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用户苹果土耳其礼品卡购买全攻略(注册、充值、避坑指南)
之前有写过一篇「国内用户订阅土耳其区 iCloud+ 攻略」,在文中我有提到国内用户可以在oyunfor.co […]
之前有写过一篇「国内用户订阅土耳其区 iCloud+ 攻略」,在文中我有提到国内用户可以在oyunfor.co […]
iPhone XR 用了三年,7 代 i5 的台式机陪了我四年有余,在换了三个女朋友的几年间这二位始终对我不离不弃,纵使此般情谊仍然没能抵挡我更换设备的决心。没办法,真滴卡。
本来去年该换 12 的,但是没有高刷实在下不去手,只能买了个三星 S21 当备胎机感受 120Hz 的快感。但备胎机如其名,只有少数场景能用到,一周临幸一次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主力机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今年发布 13 Pro 后,一方面欣喜于高刷,一方面又忌惮于 200 克的重量,于是没有在第一时间预约,官网要等懒得下单,一下子两个月过去了,官网还是没现货,尤其是银色。最终还是在好兄弟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帮助下搞到了手,还便宜了几百块,真香。
电脑也纠结了很久了,最近显卡终于有所回调,虽然还是溢价不少,但目测短期内也就这样了,甚至随着币圈的回暖还有小幅上涨,于是果断列配置去华强北配了一套 5900X+3080,对于我这种没有 Kill Open Windows 习惯的多线程用户来说,三年不卡问题不大,3080 偶尔 3A,也算完美。
换机就像换女朋友,要把在前任那里存储的数据导入到现任脑中,还要多花点时间检测能否兼容。这是个适应的过程,是告别和迎接仪式、悲伤和喜悦情绪之后的常态化经营。
还有几件事情,EDG 夺冠、LOL 手游、双城之战动画,虽然都是同一个游戏的事情,但都属于有生之年系列,值得记录。
不记得为什么把Apple Watch丢在床头有一阵子没戴了,所以当它轻轻震动,我抬起手腕却没看到有新消息的时候,大脑用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然后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小时候——某个下午,和煦的阳光穿过玻璃打到窗台边兰花的半边叶子上,像有重量似的,压得一根兰花叶子上下摆动;我盯着那叶子出神,渐渐才听到钟表滴答走时的声响;转头望室内看,靠墙的条案上摆着座钟,条案旁是歪着头靠在沙发上打盹的外公;我侧耳听他的呼吸,平稳而轻柔;突然座钟深处一阵齿轮的咔哒咔哒声打破了安静,接着是咚的一声,我看向表盘……下午一点半,手表沿袭了座钟的整点和半点报时功能,但可能永远也无法像座钟那样,在那一瞬间把周遭人全都连在一起。
fin.
手上有个老款iPad,应该是17款的5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办公使用的。当初刚到手就把屏幕右上角给碰了一下,因为是金属边款,所以iPad本身没事,但屏幕就此裂了三条纹路,虽说屏幕是裂了,但是用手指划过裂纹,是没有丝毫刮手感的,而且也并不影响触屏的使用,因此就没想着更换。
有一说一,iPad质量是真好,我把定位、通知、后台刷新全部关闭,几年用下来电池依旧战斗力不减。只是这触屏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开始不听使唤,甚至自己胡乱点击不受控制,这时候就只有立即锁屏,压一压屏幕再解锁,触屏才能恢复正常。难道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潮湿的空气穿过外屏进入了内部的触屏部分,引起了“短路”?
要说节约一点,每次遇到触屏失控的时候立即锁屏,压一压屏幕再解锁,也是能用的。但是免不了人多的时候,屏幕突然开始自己胡乱点击,怎一个尴尬了得。再加上屏幕右上角被碰的地方开始掉细碎的玻璃渣了,手指划过也变得不再安全,因此换屏事宜也就提上了日程。
刚开始去了一家门店,这家店只卖产品不提供维修,好在店员可以联系上家,问了下有配件,便径直去了上家的店。到店后维修小哥接过iPad把玩一番,然后打电话让人送外屏过来,同时开始关机然后用吹风机对着屏幕边缘加热,再用拨片剥离屏幕。一个小时不到,iPad重焕青春。
外屏花费大洋480块,还能接受。
除非注明,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sksren.com/archives/1825.html
很早之前就想做了,然后一直拖……一直拖……想起有这么个事,但天气不好……一直拖……一直拖……一直一直拖……
终于在了一个晴天多云的日子,找了个看起来还不错挺干净的景,背着一大包的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同一角度拍照片。
根据设备购买年份排序
都是古董。
本来手里能拍照的设备还有一个小米平板1和iPad4,但是反复检查了好几遍这俩机器,还检查了定期备份,都没发现当日的照片。可能是忘记拍摄了?
