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4月2日独立博客

童年的花园

作者 ONO
2025年4月2日 18:21

人们会在成年之后,努力地复刻童年的那个花园,因为那是他最熟悉的,也是安全感的来源。

安全感缺失症,几乎都能回到「童年」寻找出苗头。童年就好比是一个从早玩到晚的花园,或许在里面种着一棵高大的树。每次玩时,都会被这棵树裸露在土壤外表的树根绊倒,但是并不妨碍这棵树在我们记忆里的模样。成年之后,我们开始重建这座花园,那棵常常绊倒自己的树,也成了熟悉和安全的一部分。

如果那棵树代表的是「父亲」这个符号,就解释了一些童年在父亲高压下长大的女孩子,在成年恋爱时,也会潜意识地寻找跟自己父亲类似的男性。

正是因为有这座花园存在,人们才有了「重建」的规划图——是要重新寻找那棵树、还是改成别的替代、或是亲手斩断那些盘根错节的根茎,让自己从束缚之中获得自由。

——《写在2025年新年之前》

这个话题我一直留着,是因为播客其实做过相关节目,所以几乎把想要表达的都说清楚了。但这个话题本身是个非常庞大的内容,也是最近正在系统性提及的「安全感缺失症」「主体性」里的一部分。

童年的花园,即我们在童年时期最熟悉的「场景」,在成年之后,我们会无意识地复刻这个让我们感觉到熟悉和安全的花园,一旦形成「固定思维」,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安全感缺失症」,甚至是更严重的人格扭曲。

所以,有意识地重塑「成年人的花园」,一方面是有意识地识别自己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是避免自己在同样的坑里不停摔跤——当然,叫醒当事人也并不意味着是好事情。所以其核心是每个人在重塑花园的过程中,本身是拥有选择权的——而不是把一切责任都丢给原生家庭,认为是它导致了后半生所有的不幸。


角色替代

角色替代是「安全感缺失症」里最常见的模式。

举例一个现代人的「通病」——父亲缺失与父亲的替代。父亲缺失不仅仅是指父亲的缺席,比如单亲家庭、父亲早出晚归、经常出差等等,也有精神上的缺席,例如父亲沉默寡言,在家庭里的存在感本身非常低。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被动缺席」

有研究表明,当代高中生将父亲作为倾诉对象的排序,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之后。这种「缺席」更像是当事人自己造成的,无论是怎样的理由,比如父亲情绪失控、无法交流等等,这种被动选择,都会导致原本应该由父亲提供的情感、陪伴、尊重、问题解决能力统统缺失,从而导致现代人的安全感从底层开始解体。

同样,如果是父亲「主动缺席」,例如与夫妻关系破裂,孩子(特别是男孩)会开始逐渐替代原本父亲(即丈夫)的角色,原本那些本应该是母亲对自己丈夫的攻击,转移到角色替代后的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更加听话、无法反抗、甚至因为复制父亲的一些性格特点,都会更好地成为母亲的「攻击目标」,顺利将焦虑、需求、控制欲、虐暴欲强加给孩子。

很可惜,大多数的孩子无法在这样的角色替代中学会反抗,甚至会因为「妈妈都是为了你好」而形成自我攻击的缺口——「如果我这样还反抗母亲,那是否意味着是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样的人一方面感觉到深深的痛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母亲进行角色替代的奴役,直到自己完成「自我驯化」,失去主体性或完成捆绑,甚至是开始通过享受痛苦的方式以获得强烈的存在感。

于是,这两种情况在成年之后重塑「童年的花园」时,就会出现角色替代常见的情况:

  • 寻找一个能够补全父爱具象化的「父亲」符号的男性
  • 或是一个跟控制狂母亲类似的「母亲」符号的女性。

这里解答了之前留下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有的GAY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会毅然决然地爱上直男。


与替代「角色」解绑——重塑童年

角色替代首先破坏的,显然是主体性的「内核部分」,如果当事人是一个主体性较强的人,他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就很难被角色替代——但是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当因为角色替代导致安全感缺失之后,主体性本身也在从内而外进行瓦解,所以被角色替代的人,其实很难在当下意识到并与之对抗。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后天重建花园」的方式,来有意识地重塑童年的结构,例如母亲本身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女性,在成年之后要么会对这样的女性充满厌恶和恐惧,要么会本能地寻找相似的女性以满足「熟悉感」,或者是有意识地遇到一位年长理性的女性,会通过相处和学习的过程中,将她重塑进入自己的「童年花园」,从而替代原本的那个「母亲」符号——这就是所谓的后天「母亲」。

重塑「童年」的花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意义:

  • 意识到「原来童年还可以这样」——很多人一旦形成固有认知,便不会认为自己所经历的童年是存在「问题」的,因为一旦接受「问题」,就意味着他们会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死循环,因为很多人无法对父母做出违抗的动作;
  • 补全另一种「童年」的结构——被角色替代的童年,往往是不会得到尊重、认可的,所以在后天重塑的「童年」里,一些人可能会开始追求被尊重和认可的社交关系,例如被一个年长的「父亲」或「母亲」符号,以对等的方式进行对待,从而补全童年缺失的重要结构;
  • 意识到「我还有得选」——很多人在成年之后,总是用「我没得选」来自我麻痹,工作、感情婚姻、甚至是是否要生育一个孩子,似乎都能外归因给一个难以违抗的规则。重塑「童年」最核心的点,就是有意识地重新构建童年花园里的要素——父母、朋友、幻想过的居住环境、甚至是小时候很想养却被拒绝的宠物。
    • 「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没得选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是否意味着这样的没得选,其实就是一种有利——比如这些都不是我想选的,是他们让我这样做的,是否意味着我就可以免去选择带来的责任和代价?

