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午夜白日梦

作者 ONO
2025年5月7日 12:10

自媒体时代最蠢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便是当一个话题被聊起引起议论的时候,为了「热度」大家都会蹭一蹭。于是,在这种信息茧房的构建中,原本是一个解构到建构的知识,人们根本不在乎建构的部分,以为读懂了解构的「一句话」便得知了全部内容,到最后被越来越多博人眼球的自媒体变成了「结论」。

比如,接下来就有一个东西要火起来了——睡前妄想症。

睡前妄想症并不是一个「新词儿」,它是从解离性障碍里面分支出来的一个表象,而这个表象又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确来说,它不在精神病学的分支,而是细分在了心理学里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中。但很多人得知这个新词儿的时候,就直接用上了它倒果为因的结论:

经常在睡前妄想的人,是因为童年受过了严重的创伤。朋友跟我聊起这个概念时,也恰逢我最近完成了安全感缺失症的系列,我确实认为安全感缺失症的症结要从童年的花园里去寻找那个熟悉的场景,但把睡前妄想症也归咎为是童年创伤,这倒是符合很多人对于「贴标签」的热爱,因为「童年有创伤」在很多时候也是「特别」的标签——当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时候,一个童年不幸福的人,一定会成为这个空间里被全方位关注的人,但是这种关注又是各取所需——同情弱小的人是在证明自己的伟大,而利用「特别」博取关注的人又会暗骂对方是一群蠢货皆是凡人。


睡前妄想症到底是什么?

要找到「睡前妄想症」在知识地图的什么地方?有必要先聊聊我个人的知识地图呈现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地图有所不同,也并不意味着我的就是正确的。

  • 表象:指我们现在所处的现象世界,个体、群体、事件均是以表象形式存在,我们无法从一个独立个体的事件覆盖其他个体的结论。即开 BYD 的都是屌丝,这个结论属于刻板偏见;
  • 追 A:指寻找表象与表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 追 A 的核心其实就是多问一句「为什么」
    • 追 A 需要保持对事物的观察力、好奇心,以及独立思考、质疑和重新寻求真相的能力;
    • 一般来说,一个人若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那通过追 A 构建自己知识地图的方式并不合适,他们更适合采用事件-感受的方式来归类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直觉感受;
    • 追 A 的过程是最容易触发「知识越多越堕落」的时候,所以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外界的回应,否则将会陷入到无参照物的虚无感中;
    • 追 A 的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从「概念炼金术」进化至「概念建构」。这是个大话题,最后再聊;
  • 底层逻辑:指在寻找「为什么的为什么」。
    • 底层逻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结论,而是某一种人们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认知架构。简单来说,就好比是哲学家对于「爱」这个课题的研究,从古至今,它仍然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每个人对于「爱」这个课题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 既然底层逻辑不是「标准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探寻?我们就拿哲学家对于「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 人的痛苦来源于理性,所以才感到虚无→解决方案:克尔凯郭尔提出用「信仰」对抗虚无;
      • 人的虚无感源自于欲望→解决方案:叔本华提出「禁欲」拿回对身体的控制权;
      • 上帝已死,信仰不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尼采提出「超人理论」通过权力意志掌控人生;
      • 虚无的本质是永远在变化的,人本身就是虚无的→解决方案:萨特提出「自由令人惊骇」的行知合一的思想;
      • 害!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荒谬极了!→解决方案:加缪提出了「荒谬主义」认为应该活在当下;
    •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底层逻辑,都会对应现在社会上某种「群体行为」的表象,比如利用信仰对抗死亡恐惧的、有一群人互帮互助鼓励禁欲的、有努力通过学习获得掌控感的、也有「老子今天过好就行」的自由派……
  • 从「追 A」到「底层逻辑」的路径
    • 最基本的是带着「为什么」去寻找相关的书本知识,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很多时候书本其实是「表象的汇总」,就是我一度提到过的「方法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根本原因。书本知识仍然是别人「追 A」的结果,它需要通过实践之后,变成个体对于知识的具象化感受;
    • 被很多人唾弃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本身就是底层逻辑。只是它要花费的成本太大,以至于人们开始通过否定它来寻求自我安慰;如果你是一个占卜师,你接手了 1000 个案子之后,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大师」,因为你有足够多的案例可以让你总结人们最常问的问题、问题背后的相同原因、以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其实想要从你这里得到怎样的答案……
    • 从解构到建构。更表象的说法是「思想深度 = 表征压缩 × 推理展开」。解构-建构是抽象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可以结合你自身正在学习的某种东西。比如我曾经把塔罗牌和剧本结构进行了抽象化的解构,找到了它们之间非常精妙的共通性。但是这套系统很难被推广,因为它是每个人的「框架产物」(即一个人的观点、结论、判断,都是在特定认知框架下产生的结果)。

不是,到底什么才是「睡前妄想症」啊!

