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为什么要无相布施?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8月22日 00:00

ZEN

假期带一长辈朋友去老家同堂寺散心,很欣喜地见到上次为寺庙采购的法器都已投入使用,我顺便向长辈朋友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后来和更多朋友小聚时,聊起该寺庙,我便提起我为他们采购法器的事情。这时,长辈朋友告诫我:“不要提起此事,提了便没有功德。”

他说这种行为就像布施一样,和财布施、智布施类似,助人了不必提起自己的功劳。我后来查到这种智慧其实就是佛教中“无相布施”,意思是:

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一定不要着相,尤其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否则的话,布施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要炫耀自己的功劳,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如果有这个念头和行为,布施的功德便大打折扣了,相反,按无相布施的理念,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我以前提到的一个不知名网友每月资助我的小学母校一样。

“无相布施”这一概念来自佛教里的《金刚经》,我非佛教徒,但不妨碍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哲学,我为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了好事,忘不了自己的功劳,甚至主动炫耀自己的功德,这种心态和行为虽然谈不上坏,但它不是上上等的作为,为什么?

  • 首先,炫耀自己的功劳,有一种优越感,本身是没有放下自我的表现,着了“我相”。
  • 其次,炫耀自己的功劳,其实就是贪念,有邀功的嫌疑,求别人的赞赏回报。
  • 最后,在奢求别人的赞赏回报过程中,万一没有得到,难免造成失望沮丧,以后还要不要“布施”?

践行布施,也就是助人,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布施本身是慈悲的心态,帮助别人,渡人渡己,不应求回报,而在布施的那一刻当下,其实已经收获了内心满足这一回报,这是幸福的元素之一,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而平和心态才是永恒幸福的本质之一。

相反,布施之后不忘自己的功劳,便越过了界线,得到的已经不是回报,是贪念,是欣喜,也可能是失望,这些都不是平和的状态,更不是幸福的状态。

放下我相,放下我执,无相布施,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感谢长辈朋友给我的开示,这是他对我的智布施。

当我在戒酒时我在戒什么?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8月8日 00:00

贪嗔痴

自上次立志戒酒以来,已经过去几近半年,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记得刚开始和朋友聚会时我宣布开始戒酒,朋友还笑称:一个月后再看看。

对于一个曾饮酒多年的人,难道戒酒后真不想喝酒了吗?这当然不是。事实上,我偶尔还是会想喝酒的。想想那些小酌怡情的场景,怎么能少得了以往的酒?无论是高浓度的辛辣白酒,还是低浓度的清爽啤酒,单是读到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诗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喝点酒简直都对不住古人。

实际上我也破过戒。一回是一好友来广东小聚,实在没有顶住劝酒的劲,喝了一点白酒,晕乎乎、飘飘然。另一次是带学生去徐州参加技能比赛,他们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值得欢庆,破例小酌。我请他们吃饭时点了店里最贵的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给他们讲解修道院啤酒的来历,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很精彩,人生可以享受。

除此之外,无论什么场合,我严守戒酒的戒律,所以我说总体比较成功。那么这么长时间的戒酒到底给我带来了哪些感受呢?

保持健康。酒精对人身体健康之毒害不用多讲,科学研究说,最安全的酒量含量是零。戒酒后,不再有头晕,不再有酒后第二天找不回元气的感觉。持续戒酒相当于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免受酒精的损害。

更加安全。不管去哪里聚会,因为不喝酒,我再也不用请代驾,多晚都能自己开车回来,永远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还能把同行喝醉的朋友带回来,做一个放心好司机。虽然我以前也没有酒驾,戒酒后更与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可能了,开车也就更加安全了。唯一不好的是,不能照顾代驾们的生意了。

时刻清醒。不喝酒的日子里,再也没有醉酒的片刻,整个人永远保持清醒状态,这也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我曾在饭局上见到中年男人们酒足饭饱后,声调变高、吹牛上天、胡言乱语、痛骂世界不公,最后在出租车里趴在车窗外吐了一地。

反省自我。我开始回想以前的自己,醉酒后不也是这个狼狈样子吗?我开始质疑这样还谈得上是高质量的聚会吗?每当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大概就像修行人所说的头顶放光明的境界,我感觉自己像身处一个清静的世界,大概离智慧更近了。

所以当我在戒酒的时候,我在戒什么?我其实是在戒自己心中的“贪、嗔、痴”: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负面情绪的爆发以及智慧和认知的缺失。人到中年,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大概没有什么值得挑战的事情了,因此愿意挑战戒掉心中的“贪嗔痴”,就从戒酒开始。

因此,每当朋友说我戒酒会没有朋友的时候,我心中默默回复:那就没有朋友吧。每当朋友说我戒酒有点清高的时候,我心中默默回复:那就清高吧。在酒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我更愿意待在我的世界里。

下一步该戒什么?