我们也在亲手制造花园里的「怪物」

在重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缝合怪」的出现。

比如最开始提到的那两种:一个能够补全父爱具象化的「父亲」符号的男性,或是一个跟控制狂母亲类似的「母亲」符号的女性。

当亲密关系和某一个缺失符号相互重叠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错位。例如,原本亲密关系的两个人需要的是互相关注和尊重,但因为其中一个人因为角色替代导致了对另一半有了「父亲」或「母亲」的功能需求,例如需要对方能够像「母亲」一样补全自己的童年,给予自己足够多的关注。但是对方并不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妈」,所以这种不平衡迟早会导致更大的关系危机。甚至是当这种「母亲」的关注对方无法再提供时,当事人可能就会想要寻找下一个「母亲」,从而选择出轨等方式。

亲密关系,特别是平等的亲密关系,所需要的并不是某种角色的替代,除非刚好存在「王八看绿豆」的情况,否则在重塑的过程中,还原里原本的「布置」也应该各司其职,你总不可能在原本应该种树的大坑里面,要求建造一幢童年最渴望的小木屋,那个「坑」没被填满时,任何形式的小木屋都会倾倒。

也就是说,重塑的过程,也需要有意识地区别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是因何而寻找,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感情需求来进行补完童年,否则当对方身上突然开始出现了「父亲」或是「母亲」你最无法接受的特征时,就会对关系产生强烈的怀疑和自我攻击,从而亲手毁掉原本建立的关系,然后寻找下一个「替代品」。


重塑的方法

我依旧把方法论放在最后一节,是因为它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方法论因人而异,所以我提供的更多是「底层逻辑」。

角色替代首先破坏的,显然是主体性的「内核部分」。当被角色替代时,就意味着他将会有大量的「社会我」给他设置了各种枷锁,比如「妈妈都是为了你好」,无论母亲如何地做,孩子都必须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当「社会我」的模块被角色替代填满时,就必然会去压缩内核的空间,以至于当事人不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旦完成自我驯化,就会出现更多的「幻想我」来填充主体性的缺失,即「我就是母亲的好孩子」。

被压缩的内核极其脆弱,完全无法承受自我攻击。比如当自己觉得痛苦时,他们不会觉得是对方的问题,而是自己还不够「坚定」,所以他们会继续抹杀内核的真实需求,找到一个新的面具,成为「幻想」中那个更完美的自己。以至于,他们会不断地寻找外在的稳定,从而以平衡内在的崩溃。

这样的主体性还存在吗?当然存在,只是那个主体真的还是自己吗?解绑的过程虽然不容易,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重塑的是「谁」,以及不要混淆这个「谁」与感情需求,就是找回内核的核心。

车祸 III

作者 ONO
2025年4月2日 10:24

(2025-全国卷)下列哪些是旨在通过车祸数据分析提升电动车安全水平的对策:

A、通过分析起火/爆炸事故数据,改进电池安全

B、利用事故中变形区域的数据,优化溃缩吸能结构的设计

C、推广车祸自救、他救行为

D、发生车祸后,立即遮挡电动车前后车标

E、优化自动驾驶系统,确保系统日志中车祸前三秒将控制权交还驾驶员

F、正确积极引导车祸后网络舆情走向

G、制造新型材料,确保能在电池起火后烧毁所有零部件

19点多就结束了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2日 08:09

当年今日

3月的月末,老天爷非常给力,晚上19点出头,省储的业务就结束了,但实际上那个时间估计中转的业务也结束了,但是业务科室的人在接近20点的时候才把数据发出来。只要我确切知道省储的业务结束了,我就可以开展我那一系列的操作。虽然有些还是没办法做彻底,但起码很多都已经可以做了。接近20点,同事把数据发出来的时候,省储大部分的东西我都已经完成了,所以到晚上21点多的时候,我就可以悠闲地去拿原始凭证。之所以要晚上去拿,是因为据说第二天早上9点就有人过来做一个省储入库确认的操作。账本早就准备好了,但是因为涉及那个东西的报表要等待其它业务结束才能一并报出,所以报表没办法提前准备,也就只能等待月末的作业全部结束了,才能把报表弄出来。之所以要晚上去拿单,因为第2天再去拿,早上8点上班,9点之前就要准备好东西,这有一个多重签名盖章的过程,任何一个签名接不上卡住了,要在9点之前准备好一切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要处理这一切,原始凭证我肯定会最后才去拿。这样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中转业务的那些凭证。我不确定最后那一天作业什么时候才结束,但在我搞定了大部分是事情以后去拿原始凭证,是我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的。幸好月末最后那一天没有出船,所以我不需要去更远的地方去拿凭证。于是这也带出了一个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那些凭证不是他们交给我,而是要我主动去拿呢。那个叫计量中心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磅房,之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抗拒这个操作,是因为我觉得走走更健康,下雨的时候特别厌恶除外。办公楼跟宿舍几乎可以这么说,是连体的,饭堂也连在一起。每天如果只是三点一线,基本没什么路走,哪怕即便现在所有上下楼我都是走楼梯,但这也没有多少步数,所以去拿个原始凭证,我觉得这个散步挺好的。虽然这个散步其实也没多少路,但是走走总比完全不走好。有时我会故意制造一些机会,到处走走。我一直都不觉得,一天到晚都坐在办公室很幸福,我觉得一直坐在那里,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夏天的时候出去可能走一走就一身汗,但现在这个季节,很适合出去外面走走,晒晒太阳,吹吹风。一直窝在那个压抑潮湿的室内,人会发霉的。

虽然说老天爷给力,晚上19点多就结束了所有,但当我做完所有事情,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22点多,所以即便我已经非常紧凑,也得需要接近三个小时才能干完。当然,其实如果硬是要拆分的话,有些操作不一定得一起完成,可以分到第2天再去做,但实际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了那种我要把我能做完的都一次性结束。第二天我发现还是有一个东西漏了,因为那个文件不在月报的那个文件夹里,而是在一个下级的文件夹,于是我就把它漏了。之所以会漏了,另外一个原因是,那是一个不需要报送的表格,但我以防某一天上面神经质,需要我报送,所以我每个月都会准备那个。明明有系统,明明数据都可以抓取,但是他们却总是要人肉干这种事情。如果策划那个系统的人,真的清楚整个流程,又非常明白自己需要的汇总数据是什么,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可以避免这般人肉一次又一次折腾的。很多时间都耗在一个又一个同类型的表格的校对上面。如果保证数据都出自同一个地方,汇总完全是根据那些生成的,只要逻辑正确,根本不需要这般一遍又一遍的校对各种款式的东西。系统上了一个又一个,但系统之间又各自独立,靠人肉连接,最后结果就是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校对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

