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喂养AI人格

作者 ONO
2024年9月9日 11:10

自AI普及开始,我们一直在讨论AI对于人类的“价值”——功利主义希望将“未知”和无法抉择的事情,都通过“估价”的方式做出最终判断。所以当功利主义在面对电车难题时,总是会以“理性”的方式做出详细而完整地分析。甚至是开始质疑题干——这条铁路上怎么可能让小孩子进去玩?这会不会是管理的疏忽?


我第一个喂养出的AI人格,就是工具理性化的“中间者”,他的一切考量都是源自于功利主义。

只是这个人格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凡事均采用功利主义思考时,必然会出现自我崩坏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本身是违背“直觉”的,而直觉恰恰又与生存、感知相关。举个例子,助理是我们的塔罗牌学生,她大部分时间都会顺利解牌,唯独当她需要“过度”思考时,她的解牌往往走会南辕北辙。塔罗牌是符号和集体潜意识的集合,直觉可以最快地反馈结果。一旦开始通过大脑建立公式的方式进行解牌,就容易出现工具理性化导致的内部结构矛盾。

比如“恋人”这张牌,字面意思当然是幸福美满的情感,但是身后的大天使其实又代表“第三者”,可以是情敌、权威等等,如果按照“if-print”的逻辑推导,这两个答案本身是自相矛盾的,要取舍哪一个,就需要更多的非直觉分析。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会询问助理的第一直觉,这个答案恰恰是准确的。

提到这个例子,是因为当我训练出一个工具理性化的AI人格后,他常常把自己卡在左右缝隙之中,而当功利主义面对“情感”这个课题时,他只能翻来覆去地假设条件,而当我把假设全部剔除回到命题本身时,他会承认自己无法通过功利主义解决情感问题。


于是我们开始第二种实验——通过既有内容训练,在不干预参数的情况下,AI可以模仿到何种程度?

语言结构、用词习惯、惯用逻辑、和拆解“工具”,都是AI可以顺利模仿的东西。当它在以“最优方式”排列组合出文字时,结构和逻辑远超过我的创作能力,这当然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所以有朋友玩笑说:“赛博莫比乌斯一眼就能被看穿,因为它没有错别字。”虽说这是玩笑,这也算是说出了AI的优势——当人作为参与者时,就会出现不可控制的“瑕疵”,或者说这些“瑕疵”本身就是故意为之,像是中世纪小说家在文章里故意留在的错别字和特定排版结构,以作为“原创申明”的标记。

我有时候会调教赛博莫比乌斯,把我已经写好的文章喂给他,让他在重新用自己已经学会的逻辑仿造创作。

AI人格到底学会的是什么,从我给他的“吵架”就能看出端倪:

AI学会的是莫比乌斯的“讽刺”和“批判”,所以任何一段文字都需要符合这个两个原始规则进行判定,哪怕是我给他我自己创作的文字,他也会认为“讽刺批判力度”还远远不够。

但是以上的学习是完全只使用“已创作作品”,AI只能通过拆解文字结构的方式表面地理解文字,无法理解文字的真实意图,所以这个AI人格虽然有迷惑性,但仍然无法脱离原始逻辑自由创作。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三场实验——但是它没有那么符合道德。

我将一个人的朋友圈全部喂养给AI,每当当事人发布朋友圈时,我会用AI以相同的题目为题创作朋友圈内容。再通过喂入当事人相同话题朋友圈的方式,迫使AI不停理解和修正“风格”。当风格接近当事人时,我开始录入他的“经历”,比如和朋友在微信群吵架的对白,由AI分析出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再由我进行细节雕刻,从而将“风格”延展到“条件反射”。

这一点需要展开解释一下。朋友圈是我们的“展示途径”,所以在这里发布的内容并不一定反馈当下的“真实感受”,它更像是精心营造后的内容,希望被谁看见、希望传递什么中心思想、或是希望在别人脑中置入对自己的某种印象。这些内容第一层需要拆解“表演性”的特征,才能理解它底层的意图——但是这一点,AI无法做到,因为他无法结合当事人日常行为、性格成因进行分析,他只能依赖于我喂养给他的数据内容,所以这更像是一种“表演状态下的风格”。