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做什么?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7月4日 00:00

惠州苏轼雕像

我坐在出差的车上,表弟发来信息,问我在不在。久未联系的人突然联系,我一般的感觉不太好。

但出于亲戚的份上,我回了一句:什么事?他仅回了一个字:唉。我于是让他打我电话。

倒没有我想的那么差。原来他最近开了一个外卖小龙虾店,经营一段时间后亏钱了,找我借钱。

我有点无语。开之前也不问问我。失败了来找我借钱,就算我是银行,估计也没有办法。

无独有偶,就在这之前的几天,一个原来房地产的朋友,告诉我说他在长沙投资的火锅店,一年不到也是亏损状态。

之前看到过一个专门做餐饮行业二手设备回收的人做的总结分析:《中年地产人,在杭州捡倒闭餐饮店》,我能理解——2024年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怂恿他开店。

原来的房地产行业、互联网大厂行业的精英们,都加入到餐饮行业,供应端增加,而需求端的消费者,要么数量减少,要么消费降级,总之是需求端减少。结果就是餐饮经营难以赚钱。

努力有错吗?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有人说,我们现在处于历史的垃圾时间。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上,不做事情比做事情更好。对于那些以前取得成绩赚到钱的人来说,可能守住以前凭运气赚到的财富,不亏就是赚。垃圾不垃圾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遇到了转折期,社会的进步是螺旋式的,有高潮就有低潮,重要的是平稳渡过低潮期。

垃圾时间(英语:Garbage time),是一个用在多种限时制体育赛事中的术语。指一场比赛中,双方队伍的分数差距太大,难以改变胜负结果时,其剩余的比赛时间就称之为垃圾时间。此时其中一方或双方的教练可能会指派后补人员替代主力上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候补人员增加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让主力人员休息,减轻疲劳、降低受伤的风险。从经济学的逻辑来看,当某段历史正处于违背经济规律、个人又无力改变、且必然走向失败的阶段,我们将其定义为“历史的垃圾时间”。

在我出差到惠州逛惠州西湖的时候,发现宋人苏东坡居然在惠州待过两年七个月,一生被贬的苏轼,他可以说是处于他的历史垃圾时间,他如何应对呢?他的应对大法有三:

  1. 重修生存法则。黄州生活窘迫,官费少得可怜。苏轼“痛自节俭”,每月初取官费4500钱,分30份,小袋装入后悬之于梁,日取一袋,绝不超支。节流之外,苏轼更重开源,躬耕东坡之上,补贴酒钱,辅以待客。
  2. 更新快乐法则。于黄州闷烧猪肉,于惠州炙烤羊蝎,于儋州淡煮海蛎,苏轼知道美食可以改变心情,日常生活发现的每一份“小确幸”,就是给快乐赋予新色彩。
  3. 寓物而不留意于物,超越庸常,澡雪精神,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等凡夫俗子做不到像才子苏轼那样,但也需要过日子,面对当下的一切。当年轻人来问我的时候,我通常会建议,既然赚不到钱,那就赚经验体验人生吧,分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多尝试一些小众方向——国家发展从过去生存型发展到未来的发展型发展(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已经足够,但质量需要提升),找到让自己快乐甚至幸福的事情,虽然收入不高,但能让自己体验到过程的幸福,既然结果不如人意,至少当下没有那么痛苦,相反,找到一直从事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后,结果通常也不会太差。

人生的幸福不是你赚到一千万后的幸福,不是你当上了某个企业总裁或总经理后的幸福,也不是你评上了比如教授或博导那一刻的幸福,何况达到上述里程碑后也未必会感到自己以为的那么幸福,也躺不平,能躺多久也世事难料。人生的幸福应该是一直幸福,或者尽可能一直幸福,哪怕是垃圾时间段。

对于我来讲,无论何时,少做点让自己不开心快乐的事情,多做点让自己幸福的事情,比如低欲望、不折腾、少焦虑,多健身、常写作、广阅读,保持好身体健康、增长自己的智慧,做时间的朋友。就像投资一样,通常都是牛短熊长,重要的是熬过熊市那段垃圾时间,活到牛市才能获利。

信息茧房:网络时代的迷思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6月12日 00:00

信息茧房

端午假期,我和侄女聊天,我随口提起了最近网络上爆红的郭有才,我以为她也会有所耳闻。没想到,她却一脸茫然,表示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我有些惊讶,毕竟山东菏泽的郭有才最近在网络上可谓是炙手可热。侄女打开抖音,搜索了他的名字,1000多万的粉丝数量赫然出现在眼前。侄女这才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感叹道:“居然有这么多人关注他,我却一点都不知道。”

我意识到,我和侄女的年龄差距,导致了我们所处的“信息圈”截然不同。她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通过社交媒体,而我则更倾向于传统网络媒体和书籍。这不禁让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了世界,还是反而被困在了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尤其是社交媒体变态的算法机制。

值得一说的是,社交媒体的注意力经济下,就更别说视频内容的浅薄化。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充斥着各种娱乐八卦和无厘头的搞笑视频,这些内容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快乐,却无法让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思考。

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失去阅读、写作和思考的能力,沦为被信息消费的对象,而不是信息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应该减少对浅薄视频内容的依赖,多读书,多思考,多创作,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某国际学院最近想和德国合作,并对学生出国工作的意愿进行了一番初步调查。结果却令人意外,学生们出国工作的意愿并不高。这与我最初的预想截然不同,我以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国外的情况应该更加了解,出国工作的意愿也会更高。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专家说,这就是信息茧房的作用。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来自我们所关注的社交媒体和网站,这些信息往往都是迎合我们口味,甚至故意制造偏激的内容来刺激注意力。久而久之,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自身偏好所构建的信息茧房中,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一位高校教师老太太,她的儿子从发达国家疫情期间留学回来,最近想去攻读博士。但她就觉得不建议她孩子去国外,疫情期间国外那种各种“惨状”让她很不放心。她甚至觉得,境外的话最多能接受去香港,其他地方都不安全,只有国内才让她放心,才是安全的。

老太太由于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信息圈中,只接收到了国内媒体关于国外疫情的负面报道,因此对国外的情况产生了偏见和误解,她认为国外到处都是水深火热,不适合生活和学习。

