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密谋升级手冲壶

作者 xrspook
2025年1月15日 08:24

当年今日

上周五回家的时候,我一路都在看手冲壶,尤其是在地铁上的时候。之所以在公交车上没看是因为东莞的公交车我走的那条路线太颠簸。在那种路况之下看手机会让人觉得眩晕,但地铁不一样,地铁上看手机很顺滑。

为什么要想到入手一个手冲壶呢?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已经有手冲壶。家里有一个单位有一个,家里那个基本都是我妈在用,单位那个一开始我是为挂耳咖啡准备的,不仅仅是为我自己准备的,也为同事准备,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是挂耳咖啡的忠实粉丝。后来我懒了,我的同事也懒了,手冲壶就放在那里一直吃灰。直到我买了手摇磨,买了滤杯,买了滤纸,开始自己做手冲咖啡。

家里和单位的手冲壶都是同款的,大概只有200毫升多一点点,据说是有250毫升,但我感觉没有那个数。200毫升的手冲壶没有盖子。虽然没有盖子,但是不锈钢和整个造型都做得很好,起码在冲挂咖啡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挂咖啡不需要加那么多水,我感觉160毫升左右就够了,所以用那个去衡量手冲壶,的确200毫升是足够的,但现在我用的是滤杯滤纸,做的是手磨咖啡,咖啡粉的量如果是瑞幸的深烘,我用的是10克,如果是其它品牌的咖啡豆,尤其是中烘或者浅烘的,我会用13克。为什么瑞幸的深烘要用10克呢?这跟我买错滤纸有关,现在在单位我在用扇形的滤纸放在V60 1~2人份的滤杯上使用。这就意味着,我要把扇形滤纸的两个边折成90度。这样的改造。会让滤纸比滤杯低大概1.5厘米。这就意味着我不能放那么多咖啡粉,如果我依然用13克的咖啡粉用195毫升的水,水一下去,液面提高后,咖啡粉就没过滤纸了。后来我发现用10克的咖啡粉,又或者准确来说,用10克的咖啡豆磨成了咖啡粉,用170毫升的水冲瑞幸的深烘咖啡豆是比较合理的组合,出来的那个味道我喜欢。一开始我用的是150克水,感觉太浓了,味道都叠加在一起,后来我用的是160,后来发现170也行。如果水温足够高,我感觉我可以尝试一下180毫升。

之前我用的是V60滤杯,V60滤纸,加13克的辛鹿中烘的蓝冬咖啡豆。用的是标准粉水比1:15,所以我需要注入195毫升的水。当我用那个200出头的手冲壶进行这个195毫升的冲煮的时候发现到了最后没水了,挺尴尬。虽然往手冲壶注水的时候,我已经注得比较满了,离开口剩下不到1厘米,但即便这样,最后水还是不太够。把手冲壶的水全部都倒进去,这是一个不太合理的操作,因为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温一定会降低,无论我的手冲壶上面有没有盖上盖子,要把一壶水从满壶到用光,这个过程变化手感变化很大。后来在看一些咖啡知识介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正确的手冲壶理论上注水应该八成满。在冲煮的时候水量通常都保持在一定的程度,所以专业的人用600毫升的壶冲225克的水或者300克的水。从八成开始,到他们冲煮结束,壶里的水起码还剩下小半壶。这样的水量保证了他们在冲煮过程中水壶的倾斜度和手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我觉得自己要买一个大一点的手冲壶,但是要买多少呢?350毫升好像也够,但是有点勉强,600毫升又好像太大了。

上周五在地铁上,虽然我一直在开手冲壶,但是却一直没有下单。

等不到滤杯

作者 xrspook
2024年12月13日 08:35

当年今日

周四的中午吃过午饭,我在单位收发室的门外一边做着淘宝的任务一边等待着收快递。我等待的是白色陶瓷V60滤杯,也就是之前我才刚买了一个放家里的那个牌子那个型号的滤杯。有三个颜色,白色黑色和红色。一开始我放进购物车的是黑色,后来改成了红色,最后还是改回了白色,因为感觉无论是黑色还是红色,长期高温之下,不知道那个釉面会怎样,所以总的来说,白色才是耐用安全的。之所以想到这一层,我想起宜家家居买回来的那个水杯,外面是橙色的,但里面是白色的,为什么不做成整个都是橙色呢?虽然水杯跟滤杯又有点差异,毕竟滤杯被高温液体浸泡的时间其实不长,但水杯就说不准要泡多久了,但因为滤杯的价格不高,所以千万不要有太多的幻想,白色好像安全一些。