但总算我又挺过了一个月末。

我们高估了智力的重要性

2025年4月1日 08:00

在 AI 越来越强大的这段时间里,我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高估了智力的重要性。

引起这个思考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大语言模型的进化程度让我感受到,语言模型在智能(推理、学习速度、知识广度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人类,而这样的智能是每个人都能运用的。也就是说,人类完全可以把需要智能的行动交给 AI 处理,人类更多地是负责决策层面的工作。

二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小学当我学到除法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理解除法是什么。我在开始学 JavaScript 的时候,也花了很长时间理解什么是 callback, 为什么函数能作为参数被传递和调用。

但我这个智力平平的人还是得到了算是不错的成果。我总是对别人说,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我只是 13 岁就开始学编程,笨鸟先飞罢了,很多人大学学一年就能超过我的水平。所以我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正常水平的技术,往往通过时间可以弥补,在这条水平线,不需要很高的智力。

不过,即使通过时间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但不是很多人能在这段时间里坚持下去。这也引出了我认为智力被高估的同时显现出来了另一个问题 ——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重要性被远远低估了。

所谓的自我效能,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特定任务或应对特定情况的信心。很多复杂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自我效能的高低,这并非天生的。成长过程中长辈的态度、通过对他人的观察、个体与环境互动等等都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水平。

在同样面对一个问题,自我效能低的人,看到的往往全是问题,最终放弃。而自我效能高的人,有强大的信念认为可以解决问题。前者也许在智力上比后者更高,但后者可以通过这种信念一直前进,超越前者。

图由 gpt-4o 生成

尤其是在 AI 时代,智力变成了一种更容易弥补的差距。我认为智力是边际效益递减的,除非超过了某个阈值。但这永远是很小一部分的人。像我这样智力平平的人是多数,我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就像 Dijkstra 只有一个,这个世界也需要他这样的天才,但我们还是可以享受他给我们带来的成果。

这不是反智,而是我认为,智力水平有一个临界点,对于临界点以下的人,智力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因为智能越来越不稀缺,稀缺的是自我效能,是主动利用智能的人。

自我效能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自我效能是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概念。他总结了影响自我效能的四种因素:

掌控经验 (Mastery Experiences)

个体通过亲身成功完成任务的经验来建立自信。反复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而失败(尤其是早期或没有应对策略时的失败)则会削弱它。

我觉得这里指的「成功」并非大成功,而是细微的成功。例如在我学习编程的早期,我通过写出各种各样的小程序获得这种成功感,对我建立技术自信有很大的帮助。

替代经验 (Vicarious Experiences / Modeling)

观察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完成任务,会提升观察者对自己也能做到的信念。看到别人能行,会觉得“我也许也可以”。

对我来说,小时候读的名人(科技精英)传记就是一种 Modeling, 尤其是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这些「洗脑」式的输入,会让我越来越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乔布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他说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一旦你认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你周围那些你称之为“生活”的东西,都是由并不比你聪明的人创造出来的——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更为广阔。

乔布斯从更极端的思路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 通过对比别人不行,觉得自己可以。

社会说服 (Social Persuasion):

受到他人的鼓励和积极评价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而负面评价则会削弱它。

这个条件比较被动,这里不谈。

生理与情绪状态 (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s)

个体在面对任务时的生理反应和情绪状态会被解读为自身能力的信号。如果将紧张解读为“我不行”的证据,自我效能会降低;如果解读为“兴奋”或“迎接挑战”,则可能不会降低甚至会提升。

在这个方面,我面对舞台的经验可以充分论证。记得第一次面对众人做技术分享和第一次上台唱歌,我紧张得不行,表现都很糟糕。随着不断地强迫自己上台,我发现自信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念头,我学会在上台前欺骗自己是一个有很多粉丝的人,台下的人对我非常崇拜,或很喜欢听我唱歌,这样的念头让我在台上的表现有很大很大的改进。

人是事件的反应器,通过刻意训练,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反应的。

以上是我对 AI 时代的到来的其中一点思考,希望能鼓励到和我一样智力平平的人。

和好如初

作者 ONO
2025年4月1日 23:51

甲乙两国终于结束了僵持7年的战争,最终两国达成停战协定,彼此退让妥协。

三年前,甲国在战场上被炸断双手的将军,一直以来都作为乙国的俘虏,也终于迎来了战争的「胜利」和自己的自由。今天,他将作为战俘代表,在两国边境完成释放仪式荣归故里,也将标志着和平的到来。

就算失去了双臂,他仍然保持着将军该有的豪气与不羁,他走到了两国边境的和平纪念碑下,与乙国的总统进行最后的交接礼仪。他们将以握手的方式,标志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

「等等,他怎么握手?」

「你管那么多干嘛,按照仪式就必须得握手,这样就代表了和好如初啦。」

昨天 — 2025年4月1日独立博客

20250401

作者 61
2025年4月1日 22:56

还没回家呢!音响正在播放玉置浩二的《夏の終りのハーモニー》,无人的办公室,窗外的黑夜,远处浙大教学楼里的灯光,多么美好的夜晚。

IMG_6943.jpeg

3 月过的超快,和 C、A 在上海、广州和杭州见了三次。今天我们都在群里说要找回之前的工作状态,见面的时候三个人瞬时进入能量集聚与爆发模式,密集的头脑风暴,快速的执行和推翻,早中晚不间断的咖啡,是一种我一个人在杭州不太会有的状态。

谜底黑胶 3.0 也正好上线一个月,数据很不错。今天 Alen 和大家分享下版本的设计,激动到疯狂夸奖设计师叶子。做产品自己人爱到这个程度,用户怎么可能不喜欢。

今天还完成了本年度另一件大事,终于和 Q 聊完了合作,明日打钱。今年的投资额度已经用完,我从没这么热切的想把钱花出去,我能理解传统的投资人希望抓住机会的感觉了。

中午买了一盏落地灯,Lumina Daphine Terra,艺术品。淘宝搜索一下,一样的名字,一样的图,全是山寨的。好在想起小学同学在做进口家具生意,顺利下单。

image.png

回家。

方向反了

作者 Mr.He
2025年4月1日 16:10

今天看到某品牌电车撞上高速路障发生自燃的新闻,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为之叹息,新能源车辆发生自燃非常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发生激烈的爆燃,连救命的时间都来不及。