那么,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作为个体,如何才能跳出信息茧房的束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 主动探索: 除了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也应该主动去探索其他领域的信息,跳出自己的信息圈,到更大的世界中去寻找新的知识和观点。
  • 多方求证: 不要轻易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要多方求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 开放心态: 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即使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信息茧房就像是一个舒适的囚笼,它让我们感到安全和满足,却也让我们失去了接触新事物、开拓眼界的机会。只有跳出信息茧房,才能真正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智慧的人都应该警惕信息茧房的危害,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归真实,祛魅人生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5月16日 00:00

镜子里的苹果

不久前,有一个房地产商做活动,请我去做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讲座。用的宣传标语都是“大咖驾到”字眼形容我,我其实很反感这样的词语,但销售们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能无奈人家这样的营销宣传。

等我给观众们汇报时,时间交给了我,我特意在介绍完自己后,专门用一页内容讲祛魅这个事情。

祛魅这个词语,在社会科学中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斯·韦伯借用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来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世俗西方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理解能力比信仰更有价值、过程都以合理的目标为方向,与韦伯所说的“这个世界上遗留着好的迷人的花园”的传统社会相对立。

我特意对观众们声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绝非什么大师大咖。放在马路上,也是一个回头率为零的中年大叔。所以,把心态放好,不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太多莫名其妙的光环,反而遮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有心理学家就说过,祛魅其实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由此让人产生的认知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光环效应会让人们放大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夸大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导致盲目崇拜;也会让自己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自卑、慕强等心理。

相反,我正是因为我自己的普通,才觉得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分享给大家或许有点意义,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才可能被借鉴,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复制。但如果听众没有这个认识前提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人家那么厉害,与我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是真实的。

这些年来,我对这个草台班子组成的世界有时候也挺失望——当然我自己也是草台班子的一员。每当和那些所谓的精英、领导交往时,我也时常想起祛魅一词,不要自己为别人添加光环,夸大他人,从而使自己显得渺小。首先把对方当作一个正常的常人来看,如果确实有优秀的地方,再去承认和学习并不晚。

网络世界中也是一样。人生本来不需要活在比较过程中,但往往女人和别人比容貌比身材体重,男人和别人比财富权力地位。凡是比较,就有所谓的优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满太多偏激和失真的信息,无论是上面所说的容貌和财富,要么是夸大的和修改过的假象,要么是虚假捏造的信息,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存量有限的流量和注意力。

想到祛魅,大概就不必太把它们当回事了。在讲座活动中没有办法讲这么多,但这就是我想传达给那些观众朋友的一个想法。

Xiaomi Civi 4 Pro 快速試玩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4年3月21日 23:40

Xiaomi 突然宣佈 Xiaomi Civi 4 Pro,宣傳圖的外觀令浅羽感到難以評價。看完發表會後,突然想到小米之家應該會有展示機,於是立即找了一間試玩。

這一次的四款常規配色,除去主打的「春野綠」顏色是素皮配搭(疑似)膠片外,其他都是磨砂玻璃。門店只提供了春野綠和星空黑的展示機,就可惜沒有看到浅羽更期待的柔雾粉和微風藍顏色。除了素皮和玻璃的手感分別外,握持會覺得玻璃版本的更重身一些。此外邊框回歸了初代的金屬材質,但實話講並沒有很明顯的更好(也沒有更差)。

浅羽作爲 Civi 的老用家,看着 Civi 的定位從主打自拍逐漸過渡到主打影像。這一代 Civi 依然重視前置,但卻取消了前置補光燈,算是失去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賣點。後鏡頭的部分,這次有了 Leica 聯名,並且有新的主鏡感測器和 50MP 的長焦鏡頭,確實有點小旗艦的感覺。只是功能上,依然不能拍攝 HEIF 的動態相片,比較可惜。

正面的螢幕依然是開槽,但是放棄了大曲面螢幕,只在四邊都做了微曲,並且比前代略寬,比例上終於回歸主流;1.5K 的解析度,也算是合理選擇。這代 Civi 也迎來了雙揚聲器回歸,但依然缺少無線充電。

不知道是否因爲使用了 Snapdragon 8S Gen 3 的原因,這代的售價也大幅度上漲,起售價格都達到了 CNY 2999。不過考慮到小米的 MTK 機種或多或少都有些奇怪的閹割,多交一些「曉龍稅」也並不見得會虧。考慮到這次的名字帶了 Pro 字樣,浅羽也有些好奇後續會不會增加不帶 Pro 的版本。

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3月18日 00:00

zen

我日常读书不过是为了消遣,顺便增长自己有限的智慧——至于财富那是智慧的副产品,没想到所读的书被文艺中年学长写进了他的故事文章《爱不释手的书》里……

学长发表前问我意见,我其实想叫他隐去我的姓名,想想也不是什么不能公开的事情,就算了……

不过分享是我愿意的,反正也不费我什么事。而我自己也正受益于分享。就像上面说的这本书《纳瓦尔宝典》,我是上次分享《穷查理宝典》书摘时,有网友在评论中提到的,我于是找来读了读,顺便分享了一下。

但除了简单文字分享之外,我并不想做太多事情。比如,昨天有朋友邀请我给他的富豪朋友们做某个热点内容的讲座,我直接回复他,抛头露脸的事情我不想做。

《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中的主人公丁元英说: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可能更彻底: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倒不完全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而是渡人先渡己,只渡有缘人。

好东西值得分享,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受益于它,大张旗鼓地宣扬,我更不愿意去做。

永远不要让人知道你靠啥赚钱和赚了多少钱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3月13日 00:00

ZEN

前几天本来想着给大家分享一个空投,虽然作了预警,但还是做得不够。事后复盘,这个所谓的空投,基本上100%是一个骗局。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后的提现时骗取手续费,有点像尼日尼亚骗局一样。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获取海量的用户加入它们的电报群,到时再给一些骗局二次精准收割。

