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让人感到幸福的纠结

作者 xrspook
2025年2月8日 17:48

当年今日

这个春节过得很平静,感觉每天需要我纠结的地方就只是今天要喝什么咖啡。我把放在单位的MAVO巫师2.0手摇咖啡、辛鹿的咖啡秤,还有单位所有的咖啡豆库存都带回家了。在回家之前,我在前街咖啡新年前最后一次特价的时候下手了两种口粮咖啡。我已经开始放假,但其他人还没放假的时候,南粤分享汇的那些过节费被激活了,在那里我又买了两袋瑞幸的SOE咖啡。所以我一共有多少种咖啡豆呢?最多的时候,前街咖啡有4种,瑞幸有3种。前些咖啡4种都是口粮咖啡,也就是他们店里最便宜的咖啡豆,大概是13块钱100克,通常我又会叠加其它红包。最便宜的那款曼特林,我是顺手买一件的时候入手的,9块9 100克。除了曼特林以外,我还有水洗耶加雪菲、哥伦比亚的惠兰以及哥斯达黎加的塔拉珠。曼特林是烘培程度最高的,其次是惠兰,耶加雪菲是浅烘的,塔拉珠好像是中烘的。这些咖啡豆我都故意拉大它们之间的差距。曼特林是我在前街咖啡买的第1款咖啡豆,也是我第1款喝完的。100克的咖啡豆,连续好几次我都没找到冲煮的感觉。瑞幸的咖啡豆,我第一款买的是意式拼配,是双11的时候买的。在春节正式假期之前,买了两款SOE,分别是云南小粒咖啡以及花魁。我没有买瑰夏,因为在南粤分享汇上,瑰夏的价格最高,不太适合我凑单。双11买意式匹配的时候,就送了两包小包SOE咖啡,分别是瑰夏和耶加雪菲。耶加雪菲,我冲出了感觉,但是瑰夏我却感觉不到我应该得到什么,所以我没买过瑰夏。之所以早上会让我纠结,因为我手头上有七款咖啡豆,如果再加上那个已经磨粉存放超过了一年的辛鹿蓝冬以及GEO的意式挂耳咖啡,我一共有9种款式的咖啡粉或者咖啡豆。这还不算速溶咖啡。速溶咖啡我家有三款,一个是UCC的114和117,另外一个是越南的G7。除了这三款以外,还有我妈买的那些不知道什么品牌。

跟速溶咖啡不一样,不同的咖啡豆有不同的特性,理论上要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凸显它们的特点。曼特林一开始我感觉不到应该是什么感觉,后来我发现那种很明显的回甘,属于那种甘草味的回甘大概就是它的特点。惠兰属于那种巧克力坚果味非常明显的咖啡。这个咖啡闻和入口的时候,味道会非常浓郁,但相对来说,后味不太绵长。塔拉珠这个咖啡豆我买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一个甜感很明显的咖啡,但直到我几乎把100克都用完了以后我才明白到它的甜感不在入口的时候,而是在喝完的时候,口里剩余的那个味道、那种甜感在你喝完咖啡再喝一小口清水或者淡茶的时候,感觉会更明显。虽然是甜,但是这种甜感的出现时间跟同事给我的那种白桃茜不一样,白桃茜是入口的时候感觉到蜜一样的甜。耶加雪菲的味道跟之前提到的三款都不太一样,是花果的鲜。第一次喝的耶加雪菲用的是瑞幸的SOE豆子,也就是小黑杯用的那种豆子。当时我只是觉得很特别,但我说不出到底特别在哪里,而且我也不确定我到底喜不喜欢这种特别。瑞幸的意式匹配我感觉是一款基本上不会被搞砸的深烘咖啡豆。无论你怎么整,都能体现出它的特征,其它咖啡豆可能要用1:15的粉水比,如果粉水比拉大,可能会寡淡,但是瑞幸的这款意式拼配咖啡豆,我觉得可以用到1:17。瑞幸的花魁我还没开始打开,我先开的是瑞幸的云南小粒咖啡。云南小粒咖啡给我的感觉是入口的时候跟哥伦比亚的惠兰有点像,但是它们的后部不太一样,云南小粒咖啡的余韵我感觉到的是红茶或者普洱的味道,是那种茶的那种感觉,是淡淡的茶水味,跟曼特林的甘草回甘有明显的区别。

