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4月18日独立博客

Coffin 2.0

作者 bigfa
2025年4月18日 00:54
WordPress 主题 Coffin

当年写这个主题是在一款chrome 插件上看到了卡片列表的样式,就拖过来了制作成了一款主题,其实是缺失了部分功能的主题,但还是有小部分朋友使用了该主题,今年我开了一个步履不停的分类,就想着用一下Coffin 的版式,就重新调整了一下样式并补全了缺失的功能,也算是有始有终了。主题配色方面我找到了当年的潘通年度色做了更换。

因为是卡片列表的样式,状态格式的文章不太方便显示,就不太容易和我其他的主题无缝切换了。

演示地址

Github地址

目前最新版本为2.0.0,最近更新日期2025/04/18

博鳌,零落成泥辗作尘

2025年4月18日 07:10

上周二到五,很荣幸去了海南琼海博鳌参加家庭医生经验交流会,几天学习下来,收获满满,力量满满。撇开专业知识不说,单就途中遇到的云朵、海水、椰树,便已然心生喜悦,却也精彩。

IMG_20250408_185958.jpg

周二去的时候晚点了2个小时,却也成就了看晚霞的缘分。高空,云上,下面朵朵云层,各种肆意的形状,何其飒爽~~似山峦,似旋风,似羊群,似梦境,似老神仙~自在随风,酣畅淋漓,倒也快活~

IMG_20250408_190355.jpg

渐渐的,霞光万丈,直刺苍穹,不知从何而来,不知由何而终,目之所及,皆是金色福贵。飞机驶过,恍惚间云朵没有了金色,唯余白色。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颜色。金色福贵,过眼烟云,虚空一场,也罢。

IMG_20250408_190456.jpg

抵达目的地,会议酒店旁边就是大海,海浪滚滚,以至于我现在听到窗外的车流声,都似乎是海浪声,那么的神似,或许就此我再也不排斥外面的车流的吵闹了~瞧,一户人家,别墅,椰树,完美~

IMG_20250411_144956.jpg

海岸边男男女女,还有帆船,呃,或许叫小船,很多人在冲浪,远处看恰似海鸥,盘旋飞行。这是第二次在此开会,上次在2020年,转眼,快五年,好一个时光,闭目,出现一个极速旋转的黑洞。

IMG_20250411_161630.jpg

海浪,想到飞机上看的云海,都是水,一个是液体,一个是气体,不同形态,都是无边无际,都是无固定形态,或随风,或随滩,能来能去,能上能下,能左能右,没有抱怨,适得天地,自性本然~

IMG_20250409_074341.jpg

远处可以看到劳作的打鱼人,或许对他们来说,大海就是他们的农田,沧海桑田,大抵就是这个意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天高海阔,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IMG_20250409_075453.jpg

一片灌木,低头,草丛中看到脊柱骨,生命啊,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到自然。想到了猫,猫可以把你当成空气,但它的眼里永远都藏着自己的星辰大海,这生命才是透彻,哈哈哈哈,做好喵星人。

IMG_20250409_075404.jpg

地上,跌落的椰子,不方也不圆,略丑。长的丑的水果,都会努力让自己甜一点。人也一样,如果觉得不顺心,就给自己加点“甜”。在朴实、简单的生活中安定下来,不随物质世界颠倒起伏。

IMG_20250409_080156.jpg

地上,一朵赤红的花瓣,不久也会化作尘泥。美也罢,丑也罢,都是人的一种判断,一种分别心,就这些植物而言,别无二致。无他,生长壮老已,是啥就啥,不把人间的分别心当做绳索将自己捆绑。

IMG_20250409_080811.jpg

瞧,椰子树虽然看到树冠简简单单,可是根部,密密麻麻,一簇簇一团团。在呼啸的海风面前,这种根部可以想象稳定。定力,从来不是来自华丽招展外表,而是自在心的深耕,持重,安定,喜悦。

IMG_20250409_081147.jpg

看,一片叶子落下。这大大的叶子,扛起来也是一个擎天柱的感觉,苍劲而有力。在这里,花瓣、椰子果、落叶,都会继续以泥土的形态滋养椰树,不同的形态,不断的演化,生生且不息。

IMG_20250409_080140.jpg

博鳌会场,全国各地的家庭医生相关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在忙忙忙中静下来学习,分享,讨论,也是一种美。在每天的冲冲冲中,留几分空白给自己,日日是好日,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富足。

IMG_20250410_090248.jpg

沙地上,留下手印。沙粒在海风的吹拂中,高速的流动,仿佛手印也有了生命力,也跟着这天地一起跳跃起来。想到了恒河沙,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继而,梦幻泡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IMG_20250411_162318.jpg

回到成都,这周继续奔跑,似乎一刻都不能停下来。仿佛博鳌之行就是一场梦,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世界啊,总是无常,世人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不曾来过。

IMG_20250409_141403.jpg

走在成都街头,太阳,小马扎,坐下,便是自然。走走还是需要停停,还是需要定定。允许自己不被需要,不能每天都“支棱”起来,今天可以躺平,可以晒晒太阳~何其美哉,人生如斯。

IMG_20250408_125814.jpg

BASH: 如何使用 cURL 命令获取 HTTP 响应代码?


检查运行 curl命令 后的HTTP响应代码,您可以使用 curl 的 -w` 选项,这样可以指定自定义输出格式。以下是命令:

curl -o /dev/null -s -w "%{http_code}\n" <URL> 

您可以将HTTP响应代码保存到BASH变量中,如下所示:

resp=$(curl -o /dev/null -s -w "%{http_code}\n" <URL>) 

解释:

  • -o /dev/null: 丢弃响应体的输出。
  • -s: 以静默模式运行curl(不显示进度或错误信息)。
  • -w “%{http_code}\n”: 仅输出HTTP响应代码。

替换为您正在检查的实际URL。

如何获取HTTP响应代码和输出?

如果您想同时获取HTTP输出,您需要使用 `-o` 来重定向输出。例如:

resp=$(curl -s -w "%{http_code}" -o /tmp/curl_output.txt <URL>) 

然后,BASH 变量 $resp 包含HTTP响应代码,而文件 /tmp/curl_output.txt 则会保存请求的输出文本。

BASH小技巧

英文:How to Get HTTP Response Code using cURL Command?