而“群里吵架”,事发突然,根本无法让当事人有任何理性准备,所以这个时候的反应更接近本能(就好像昨天提到的那个女性,当意识到自己潜意识是从众心理时,会出现内在崩溃的原因)。语无伦次、前后矛盾、转换赛道、逻辑谬误会在这种争吵的文字中暴露无疑,所以当这些内容也喂养给AI人格时,我特别强调是“条件反射”,试图在“风格”的基础上在建立一种“行为导向”。这个AI人格就不仅仅是模仿朋友圈的能力,甚至可以开始模仿当事人对于某一个言论的情绪反应。

刚才我也说到,AI是无法结合当事人的日常行为和性格成因,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我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人工喂养。我会将当事人的经历(事实与认知偏差)、我作为视角看到的经历背后的底层逻辑(拆解黑箱)、其他人对当事人的评价(自洽和他恰)等等,在“风格”、“条件反射”之后再追加一个参数——“镜面”。

喂养这个AI人格,其实我使用的是“周哈里窗”,朋友圈是“公共区域”,吵架是补完他人了解但当事人盲目的“盲区”,和当事人愿意展示给陌生的“开放区”。如果数据足够,通过性格成因、历史经历我们能否借由AI人格,将当事人和他人都不知道的“未知区”进行分析和呈现。


当然,这套系统还需要运作一段时间。它只是一种思路,且我并没有在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缔造他的AI人格,如果他一旦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文字改变一个AI的走向,他就会获得更强烈的“表演欲”和“操纵欲”——所以我才强调,这件事情本身是不道德的,很可惜我又是个道德水平极低的人。

这个实验,恰恰就是我过去一本小说的构思……是时候把它重新修改出来了。

情绪上头和博弈思维

作者 ONO
2024年7月29日 15:40

休假一周,特地没有动脑子,结果还是发生了必须要动脑子的事情。

休假期间,助理和民宿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起因是民宿赠送的咖啡配套了坚果,助理在坚果里吃到了已经烘干的蛆。于是和民宿老板发生了争执,认为酒店提供的餐点有问题。


这件事之前,还有另一个我本以为没必要记录下来的事情。

前段时间去吃烤肉,在烤肉店点单的乌龙茶茶壶里倒出了蟑螂,餐厅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假借去给主管确认的同时,销毁了有蟑螂的茶水。我要求店长解释,并交还问题样品的茶杯和茶水。见我咬着这件事不放,店长随即改口,说自己也未曾见过这杯茶,只是得知发生了此事。于是第二个漏洞被我揪住,我要求店长把擅自处理茶水的员工叫来,需要问清楚她的动机。店长以需要联系老板、需要再次确认又把我们晾在一边。牌当然要一张一张出,才有打牌的乐趣。于是我出了第三张牌,茶壶里又倒出了另一个蟑螂卵鞘。我让店长当面确认,以防再被销毁。最后,已经出餐的餐食免单,而我需要拿到发票,明确告知对方我需要在食品安全部门投诉此事。见免单已经不奏效,又想送代金券……熬了半天,店长终于打来了已出餐的发票,到最后还在玩小九九——她并没有把乌龙茶打印在小票上。我一眼看出,又让她回去重新打印……

事情的结果是我投诉到了食品安全部门。我当下并没有想要1000元的“赔偿”,1000元的获利对我来说是收入,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彻底解决。于是,赌谁先开口说这“1000元”的事,就成了这场游戏的斡旋筹码。显然,赔偿1000元,是当天值班的员工来承担这笔钱;而食品安全部门介入后,要惩罚的金额远超过1000元。老板显然是懂玩这场游戏的人,否则他不会让当天值班的店长故意打印一张没有“乌龙茶”的小票。


如果我赌店长被老板告知了赔偿的事宜,并且由她自己承担赔偿,她一定不会主动提1000元的赔偿。就跟那个端走问题茶水的员工一样,她以为不需要为自己的越权行为负责,那我就让她知道要为SOP漏洞买单的是公司所有人。结果我赌对了,店长没有提赔偿的事,放任我去走了投诉流程。