这几年国产新能源齐头并进,发展迅速,早前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最近推出各种名字的智驾,和汽车本身的功能性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智驾毕竟是辅助驾驶,各家在宣发的时候大吹 NOA,唯独没有强调安全性,即使提了,也是淡淡几句话轻描淡写略过。

年轻人盲目崇拜和相信这类事物,把命交给智驾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连泊车都需要智驾帮忙,那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新能源车辆还强调零百加速性能,强调电机的功率大,其实大多数人买车都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加速快性能好是发展方向,但是必须要讲清楚其负面影响,比如在闹市区如何科学实用,避免危险发生。

还有以下几样反人类设计希望能在血的教训下得到修正:

  • 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情况下就无法打开车门
  • 有些车辆甚至连机械钥匙都没有配备(比如我最近买的深蓝 s05)
  • 车内无机械按键,全靠大屏控制,隐患很大。

作为一名老司机,我还是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和刹车给自己带来一些安全感。

下棋

2025年4月1日 15:19

上班的路上,总能看到几位老大爷围着一张小木桌下象棋。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啪啪"声,谁也不服谁的嘟囔声,总让我想起已故的二伯和三爷,他们生前也极爱下棋。

在我们那儿,“下棋"二字有着特别的含义。既不是象棋围棋,也不是军棋跳棋,更不是五子棋。而是一种连名字都说不清的乡间棋戏。两个闲来无事的人碰上了,问一句"来牌棋吧?",便蹲下身来开始画棋盘。

这棋最妙处在于它的随性。找块平整的地面,用树枝或石子划五道横线、五道竖线,棋盘就成了。棋子更是信手拈来——小砖头、碎瓦片、小土块,甚至随手揪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只要两样东西能区分开来,就能当棋子用。

下棋分两个阶段。先是摆棋:

  • 四个棋子围成"口"字叫"方”,能多下一子
  • 两个邻边斜着连三子叫"三斜",连四子叫"四斜",都能多下一子
  • 要是两个对角连成"五斜",也叫“五龙”。能多下两子
  • 横竖连成直线叫"周",也能多下两子 棋盘摆满后,各自拿走对方一颗棋子,由后手棋的人先开始走棋。规则差不多,走成"三斜"就能吃掉对方一子,走成四斜吃对方二子……——当然,已经成型的"方"“斜"“周"不能吃。最后以剩下棋子多少定输赢。

这棋看似简单,内里却藏着不少门道。既要自己凑成"方"“斜"“周”,又要防着对方得手,常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赢了的人哈哈大笑,输了的拍腿懊恼,想悔棋的扯着嗓子嚷嚷,旁边看热闹的也跟着起哄,如今看来,都是记忆中最为质朴而珍贵的画面

上次回老家,村口大树下只有几个老头还在蹲着下这种棋。年轻人早就不玩了,他们更爱捧着手机打游戏。等这辈老人都不在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一种棋,不需要棋盘棋子,蹲在地上就能杀上半天。那些此起彼伏的笑骂声,那些为一步棋较真的模样,都成了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


利用DeepSeek,查询了资料: 该棋在豫东(如周口、商丘等地)及安徽太和一带流行,名称因地区而异:
大方棋:因摆棋阶段形成“方”“斜”“龙”等棋势得名。 • 插方/走六洲:棋盘为六横六纵的网格,形成36个交叉点,棋子需“插”入点位,成“六斜”(六洲)可多下子。

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1. 起源推测
    农耕文化产物:其就地取材、简易棋盘的特点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可能是古代农民在农闲时发明的娱乐活动。 • 军事策略模拟:成势规则(如包围、连线)与古代布阵思想相似,可能受移民争夺土地的历史影响(类似围棋的“圈地”博弈)。 • 与古代棋类关联: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由六博棋等早期棋类演变而来,但缺乏直接文献证据。

  2. 文化意义
    民间智慧体现:规则灵活多变,需兼顾攻守与资源分配,反映了豫东地区民众的实用主义思维。 • 历史记忆载体:棋盘上的“成势”过程被解读为对中原移民时代族群较量的隐喻,如“龙”象征势力扩张,“斜”象征包围与反包围。


现状与保护

目前该棋主要在中老年群体中流传,年轻一代因娱乐方式变迁逐渐淡忘。部分地方尝试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但尚未形成系统性传承。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玩法或历史细节,可参考豫东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

折返点 2513 训练第八周 速度课取消与20英里跑崩实录

2025年4月1日 04:09
本周跑量约48.3英里。计划中的乳酸阈值跑因为左腿酸痛还在,取消。12英里的中长距离跑得还不错。20英里的长距离,跑得时候还挺好,但是因为无补给且跑后空腹洗了热水澡导致了缺血性晕厥前兆,惊出一身汗。 接下来要注意伤痛管理,注意补给,好好恢复。长距离必带能量胶/食物/水,跑后立刻补充糖分+蛋白粉。 另外,西雅图的春天很美,四处花开,跑步真惬意。跑步之余,收获美景和诗句。

梦四十五

作者 大致
2025年4月1日 16:35

不知是周几,不知是不是休息日。老婆大人发给我两张某音电子团购券,让去换两袋元宵回来。券马上过期了,最后一天。唯一可以确定的,不是元宵节。
公交车上接到班主任电话,说臭宝出了点事儿,让我赶紧去XX大厦803房间一趟。

门后有一大帮人,有男有女。有人兴奋地大喊:“来了来了,是那个喊得最响的小个儿家的。”
出现两位警察叔叔:“这样儿哈,你闺女上人家堵门,把人家给砍了。砍在肚子上,在医院手术呢。人家家长说了,你拿出50万,他们不追究责任,否则的话就得走法律程序了。你也知道,她虽然年龄不够,但是也会进档案,以后入党当兵考公务员都受影响。”
“不入。”我掉头就走。
警察叔叔立刻表示:“哎哎,等会儿,可以商量。”
我:“第一,我不跟你们商量,对方家长来。第二,不在这儿商量。第三,我再不走元宵没有了。”
警察叔叔:“哎哎,好说好说,你先把人领回去啊!”
我:“谁给弄来的谁给弄回去。”
里屋臭宝的声音也很配合:“早跟你们说了,少了30串大串和3杯霸王茶几我是不会走的!”

