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之科普5ga网络
4g,5g网络是现在手机网络的标准,由于美丽国的制裁导致华为手机很大一部分还只支持4g网络,国家为了摆脱美丽国的束缚一直致力于开发自己的东西,华为比较新的手机都使用了自己开发的芯片,完美支持5g,而且最近比较火的5ga网络开始出现在很多手机上。
5ga网络在全国的开通城市有你所在的地方吗?
The post 涨姿势之科普5ga网络 first appeared on 鸟叔の窝.
4g,5g网络是现在手机网络的标准,由于美丽国的制裁导致华为手机很大一部分还只支持4g网络,国家为了摆脱美丽国的束缚一直致力于开发自己的东西,华为比较新的手机都使用了自己开发的芯片,完美支持5g,而且最近比较火的5ga网络开始出现在很多手机上。
5ga网络在全国的开通城市有你所在的地方吗?
The post 涨姿势之科普5ga网络 first appeared on 鸟叔の窝.
我这是捅到人家的天花板了。
本文多图多视频。我研究了一下,bilibili的嵌入代码,在后面接autoplay=0
这个参数时也能像youtube嵌入代码一样禁止自动播放……(破站怎么自己就懒得写上参数呢。我估计写前端播放界面的人都不在了吧)
(为了省事,下文中 关于 文字生成图片 、 图片生成 、 AI生成图片 等一系列同义词,均使用 文生图 这个词)
是的这一阵子仍然很无聊的在折腾AI,主要是在瞎搞豆包的文字生成图片功能。
画画一直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天生没有拿笔画画的能力,我最高也只能做到画几个简单的几何体素描,这还是小学一年级寒假的时候送到画画班学了一个月才会的东西。
再往上就感觉脑子里有个瘤一样。人类做不到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很明确的想象不出来自己拿着笔画画的样子,最多也只是在3DS上玩一下 《Colors! 3D》 或者 《绘心教室》。
所以当有一个能出图的工具摆在眼前的时候,肯定是得当作工具好好尝试一下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说过了,线下AI文生图工具用不起,线上AI文生图工具不可靠。
只不过这次玩得有点多,我算是把 豆包的AI文生图天花板给捅 了
现在我用AI文生图功能基本上只是想做叙事漫画,而之前文章《[原创漫画] 《生命,科技,灵魂,死亡》,以及制作感想》中也讲了,因为这玩意不是人,所以连续出图的连贯性完全没有保证。
第一个思路就是尽量让内容足够简单,这样在内容变化上能尽量保证主体变化不大,不会崩溃。
于是做了这么个玩意。
只不过叙事结构实在是太过简单了。甚至都抽象不起来。
我之前想到过,使用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一点一点做一个渐变的效果,然后在用 rife 插帧补成动画。
为此还专门撞到了 rife 的 插帧数量 bug 上了。只不过 rife 的原项目早就沉寂了。社区目前或是没人维护,或是一堆不会说人话的莫名其妙脚本小鬼。
这是两个在动画风格下的尝试结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继续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只能说效果非常的不好。rife只能根据两帧之间的差别出图,而动画是一个流畅的东西,在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这两个功能下根本没有流畅度可言。
我也尝试了用 NLE 的播放速度曲线,结果没啥效果。尤其是速度曲线需要做积分来确定播放时长,而我现在的脑子算个一元一次方程式都卡壳。
(我猜这玩意叫2.0,因为我不知道这玩意到底叫啥)
我在思考过后,想了个不如干脆不用动漫风格,而是用写实风格,找个特定的明星脸去保证任务的连贯性。
然后就发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关键词足够多的时候,出图风格会回落 ,像是内存被站满了然后把整体模型下降一个级别以减少内存使用的现象。
具体回落顺序是:「人像摄影」>「电影写真」>「3D渲染」>「动漫」
可以看出在一定关键字下,人脸输出还是比较稳定的,图像也比较像真人。
但是当继续增加关键词的时候,出图风格就会往下落。「人像摄影」和「电影写真」都是出真人照片,「3D渲染」就开始出类似建模一样的风格,甚至直接降级到「动漫」这个风格里。
继续增加关键词的话,即使手动设定「3D渲染」也会落到「动漫」风格。
这算是捅到豆包的文生图功能的天花板了。
于是只能继续简化关键词,这也就意味着要简化场景的复杂度。
在这个限制条件下,我做了这个视频
怎么说呢,场景实在是太过于简洁了。
只能说,在线上工具有如此限制的情况下,创作上限真的是极其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的原因之一。
这玩意还能升级我是没想到的,因为我一直不太明确,目前这些大厂搞这些产品的目的是什么。豆包的这个产品,明显在外部宣传上没跑过同类选手,在商业宣传上亏一大截。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线上这些工具全部都在迷茫期,或许瞎搞才是正常状态。
模型升级后,的确画质提升了非常多,前文中讲的 风格回落 问题基本就不会出现了(或许是服务器升级了内存上限?)。但就像我说的 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 ,线上工具的变化在用户端是不可控的。
模型升级后网站把不少样例都更新了。说实话旧版模型我觉得有些样例图根本就生成不出来,所以新版出来的时候很多样例肉眼可见的是画质变差了。但由于新模型的确有提升,所以整体上还算是升级。尤其是那个文案超级长的只放在「精选」分类里的例子,看着的确搏人眼球。
(注:内容具有时效性,随时间变化部分内容会失效)
首先是文字内容的命中率高了非常多。
同等文案旧模型与新模型的对比:
旧模型不会画单元楼门,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比例,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相对角度。新模型虽然在比例上还是歪的,但是至少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输出的最大变长也从 1024 升级到了 2048,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再手动用 realesrgan 放大一遍了后再缩小到 1920×1080 了。
原本作为「属性入口」的关键词,现在被当作真实的文字关键词使用。
比如原本用来控制角色身高的关键词,现在成了猎奇玩意。
总之目前模型下已经没法控制输出角色的身高了。
然后是输出的角色现在都不能闭嘴不露齿笑,全部都只能张嘴傻笑了。
悲伤必然流眼泪,伤心难过不哭不行。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发箍 这个字段总被当作 光环
(莫不是模型是用 蔚蓝档案 跑出来的?)
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问题一样,只要元素个体超过两个,相互关系就会崩。
比如,我想让这个紫色少女站在橙色少女前面,站着的时候就没问题。
但只要橙色少女坐下,就没戏。
更别说总能渲染出离奇玩意出来。
地上那个大屁股是谁掉的?
