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不断探索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28日 09:42

当年今日

我就是这么一个很奇怪的人。或许动一下嘴皮子我就可以把某些事交给别人干,或者是我出一点点钱,我也可以叫别人把事情做了,但我却通常会选择从零开始,自己把那个问题解决掉。当然也会有一些地方,我无论如何是不会自己去动的,比如涉及水电。其它东西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我都干过了。

有些人习惯性依赖别人,而我是习惯非不得已不会求人。不求人这个习惯,大概是跟我妈学的。小时候在我心目中,我妈就是那种没有什么事干不好的人,而我爸是那种,可能他干了,但那个真不好。

因为有不求人的习惯,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养成了各种自学琢磨纠结。用贬义词去形容就是老是在那里钻牛角尖,用褒义词去形容就是老是在那里精益求精。具体如何评价就看你的主观觉得我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必要。很多时候我的那些爱好在我妈眼里都是没有意义且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在我开始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必要我都没有考虑过,我只是觉得我要做、我想做,我要竭尽全力把那做好,无论花费多少精力、无论花费多少时间,无论为此我要学习多少东西。虽然可能过程很挣扎,但实际上也挺刺激有趣的。

人的一生那么长,终生学习是必须的,从来没有一个你之前多少年学到的东西足够你用一辈子的说法。被不被超越我倒无所谓,有时甚至觉得被超越了我也毫不知情,但是如果现在明明可以有某些方法可以让自己更舒服更便捷,为什么我不去掌握那个方法呢?

之所以要选择自己要学会那个东西,而不是找人来帮忙。因为我觉得万一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呢?就因为一点点的参数改变,然后我又得去求别人?如果我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如果我知道了所有来龙去脉,掌握了那个技巧和方法,我以后就可以非常容易应对这种小变化。很多时候我觉得那个东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什么都不懂,只求结果,哪怕一点参数上的调整也会让你翻车。

人的一生很长,也可以理解为很短,我不可能掌握所有东西,所以我也就只能在某些点上开花,至于这些点是怎么被我选中的,我觉得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暂时我还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性。但非常有可能这种没有找到规律是因为我当局者迷,如果有个局外人,他很透彻了解我,估计他能说出我这些点的关联性。关联性是什么不重要,因为我没想过要预测下一个开花的点到底在哪里。

人都活到了这种年纪,顺其自然就好,我最想做到的就是无论我遇到什么事,我都可以用我的套路去应对。说白了就是把我过去的那些经验升华到哲学或者原理的程度。我可以以不变应万遍。说起来很玄妙,但到底行不行,也就只有遇事的时候才能验证了。

我包里的工具已经不少,但那是有价值的玩意还是纯粹只是个会老化崩掉的塑料仿制品呢?

反差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20日 08:47

当年今日

新事物通常都会让我紧张又兴奋。不管之前有没有接触过那个东西,也不管那个玩意跟我之前所认知的有没有交集,我觉得一把年纪的好处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只要敞开心扉,生活的经验总会在消化吸收理解上有那么一点点帮助。有可能那个帮助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反向的。正向的好处是,面对同样的新事物,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可能要比其他人多很多,或者考虑的层面也要比他们广很多。反向是,我会用固有的思维觉得那个东西也就只能那样,实际上可能有更多解决方案,那些新的解决方案更直接更简便。无论是哪一款,所有都得建立在认真的聆听以及吸收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就给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那个通常是谬论。

某天某个公众号上说到很多人会把周末浪费掉,因为觉得工作日做牛做马,周六日得放纵一下自己,吃饭睡觉打游戏或者追剧如此循环。大家觉得这种形式是放松,公众号的那个文章认为这没有一点帮助,尤其如果你是一个脑力工作者。如果你是一个体力工作者,睡觉和休息是一个很好的恢复方式,但脑力工作者不是这样的。公众号的建议是周末要多尝试一些自己平时不怎么做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又或者去运动,反正跟工作日的反差越大越好。这种大反差,反而会让人解脱出来缓解疲劳。我觉得这样的原理是这样的反差操作会调用人不一样的区域,无论是脑部区域还是身体的各种肌肉,所以对那些常用的肌肉和脑部区域来说,反而是让它们能喘一口气。

