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因爲使用了 Snapdragon 8S Gen 3 的原因,這代的售價也大幅度上漲,起售價格都達到了 CNY 2999。不過考慮到小米的 MTK 機種或多或少都有些奇怪的閹割,多交一些「曉龍稅」也並不見得會虧。考慮到這次的名字帶了 Pro 字樣,浅羽也有些好奇後續會不會增加不帶 Pro 的版本。
浅羽是將 K40 Pro 作工具機用,主要解決電話、簡訊、地圖和支付功能。從這個角度出發,K40 Pro 應該說該有的功能都不缺,而且重量控制尚可;至於飽受詬病的塑料邊框,實際的質感也並不差,並且外觀上可以做到無斷點。K40 Pro 全系列都是使用了側邊指紋辨識,對於浅羽這種老索狗 Sony 老用家來說很是得討喜。側邊指紋辨識的好處之一是有準確的位置標識,並且兼顧靈敏與準確,實際體驗比 Xperia 的指紋辨識還是好不少。號稱「最小」的前鏡頭打孔確實很小,且周圍沒有額外一圈黑色區域;相比之下,小米 11 系列、小米 10S 和小米 Civi 反而都沒有做到。
當然,作爲一款「廉價」機種,K40 Pro 也有不少缺點──甚至可以說拿着好的硬體做着極差的體驗。首先是飽受詬病的 SD888 發熱問題,以 K40 Pro 上的散熱自然是無法完全發揮其效能。不過浅羽對於 K40 Pro 的定位就是電話支付機,極少使用它玩大型遊戲,倒也還算流暢。這當然同時也得益於宣傳的「三星 E4 AMOLED 硬性螢幕」的 120Hz 刷新率。不過,這片螢幕也僅有 1920×1080 的解析度,無硬體 DC 調光功能,久看易累不知是否於此有關;系統中也有原色顯示功能,但對於外部色溫的測定不準確,容易忽冷忽暖。
至於最終換掉它的理由也很樸素:強迫症浅羽不太喜歡螢幕上打孔……然後機緣巧合就換了屏下鏡頭的手機。閒置之後,浅羽開始思考給 K40 Pro 換個系統當作玩樂機,結果發現選擇寥寥無幾(截止 2022 年 2 月──是的,這篇網誌拖了半年);對比之下,去掉 Pro 的 K40 選擇則多了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不同機種的熱度差別。最終在新舊手機的過渡期結束時候,還是決定「手機不需要可以給有需要的人」,最終以首發價 45% off 轉讓了它。
如果是 K40 代表的是極致的 C/P 值,對比之下 K40 Pro 就顯得有些尷尬了。背負了 Pro 之名的它既要做得更好、卻處處受限於品牌定位不能做到最好。這種「帶着鐐銬跳舞」的做法,不但考驗着廠牌如何做取捨,更考驗用家如何說服自己去接受一些不完美。也許想真正接受這樣的不完美,只有把付出的代價和期望都降低——比如,如果 K40 Pro 沒有那麼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