红米1虽然也能拍照,但是早就自杀无法开机了。
因为是无限远景,所以均未使用手动对焦。而且非触屏设备也没有手动对焦的功能。
所有图片均为原图,保留了EXIF信息但删除了所有GPS相关的meta。文件使用 Leanify 的 mozjpeg 进行无损压缩。
想要查看具体的EXIF信息,可以另存图片到本地,然后用EXIF工具查看。
图片是走 Cloudflare CDN 的,因为都是原图所以文件比较大,国内打开很慢很正常。
1600万像素(4608 × 3456)。CCD。未使用光学变焦。
30万像素(640 × 480)。
2007怀旧画质。
30万像素(640 × 480)。未使用3D效果。
2007怀旧画质 x2。老任个抠逼用这么低端的硬件也是传统艺能了。
500万像素(2592 × 1944)。使用 Free Xperia Project, CyanogenMod-7.2.0-mango 系统的相机应用。
不对比都发现不了,这手机拍照发黄?赶紧翻了下2013年时拍的照片,发现还真的偏黄,只是不严重,单拿出来发现不了。
800万像素(3264 × 2448)。使用 LineageOS 15.1-20200223-NIGHTLY-wt88047 系统的相机应用。
拍第一张的时候自动光圈抽风,非常暗。
拍第二张的时候,这镜头前飞过来的这是个啥虫子???
反正这画质是够烂了,当年那么多人吹小米拍照(现在也很多人吹),也不知道有多少是水军。
800万像素(3264 × 2448)。使用系统自带拍照应用。
如果说 SK17i 是发黄,那 Y51A 就是发蓝。
1700万像素(5504 × 3096)。使用系统自带拍照应用。自动模式,未开启 HDR。
像素比相机A3300还高,清晰度明显更占优势。但在手机镜头的硬件功能上差很多,相机永远是相机。
1200万像素(4032 × 3024)。使用系统自带拍照应用。自动模式,开启 HDR。使用JPG作为保存格式。(垃圾HEIF)
破玩意卖得贼拉贵,像素低,颜色微微发蓝(当然可能是太阳光照角度的问题。天气嘛,变幻莫测)。
以佳能A3300为基准做对比。
使用 BCompare 进行对比。对像素较少的图片进行缩放,以高度未基准(这意味着XZ1这个有更高分辨率但图像高度低,要被放大后才能追上A3310)。
几个不是一个级别的硬件就不跟 A3300 比了,其实也就 3DS 和 C2-00 单拿出来比一下就好。
都是古董。
以 A3300 的战斗力仍然能坚挺。2011年的千元卡片机直到2017年才被高端手机追平(还得是无光学变焦的前提下)。
只不过现在有 HDR 这种东西存在,解决了高对比度高点光源的问题,拍照难度下降一大截,而且现在手机都是多镜头(个人认为屁用没有,我甚至怀疑各个APP是否有真的调用过多镜头)。
而且索尼的运营策略也太过奇葩,就如同applemiku说的:索尼的产品总是把本应能做的功能,硬是留到下一代产品当卖点,恶心人,明显拥有两个版本周期的巨大优势,硬是要拖到下一个版本,然后发布出来时仍是半成品,然后半个版本周期内友商就做出来完成品,两个版本周期的巨大优势 被硬搞成 半个周期的一般特性,手机照相APP的HDR功能就是,默认不开启,必须进入手动模式才开启,然后内核不支持RAW进而导致第三方应用无法支持硬件HDR,作为一个卖点是照相的拍照手机来讲,这一块做得实在太拉胯了。更别说索尼还搞了个基于相机+六轴感应实现的3D建模扫描,做到一半服务器也崩了,谷歌Drive接口也崩了,崩得一塌糊涂,结果三星下一个版本就做出来了更好的应用,并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行业内甚至都没人想得起这玩意其实是索尼先开始做的。
反正现在我拍照也不拍场照了,漫展什么的自从荷花遍地之后就不感兴趣了,跑展甚至看不到什么原创商品,以前认识的作者基本上全都退圈了(不然呢,快40多岁还跑展摆摊,那身体得多棒才跑得动)。
现在拍照基本上就是拍拍景。点光源特别亮的那种景,即使是现在有 HDR 的手机也没见谁拍出来(猜测是人的拍照技术问题)。拍人的话顶多就是给家里老人拍照片,人家要求必须要用短视频APP开美颜拍照然后自动配乐……就当哄老人乐子了,什么构图什么清晰度都不需要。
再说现在遍地魔怔人。前几天我说我有台 Xperia ,结果某个群里就嘲讽上「这么破旧的手机你也用」,我也没说我用的是啥型号,Xperia 1 V 是2023年5月发布的,还不满一年。这就有人跳起来嘲讽,这互联网上疯子是真多了。
当然我是想买新手机新相机的,但是没钱。
The post 一堆可拍照的古董设备的成像效果「多图」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