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海信 Hisense A5 Pro E-ink 手機使用心得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3月19日 16:57

先前發表的文章中提到:

浅羽的主要手機是 Hisense A5 Pro,它主打一塊電子紙螢幕,在戶外有絕佳的可讀性。對於浅羽來說,不出門時則將它當作傻瓜機(dumb phone)使用,大部分時候無需理會它;而出門在外時,它可以滿足最基礎的聯絡、地圖和支付需求,並且充電一次可以使用 3-4 天,無需特別計劃出門時間然後提前充好電。

截至文章發表,浅羽使用 A5 Pro 已經近一年,更覺得它就是手機做爲工具應該有的樣子,也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TL; DR:

  • Pros
    • 簡單而全面的功能;
    • E-Ink 的陽光下可讀性和雙穩態特性;
    • 系統提供了大量的針對性客製化;
  • Cons
    • 未有提供雙色溫前光燈;
    • 系統未消去全部動畫;
    • 全域刷新不夠主動導致殘影偏多;

「細 mon 旗艦」的 A5 Pro

說到 E-Ink 手機,海信並非是第一次做了:

  • A5(掌閱 F1),前代,採用了 Micro USB 接口;
  • A5 Pro CC,彩色电子墨水版本,犧牲的是畫面清晰度;
  • A7 系列,7 吋顯示器版本,太大太重了,且取消了 NFC,浅羽就沒考慮去入手嘗試了;
  • A9 系列,有可調色溫背光,加入線性馬達,外觀也變得現代。

回到 A5 Pro ,它外觀非常樸素,官方提供有黑、白、墨綠三色,浅羽則是選擇白色。手機背面是細磨砂的塑料材質配上一顆鏡頭、一顆補光燈,中間(相比前代)增加了一枚指紋辨識器,沒有高級材料、沒有花哨暗紋,回歸了最原始的智慧型手機的感覺。整面則是主打的一片單色 E-Ink 顯示器,沒有異形設計、沒有窄邊框,只有出廠就貼好的一張磨砂保護貼。浅羽自己是十分喜歡這樣的感覺。

針對 E-Ink 調整,但沒有完全調整好

針對這片 E-Ink,A5 Pro 在系統中做了許多調整。

首先下方增加了一個顯示控制面板,提供四種顯示模式可選,分別是清晰、均衡、順暢、極速:「清晰」模式是四者中解析度最好的模式,但是畫面的反應速度卻是最慢;「均衡」是對比最高的一個模式,有時它的可看度甚至比「清晰」還要好,這也是浅羽最愛用的模式;而使用「極速」則可以看 GIF 動畫甚至一些影片,當然前提是如果真的有需要在 E-Ink 上查看動態內容的話。四個模式可以隨時切換,也可以在系統設定中針對不同應用自動切換不同模式,同時還可以設定使用輸入法時自動切換到「極速」模式。其次是補光燈部分,除了自動和手動亮度外,還提供了「關閉」和「黑夜」(即超低亮度)兩個選項,只可惜受限於硬體未有提供雙色溫前光燈

系統內建的應用都使用了高對比度的黑白框線風格圖示,同時針對(部分)第三方應用有覆蓋同樣風格的圖示。因應 E-Ink 的特性,系統介面本身也大量使用白底黑字的高對比度風格,並且內建應用都去除了過渡動畫。可惜的是,動畫去除得並不徹底,比如輸入 SIM 卡 PIN 碼、使用 NFC 配對藍芽時依然還有一些動畫,同時一些第三方應用也會固執地顯示華麗的動畫,並在螢幕上留下一團團殘影。本質上,海信並沒有完全重新爲 E-Ink 設計一套新系統,而是在儘可能保留原先 Android 的 UX 的前提下改造 UI,使其更適合 E-Ink 顯示──比如說,擷取螢幕就可以發現,很多的圖示依然是彩色的;相機拍出的照片也依然是彩色的。