这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和骗子,像我这种老网民,都难免未能充分识别出来,何况更多的年轻网民,骗子们真的能大行其道。虽然此次应该没有朋友和我因此事有金钱上的损失,但想起没有充分识别出这种骗局,还是觉得有点自责,自己的智慧还是不够、眼神不够精明,也对不住各位朋友。

在此过程中,要感谢众多读者和我交流,识别这个骗局,尤其是感谢小辉大神,帮我指出其中的破绽,比如它完全不必关注SHIB的官方X,以及它所谓的转账提现信息是如此之少,姜还是老的辣。

我本来的想法是给大家提供一些福利信息,就像以前分享过的空投信息和虚拟信用卡信息,都是成功和真实的。看来以后分享此类信息时,还需要更为谨慎才是。

难道这又印证了那句古话:闷声发大财?翻译成更为直白的话——据说是成年人之间的默契: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靠啥赚钱,赚了多少钱。既然许多信息真真假假,不乱分享也是对的,免得自寻烦恼。

无论如何,多多追寻智慧、多多进步总是对的。

为表达我自省和道歉的诚意,发一个真实确定的小福利吧:

目前针对VCard用户的PayPal转账功能推广,官方可支持土木坛子的读者10个免费开通PayPal转账功能的名额。

  1. 获取奖励名额方式:用户开通并进行首次体验(转账到PayPal,转账金额不限);
  2. 完成后,项目方会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对,给用户返还开卡费和首次体验产生的手续费(只返还固定3U部分,而按3%收取部分不进行返还);
  3. 简单概述,用户先开通并体验一次,项目方会返还PayPal开通费和部分手续费(50U+3U)。

活动中奖规则:

  1. 即日起至2024年03月20日(东八时区,20日为最后一天)在本文末(含微信公众号读者留言)成功留言评论(垃圾评论会自动过滤,同一ID重复留言算一次),之后我从留言读者中用AI随机抽取10个幸运读者。
  2. 你需要注册或者已注册VCard并充值开卡激活——我的VCard注册安装推荐链接(邀请码110316): https://webapp.51vcard.com/#InviteRegisterPage?inviteCode=110316
  3. 获奖朋友将收到电子邮件,回复提供VCard钱包的UID即可领奖。放弃奖品或者24小时内不回复的奖品将另行随机抽取其他候选读者,直至分配完毕。

我戒酒了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3月3日 00:00

zen

上次去道场禅修下山后,我受朋友的款待,喝了一场大酒。吐完后,我下定决定:从此戒酒。正好接下来就是春节这个喝酒旺季,到现在为止,在各种场合下,我已经成功实现没有喝酒。

为什么要戒酒?

  1. 酒精不利于健康。某顶级期刊上科学家发表研究论文表明,哪怕是喝一滴酒,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我自己的感受是醉后很伤身体元气,我甚至曾经因喝酒摔伤过头部。人到中年,我越发重视健康和安全,那就先把酒精戒掉。
  2. 我已不需要社交饮酒。以前在企业工作,工作性质的应酬,基本上每次都要喝酒,而且也几乎每次都要喝得上头甚至醉倒,而目前教书育人的工作,完全不需要喝酒这个内容。
  3. 还有更多快乐的事情可以代替饮酒。虽然“花开半朵、酒至微醺”本也是一种很美的境界,但是不饮酒,我还可以喝茶、读书、写作,都能让我达到自由快乐的状态。
  4. 尝试自己去戒掉一件事。饮酒虽然还不是我的瘾,但这么多年的习惯,我既然觉得是不太好的一个习惯,我就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艰难去戒掉它,这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个考验。

戒酒后什么感受?

首先是经济上省钱,不需要再花钱买酒了。好的酒很贵,虽然我花费得起,但能省下来也不是坏事。以前喝酒后开车还需要找代驾,如今的代驾费也省了,不喝酒就没有酒驾、醉驾的考虑。

一念消除,万般皆空。无论是独处还是聚会,不用饮酒,就没有了念想。吃饭时很简单,和朋友声明一句:不喝酒,即可,以茶代酒,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我也无所谓。

这里引申一下,以前多少有点饮酒的欲望,喝着喝着就喝多,喝多了废话也多,然后消耗自己的精气神。身体主动去摄入酒精,其实是一种妄念,内心想得到它,并且得到它后还想要更多,欲望难以满足,也就没有尽头,进而受欲望反噬,其实得到的是痛苦,且不说酒精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戒酒就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了,不管得与得不到它,让欲望满足还是不满足自己,我主动戒了它,斩断这个联系,断了这个念想,少了它以后,思维更清晰了,世界更清朗了。

以后,有哪件事情、哪个习惯烦到了我,也许我可以试图戒掉它。

使用纯文本发布日志

作者 土木坛子
2024年1月19日 00:00

之前谈到博客日志中需要图片,但是我内心其实是希望达到纯文本状态。

基本上每次写日志我都是打开Notepad++文本编辑器,使用Markdown语法编写,以前学生年代哪怕写毕业论文和演示文稿,我都是用LaTeX完成。

包括一些流行的电视剧,我一般不愿意观看,而是选择阅读原剧文字作品,细腻的纯文字更能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场景,我感觉收获更大。

也许纯文本没有图片、播客和视频那样的表现张力,受众读者也喜欢富媒体,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纯文本,它有几个好处:

  • 纯文本内容体积可以做到极小,容易保存、备份、检索和迁移。
  • 编写和阅读纯文本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对软件没有依赖,更不存在版本问题。
  • 因为纯文本简单,哪怕编写时也稳定不易丢失,不像Word软件那样面临断电故障时的文件丢失问题。
  • 纯文本本身是极简主义者的表现形式,不再考虑配图和视频,去除干扰,提高生产力。

除了游记带风景和一些特殊事情需要图片和视频佐证(有时候确实有一图胜千言的情况),像博客日志这种场景——就像远古时代写日记一般也只有纯文字,我觉得绝大数情况下可以应用纯文本模式——排版由主题文件自动执行。

因此,我以后尽可能使用纯文本模式发布博客日志。

碎碎念2024W2

作者 sherry
2024年1月11日 23:18
一直以来,我的职业都是“文邹邹”的,比如做老师,做对外交流等等,就算出国跑个现场,也都是不会脏手的活,或者拿餐厅同事的话说:斯文人。现在做了厨房里的人,每天不停地洗手消毒,皮都薄了几层。 入学Baking的当天,系主任说:We are su …

我眼中的财富自由

作者 土木坛子
2023年12月20日 00:00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

很多人谈论财富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这件事,昨天晚上不知怎么的,我的某个微信群里一群极客也讨论起这个话题了。

我大概看了一眼,有人引用学术调查标准(号称西南财大家庭财富调查工作组的思路),有人使用小某书上的标准,从三千万人民币到几个小目标不等。

某乎上还有“想问一下净资产1500万在中国家庭中能不能排前百分之十?”的问题。结合西南财大《CHFS2019》报告,招行《2023私人财富报告》,胡润《中国财富报告》以及一些其它的数据算出来:

2023年前1%资产大概是1210万元左右,前1%可投资资产是700万元,前1%年收入大概是60万元左右。

上述问题中有答主提到:有钱人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但大概率有钱人的有钱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我的感觉是某乎和小某书或许用户群整体水平“比较高”,所以财富自由的期望门槛值也比较高,毕竟按这些平台的用户所说,人人年入百万。但是别忘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

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身边朋友觉得不赚到一个小目标,是没有资格谈财富自由的,而当下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很满足了。只能说明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人的野心欲望也大,反之亦然。

那么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财富自由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金额门槛。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劳苦百姓也一样过日子,亿万富翁似乎也有很多不自由的。

所以财富自由更是一种生活状态。既然自由,只能说明金钱物质方面不是太被动。非要拿出一个更务实的准则,我觉得是结合当下的银行利率和自己的年收入来计算。

以当下五年的固定存款年利率2.25%来说,假如某人年收入25万——这个收入其实很多人都未必能达到,那么如果有现金(不是没有还完房贷的房产)25/2.25%万,也就是1111万这个数值。

有了上述门槛值后,哪怕只靠一年被动收入利息25万(还不用纳税),TA在金钱上不被动,哪怕不工作也无所谓,我认为TA可以算作财富自由人群:因为TA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选择权。

杭州灵隐寺——春有百花秋有月

而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打败财富自由后的无聊。另外,真有高达1000万以上的现金时,到银行存款时可能会拿到更高的利率,再加上合理的理财,比如购买美元国债,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能获得的收益可以大大高于2.25%的年息。

也许会有人会说要考虑到通胀,事实上,大部分人上班族,靠自己的工资,要超过100万的现金都不容易,所以先达到上述所说的门槛值再考虑其它问题,能获得1000万的人自然有办法对付通胀问题。

我在这里讲的财富自由,其实绝大部分人都实现不了,财富自由是建立在绝大部分人财富不自由的基础上。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重新审视财富自由的本质,它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我们的物质财富不能自由,也许可以适当降低物质欲望和期望值,将生活在精神状态方面过得更加洒脱些。

但我也祝福作为读者的你,早日实现人生财富自由,毕竟还是有全国2%的人净资产超过了1000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日常大量阅读能成为专家吗?

作者 土木坛子
2023年12月19日 12:14

格桑花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想:日常生活中读了很多书就能成为专家吗?这里所谓的读书是指平时的阅读。

我兴趣不多,闲暇时有比较多的时间是阅读,杂七杂八的读了不少书籍,并且我的阅读领域有一定取向,比如关于历史、人文、经济等。

但我认为这种阅读并不能让我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哪怕我在这些领域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别人觉得我“学识渊博”。

相反,我在自己当年的研究领域可能懂得并不那么多,但我可能更认可自己在这方面更像一个“专家”,因为我在这方面系统训练过近十多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会议讨论、文章写作,这些具体的输入和输出,让我在这方面更有信心。

平常的阅读,虽然也让自己的见识增长了不少,甚至偶尔在读到某些文字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奇妙感觉,但是这种偏碎片化的阅读,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最关键的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好像一直看别人骑自行车,但不亲自尝试的话,永远也不会骑。

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籍、文章,它本身的内容观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排除有哗众取宠的内容,四平八稳的内容,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内容,它没有错,但不会吸引读者。甚至今天读这本,明天读那本,可能会得出左右互相矛盾的观点。

这里不是说阅读不好,而是梦里我思考的结论:仅仅泛读类的阅读并不能使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大量阅读只是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必要条件。梦里出现这类问题真累,我猛然醒来后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个梦。

比起看微博、刷视频,阅读经典的书籍,已经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手段,既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闻,还能加深大脑处理系统抽象文字的能力,哪怕是防止老年痴呆,也是有益处的,何况我们未必一定要成为各方面的专家。

阅读之外,我还有一个方法是写作,哪怕随便写写:阅读增加输入,写作练习输出。

Xiaomi Civi 3 重點上手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6月8日 23:18