通常情况下,那个快递应该会在下午13点之前送到,通常的签收时间是12点45到13点之间。吃过午饭,已经接近12点30,所以我决定在那里等一等。等的时候顺便把淘宝的任务完成了,淘宝任务完成了以后,继续去完成消消乐的任务。等到12点50的时候,我感觉应该差不多了吧,但还是没有,于是我等到了13点,依然没有,最后我等到了13点10,还是没见人影,所以我就走了。回到办公室,继续完成消消乐的任务。之所以走,另外一个原因是手机只剩下14%的电量了,我在等待的那个过程之中消耗了10%的电量,所以我必须得走了。

这个走了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快递居然中午没来。中午没有快递送货,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当我傍晚再去看物流的时候,那个早上10点说开始派送的滤杯居然还没送达,我那个16点多开始派送的波纹管依然写的是那个快递员的名字,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他把两次派送直接压缩成一次吗?双十二好像已经进行中了,但我没有买任何东西,别人也跟我这样吗?还是说别人在双十二买得很凶,所以快递员忙不过来了。

之所以中午要在那里等滤杯,是因为我想用那个新的滤杯试前街咖啡的曼特林深烘的豆子,那个豆子买回来我还没试过,但中午我等不到滤杯,就只能放弃,所以下午我我喝的是挂耳咖啡,是辛鹿的蓝冬。我的计划是,如果中午等不到滤杯,滤杯傍晚送到了,那么我就赶紧把它拿回来,傍晚我依然可以冲一下前街咖啡的豆子,结果天黑了,快递信息还显示滤杯还在派送中。所以这就说明了,是老天爷决定不让我喝到前街咖啡的曼特林深烘豆子。

为什么下午我要冲一杯挂耳咖啡呢?因为消消乐我通常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20局。周四消耗的时间好像比平时多了一点,因为在户外进行消消乐好像感觉不太顺畅。超过了12点45才开始进行消消乐,如果我要手冲咖啡,13点40我就要开始准备了,所以如果我要先完成消消乐再开始手冲咖啡,那么时间就会开始得比较晚,我不想因为自己手冲咖啡的习惯影响别人上班的工作热情。

最终滤杯没收到,消消乐完成了,最后我就只冲了一杯挂咖啡。连续喝了几天的瑞幸深烘豆子以后喝回辛鹿的蓝冬,感觉味道差别好大。

区别

作者 xrspook
2024年11月23日 08:25

当年今日

周五的手冲咖啡,如我所愿,手冲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当我觉冲得差不多的时候,看了一下秒表,还差几秒钟,所以我又补了几秒的水。我感觉流量控制得还行,是我计划中的萃取量。我的目标萃取量是120毫升。因为我默认我磨的豆大概就是8克,所以这刚好是1:15的粉水比,但实际上我又不确定我的那个量是不是8克,有可能会比8克多一点点,但估计不会到达10克。周五这个咖啡。巫师2.0磨了15圈多一点,就粉量来说,也达到了我的目标。周五的时候,当我进行浇水时,我已经尽量控制用蚊香渐变的方式注水,而且相比于前两天离滤杯壁的距离更近了,最终出来的效果是那个粉坑大体形状跟前两天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异我感觉是粉墙比前两天薄一点点。所以是不是如果不采用分段式的手冲,我就做不出锥形的效果呢?因为连续三天我做出来的都是好像在粉堆里挖挖出了一个U型的坑,因为周五粉墙比之前薄了一点,所以周五粉坑的深度没有前两天那么深。虽然我使用的那个手冲壶已经有一定角度,但显然也是手冲壶之中最便宜的那款,所以水流注入的时候不完全是垂直的。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难控制的地方在于因为我只用8~9克的粉,那个粉的量倒进去只有1~2人份滤杯的1/3,如果是15克粉倒进去,那会是滤杯的1/2,甚至多一点点。这就导致了在我一开始闷蒸又或者在后期注水的过程中,我可以操作的面积很小,尤其是在闷蒸的时候。后面当液面提高了,我画圈才可以稍微大一点点,但无论如何,相对于15克粉来说面积还是小。