本文一共 176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BASH: 如何使用 cURL 命令获取 HTTP 响应代码?.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BASH: 如何使用 cURL 命令获取 HTTP 响应代码? BASH BASH LINUX 小技巧
The post BASH: 如何使用 cURL 命令获取 HTTP 响应代码?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WordPress 最简单的过滤垃圾评论的方法 WordPress 很多垃圾评论都是由程序直接调用访问 wp_comments.php 造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 functions.php 文件里加入以下代码 新增一个过滤 简单的检查是否是直接调用. 1 2 3 4 5 6...
  2.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3. 测测你的幸运 – Linux Fortune-Teller LINUX 下有很好很好玩的命令,之前已经介绍过: figlet, rig, curl. 现在推荐另一个 命令 fortune 是用来随机显示一段(句)话的.fortune 在英文里就是幸运的意思. 这个命令可以不需要 参数 如果没有 可以通过 apt-get...
  4.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5. 同一台服务器上多个WORDPRESS站点的一些设置可以移出去 我自从把所有网站都挪到一处VPS服务器上 就发现很多事情省事很多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网站 包括 WORDPRESS博客. 比如我有四个WORDPRESS博客 然后我就把通用的一些资料给移出去 移到 HTTP或者HTTPS都不能直接访问的文件夹里这样就更安全许多. 文件 wp-conn.php 存储了 相同的数据库资料. 1 2...
  6. 比特币钱包线上和线下有啥区别? 我玩比特币比较晚, 最近1比特币能到1900多英镑, 真是吓人. 之前有一个线下的比特币钱包, 最近又在 CoinBase 开了一个线上的比特币钱包. 线上和线下的比特币钱包都是一长串的字母数字组合, 很像随机字符串 比如: 1J88t5UAgKBHhMgzkyH9bpY5mPdCYAe5XQ 这个明显是唯一的, 可以在 BlockChain 上查到所有交易记录和余额:...
  7. LOGO 海龟作画 系列 一 之 给孩子最好的编程启蒙语言 – Logo Turtle Graphics – Series 1 – Best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for Kids I think the LOGO turtle graphic is the best introductory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the kids....
  8. 比特币最近波动有点大: 一天牛市一天熊 比特币10万美金以内都是最后上车的机会! 比特币近期的价格波动可以归因于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动态、监管变化以及加密行业内的重大安全事件。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变化。据报道,特朗普再次当选,他可能会推动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风险偏好。同时,特朗普正在将自己塑造为亲加密货币的候选人,表示有意让美国成为一个更加友好的加密货币环境。这一立场引发了市场对监管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猜测,导致市场情绪在乐观和不确定性之间波动。 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 美国第43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在2025年1月当选并正式上任(第二次),那么他的政策可能会对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产生更加直接和显著的影响。他政府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正在实际塑造市场的关键力量。 特朗普(Donald Trump)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预期地缘政治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对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同时,他的亲加密货币立场可能正在推动市场的乐观情绪。如果他的政府推出有利于加密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明确的合规指南或减少监管审查,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并促进更广泛的加密货币采用。然而,政策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短期市场剧烈波动,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新的政策动向。 朝鲜黑客盗取Bybit交易所15亿美元的ETH 另一个显著影响比特币价格的事件是近期涉及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的15亿美元以太坊被盗案件。据报道,Bybit交易所(全球第二)这些被盗的ETH已经被清洗,此次大规模黑客攻击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性的担忧。此类安全事件不仅会削弱投资者信心,还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导致短期市场动荡。此外,被盗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和出售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大价格波动。随着这些事件的持续发酵,比特币价格正受到政治决策、监管预期以及安全挑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与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相关的 15 亿美元以太坊被盗事件仍在影响加密市场。由于这些被盗 ETH 已被清洗,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漏洞的担忧持续存在,同时也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政治、监管和安全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比特币近期的剧烈价格波动。...
昨天 — 2025年4月17日独立博客

20250415~0417

作者 61
2025年4月17日 22:46

过去三天发生好多事情,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为了给办公室降温引发的血案」,下面我也是长话短说。

办公室西晒,为了准备夏天开胆机听歌,找师傅上门清理了空调。搞完发现不能制冷,找师傅上门加氟。找不到外机,找师傅来把地板割开,找到了。压缩机坏了,线烂了。立马买了新空调,师傅今天来装了,外机高了,装不了了。点击退货,发现整个京东买不到外机高度小于 53cm 的了。不退了,找师傅来继续装,师傅说墙也要砸了放铜管。半夜思来想去,砸墙容易,恢复原状难,最后肯定被搞得乱七八糟。于是决定,我直接换个办公室,因为我的乒乓球室长期就放着一张没人用的乒乓球桌,而且还大很多!

周三下午趁着大家在家远程,我自己开始清理办公室。先把乒乓球桌折叠放在一边,同时微信找了雪姨,直接送给了她,至此给雪姨大别墅贡献了麻将机一台,乒乓球桌一张。这个办公室让我最不爽的就是墙面都是前人留下的印记,鞋印,铅笔在墙上涂涂画画,墨水印等等。于是我又找出了墙面喷漆,甚至饿了么又下单了几罐,一顿操作,算是达到一个没有任何一块污渍会立刻吸引我注意力的状态了。清理完里面放的各种箱子后,突然对这个空间开始有遐想了。飘窗可以放个飘窗垫子,以后坐在上面看书;音响靠墙,前面几张小沙发,空间足够;可能的话直接铺个地毯吧;另一面墙再整一墙的 USM 柜子,放满我的书和唱片;包豪斯风格可以有;需要一些装饰了。

IMG_7880.jpeg

折腾半天累的够呛,酷哥群里问我,为什么你要自己弄啊?????给自己打造完美的空间的过程是会产生多巴胺的。最后一鼓作气,把音响设备拆了搬过来顺利装了起来。

周四大家来上班了,有壮丁。让他们帮忙一起,把我的办公桌搬了过去,这桌子没有三个人还真难搞。又让日杰给换了一个插线板,音响终于重新通电。胆机亮起,声音出来那一刻,这两天累的真值了。

IMG_7932.jpeg

今晚去金沙湖音乐厅和叶子姐姐一起听了巴巴扬的演出。上半场很喜欢,下半场一般般喜欢。

用 MailerLite 结合 RSS 实现邮箱订阅博客

2025年4月16日 12:00
Featured image of post 用 MailerLite 结合 RSS 实现邮箱订阅博客

论邮箱订阅的羊毛有多难薅

「第三夏尔」和大部分博客一样都提供 RSS,但顾及到 RSS 毕竟小众,所以还是想多提供一个邮箱订阅的选择。但互联网的邮箱相关服务意外地很落后,对于静态博客来说免费薅羊毛的选项并不多。几年前还有一些使用 Mailchimp/Sendinblue 来自动抓取 RSS 并推送到邮箱的免费方法,但随着改版和被收购,这些也都失效了。以下介绍的算是一个折中,同样是通过 RSS 抓取博文,只需在每次更新后在 MailerLite 的模板里勾选好相应文章就能完成发送。并非完全自动但每次发布流程里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少,使用几个月下来,我觉得以月更/半月更的频率,这点手动程度可以接受。

这道题答的,还行?

作者 Wannz
2025年4月17日 12:26

毕业了,下一步还需要继续拥抱变化。

春节之后火急火燎的去北京客户现场出差了 2 个月,刚回到成都又开始马不停蹄的支持公司的销售同事去拜访客户交流介绍产品的第二天中午,我接到同事的打探问我公司有啥安排,过了一会就接到了 hr 的消息说下午要打个电话,紧接着下午就告诉我这次要毕业了。

可能是大环境不够好,可能是经济不景气,可能是组织管理上出了一些问题,可能是投资人想收拢资金资产清算,可能是太阳黑子导致的大气电离环境异常,但实际的事情结论就是要从这家待了快 5 年的公司毕业了。我接到 hr 电话的心态反而不是预期中的失望和愤怒,而是保持着职业性的体面后接纳了答案。

好像事情在发生之前也总有隐喻的线索,自从前两年大股东时不时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之后并且伴随每一次的爹味与 PUA 之后,我总能感觉到公司里那股腐朽又潮湿的味道开始扩散,紧接着是在北京出差时,听到来自总部的同事说宁可在北京多待几天,也不愿意回到深圳办公室里上班,感觉有一点像是温水里煮青蛙的故事,我们这些青蛙一方面觉得当下的做法无益于长远发展于提升产品与团队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空手走人,总得混到拿 N+1 的时候才行。

我先是在脑海中习惯性盘算这一次要毕业的同事人数占据了研发部门的三分之一,随后开始分析这一次公司下发新决定的原因,紧接着我又停止了这一次的分析与复盘,毕竟从当下开始,这些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事情都开始与我无关了。相对而言,坚持一个我们熟悉的、无效的解决方法却会让自己更舒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相矛盾的人类行为。

随着木已成舟,一座新的围城又出现了,毕业的朋友和那些还没毕业的前同事互相开起了玩笑,人人都说能早毕业就早毕业,但好像大家脸上的神情更像是被驯化的牛马在解开羁绊之后反而生出的不释然,虽然获得了自由,但也失去了暂时的经济收益。这几年几乎每一篇关注过的公众号都会发一篇“很严重了,我劝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的广告,虽然早已耳闻“毕业即失业”的形势严峻,但当潮水卷到自己身上时才会感觉到潮水的冰凉吧。

但好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算法和公式来衡量每个人在这里的 ROI 是否公平且合理,随着向上管理的风气和权责不一致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大家普遍也对老板们失去了信心,能够说服自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变成了我安慰自己为数不多的理由。当然这件事也并不能归因在某几个人或者某几个角色上吧,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说服自己不去改变的理由?

