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大快活的记忆

作者 xrspook
2025年5月5日 08:27

当年今日

《水饺皇后》里有一个镜头,那是一个霓虹灯小丑头,小丑头的下面写了三个字——大快活。我已经不记得电影是一个什么这样的情节之下,出现了这个大logo,但是这个logo让我马上联想到了我印象之中的大快活。

在我读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广州也有不少大快活,但印象之中大都在越秀区。我们去得最多的是下九路的大快活,那个大快活的面积比较大,在某一栋建筑的2楼。从那里出来没走几步就是墨西哥稻草人和蜂胡子的铺子。每次如果一家三口去吃,我爸总会吃海南鸡饭,而我和我妈没有固定的款式。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一次去下九路,要在那里吃饭,我们都会去大快活。虽然下九路从来不缺吃的地方。那里有广州酒家、有莲香楼、也有陶陶居,这些是大型的,还有各种小店,比如欧成记、南信之类。那个时候,我们却会选择去大快活。我不知道如果去其它地方,我会不会不高兴。可能如果你只是带我去吃一个云吞面,我会不开心,因为云吞面在昌岗西路那边,也就是我家附近也有很多。对我来说,那个时候分不清好还是不好,我只知道是还是不是。在我的印象之中,大快活那个小丑头和大快活三个大字都是黄色的。

终于上小学了,我家就在小学的对面,基本可以说是门对门,只隔了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而已。上学的时候,我妈找了一个大别针,绑了一条绳,上面拴着我家的钥匙,那个大别针扣在我的书包上。那串钥匙有一个钥匙扣,是一根香肠,上面有大快活的logo。那是姨妈送给我的礼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有那个东西,可能我表姐也会偶尔去大快活。那根香肠后来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在我记忆之中,那根香肠的扣子没多久就坏掉,然后我的爸妈就在那个扣子的位置替换上了一根很粗的铜线。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依然对那个东西记忆犹新。大概因为一直以来,我基本都不用钥匙扣。那个钥匙扣标志着我第一次有了家里的钥匙。

90年代的广州有不少大快活,但在我印象之中,没有开到海珠区。海珠区我去得最多的快餐店是添美食,在海珠购物中心,在江南大道上。南丰商场的一楼有肯德基和必胜客,他们开在两隔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百事集团的。后来海珠购物中心开了麦当劳,所以我和我的初中小伙伴有时候就不需要跑到海珠广场的那个麦当劳。

多年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很少逛下九路。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发现我找不到从前的那家大快活了。我甚至觉得大快活这个快餐店已经在广州消失。近几年,我又发现了大快活。在公园前发现了,在江南西发现了,但是那个logo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丑,变成了一个橙色的人。你可以抽象地认为,那个人就是一个大字的形象。我曾经怀疑过,现在我看到的大快活到底是不是以前我熟悉的那个。

周五的晚上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大快活就是以前的那个大快活,不过他们换了logo而已。大快活,大家乐和维他奶实际上都是香港罗氏家族创立。一直以来我都只知道大家乐和维他奶是香港的,不知道原来大块活也是香港。

我小时候的广州,快餐店有添美食和多美丽,但后来,彻底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基本只会看到麦当劳和肯德基。

锁门回忆录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1日 09:10

当年今日

周一的早上在去拿原始凭证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小学的一些事情,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的回忆。现在判断当年的话,会觉得为什么那些理论上应该是老师做的事情,却让学生去做呢?而且还是低年级的学生。

当我还是个低年级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班长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当别人争破头要当班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那个欲求,为什么要做那个呢?我完全感觉不到做班长的好处,可能有些人为了那种优越感,但就像现在的聚会不能让我高兴一样,我不觉得当班长或者其它班委又或者科代表能给我什么优越感。大概因为我的家庭里就没有一个当官的。不当官不知道当官有什么好处。即便可能我知道那里有好处,我也没想过要得到那些东西。反正我觉得天天都要在手臂上挂上那么一个标志挺麻烦的,而且会影响我背书包。书包背起或者把书包放下的时候,总很容易刮到那个标志。现在标志刮烂了,在淘宝上来一个就好,但是当时都不知道去哪里买,所以那个东西的扣针刮烂了,也就只能透明胶、牛皮胶布或者什么东西贴上,反正就是把那个回形针贴回去。