海信官方對 A5 Pro 的定位是一款「閱讀手機」,因此也提供了許多輔助功能試圖改善閱讀體驗。比方說專門的「閱讀模式」,打開後可以延後通知、降低鈴聲音量;「單頁捲動模式」,開啓後會在捲動完成手指鬆開時才一併刷新畫面。可惜的是,浅羽幾乎沒有測試出有什麼應用程式中可用。全局音量鍵翻頁是沒有的,不過解決翻頁問題還可以選擇啓用「滑動指紋辨識器翻頁」;這個在 Pixel 上被浅羽不屑一顧的功能,現在成爲了在第三方應用程式中翻頁的最佳方式。在指紋辨識器上上下滑動,也可以做到一次翻一頁的效果;雖然應用程式內還是會顯示動畫,但是翻頁距離固定,效果會比觸摸滑動好一些,不過無法支援橫向滑動。直接觸摸指紋辨識器但不滑動,還會觸發手動的全域刷新,這在使用 KOReader 等閱讀器時非常實用,尤其是考慮到 A5 Pro 即使在「清晰」模式下全域刷新也很不主動。

爲了發揮 E-Ink 雙穩態的特性,A5 Pro 還導入了「截屏便籤」功能,可以在鎖定螢幕後甚至關機後繼續顯示螢幕擷取畫面,用來顯示名片一類的也很合適。如果沒有需要顯示的便籤,也可以選擇內建的隨機詩詞、單詞作爲鎖定螢幕,每種鎖定螢幕也有一些設定可以調整,客製化程度較高。或者乾脆在鎖定螢幕上顯示大時鐘,這樣就可以直接放在桌面當擺件了。關機以後亦可以保持顯示特定的圖片。當然,也可以選擇關閉自動鎖定螢幕,保持顯示某一個應用程式,也不會額外耗費多少電力。

不夠 Hi-Fi 的「音樂手機」

除了閱讀,海信 A5 Pro 主推 Hi-Fi 音樂功能。作爲 E-Ink 下比較合適的娛樂方式,海信在硬體方面使用了一片 AKM AK4377AECB 作爲 DAC,同時還給了很多連線的可能性:NFC 和支援 LDAC 的藍牙功能,保留 3.5mm 耳機接口,同時 USB Type-C 也可以接駁數位音訊裝置,搭配大部分耳機都不是問題。不過聲音質素則只能稱一般般,內建的 Hi-Fi 模式開啓後也只是覺得音量更大了(或許是推力更大了?)。

內建的音樂應用程式也頗爲實用,播放浅羽音樂庫中的 AAC 和 FLAC 檔案都沒有問題,可以根據標籤分類選歌、顯示歌詞,不過尚缺少 ReplayGain 功能。得益於手機不怎麼樣的效能,播放音樂時續航表現也令浅羽安心。打開音樂程式、隱藏導航列、插上耳機,這就是一支簡單好用的隨身聽。

一切能用就好

海信 A5 Pro 在其他硬體的規格上都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但可用度都不低。前後兩枚鏡頭正如官方宣傳的「前置識別,後置掃碼」,搭配可以用來做支付認證的指紋辨識,基本上做到了安全和方便兼顧。不過遺憾的是僅僅採用了轉子馬達。習慣了不錯的線性馬達之後,振動觸感真的非常差。不過倒也不是墊底──畢竟還有採用了線性馬達、但觸感更差的小米 Civi。

比較有特色的是左側是「墨智鍵」,支援自訂短按、雙擊兩種操作,可惜的是長按只能選擇是否使用語音助手。浅羽把短按設定成全局刷新(如果畫面太髒了可以按一下),點按兩次設定成清晰/流暢模式切換。另外,「墨智鍵」和右側的音量鍵同時按下,可以開啓或者關閉前光,不小心在深夜關掉了前光時尤爲實用。同時系統也支援在來電時一律開啓前光,避免低光狀況下的手忙腳亂。