可能是习惯性的敏感性格,我早在前两年就在说服自己尝试改变,尝试责任心别那么重,尝试在工作中不去那么主动,尝试在日常中少去发挥点自己的热心,但按照目前的结论来看,好像没成功,只是说服自己内心的感觉能够好受一点,为了避免找工作中出现太长的 GAP 我提前把自己的线上简历都修订更新了。

刚接受离职消息的时候心态还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好像其他人会比我更敏锐的察觉到我的表现,借用同事的那句话“看的出还是有点舍和不甘,毕竟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产品说没就没了。我们没你这么复杂的感情,心思早都不在这里了。”刚接受毕业消息那几天,我还因为之前出差北京时候答应承诺,陪同销售同事拜访客户(属实是资深牛马),路上别的同事听到我还在支持销售都大吃一惊。

等到真的回归到空闲的环境里,我才开始感觉到心态上的异样,习惯的生物钟和查看消息的行为忽然就不用再维持了,计划许久但搁置更久的自驾游和游泳忽然可以随时就绪了,但就像被驯化已久的螺丝钉一样,没有了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螺丝帽,心里还真的会有点别扭,仔细想来别扭的背后其实是来自内心的恐惧,职场中需要以结果论英雄,但生活中则是以过程论好坏;投递简历但面试机会寥寥又会进一步逼迫自己承认陷入了泥沼一般的困境。

但相比前几段工作而言,这段工作经历又确实让我在某些方面收获良多,PMF/GTM 也好,AI 应用和报价策略也罢,那些最原始的“好奇心+实践主义+颠覆定义+合作赋能”的习惯好像也还是有所提升。更别提还陆陆续续收到了 20+ 不同岗位同事发来的安慰和贺电,要么是说和我在工作中的相处十分愉快(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字眼),要么是对我的专业技能进行了认可(用了“找不到像你这么好的产品”的字眼),这给我也搞的有点不知所措了。作为一个习惯于靠他人的认可来提升自我承认的内向人格,这确实是所剩不多的好事那我就自认为这段工作经历的卷子上,我的答题结果还行了(或者厚脸皮一点,答题结果不错)。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那些结下深厚友谊的同学们一边吃烤串一边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次毕业的时候,我反而不再期许每个人都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用亮度评价星星可能并不是最好最公平的指标。那我就祝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快乐或者最自洽的星星吧(哪怕是一颗快乐的或者自洽的彗星也行)。

👇 广而告之板块

欢迎 base 成都地区的小伙伴帮我内推产品岗位机会,线上简历见 https://hiwannz.cn/

如果遇到网络情况不好无法阅读,或者希望拿到 PDF 格式简历,欢迎与我联系。

感受即真理的人注定没朋友?

作者 ONO
2025年4月17日 16:21

做了两期关于「拎得清」的播客,我开玩笑说这是江浙沪童年教育里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但想想其实在重庆也有类似的说法,叫「盯得到遭头」,我也以为这是每个人要进入社会层级必要具备的能力。显然,这个话题能聊,就是因为很多人「拎不清」。

当然,是否「拎得清」这件事本身的标准并不是社会默认标准,而是在每个人主观世界里的,而且有的时候甚至会变成双标的存在。举个例子,东道主请吃饭,我作为被邀请的人,是否是那个第一个用筷子夹菜的人,取决于我自己对于「拎得清」的标准——所以我一般不会在上新菜之后就立马夹菜;但反过来,东道主在新菜端上桌时第一时间邀请客人尝,又是另一个视角的「拎得清」。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微妙的、两个未对齐标准的「拎得清」在这个社交场合形成了平衡——东道主请客人第一个动筷子,客人夹菜并正面评价,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社交场合的礼仪。

不过,并不是说所有人都需要遵循这样的标准。当然也可以在菜端上来之后,因为离自己最近、是自己最想吃的,不顾周围的规则疯狂夹菜吃,也没有「错」。只是这个行为会在他人的标准里被视为「拎不清」。

但如果我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呢?这件事确实本身也没有错。


我大部分的「拎得清」是通过观察学来的,这跟我小时候会在寒暑假被寄宿到亲戚家有关。寄人篱下和「生存」有关,虽然不至于流落街头,但这种恐惧感是对等的。即我必须要通过观察颜色,来确定自己是否「还」会被遗弃——因为父母将我寄宿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构成「遗弃」的内核。

在这种察言观色之中,便学会了「拎得清」的标准,即吃饭时让主人先动筷子;想要添饭是先询问他人是否需要自己帮忙盛饭;先确定他们会将骨渣放在哪里否则我不会吃带骨壳的食物……这件事再发展到成年后,就添加了更多「对别人」的标准,比如最开始询问忌口问题;上菜后,如果不是可以旋转的圆桌,我会把高容器放在自己面前一面遮挡了他人夹菜;客人面前的荤素比例是需要调整的,不能全是素菜;当我意识到客人很喜欢某道菜时,我不会直接将菜放到客人面前,而是会借上菜挪菜的机会,将客人喜欢的菜恰好挪到他的面前……

可能这些「拎得清」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矫情,因为标准不是对外的,所以它很难第一时间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拎得清」很有可能也是一种「只关注自己」的行为。


为了区分它是否是「只关注自己」,我说一个有趣的案例,其核心是一句我到现在都觉得「很难回答」的质问:

你们的感受很重要,难道我的感受就不重要了吗?

为了更好地切换视角,我用代称来聊这个案例。A和B带着各自的老公,共四人结伴出行。在民宿里,B因为在酒店免费提供的坚果里吃到了干掉的虫,在四个人的小群里骂「操,我吃到虫了」。因为平时大家都嘻嘻哈哈,并没有觉得这句话是在「控诉」,A和A老公,甚至是B自己的老公都在半开玩笑地回应这件事。而且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考量,因为这是民宿免费提供的坚果,它并没有造成人身伤害,所以在A看来是「小事」。

中午吃饭时,A和A老公才看到B正在和民宿老板吵架。B是一个容易情绪上头的人,所以当下B面红耳赤地争论,A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但A同时也很迷惑,既然大家是一起出来结伴的,难道这种事情不应该大家一起商量吗?