班主任一声不吭地站在门槛上,两手撑门,一妇当关。
“臭宝爸爸啊,臭宝确实没砍人,但是今天找你来,确实是因为她犯了严重的错误。”
“什么错误啊?”
“昨天小考,臭宝竟然不会做9500开平方!我早就强调过,这个一定要会!结果呢,全班只有2个人做出来了,把我的话当什么了!”
“不会你倒是教啊?!”
“这不是让你们家长给数学老师上强度嘛,难道你开根号是物理老师教的?”
“你着急你就教呗。我初中就是代数老师和几何老师互相扯皮谁都不讲,物理老师看不下去了自己教的。”

“让开吧。我买不着元宵我就报警了,你这还有假警察。”
两位警察叔叔赶紧澄清:“我们是真警察。我们跟学校有合作,在学校值班的,帮忙。”
“真警察那就打督察电话呗,敲诈勒索。麻烦警号拍一下。”
两位警察叔叔消失了。
“X老师,咱就教育局呗?”
班主任也消失了。

只听到臭宝在里面的大嗓门:“我爸来了,都别走,我爸请大家吃大串,喝霸王茶几。”
吓醒了。

梦四十五》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破袜子』期待与您交流。

锁门回忆录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1日 09:10

当年今日

周一的早上在去拿原始凭证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小学的一些事情,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的回忆。现在判断当年的话,会觉得为什么那些理论上应该是老师做的事情,却让学生去做呢?而且还是低年级的学生。

当我还是个低年级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班长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当别人争破头要当班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那个欲求,为什么要做那个呢?我完全感觉不到做班长的好处,可能有些人为了那种优越感,但就像现在的聚会不能让我高兴一样,我不觉得当班长或者其它班委又或者科代表能给我什么优越感。大概因为我的家庭里就没有一个当官的。不当官不知道当官有什么好处。即便可能我知道那里有好处,我也没想过要得到那些东西。反正我觉得天天都要在手臂上挂上那么一个标志挺麻烦的,而且会影响我背书包。书包背起或者把书包放下的时候,总很容易刮到那个标志。现在标志刮烂了,在淘宝上来一个就好,但是当时都不知道去哪里买,所以那个东西的扣针刮烂了,也就只能透明胶、牛皮胶布或者什么东西贴上,反正就是把那个回形针贴回去。

二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个选班长的投票。为什么要投票呢?为什么我突然就变成了候选人呢?为什么我就有很高的得票呢?我什么都没做。那些很想当班长的人没当成,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当了一个班长。那是个莫名其妙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六年级。

周一的早上我突然想起的倒不是班长这件事情,而是想到了某个老师。想到了某一次,下午放学,班里有个很调皮的同学老是在课室里打闹,就是不离开。当时我读的是二年级。我旁边的那个课室是三年级的。因为那个同学老是在科室里奔跑打闹不愿意走,我警告多次无效后,就把课室的门锁了,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当时我负责那个课室的开门和锁门,因为我家就在学校对面,很方便。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做这种事情挺困住自己的,因为我得很早到学校,得最后一个离开。那个同学老是不肯走,我也就不能离开。我完全没有想过要把他锁在里面,只不过是吓唬他一下,然后就把门打开了,但就在我把他锁在里面,他在嚷嚷的时候,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看到了,把我训了一顿,把我骂哭了。门打开以后,那个调皮的同学一溜烟就不见人了,好像这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既然隔壁的那个班主任把我骂哭,为什么她就不教育一下被我关在里面的那个同学呢?我根本不知道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是谁,我只记得她叫周老师,是一个女的老师,年纪不小了。被隔壁的老师骂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天,我的班主任找我,又把我骂了一顿,然后让我把钥匙交出来,不用我再负责开关门了。那一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惩罚,但实际上这种错真的完全在我吗?从现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指定小学低年级的其中一个同学负责他们所在的那个班的课室门的开关呢?那个事情不是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吗?尤其是如果学校内部的管理得当,可能课室的门根本不用上锁。我的钥匙上交以后,班主任把那交给了我的一个同学,她就住在我住的那栋楼,所以她离学校也很近,我住2楼,她住4楼。那个很调皮、故意给我制造麻烦的同学,他以后没有给后来那个锁门的同学制造麻烦。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的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操作,为什么要让我锁门开门?为什么捣蛋的那个人不愿意走的坏结果最后变成了我的不是。

00620250324认知世界一:哲学和物理

作者 鹤立群
2025年4月1日 00:27

(图片来自网络)

很早以前,当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为之一惊,随后细想,也未想明白,因此,这种说法一直萦绕在脑海中。后来又从别处数次听到或看到相同说法或观点,又随着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才慢慢才想明白。这种说法便是——如果将世界上所有学科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树根是哲学,树干是物理,其余学科都不过是枝桠和小树杈。同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不过是由哲学和物理衍生所得。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还在上学。当时犹如接受了启蒙般的震惊,无法理解为何哲学和物理是知识之根和知识之母,无法理解人类庞大而繁杂的知识系统,竟然可追本溯源到只有哲学和物理。为什么是哲学和物理?没有人给过解释,也没人提出过类似疑问。所以,这种原因只能自己慢慢悟,细细想。

大千世界,混沌初开,我们的祖先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古今中外,都有占卜和巫师通灵者,他们相信在云层之上有一种更高文明和更高维度的神明存在。连刮风、下雨、闪电和日食月食等等现象都被看作是神明的某种授意。于是便尝试解读,解读的结果当然是唯心主义,随之又有了不同流派。对于万千现象,这些先哲们都曾努力运用自己的哲学思考给予答案,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再推进,人类逐渐摸到答案之门。当第一个理性思维的人,即我们后来称之为“科学家”的人诞生,对这些现象给出正确解释后,科学才慢慢诞生。

当然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这个小举例仅供狭隘片面的尝试去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闭上眼睛细想,几乎人类的知识都先源自哲学思考,没有哲学便没了新知。哲学总在人类认知的边缘不断探索,哲学总承担着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重担。当看过几本哲学书后更倍感如此。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哲学家们写的著作,读之竟有似曾相识之趣。原来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哲学家们探索思考的问题,如今已成了某某学科。