好的工具

一旦習慣了 E-Ink 的缺點,就可以盡情享受 E-Ink 帶來的優勢。

E-Ink 的陽光下可讀性在戶外非常實用,這使得 A5 Pro 在外出時是非常好用的工具。選用「清晰」模式顯示地圖,抑或是選用「流暢」模式查看和回覆訊息,自然光照成爲了優勢而非影響閱讀的阻礙;而且可以保持顯示地圖或音樂等等,而無需太擔心耗電問題。在展示條碼的場景下,E-Ink 同樣好用;不過對於非雷射讀取的條碼辨識器來說,可能需要打開前光輔助辨識。

最大的問題是充電:習慣了新近機種的快速充電後,會覺得給 A5 Pro 充電很慢很慢;好在受惠於不算高的配置和 E-Ink,充電一次能夠使用 3-4 天,勉強讓充電速度不再是大問題。浅羽乾脆貼了無線充電貼,有空就用無線慢慢充電,還能順便當作桌面座鐘。

總的來說,這支手機足以被稱爲好用的工具。其他的方面——就交給更大的螢幕、甚至其他的媒介吧!

早知道,還是……原道醬 / YD30 簡單試聽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1月23日 16:21

「早知道,還是原道」的梗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開始流行,到現在甚至都有些過氣了。這一系列耳機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道品牌平板的配件耳機,所以習慣上就稱為「原道耳機」。不過現在想買到貼着「VIDO 原道」品牌的的款式似乎不太容易,容易買到的是 NiceHCK 的品牌的「原道耳機」。關於這個品牌有說法是:

NiceHCK 是福兰声的经销商,闹掰了以后福兰声才出来自立门户的。所以 NiceHCK 前期卖的和后期卖的应该不是同一个作坊出来的。

其實浅羽一直想感受流下「悔恨之淚」的感覺,最近偶然又看到了透明粉色配鍍銀線的款式,就當交「粉紅稅」買下了 3.5mm 無麥版。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款耳機不僅包裝不再簡陋,甚至還擁有了耳機娘「原道醬」的插畫形象。除開有點精美味道的紙盒外,包裝裏甚至還有一張原道醬的卡片。除此之外還給了一黑一白兩對實心海綿套,以及證明自己不是三無少女產品的合格證和保證書。

耳機本身當然就是 MX500 的公模沒得跑的。透明粉色的顏色實際上很偏玫紅,不過浅羽原本以爲戴着會很顯眼,實際上全部被側髮遮住了完全看不到(笑)。這麼看,長髮的話其實買什麼顏色都無所謂,尤其是不用擔心自己喜歡的顏色戴起來合不合適。鍍銀線看起來就很有 Hi-Fi 的感覺,據說透明線是新版,音質都會好一些。

按照慣例,曲庫依然是浅羽聽什麼就有什麼、環境依然是浅羽在哪裏就是哪裏,依然是不會有嚴謹的試聽,只有感受。因爲沒有配中空海綿套,所以浅羽直接用了自己的備件。本來接了 amp 想認真聽聽,後來覺得這麼做不知道是在侮辱誰。所以最後是用 xDuoo X3II 和 HiBy R2 + HiBy FD3 的組合。首先低頻的量是很大的,相對地高頻就被壓制了,整個聲音聽起來偏悶。不過繼續聽下去,中頻很飽滿、厚實,非常適合聽一些人聲和器樂。不過,整體的聲音還是很糊的;甚至不用過多的樂器,單一樂器只需要旋律複雜一些,聲音就會混雜成一團。比如一些鋼琴曲,編排較複雜的部分,低音就會混著中音,以致無法分辨。至於什麼聲場、定位,整體人聲不能說貼不貼耳,只能說聲音根本就在大腦中間,而伴奏是分佈在兩耳旁的——這個價格,聲音均勻就不錯了,對吧?