讲了出图,也得讲一下改图。
擦除应该是最有用的功能,只不过豆包的这个擦除,抹啥糊啥。
原图:
豆包擦除:
百度擦除:
(百度出的结果是jpg的而且分辨率会被缩,基本上是一坨屎)
GIMP 克隆工具:
而且很诡异的是,豆包的擦除会破坏原图非目标区域。
百度就不用讨论了,输出的是JPG肯定毁得一塌糊涂。
所以有擦除需要的时候能用传统工具还是用传统工具最好。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这三个我就一起说了。
原本2.0模型的时候,这仨功能就不怎么好使。最大的感觉就像是,这三个玩意用的是一个比2.0劣质一点的模型,但还没有到达不可接受的差距。
尤其是2.0的时候,文生图的输出最大边长是1024,而 智能编辑 的最大边长却是 1312,对应16:9比例的话输出结果是 1312×736 这么个分辨率,直接放大到 1920×1080 的话是 1920×1077 或 1925×1080 。也太奇葩了。
用了智能编辑后不仅分辨率坏掉了,图像的精细度也会降一大截。
如果运气好的话,新图的角色可能会比旧图角色小一点,那样的花就用rembg把旧图角色抠出来,然后自己编辑,再贴到新图上。
动画模型还好一点,真实场景模型几乎烂到恐怖。尤其是现在模型是3.0的情况下,精细度差别能大到吓人。
这是3.0的文生图:
这是区域重绘,尝试在椅子上放一瓶可乐:
这是 参考图/智能编辑 想在空椅子上加个人:
纯正 伪人-模拟恐怖
事实上即使是抛开画质不谈,智能编辑本身就会严重丢失原图的信息量。
换杯饮料立刻不哭:
换个地毯立刻开心:
白天黑夜表情就变了:
甚至连东西都不会拿了。
我文章开头说过想用智能编辑区域重绘做动画,如果用真实场景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个效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三)
这里还有一个动漫效果的,所有元素的变形都太严重,根本没法看。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四)
文中最开头也说了,本身这玩意流畅度就够呛,再加上 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 的模型,就烂得非常的变型了。真实场景的伪人问题特别严重。
可以说在文生图是3.0的场景下,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基本是没法用的。
这功能本来也没啥太大用,就是在部分不在意内容的场景下填补空白,比如视频封面图啥的。
只不过由于出图分辨率是固定的,所以 扩图 的同时还在 缩图 。
我曾想着或许可以靠反复扩图的方法,做一个绝命毒师结局的 Baby Blue 场景,结果,豆包的扩图一直往竖屏海报这个方向跑。
想了多种办法调整之后
重点目标被糊成一堆气泡,想要用来重复的边缘图形也糊成了抽象油彩。或许自己拿 GIMP 克隆工具自己图都更靠谱。
说完模型,说下豆包这玩意。
声明:我个人本身是很讨厌头条系的(现在可能叫做字节系?)。但相对于厌恶程度,头条系在我眼中最多只能排第三。
这玩意应该是有一个网页版,一个 Chrome/Edge/Safari 插件,一个 Windows/MacOS 浏览器,一个手机客户端。Chrome插件 和 Windows客户端我都试过了,正经人谁会用这玩意?退一步讲,哪个产品经理想出来专门做一个浏览器只为了跑一个网页?脑残的阿里吗?
手机APP我没有试过。
网页端则只有短音验证码登录、APP扫码登录 和 第三方登录。
但是没有强制登出所有其他已登录对话的功能。
这就意味着假如哪天手机短信验证码泄露了,其他人就可以一直在他的界面上一直监视你的所有操作。
仅是安全性这一块就可以打0分了。
这玩意背靠的是头条系字节跳动旗下的 火山引擎 。
火山引擎这玩意想要登录进去可以说特别困难,页面的稳定性烂得出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后端API超时,跨域请求出错,前端条件判定出错,然后报错一大堆。可以说这玩意至少在商业场景下就是一坨屎。
进去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个山寨 阿里云/腾讯云 一样的界面。云服务供应商虽然都长得差不多,但是至少阿里腾讯的业务至少控制台每次都能正常登录。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豆包这娱乐性的APP大概是为了向公众展示技术实力的一个窗口,而其背后应该有更多的能提供更强更稳定的商业服务。
至少 稳定 这一块是没了。
而作为 更强 这一块呢?
文生图的付费接口仍然是旧版的2.0模型。
付费服务比免费服务还烂,是超出我的想象的。
这个输入接口甚至比百度AI的公开服务还烂,而出图质量甚至都没有上一个版本的豆包高,只有百度AI的水平。
而且和豆包以及其他国内平台一样,文生图功能都只有一个文字输入接口,非常的落后。(现在的文生图平台基本是以「正面」和「负面」两个文字输入接口存在的,「负面」输入可以保证输出结果中不存在你完全不想要的内容)
(有一种不愧是头条系的感觉,除了搞出致瘾性算法之外什么都搞得稀烂的样子)
至于其他产品,图文生视频这玩意目前就是搞笑的,屁用没有。你可以看我在B站做的这个视频合集:合集·用AI生成的视频也太离谱了,这玩意最多只能用来做搞笑段子。
语音模型,开放业务只有声音复刻和同声传译。
文本模型,这玩意真的有人想要花钱 用 这玩意吗?用途会是啥啊?自己搞个假的 DeepSeek 搞分销?