并且,B跟民宿的争吵方式也仅仅是在发泄情绪。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讲,民宿提供的免费餐饮存在瑕疵,就算要涉及到责任划分,也是民宿去向供货商进行追偿,而无法直接提供超额赔偿,比如免房费;其次,这件事之所以是「小事」,是因为它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恶心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因为吃东西吃坏了肚子,这是客观事实。所以当B因为这件「小事」朝着民宿进行核武器攻击时,民宿也觉得困惑。眼看事情越来越大,且根本没有解决方案,哪怕是B因此要挟民宿免房费,在当下也是一种「诉求」。而B得理不饶人地要求民宿「给个说法」,至于是什么说法,在场的人都不明白。

于是A去劝架,让B暂时冷静,一方面眼看吵架完全变成了情绪发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还要在这个民宿入住一晚,也就意味着还要在这里吃三顿饭,如果因为这样的争吵导致了「朝饭菜里吐口水」的结果,那恶心的就会是所有人。但此时情绪上头的B认为,A、A的老公、甚至是B自己的老公都没有在当下跟着她一起骂对方,就是在对抗自己,于是B从群体里把自己拆离,把所有人在潜意识里都变成了「敌人」。

A认为,如果这件事真的过意不去,要找民宿的麻烦有的是机会,而且A的老公还是法学出身,其实在那个时候已经帮B找到了可以让民宿承担更严重责任的方案。且B因为个人情绪炸了民宿不说,还将所有人都推到了对立面,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没办法再理性讨论。

所以结果就是,大家都在生闷气,原本下午计划的行程也被迫取消。当我们强调我们是一个整体,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先坐下来商量对策,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情绪上头,将所有人都推到跟别人发生冲突的局面。

于是,B就回应了这一小节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好吧,这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故事。这句话让我们内耗很久——我们真的是因为群体感受而忽略了个体感受吗?这件事几乎做不到换位,因为如果我是吃到了虫子的那个人,就算我有一个缜密的计划让民宿付出代价,我也先会找同伴商量,先布局再行动,至少大家是需要以一个整体行动的。

我很难界定B的行为是不是「拎不清」,因为在吃到虫子当下让一个人先「控制情绪」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但是如果这样的情绪波及了所有人,不仅仅是跟民宿的对抗,也因为其他人没有「支持」她而成为了情绪发泄对象,这件事才算是「只关注自己」,它和「我需要拎得清不希望打扰别人」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那是否意味着?所谓的拎得清,就是在群体里优先考虑群体感受,或是群体中其他个体的感受,才考虑自身感受。「自身感受」不是不重要,而是被调整到了第二顺位。当然也会发生我的自身感受与群体行为冲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要考虑的不是牺牲自己,而是评估是否还要进入群体。

很显然,我同时也是一个「厌恶」群体这个概念的人,特别是为了抱团而牺牲独立思考的乌合之众。所以这里要分出两个概念——我们,和大家。

名词定义形式群体感受与个体感受的冲突性举例
我们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相互认同的群体,个体间仍然可以保持独立性,尊重个体的选择。临时组局的朋友;说好要一起开黑的朋友;情侣/夫妻;如果个体和个体之间各自都存在「拎得清」的意识,虽然标准不同,但最终会达成一种默契。所以,要维系「我们」这个关系,必然会将个体感受顺位调整,但如果确实感到不爽,个体拥有发声的权利吗?当妻子一方与家人发生冲突时,丈夫如果将妻子视为「我们」,则会与妻子一起面对冲突,而不是在中间「和稀泥」。
大家个体为融入群体而形成的身份认同,个体间可保持独立性,但个体之间形成的群体性,可能会对独立性较强的个体进行排斥。网络社交群;临时站队形成对立的群体;乌合之众;是否融入群体与个体的生存挂钩,否则将有可能被群体排挤在外;当个体感受与群体感受发生冲突时,为寻求合群需要放弃个体感受;当社群中对某一个对象进行「猎巫」时,如果有人阐述了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支持被猎物者的观点,将会被视为不是「大家」一伙的。

区分「我们」和「大家」这两种群体的形式,最核心的点在于是否尊重个体的观点、选择。而不是为了要形成群体,而放弃个人价值观层面的独立思考。

不过,刚才也提到,在「我们」之间形成的「拎得清」似乎也是一种「放弃」,但这里放弃的是某些情绪层面的感受,例如我在别人邀请的宴席上,因为吃到不喜欢的菜不能当场「挂相」给别人看,不好吃那就不吃就行了,难道还要当着主人的面,你这个客人去跟餐厅吵架吗?


无独有偶,这一期播客节目发布之后,又被「女权」冲塔了,冲塔的点我能理解:因为B是女性,所以在当下我们应该考虑她的感受——那这不又成了谁弱谁有理的游戏了吗?

那这个时候,就要讨论「情绪感受」是属于「我们」还是「大家」的。我认为的「我们」,是独立个体形成的群体,并且因为「拎得清」形成默契之中,达到了一种舒服的相处模式。那么这样的群体在遇到问题时,特别是个体发生问题时,我认为「我们」在很多时候优先需要考虑的是「解决问题」,因为情绪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快的路径——而且,大部分的情绪同频、共情其实在「拎得清」的部分都已经完成了。例如当我看见一个人在饭桌上手足无措的时候,我会带入自己的感受,我会认为他当下需要纸巾,所以我会递上纸巾或是叫服务员提供湿毛巾。

而在「大家」这个层级里,人们需要优先确定「身份」,即就算发生了对立,你也是支持我的,我们秉持一样的态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特别是情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时候发生了观点上的冲突,就很难再形成「大家」,因为观点在「大家」的组织里就会形成一边倒、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

那同样的,当人们将彼此视为「我们」的时候,明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群体,因为拎得清的人本身对他人的情绪是敏感的。那这就是所谓的「优先考虑群体感受」,但发生了「群体感受与自己感受不符合时」,「我们」仍有坐下来好好商量的机会。若商量的结果是「观点不同」,那「我们」也会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不是将他从「大家」的身份里踢出局。

很显然,一上来就情绪爆发的那个人,不就是把自己和「我们」区分成了「你们大家不支持我,所以你们是我的敌人」。

总结一下:

  • 「拎得清」不是矫情,而是一种对他人心理空间的预设与尊重;
  • 「我在意别人感受」不等于「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
  • 在「我们」的关系中,是可以协商的;「大家」的机制则会把协商结果的不统一视为背叛;

girl help girl,到底是解决问题更重要,还是安抚情绪更重要?我们觉得先解决问题,你觉得先要安抚情绪,这只是先后顺序不同罢了。

blog这些年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17日 08:20

当年今日

还记得刚刚开始写blog的时候,我曾经许下诺言,这个blog我要写一辈子。一开始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BlogBus有一天会倒下。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博客大巴这个BSP。其实我也想不到,为什么当初自己会那么的变态,怎么会想到每天都写,因为在那之前,我根本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我非常讨厌写日记,但是那已经是我小学时候的事情了。中学高中老师都没有要求过写日记这种东西,但是高中的时候我们要写周记,这个东西就是个没有任何范围限制的作文。那只是高一时候的事情而已,我那个时候的语文老师就是现在广大附中的校长欧卫国。当我们语文老师的时候,他的职位是校长助理。高一的时候,我们有个特殊的英语课程,是全英教学的,其他班是外籍老师,我们班是副校长,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也搞不懂。所以实际上上学那么多年,我还真没上过一门课是外籍老师教学的。理论上大学有门叫食品添加剂的专业课应该全英文教学,那个老师也是个海归,但关键是他知道如果英文教学,我们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也就只能是实际上中文教学了。

在没有开始blog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写,能写中文,也能写英文。当然了,英文翻来覆去可能都只是那些东西而已,没有中文那么随心所欲,但起码我没有畏惧过要把那写出来。为什么大学有段时间blog都是英文呢?因为我也就只能靠这个办法给自己创造英文的环境。

中文也好,外文也好,只要找到话题,一切都好说,接下来的事情,只是随心所欲凑字数而已。大一的时候不让带电脑,所以我也就只能在本子上写,周末回家的时候再把那些东西敲到电脑里。即便这样很麻烦,但我还是扛了一年。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扛下来的。那个时候,我真没觉得自己扛得太辛苦。因为那是我想做的,当你把那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你就不会觉得那有多难熬。