二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个选班长的投票。为什么要投票呢?为什么我突然就变成了候选人呢?为什么我就有很高的得票呢?我什么都没做。那些很想当班长的人没当成,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当了一个班长。那是个莫名其妙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六年级。

周一的早上我突然想起的倒不是班长这件事情,而是想到了某个老师。想到了某一次,下午放学,班里有个很调皮的同学老是在课室里打闹,就是不离开。当时我读的是二年级。我旁边的那个课室是三年级的。因为那个同学老是在科室里奔跑打闹不愿意走,我警告多次无效后,就把课室的门锁了,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当时我负责那个课室的开门和锁门,因为我家就在学校对面,很方便。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做这种事情挺困住自己的,因为我得很早到学校,得最后一个离开。那个同学老是不肯走,我也就不能离开。我完全没有想过要把他锁在里面,只不过是吓唬他一下,然后就把门打开了,但就在我把他锁在里面,他在嚷嚷的时候,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看到了,把我训了一顿,把我骂哭了。门打开以后,那个调皮的同学一溜烟就不见人了,好像这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既然隔壁的那个班主任把我骂哭,为什么她就不教育一下被我关在里面的那个同学呢?我根本不知道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是谁,我只记得她叫周老师,是一个女的老师,年纪不小了。被隔壁的老师骂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天,我的班主任找我,又把我骂了一顿,然后让我把钥匙交出来,不用我再负责开关门了。那一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惩罚,但实际上这种错真的完全在我吗?从现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指定小学低年级的其中一个同学负责他们所在的那个班的课室门的开关呢?那个事情不是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吗?尤其是如果学校内部的管理得当,可能课室的门根本不用上锁。我的钥匙上交以后,班主任把那交给了我的一个同学,她就住在我住的那栋楼,所以她离学校也很近,我住2楼,她住4楼。那个很调皮、故意给我制造麻烦的同学,他以后没有给后来那个锁门的同学制造麻烦。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的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操作,为什么要让我锁门开门?为什么捣蛋的那个人不愿意走的坏结果最后变成了我的不是。

小学的回忆

作者 xrspook
2025年3月10日 10:24

当年今日

小时候我生在长在工业大道,同学的爸妈很多都是工人,只是工厂不一样而已。因为我住的那个地方大型工厂比较多,所以班里就像分了个小团体一样,这一堆的爸妈是这个工厂的,那一堆的爸妈是那个工厂的。虽然可以有这么个分类法,但实际上同学之间又没有因为爸妈工厂的原因,而形成各种小团体。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只是这几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起,那几个也一样。这几个同学住得比较近,那几个同学回家的时候会一起而已。除了工厂的工人以外,同学的家长也有可能是南边村的村民。相对来说,工人的孩子好像学习成绩要比南边村的村民好那么一点点,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从来没有研究过。

小学的时候,我只知道哪些同学的成绩比较好,哪些同学成绩很一般。在六年级之前,其实我对这个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我也从来没有把我自己跟其他同学做过任何的排序,当时如果要进行这个排序的话,只能是人工。在六年级之前,估计班主任还不怎么会操作电脑。之所以六年级的时候有排序这个操作,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懂电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有计算机课,一个星期一节。用的是386的机子,一开始用的是5寸盘,后来用的是3.5寸盘,基本上就是练习打字以及用小海龟。每次下课的时候,同学就会围在老师那台486旁边,看老师玩纸牌。当时对我们来说,486真的是好高端。估计老师的那台486是windows系统,但是不是95呢?有点难说,因为我们大概就是从95年开始有计算机课程的。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免费让几个家里有电脑的孩子去她家学习电脑。排序这个操作,如果有了电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没有电脑之前,大家是什么人肉排序的呢?一个班接近50个学生,我的那一届我的那个学校,我的年级有4个班。

