在我9月初因家里的事情再次返乡,在省会停留的当晚,妹妹在晚上9点半下班之后,打车来到我住宿的地方看望我。此时的我,因前一天晚上几乎一夜没睡,当天又舟车劳顿,精神状态极差,她一直陪伴我,陪我聊天,安抚我的情绪,几次推后返回公司宿舍的时间。最后她起身回公司宿舍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

在9月下旬的一天,我在学校门口吃完晚饭后去操场闲逛。走完半圈,我突然发病,浑身无力,躺在了操场的草坪之上。随后,我在绿色聊天软件给妹妹发了消息,跟她说了详细的情况,告诉她我已经出现很严重的躯体化表现。我知道,她在动物医院的工作非常繁忙,我并没有指望能立刻看到我的消息。然而天不绝我,此时她恰好在休息,立刻给我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劝我不要想不开,要我将她的好朋友叫出来到操场陪我,同时建议我尽快去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勇敢面对自己的病情。随后,我把她的好朋友叫出来到操场陪我聊天。这时,我从抑郁转变为躁狂状态,大概两个小时以后才有所好转。要不是有妹妹的帮助,我不敢想象当天晚上我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的妹妹不是亲生妹妹,也幸好不是亲生妹妹。

妹妹同样命运多舛,遭遇多个小人陷害,几度陷入抑郁,让我非常心疼。幸好她的周围有好朋友帮助,幸好她有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她走出困境。

但如果她是我的亲生妹妹,根据我在上文的叙述,你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吗?

我们从师生变为朋友,从朋友变成家人, 妹妹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

前两天我们联系时,看到她不仅已经走出困境,且有了又高又帅的男朋友,可谓是郎才女貌,我非常开心。


云朵
拍摄时间:2024年8月,拍摄地点:某个县城

现在,我能够将这些事情平和地说出,说明我已经完全接受这个现实。我相信一切自有天意,每时每刻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无法违逆,只能无条件的接受。

我必须要知道的是,我遭遇这一切,是我的业力使然。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不能白白经受这些苦难,我必须要知道这些苦难会让我有何成就。

我会尽力活下去,去追寻苦难的意义……

养生

作者 dimlau
2024年10月28日 11:13

前几天读到「唯因是梦,尤需真活」,今天读到《健康学习到150岁 - 人体系统调优不完全指南》。如果一件事不利于养生,但对「真活」有益,我肯定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否则怎么算的上真活,半吊子罢了。既如此又何苦费心养生?我倒不至于专和自己的健康做对,想起小时候在漫画书里读到过《世说新语》的片段:

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世说新语·栖逸》

许询喜欢游玩,也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能支持他登山涉水。我对自己的身体也是这种期望。不作践身体、适时运动和放松,为那些配得上「真活」的时刻积蓄体力;说白了,健康长寿不是我的追求,我的养生,只是提醒自己避免不健康。

fin.

黄粱梦

作者 dimlau
2024年10月14日 11:55

黄粱梦、南柯梦,人生如梦,耳熟能详——名利过眼云烟,不要执迷不悟。不过前几日翻书,读到芥川龙之介也写过一篇《黄粱梦》,借了黄粱梦出处《枕中记》中的故事背景,只不过在芥川笔下,卢生并没因为黄粱一梦而放下执着与热情,而是目光炯炯地说「唯因是梦,尤需真活」。

眼下的生活让人充满无力感,许多人都接受了无奈陷于「垃圾时间」的命运,选择「躺平」。人生原本就不只是追求别人口中的上进,躺平未尝不可。或许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重新理一理头绪,怎样才能活得真正让自己满意。「人生在世,要活得无愧于说:此生确曾活过。」

fin.

生日快乐

作者 sherry
2024年10月13日 22:03
人生还是走到了4打的时候。 昨天一帮印度同学齐声唱生日歌,感觉有点受宠若惊。正好在做蛋糕,一个草莓蛋糕和一个白巧克力慕斯蛋糕,真TM好吃!最后一个学期,做的东西既精致又好吃,感受到西点的魅力。 好吧,昨天还收到了惊喜,孩子用钩针给我搞了个小 …