自从开始了blog,每天让我担心的就是断网了怎么办?所以如果周末不让回家的话,我也就只能去五山公寓第一饭堂上面的网吧解决问题。其实那个时候我未必一定得去网吧,我可以去学院院楼的电脑室,但知道有那么个存在,知道我可以在那里搜索文献上校园网上外网已经是大二时候的事情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允许带电脑。2004年,我刚上大学的那个时候,居然会有大一不让带电脑的这种硬性要求,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当你把blog写了20年有多,天天都写以后,你就不会觉得写文章有多难。但是我依然很抗拒别人要求我写文章,如果是你硬要我交作业的话,blog那么多内容随便你挑,喜欢哪个要哪个,署不署我的名都无所谓。反正那是我写的,那是我的观点,你偷走了那也是我的东西。我没有想过要在那个问题上赚钱,所以万一你真的拿那赚钱了,我也无所谓,因为可能我根本不知道。

因为我随心所欲了那么多年,所以让我写八股文,写一些说了等于没说的东西我会打心里拒绝,不仅仅是心理拒绝,实际行动上也拒绝,一把年纪的好处就是我可以拒绝了。

浅谈一下AI编程的现状

作者
2025年4月17日 01:00

最近试了试用各家的AI写了点Python程序和PHP,可以说效果是千差万别,有些AI写出来又快又好,有些就是思考了很久但是输出的内容有报错。首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是纯人工写的,完全0AI(除了封面),然后就是具有时效性,可能过两天推出个新的大模型又把我某些卡壳的体验修复了,最后就是纯个人体验和感受不具备普遍性,仅供参考。 先大概展示一下我都做了些什么玩意出来,以及我人工介入的部分大概有多少。 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一开始想给本院的HIS加装一个外挂型的AI润色工具,无奈在自己尝试多次以及请教AI后都没办法取到程序内的数据,文本框里的字都摘不出来。也许是因为这玩意是PowerBuilder做出来的上古产物,而它最适合的运行环境的Windows XP。 人工介入比例:50% 在外挂版失败后,

来源

重庆荣昌旅行指南:一座适合逛吃的轻松小城

作者 Kevin
2025年4月17日 00:29

重庆市荣昌区,一座藏在西南边陲的小城,最近因为“卤鹅哥”火遍网络,吸引了不少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荣昌人,看到家乡被更多人认识,我心里特别开心。荣昌不仅有让人垂涎的美食,还有值得一逛的景点和好玩的小物件,特别适合挑个周末或五一假期来一场轻松的“吃喝逛游”。接下来,我以本地人的视角,给大家介绍下荣昌的美食和美景。

“卤鹅哥”是荣昌人林江的网名,这位 49 岁的大叔最近成了网络红人。他追着美国网红“甲亢哥”(ID:IShowSpeed,在 YouTube 拥有约 3900 万粉丝),从成都到香港,跑了五座城市,整整八天,手里捧着荣昌卤鹅和其他本地美食,用不太流利的英语介绍家乡,还热情投喂“甲亢哥”。他的坚持感动了“甲亢哥”和无数网友,后来“甲亢哥”账号关于重庆这一期的封面也用了和卤鹅哥的合照。

林江的真诚火遍全网(湖南卫视和长沙文和友的助攻功不可没!),荣昌卤鹅的线上订单猛涨了数倍。一开始有人说他“蹭热度”,但林江澄清,他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荣昌的味道,格局拉满!荣昌区政府和本地各界顺势接住了这波流量,举办美食节、直播推介等活动,连外省网红都千里迢迢来凑热闹,颇有去年“淄博烧烤”的气势。

当然,荣昌作为重庆的一个区县,体量和底蕴没法跟淄博这样的城市比。所以,“卤鹅哥”凭一己之力带火家乡,让大家..... [ 阅读全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shephe.com/post/%e8%8d%a3%e6%98%8c%e6%97%85%e6%b8%b8/
版权声明: Kevin's Space 版权所有,转载请用明链标明本文地址
本站相关: 随机文章 | 站长微博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捐助作者

Snazzy Maps:免费且强大的地图样式定制工具

作者 Kevin
2025年4月16日 20:38

Snazzy Maps 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工具,专为 Google Maps 提供多样化的样式定制服务。它帮助网页设计师、开发者以及内容创作者打造视觉独特的地图,摆脱传统地图的单调界面。无论是为博客嵌入旅行地图、为品牌网站设计专属门店位置,还是为活动策划制作主题化的场地展示,Snazzy Maps 都能满足需求。它提供上千种预设样式,涵盖多种色彩和主题,同时支持深度自定义地图元素,如道路、水域和景点。

// 这篇文章由 Grok 协助撰写。最初觉得 Snazzy Maps 颇具创意,但发现 Google Maps 在中国大陆的支持较为有限,因此本文仅作简要分享,未深入展开。

工具的操作简单直观,用户无需编程经验即可上手。通过 Snazzy Maps,你可以将地图变成一张专属画布,创作符合个人审美或品牌风格的艺术地图。网站还提供 JSON 代码输出和 WordPress 插件,方便开发者快速将样式集成到网页中。对于非技术用户,Snazzy Maps 支持直接下载高分辨率地图图片,适用于 PPT、宣传材料等场景。

作为一名博主,我在 Kevin's Space(https://www.shephe.com/)分享旅行和摄影内容时,经常需要展示地点信息。传统的截图显得干巴巴,难以融入文章的视觉风格。Snazzy Maps 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可以轻松制作精美、个性化的地图。例如,在记录北京故宫游记时,我用 Snazzy Maps 创建了一款复古风格的地图,突出故宫的建筑轮廓,与文章的怀旧氛围完美契合。

[ 阅读全文 ]

原文链接: https://www.shephe.com/post/snazzy-maps/
版权声明: Kevin's Space 版权所有,转载请用明链标明本文地址
本站相关: 随机文章 | 站长微博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捐助作者
昨天以前独立博客

世界如此美妙

作者 大致
2025年4月16日 16:23

上学以来我一直有个坏习惯:喜欢把嚼完的口香糖粘在课桌的下沿,没事的时候捏两下再粘回去。
工作以后也没改掉。
工位下面粘没粘口香糖,取决于我中午吃没吃葱蒜。

昨天下班前,跟同事小雨展开了激烈而友好的交流。拍了几次桌子之后,小雨最终还是妥协了。

今早上班,发现脚下黏黏的。低头一看,口香糖昨晚被震在地上,一不留神糊了满地满脚。


这种事也不好意思找阿姨来清理,自己找了张废卡,一点点往下刮。
我这个体型,猫在工位下面搞这种地板动作实在太吃力了,且容我抬起头,喘口气,抽袋烟
我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拍下来的是昨天的,前天的和上个礼拜的还在上面呢!
可以换个发型了。

世界如此美妙》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破袜子』期待与您交流。

我在ChatGPT搭建了另一个「我」

作者 ONO
2025年4月16日 11:14

前几天因为跟朋友聊起AI建库的事情,我就试着把自己曾经完成的500日写作全部内容,和后来建立的博客内容都喂给了ChatGPT,于是就正式搭建了一个具有时间性的数据库。

既然具有时间的单向性,即我个人明确知道自己曾在某一个时期大量创作,而留下了大量的属于那个时间节点的思考和认知,且我是无法通过在此时此刻回溯和模仿的方式重新构建一个「真实自己」的。所以这个数据库最开始最值得玩味的,就是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接着,在朋友的建议下,我让ChatGPT分析了数据库对应的MBTI,确实也是我当初通过选择题得到的MBTI结果。

最后,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和ChatGPT有大量的已保存数据,可以让它进行一次结果推测,来看看它是在「迎合」还是在「思考」。

根据我们所有对话,告诉我一些关于我的可能我也不知道的信息?