上学时听老师说,物理是一门理性思维课,因此对偏感性认知的女性而言稍有难度。还曾看到过另一种说法:世界上所有学科都有物理的影子。足见物理的地位。我们今天通俗易懂的常识,在几百几千年前却是最先进的认知。我有时在想,当人类第一次通过物理公式计算得出,从A到B,以C米每秒的速度行走,需要多久便能到达时,会不会惊讶的合不上嘴。不用真正的从A走到B一趟,仅仅通过一个公式计算便知道多久能到,这难道不是全知全能上帝所拥有的技能吗?诸如此类的物理知识,不断在填充着人类脑细胞,使得人类一代更比一代强。无法想见,当人们利用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仅通过纸和笔的演算,便可如神明般知晓相隔亿万公里之外另一个天体的运行轨迹时的兴奋。同样的,麦克斯韦通过《电磁通论》告诉人们“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通过想象力衍生出“相对论”向人们揭示“时空”之规律,杨振林通过“宇称不守恒”证实宇宙是个跛子,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一次一次的将人类认知的边界拓宽。每一次的物理的进步,都在推动人类认知的进步。其余学科的诞生,往往都在这推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我曾努力阅读过麦克斯韦的《电磁通论》,但最终止步于全书40%左右处的《电解导电》篇章。这次阅读最大的感悟是,学好微积分是件很重要的事。

以上这些,并不能构成我对本篇第一段中“这种说法”的解释,而只能看作是由“这种说法”发散开来的感想。这样便可避免一些人针对上面我浅薄的文字来争论,导致牵连出对“这种说法”对错的争论。这篇小文算是个人对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分享。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stephen-perse-cambridge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学校 教育 育儿 资讯

剑桥 Stephen Perse 私校

前两年,我们让两个孩子都去参加了 Perse 私校的入学考试。很可惜,当时他们还没准备好,我们家长也没准备好(尤其是经济上)。不过,这次经历让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今年,我们让大娃再次报考 Perse,同时也报名了 Stephen Perse——这也是一所私立学校,考试时间正好安排在 Perse 考试的下一周。原本的计划是让他以 Stephen Perse 考试当作练手,结果却发现 Stephen Perse 的考试在 Perse 之后。

选择让孩子考 Stephen Perse,是因为感觉他可能考不上 Perse:太卷了。从考试难度上来看,孩子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Perse 确实更难一些。

如果最终没能考上 Perse,我们打算让孩子去 Stephen Perse,算是“曲线救国”。因为 Perse 的部分名额会预留给剑桥几所私校的学生,比如 St John’s、Stephen Perse、King’s College School 等。这些私校的课程仅到 8 年级,并且会有针对性的私校升学准备,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Stephen Perse 私校简介

Stephen Perse 学校(Stephen Perse Foundation)位于剑桥市中心,是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招收 1 至 18 岁的男女学生。学校始建于 1881 年,最初是一所女子学校,后来转型为“钻石模式”——在 11 至 16 岁阶段,男生和女生分开教学,其他阶段则为男女同校。

Stephen Perse 以卓越的学术成绩和全面的教育方式著称。学校提供 A-Level 和国际文凭(IB)课程,学生在公开考试中 consistently 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并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包括音乐、戏剧、体育和社区服务等。

Stephen Perse 和 Perse 的关系

这两所学校并不是同一所。Perse School(通常称为 The Perse School)也是剑桥的一所独立私校,招收 3 至 18 岁的学生。与 Stephen Perse 不同,The Perse School 自创立以来一直是男女同校,并且在所有年级实行混合教学。

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上各具特色。

孩子拿到了 Stephen Perse 50% 的学术奖学金

这个结果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收到邮件后得知,孩子获得了 Stephen Perse 50% 的学术奖学金,相当于学费减半。Stephen Perse 的学费和 Perse 差不多,一年大约 3 万英镑,也就是说可以省 1.5 万英镑,三年下来大约能省 4.5 万英镑,折合人民币/RMB 40 多万。

当我问孩子的想法时,他表示还是想去 Perse。其实,我心里想,如果他说去 Stephen Perse,那我就把省下来的学费给他,虽然朋友说,肯定是无脑选 Perse,因为实力相差不是一点半点,我姐说,选好的/Perse,一半的学费让我挣。

后来听朋友说,Stephen Perse 是由原 Perse 的管理团队出去创办的,而且两所学校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很可能是 Stephen Perse 发现大娃考上了 Perse,为了“抢”学生,才给出的奖学金。如果是申请高中,奖学金甚至可能达到 100%(即学费全免)。我朋友的孩子当年也同时考上了 Perse,并获得了 Stephen Perse 100% 的全奖,但她最终选择了 Perse,她的父母则把省下来的学费全额转给了她。

考试反馈

我特意问了 Stephen Perse 方面关于孩子的考试表现,得到的反馈是:他的数学 incredibly 好,但相对薄弱的一项是英语。

这一年来,我们请了一位外教,每周补习一次英语(60 英镑/小时)。虽然确实有了一些进步,但距离理想水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Stephen Perse学校发邮件给Offer/奖学金:

亲爱的 XXX,

我们非常高兴在最近的入学考试日见到 XXX。在评估过程中,XXX 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展现出强大的学术潜力。

因此,我很高兴能够为他提供一个在 2025 年 9 月进入 Stephen Perse Cambridge Senior School 9 年级的机会。

此外,鉴于 XXX 在入学考试日的评估中表现出色,我很高兴授予他一项学术奖学金,价值为 9-11 年级学费 50% 的折扣;请注意,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以后的学校生涯中申请进一步的奖学金。作为一名学术学者,XXX 有望为学校的学术生活做出贡献并促进学校的学术生活。

关于 XXXX 额外奖学金申请,音乐系请我转达他们非常高兴在评估会议上见到 XXX,但由于今年的申请者竞争非常激烈,目前无法提供奖学金。与学术奖学金一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以后的学校生涯中(重新)申请课外领域的奖学金。

我们非常希望 XXX 能够非常高兴地接受我们的邀请,加入斯蒂芬·珀斯剑桥高中。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激励的学术环境,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其中茁壮成长并取得最佳成绩,并得到卓越的牧师关怀和各种引人入胜的课外机会的支持。

我请您尽早确认接受该名额,最迟不晚于 2025 年 3 月 4 日,之后可能会将其提供给我们候补名单中的另一个家庭。如果这个时间限制给您带来任何困难,或者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的招生办公室,电话 01223 454 762 或 admissions@stephenperse.com。请参阅下面的“更多优惠信息”部分,了解有关优惠的更多详细信息以及如何确认接受。

Dear XXX,

We really enjoyed meeting XXX at our recent entrance testing day. Through the assessment process, XXX performed impressively, demonstrating strong academic potential.

