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Xiaomi Civi 4 Pro 快速試玩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4年3月21日 23:40

Xiaomi 突然宣佈 Xiaomi Civi 4 Pro,宣傳圖的外觀令浅羽感到難以評價。看完發表會後,突然想到小米之家應該會有展示機,於是立即找了一間試玩。

這一次的四款常規配色,除去主打的「春野綠」顏色是素皮配搭(疑似)膠片外,其他都是磨砂玻璃。門店只提供了春野綠和星空黑的展示機,就可惜沒有看到浅羽更期待的柔雾粉和微風藍顏色。除了素皮和玻璃的手感分別外,握持會覺得玻璃版本的更重身一些。此外邊框回歸了初代的金屬材質,但實話講並沒有很明顯的更好(也沒有更差)。

浅羽作爲 Civi 的老用家,看着 Civi 的定位從主打自拍逐漸過渡到主打影像。這一代 Civi 依然重視前置,但卻取消了前置補光燈,算是失去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賣點。後鏡頭的部分,這次有了 Leica 聯名,並且有新的主鏡感測器和 50MP 的長焦鏡頭,確實有點小旗艦的感覺。只是功能上,依然不能拍攝 HEIF 的動態相片,比較可惜。

正面的螢幕依然是開槽,但是放棄了大曲面螢幕,只在四邊都做了微曲,並且比前代略寬,比例上終於回歸主流;1.5K 的解析度,也算是合理選擇。這代 Civi 也迎來了雙揚聲器回歸,但依然缺少無線充電。

不知道是否因爲使用了 Snapdragon 8S Gen 3 的原因,這代的售價也大幅度上漲,起售價格都達到了 CNY 2999。不過考慮到小米的 MTK 機種或多或少都有些奇怪的閹割,多交一些「曉龍稅」也並不見得會虧。考慮到這次的名字帶了 Pro 字樣,浅羽也有些好奇後續會不會增加不帶 Pro 的版本。

Xiaomi Civi 3 重點上手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6月8日 23:18

Xiaomi 新發表的 Civi 3,目前依然只在大陸售賣。抽空去看了真機,所有顏色真機都不錯看,是小米一貫的真機比渲染圖好看作風。Partner 不太喜歡玫瑰紫,反而是奇遇金是近來為數不多好看的金色配色。我們都覺得奇遇金和薄荷綠好看,可能要買的話就會買薄荷綠吧。手感上就是一般玻璃,沒有了以前怦怦粉延續兩代的絲絨 AG 玻璃的絨毛觸感非常可惜。

正面上下邊框的寬度,很多人說大黑邊,浅羽自己就覺得還算能接受到。正面雙打孔也是為了放下兩枚規格不錯的前鏡,加強自拍。沒有雙揚聲器,應該也是為了遷就前置雙鏡;但是浅羽平時基本用不到揚聲器,也可以接受。

主打的前鏡頭自拍還是好用的,這次提供了兩種風格可以切換,預設是質感膠片,也可以選擇自然清新。浅羽試用下來,覺得膠片模式整體色調偏紅,保留了皮膚的細節,而且顯得五官更加立體。但是目前美顏功能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 兩個模式都為了營造立體感而對高光和陰影的部分著墨過多,導致鼻子兩邊和脖子都看起來髒髒的;
  • 對洋紅色的加強也顯得過度,顏色傾向於溢出;
  • 妝容提供的選項裡,有的感覺用力過猛、有的又效果不明顯,而且有的妝容選項會讓周遭環境也變色,感覺更接近濾鏡。

其他部分主要是可以單獨開補光燈(前代強制同時開啟補光環),以及超廣角鏡頭可以錄製 4K 影片了。不過如果切換到人像模式,就不能使用超廣角前鏡拍攝了

後鏡頭廣角這次用上了 Xiaomi 13 同款的 IMX890,不過超廣角還是僅僅限於解決有無問題。浅羽對比了人像模式與 Xiaomi 13 的全身人像模式,由於場景光線較為充足,質素上差距不大,但 Civi 3 在測光傾向上有點偏暗。不過 Civi 3 對膚色的處理更偏紅潤、更好看,而且對皮膚也有做適當修飾。很好奇夜景人像表現會如何,實話說 Xiaomi 13 的夜景體驗不是很好。

MediaTek 天璣 8200 也被詬病,但實話說效能夠用,滑淘寶不會 lag(說的就是你,Redmi Note 12 Pro )。發熱狀況肯定是有,但應該說不太嚴重,考慮到天氣都能接受到。客觀來講,從日常主力使用角度考慮,Civi 3 是替換 Civi / Civi 1S 很不錯的選擇了。