前九条其实都是我想过的,倒是第十条还蛮有趣的:

我有试过用它来代替我创作,毕竟它已经获得了我将近300万字的作品,但无论是4o还是4.5,创作出来的结果都有强烈的恐怖谷效应——不是它太像我了,而是它完全不像我,因为它无法从生活的观察,回到底层逻辑分门别类地摆放这些现象,它构建了一个永远只能在「过去」的我,所以它也自称自己是「我的影子」。


如果有这样一个集合「自己」的数据库,你们会用来做什么?

我确实还没有想好这个数据库要怎么「用」,倒是AI为这个数据库做了一个有趣的页脚批注:你已经走得很远。你不用回头。你该写下一个更辽阔的故事了。🌌

这算是硅基生物的浪漫吧~

Office的安装与激活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16日 08:44

当年今日

决定了我的备用电脑要安装Office 2021 proplus之后,接下来我就要决定这个玩意要怎么安装以及怎么激活。我是2017年转的岗位,大概是2018年我觉得是时候给office做一个升级了,在那之前我用的都是Office 2003。 Office 2003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涯以及开始工作的前十年。为什么我想到要升级office呢?因为岗位不一样了,我需要处理的数据更多更复杂。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能,所以我买了Excelhome的三件套,那个时候标配的Office是2013,但谁也没告诉我2013的数据透视表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在这台电脑建立了数据透视表,到另外一台电脑就会失效,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数据透视表的引用居然是一个绝对引用。你把你建立的文件发给别人,别人就会遇到,当他修改明细表的数据的时候发现汇总的数据透视表没有变化,接着,如果他足够理解数据透视表,一看源数据就会发现,原来是那样。你或许会觉得修改一次就完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有很多数据表格,我需要用同步软件在我不同的电脑上同步。同步完成的文件是上一次修改过这个文件电脑的绝对地址。结论就是这根本没法玩。所以我不得不又退回了Office 2003。2018年的双11我入手了荣耀笔记本电脑,自带的是Office 2016家庭版。那个家庭版让我的确感受到2016数据透视表已经治好了2013的那个作死的问题。我也尝试在台式机上安装2016,但那个时候我没有找到靠谱的激活方法,所里2018年的双十二,我在微软商城入手了Office 365个人版。当时那个玩意还附带了一年的视频会员,我选的是爱奇艺,但即便这样,价格也不低。不过这保证了我所有的电脑都可以用同一个office的版本,而且是最新版。

虽然我的电脑没有问题了,但是我还要解决我同事的电脑,因为我的岗位不仅仅是一个人,我还得和他们共享数据、共同编辑,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研究了一番Office 2016 proplus的安装以及激活。

Office 2021跟Office 2016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批量版,从2019开始,再也没有官方的离线安装文件,你只能通过部署的方式下载。只是批量版没有了这种方式,零售版依然有离线下载安装程序。这貌似把一部分人挡在了门外,但实际上会一些人会把这些必须要靠命令行才能完成的事情可视化。现在无论你要想安装什么型号的office,总有部署工具,能满足你的需求,他们不仅仅能安装官方版的office软件,还可以一条龙替你激活,但是那种激活方式是不是你想要的,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起码就安装这个步骤来说,你不需要去找微软官方的下载地址了,因为实际上那些部署软件用的就是微软的通道。

不同版本的office,安装设置会有一点点的不一样,比如更新通道的选择,比如选择零售版还是批量版。这两种东西的选择,关系到后续激活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即便同样是零售版或者批量版,但是不同型号的office以及同型号office的不同细分,又会有不一样的注意事项。

所以我感觉,既然我决定了要装某个版本的Office 2021,对我来说最大的抉择就是我要以什么形式激活,然后才能决定我应该安装什么版本的2021。

讲讲目前使用线上AI文字生成图片工具的局限性

作者 石樱灯笼
2025年4月15日 22:55

我这是捅到人家的天花板了。

本文多图多视频。我研究了一下,bilibili的嵌入代码,在后面接autoplay=0这个参数时也能像youtube嵌入代码一样禁止自动播放……(破站怎么自己就懒得写上参数呢。我估计写前端播放界面的人都不在了吧)

(为了省事,下文中 关于 文字生成图片图片生成AI生成图片 等一系列同义词,均使用 文生图 这个词)


前言

是的这一阵子仍然很无聊的在折腾AI,主要是在瞎搞豆包的文字生成图片功能。

画画一直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天生没有拿笔画画的能力,我最高也只能做到画几个简单的几何体素描,这还是小学一年级寒假的时候送到画画班学了一个月才会的东西。

再往上就感觉脑子里有个瘤一样。人类做不到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很明确的想象不出来自己拿着笔画画的样子,最多也只是在3DS上玩一下 《Colors! 3D》 或者 《绘心教室》。

jpg-IMG_20150119_123255

jpg-HNI_0088

所以当有一个能出图的工具摆在眼前的时候,肯定是得当作工具好好尝试一下的。

上一篇文章中也说过了,线下AI文生图工具用不起,线上AI文生图工具不可靠。

只不过这次玩得有点多,我算是把 豆包的AI文生图天花板给捅


尝试用豆包文生图功能做漫画

现在我用AI文生图功能基本上只是想做叙事漫画,而之前文章《[原创漫画] 《生命,科技,灵魂,死亡》,以及制作感想》中也讲了,因为这玩意不是人,所以连续出图的连贯性完全没有保证。

第一个思路就是尽量让内容足够简单,这样在内容变化上能尽量保证主体变化不大,不会崩溃。

于是做了这么个玩意。

《[原创漫画] 工作》

只不过叙事结构实在是太过简单了。甚至都抽象不起来。


尝试用豆包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功能出图后插帧做动画

我之前想到过,使用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一点一点做一个渐变的效果,然后在用 rife 插帧补成动画。

为此还专门撞到了 rife 的 插帧数量 bug 上了。只不过 rife 的原项目早就沉寂了。社区目前或是没人维护,或是一堆不会说人话的莫名其妙脚本小鬼。

这是两个在动画风格下的尝试结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继续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只能说效果非常的不好。rife只能根据两帧之间的差别出图,而动画是一个流畅的东西,在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这两个功能下根本没有流畅度可言。

我也尝试了用 NLE 的播放速度曲线,结果没啥效果。尤其是速度曲线需要做积分来确定播放时长,而我现在的脑子算个一元一次方程式都卡壳。


捅到豆包文生图2.0模型的天花板

(我猜这玩意叫2.0,因为我不知道这玩意到底叫啥)

我在思考过后,想了个不如干脆不用动漫风格,而是用写实风格,找个特定的明星脸去保证任务的连贯性。

然后就发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关键词足够多的时候,出图风格会回落 ,像是内存被站满了然后把整体模型下降一个级别以减少内存使用的现象。

具体回落顺序是:「人像摄影」>「电影写真」>「3D渲染」>「动漫」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19-36-09

可以看出在一定关键字下,人脸输出还是比较稳定的,图像也比较像真人。

但是当继续增加关键词的时候,出图风格就会往下落。「人像摄影」和「电影写真」都是出真人照片,「3D渲染」就开始出类似建模一样的风格,甚至直接降级到「动漫」这个风格里。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19-36-15