Xiaomi 新發表的 Civi 3,目前依然只在大陸售賣。抽空去看了真機,所有顏色真機都不錯看,是小米一貫的真機比渲染圖好看作風。Partner 不太喜歡玫瑰紫,反而是奇遇金是近來為數不多好看的金色配色。我們都覺得奇遇金和薄荷綠好看,可能要買的話就會買薄荷綠吧。手感上就是一般玻璃,沒有了以前怦怦粉延續兩代的絲絨 AG 玻璃的絨毛觸感非常可惜。

正面上下邊框的寬度,很多人說大黑邊,浅羽自己就覺得還算能接受到。正面雙打孔也是為了放下兩枚規格不錯的前鏡,加強自拍。沒有雙揚聲器,應該也是為了遷就前置雙鏡;但是浅羽平時基本用不到揚聲器,也可以接受。

主打的前鏡頭自拍還是好用的,這次提供了兩種風格可以切換,預設是質感膠片,也可以選擇自然清新。浅羽試用下來,覺得膠片模式整體色調偏紅,保留了皮膚的細節,而且顯得五官更加立體。但是目前美顏功能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 兩個模式都為了營造立體感而對高光和陰影的部分著墨過多,導致鼻子兩邊和脖子都看起來髒髒的;
  • 對洋紅色的加強也顯得過度,顏色傾向於溢出;
  • 妝容提供的選項裡,有的感覺用力過猛、有的又效果不明顯,而且有的妝容選項會讓周遭環境也變色,感覺更接近濾鏡。

其他部分主要是可以單獨開補光燈(前代強制同時開啟補光環),以及超廣角鏡頭可以錄製 4K 影片了。不過如果切換到人像模式,就不能使用超廣角前鏡拍攝了

後鏡頭廣角這次用上了 Xiaomi 13 同款的 IMX890,不過超廣角還是僅僅限於解決有無問題。浅羽對比了人像模式與 Xiaomi 13 的全身人像模式,由於場景光線較為充足,質素上差距不大,但 Civi 3 在測光傾向上有點偏暗。不過 Civi 3 對膚色的處理更偏紅潤、更好看,而且對皮膚也有做適當修飾。很好奇夜景人像表現會如何,實話說 Xiaomi 13 的夜景體驗不是很好。

MediaTek 天璣 8200 也被詬病,但實話說效能夠用,滑淘寶不會 lag(說的就是你,Redmi Note 12 Pro )。發熱狀況肯定是有,但應該說不太嚴重,考慮到天氣都能接受到。客觀來講,從日常主力使用角度考慮,Civi 3 是替換 Civi / Civi 1S 很不錯的選擇了。

海信 Hisense A5 Pro E-ink 手機使用心得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3月19日 16:57

先前發表的文章中提到:

浅羽的主要手機是 Hisense A5 Pro,它主打一塊電子紙螢幕,在戶外有絕佳的可讀性。對於浅羽來說,不出門時則將它當作傻瓜機(dumb phone)使用,大部分時候無需理會它;而出門在外時,它可以滿足最基礎的聯絡、地圖和支付需求,並且充電一次可以使用 3-4 天,無需特別計劃出門時間然後提前充好電。

截至文章發表,浅羽使用 A5 Pro 已經近一年,更覺得它就是手機做爲工具應該有的樣子,也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TL; DR:

  • Pros
    • 簡單而全面的功能;
    • E-Ink 的陽光下可讀性和雙穩態特性;
    • 系統提供了大量的針對性客製化;
  • Cons
    • 未有提供雙色溫前光燈;
    • 系統未消去全部動畫;
    • 全域刷新不夠主動導致殘影偏多;

「細 mon 旗艦」的 A5 Pro

說到 E-Ink 手機,海信並非是第一次做了:

  • A5(掌閱 F1),前代,採用了 Micro USB 接口;
  • A5 Pro CC,彩色电子墨水版本,犧牲的是畫面清晰度;
  • A7 系列,7 吋顯示器版本,太大太重了,且取消了 NFC,浅羽就沒考慮去入手嘗試了;
  • A9 系列,有可調色溫背光,加入線性馬達,外觀也變得現代。

回到 A5 Pro ,它外觀非常樸素,官方提供有黑、白、墨綠三色,浅羽則是選擇白色。手機背面是細磨砂的塑料材質配上一顆鏡頭、一顆補光燈,中間(相比前代)增加了一枚指紋辨識器,沒有高級材料、沒有花哨暗紋,回歸了最原始的智慧型手機的感覺。整面則是主打的一片單色 E-Ink 顯示器,沒有異形設計、沒有窄邊框,只有出廠就貼好的一張磨砂保護貼。浅羽自己是十分喜歡這樣的感覺。

針對 E-Ink 調整,但沒有完全調整好

針對這片 E-Ink,A5 Pro 在系統中做了許多調整。

首先下方增加了一個顯示控制面板,提供四種顯示模式可選,分別是清晰、均衡、順暢、極速:「清晰」模式是四者中解析度最好的模式,但是畫面的反應速度卻是最慢;「均衡」是對比最高的一個模式,有時它的可看度甚至比「清晰」還要好,這也是浅羽最愛用的模式;而使用「極速」則可以看 GIF 動畫甚至一些影片,當然前提是如果真的有需要在 E-Ink 上查看動態內容的話。四個模式可以隨時切換,也可以在系統設定中針對不同應用自動切換不同模式,同時還可以設定使用輸入法時自動切換到「極速」模式。其次是補光燈部分,除了自動和手動亮度外,還提供了「關閉」和「黑夜」(即超低亮度)兩個選項,只可惜受限於硬體未有提供雙色溫前光燈