确实,上一小节感觉像是在装逼地拆解知识地图的结构,完全没有提到小标题的定义。

完全无视上一小节知识地图展开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妄想构建出一个「我认为就是这样的」美妙世界,甚至认为可以在那个世界理解万事万物的底层规律的过程——就是睡前妄想症的底层逻辑。

比如,有的人会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写书法字,觉得那些书法字一撇一捺的笔锋如此简单,自己也能写出一手好字——但这仅仅是存在于睡前的妄想世界里,真到了要握笔写字的时候又被打回原形——妄想完全忽视了这个结果被解构和建构、大量实践、验证的过程。

大部分的科普视频并不需要讲清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最直接的表象来吸引关注者的感同身受,比如所谓的睡前妄想症,就是跟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人在妄想的世界里谈一场完美的恋爱,甚至发生肉体关系。

解决了这个底层逻辑,就可以「追 A」了,哪些事情跟睡前妄想症是一样的行程路径呢?

  • 心理防御机制里的「幻想」,幻想属于一种逃避现实的机制,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欲望或达成目标,个体会在内心世界构建替代场景,以缓解焦虑或无力感。
  • 如果幻想与现实完全脱节,特别是个体明知道幻想与现实违背(比如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幻想自己突然痊愈),那么在原始的「幻想」极致以外,还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否定」机制;
  • 如果幻想的内容是对现实未完成任务、梦想的实现,那这是一种强烈的「补偿」和「理想化」机制;
  • 随着幻想的层级加重,如果这个幻想构建的是一个安全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特别是童年阴影;或者另一种极端,童年阴影会在这个妄想阶段被具象化成各种场景,而在这个黑暗的童话世界,分裂出另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去对抗那些妖魔鬼怪。这才是「睡前妄想症」最靠近「解离性障碍」的部分;

于是,一些自媒体把最吸引眼球的结论抽取出来——有「睡前妄想症」的人,是童年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这不是追 A,更不是底层逻辑,而是停留在表象地吸引眼球。


建构与硬凑

我不反感知识的「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因为这样更好让人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如果这个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无法进行强逻辑的推理展开,甚至在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其结论是透过断章取义得来的,那这就不是解构-建构的过程,更像是生拉硬凑而来的结论,即「概念炼金术」。

但这是追 A 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人这个生物的「基础设定」。18~28岁是一个人世界观进一步构建的时期,世界观构建期最大的局限性来源于「我们手上只有这么多积木」,这些来源于童年的积木确实可以从结构上搭建出小时候无法搭建的风格,但也确实无法媲美通过深挖基坑钢筋水泥搭建出来的楼房。

但同时,这个时期人们又对认识世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即「我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规律」,于是人们开始用这些童年的积木来创造搭房子以外的创意,例如把它玩成多米诺、异形化保龄球游戏、上色绘图等等。于是「积木」和「通过积木来寻找世界规律」之间就变成了抽象的、甚至让大部分人难以理解的「炼金术化合」,具体呈现就是喜欢把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缝合」在一起。

说来羞耻,比如我在19岁的「散文集」里,把火车轨道的交错比喻成「无性繁殖」的轨道带着人们去不同的城市「有性交叉」。(操……)

这个时期的思维会透过模仿哲学语言、结构性思维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过程,而真正的认识构建,是随着前额叶皮质的成熟,理性思考作为主导的时候,开始理解「深挖基坑」和「钢筋水泥」之于建筑物的意义时,这便是底层逻辑,也就是在「重建童年花园」的过程中,将「积木」扔掉,重新开始学习如何搭建房子——但是最开始那些用积木去理解世界的经历并不会被浪费,它们是很好的抽象解构的思维训练和预备。就像练字的过程,先从拓印临摹,到白纸上仿写,然后某一天突然理解了自己在一撇一捺的笔画里挥毫泼墨的情绪,于是便有了属于自己的行云流水。