说来也神奇,原来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我经常做一些反差很大的事情,一些根本没有关联的事情。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干这种事,所以我的兴趣爱好会让别人觉得瞠目结舌。在运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涉及,只有最终被我坚持下来一直做的是哪些而已,。至于其它的不存在我喜不喜欢我会不会,只要你让我去干,都可以。其它方面,什么尤克里里、什么橡皮章、什么做字幕、什么摔角统计,什么LED灯牌……我经常干一些几乎没什么关联的事情。做那些事的时候,当然我会碰到不少的钉子,但做的过程中其实我是快乐的,或者说我不得不享受其中,因为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不该去考虑会不会不行。干截然不同的事情会让人忘却,又或者说是快速忘却一些主业上的烦恼。对我来说运动在这方面的效果特别明显,尤其是高强度运动。可能因为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得给供给全身,大脑的那些纠结处就显得不那么纠结了。运动能让我快速暂时忘却一些烦恼。睡觉可以像擦黑板一样把那些不应该留存的东西擦掉,一次可能擦得不那么彻底,但几次过后,基本上就没有残留了,但是睡觉跟运动比起来,睡觉需要的时间长很多,万一因为某事睡不着呢。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我可能会进入冥想状态,脑部还是继续可以纠结的,但现在对我来说,进入这种冥想状态的几率降低了,持续时长也降低了。在没进入冥想状态自动巡航之前,运动的时候分心可能会让你效果不好,又或者出现各种意外。当你不得不专注于运动的时候,人脑哪有那么多的CPU去处理其它事情,起码我自己是这样的。

周末的计划再好,如果被雨水打断,什么都是浮云。

小毛孩碎碎念

作者 xrspook
2025年4月19日 08:07

当年今日

我不知道大家养猫养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在我家里,小学的时候曾经养过鱼,那是因为第二天学校的作业要交鱼,但关键是买回来的小鱼,因为饲养不当,那天晚上就死光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把它养在普通的自来水里。普通的自来水是不能直接养鱼的,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爸妈也不知道,于是我家养过的动物,也就只有蚊子蟑螂可能还有老鼠。

因为我妈是属鼠的,所以她很讨厌猫。我觉得这种扯淡的程度跟属牛的人不吃牛肉一样没有道理。我妈觉得饲养小动物很麻烦,无论是猫还是狗。理论上养那些小毛孩用很普通的方式就行,尤其是老一代人。自己吃什么,小毛孩抢就吃什么,没那么多讲究。但为什么要养呢?养个小毛孩很麻烦。如果是狗的话,你得去遛它,你得定时定量喂食它。小毛孩没有给我妈一些非如此不可的必要性理由。在我妈眼中,养小毛孩的麻烦比小毛孩带给她的快乐多。我妈觉得麻烦,我虽然喜欢那些东西,但实际上我也觉得麻烦,于是我就只能玩外面的、玩别人的、玩单位的。

没养过小毛孩,怎么才能跟它玩呢?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是用某些工具还是食物引诱?小毛孩到底喜欢怎么样的交流呢?如果我只是一个小孩,这些都不是问题,当我想和它们交流,我就会用我想到的方式,或者说随心所欲的方式。但我是一个成年人,我自然会考虑到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后果。比如如果玩得太过分了,抓伤或者咬伤都是要去打狂犬疫苗的。狂犬疫苗不是一针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很严重,还要打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需要打好几针,而且据说那个疫苗还很痛。生理上很痛,钱包上也很痛。我跟小毛孩交流,它们到底喜不喜欢呢?如果它们不喜欢、拒绝我的话,我会不会很尴尬?我拿着一个不知道什么食物投喂它们,若被拒绝了,我该怎么办?捡回来吗?还是说放在那里,等待它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把那消化掉?或许你会说,其实我根本不需要想那么多,其实没那么多好担心的。

据说跟小毛孩玩,通过撸它们能够降压,但我好像觉得对我来说,光是看看它们自娱自乐,我也觉得很减压。我觉得街猫是一个让我可以快乐偷窥的东西。我不想顺便偷窥各种两脚兽。看到有猫在那里进食、在那里打盹、在那里卖萌,或者在那里打架,都让我觉得很有趣。切换镜头的角度,你能看到同一个场景不一样的画面,镜头是死了,所以当猫走远的时候,我恨不得能跟上去,但实际上也就只能那样了,唯有等待下一次机会,或者切换到另外一个直播。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这些直播镜头对象不是猫,而是隐藏在某些地方直播的是人会怎么样。我会对人的活动感兴趣吗?我觉得不会,我对其他人在干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干没有一点想八卦的心。当我看到一个猫蹲在猫箱里假装睡觉,我知道其实它在等待投喂孔出料,然后吃饭。当我没什么币的时候,我也就只能看着,等待其他人投喂,我在那里观察,但现在,如果我看到那样的猫,我会投喂一波。我知道它们就在等待着机器出粮,然后吃饭,但它们永远都不会想到是因为机器的后面有只两脚兽为了自己的快乐观察着它们。是它们救赎了我们,还是我们让它们能吃饭?