系統內建的應用都使用了高對比度的黑白框線風格圖示,同時針對(部分)第三方應用有覆蓋同樣風格的圖示。因應 E-Ink 的特性,系統介面本身也大量使用白底黑字的高對比度風格,並且內建應用都去除了過渡動畫。可惜的是,動畫去除得並不徹底,比如輸入 SIM 卡 PIN 碼、使用 NFC 配對藍芽時依然還有一些動畫,同時一些第三方應用也會固執地顯示華麗的動畫,並在螢幕上留下一團團殘影。本質上,海信並沒有完全重新爲 E-Ink 設計一套新系統,而是在儘可能保留原先 Android 的 UX 的前提下改造 UI,使其更適合 E-Ink 顯示──比如說,擷取螢幕就可以發現,很多的圖示依然是彩色的;相機拍出的照片也依然是彩色的。

海信官方對 A5 Pro 的定位是一款「閱讀手機」,因此也提供了許多輔助功能試圖改善閱讀體驗。比方說專門的「閱讀模式」,打開後可以延後通知、降低鈴聲音量;「單頁捲動模式」,開啓後會在捲動完成手指鬆開時才一併刷新畫面。可惜的是,浅羽幾乎沒有測試出有什麼應用程式中可用。全局音量鍵翻頁是沒有的,不過解決翻頁問題還可以選擇啓用「滑動指紋辨識器翻頁」;這個在 Pixel 上被浅羽不屑一顧的功能,現在成爲了在第三方應用程式中翻頁的最佳方式。在指紋辨識器上上下滑動,也可以做到一次翻一頁的效果;雖然應用程式內還是會顯示動畫,但是翻頁距離固定,效果會比觸摸滑動好一些,不過無法支援橫向滑動。直接觸摸指紋辨識器但不滑動,還會觸發手動的全域刷新,這在使用 KOReader 等閱讀器時非常實用,尤其是考慮到 A5 Pro 即使在「清晰」模式下全域刷新也很不主動。

爲了發揮 E-Ink 雙穩態的特性,A5 Pro 還導入了「截屏便籤」功能,可以在鎖定螢幕後甚至關機後繼續顯示螢幕擷取畫面,用來顯示名片一類的也很合適。如果沒有需要顯示的便籤,也可以選擇內建的隨機詩詞、單詞作爲鎖定螢幕,每種鎖定螢幕也有一些設定可以調整,客製化程度較高。或者乾脆在鎖定螢幕上顯示大時鐘,這樣就可以直接放在桌面當擺件了。關機以後亦可以保持顯示特定的圖片。當然,也可以選擇關閉自動鎖定螢幕,保持顯示某一個應用程式,也不會額外耗費多少電力。

不夠 Hi-Fi 的「音樂手機」

除了閱讀,海信 A5 Pro 主推 Hi-Fi 音樂功能。作爲 E-Ink 下比較合適的娛樂方式,海信在硬體方面使用了一片 AKM AK4377AECB 作爲 DAC,同時還給了很多連線的可能性:NFC 和支援 LDAC 的藍牙功能,保留 3.5mm 耳機接口,同時 USB Type-C 也可以接駁數位音訊裝置,搭配大部分耳機都不是問題。不過聲音質素則只能稱一般般,內建的 Hi-Fi 模式開啓後也只是覺得音量更大了(或許是推力更大了?)。

內建的音樂應用程式也頗爲實用,播放浅羽音樂庫中的 AAC 和 FLAC 檔案都沒有問題,可以根據標籤分類選歌、顯示歌詞,不過尚缺少 ReplayGain 功能。得益於手機不怎麼樣的效能,播放音樂時續航表現也令浅羽安心。打開音樂程式、隱藏導航列、插上耳機,這就是一支簡單好用的隨身聽。

一切能用就好

海信 A5 Pro 在其他硬體的規格上都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但可用度都不低。前後兩枚鏡頭正如官方宣傳的「前置識別,後置掃碼」,搭配可以用來做支付認證的指紋辨識,基本上做到了安全和方便兼顧。不過遺憾的是僅僅採用了轉子馬達。習慣了不錯的線性馬達之後,振動觸感真的非常差。不過倒也不是墊底──畢竟還有採用了線性馬達、但觸感更差的小米 Civi。

比較有特色的是左側是「墨智鍵」,支援自訂短按、雙擊兩種操作,可惜的是長按只能選擇是否使用語音助手。浅羽把短按設定成全局刷新(如果畫面太髒了可以按一下),點按兩次設定成清晰/流暢模式切換。另外,「墨智鍵」和右側的音量鍵同時按下,可以開啓或者關閉前光,不小心在深夜關掉了前光時尤爲實用。同時系統也支援在來電時一律開啓前光,避免低光狀況下的手忙腳亂。

好的工具

一旦習慣了 E-Ink 的缺點,就可以盡情享受 E-Ink 帶來的優勢。

E-Ink 的陽光下可讀性在戶外非常實用,這使得 A5 Pro 在外出時是非常好用的工具。選用「清晰」模式顯示地圖,抑或是選用「流暢」模式查看和回覆訊息,自然光照成爲了優勢而非影響閱讀的阻礙;而且可以保持顯示地圖或音樂等等,而無需太擔心耗電問題。在展示條碼的場景下,E-Ink 同樣好用;不過對於非雷射讀取的條碼辨識器來說,可能需要打開前光輔助辨識。

最大的問題是充電:習慣了新近機種的快速充電後,會覺得給 A5 Pro 充電很慢很慢;好在受惠於不算高的配置和 E-Ink,充電一次能夠使用 3-4 天,勉強讓充電速度不再是大問題。浅羽乾脆貼了無線充電貼,有空就用無線慢慢充電,還能順便當作桌面座鐘。

總的來說,這支手機足以被稱爲好用的工具。其他的方面——就交給更大的螢幕、甚至其他的媒介吧!