在這種偏下盤的氛圍中,聲音聽起來很溫暖,其實非常適合睡前聽聽催催眠;可惜浅羽長期佩戴這個造型的耳機還是會耳朵痛。另外,這樣的聲音,在馬路邊聆聽的時候,可以很好地保持低音部分不被車流的噪音掩蓋,聲音反而聽著更加「正確」。

如果要總結的話,YD30 絕對不能用來發燒入門,只能是有經驗了當個玩具笑一笑。但是相比其他類似的選擇呢?比它價格幾乎翻倍的潛韻 25 也並沒有更好,而更高價位的潛韻 39 則完全不是一個聲音走向。可以說,雖然大家的聲音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陷,但百元以內,YD30 也可以稱得上的是物有所值了。加上相對多彩的配色和原道醬自己代言自己,倒也不妨一試。


原道醬的裙子有點似曾相識,浅羽好像也有一條類似的。不過這個量真是只能羨慕了……話說回來,如果裙子沒有口袋、原道醬的兩隻手也都沒有拿着的話,音源難道是綁在腿上的?

ThinkPad X1 Carbon Gen 9 簡單體驗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2年11月24日 06:04

用了三年多的 ThinkPad X1 Carbon Gen 6 的電池鼓包了,雖然續航時間下降不明顯,卻把整個 D 殼都撐了起來,連螺絲都壓制不住,無奈只好換了 Gen 9。浅羽收到的這台是定製配置的版本,CPU 爲 Intel Core i7-1185G7,配備 32GB RAM 和 512GB SSD,生物辨識方面有帶 Think Shutter 的 IR/RGB 相機和電源鍵指紋辨識,非 WWAN 版本。

這一代 ThinkPad X1 Carbon 有 1.13kg 重,比起前兩代略爲重,但比起 Gen 6 來說基本是一致的。這比起 LG Gram 來說當然還有一定距離,但浅羽也可以舉出一個反面例子:搭配智慧型摺套連鍵盤(Smart Keyboard Folio)的 12.9 吋 iPad Pro(實測重量爲 624g + 413g ≈ 1.3kg)。

外觀上差別也不大,不過終於不是反貓咪的吹爪爪設計了!這一代的出風口放在了轉軸下,還因此而放棄了 one hinge 設計。同時還在 D 面設計了一條膠墊來提高筆電平放時的傾斜度B、C 面 180 度開合的傳統藝能也是同樣保留的,不過由於底部墊高的存在,所以下半部分始終會保持一定的傾斜度。螢幕方面,尺寸維持 14 吋的前提下比例變成了 16:10下巴的長短終於沒有那麼驚爲天人了。比例的變更加上窄邊框設計也使得外觀上更偏方正──當然,和 4:3 時代的飯盒比不了。這代的 Think Shutter 可以和 IR/RGB 共存了。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有 1080P 的攝影機,這對於 video call 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開機做一些設定,發現 UEFI 新增了圖形介面,也支援滑鼠操作;但是浅羽不喜歡,好在還可以換回 Simple Text 模式。鍵盤方面,按鍵高度方面是有肉眼可見的降低,但是神奇的是沒有感受到明顯的鍵程變化,打鍵感維持了相對一致。Think Point 沒有變化。觸控板變得更寬了,連帶着觸控板的左右按鍵也變得更長了。不過這一代的觸控板在 Windows 下竟然無法靠內建驅動程式驅動,而沒有驅動程式的狀況下完全不能使用!如果不是熟練使用各種小紅小藍小白點的老用家,恐怕要頭痛了。倒是 Fedora 下無需額外設定可以直接使用。指紋辨識整合到了電源鍵上,同時電源燈號也充當了指紋辨識的提示燈號,同時擁有白、綠、黃三種顏色。指紋辨識的靈敏度比較一般,浅羽基本上都需要嘗試兩三次才能成功辨識。

效能方面,浅羽沒有詳細測試。新平臺有 4×2 個框框,加上較高的主時脈,應付日常的圖片後製自然是沒問題的。內建的 Iris® Xe 應付一些簡單的遊戲也是可以的,中間 partner 拿去玩了幾天 Europa Universalis IV,解析度設定在 4K 還是無法流暢運行,降到 1080P 後基本就沒有問題了。當然畢竟不是「遊戲本」,就不要認真和隔壁 Ryzen 去比了。滿載的風扇聲音也不小,但是比起 Gen 6 的高頻噪音來說還是略好,沒有刺耳的高頻,中頻飽滿,更加豐滿悅耳一些