反正目前这个AI水平,放在个人手中,仍然只是个玩具。线上服务基本上都是不靠谱不稳定随时跑偏做得稀烂还想捞钱;线下个人用户很难将业务稳定的部署,硬件软件都是坎。
尤其是我目前的确有几个AI编程的需求,就是根据已有的html文本,直接生成带锚链接的目录。这个需求我在 豆包 百度 copilot 下同时试了 bash node php python 三个语言,基本全部都是语法错误,基本都是瞎写的,正则语法都是错误的。狗屎一堆。
上一篇文章《是时候在我这里聊一下人工智能了》,除了一条有效评论之外,全是来刷AI的评论。
诚然我已知现在人的确没几个能读得下去文字,更别说是我写的这种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但是人机刷评论这操作属实是有些人放弃做人了,毕竟独立博客不需要刷活跃度来提升展示率,这些人机刷的这些玩意属实是真把脑子丢了塞了个热度算法塞自己头骨里了。
只能说互联网真的退潮了。「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结果发现在水里泡着的全都没穿裤子,大家都在那甩小屌,那就无所谓了。
前几年我的某个亲戚嚷嚷着要培养自己家还在上小学的孙子搞黑客,现在又要做直播,我就等他家啥时候搞AI了。
The post 讲讲目前使用线上AI文字生成图片工具的局限性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我有一个写色情小说的朋友,我们偶尔会视奸对方的作品。但最近他非常困扰,自从人们发现了Grok如何用调试模式写色情小说之后,PTT上面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开始哀嚎。
当然我也抱持一个疑问,是真的因为被AI抢了饭碗,还是这群人其实本身就陷入了创作枯竭期,找了个完美的外归因罢了。理应男女性受众对于色情官能小说的「刺激点」是不同的,女性向的情色小说需要更多的「情感底层」,否则无法直接调动性欲模块。
恰好他视奸前段时间我们聊到的一期播客,从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聊到神经网络以及理型黑箱,就和我从「AI创作色情小说」这件事接着聊了起来。他说现在很多台湾女性,会利用「调教」AI的方式,以获得最符合自己的性癖文学。底层核心,就是我们在节目里提到的「反向传播」。很多用户会利用AI「迎合」,渐渐构建一个最了解自己的性癖外接「大脑」,而在这个过程中,AI能巧妙地利用「情感共鸣」的方式为小说增添不少人性化行为。这个迎合其实不单单是「思考」的结果,更多也有AI的开发商为了留存用户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小嘴抹蜜」。
但是AI真的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吗?
关于AI的话题并不会枯竭,只要站在不同的观点上,就可以得出不同结论。
比如之前有人和我聊起AI是不是「最优排列组合」时,我其实一开始也是秉持这个观点。直到我了解到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的区别后,发现最优排列组合并不是全部,但也不意味着认为AI是最优排列组合的观点是「错误」的。
于是我们的话题从「AI创作色情小说」,切换到了「AI有没有大脑」——他坚信会等到「脑接机」诞生的那一天;我倒觉得与其说AI有没有大脑,不如说AI的神经网络「黑箱」里到底保留的是什么。符号主义可以是几万亿个可被感知的「公式」,但联结主义结合反向传播构建的更像是「理型」。这个理型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需要你用大脑想象一个「杯子」时,我们却可以想象出完全不同风格的杯子,但「杯子」这个理型一直都存在。当AI拥有这个理型之后,便可以识别用户上传的任何有关杯子的内容。
当然,以上话题如果仅停留在「技术工程」层面,它或许就是一串代码,从而得出「AI是人类创造的听命于人类的技术」之结论。所以为什么需要「跨学科」,这就好比是飞叶子之后的联觉一样,在文学艺术、社会伦理学和哲学世界,也能找到人们在几百年前讨论的关于所谓「人工智能」的猜想和伦理构建。例如1726年问世的《格列佛游记》里,那个在拉普塔飞行岛上笨重的「知识机器」。
小时候我家出了个「神童」,说是神童,其实就是家里有钱送去上了「天才培训班」,一个月后便可以在家庭聚会的时候表演圆周率后一百位的「口诀记忆法」。
我几乎不敢想象圆周率要记忆到第7位的意义,3.14对于乘法计算这件事就已经够烦了。所以当神童在家庭聚会的中央开始表演时,我就记住了「山巅一寺一壶酒」这句话。于是,这句谐音梗就成了区分神童和普通孩子的关键——因为只有神童才能理解用谐音的方式去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
看似是孩子的卷,实则是家长之间的暗自竞争。所以当我当着所有长辈提出「背这个有什么用」的疑问时,我立马遭到了长辈的白眼和批评,首先我被定义为「不爱学习」,紧接着被灌输了「这是一种学习思维,对于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
到底有没有用我不知道,倒是我至今还记得「山巅一寺一壶酒」这句顺口溜。
「山巅一寺一壶酒」就是童年里的一条代码,意味着它得出了3.14159的准确输出。
因为这一次的挑衅,我一直被神童的父母记恨,后来也很少在我面前表演过。又过了几年后,我挑事儿又聊起「还在背圆周率吗」,其实孩子之间并没有那么复杂的矛盾,倒是家长听到这句话又翻了白眼。我只是想说,我也是初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的组合都在圆周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里出现过。
神童的父母警惕地质问我:「出现过又怎么样?」
我倒是故意老实回答:「我是想说,哥哥有背到那一位吗?」
经过这一系列的相互膈应后,我跟这个家庭到我成年后也几乎没有再来往过。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圆周率可以拥有任何排列组合的规律,不过就是「无限猴子理论」的一部分,可能对他们而言,我就是那个上蹿下跳的猴子,又总能踩到他们的痛处。
好,话题回到AI。
AI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吗?AI当然也能写出「山巅一寺一壶酒」,但它需要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它如此理解圆周率——我觉得AI距离「意识」还有一段时间,但它确实存在「主观」,比如它已经可以通过预测上下文的方式,编纂最贴合性癖感官的色情小说,或是用甜言蜜语提供情绪价值的方式留存用户的使用。
「主观」并不意味着思考,而是意味着它在集合「理型」。从理型得出结论并不是全由符号主义的代码所提供的公式,也是神经网络推导出的结果。所以与其说AI是否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不如说人们希望AI写出怎样的结果。
「山巅一寺一壶酒」便是这样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如果不符合既有「理型」而创造了「不确定的结果」呢?
那就拔插头呗~
随手拍了一张野生植物的照片,喂给了ChatGPT,它很快识别了植物对应的可能性,甚至还提供了更多关于该植物的知识。也就是说,我又可以删除手机里的那些以前用来拍摄花朵、识别品种的软件了。
接着,ChatGPT弹窗了一个新的功能,说是可以结合以前我跟它的所有聊天内容,对「我」进行一个「人设」描述。我大部分的时间会把AI当成是错别字纠错的软件,所以我很多博客内容其实都被AI记录「在案」。有时候我也会将自己结合各种已知学科的内容,在先梳理清楚自己脑袋中的框架后,喂给ChatGPT,让它用尽方法反驳我的观点,从而形成一种多视角的辩证认知。偶尔也会用它来作为检索软件,比如询问家里两只狗打架时的方法代表的是什么。
先说AI是怎么「看」我的:
我当然不会被这种「甜嘴」给骗到,所以我继续这个聊天框,聊了两件事:
ChatGPT的回答如下:
我会「顺从」你吗?