粉坑的形状差不多冲出来的咖啡也差不多。趁热的时候,一过滤出来摇晃之后,入口感觉刚刚好。不会有水感,味道很丰富,但是刚刚冲好的时候太热了,喝不下去,但是随着温度的下降,酸味会越来越明显。第一次冲出这个粉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在我几乎把咖啡喝完,也就是咖啡已经凉了以后喝进去,过上一段时间,嘴里会有坚果的味道。第一次品尝出那个味道的时候,我觉得很神奇,第二天第三天我依然能品尝出那个味道,所以这就不是一个意外,为什么之前从来没有感觉到呢?咖啡液冷却后,咖啡的味道基本消散,才会出现坚果的味道,我很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滤纸的味道。所以周五把那杯手冲咖啡喝完以后,我把所有器具都洗了,接着我又拿出一包辛鹿的蓝冬挂耳咖啡,按照平时的步骤又冲了一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都是蓝冬,主体都是那个味道,但是用咖啡豆磨粉的手冲咖啡那个味道的层次要比挂耳丰富很多。喝挂耳咖啡以后我觉得速溶咖啡就像中药。喝过自己用咖啡豆现磨的手冲咖啡以后,挂耳咖啡基本没什么层次可言,那个味道都还在,但是比较呆滞。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手冲咖啡能让咖啡有更多的层次,现在我总算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样辛鹿的蓝冬,咖啡豆是4月产的,挂耳咖啡是5月产的。就日期来说都不新鲜了,但是挂咖啡的保质期是24个月,是充氮保存的,理论上是密封的。咖啡豆我大概10月的时候开封。在这之前,我妈硬是把那包咖啡豆塞进一个奶粉罐里,但是却把那个包装划破了,虽然那个奶粉罐密封性很好,但实际上那袋咖啡豆也已经漏气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咖啡豆在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依然比挂咖啡有更好的表现,这让我有点震惊。那个挂咖啡在嘴里凉了以后,也微微地能感觉到我手冲咖啡之前很困惑的那个坚果味道,这就验证了那个味道不是滤纸的味道,是这个咖啡豆自带的一种属性。手冲的这种方式当口腔放凉了以后,那种味道会蔓延开来,展示出来的出来的量比挂耳咖啡没什么技巧而言的冲泡强烈很多。

只要认真做事,每一条都是不归路。

区别

作者 xrspook
2024年11月23日 08:25

当年今日

周五的手冲咖啡,如我所愿,手冲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当我觉冲得差不多的时候,看了一下秒表,还差几秒钟,所以我又补了几秒的水。我感觉流量控制得还行,是我计划中的萃取量。我的目标萃取量是120毫升。因为我默认我磨的豆大概就是8克,所以这刚好是1:15的粉水比,但实际上我又不确定我的那个量是不是8克,有可能会比8克多一点点,但估计不会到达10克。周五这个咖啡。巫师2.0磨了15圈多一点,就粉量来说,也达到了我的目标。周五的时候,当我进行浇水时,我已经尽量控制用蚊香渐变的方式注水,而且相比于前两天离滤杯壁的距离更近了,最终出来的效果是那个粉坑大体形状跟前两天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异我感觉是粉墙比前两天薄一点点。所以是不是如果不采用分段式的手冲,我就做不出锥形的效果呢?因为连续三天我做出来的都是好像在粉堆里挖挖出了一个U型的坑,因为周五粉墙比之前薄了一点,所以周五粉坑的深度没有前两天那么深。虽然我使用的那个手冲壶已经有一定角度,但显然也是手冲壶之中最便宜的那款,所以水流注入的时候不完全是垂直的。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难控制的地方在于因为我只用8~9克的粉,那个粉的量倒进去只有1~2人份滤杯的1/3,如果是15克粉倒进去,那会是滤杯的1/2,甚至多一点点。这就导致了在我一开始闷蒸又或者在后期注水的过程中,我可以操作的面积很小,尤其是在闷蒸的时候。后面当液面提高了,我画圈才可以稍微大一点点,但无论如何,相对于15克粉来说面积还是小。

粉坑的形状差不多冲出来的咖啡也差不多。趁热的时候,一过滤出来摇晃之后,入口感觉刚刚好。不会有水感,味道很丰富,但是刚刚冲好的时候太热了,喝不下去,但是随着温度的下降,酸味会越来越明显。第一次冲出这个粉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在我几乎把咖啡喝完,也就是咖啡已经凉了以后喝进去,过上一段时间,嘴里会有坚果的味道。第一次品尝出那个味道的时候,我觉得很神奇,第二天第三天我依然能品尝出那个味道,所以这就不是一个意外,为什么之前从来没有感觉到呢?咖啡液冷却后,咖啡的味道基本消散,才会出现坚果的味道,我很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滤纸的味道。所以周五把那杯手冲咖啡喝完以后,我把所有器具都洗了,接着我又拿出一包辛鹿的蓝冬挂耳咖啡,按照平时的步骤又冲了一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都是蓝冬,主体都是那个味道,但是用咖啡豆磨粉的手冲咖啡那个味道的层次要比挂耳丰富很多。喝挂耳咖啡以后我觉得速溶咖啡就像中药。喝过自己用咖啡豆现磨的手冲咖啡以后,挂耳咖啡基本没什么层次可言,那个味道都还在,但是比较呆滞。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手冲咖啡能让咖啡有更多的层次,现在我总算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样辛鹿的蓝冬,咖啡豆是4月产的,挂耳咖啡是5月产的。就日期来说都不新鲜了,但是挂咖啡的保质期是24个月,是充氮保存的,理论上是密封的。咖啡豆我大概10月的时候开封。在这之前,我妈硬是把那包咖啡豆塞进一个奶粉罐里,但是却把那个包装划破了,虽然那个奶粉罐密封性很好,但实际上那袋咖啡豆也已经漏气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咖啡豆在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依然比挂咖啡有更好的表现,这让我有点震惊。那个挂咖啡在嘴里凉了以后,也微微地能感觉到我手冲咖啡之前很困惑的那个坚果味道,这就验证了那个味道不是滤纸的味道,是这个咖啡豆自带的一种属性。手冲的这种方式当口腔放凉了以后,那种味道会蔓延开来,展示出来的出来的量比挂耳咖啡没什么技巧而言的冲泡强烈很多。