继续增加关键词的话,即使手动设定「3D渲染」也会落到「动漫」风格。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21-35-27

这算是捅到豆包的文生图功能的天花板了。

于是只能继续简化关键词,这也就意味着要简化场景的复杂度。

在这个限制条件下,我做了这个视频

《[原创] Dump》

怎么说呢,场景实在是太过于简洁了。

只能说,在线上工具有如此限制的情况下,创作上限真的是极其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的原因之一。


豆包文生图模型升级到3.0

这玩意还能升级我是没想到的,因为我一直不太明确,目前这些大厂搞这些产品的目的是什么。豆包的这个产品,明显在外部宣传上没跑过同类选手,在商业宣传上亏一大截。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线上这些工具全部都在迷茫期,或许瞎搞才是正常状态。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24-27

模型升级后,的确画质提升了非常多,前文中讲的 风格回落 问题基本就不会出现了(或许是服务器升级了内存上限?)。但就像我说的 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 ,线上工具的变化在用户端是不可控的。

模型升级后网站把不少样例都更新了。说实话旧版模型我觉得有些样例图根本就生成不出来,所以新版出来的时候很多样例肉眼可见的是画质变差了。但由于新模型的确有提升,所以整体上还算是升级。尤其是那个文案超级长的只放在「精选」分类里的例子,看着的确搏人眼球。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6-36-01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4_19-11-32

模型升级后的优点

(注:内容具有时效性,随时间变化部分内容会失效)

首先是文字内容的命中率高了非常多。

同等文案旧模型与新模型的对比: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_realesrgan2x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555473994924546-20250413162847

旧模型不会画单元楼门,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比例,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相对角度。新模型虽然在比例上还是歪的,但是至少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输出的最大变长也从 1024 升级到了 2048,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再手动用 realesrgan 放大一遍了后再缩小到 1920×1080 了。

模型升级后的带来的新缺点

原本作为「属性入口」的关键词,现在被当作真实的文字关键词使用。

比如原本用来控制角色身高的关键词,现在成了猎奇玩意。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45-58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49-34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52-43

总之目前模型下已经没法控制输出角色的身高了。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2-06-26

然后是输出的角色现在都不能闭嘴不露齿笑,全部都只能张嘴傻笑了。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00-10-03

悲伤必然流眼泪,伤心难过不哭不行。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4_00-55-16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4_00-57-24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发箍 这个字段总被当作 光环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9-41-01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9-51-43

(莫不是模型是用 蔚蓝档案 跑出来的?)

模型升级前后依旧存在的缺点

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问题一样,只要元素个体超过两个,相互关系就会崩。

  • 车是依旧不会开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0-32-35

  • 马是不会骑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15-31-16

  • 部分关键词的理解还是错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13-57-29

  • 疑问表情的时候问号是画出来的。

生成动漫风格厨房图片-2994986069843458-20250414012836

  • 关键字屏蔽还是在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6_16-07-05

  • 多个对象场景下比例还是很容易崩的。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88978288407810-20250413231900

  • 多个对象场景下,对象间关系很容易出错。

比如,我想让这个紫色少女站在橙色少女前面,站着的时候就没问题。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8-23

但只要橙色少女坐下,就没戏。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8-29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9-30

更别说总能渲染出离奇玩意出来。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860612677803010-20250411191734

地上那个大屁股是谁掉的?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擦除

讲了出图,也得讲一下改图。

擦除

擦除应该是最有用的功能,只不过豆包的这个擦除,抹啥糊啥。

原图: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527

豆包擦除: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211

百度擦除:

jpg-e1d68564eccf784c743295bb2fbbd76c

(百度出的结果是jpg的而且分辨率会被缩,基本上是一坨屎)

GIMP 克隆工具: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209

而且很诡异的是,豆包的擦除会破坏原图非目标区域。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1-49

百度就不用讨论了,输出的是JPG肯定毁得一塌糊涂。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2-06

所以有擦除需要的时候能用传统工具还是用传统工具最好。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3-23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这三个我就一起说了。

原本2.0模型的时候,这仨功能就不怎么好使。最大的感觉就像是,这三个玩意用的是一个比2.0劣质一点的模型,但还没有到达不可接受的差距。

尤其是2.0的时候,文生图的输出最大边长是1024,而 智能编辑 的最大边长却是 1312,对应16:9比例的话输出结果是 1312×736 这么个分辨率,直接放大到 1920×1080 的话是 1920×1077 或 1925×1080 。也太奇葩了。

用了智能编辑后不仅分辨率坏掉了,图像的精细度也会降一大截。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1961225555338754-20250316194924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1961225555338754-20250316195003

如果运气好的话,新图的角色可能会比旧图角色小一点,那样的花就用rembg把旧图角色抠出来,然后自己编辑,再贴到新图上。

动画模型还好一点,真实场景模型几乎烂到恐怖。尤其是现在模型是3.0的情况下,精细度差别能大到吓人。

这是3.0的文生图: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07223427

这是区域重绘,尝试在椅子上放一瓶可乐: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13154949

这是 参考图/智能编辑 想在空椅子上加个人: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13155332

纯正 伪人-模拟恐怖

事实上即使是抛开画质不谈,智能编辑本身就会严重丢失原图的信息量。

换杯饮料立刻不哭: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3001337865737730-20250414010459-1

换个地毯立刻开心: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1379788847618-20250414010930-1

白天黑夜表情就变了:

图片风格设定-3043733434981378-20250414231405-1

甚至连东西都不会拿了。

图片风格与内容描述-3006221925573122-20250414013744-1

我文章开头说过想用智能编辑区域重绘做动画,如果用真实场景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个效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三)

这里还有一个动漫效果的,所有元素的变形都太严重,根本没法看。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四)

文中最开头也说了,本身这玩意流畅度就够呛,再加上 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 的模型,就烂得非常的变型了。真实场景的伪人问题特别严重。

可以说在文生图是3.0的场景下, 智能编辑区域重绘 基本是没法用的。

扩图

这功能本来也没啥太大用,就是在部分不在意内容的场景下填补空白,比如视频封面图啥的。

只不过由于出图分辨率是固定的,所以 扩图 的同时还在 缩图

我曾想着或许可以靠反复扩图的方法,做一个绝命毒师结局的 Baby Blue 场景,结果,豆包的扩图一直往竖屏海报这个方向跑。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8_22-00-03

想了多种办法调整之后

jpg-screenshot_a4ab1c79e10c4b187093e6fe35a8629c

重点目标被糊成一堆气泡,想要用来重复的边缘图形也糊成了抽象油彩。或许自己拿 GIMP 克隆工具自己图都更靠谱。


豆包应用

说完模型,说下豆包这玩意。

声明:我个人本身是很讨厌头条系的(现在可能叫做字节系?)。但相对于厌恶程度,头条系在我眼中最多只能排第三。

这玩意应该是有一个网页版,一个 Chrome/Edge/Safari 插件,一个 Windows/MacOS 浏览器,一个手机客户端。Chrome插件 和 Windows客户端我都试过了,正经人谁会用这玩意?退一步讲,哪个产品经理想出来专门做一个浏览器只为了跑一个网页?脑残的阿里吗?