但这件事其实和「睡前妄想症」是相似的。睡前妄想症将大量的现实意义和知识验证无视后,得出了一个对于世界重新认知的结论,有的人会真的将睡前妄想的结果当真,比如他会觉得这是所谓的「天启」,是某种意义上的神谕,以此作为麻痹自己拒绝面对现实世界的「特权」。「概念炼金术」有一样的快感,人们将两个词炼合后,创造出一个类似真理的超浓缩结论,比如「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个炼金的过程,完全无视了追 A 和构建底层逻辑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个让人得到即时真相反馈的「思维捷径」,看似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进行语义堆叠。

而这种以为可以透过思维捷径,去获得别人需要花大量时间、经历、事件才能看到的结论,甚至用这种方式去否定时间、经历和事件的重要,从而以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的方式去定义他人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午夜白日梦」。

RevolverMaps下线了

作者 三棵树人
2024年11月24日 01:09

我的访客记录页面本有一个3D的地球图案,用以记录和实时显示当前正在浏览此页面的用户,是个非常漂亮的动态组件,今天发现不显示了,一开始以为是DNS解析的问题,结果排查下来发现是这个服务下线了,官网也关了,只留下了两句话:

RevolverMaps has shut down.
Many thanks to all users and supporters of the service!

—— https://www.revolvermaps.com/

自从玩博客以来,从Web 2.0时代至今,用过了很多有意思的插件、组件,还有许多的主题、第三方图床、音乐服务。这个3D地图是我自接触它就一直用到今天从未想过舍弃的组件,至少有10年以上,不知道RevolverMaps团队是资金出了问题还是单纯地不玩了。在网页存档网站搜索了一番,favicon11月7日都还是正常的,favicon11月16日已经下线服务了,关站应该就是在这期间里的某一天。

实在惋惜,虽然再次印证了第三方服务随时会跑路的定律,但还是感谢RevolverMaps的陪伴!

以前的截图,上面的3D地球图案就是RevolverMaps


除非注明,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sksren.com/archives/1994.html

母亲看病记录(第一部分: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下篇)

作者 石樱灯笼
2023年12月26日 10:06

继续大长篇。

假如你没有看过之前那一篇的话,请先移步:母亲看病记录(第一部分: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上篇)


先写个没啥关联的小短篇

本文开写之前,出了这么一个事情。

昨晚我妈在自己的房间里刷短视频。这基本上是她们这些同龄人每天在家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至于短视频内容,那当然是100% 反智反人反社会的

然后我妈突然就冲进我的屋子里:你看这手机突然扣了我50多块钱,怎么回事?

我一看,微信支付记录上写着扣了51.51元。

“还能不能要回来了?”

我问她,你在啥啥平台啥软件上扣得钱啊?

“不知道!”

那你还能找到扣钱的软件或者页面吗?

“找不着!”

那你又不知道是啥软件,又不知道为啥花钱,你就输密码?

“我当时就看陈佩斯咋了咋了,然后他就让输入密码,然后我就输入了啊。”

那你这钱找谁要去?你这就算是报警你都不知道该让警察抓谁

hr

我脑子嗡嗡地,气得不得了,吼了她几句,每次都跟她说少看这些傻逼短视频,把脑子都看坏了。我妈气得摔门而去,然后叮咣在一顿折腾,走廊的拖把桶都倒了,还好里面没有水。人往床上一躺,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要死上吊要跳河的样。

拿她那手机点开。找半天也找不到那钱是从什么渠道出去的,最后只好在微信支付里点了 对订单有疑惑->其它问题,然后投诉。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妈拿手机过来了:

“钱给退了,让你给发个评价”

IMG_0145

我想死的心都快增生成肿瘤了。


继续讲沈阳看病行

上面那段其实完全可以单独写一篇博客充水分。但我又不是卖猪肉的。右边那个 Google Adsense 目前获得的浏览量占全域的 90% ,点击共 0 次,收入 $0.01。谷歌的广告内容都傻屌得要命,我自己看着都厌烦,我都建议大家 uBlock Origin 屏蔽掉呢。

前篇讲到 2019年12月16日,我,我母亲,我大舅,三个人在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就医的第一天。文中写到最后晚上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折腾。