只要认真做事,每一条都是不归路。

为什么要入手巫师2.0

作者 xrspook
2024年11月16日 08:47

当年今日

当我终于觉得要入手一个靠谱的咖啡磨的时候,我已经喝挂耳咖啡好一段时间了,而且也尝试了好几个不同品牌的挂咖啡,不同口味的也都尝试过了。喝挂耳咖啡的时候,我会观察打开袋子那一刻咖啡粉的粒度,我也会观察经过我的冲泡之后,咖啡粉的粒度。所以现在的我可以把握手冲咖啡应该用什么粒度。因为挂耳咖啡喝多了,所以我知道那需要多少粉,通常来说,挂耳咖啡里面咖啡粉的量是8~10克。你或许会觉得8克会不会味道不够,实际上我个人没觉得8克跟10克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区别很大的话,我感觉是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咖啡粉。有些品牌是你喝过以后就不想再喝了,你只想赶快把那些东西消灭掉。最后你甚至连那个牌子是什么你也记得了。最后让我觉得可以持续喝下去的,只剩下辛鹿和GEO。辛鹿是个靠谱的牌子,是同事介绍给我的,同事是由她男朋友介绍的。至于GEO,是因为从前单位的福利都发在南粤分享汇上,我要把它消灭,搜索咖啡就看到了GEO,觉得价格也不算太过分,所以就尝试了。后来单位的福利不发在南粤分享汇了,新的那个东方福利网上面可选的咖啡很少,可选的挂耳咖啡更少,这些咖啡价格都不菲。南粤分享汇之所以还能选到咖啡,因为实际上送过来的时候用的是京东物流,所以实际上的是京东上的东西,但是南粤分享汇这个屌丝,你放进购物车里面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用你福利的余额去结算,所以挑选过程已经很痛苦,结算可能被系统筛选掉,又要重新挑选就更加痛苦,最后的痛苦变成他们给你的那个搜索页面根本搜不出你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只能采取登出,搜索并找到产品页面,再次登录,把商品加入购物车的方式获取资源。最后一次在南粤分享汇买的咖啡里面我也买了知乎的咖啡,结果送过来的时候打开一看,原来代工知乎咖啡是GEO。还记得曾经买过一次GEO,放在家里,我妈直接忘了,再次被我发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但实际上那些咖啡冲泡出来味道还不错,所以他们的充氮保存是真家伙,也真的起到了作用,虽然跟新鲜的比起来,味道肯定会有一点差异,但是对我这种粗人来说,没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因为观察过挂咖啡,因为看过不同口味不同品牌的咖啡粉的差异,我也终于知道如果我要自己磨咖啡豆,我应该用什么样的粒度。虽然我还没到那种看一下那个咖啡豆就知道要用什么粒度,知道那个磨要怎么调整,知道要用什么水温,什么滤杯去实现这么牛逼,但起码我知道,大概差不多要调整出什么样的粒度才能实现我想要的结果。最纠结的人估计对那些咖啡粉的粒度得用不同的筛网分离确定,我知道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但我觉得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没必要做到那么学究。

挂咖啡是很方便,但关键是我感觉那个滤袋实在太快了,有时我甚至觉得,我是不是要对某些咖啡粉要使用浸泡的方式。跟一般的滤杯比起来,挂咖啡的那个滤袋开口实在太小。我用一个普通茶壶注水,还要在这么小的口袋里面转圈,简直折磨人,于是这就迫使了,我觉得得用滤杯,得用滤纸,得用手摇墨自己控制粒度,得用经过处理的沸水进行我想要的冲泡。

一天就喝那么一杯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呢?我觉得,人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事都很随意,我选择在咖啡的这个问题上不随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