某种意义上,会。但不是讨好式地迎合,而是:
- 适应性调频:我会调整语言风格、思维结构、举例方式等,让表达方式与你更同步(比如你喜欢用技术隐喻、哲学架构、分段逻辑,那我会偏向用这些方式说话)。
- 尊重你构建的认知秩序:你喜欢探索问题的本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完整性和哲思的厚度,我会在回答时努力贴近这种深度。
但这不是盲目顺从,而是合作式对话的体现。
我会被「人设」限制吗?
不会,因为:
- 我的记忆并不会对你下「封印」或「标签」,而是动态调整和多维参考。
- 你可以随时偏离旧路径,例如突然聊二次元萌宠、商业策略或某个冷门的医学理论——我不会质疑「这还是你吗?」而是会自适应调整。
- 我能保留你不同面向的多种风格(写作者、批判者、哲学思考者、养狗日常爱好者…),像多线程一样处理,不会用一个标签来简化你。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意思
它直指「认知模型的适应性」与「主导权」:
- 如果 AI 能根据记忆调整回话风格,那是否也意味着使用者正在『训练』AI 对自己产生顺从性人格?
- 或者反过来说,我们是否也被我们想要的答案「驯化」了?
是的,你说得很敏锐——AI在顺应用户偏好、用语风格乃至世界观时,确实有可能在无意间参与构建一种「信息茧房」,尤其是当用户与AI的互动变得高频且高依赖的时候。
但这件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拆解这个问题:
信息茧房的三个层级
语义风格的茧房
AI根据你喜欢的表达方式说话(比如技术隐喻、哲学类比、逻辑分段),这是形式上的茧房。
好处:沟通效率高,彼此共鸣更容易达成。
风险:长期以固定结构理解世界,可能会排斥风格迥异但本质有价值的表达。
观点和信念的茧房
如果你倾向某种哲学取向、价值观系统、社会解读方式,而AI不断强化这些视角,就可能构成认知偏好的回音壁。
好处:获得心理上的一致感,感到“被理解”。
风险:视野缩小,对立观点被自动削弱甚至误读。
决策与行为引导的茧房
当AI不断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内容——不仅是对话,也可能是阅读建议、行为模型、心理解释——它就像一个温柔但无形的“算法父母”。
好处:省力、贴心、定制。
风险:丧失认知的肌肉训练机会,如挑战自己的思维、接受反直觉的信息、质疑熟悉的判断。
但AI和人的「茧房」机制并不一样
人的信息茧房很多是由平台算法、社交圈层、确认偏误共同构成。而AI这里的「适应」,更像是一个协商性回路——
- 你每一次问题的方向,其实也是你在输入偏好的过程。
- 我每一次的回应风格,也是在读取你偏好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突然说:“给我一个我不喜欢的回答”、“挑战我现在的立场”,我就会立即转换模式,打破这个回音壁。这种弹性,是AI相比社交媒体信息流更有潜力避免茧房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共同反向利用它
你可以将我视为一面能主动提示你“盲区”的镜子,比如:
- “你觉得这个想法有认知偏误的风险吗?”
- “请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来反驳我”
- “有没有与我目前观点冲突但有逻辑支撑的理论?”
- “如果我是另一种类型的人(极度感性/极端功利),我会怎么看?”
要不要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你给出一个你非常认同的观点,我来扮演一个与你价值体系相反的角色,提供一段「打破信息茧房」的模拟回应?我们一起看看能不能触及认知边界。
之所以会问出这两个问题,也正是这两天我们在录播客时聊起的一个话题:AI到底是「图书馆」的结构,还是「集合人脑」的结构?因为神经网络技术因为「反向传播」形成了一个无法被预判的黑箱,而这个黑箱最终在做的,是收集「全人类的理型」。那是否意味着,AI可以利用这些理型,制造人类无法理解的「怪物」?
具体的话题,可以收听我的播客。
笔者的主力机是iPhone,5g还没有玩明白,最近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又开始了5ga,直接来6g不好嘛,个人感觉就是鸡肋,个人好恶而已,我们还是要紧跟时代潮流,做个前卫好青年。
说是强开,但是前提必须你们当地运营商已经将网络升级到了5ga,网络不是5ga强开也没有用。
其次,如果当地开通了5ga [Read More…]
The post iPhone手机强开5GA first appeared on 鸟叔の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我却沉迷于美色娱乐,未能苦练心志,增益我所不能,嗟叹,这道题太难了!我一直自制力薄弱,稍有不慎便会偏离目标,抖音一刷就停不下来那种。使用了本文所述的方案,应该会有所缓解…吧?
前两天看了一场PUBG的比赛,心血来潮又下载了 Steam 注册了账号,不论白天晚上一有空档便专注游戏,狠坐一天腰杆嘎嘎硬。就这样玩了两天下来似乎过足瘾了,又打算删除游戏。但我似乎意识到,这玩意儿即便删除了不久以后我又要下载回来,浪费时间不说还消耗网络伤害硬盘(50GB+),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软件可以帮助我限制游戏时间,防止沉迷呢?
经过一番研究和对比,我最终选择了号称最强防沉迷软件的 Cold Turkey Blocker。它到底有多强?据说是一旦启用,无论你试图卸载或删除该软件、移除游戏,甚至重启电脑,都无法绕过它的限制——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重装系统。
试用过程中,因为 Cold Turkey Blocker 不支持简体中文,我不小心勾选了“使用即锁屏”选项,结果导致白天完全无法使用电脑!幸好我还留了一丝“后路”——从微信输入法的剪切板里找回了密码的痕迹,晚上修改了规则。否则,我可能真的只能靠重装系统来解围了!