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好还是不好。

回到了工业区

作者 xrspook
2025年3月11日 08:32

当年今日

昨天说到我生在长在工业大道,同学的父母大多是工人。工作以后,从广州去到了东莞,但是东莞麻涌离广州实际上就只隔了一个狮子洋。在单位的海港码头,眺望过去就是莲花山的望海观音、亚运城以及南沙大桥。天气好的时候,这些都能看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到了晚上,还是能看到南沙大桥和亚运城的灯光。

工作的前十几年。东莞的这一段我都是坐同事的车,回家或者上班在广州可能自己要搭一段公交车。一直以来都这样,直到地铁5号线东延段黄埔新港开通前的几个月,我选择了上班下班都自己全程搭公交,但地铁还没开到黄埔新港,最接近的地铁站是夏园的时候,这样的确挺烦人,所以那段时间我选择的是下班的时候蹭同事的车,上班的时候,周日晚上就出发。

自己搭车跟蹭同事的车,最大的区别在于我重新认识了我工作了十几年的这个地方。以前上班可以这么说,点对点,家里出发,到了某个地点,坐同事的车,直接回到单位,中途就是睡觉或者吹水。同事的车基本不会走低速,全程高速,尤其是从广州进入东莞的那一段。当时我觉得自己的单位就在一个坑里,在路的尽头,以前的611公交车总站就是角尾村,就在单位的门口。后来因为我们单位以及隔壁的深赤湾业务量都太大,经常那些货车会把超宽四车道的大马路堵上,公交车掉不了头,甚至靠不了那个站。所以也就只能把终点站往前了一点。后来我们旁边的那条大马路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单位多人就多,最重要的是那里有了一个菜鸟的物流中心。深粮那边的大厦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进入了非常多拼多多的人。就这样,本来总站在我们门口的那个公交车611又延长了两个站。

在全程自己搭公交之前,其实我也搭了不少611。611走的是一段工业区,然后是漳澎村、十里江湾那里的新楼盘,以及麻涌镇区,总站是新华学院。总的来说,611没有让我感觉到太多的工业,但是当我开始搭乘618,从开发区坐到漳澎村之后,我彻底的感受到了东莞市麻涌镇的工业,粮油工业、码头装卸以及一个接一个,数都数不清的物流园。以前的物流园没那么多,现在在新沙工业区的那一片物流园,简直就是遍地开花。几乎可以这么说。在京东上买东西,基本上都是从单位所在的那个村的某个京东物流园发货的。当我有点迷糊查物流的时候发现难道我写错地址了吗?为什么居然在那个地方?

小时候就生活在工业区,但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说普通话,哪怕是小学老师上课,说的也是粤语,除了语文老师。现在工工作的这个地方,618路过的那一片工业区,上公交车的那些人基本上没有一个说粤语,说东莞话的人也极少,基本上都是说普通话,又或者说是带着各种外地口音的普通话。我经历太浅,听不出他们到底是哪里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是广东人。以前的老工业区,工厂的旁边就是单位的宿舍,是那种一家人都在里面住,单位分配的宿舍。现在的工业园,工人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单位附近的那些村子里租房子。可能部分单位也会配宿舍,但不是那种默认你一家几口人都可以住进去生活的那种。

到现在为止,我的人生仿佛绕了一个圈,从工业区又回到了工业区,但是以前的那个工业区跟现在的这个工业区又有很大区别。

溶晶痛?

