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去科学中心

作者 xrspook
2025年3月16日 08:00

当年今日

周四确认周五没有人过来检查,所以这周四早上我就做了个休假申请,周五又休了一个年休假。据说这个周末会出现强对流,所以把周六的我活动就改到了周五。在周四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想好周五要去哪里。准确来说在较早时候我已经想好了,要去广东科学中心,那个东西在大学城。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那个玩意的存在,但是可以想象,每到节假日一定人非常多,所以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工作日,但工作日非常有可能会撞上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也的确是这样的,我跟我妈大概中午12点左右到达。场馆里面有一波又一波的学生,都是小学的。在进入到科学中心之前,要路过停车场,在那里我就看到了很多大巴车,很多大巴车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个或者多个学校组织了学生去那里,实际情况正如我的猜测。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而且有不同学校的学生。之所以知道他们的年级,倒不是因为我的眼睛非常厉害,能分辨得出来,而是他们的导游都拿着小旗子,上面有标识。

和小学生们一起在某些场馆,感觉就是很恐怖。让人觉得那些东西不被玩坏已经非常了不起,实际上也的确有很多东西被玩坏了,没有反应,电线断掉了,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都有。下午14点30以后,学生陆续开始集合离开,那一刻开始我和我妈才算是可以比较舒服地在那里玩。科学中心很大,东西很多,但是居然2楼的场馆跟3楼的场馆有好大一部分东西都是重复的,虽然就场馆的命名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就是一样的实验仪器,一样的原理,为什么居然会这样呢?为什么居然会重复呢?如果要重复的话,可以在附近同时安装两个或者以上的机器,但是他们选择的是在2楼的场馆跟3楼的场馆都安装类似的装置。我不知道那些策划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很久以前我跟我妈就有想过去科学中心,但一直没有去,这一次终于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我们足足走到了下午16点多才离开,因为他们工作日是16点30闭馆的,所以我们要在他们闭馆之前离开。如果是其它博物馆逛4个多小时,几乎不可能的,通常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但是科学中心真的太大,而且要玩的东西也实在太多。虽然逛了这么久,但实际上手环显示的步数却不多,可能走得太慢了,但实际上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却感觉很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妈说吃逛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但是逛各种展览博物馆的时候就会这样。我不敢跟她说,跟她一起逛琶洲那些展览的时候,可能因为我觉得很无聊,所以我也觉得挺累,但是她是注意力相当集中,各种试吃各种买买买,所以可能她的感觉没那么明显。

我们是搭公交车去科学中心的,因为我家附近的公交站就直接有一辆车去那里。沿途把大学城逛了半圈,感觉大学城真的老了。我上大学的那一年,广州大学城开始启用。到现在为止,过去了20个年头。为什么感觉华农的那些教学楼和宿舍大概差不多还是那个样子,但大学城很多东西已经显得很旧呢?我觉得最让人觉得有点难受的是大学城的那些人行道全部都铺满了落叶,很多都在施工,于是会让人有种乱糟糟的感觉。华农不会这样,起码在我读书的时候不会这样,不会人行道上满是落叶,没人清扫。

科学中心是一个很大,也会把人逛得很累的地方,所以在去之前,吃喝都准备充足,游览时间也规划得很宽裕是必须的。

小时候的作文真难

作者 xrspook
2025年2月28日 09:14

当年今日

还记得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作文这个作业是回家之后再做的,我一直很困扰。无论那个作文是在哪一天布置的。做这个作业,肯定意味着我妈要干涉我。低年级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好些作文书。平时我一一点都不会碰。那些书有什么状人的状物的,还有一些查找的手册。我已经彻底不记得那些书我丢哪里了,是怎么处理掉的。到底是丢掉了还是给别人了?上面说到的那几款都是我妈买给我的,还有一些是其他亲戚送我的,是一些作文选。

我家其实有很多书,但小的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翻来覆去看的都是那几本。小朋友都喜欢看漫画书,看到有字的书就会觉得头痛,尤其是整本书都是字,那就更让人头痛了。都是字的书,对低年级的我来说,也就只有学校的课本,但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本实际也有不少的图片。所以实际上我总很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字上,理解文字的意思。那些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喜欢看全本都是字的书的同学,我简直无法理解他们是什么构造。