人生多艰,世间疾苦——《逆行人生》观后感

作者 hillway
2024年9月8日 00:27

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了徐峥主演的电影《逆行人生》,看的时候一直担心让小孩子看这种反映现实社会的电影会不会太早,转念一想,让她们了解生活的不易说不定可以端正一下学习的态度。电影结束,Jasmine问我,这部国产片不是烂片吧?她知道我一直都对国产片不屑一顾。我说,绝大多数是,这部不是。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讲的是名校毕业的程序员中年失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父亲住进ICU,女儿上国际学校交不起学费,还要每月还高额的房贷,被迫当了外卖员。刚开始不适应,拉不下脸,脾气也不好,总被打低分,差点就不干了。后来为了赚钱养家,为了给父亲治病、还房贷,又看到有的骑手拼命赚钱为了给孩子治白血病,有的骑手拼命赚钱给人还债,有的骑手带小孩一起送外卖,痛定思痛后振作起来拼命工作,最终当上了「单王」,还上了当月的房贷。电影这种先抑后扬的讲法和早期香港电影很像,生怕它会落入俗套,还好并没有照此发展。后来男主没有办法总是这么拼命(为了当单王,被车撞得满脸是血,还坚持送到——这段有点夸张和煽情),一家人卖掉了房子,女儿也没去上国际学校。最后有个彩蛋,男主业余写的送外卖程序被一个大厂看中,将要被录取——我觉得这可能是男主做的一个梦吧。电影用极普通的方式讲述了中年人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用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世人的艰辛。

这些年经济下行,中年失业的人普遍从事「铁人三项」的工作:外卖员、快递员、滴滴司机。新闻里总是夸大这些行业的收入,痛斥作为读书人的孔乙己们脱不掉长衫。这部电影却用现实的方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即使脱掉长衫也没那么容易生活,更不可能赚大钱。叫外卖的就那么多,送外卖的人再多也只是相互竞争,你抢了别人的蛋糕,别人就会少了蛋糕。「世界之味苦涩,人生即为磨难。」

追求

作者 dimlau
2024年9月2日 11:00

年轻时总羡慕别人——某君读了很多书,学富五车太有魅力了;某君弹得一手好吉他,才华横溢令人着迷;……于是为了这些不太纯粹的目的而去读书、学琴。倒不觉得这是坏事,但彼时总会因为追求了却没成效而慌张、失落。过去不愿承认的,现在可以坦然说出口:天赋上的确差得多了。但重点却又不在于此。如果所求的在所做的之外,即便有些收获总还是会怅然若失。某君的魅力或许就来自于读书不为展示魅力,某君的迷人也正是因为醉心于弹琴而全然不知已然迷倒了众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足够,把这些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就更是幸福;幸福的人总是值得羡慕的吧,但愿每个人都可以幸福。

fin.

预言.dll

作者 ONO
2024年8月27日 11:00

即视感,法语Déjà vu,指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自认为是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却瞬间感觉之前好像曾经经历过,是被广泛报道证实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但是即视感的“历史记录”本身并不存在,是我们的大脑出现了时间交叠感,而误以为即视感的“历史事件”是以前出现过的。海马体的触突突然活跃,会将一些类似的记忆重叠当下,从而有了强烈的“即视感”。甚至有的时候,人们会把这种“即视感”看作是“预言”,但可惜的是,这个“预言”是后知后觉存在的,是因为先发生了即视感,突然经历了曾经经历过或预言的事件——简单来说,这种预言毫无作用。

但是,区别“即视感”,有一种真正的“预言”,是需要大量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看上去是在记录一个当下的时间、或是涉及到某种“推演”,而在未来的某一刻真的得到了“验证”而变得跟即视感有了同样的时间交叠感。我把这些大量的、碎片化的、甚至是毫无关联的“历史记录”具象化成.dll文件。


最近开始的《后缀》系列,从《死亡焦虑.zip》,到《死亡.exe》,是我对一些抽象化概念的一种具象化认知。

我一直觉得,人体是一个精巧的仪器,特别是当我通过控制饮食和健身,就可以带来明显的躯体和身心变化时,这种“精巧感”就会更加明显。加之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案例,就算事件完全不同,但都会找到类似的底层逻辑,从而可以通过理性地分析前推原因或预言结果。既然人体是“仪器”,会不会程序也是提前设置好的?这看上去是非常残忍的“宿命论”,那人的“自由意志”到底又在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是否拥有删除“文件”或是安装“镜像”的选择权,这才是《后缀》这个系列会去讨论的。

回到预言.dll,dll文件是系统级文件,包含代码、数据库和资源文件,许多程序需要调用这些文件才能实现某一种功能。“预言”区别“即视感”最大的区别是先有记录,才能够被调取成为预言。也就是说,这些预言其实早就写在了程序之中,等着某个特定时刻或是特定事件才被激活或应验。不过这一类预言也会有强烈的“后知后觉”感——就像是那句“我早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一样,“如果你早就知道了你怎么不提醒我呢?”