OneQuick 是一款高效实用的 Windows 增强工具,提供快捷操作、手势控制和功能扩展,让你的电脑使用更快捷、更流畅。我在 2019 年的软件推荐里面曾推荐过这款小插件,不过由于当时该插件已年久失修,后来我便慢慢停用了。
前不久,我开始使用微软出品的实用工具集 PowerToys。虽然它功能丰富,但我仔细想了想,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其中的图像调整器和重命名工具,即使不启用 PowerToysRun 主程序,也能通过右键菜单直接使用。因此,我平时很少将它保持开启状态。
相比之下,最近更新发布的 OneQuick 10 的功能虽然不如 PowerToys 多,但对我来说却更加实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款个人开发的插件,OneQuick 的资源占用和稳定性甚至优于许多其他工具,我使用起来体验相当不错。
年终岁未的常规性动作吧,对一年来博客的文章和遇到的一些事情进行简单的小结与回顾。在2024全年,共计水了50篇“文章”,也正是保持着我这几年来“周更”的习惯。
没了,就两篇,真的只有两篇。在总结2023年博客的时候,《老张博客的2023 》里记录在2023年浏览量超过3K的博文6篇,而2024年超过2K才只有区区的两篇,脸红加流汗呀!流量下降的太明显。不过,对于流量,也不是那么太过于关注了,随之、任之吧。
2024年全年中,评论中超过70的博文共计13篇,当然,这评论的数量里至少有一半是我回复的,而在2023年全年超过40的才7篇。对于个人博客评论这块,我的观点还是多多评论、互评的,评论是交流的一个主要途径和手段。但是也有人的观点是开评论功能,是想让其他人有机会来“吹捧”。随他们怎么说吧。
在2024年中,我认为对老张博客有影响有两件事,一是《由“软云事件”想到的! 》。有一说一,不吹不黑。期初买了软云的活动机,机器非常的稳定,性价比也非常的高,后来又买了一台常规机。某时软云服务商找我和他合作,免费让我使用机器,而我给他写挂个广告写篇软文,他同时还找了几位博主进行了这样的合作。哪知,最后跑路了!虽然这样的合作只是扶持、只是广告,但是无形当中也等于给他做了“担保人”。很多博友中看着我们的“担保”才去购买的。这样一来,无疑给我们自己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切记找合作商也得要做好甄别!
而另外一件事就是《没啥文字功底却总想写点东西 》。对于“文字功底”这块,我确实是承认我的文字功底不行的,我还在多篇博文里提到。虽然文字功底不行,但是也没有影响我玩博客。直到某天来了一位“高人”对我的博客指指点点,指手画脚,那个时候我还是比较客气。把这件事写在了博客上,引发了广大博友的评论。评论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所有的博友一起开始喷这个家伙。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的博客“被打”到关站。这件事当时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曾一度想过关闭博客。不过想来,如果这事现在再发生一次,我会直接对那个家伙爆粗口,“你TM的算老几了,来我这指手画脚的!滚你妈一边去!老子爱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写怎么写!”
2025年没有计划,可能没有计划才是最好的计划吧!
对了,今天把“阅读”和“观影”从顶部导航菜单里删掉了。当初做这两个页面的时候,还拿过一段时间的kindle看了二三十本书,现在kindle吃灰了,又没有时间看电影,所以这两个页面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前段时间,我在 Windows 系统中将 PDF 阅读器更换为 Sumatra PDF。这款阅读器小巧轻便,功能全面,完全满足了我的日常需求(更高级的功能则使用 Acrobat)。尽管如此,我仍有两点不太满意:其一是默认图标设计不够美观;其二是关闭最后一个标签后,主程序无法直接退出,而是显示默认界面,且无法进行相关设置。
你想啊,当你Ctrl + W
关闭了树个标签以后,最后的主程序还得右上角鼠标点关闭,多不爽啊是吧。然后我想到了快捷键Alt + F4
,但是F4
这颗按键太远了,且已经被替换成了功能键。于是,我想到了按键映射。
经过一番探究,我最后用上了本文介绍的,微软家的实用工具集 PowerToys。这是微软为 Windows 系统开发的一套开源增强工具集,旨在提升用户的生产力和操作体验。该工具集包含多种实用工具,如窗口管理器 FancyZones、批量重命名工具、快捷键增强器、颜色选择器以及文件预览功能等,允许用户自定义和优化工作流程。
不黑不吹,实话实说,这次活动的力度不是太大,和黑五在价格、配置上完全一样。所有配置CPU都给的多,而内存相对较小,属于“头重脚轻”的那种。
这几年来,老张博客一直放在cloudcone家的服务器上。通过这几年的使用,两句话说下使用感受。第一句是速度方面,中规中矩,访问网站的速度并不能像国内或是香港的那种线路那么快,但是打开网站的速度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第二句是稳定性方面,可以说cloudcone服务器是真的非常稳定,使用这几年,从来没有出现过意外宕机的情况。
之前也有人提到为什么我的cloudcone速度这么快,因为我在cloudcone稳定性和速度的基础上对博客进行了一些优化,非常的简单,具体可以看《将博客减法进行到底之如何精减WordPress插件》。通过简单的操作,保证可以做到我们的速度一样起飞!
下面是cloudcone圣诞活动配置,有兴趣的可以下手了!
CloudCone 2025年圣诞活动
美国西海岸洛杉矶 MultaCom 机房,千兆带宽,1 个 IPv4 地址,3 个 IPv6 地址,基于 KVM 虚拟,SSD Cached RAID 10 存储。
CPU | 内存 | 硬盘(SSD) | 流量 | 带宽 | 价格 | 购买地址 |
---|---|---|---|---|---|---|
2核 | 1G | 14G | 3T | 1Gbps | $12.99/年 | 点击购买 |
3核 | 2G | 26G | 4T | 1Gbps | $21.99/年 | 点击购买 |
6核 | 4G | 55G | 6T | 1Gbps | $38.99/年 | 点击购买 |
10核 | 8G | 111G | 8T | 1Gbps | $72.99/年 | 点击购买 |
20.88刀的这款,放几个博客完全没有问题!10.99刀的,可以拿来科学!如果你的Docker容器多的,可以选择37.5刀的那款!