每次要在家里完成作文这个作业,我的作文都不得不有很多个版本,我先写出来的那个版本,总会被我妈改得面目全非,然后第2版第3版,几乎这也这么说,后面那些版本都是根据我妈的意志来的。简而言之,那不能算是我的作文,只能算是我妈的作文。首先整体思路都是我妈的,其次里面的文字以及这文字的表达,估计一半以上也是她的。中年级以后,老师要求作文要写完才能回家,这个我觉得实在太好了。起码我再也不会受到我妈的束缚,一次性就把那个东西写出来,交完作业了事。写得好与不好都是我自己的问题,你可以事后批斗我,但是你把我的思路改得乱七八糟,我能难受。第1版过后那些版本的作文,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话说回来,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老给出一个题目,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回想起来,归根到底就是我接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看那些全部都是文字的书太少了,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还没搞清别人是怎么写的,我怎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写呢?虽然实际上低年级的作文基本上都是模仿,只不过是比造句多一点点而已。但说起组词造句,我也是觉得很困难,问题还是出在那个点上,我的摄入太少了。小时候我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连续剧,唯一不怎么喜欢看的是粤剧,因为好像老是听不明白他们在唱什么。咿咿呀呀拖得很长,其次是那些句子,一个个字不知道是啥,串起来更加不知道是啥。如果没记错的话,周二的晚上,珠江台会播粤剧,播一个晚上,每到那个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折磨,但幸好后来有了有线电视,有了香港电视台,无论是本港台还是翡翠台,晚上的黄金时段肯定是电视剧。那时的我挑的不是电视剧,挑的是电视台,反正一直都看翡翠台就对了。

现在的小孩是怎么养成阅读习惯的呢?对我来说,大概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才终于不再恐惧那些全部都是文字的书。帮我打破这个心理障碍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一个小学生而言,这有点不可思议,对女生而言,这同样不可思议。不再害怕看书以后,我的输出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问题只是,这个输出也得看场合,在不同的环境下,得输出合理的东西。

针线技术

作者 xrspook
2025年1月4日 09:02

当年今日

我已经不记得我最早是什么时候拿起针线做小手工的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个影响我很深刻的人是外婆,另外一个是我妈,我不记得缝纽扣到底是谁教的,可能是我妈吧。我非常记得锁边这个技术是我妈教的。之所以要学锁边,是因为小学六年级一个劳动课的作业是绣花。我妈帮我用缝纫机用白布做了一个小方巾,然后要用绒布剪出了一朵小红花,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把小红花缝在白布上,最后在右下角缝上我自己的名字。如果当时能在家里找到绣花箍的话,这个操作可能会简单一点,但当时找不到,所以只能徒手。最后那个小方巾上面的小红花缝得有点皱巴巴,但不是一整个都很皱,起码我妈给我示范的那个部分就不皱,我自己动手的那些部分有些就比较难堪。如果当时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估计我得拆掉重来,但显然那个时候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追求。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在我记忆之中,我没什么想法,想到要这么干的是我妈的想法。以前她给我做的那些衣服裙子裤子有时也会绣个花上去。我也不知道那种到底叫不叫绣花,反正就是把一块布缝在另外一块上面。其中一条粉红色的短裤,在我记忆之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心型。之所以把那个绣上去,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在穿裤子的时候就不用纠结哪个是前面了,有图案的就是前面,肯定不会出错。但那条裤子最终去哪里了呢?我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做那个劳动课作业的时候,学到了锁边技术,后来这个技术在我往后的人生之中出现过好多回。还记得工作之后的某个时间段,我做了一堆的小手工,其中就包括一些奇怪的玩偶以及一大堆鱼。那些鱼是用五颜六色的碎布做出来的,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大。之后我把那堆鱼串了起来,送给了某个朋友,送给了谁,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甚至都没给自己留一条。当时我有没有照相呢?我觉得应该有,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佳能A620了,那个时候手机照片估计还没流行起来。无论是奇怪的小玩偶,我称之为“大细超”的小玩偶,还是那一堆鱼,用的都是锁边技术,那些娃娃里面塞的是保护水果的那种泡沫网。后来锁边技术,我更多用在我缝袜子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觉得如果袜子穿洞了就直接丢掉。又或者反过来穿,那么另外一只脚就不会受到那个洞的影响。当袜子,两头都穿洞了,那么就可以直接丢掉了。我之所以要缝袜子,是因为可能那是一双比较厚实的毛巾袜,我觉得其它部分都还很好,就只是袜头穿洞了。之所以袜头会穿洞,因为可能那个袜子买小了,于是我就只能不断地拉扯袜子,尽量把它扯高一点。这样的话,袜头就受到了特别大的压力,就穿洞了。这个时候,在袜子的表面做锁边,效果非常好。锁边要垂直于指甲生长方向。这样锁边之后,如果那个袜子是比较结实的,那么穿很久都不会有问题,而且锁边不是锁在袜子里面,而是锁在外面,所以脚趾是不会有任何不适。只可能别人看起来有点不太好。锁边的袜子穿在鞋里也不会影响,因为其实脚趾跟鞋头之间还是会有一些空间的。就更不用说,衣服裤子爆线的时候,锁边多么好用,因为用平针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小时候外婆帮我的娃娃做衣服,用的是普通的平针。外婆的平针很整齐。虽然她眼睛不太好,手也很粗,但是做起针线活来,非常精细。那种精细不是艺术品的那种,可以拿去卖的手艺,但是用来生活,可以完美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是不是牌子、好不好看,那只是表面上的。顺不顺手、舒不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