当我尝试过那么多的咖啡豆,又体验出那么多不同的味道的之后,我才明白到,为什么那些痴迷手冲的人会不喜欢深烘的豆子,因为深烘的豆子通常就只剩下巧克力坚果的味道了,那些只有浅烘或者浅中烘才能体现出来的花果味道,又或者其它味道,深烘基本上不会有,所以有人会觉得用意式拼配的咖啡豆做手冲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手冲咖啡是一个味道,手冲出来的咖啡再加奶,又是另外一个味道。当加进去的奶是不同牌子的,出来的味道差别很大,可能你只是喝牛奶的时候体会不出来,但有了咖啡以及温度的加持,那些味道就会被放大。那明明只是一杯加了奶的黑咖啡,但是某个时候却让我尝出了小时候外婆做的鸡翅的味道,是那种不咸,蛋白质混合了糖和生抽,发生了美拉德反应的味道。熟悉的味道是最容易勾起人的记忆的!

瑞幸深烘果然很苦

作者 xrspook
2024年12月8日 09:08

当年今日

白色陶瓷V60滤杯收货以后,我就赶紧回到办公室,用余下的辛鹿蓝冬和双11买的瑞幸意式匹配凑出一个13克的粉,它们的比例是9:4,辛鹿是9,瑞幸是4。还记得在咖啡集市上,当我第1次看到瑞幸豆子的时候,觉得那个豆子很油光,而且也很大个,我妈说记忆之中辛鹿的豆子没那么大个,但实际上,当我把两种豆子放在一起,能明显看到辛鹿的豆子是大个的,瑞幸的豆子是小的,瑞幸的豆子的确比较油光,因为那是深烘的,辛鹿的豆子因为是一个中烘,所以咖啡色浅一点,而且也会感觉干涩。我感觉辛鹿的豆子应该是水洗豆,因为磨豆的时候我感觉有很多皮,但是深烘的瑞幸完全没有皮。一直以来我磨的大豆是辛鹿的蓝冬豆子,所以当我第一次把瑞幸的深烘豆子混进去,手磨的时候发现很轻松。我才终于明白到为什么大家说深烘的豆子很脆,很容易磨,如果换成浅烘或者中烘的豆子,你会觉得很硬很难磨。我也很庆幸,之前开始磨的不是深烘的豆子,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很难磨,现在突然间变得简单,会让我觉得挺惊喜,因为那堆豆子里有中烘有深烘,肯定是不均匀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很好磨,有些时候会挺艰难。

白色陶瓷V60滤杯下水效果跟塑料的V60滤杯下水效果有点类似。因为我知道那13克粉里面有深烘的豆子,所以我已经稍微放了一下,再去冲那个咖啡,但结果出来的那个效果依然让我很震惊。自从有了手摇咖啡磨以后,我喝过三种豆子,喝得最多的是辛鹿的蓝东,其余两个就只喝过一回,是买瑞幸的时候送的SOE豆子,一个是瑰夏,一个是耶加雪菲。无论是哪一种,我都冲不出苦的感觉,基本上每一次如果不是冲得非常酸,我已经觉得很成功了,这一次我居然冲出了又苦又浓的咖啡。一口下去的时候还有一点点酸,那是蓝冬固有的味道,我太熟悉了,接下来就是苦,而且还很浓。这个效果实在让我太震惊了。原来一直冲不出苦的咖啡,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手中的咖啡豆就那么个情况。瑞幸的深烘咖啡豆如果依然用我对付辛鹿蓝冬的那种方式整的话,我肯定会被自己虐死。9:4的比例居然也出了这么神奇的效果,实在让我太震惊。第一次用的那个白色陶瓷V60滤杯,我用的是30克水做闷蒸。我知道辛鹿的那个咖啡豆子已经很老了,所以我们没有做太长时间的闷蒸,接着就开始加水,加到80克,然后是140克,最后是196克。整个加水的比例基本上是按照四六冲的,但是控制的那个时间并不是四六冲的那种,完全等上一次去萃取以后再开始下一次,但即便这样,也如此浓苦,简直傻眼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傍晚18点多,离睡觉时间不远了。我赶紧把那杯咖啡喝完,然后把自己的晚餐燕麦片也吃完,接着我还喝了一杯淡茶。神奇的是,喝完那杯咖啡以后喝淡茶那个感觉很神奇,我喝出了一种我之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味道。咖啡是18点多喝完的,到21点多回到宿舍的时候,我依然能感觉口腔或者鼻腔里有咖啡的味道。

我感觉接下来瑞幸那500克的意式深烘咖啡豆需要消耗掉,我冲煮的温度,准确来说是我停止烧水的温度,顶多95度,我的冲煮温度必须控制在90度以下,这样我才可以不至于冲出一杯中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