備用機,還是第二支手機?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2年4月17日 15:41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購入了第二支手機,「備用機」這個概念也愈發流行。第二支手機用來「備用」的地方有很多,往往也是「專機專用」,區分用途。

最常見的用備用機的理由應該是「多張電話卡」了:在這個到處都要手機門號的年代,公開號碼、私人門號分開已經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又或者一卡工作、一卡生活;再或者因爲計劃優惠,所以一卡通話、一卡流量。當電話卡越來越多,雙卡雙待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如果不想換「非洲之王」 TENCO 的四卡四待手機,只能多備一支手機了。多出的手機往往只用來接收簡訊或這電話驗證,。

隨着越來越多的屬性被附加在手機上,手機早已不是電話、簡訊能概括的了;手機之間不是相互取代的關係,而是而是漸漸地開始出現生態、區分「陣營」,被賦予更多「定位」和「屬性」,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往往是「大螢幕,我所欲也;單手操作,亦我所欲也」、「拍照,我所欲也;輕薄,亦我所欲也」;這種兩支手機分工合作,既佔盡了一支的優勢、又可以另一支形成互補。反而頗有一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意味了。舉例來說:一機打機、聽音樂、看影片,主打娛樂,電量隨心用;一機通話、訊息、支付,主打生活,保證全天候──這樣的「雙機黨」也是愈發常見了。近年來,手機換代很快,往往買了新款,舊的還用得好好的;如此正好以舊手機應付生活通訊,不用來回遷移和同步資料,而以新手機之最新硬體應付娛樂,可謂是兩全其美。同時,不同廠牌的手機體驗也不盡相同,兩支手機也可以作爲體驗之用、或作爲更換廠牌的過渡。更爲極端一些,有些手機遊戲會區分 iOS 和 Android 平臺的帳號,不同平臺之間帳號無法通用,也就不難理解許多用家在更換手機後依然保留另一平臺的裝置用作娛樂的現象了。也有人選擇儘量用平板解決一些需求,只把手機作爲通話和數據資料之用。這樣一直不更換的手機就是「主力機」,而時常更換的、較新的裝置反而成爲了「備用」。

浅羽自己也在使用多台裝置。浅羽的主要手機是 Hisense A5 Pro,它主打一塊電子紙螢幕,在戶外有絕佳的可讀性。對於浅羽來說,不出門時則將它當作傻瓜機(dumb phone)使用,大部分時候無需理會它;而出門在外時,它可以滿足最基礎的聯絡、地圖和支付需求,並且充電一次可以使用 3-4 天,無需特別計劃出門時間然後提前充好電。唯其更新率偏低、也不支援彩色顯示,因此使用其他裝置進行補充也是在所難免的。類似這樣傻瓜機爲主、其他裝置作爲補充的組合也非常常見,無論是不想頻繁充電、不想被太多訊息干擾或是踐行數位極簡主義的用家都不少。這種狀況下,其實到底哪隻手機是作爲「主力」、哪隻作爲「備用」都很難界定了。

浅羽的兩支手機

最後,還聽說有人使用第二支手機的原因是工作要求:比如自己使用 iPhone,但工作運用到只能在 Android 上運行應用程式;比如自己使用其他廠牌,但是工作僱主對手機廠牌有強硬要求……這種爲了滿足某些要求而添置的手機,反倒更接近真正意義上的「備用」了──因爲不到非用不可的場合,可能不會真的去使用吧。

參加購物節浅羽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1年12月29日 03:03

自從京東「618 店慶」、淘寶「雙 11」開了購物節的先河後,「購物節」越辦越多,而且每次都有「預熱」、「返場」,時間越來越長,可以說是「每月一次節,每次一個月」。經過幾年的大力宣傳炒作,購物節的形式也漸漸被大家所認識和瞭解;浅羽也不能免俗,想要薅一把羊毛。

平臺促銷,什麼「秒殺」「限時優惠」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守着螢幕等着零點時分也是家常便飯,不過近年的促銷活動週期拉得更長,也就少了些立減限量搶購。優惠的大頭還是滿額減價;有時爲了享受到優惠就不免要湊單。極端一點如浅羽本貓甚至變成了從按需消費變成了計劃消費,購買品牌產品漸漸地就變成了「等 618」「等雙 11」。除掉急用的必需品,其餘的儘量都在「購物節」時購買,甚至於日用品也選擇在優惠期間大量購買「屯貨」,徹底過成了優惠日曆的樣子。

有些情況則是比較可氣,比如說店家要參加「滿 200 減 30」的活動,原本標價 200 元出個頭的產品,在活動期間內突然做小幅度的減價,以至於不能輕易湊夠滿減。可是眼見稍加一點就可以夠上滿減的門檻,怎麼辦呢?這種時候只好去尋找「湊單品」。久而久之,訂單記錄裏就堆滿了各種幾塊錢的小商品,家裏也堆滿了沒什麼用的小零碎。好在這樣一通操作下來,原本打算購買的商品還是獲得了一定的優惠。也有甚者,爲了不多花一分錢,用隨機商品湊單之後再申請退款,只能說與活動的策劃者也不是無辜的。

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這些平臺有更純粹的促銷活動,而非不停地佈置的「消費主義陷阱」;不需要分享「砍價」、不需要計算湊單,更不用爲了尷尬的紅包每天花費時間在毫無樂趣的「遊戲」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