I am therefore very pleased to be able to offer him a place to start at Stephen Perse Cambridge Senior School in Year 9 in September 2025.

In addition, recognizing XXX’s excellent academic attainment across the assessments on our entrance testing day, I am delighted to award an Academic Scholarship to the value of a 50% discount of school fees for Years 9-11; please note that all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further scholarships at later points in their school careers. As an Academic Scholar, XXX will b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and promote the academic life of the School.

In terms of XXXX additional scholarship application, the Music department have asked me to pass on that they very much enjoyed meeting XXX at the assessment session, but, due to the very competitive field of applicants this year, were unable to make an offer of an award at this time. As with academic scholarships, all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in (re)apply for scholarships in co-curricular areas at later points in their school careers.

We very much hope that XXX will be really excited to accept our offer to join Stephen Perse Cambridge Senior School.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a challenging and stimulating academic environment in which all of our students can thrive and achieve their best, supported by exceptional pastoral care and a diverse range of engaging co-curricular opportunities.

I ask that you please confirm acceptance of the place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and no later than 4 March 2025, after which it may be offered to another family from our waiting list. If this time limit causes you any difficulties 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our Admissions Office on 01223 454 762 or admissions@stephenperse.com. Please refer to the section below “Further Offer Information” for more details of the offer and how to confirm acceptance.

stephen-perse-cambridge-application-outcome-email-scholarship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学校 教育 育儿 资讯

娃考上了Stephen Perse,并得到了50%的半奖/奖学金

我还特意问了Stephen Perse娃的考试结果,得到的反馈:我娃的数学 incredibly 好,一定要挑一个弱的,那就是英语。

我感觉学了一年的英语(给娃请了外教,一周补一次英语,60英镑),有点进步,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英国私校

本文一共 1556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学校 教育 育儿 资讯
The post 孩子拿到了Stephen Perse私校50%的学术奖学金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个人网站Adsense广告申请通过: 需要最少15篇文章 我的个人网站 zhihua-lai.com 本月通过了 Adsense 审核,终于可以再次放置广告,赚些零花钱了。 其实,最初 Adsense 账户通过审核后就能直接放广告,但后来规则变得严格了。如果一个网站长时间没有放置任何 Adsense 广告代码,账户资格会被撤销。重新启用时,需要进行单独审核。如今,在 Google Adsense 中新增一个域名,也必须通过审核后才能投放广告。 为了让我的网站通过审核,我尝试了几次,但总是被拒,原因之一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内容支持。例如,以前我做的工具网站 SlowAPI.com...
  2. 共享主机(Shared Hosting)和VPS主机的比较 共享主机 vs VPS 主机:关键区别 当我开始我的互联网之旅时,我将我的个人网站放在资源有限的共享主机上,后来我学会了管理服务器(Linux),并将我的网站迁移到 VPS 服务器。我开始开发 Web 应用程序和 API,甚至有一些应用程序在专用服务器(Dedicated Server)上运行。 简介 选择合适的主机托管方案对于网站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流行的两种选择是共享主机(Shared Hosting)和虚拟专用服务器(VPS Hosting)。虽然它们都相对经济实惠,但在资源分配、性能和管理控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区别,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4. 剑桥科珀斯时钟 (Cambridge Corpus Clock) 来了剑桥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并去看了这个钟,有几次路过都没注意到。这个有名的钟是剑桥的地标建筑了。前几年好像坏了,去年被砸了。 先看视频,很有特色,很多游客围观。其中背景有一中国小姑娘对同伴说,你知道萝莉岛么?霍金也去了,不过他残疾怎么玩? 地址:国王学院(Kings Colleage)对面(58 Trumpington St Corpus Christi College, Cambridge CB2 1RH)。 边上有Eagle’s pub,发布DNA被发现的地方,里面有啤酒叫Eagle’s DNA。...
  5. 写了十几年代码, 谷歌/Google认为我还不够Senior 我儿子也说我不够Senior: 去年9月,我第三次面试伦敦谷歌,目标是一个SRE(站点可靠性工程师)职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面试。第一轮面试的最后两分钟,回答了一个关于如何将算法应用于分布式系统(如何优化算法)的follow-up问题,表现得不太好,因此没能通过那一轮。 不过严格来说也不算被拒绝。等了三周后,他们告诉我最终选择了另一位候选人,虽然我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应该达到了最低门槛,所以并未直接拒掉我,而是建议我等待伦敦的其他职位空缺再申请。 这一等就到了12月。这位谷歌的美女猎头联系了我,很快安排了隔一周的两轮算法与编码面试。新年后还有两轮:一轮系统设计,一轮文化匹配(也就是行为测试)。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谷歌的终面(Final Rounds),也就是 Onsite Interviews。 谷歌终面:接近L5却被给L4,大饼画得响 面试结束后的第二周,我发了邮件询问结果,但没收到任何回复。又过了一周,还是毫无消息。我一度以为自己被拒绝了,甚至怀疑是不是发挥太差,谷歌连拒信都懒得发给我。 上周(面试后的第6周),突然就接到猎头的邮件,她说: I hope you’re keeping...
  6.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7. 祝媳妇生日快乐, 女人的年龄就是个数字 前两周是媳妇的生日。她是双鱼座,我是天蝎座,据说这两个星座还挺配的。 祝媳妇生日快乐!她21岁时和我在一起,23到25岁便经历了怀孕、生子。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孩子也长大了,媳妇也开始工作了。我们彼此默契,日常围着孩子转,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想法。 虽然女人的年龄只是个数字,但这几年为了操持家庭,明显能感觉到媳妇的颜值和身材不如从前,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经常生病。 我提前订了一个蛋糕,虽然媳妇说不用,还特意去 Waitrose 买了一个小蛋糕,但我觉得生日怎么也得有点仪式感,所以还是提前两天订好了。媳妇收到蛋糕时还是有点小惊喜。 当天晚上,我们去剑桥市中心 Trinity 附近的一家西班牙餐厅 Mercado 吃饭(之后细说)。 我问媳妇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说自己刷卡买点护肤品就行,就是那个 La Mer 还是...
  8. 软件工程师面试: TCP/IP协议是什么? 最近,在面试第一轮抖音(字节跳动)的伦敦职位(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被问到了这个问题:TCP/IP协议是什么?这个是考基本功,是每个软件工程师都要会的。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组网络协议,管理数据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网络传输。它是互联网的基本通信模型,由两个主要层组成: 互联网协议 (IP) IP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路由到目标地址。它工作在 OSI 模型的网络层。 IP 地址:互联网中的每个设备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数据包路由:IP...