手机APP我没有试过。

网页端则只有短音验证码登录、APP扫码登录 和 第三方登录。

但是没有强制登出所有其他已登录对话的功能。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5_00-42-44

这就意味着假如哪天手机短信吗泄露了,其他人就可以一直在他的界面上一直监视你的所有操作。

仅是安全性这一块就可以打0分了。


豆包模型背后的火山方舟

这玩意背靠的是头条系字节跳动旗下的 火山引擎

火山引擎这玩意想要登录进去可以说特别困难,页面的稳定性烂得出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后端API超时,跨域请求出错,前端条件判定出错,然后报错一大堆。可以说这玩意至少在商业场景下就是一坨屎。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39-34

进去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个山寨 阿里云/腾讯云 一样的界面。云服务供应商虽然都长得差不多,但是至少阿里腾讯的业务至少控制台每次都能正常登录。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豆包这娱乐性的APP大概是为了向公众展示技术实力的一个窗口,而其背后应该有更多的能提供更强更稳定的商业服务。

至少 稳定 这一块是没了。

而作为 更强 这一块呢?

文生图的付费接口仍然是旧版的2.0模型。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38-10

付费服务比免费服务还烂,是超出我的想象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2-06-44

这个输入接口甚至比百度AI的公开服务还烂,而出图质量甚至都没有上一个版本的豆包高,只有百度AI的水平。

而且和豆包以及其他国内平台一样,文生图功能都只有一个文字输入接口,非常的落后。(现在的文生图平台基本是以「正面」和「负面」两个文字输入接口存在的,「负面」输入可以保证输出结果中不存在你完全不想要的内容)

(有一种不愧是头条系的感觉,除了搞出致瘾性算法之外什么都搞得稀烂的样子)

至于其他产品,图文生视频这玩意目前就是搞笑的,屁用没有。你可以看我在B站做的这个视频合集:合集·用AI生成的视频也太离谱了,这玩意最多只能用来做搞笑段子。

screenshot_Shotcut_00_02_29_833

语音模型,开放业务只有声音复刻和同声传译。

文本模型,这玩意真的有人想要花钱 这玩意吗?用途会是啥啊?自己搞个假的 DeepSeek 搞分销?


结尾

反正目前这个AI水平,放在个人手中,仍然只是个玩具。线上服务基本上都是不靠谱不稳定随时跑偏做得稀烂还想捞钱;线下个人用户很难将业务稳定的部署,硬件软件都是坎。

尤其是我目前的确有几个AI编程的需求,就是根据已有的html文本,直接生成带锚链接的目录。这个需求我在 豆包 百度 copilot 下同时试了 bash node php python 三个语言,基本全部都是语法错误,基本都是瞎写的,正则语法都是错误的。狗屎一堆。

上一篇文章《是时候在我这里聊一下人工智能了》,除了一条有效评论之外,全是来刷AI的评论。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8_13-21-07

诚然我已知现在人的确没几个能读得下去文字,更别说是我写的这种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但是人机刷评论这操作属实是有些人放弃做人了,毕竟独立博客不需要刷活跃度来提升展示率,这些人机刷的这些玩意属实是真把脑子丢了塞了个热度算法塞自己头骨里了。

只能说互联网真的退潮了。「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结果发现在水里泡着的全都没穿裤子,大家都在那甩小屌,那就无所谓了。

前几年我的某个亲戚嚷嚷着要培养自己家还在上小学的孙子搞黑客,现在又要做直播,我就等他家啥时候搞AI了。

The post 讲讲目前使用线上AI文字生成图片工具的局限性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

周报 #91 - 一席、消失的时代与自由意志

2025年4月16日 07:04

前言

weekly_review_91

本篇是对 2025-04-072025-04-15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这周末去参加了杭州的一席活动,对其中的几个讲者和主题印象很深,记录下一些感触,思考了消失的时代与自由意志;终于搬完家了,有了很满意的办公与生活区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一席演讲

一席是一个本土化的线下演讲活动,Slogan 是「人文·科技·白日梦」,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分享自己的故事/调研,之前在北京就有去过一场,去年也有参加他们在南京的线下游学活动(见「周报 #60 - 虫子旁、教育理念与 EpubKit」,这次恰好在杭州有一场,学姐早早订了票,周末去听了。

整场活动一共六个多小时,中间有短暂的 40 分钟休息,其实感觉自己除了写代码以外已经很久没能沉下心那么久只做一件事了,看书、看剧似乎也都没办法进入这种沉浸状态,所以也算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了。

就像我常常还是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并不仅仅是由于电影院更高级的画面与音效,而是在电影院似乎只需要做看电影这一件事,不会想着再回几条消息或是同时做个什么其他事,这种感觉和自己在家用大屏或是投影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消失的时代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似乎这次活动的诸多讲者都有隐隐在表达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记录或是怀念,北京的胡同、东京的街道乃至曾经那个虚渺的还可以憧憬理想的社会,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了,无力,唯有记录与讲述。

我在北京生活过短暂的两三年,所以当建筑师鲁雯泋与《东四十条》导演詹涵淇在讲述对胡同中的“野生设计”与鼓楼的黄金时代时,竟也生出了些许共鸣。

luwenhui_yixi_01

luwenhui_yixi_02

建筑师深入北京的大小胡同,记录下他们在狭小逼仄的空间中诞生的生活智慧,艺术并不一定立于高墙之下,也可以是低矮胡同中的一砖一瓦或是偶然却也精妙的“设计”,甚至这些未经规训的表达多了一层自由与纯粹。

胡同也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有时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很喜欢《东四十条》导演讲述的鼓楼的“卡住的一代”。很喜欢她所说的“卡住”的这个概念,去年我频繁在思考的“Adulting”(见「周报 #76 - 关于 Adulting 的思考」)也有类似的含义。

二十几岁的年纪,最容易陷入迷茫,既无法回退版本到无忧的校园时代,也不甘于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于是卡在时间与时代的裂缝里,进退维谷。

曾经的鼓楼胡同成为了这些年轻人们的乌托邦,一天天,不论生活多痛苦艰难,他们永远可以回到这个可以暂搁现实的避风港,就像她提到有一天见到过两个穿着击剑服的人在马路上击剑,魔幻而浪漫,世俗桎梏被无限稀释,在这里,他们不必绞尽脑汁思索人生意义,他们就是意义本身。

但这个裂缝就像软件中旧版本的漏洞一样,已经被“修复”了,胡同被拆除,曾经的这些人要么屈服于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要么继续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寻找着乌托邦的影子,不论如何,再也回不去了。

自由意志

songbenzai_yixi_01

从日本赶来的一位讲者松本哉同样提到了这一点,他毕业时赶上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与这个时代一起度过了失落的三十年。

但他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选择了在高円寺这个地方开了一家二手商店、居酒屋与民宿,制造了各种“迷之空间”,承载着他与周遭的人对时代的反叛与自由意志。

听完了他的演讲才有点恍然为什么任天堂和女神异闻录(P5)会诞生在这片土壤,他们的生活本就充满了这种浪漫。

他讲到自己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于是就这样一直开着这些不靠谱的店铺到现在,在五十多岁的年纪依然“只能”随意几点开店关店,和朋友们彻夜喝酒,和全球来玩的背包客们相识、发生故事。

他说 ——

要是那时候找到了工作,大概人生也就这样了,那该有多无聊,好险,差点误入歧途了。

他并没有想要做到什么远大的目标,而只是想要守护自己和周遭的自由,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必屈服于金钱至上的社会,而是见缝插针地、自说自话地去建立自己的革命后的世界。

songbenzai_yixi_02

可就连这样的偏安一隅也难逃被“现代化”洪流吞噬的命运,但松本哉更为游戏人生,会举办一些神奇的活动,比如“房租太贵了”或是“反高円寺再开发”游行,和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们一起举杯,通过这样一种看似无厘头的方式去守护自己和周遭的自由意志。

有趣的事与物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

我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

收藏

文章

视频

剧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