揚聲器意外地很不錯,這一代配備了 4 揚聲器,C 面兩個 0.8W 揚聲器,D 面還有兩個帶音腔的 2W 揚聲器。高音不甜,中音勉強準,低音也完全不沉;但人聲交談的話總算是勉強可以聽的。

總體來說,這代除了 16:10 顯示器外基本上都是常規迭代。但是細節方面的一些完善和提升對於浅羽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可嘆的是 Lenovo 爲什麼非要給 WWAN 版專門單獨開模,簡直是一點升級空間都不想給用家留了。

配件和貼紙

浅羽把指點桿帽直接從 Gen 6 上取下裝到 Gen 9 上了,完全可以通用。

貼紙這一次沒有選擇 dbrand,而是找了據說是代工廠的一家店。店鋪內有包括 Swarm、Camouflage 在內的各種 dbrand 同款貼紙,同時也可以做 logo cutout。實際收到後,浅羽發現貼紙的材料應該是同款,但開模方面還是存在不小的公差,考慮到和 dbrand 的價格差距不算大,所以也很難說值得。

浅羽這次就要求做 ThinkPad 的 logo cutout,這樣還可以保留 A 面的狀態指示燈號。另一邊的 Lenovo logo 則是完全遮住,不過這代的 Lenovo logo 有一個下陷,浅羽乾脆就在中間貼了點奇怪的東西「自由之光」。

貼上一點「自由之光」

自行改裝

拆後蓋看了一下,RAM 焊死,没有空余插槽,甚至连 WLAN 模組都是焊死的,整机只有 SSD 可以替换。非 WWAN 機種,出廠沒有預置 WWAN 模組和天線;同時Lenovo 有單獨開模,機身上也沒有 SIM 卡槽開孔。不過拆開後蓋後可以看到 SIM 卡托盤還保留着,WWAN 接口也留空。

這代留給自行改裝和升級的空間已經基本沒有了,不過「可維護性」倒是依然很好,大部分組件靠螺絲(而不是膠水)固定──雖然也不知道有什麼可「維護」的就是了。

加裝 WWAN

根據 TP 非官方情報站站長所說:

這是因為 X1 Carbon Gen9 的 WLAN Only 機種,整個 C Cover 都由鎂合金打造而成,即使加裝了 WWAN 天線,也想辦法塞入 SIM 卡了,WWAN 無線訊號卻會被鎂合金材質所屏蔽掉!至於 X1 Carbon Gen9 的 WWAN 機種,在 Palmrest 兩側前緣部位,也就是下圖中對應 WWAN 天線的部位,都改用玻璃纖維(GFRP)材質了,以利無線訊號收送。

ThinkPad X1 Carbon Gen9與X13 Gen2簡測心得(上) | TP非官方情報站

應該說,本來只需要付出購買 WWAN 模組和天線的成本現在還要加上換掉 C 殼的高昂成本了。不過如果只是收訊較差的話,其實不改可能也「能用」。先前在 X1 Carbon Gen 7 上體驗過 LTE 連線,感覺非常用。有機會的話的話也會在 X1 Carbon Gen 9 上試試看,不過至少要等浅羽決定好買 4G 還是 5G 模組之後了。


(附頁爲筆電詳細規格)

斷捨離 | 再見,如果你不那麼 Pro:紅米 Redmi K40 Pro 一年經驗談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2年7月23日 22:33

儘管大家對於紅米 Redmi K40 系列褒貶不一,但其熱度無疑是足夠的。整個系列之中,定位最低的 K40 (在一系列優惠之後)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定位夾在中間的 K40 Pro 則在核心部分有諸多升級:

  • SoC 由 Snapdragon 870 更換爲 Snapdragon 888
  • 主鏡頭由 IMX582 提升到 IMX686 感測器(f = 1/1.89)
  • Wi-Fi 6E