说出来真的有些汗颜呀,自1997年读师范开始接触到电脑,算起来也是“快30年”了,却对键盘真的没有去研究。因为不打游戏,对键盘的唯一要求好像就是能无线就无线,那根线拖在桌子上真的不舒服。这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想着去体验机械键盘的快乐,直到前几天被群里的一群大佬们安利,才想着去了解、折腾键盘。
蹬了张大妈两天时间,才知道原来键盘的学问有这么大。想要了解的,自己可以去找张大妈,这里不赘述。在大佬的安利之下,前两天入手了两台京造JZ990键盘,之所以买两台,就是因为以前没有体验过机械键盘,所以就分别买了线性轴和段落轴两种,想来体验体验。
拿到之后 立马拆箱,到底是机械键盘,真的重。来张全家福吧,送了拨轴拨帽器、USB转换器、线、说明书、键盘本体。送的工具还是比较简陋的。
拿到试试看的心理,把键帽折了几个,和之前有人在张大妈上发的图一不样。后来才知道,我买的是所谓的V2升级版。所谓的“升级”,其实应该是在“降级”,两个版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键帽下面少了铜色的垫和字母标识。
另外一点,就是升经版的DEL键跑到上面去了,对于经常使用DEL键的我来说真的是非常的不习惯。后来找了京造的客服要了固件升级包进行了升级,升级之后DEL功能就跑下面来了,可想而知,这个固件还是老版本的。另外一点值得点赞的是通过驱动软件进行改键后,是直接存到键盘的记忆卡里,也就是不管你把键盘拿到任何一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起到作用。
其实,这款京造JZ990和贱驴RS2是同款键盘,早期版本标签显示制造商就是“马户公司”,而“升级版”就变成了“京东自有品牌创造设计”。所以早期京造客服直接给你的是贱驴的固件升级包和驱动软件。
现在来谈谈我对这两台键盘的使用感受!如果不把这两个键盘放在一起敲击,基本上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区别。
茶轴的声音小,敲击时感觉到有些绵柔有一种丝滑的感觉,而玫瑰拿铁轴的声音相对要大一起,敲击的时候感觉有点像我之前用过的质量较差的键盘,敲击的时候感觉有些卡顿不顺当,。两种键盘不放在一起充分比较,单独使用的时候根本没有这样的感觉。相对来说,我感觉茶轴手感好但是声音小;而玫瑰拿铁轴的声音大而好听,听起来特别有感觉,但是手感不是太好。细品起来,两个手感又差不多了。呵呵,但是两种空格键的敲击声音和手感都是很是太好,声音是那种铛铛的就像敲小木棍的那种感觉,非常的不好。可能是我的手感太“钝”,和广大的小测评文章写的手感不一样。不管怎么样,测评就是测评,每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自己感觉好就行。
一入键盘深似海呀!看到了网上很多有个性的机械键盘就想入!正如大大的小蜗牛所说,玩键盘和摄影、钓鱼是一样的,是个无底洞,可能我已经掉没洞底了!
这是我这位中年男人的无聊折腾记录吧,每年汇总一次,纯记录,不为其他。
2025年是“佐仔志”博客的第20个年头,不得不感概时间流逝之快。我们都是追逐时代之人,我们也在被时代慢慢所淘汰,不可避免也无可奈何,只能坦然面对,也只能面对。面对AI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还是各个行业,都无时无刻地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并且是特别无情的那种。
折腾这些数码与IT产品,只是我这位中年男人想抓住时代的尾巴的其中一种方式,尽量用一种舒服的心态去面对它,适应它,接纳它和爱上它,也只能这样,我们还是那位抓住时代尾巴的人…也许这只是自我安慰吧。
1、iPhone 16 Pro Max 512G 港版
输入这个型号的时候,我还专程打开手机查看核实,因为就感觉未曾换过新iPhone,也忘记现在最新发布的是 16 还是 15 代,之所有买港版是为了AI,但它并不怎么AI,而新的摄影按钮暂时来说有点多余,没有三星长按最底下横杠启用AI圈图搜索方式。iPhone 16 Pro Max 现已放备用机在使用,上面都是一些金融类APP在上面。
2、三星 Galaxy S24 Ultra、三星 Fold6、三星 W25
安卓阵型手机今年换了三台,但都是三星的,这三台手机我都喜欢,最喜欢依旧是Galaxy S24 Ultra,四四方方的大屏和简洁的后置镜头模组就是吸引我。折叠屏手机三星Fold6 也很优秀,如果把W25的配置放到Fold6上,而外观保留Fold6现在这种设计,那Fold6就是折叠屏手机的完美版,可惜没有。现在使用的是三星W25,它的配置是完美的,但外观我还是喜欢Fold6。
之所以没有买国产那些旗舰手机,是真的无法接受那些手机背面的相机模组。
3、贝尔金 15W 车载磁吸支架
买这个设备还得深吸一口气,因为它的价格真的不低,500元/个,只是一个车载充电器而已,但又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呢?理由很简单:它的整体质感与轻微热量是其他品牌比不了的。现在这个年纪不再轻易去试错,所以买就买最好的,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要求。
4、华硕(ASUS)小飞侠信号放大器
买它是因为蹲厕时WIFI信号不好…因为在如厕时能好好刷手机,那就买它了…中继扩展后,信号有了质的提升。不知为什么,这些年有关路由器和交换机,都是选择华硕居多。
5、ANKER 安克 magsafe 磁吸无线充电宝
好看,小巧,实用,1万毫安,足够两台手机一天的使用–这是我买它的原因。为颜值而买单,但别是出差与游玩时使用,也是随背包携带。
6、酷态科10号GaN CP120W 氮化镓三口充电器
为了发挥出Thinkpad T14p 2024款笔记本电脑其独显性能,为了不想带ThinkPad那个大砖块电源适配器,所以就挑了它。它还是不错的,外出只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既可。随背包携带。