吃好一餐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3年2月14日 01:36

吃飯是很麻煩的事情,吃得開心更是件艱難的事情。

過年的時候去 partner 家。本來的計畫是:早上去菜市買好新鮮食材,下午開始準備年夜飯,這樣吃完正餐還可以喝點酒。家裏吃飯的人多,只算大人的話也有八張嘴;但是每人都有一些愛吃或者不吃的食材,所以買菜的時候自然想着多買幾樣。魚、蝦、花螺,加上祭拜用完的雞和一些其他的青菜,也足夠吃好一餐了。結果早早去買了菜,去到家裏,都要等到點了祭祀。午餐隨便糊弄了一下,等到下午,終於開始討論晚上(年夜飯)的菜單了。本來訂好四樣大菜,突然長輩說「晚上不要吃花螺」,追問原因又支支吾吾不說,只說不要吃。不讓吃也好吧,可是提前買的時候不說;現在買完了,海鮮不做預處理也不能久放。還好帶了兩瓶好酒,於是趁時間還早,先做了一碟酒煮花螺,當下酒菜吃(聽起來好像用酒下酒)。

下午的時光倒是還挺開心,有一些輩份近、年齡也相仿的表哥表弟來走動。他們平日不缺好酒好肉,但是聽說有不太常見的日本酒和下酒菜,倒也都小酌幾口。期間也終於陸陸續續開始準備祭祖用的茶、酒、果品、熱食,但最重要的一樣──米飯──卻遲遲不好。約摸又過了半個鍾,米飯才煮好,然後才能正式開始祭拜。淺羽本來以爲這個過程應該也要花些時間,就先去處理食材了。沒成想,幾個小時的等待,結果祭拜 10 分鐘就結束了!聊到晚上的安排,突然又說想 6 時吃飯,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接近下午 4 時,家庭廚房又缺鍋竈,做菜只能一道一道做,難免時間有些緊迫。

緊趕慢趕,最後終於在六點半時做好了全部的菜品。菜端上桌,結果連一桌人都坐不整齊。大人有的忙着想先把廚具清理趕緊,有的不緊不慢地喝着茶滑着手機,有的在追着不想吃飯的小孩餵飯……難得有坐上桌子的同齡人,但是一直也是鬱鬱寡歡。到頭來,一桌飯菜,其他人稀稀拉拉地來、沒動兩筷子又走了。沒有想像中熱鬧的飯桌,只有就浅羽和 partner 在努力進食。

大人們這麼着急當然也是有原因的──他們急着結束這一天,所以吃飯也只是草草了事,又不停地問着「吃好了沒有」。大家都有點心不在焉,只想著趕緊把年過完,完全忘記了節日歡聚的意義。再好的飯菜,如果趕着時間,也索然無味了。

斷捨離 | 再見,如果你不那麼 Pro:紅米 Redmi K40 Pro 一年經驗談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2年7月23日 22:33

儘管大家對於紅米 Redmi K40 系列褒貶不一,但其熱度無疑是足夠的。整個系列之中,定位最低的 K40 (在一系列優惠之後)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定位夾在中間的 K40 Pro 則在核心部分有諸多升級:

  • SoC 由 Snapdragon 870 更換爲 Snapdragon 888
  • 主鏡頭由 IMX582 提升到 IMX686 感測器(f = 1/1.89)
  • Wi-Fi 6E

整體來看,除去 SoC 的升級外,其他方面可感知的改進不多。但考慮到 SD870 無法兩張 SIM 卡同時 5G 駐網,再加上 K40 在發表之後一時竟難以購買,浅羽最終還是選擇了「比較 Pro」的 K40 Pro。

浅羽是將 K40 Pro 作工具機用,主要解決電話、簡訊、地圖和支付功能。從這個角度出發,K40 Pro 應該說該有的功能都不缺,而且重量控制尚可;至於飽受詬病的塑料邊框,實際的質感也並不差,並且外觀上可以做到無斷點。K40 Pro 全系列都是使用了側邊指紋辨識,對於浅羽這種老索狗 Sony 老用家來說很是得討喜。側邊指紋辨識的好處之一是有準確的位置標識,並且兼顧靈敏與準確,實際體驗比 Xperia 的指紋辨識還是好不少。號稱「最小」的前鏡頭打孔確實很小,且周圍沒有額外一圈黑色區域;相比之下,小米 11 系列、小米 10S 和小米 Civi 反而都沒有做到。