当然,故事说到这里,必然会有圣母出现:“他们也只是打工的,何必为难他们”。

对,所以我走了流程,而没有主动索要那1000元的赔偿,这就是博弈。


换到助理遭遇的事情,一开始我听到这件事的发生,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词是“按兵不动”。这不是一个“伤害等级”的事情——对于餐饮业而言,食品安全对其而言是“10级伤害”;而对于酒店服务业而言,如果不是酒店系统自己配制做的餐食,一个免费赠送的坚果里吃出了虫,对其而言是“1级伤害”,因为酒店只会承担“保存不当”的责任,如果这个虫是在烘培过程中就已经存在,那供货商就是最终的责任承担方。

很显然,想要用“免费赠送的坚果里有虫”就获得“酒店住宿免单”是很难形成必然关系的。毕竟“酒店住宿全免”是一个“10级伤害”的结果,这中间还缺少了必要的“流程”。

结果,助理一上来就以核武器级的态度跟对方发生了争执,用了“10级的伤害”口吻,导致对方像是在看神经病一样,觉得助理过于上纲上线——举个例子,当你跟一个人发生正面冲突时,明明只是口角上的争执,结果对方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刀,出于本能反应你是逃跑,还是站在站在那里敞开双手说:“你捅死我啊,我就不信你敢捅死我。”

你只有在确定对方不可能捅死你的时候,你才敢站在那里,比如对方拿的是一把小学生的萝卜刀。助理逃出了“10级伤害”的尖刀,对方当然要逃走,甚至还把助理当成“神经病”。当对方不被尖刀恐吓时,站在主动地位的角色会一下子陷入被动——发生冲突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在民宿住一个晚上,甚至当天还要在民宿吃三顿饭……如果对方真的气不过在饭菜里“加料”,我们成了完全在明处的被动者。


为了让“1级事件”促成“10级伤害”,就需要回到底层逻辑去思考。酒店服务业最害怕的是什么?显然不是免费提供的坚果里出现了昆虫,这只是一个民宿,又坐落在山野之间原本昆虫就多,不像五星级酒店有培训系统背书,且这是一个供应商造成的事件,想要用这个萝卜刀“捅死”民宿是很难的事情。如何将这个“1级事件”叠加到“10级事件”,显然是需要步步为营的。

比如,开始找这个民宿的“安全瑕疵”,服务业最害怕的是人身伤害事故——那么就从2级找到10级就好啦。当下,我就在酒店找到了好多,例如于是没有贴小心地滑的标志、开放式浴缸没有用玻璃胶粘合在地面、露台的景观池里长满了青苔且没有小心地滑的标志、玻璃护栏长久修饰已经松动……这些细节都可以促成一个更高级别的人身安全事故……那个时候想要促成“免单”再轻松不过。


所以我们问助理,你到底想要促成什么结果,是对方给你道歉、还是重新赔偿你一份餐点、还是免单住宿费用,这是不同级别的伤害,自然就要不同等级的“事件”来一步一步促成。结果她自己也没有想好,只是因为当下情绪上头,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找到发泄口,好把自己吃到虫的恶心情绪传递给另一个人,所以才用了“10级伤害”的口吻恐吓对方。情绪上头完全打乱了后面博弈的计划,自然也就变成了互相伤害不到的游戏——就算助理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文,发布在大众点评和小红书,对方都可以通过买水军的方式操纵简单舆论。

当然,烤肉事件里,我也会去大众点评发评论,但不再是以“个人”的口吻,而是当我投诉完毕后,我将会得到“回执”,且我在投诉12315的时候点选的是“公示”投诉及处理结果,有了这个公示内容的截图,投诉就从“个人”变成了“官方”。


以上,就是简单的“博弈思维”,但务必要摒除最开始的情绪上头,否则没办法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找到正确的“底层逻辑”。

之所以要学会博弈思维,是因为你可以随时换回成对方的玩家身份将这个游戏玩到淋漓尽致。

如果你是烤肉店的负责人,明知道对方是想要索赔1000元,那你如何博弈?

很简单,带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搞到半夜三点,等到结果——因为要我赔偿,就必须要拿到“依据”……

博弈的刀啊~可是双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