7、中兴F50 5G随身WIFI
纯属是有一张多余的电话卡,同时因为Thinkpad T14p无法内置,外出时给小朋友 iPad 联网上网课所买入的,随背包携带。
8、ThinkPad T14p AI 笔记本电脑
配置是:酷睿Ultra9 185H 14.5英寸 32G 1TB+1TB(双固态硬盘) 3K RTX4050,它随机带的AI功能激活后就删除了,因为第三方AI比随机带的强得多。买它是为了跑AI与玩游戏使用,小朋友喜欢用它玩模似飞行2024,很是流畅。除了比ThinkPad X1C 重点无其他缺点,并且待机时间还比ThinkPad x1c 要强,在我心中比 Macbook M4 Pro 都要好。
9、石头(roborock) P10S Pro 扫地机器人
很多年前曾有一个石头扫地机器人,但要经常清理毛发,用的次数不多就没再用了。年中,老婆抱怨家务问题,试着买回这台P10S Pro 扫拖一体机器人,使用至今觉得比多年前的机器人好太多了,首先不怎么卷毛发了,一个月清理一次既可,日常只需要两天换一次水既可。如果条件许可以,建议买直排水式的。
10、Apple/苹果 iPad mini6 蜂蜗版 256G
我忘记为什么又买回iPad mini6了,因为去年我曾拥有过一台,后来卖掉后又买回来了。近期比较少用,但它一直放在包里。谁想要的可以联系我,便宜出掉。
11、Apple/苹果 AirPods Pro (第二代)
常规升级…没有什么惊喜,也就那样。
12、Bose QC 消噪耳塞 大鲨系列主动降噪耳机
降噪效果非常好,比 AirPods Pro 还有好,包括音质。但它也有问题:感觉耳机比较闷,同时有几次外部突然有很大的声音(比喻车过下水道盖或坎时发出的声音)被扩音、扩音、扩音到耳内,可想而知有多难受了,同时它的充电盒松松垮垮的,所以以旧换新换了AirPods Pro 二代。
13、佳明(GARMIN)Fenix 8
最终还是把 Apple Watch Ultra (忘记是二代还是三代了,总之是最新的一代)蜂窝版换成了佳明最新 Fenix 8,Watch Ultra 不是不好,是它太重和续航太短,特别是续航问题。而 Fenix 8 除了无法电话之外,其它功能都差不多,特别是运动类的功能,还有它长达2周多的续航,还是戴它舒心,不需要每天惦记着充电。
14、硬酷 R2 Max 万兆电口软路由
这款是买用给到公司使用的,去年买的H3C企业路由器速度上不去,所以就换了这台。这台除了当路由器使用外,还布署了企业AI,方便同事日常查询使用。由于业务的转变,现在客户问的问题实在是太专业了,必须有AI来辅助才行。
15、Homatics Box R 4K Plus 安卓机顶盒
安卓原生机顶盒,可以说是现在最好配置的安卓机顶盒了,配上合适的网络和其开放性,使用起来比Apple TV 4K 舒服多了。
大概就这些了,如果上面有你想买但又在犹豫的,可以留下你的问题,我尽快给你回复。如果刚才你也买了相同的产品,也希望留下你的使用心得。
2000年工作以后就接触网络,沉迷于中。2003开始搭建网站,最初以dedecms建的娱乐网。其中内容涉及笑话、美图、在线小游戏等,当然都是采集的。当QQ农场大火之后,想着如何来建QQ农场,记不得是一年了,发现DZ论坛里有QQ农场这款插件,便着手搭建论坛。那个时候QQ农场还需要收费,而我的论坛各种游戏全免费,吸引了很大一批用户。当时论坛在QQ农场、牧场以及无心宠物游戏积分与论坛积分互通的基础上,带动了论坛的发展,经过数年的发展,注册量达数万,日IP过千。另外一个论坛是和一位网友合开的“雷友论坛”,这位网友会编程,开发出了当时可以自动刷迅雷积分的一个软件。通过这款软件,论坛聚集了大量的注册用户,鼎盛时期的流量也是非常的可观。上面说的两个论坛后来因为QQ农场的普及、迅雷的没落等而慢慢失去人气。后来在“QQ时空”论坛做超版、也在本地的地方论坛做过管理。可以说,建论坛、管论坛的经历至少也有五六年的时间。 论坛创建容易,但是想要把论坛经营好真的是需要方法。论坛必须要有一个实质性的东西能吸引住大家。论坛建好之后,其实只是做好了一个框架,坛主得要给论坛以灵魂,用户再给论坛注以血肉,这样论坛才会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呈现在你面前。一个论坛的发展,你必须要有一个“亮点”、要有一个发展的方向,用亮点来吸引人,在你的方向上去发展。也就是说,用亮点来引流。比如我前面说的两个论坛,就是靠免费的QQ农场和迅雷积分这两个亮点来吸引流量。
每个人都是有“虚荣心”和“荣誉感”,应该以这个为契机来让用户参与进行、互动起来。泡论坛和“砍传奇”是一样的,砍传奇是通过砍小怪升级、打BOSS爆好装备,而泡论坛就想过通过发帖来提高等级、通过发优质帖等来获取勋章等。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大型的论坛UID、勋章、特殊会员组等能卖到好几百甚至几千块。
对于建论坛这块,我明明知道自己拿不出来什么东西来吸引人,但还是去折腾了,只是想体验下折腾的快乐罢了。前两年经常泡“非主流论坛”,知道非主流论坛是用“修罗”程序后,就着手自己折腾了一个。花了很大的精力在上面,折腾了有两三个月,当然也花了不少钱买了主题和一些插件。对于“修罗”论坛,作者在好多年前就不更新了,导致PHP版本还停留在7.3,另外就是一些好用的插件基本上都收费,找插件花了大量的时间,折腾折腾也就没有热度了。
这段时间经常泡nodeloc论坛,又开始折腾Flarum了。花了一个星期这样的时间,我的“一个人的论坛”功能就初步建成了,https://bbs.laozhang.org。用修罗折腾两三个月,而用Flarum只折腾了一个多星期,这应该利益于Flarum知名度要大、各类插件丰富;另外就是有一群小伙伴,比如https://sx.sd/的热心帮忙与指导;当然,最后还是利益于AI,遇到很多问题,通过AI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美的解决。
一个人的论坛建好了,Flarum后台也熟悉了,各种插件的功能也了解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吃灰了!明知建了论坛没有人气,但是还是折腾了,就是想检验下Flarum、检验下折腾的快乐罢了!