當然,作爲一款「廉價」機種,K40 Pro 也有不少缺點──甚至可以說拿着好的硬體做着極差的體驗。首先是飽受詬病的 SD888 發熱問題,以 K40 Pro 上的散熱自然是無法完全發揮其效能。不過浅羽對於 K40 Pro 的定位就是電話支付機,極少使用它玩大型遊戲,倒也還算流暢。這當然同時也得益於宣傳的「三星 E4 AMOLED 硬性螢幕」的 120Hz 刷新率。不過,這片螢幕也僅有 1920×1080 的解析度,無硬體 DC 調光功能,久看易累不知是否於此有關;系統中也有原色顯示功能,但對於外部色溫的測定不準確,容易忽冷忽暖

背面的一片霧面處理的玻璃算是外觀上的一大賣點,但是非常不耐刮擦容易劃傷。浅羽剛拿到幾日就在擦拭灰塵時就不慎刮出幾道淺印,好在後來貼了保護貼後就看不出來了。而且有了好的先天條件卻沒有無線充電,有線充電也只給到 33W 的功率,應該是受限制於定位了。好在 NFC 和紅外都完整保留,這也算是小米(紅米)手機的保留項目了。

框內爲擦拭灰塵時不慎刮出的淺印

最後在相機的方面。廣角加上超廣角的組合僅僅是保證能影到相,兩顆鏡頭都沒有 OIS,所以低光下基本也不用想什麼。另外,主鏡頭是 64MP(日常使用開啓 4-in-1 拍攝 12MP 相片),浅羽用得更多超廣角的畫素卻只給到 8MP。倒是附贈一顆 5MP 微距镜头頗爲有趣,用來拍攝細緻的貓咪皮膚紋理還是很好用的。浅羽其實對這部份不太在意,因爲影相還是用相機或者 instax 比較多,手機嘛可以記錄到就好了。

至於最終換掉它的理由也很樸素:強迫症浅羽不太喜歡螢幕上打孔……然後機緣巧合就換了屏下鏡頭的手機。閒置之後,浅羽開始思考給 K40 Pro 換個系統當作玩樂機,結果發現選擇寥寥無幾(截止 2022 年 2 月──是的,這篇網誌拖了半年);對比之下,去掉 Pro 的 K40 選擇則多了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不同機種的熱度差別。最終在新舊手機的過渡期結束時候,還是決定「手機不需要可以給有需要的人」,最終以首發價 45% off 轉讓了它。

最後看一眼(沒有本體的)全家福

如果是 K40 代表的是極致的 C/P 值,對比之下 K40 Pro 就顯得有些尷尬了。背負了 Pro 之名的它既要做得更好、卻處處受限於品牌定位不能做到最好。這種「帶着鐐銬跳舞」的做法,不但考驗着廠牌如何做取捨,更考驗用家如何說服自己去接受一些不完美。也許想真正接受這樣的不完美,只有把付出的代價和期望都降低——比如,如果 K40 Pro 沒有那麼 Pro。

參加購物節浅羽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者 櫻川 浅羽
2021年12月29日 03:03

自從京東「618 店慶」、淘寶「雙 11」開了購物節的先河後,「購物節」越辦越多,而且每次都有「預熱」、「返場」,時間越來越長,可以說是「每月一次節,每次一個月」。經過幾年的大力宣傳炒作,購物節的形式也漸漸被大家所認識和瞭解;浅羽也不能免俗,想要薅一把羊毛。

平臺促銷,什麼「秒殺」「限時優惠」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守着螢幕等着零點時分也是家常便飯,不過近年的促銷活動週期拉得更長,也就少了些立減限量搶購。優惠的大頭還是滿額減價;有時爲了享受到優惠就不免要湊單。極端一點如浅羽本貓甚至變成了從按需消費變成了計劃消費,購買品牌產品漸漸地就變成了「等 618」「等雙 11」。除掉急用的必需品,其餘的儘量都在「購物節」時購買,甚至於日用品也選擇在優惠期間大量購買「屯貨」,徹底過成了優惠日曆的樣子。

有些情況則是比較可氣,比如說店家要參加「滿 200 減 30」的活動,原本標價 200 元出個頭的產品,在活動期間內突然做小幅度的減價,以至於不能輕易湊夠滿減。可是眼見稍加一點就可以夠上滿減的門檻,怎麼辦呢?這種時候只好去尋找「湊單品」。久而久之,訂單記錄裏就堆滿了各種幾塊錢的小商品,家裏也堆滿了沒什麼用的小零碎。好在這樣一通操作下來,原本打算購買的商品還是獲得了一定的優惠。也有甚者,爲了不多花一分錢,用隨機商品湊單之後再申請退款,只能說與活動的策劃者也不是無辜的。

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這些平臺有更純粹的促銷活動,而非不停地佈置的「消費主義陷阱」;不需要分享「砍價」、不需要計算湊單,更不用爲了尷尬的紅包每天花費時間在毫無樂趣的「遊戲」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