成长 改变 突破

2025年4月1日 07:28

关于工作的记录是越来越少了,一年下来没几篇。工作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工作。慢慢的,工作变得淡淡的,活着,才是最基本的要义。四月一日,和第一季度说拜拜。看到一个暖心新闻:

云南有一个助老爱心餐厅,针对一些困难群众和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为他们提供饭菜。当地一个残疾的老人说,餐厅的老板是一个善良的大妈,她为了女儿的遗愿,已经坚持为特殊困难的群众和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饭菜14年,自己每天都在这里吃,饭菜虽然不算是多么精美和高档,但是份量很足,让人感觉非常温暖。

注意到大妈的围裙上面写着“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脚走好路”,墙上贴着“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感人的故事,充满力量的话语,能够把一件事坚持14年,非常值得敬佩,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滋有味,做自己。

IMG_20250330_173452.jpg

前天理发,路过一个小卖部。浓浓的九十年代风格,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到儿时,不自主的嘴角上扬,会心一笑。仿佛这里就是一间解忧杂货铺,短暂的让心静一静,卸下了所有的担子和躯壳,只留下浑然的心。或许,改天经过时候可以进去坐一坐,那该是另外一种感觉吧。

走走停停不如定定,挺好。坚持一份信念,突破自我的枷锁,挺好。冷了几天开始转暖,挺好。

多哈小逛

作者 bigfa
2025年4月1日 00:18

绝大多数人来多哈都是转机,我这次则是因为三月是深圳航空淡季运价商务舱只需要 31500 里程,因为卡塔尔属于亚洲,税费也只有几百块,虽然三月是斋月,但还是硬着头皮飞了一次,这也是我第一次飞长途,去程因为是逆风所以要飞九个小时,好在出发时间是凌晨,到达时间是早上,算是相当舒服的时段了。

要不是深航有这个航线,我基本不太可能来卡塔尔,对这个国家也没啥了解,只是知道卡塔尔世界杯,中东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伊朗,但是不知道为啥多哈飞德黑兰票价奇贵无比,伊斯坦布尔往返倒是很便宜,只能后面去土耳其的时候顺便逛一下伊朗了。

酒店方面本来想选择洲际的,结果发现多哈西湾华尔道夫只需要200刀,还带100刀餐饮额度,那果断就选择老钱的华尔道夫了,第一次住华尔道夫,小涨了一点见识。目前卡塔尔是免签的,所以入境无难度,但是办登机牌的时候需要看返程票,没有的话需要签一个免责协议。

多哈机场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转机的,落地之后我顺着人流走,结果走到了转机通道,在没有登机牌的情况下居然也让我过了,在里面绕了半天没找到可以直接入境的地方,询问了工作人员原路返回才找到入境的地方,等我到的时候人已经非常多了,排队排了好久才顺利入境。

误入转机通道
多哈机场

不知道是不是斋月的原因,早上机场的uber 居然提示无服务,只能去地铁站坐地铁,之前做了功课,多哈的地铁是有日票的,十分方便。

去地铁站
机场停车场

想着来都来了,果断买了一等座票,还是比较贵的,普通票只要6块。

地铁日票,我买的一等座。

多哈的地铁完全是在地下的,所以一路上也没啥风景,中间有个工作人员过来验了下票,和港铁非常相似了。出了地铁站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中东的城市气息,第一感觉是楼真多,和国内的楼不太一样,多哈的摩天楼都是各种造型,看上未来感十足。

基本没啥人

本次酒店选择了西湾华尔道夫,离地铁口有一段距离,正适合我这种walk 选手,路上基本上没啥人,三月份天气还不是很热,但路上也没啥人,应该还是斋月的原因。

各种摩天大楼
很干净

马路上人非常少

路过玻璃赶紧自拍一张,刚飞完9个多小时,状态略差。

路过自拍一张

运气不错,是晴朗的天气。

多哈的红绿灯让人很迷,行人的灯基本没看到绿过,看到本地人也无视红绿灯,也就入乡随俗了。

多哈西湾华尔道夫

多哈西湾华尔道夫就说是复刻纽约华尔道夫的,路上我消耗了不少时间,但是到达酒店还是才八点多,前台查过证件之后爽快给办理入住了,能这么早就给入住也就不追求啥升级不升级了,进屋之后发现欢迎信是别人的名字,应该是把准备给别人的房间直接给我了。

大堂
走廊
客房

进屋之后果断先睡上一觉,因为是斋月,餐厅白天基本不开,醒了直接来了个客房送餐,直接推着桌子进来也让本人长见识了,这一餐一共280 块,人民币算下来五百多。

客房送餐

吃完之后就准备出门city walk 了,地图看了下路线,准备沿着海岸线逛上一圈。

有点美国西海岸的感觉

中东风格

感觉很美,但不快乐。

未来之城
斋月餐厅都不开门
多哈的猫完全不怕人,但是也不敢撸。

跑者
跑者

没来之前对中东的石油国家印象是遍地是土豪,真正来了之后和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是消费并不高,基础设施倒是很完善,再就是并没有遍地是豪车,人人都是土豪的景象,感觉普通人还是挺多的,当然可能底层岗位都是外来人口。没有和过多的本地人打交道,但是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英语水平也不错,总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