废话,在预言没有应验之前,谁都会妄图成为了那个最幸运的侥幸者。

预言.dll文件只有写入系统,才有意义。而不是那些“马后炮”的发言,因为没人可以查证他是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预言到了结果。所以人们总是会弄错一个前提——即,我有预见能力,但是它总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可以被验证。


你会发现,很多作家、编剧、导演、原创歌手等,他们在成名之后,人生往往会进入到他们原始作品的“预言”之中。

例如马克·吐温,他出生时,哈雷彗星刚好出现。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会在下一次哈雷彗星出现时离开人世。果不其然,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接近地球时,他真的被出生时带他降临的那颗彗星给带走了。

巴拉德在1962年,创作名为《沉没的世界》科幻小说,描述了英国因为海平面上升沉入海底的故事。时至今日,温室效应的世界性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这无疑也是一种奇妙的人类文明级别的“预言”。

还有就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它是预言吗?不好说,但你又无时无刻地重新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是不是真的要进入到那样的规则中”。以及之前曾在博客提到的那部在中国被列为禁书的《盛世》,你说陈冠中在预言吗?或许是,你说陈冠中是虚构的未来中国吗,或许不是……


以上,这些预言.dll文件,是需要提前被写入,才有机会在未来某一时刻给验证。也就是说,当你有大量的记录之后,这种“预言应验”的情况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因为:

  • 《死亡焦虑.zip》里提到过,作品是对抗死亡焦虑的“后代”,本身就是创作者的“一部分”,所以也会带有创作者的气质、性格、甚至是底层代码。创作者在作品中对“自己的预言”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正向一点,他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负面一点,他希望自己如何离开人世……
  • 《死亡.exe》里提到过,死亡是抽象的、符号化和意向化的,特别是涉及到死亡、关系结束、行为消亡等事件时,作品里面所包含的“死亡气息”是创作者强烈的个人符号,所以当这些事件被历史作品应验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命运感;
  • 创作结果本身是无限接近“无限猴子定理”的结果。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当创作量足够多,任何一个现实发生的时间,都可以激活多个“预言.dll”。
  • 每个人的行为会有相似的“底层代码”,大部分都会遵守某一种社会规则,对自己的人生作出对应的“符合社会认知”的决定;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会作出“反常”行为,但这些反常行为可以“有理可据”。当一个人“怪人”有作品时,作品可以看出这个“怪人做出怪事”的原因,只是这个“底层代码”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才容易被人记住,并且在未来的某一个重要节点,存在非常显著的“预言感”和“命运感”。

然而,这件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考量”——预言.dll文件有什么用?这是成年人,对一个未知事物无法透过“拉回到自己认知领域”的方式去理解时,会本能提出看上去有些抬杠的问题。预言.dll可以非常大量,且烦琐,有些甚至一辈子都用不到一辈子都不会被触发,那为什么人们还需要记录下这些零碎的“预言文件”呢?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这句话,起初是在直视“真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真理,如果与自己的认知发生违背时,需要强迫自己认同“真理”还是站出来质疑所谓真理?苏格拉底通过问题和逻辑,对真理重新考察,以确定自己是接受“真理”还是得出另一个真理。当然,这个考察也是让苏格拉底“之死”的重要原因,这种质疑最后开始指向了至高无上的“神谕”。对于自我的考察、他人的考察、乃至社会的考察,都是“历史节点”上的一个预言.dll,直到在未来的某一个点重新引发思考。

但与之相对的,“过度考察的人生是没法过的人生”,如果事事考察,特别是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动机、情绪由来都进行考察,那这个人一整天就只会围绕着这些命题运作。因此,随心而为或许是另一种更“轻松”的人生,不用时时刻刻激活历史存在的“预言.dll”。


这是两种人生的选择,没有对与错的差别。

回头空洞,或是前望深渊;太阳照常升起,或是在无常中归墟成埃。

人生的游戏修改器

作者 ONO
2024年8月26日 11:26

我给朋友打了两个赌,一个是周末两天我博客的流量会少一半以上,因为很多人会去玩游戏;第二个赌是,最迟周五就有人会发布《黑神话·悟空》的修改器。

果然两个对赌都是我赢,当然我也耍了点小心思——本来周末博客的阅读量就会下降,大部分的上班族终于有两天休息,他们为什么不去找点上班摸鱼以外的事情来做?至于修改器,这个根本就不用预测,任何一个游戏,只要人们想,都可以找到“捷径”。