房间是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双人床。我大舅睡单人床,我和我妈睡双人床。两张床中间基本就一个能走人的缝,贴得很近,口臭都能闻得很清晰。

睡觉前

12月16日 晚10点49分,手机在微信上检查心血管科室的挂号情况。

Screenshot_20191216-224913

无号。

12月17日 凌晨0点整,手机在微信上检查心血管科室的挂号情况。

Screenshot_20191217-000043

非允许挂号时间段。

12月17日 凌晨0点07分,手机在微信上检查心血管科室的挂号情况。

Screenshot_20191217-000731

无号。(其实我在0点之后一直在刷新页面,怕他这系统和以前12306一样,放号和允许挂号之间有时间误差。只不过确定根本没有放号后,在07分截的图)

轰隆

12月17日凌晨,突然轰隆巨响。

我这个人睡觉一直很困难,在外边睡觉更是有动静就醒。这轰隆巨响直接惊醒我,吓得我一头汗,睁开大眼珠子就找声源。

我大舅睡觉打呼噜。

听起来像是拉锯,然后伴有吧唧嘴。

我妈并没有被吵醒,还在睡。一会嗯一声,一会啊一声,一会蹬腿,一会哎呦叫一下。

我困得眼珠子都要鼓出来了。

没办法,上个厕所吧。

刚一起身,我妈就醒了。我大舅倒是没醒,呼噜继续。

上了个厕所,然后我妈也上了个厕所。回到床上躺着。我妈躺下不一会就睡着了。整个过程我大舅翻了个身,呼噜大概停了能有10多秒。

我就只能很轻醒的肿着眼睛在那躺着,也不知几点才睡过去。

早起

凌晨4点多,爬起来。

我妈也醒了。

去排队挂号。

我大舅也醒了,但是又没啥用。他又不能去排号。

DSC_2858

室外有个好消息:大幅度降温了,完全零下,地面上完全结冰,没有水了,也就是说,鞋底断裂进水的问题相当于被老天爷解决了。

找挂号机

门诊楼的大门是大开的。电梯虽然没开,但是楼梯间是开的。

相当于特务探路,我把整栋楼开放的区域都探了一遍。

(注:以下内容全靠回忆,所以可能有很大程度的纰漏。如需就医请酌情参考,切勿盲目迷信。)

  • 1楼冷得够呛,人基本没有。但是1楼没有挂号机,所以在1楼逗留也毫无意义。
  • 2楼也很冷,但人特别多,挂号机也特别多。
  • 3楼人比较少,挂号机虽比2楼少,但跟人数比较起来,在3楼排号看起来就很划算。
  • 4楼几乎没有人,挂号机虽比3楼少,但跟人数比较起来,在3楼排号看起来就特别划算。
  • 5楼及以上的楼梯间大门锁着,上不去。再往上甚至楼内都没有开灯。

于是决定在四楼排号。好几台挂号机(没记错的话有6台),就我和几个躺在椅子上看起来也没什么干劲的。

DSC_2859

内心:呵呵,10年前的春运,我从卷帘门缝里爬进去跟一堆壮汉挤来挤去最后,排到第三(然后没买到票),现在这个压力也实在是太小了。

所有挂号机都是都是关机状态,但所有的报告机全是开机状态。

DSC_2867

虽然报告机开机了但是毫无意义,因为服务器关了。

DSC_2865

DSC_2862

排号

7点放号,现在还没到5点呢,还有2个多小时得等着。手机充电宝我倒是都带着,但是没精力没体力玩。

满屋子都是躺在候诊区椅子的瘫软的人,那挂号机前面竟然有个马扎,旁边站着个中年人,和房间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好。

我也不记得是我主动去搭话的,还是他主动来找我搭话的。

“我也是过来帮家里朋友挂个号。”

说他是“号贩子”那属实算是侮辱他了,的确他手里捏了一打身份证,但的确在这排队可算不上贩子。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我盯着楼梯间。貌似有不少医生护士或是保洁的人从楼梯间上来,去了5楼以上。他们有钥匙,大开楼梯间的门,进了门回头就用钥匙又把门锁上了。5楼的挂号机肯定是接触不到,没戏。

4楼也开始人多起来。我趁着还没那么紧张,看了下其他楼层。2楼已经人满为患非常混乱了,3楼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开始占挂号机。