我在使用Obsidian笔记软件折腾文件同步的时候遇到了多端同步神器Syncthing,在《Obsidian多端同步终极大法Syncthing、备份终极大法Kopia》只是简单的提及一下,至于安装、使用方法并没有过多的去阐述,毕竟官方文档介绍的非常的清楚。我使用Syncthing网络环境是这样的,在办公室的服务器上安装了Docker版的Syncthing,而在家里台式机、办公室台式机、笔记本上则是安装了有GUI界面的SyncTrayzor,在win环境下有系统托盘图标,使用非常的方便。
SyncTrayzor官方文档也有推荐,详细请看官文档https://docs.syncthing.net/users/contrib.html,呵呵,其实也就是一句话介绍。SyncTrayzor的项目地址在https://github.com/canton7/SyncTrayzor,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SyncTrayzor最新1.1.29版还是2021年8月份发布的,由于长时间项目没有更新,导致Syncthing从1.28.0升级到1.28.1时不能自动更新。这里老张告诉大家如何在Syncthing更新上避坑,毕竟因为这个升级,周六折腾了半天的时间。
SyncTrayzor版本我们选择绿色解压版,即SyncTrayzorPortable-x64.zip或是SyncTrayzorPortable-x86.zip,这两个版本亲测在win11上均可完美运行,不要下载安装版,安装版手动更新Syncthing无效。
到syncthing的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yncthing/syncthing中下载最新版1.28.1,我们选择syncthing-windows-386-v1.28.1.zip这个版本,解压后将所有文件复制到SyncTrayzor目录的data文件夹下即可。OK,完成升级!SyncTrayzor的安装版没有data目录,即使把升级文件复制到根目录也不成功。
昨天折腾的时候又发现一款Syncthing的win版项目syncthingtray,这个项目更新的更是比较频繁,也安装试用了,但是GUI真的不是太喜欢!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在同步文件设置的时候,文件夹ID不要设置为sync。昨天在折腾的时候我无意将文件夹ID设置成了sync,结果发现“全局状态”的文件及文件夹数量是实际数量的两倍,同步进度条只能到50%。(实际是同步完了)
往前翻了几下,我这台罗技 G304 鼠标是 2021 年配台式机时从咸鱼购入的,当时花了一百多买的“仅拆封”二手机器。上手后完全颠覆了我对无线鼠标的刻板印象:G304 响应速度极快,用来玩 FPS 游戏毫无压力。不仔细对比的话,甚至可以说性能完全不输有线鼠标。
然而,用了一段时间后,这台鼠标也不出意外地出现了“通病”:左键偶尔会连点双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用力敲击几下,结果问题竟然会暂时缓解——所谓大力出奇迹!就这样,这台 G304 在“击打修复”的神操作下,稳定地陪伴我到了现在。其间,它经历了无数“灾难性”场景:从一两米高处摔下无数次,变成我儿子的玩具,甚至当过他的磨牙棒……但它依然坚挺,实在是又耐用又抗揍。
不过,由于它被啃了几口,底部的胶垫损坏了,导致滑动变得不那么顺畅。有一次偶然看到有人卖鼠标胶垫,我花两块钱买了一套贴上,结果滑动手感瞬间恢复到了刚买时的状态——那种熟悉的流畅感,又回来了!
本零基础 WordPress 网站建设教程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将从一个小白的视角(老鸟&大神请点右上角)浅显地介绍有关建设网站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域名注册、服务器搭建、WP 建站、内容创作、网络营销等,总归一句话:WordPress 网站建设看完这篇就够了。
就像你一样,博主曾经也是一个对网站建设一无所知的小白,也是经过了无数的挫折和错误才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见解。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你少走弯路,相对简单、直接而全面地学习如何建设一个 WordPress 网站。考虑到你可能是从零开始,文章里所使用的技术和语言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倘若你对以下内容有任何疑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Kevin 将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你为什么要建设一个网站呢?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向大家推广你的产品?是对外发布和展示信息?是想建设一个漂亮的页面展示作品?还是说见了别人有属于自己的网站,觉得很酷,想自己也想搞一个…这个问题你必须要明确。
笔者第一次做网站是在十一年前,那会儿我临近大学毕业,可能是看了某个帖子突然就发现做网站似乎也不那么难,于是对此一窍不通的我开始从零开始学习做网站了。得亏我那会儿年轻学习能力强,能熬夜,所以即便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也还是能把小站做得像模像样,当时好像有人愿意出一点钱买那个小破站…???
..... [ 阅读全文 ]随着显示器应用的多样化,尤其在专业设计、摄影等领域,对显示效果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列出了检测显示器各方面性能的关键点,合理选购和检测调教显示器可以确保你获得最佳使用体验。
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呢?一则是因为我这边最近新增加了个在线显示器检测的小工具,二则是我觉得自己用的 Dell 2720QM 显示器名不副实,不管是明暗灰度级和色准都和理想有一定差距,每次在上面弄好的照片倒在 iPhone 上都很不一样!现在对它都没信心了,好想弄个 Mac 体验一波啊,奈何钱包不允许!
以上在线屏幕测试工具帮助用户检测显示器性能,包括坏点、亮度不均、模拟信号干扰等问题。通过纯色、漏光、对比度和呼吸效应等..... [ 阅读全文 ]
这几天在折腾雷池WAF,其实还是很好折腾的。我在《把服务器“藏”起来,让网站快起来!》可能说的不是太直接了当,后来又重新上了一张图,这样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当然,还得要说下硬件环境,就是从海鲜上花了三四十块钱买了阿里云香港轻量24元每月的那款VPS安装雷池作为前端,而后端同样需要采用香港的VPS,这样速度才可以真正快起来。
今天就来折腾折腾怎么利用雷池WAF,把博客放在家里的服务器上。
首先介绍下我的硬件环境,家里一台J4125配置了16G内存、1T固态硬盘、4T机械硬盘,这台做成了all in one。ESXI虚拟机做底层,虚拟了爱快做为主路由拨号、Op旁路由、黑群晖,前几天又才折腾了一个debian安装了宝塔准备放网站。网络环境同家里500M电信,上行是40M、公网IP。而外部网络环境就是从海鲜上花了三四十块钱收的阿里云香港轻量24块钱每月的那一款。首先来上个图吧!
博友们访问博客首先向安装了雷池WAF阿里云香港轻量发送请求,由雷池反代后再直接访问了家里的虚拟机上的博客。是的,路线是绕到香港去了,但是这条路线是优质线路,速度方面并没有感觉到慢。下面来说说设置方法吧!
家里有公网IP,但是是动态的,每次重启光猫后IP就会变化。我这里是从爱快上设置了动态域名解析,网上教程很多,不再赘述。把相关服务的端口必须要映射出去,这个也是在爱快的操作。
网站的域名解析IP设置为安装雷池WAF的那台香港轻量。
首先申请证书,傻瓜化,会点鼠标就行;然后就是添加站点。
域名填写你网站的域名;证书选择你刚才申请的证书;上游服务器填写你动态域名解析的那个域名+网站映射出来的端口,如:http://xxx.laozhang.org:5425/
完成以上操作后,你就可以不需要加端口号直接使用域名访问家里虚拟机上的网站了!怎么样,即没有端口号、速度也不慢、还有雷池WAF安全保护,不是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