游戏作弊有很多“理由”,而且都非常合理。

为了体验“剧情”,所以要省去“肝流程”的部分;游戏机制设置“不合理”,所以需要通过辅助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游戏体量过大“浪费时间”,所以我需要工具来“节约时间”;游戏体验在后期“重复性”太强,所以需要通过修改的方式增加游戏“趣味性”……

我整理了自己玩过的游戏,买过“修改存档”服务的,一个是《动物森友会》,把它从捡垃圾的游戏直接变成了“建筑游戏”;另一个是《创之轨迹》,在最后通关之后实在懒得再肝到二周目结局,所以直接买了修改存档至全成就的服务,就为了看看创之轨迹的看板娘到底是谁。

我修改游戏的目的,如果修改行为是“前置”的,那我是为了完全性地更改游戏属性,就如同一些人会将《上古卷轴V:天际》通过加入裸体mod变成“色情游戏”一样;如果修改行为是“后置”,特别是在游戏完成之后再进行修改的,我是为了在体验剧情之后节约时间,完成特定的成就或结局,否则我又需要通过二周目的方式玩相同剧情、走相同迷宫、看相同的对白,唯一的惊喜来自于“咦?原来这里还藏了个宝箱啊。”


如果借由“犯罪构成要件”的方式来拆解“修改器”使用的目的,它何时介入似乎就可以说明“主观动机”——需要解释一下,使用修改器并不属于“犯罪”,希望大家不要被这些看似贬义的词给刺激到了。我问了身边好几个玩《黑神话》且使用修改器的人,七个人里有六个人说的都是刚才我提到的那些理由,唯一一个人承认《黑神话》太难,给了他强烈的挫败感,就算去看别人的通关视频也没办法缓解这种挫败感,所以自己干脆用了修改器。

于是,我把找个人的“原因”去追问了那六个人,一个人骂了我是傻逼,另外五个人否定是自己能力原因,而是游戏机制设置不好,导致他们“应该”使用修改从而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除了“修改器何时介入游戏”是一个构成要件外,现在需要追加一个要件——“内外归因”。游戏开发商是非常好的“外归因”通路,设计不合理、体验性不好、内容重复等等,却又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标准”,这两个结合就会巧妙地出现一个被包装成“外归因”,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认为“设计不合理”,当这个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原本推卸给游戏开发商的“外归因”就很难成立,极其容易引发两个游戏玩家的尊严之战。

当这个没有标准的“外归因”不成立时,一些人仍然会坚持自己使用修改器的理由——“我就是觉得这个游戏设计得不合理”。这个“内归因”和他们的尊严一样,也非常容易被击破——“那你干嘛还要玩?”

“因为我花钱了。”

“那问题不在游戏,而是你认为这个钱是沉没成本。”

“傻逼!”

以上是那句“傻逼”由来的真实原因。


我是一个对“只有自洽没有他洽”行为非常敏感的人,所以可能会出现这种穷追猛打的情况,因为“为什么要使用修改器”的逻辑仍然是不通的。

当然,这里需要着重解释,使用修改器的人,并不都是“抵消挫折感”这样的“内归因”,人们仍然可以坚持“游戏就是设计不合理”的“外归因”,当自洽无视他洽的时候,自然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这样喜闻乐见的剧情。

所以,如果你是坚持“游戏就是设计不合理”观点,已经完成自洽的修改器玩家,下面的内容奉劝你不要再读下去了。


现在,玩游戏使用修改器的构成要件是“介入时机”和“内外归因”。“外归因”是一个非常固执的要件,只要人们认定就很难再讨论下去。回到我自己,我在为《创之轨迹》购买修改服务的时候,是因为有很多成就需要二周目才能完成,这是日式RPG最心机的地方。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个游戏我买过修改服务——《宝可梦朱紫》,日式收集类RPG很喜欢搞“限定”,《宝可梦朱》和《宝可梦紫》有分别的限定宝可梦,需要收集齐所有的内容,就需要激活“社交功能”,通过和朋友交换的方式获得对应的限定内容。为了集齐所有图鉴,我和老婆不得不购买修改服务(当然问题也出在我们,早知道我们应该分别买朱紫。)