整體來看,除去 SoC 的升級外,其他方面可感知的改進不多。但考慮到 SD870 無法兩張 SIM 卡同時 5G 駐網,再加上 K40 在發表之後一時竟難以購買,浅羽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較 Pro」的 K40 Pro。

浅羽是將 K40 Pro 作工具機用,主要解決電話、簡訊、地圖和支付功能。從這個角度出發,K40 Pro 應該說該有的功能都不缺,而且重量控制尚可;至於飽受詬病的塑料邊框,實際的質感也並不差,並且外觀上可以做到無斷點。K40 Pro 全系列都是使用了側邊指紋辨識,對於浅羽這種老索狗 Sony 老用家來說很是得討喜。側邊指紋辨識的好處之一是有準確的位置標識,並且兼顧靈敏與準確,實際體驗比 Xperia 的指紋辨識還是好不少。號稱「最小」的前鏡頭打孔確實很小,且周圍沒有額外一圈黑色區域;相比之下,小米 11 系列、小米 10S 和小米 Civi 反而都沒有做到。

當然,作爲一款「廉價」機種,K40 Pro 也有不少缺點──甚至可以說拿着好的硬體做着極差的體驗。首先是飽受詬病的 SD888 發熱問題,以 K40 Pro 上的散熱自然是無法完全發揮其效能。不過浅羽對於 K40 Pro 的定位就是電話支付機,極少使用它玩大型遊戲,倒也還算流暢。這當然同時也得益於宣傳的「三星 E4 AMOLED 硬性螢幕」的 120Hz 刷新率。不過,這片螢幕也僅有 1920×1080 的解析度,無硬體 DC 調光功能,久看易累不知是否於此有關;系統中也有原色顯示功能,但對於外部色溫的測定不準確,容易忽冷忽暖

背面的一片霧面處理的玻璃算是外觀上的一大賣點,但是非常不耐刮擦容易劃傷。浅羽剛拿到幾日就在擦拭灰塵時就不慎刮出幾道淺印,好在後來貼了保護貼後就看不出來了。而且有了好的先天條件卻沒有無線充電,有線充電也只給到 33W 的功率,應該是受限制於定位了。好在 NFC 和紅外都完整保留,這也算是小米(紅米)手機的保留項目了。

框內爲擦拭灰塵時不慎刮出的淺印

最後在相機的方面。廣角加上超廣角的組合僅僅是保證能影到相,兩顆鏡頭都沒有 OIS,所以低光下基本也不用想什麼。另外,主鏡頭是 64MP(日常使用開啓 4-in-1 拍攝 12MP 相片),浅羽用得更多超廣角的畫素卻只給到 8MP。倒是附贈一顆 5MP 微距镜头頗爲有趣,用來拍攝細緻的貓咪皮膚紋理還是很好用的。浅羽其實對這部份不太在意,因爲影相還是用相機或者 instax 比較多,手機嘛可以記錄到就好了。

至於最終換掉它的理由也很樸素:強迫症浅羽不太喜歡螢幕上打孔……然後機緣巧合就換了屏下鏡頭的手機。閒置之後,浅羽開始思考給 K40 Pro 換個系統當作玩樂機,結果發現選擇寥寥無幾(截止 2022 年 2 月──是的,這篇網誌拖了半年);對比之下,去掉 Pro 的 K40 選擇則多了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不同機種的熱度差別。最終在新舊手機的過渡期結束時候,還是決定「手機不需要可以給有需要的人」,最終以首發價 45% off 轉讓了它。

最後看一眼(沒有本體的)全家福

如果是 K40 代表的是極致的 C/P 值,對比之下 K40 Pro 就顯得有些尷尬了。背負了 Pro 之名的它既要做得更好、卻處處受限於品牌定位不能做到最好。這種「帶着鐐銬跳舞」的做法,不但考驗着廠牌如何做取捨,更考驗用家如何說服自己去接受一些不完美。也許想真正接受這樣的不完美,只有把付出的代價和期望都降低——比如,如果 K40 Pro 沒有那麼 Pr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