六年级的时候之所以对成绩这个东西比较有概念,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就会对我们的各科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根据那个成绩排名安排座位。所以你的成绩到了哪里,看你的座位就一目了然了。幸好那个时候我的神经还比较大条,对那个没啥感觉,我只对我的同桌是谁比较感兴趣。至于我到底坐在哪个位置,倒没什么所谓,我觉得没所谓,可能班主任觉得有所谓。反正简单来说,全班前10名翻来覆去基本上都是那几个人,不过是有时候大家会换一下位置而已。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出来呢?因为如果在班里的名次不够靠前,小升初推荐生的名额有限,这就意味着去不了那些好的学校了。当时在我们那个小学,推荐生最好的能去到的学校是五中,其次是南武,接下来就是第四十二中学。如果不在推荐生的范围之内,要进行普通的电脑派位。绝大多数会派到后来我读的那个中学,第一〇八中学,也有可能有少部分人会派到第四十二中,接下来最糟糕的选项就是被派到广纸中学。小升初那次考试,尤其是第二学期的那次考试,我遭遇了一个滑铁卢。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是考试之前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理有点崩。平时最好的数学成为了一个不确定因素。脑子就像被洗劫了一番一样,一片空白。唯一没有意外的是英语。语文跟数学像一坨屎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也说不准,反正考试完毕,某天早上我们回到学校,透过走廊的窗,看到课室黑板上的排名以及成绩以后,我觉得整个人有点懵掉。但实际上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实际上考试出来的时候,估计感觉就已经不太好了,只不过我没有说而已,但具体那个时候我是什么个感觉,我已经不记得了。为什么会不记得呢?大概是因为人会自动过滤掉那些不好的记忆。

小学6年,估计没有一个人会觉得我会当不了推荐生。他们都默认我应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最好当然是去五中。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讲心理这个东西。我感觉如果归根到底,倒不是我的能力有什么缺陷,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某个时候我非常忐忑、紧张得要死。

小时候的作文真难

作者 xrspook
2025年2月28日 09:14

当年今日

还记得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作文这个作业是回家之后再做的,我一直很困扰。无论那个作文是在哪一天布置的。做这个作业,肯定意味着我妈要干涉我。低年级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好些作文书。平时我一一点都不会碰。那些书有什么状人的状物的,还有一些查找的手册。我已经彻底不记得那些书我丢哪里了,是怎么处理掉的。到底是丢掉了还是给别人了?上面说到的那几款都是我妈买给我的,还有一些是其他亲戚送我的,是一些作文选。

我家其实有很多书,但小的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翻来覆去看的都是那几本。小朋友都喜欢看漫画书,看到有字的书就会觉得头痛,尤其是整本书都是字,那就更让人头痛了。都是字的书,对低年级的我来说,也就只有学校的课本,但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本实际也有不少的图片。所以实际上我总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字上,理解文字的意思。那些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喜欢看全本都是字的书的同学,我简直无法理解他们是什么构造。

每次要在家里完成作文这个作业,我的作文都不得不有很多个版本,我先写出来的那个版本,总会被我妈改得面目全非,然后第2版第3版,几乎这也这么说,后面那些版本都是根据我妈的意志来的。简而言之,那不能算是我的作文,只能算是我妈的作文。首先整体思路都是我妈的,其次里面的文字以及这文字的表达,估计一半以上也是她的。中年级以后,老师要求作文要写完才能回家,这个我觉得实在太好了。起码我再也不会受到我妈的束缚,一次性就把那个东西写出来,交完作业了事。写得好与不好都是我自己的问题,你可以事后批斗我,但是你把我的思路改得乱七八糟,我能难受。第1版过后那些版本的作文,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话说回来,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老给出一个题目,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回想起来,归根到底就是我接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看那些全部都是文字的书太少了,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还没搞清别人是怎么写的,我怎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写呢?虽然实际上低年级的作文基本上都是模仿,只不过是比造句多一点点而已。但说起组词造句,我也是觉得很困难,问题还是出在那个点上,我的摄入太少了。小时候我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连续剧,唯一不怎么喜欢看的是粤剧,因为好像老是听不明白他们在唱什么。咿咿呀呀拖得很长,其次是那些句子,一个个字不知道是啥,串起来更加不知道是啥。如果没记错的话,周二的晚上,珠江台会播粤剧,播一个晚上,每到那个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折磨,但幸好后来有了有线电视,有了香港电视台,无论是本港台还是翡翠台,晚上的黄金时段肯定是电视剧。那时的我挑的不是电视剧,挑的是电视台,反正一直都看翡翠台就对了。

现在的小孩是怎么养成阅读习惯的呢?对我来说,大概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才终于不再恐惧那些全部都是文字的书。帮我打破这个心理障碍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一个小学生而言,这有点不可思议,对女生而言,这同样不可思议。不再害怕看书以后,我的输出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问题只是,这个输出也得看场合,在不同的环境下,得输出合理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