当图鉴收集齐全后,会得到相应的成就,并且开始后续的剧情。从构成要件来看,修改器的介入是在游戏“后期”,目的是突破游戏设定的“社交功能”,从而获得全成就。这个逻辑是通顺的,核心原因是我们通过修改的方式获得了“即时满足”,缩短了更多的游戏、社交时间。

同样在《宝可梦朱紫》这个游戏里,有一个设定是宝可梦最多只有1/2048的闪光率,要获得所有宝可梦的闪光形态,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有运气),所以购买修改服务变成了最快捷的捷径。我在使用修改得到的宝可梦时,会尽量避免使用闪光形态,一是我知道它很难得到,二是我不希望被看出我在使用修改宝可梦。但是在一些社交场合,比如团战时,常常会看见中国用户会更喜欢使用闪光宝可梦,将其作为一个“展示窗口”以表示自己获得了更难获取的宝可梦。一旦对外展示,这更像是一种“成就满足”,是当事人可以获得他人所无法得到的成就。(即使这个成就是修改来的)

好在,宝可梦的游戏规则是允许“修改”的,因为所有宝可梦本身有一个能力值的上限设定,玩家通过正常游戏能够将宝可梦提高到最大值,和人们通过购买“修改”获得的库存转移宝可梦都是一样的,所以当有1v1对战环节时,这些宝可梦只要没有出现“违法数值”,都允许使用的。

这便是第三个构成要件——“修改内容是否超过游戏平衡规则”。


所以,《黑神话·悟空》的修改器,是否超过游戏平衡性就一目了然——当然,人们仍然可以坚持这是在“优化游戏”而不是“修改游戏”。

很久以前,帮助一对因为“梅西和C罗”吵架的情侣,拆解过吵架的底层逻辑,在这里刚好可以介入

1、男性为什么会在意他人对喜好球星的评价。男性是富有攻击性和竞争性的,所以足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游戏”。而一些男性会如此喜欢一个球星,是因为他将这个男性的能力移情到了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喜欢的球星就代表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当你在否定一个男性喜好的球星时,就同样伤害到了对方的“自尊”。越是在生活中缺少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人,这种自尊的防备心就会越重;

2、女性为什么会喜欢球星。除了颜值,还有一种是对雄性动物战斗表现的“好感”,这是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所以女性在表达对一个球星喜好的时候,并不是优先从理性分析的“技术层面”入手,而这一点与男性看足球时的逻辑是不同的,因为他们需要表现出对足球的足够了解,才能在雄竞中获胜,所以他们往往会装得非常理性,去分析一个球员。所以当你在用喜好,去评价他的“尊严感”时,冲突就发生了。

游戏,特别是第一视角的RPG游戏(或操控单人),很容易形成强烈的代入感——我即是这个角色。所以当角色失败时,这种挫败感会比一般游戏更加强烈。比起“心疼角色”,尊严同步成为更强烈的驱动。甚至当游戏有了“竞争意识”,例如排行榜、通关进度、成就系统之后,原本抽象的尊严便有了“标准”。特别是男性玩家,在这种有标准的尊严之战里,就会更加在乎结果的输赢或是能力的体现。


好了,这里终于可以图穷匕见了。当游戏角色通过尊严与玩家同步之后,角色的行为会成为玩家的“反馈”,无论的是他帅气的外观,还是他行云流水的动作,他能跳、能飞、能上天、能入海,都会成为同步的一部分,以满足具象化的尊严。

这个时候,角色在游戏里屡屡失败,如果玩家是一个习惯性“外归因”的人,他会找到任何借口来维护游戏角色尊严,进而开始试图使用“修改器”来获得超越游戏平衡性的能力。当游戏角色通过修改器获得“准神”的能力,在游戏里大杀四方时,这种快感和操纵感又可以反馈给同步的尊严感,从而成为一种微妙的“自我效能感”——我有像神一样的能力,可以完成一切困难的关卡。

当然,这是好事,生活中如果是一个处处听命他人的人,他如果拥有一个这样可以当神的通道,是对他心智的一种平衡,不至于被挤压出心理疾病。

这是使用修改的第四个构成要件——“玩家是否与游戏角色形成了尊严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使用修改器所有的构成要件,均可以成为寻找“人生”捷径的构成要件;但是修改器的功能均无法在“人生”被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