作者 xrspook
2025年2月24日 09:08

当年今日

吃鱼油降尿酸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情。总的来说我的尿酸降得不算太快,不是直线下降的。因为检测频率以及检测之前那一天生活的区别,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到底下降了多少。反正简单来说,2024年在没有吃鱼油之前,我的尿酸通常都在420以上,偶尔会超过500,420以下的几率不高,虽然也有。我开始吃鱼油以后,5个月的时间里,超过420的尿酸只出现过三次,最高的那一次是456,另外两次分别是431跟421。开始吃鱼油以后我测了18次尿酸,平均值是378。吃鱼油之前,上一个18次尿酸平均值是434,再上一次平均值是453,再再上一次是420多。光看一次的数值并不能代表什么,但长期的平均值肯定能代表一些趋势。如果从现在开始,我继续吃鱿鱼,有可能下一次18次尿酸的平均值可以做到350甚至330以下。据说尿酸下降太快是指一个月之内尿酸下降60以上。从现在的数值看来,我现在的这个下降趋势是挺合理的,而且我也没有进行特殊用药。深海鱼油这个东西如果质量靠谱,的确是个挺好的保健品,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里基本上不会吃海鱼。海鱼的那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又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深海鱼油在恰当的时候出手,长期吃,平均下来一天的费用不到一块钱。别说有钱人,哪怕是穷人,也完全可以接受得了,说白了就是每天少吃一块肉就能让身体更好了。当然,如果你依然烤串+啤酒+熬夜,另外加奶茶冷饮之类的各种东西继续猛吃,吃多少鱼油都没办法拯救你。

尿酸下降是件让人很高兴的事,但近几周我又出现了另外一些困扰。一开始我的感觉是右手的拇指根那里会痛。虽然不是很痛的那种痛,不是尖锐的那种痛。虽然我尿酸高,但也不算很高,至少就内分泌科医生看来,我还不到520,还不需要找他,也不需要药物控制之类。当然如果我有那个需求的话,他也会开药给我,但是他觉得没这个必要。一开始只是右手的拇指根那里痛,所以我觉得这跟我玩手机有关。所以我就把尽量把自己从右手拇指操作变成左手拇指操作,简单来说就是让使用拇指的频率下降。我想了半天,一天下来所有活动,除了触控手机,基本上拇指不需要干什么活。键盘也好鼠标也好,几乎都用不到拇指。突然某段时间我发现,好像左手的拇指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没有右手那么强烈。左手的拇指根之所以近期会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2024年双11之后我入手了MAVO巫师2.0咖啡磨,之前我磨得比较多的是深烘的咖啡豆,那些咖啡豆都很轻很脆,磨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阻力,但近期我买的那些咖啡豆很多都是浅烘的,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还是超硬的,所以磨的时候就非常费劲。磨咖啡豆的时候我是用左手固定住磨的主体,然后右手去摇那个曲杆。因为豆子很硬,所以我必须抓得很紧。抓得很紧的这个操作我感觉对拇指根是有一定伤害的,虽然一天下来,也就几十秒而已,但是天天都几十秒,,跟从前根本不使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上周四的晚上,我突然觉得右手中指会痛,感觉胀痛,但实际上我又没看到红肿,最关键的是,我完全没想到,我哪里碰到损伤到了。后来想半天,只可能是几年前打篮球的时候,可能那个手指戳过鱼蛋,曾经损伤过,但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康复了。为什么在没有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又突然会有痛的感觉呢?

后来我想到高尿酸血症的人哪怕没有经历过痛风,当他们的尿酸下降,尤其是尿酸到达300甚至以下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溶晶,就有可能会出现溶晶痛。曾经痛风然后又通过某些方式把尿酸降下来,而且降到了300阈值以下的人估计就很明白溶晶痛是什么。据说那个痛跟痛风相相比起来,感觉没那么强烈,但还是会痛。而且这个溶晶痛还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对痛风过的人来说,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当然前提是他们在降尿酸,且一直把尿酸值控制在300以下的水平。因为只有那样才会出现溶晶。溶晶痛这个事情你说不准到底会在什么地方发生,晶体溶出来了,在脆弱的部分扎根,然后突然间又遇到了人体的免疫细胞,突然干了起来了,然后就痛了。医生能预判出这个痛风患者规律服药之后会在某段时间出现溶晶痛,那么他就会联合用药,用低含量的秋水仙碱又或者其它止痛剂和降尿酸的药物一起服用。尽可能让这个溶晶的过程可耐受,不那么痛苦。

我不知道我这个是不是溶晶痛,但我爸吃非布司他,他吃了不到一个月就自己停药了,我感觉他肯定是碰上了溶晶痛。因为那个药他非常敏感,吃下去没两天尿酸已经降到200多,如果他规律服药,每天尿酸都是200多,我猜测他两周之内一定会出现溶晶痛。他肯定又会以为那个东西是痛风,但是这个痛风跟往常的痛风相比,强度又没那么大,但是持续时间很长。我猜测他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再去找社区医院的医生,而且社区医院的医生是全科医生,估计也不会给他解释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爸就自行停药了。

尿酸结晶这个东西是自己挖出来的坑,要把它溶解掉那也只能还是自己死扛。粤语有句俗话:“有几耐风流,就有几耐折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