因为看起来没啥压力,我就占这个“代挂号”的朋友旁边了。

这朋友很和蔼,“这马扎我的,你坐那。我不累,不用坐。”还顺手递过来一根烟,虽然他拿着烟也没见他抽,毕竟医院里面。

挂号

接近7点,几台挂号机亮起来了。

我身后已经排了不少人了。每台挂号机都排了不少人。从楼梯间都能清晰的听到楼下的吵杂声。

然后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DSC_2868

DSC_2870

6台挂号机,其中2台虽然启动了,但是没有进入系统,卡住了;另外2台,虽然进入挂号系统了,但是显示“堵纸”;还有我排的这一台,坏的。

一层楼6台挂号机只有一台是好的!

明明昨天白天的时候6台机器都是好的。

我察觉到我排的这台不对劲的时候就立刻找其他能用的机器,结论是2楼3楼根本不能去,5楼没开门。4楼虽然5/6的机器挂了,但是状况还是要比现去其他楼层好很多。

开始出号。

这位“代挂号”朋友,刷身份证,点号,操作非常快,可以说比我操作还快。有趣的是,他挂的号都不是热门到一号难求的门诊。他自己挂完号之后还帮后面的那几个不会操作的老太太挂了号。他看到我,招呼我,来这机器能用,快来。我表示加塞不还好,但看他的表情就觉得,很快加塞这种事情就无所谓了。

我猜得没错。

挂号不像买火车票。

后面好几个人都是想挂相同门诊的,点开界面就是无号状态,很快后面排队的人就都矗在那不知所措了,加不加塞都得轮到我。

点开心内科室,有个14.4的号,点吧,不点连14.4的都没有。

DSC_2897

跟着“代挂号”朋友一起下楼,到一楼,刚好从外面进来几个人跟他打招呼,刷刷刷他把几张身份证和挂号小票给了人家:“号挂了啊,我走了,回家睡觉了。”出了已经人满为患的医院,他就消失在人群之中。

vlcsnap-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3-10-31_20-57-54

我也回到旅店,睡了一会。


再就医

再排队

继续去医院。

沈阳正式降温,完全没有一丝暖意。坏处是冷,好处是我不用担心鞋子进水的问题。

也没去太早,就昨天看那德性,我这挂号票上写的10:30到11:00,早去了也进不去。

上午医院人多得已经乱糟糟了,但却感觉没有昨天乱。

其实我特别怕有医闹。那几年医闹特别的,死人无数了。今天再进医院,一楼一组的持枪武警在那站岗,全副武装荷枪实弹,那这是不用担心医闹。

到医院首先得按流程来,测个心率血压。

那候诊大厅角落摆放着个电子血压仪,也没护士指导,就一堆患者在那瞎搞。是个大长队伍,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看病,即使是这种只有一个按键的机器,他们也是拒绝学习的。

DSC_2877

排到我们时大概10:20,量呗。

DSC_2880

我妈:哎呦你看我这血压多低啊,我低血压。你也量量。

其实我发觉虽然是个大长队伍,但,多数都是排队玩的,毕竟排队候诊都闲得要死。量呗,反正也没见着后面有人着急,话说我这号都是心血管门诊末尾了。

DSC_2884

我妈:你看你这血压就正常。

我早上到现在连口水都没时间喝。

医院虽然乱糟糟,但却得到个特别有意思的情报:医院后院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食堂。 这附近的确没有什么靠谱的吃饭的地方,医院的食堂至少能保证吃完了不拉肚子。

问诊

到11点才排到我们。

医生问状况,我妈还是那一段:心慌气短半喇身子疼哪都疼睡不着觉总翻身脚麻腿疼手不好使,顺带说了下我妈有所谓的 甲减

医生带着听诊器听脉,没听出来啥名堂。开化验单,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甲功。

整个问诊过程都不到5分钟就出来了。

做检查

想不起来哪项是在医院做的哪些是跑到外面做的。只记得甲功是在医院做的。

中午人家下班之前把血抽了,然后跑到外面做另一个。

我妈突然说这医院医生也不行,看不出来是啥病,搞不好是颈椎有问题,他们也看不出来,于是在外面那个影像中心又做了个颈椎核磁。

Screenshot_20231012-175339

Screenshot_IMG_0164

中午

既然已经知道医院有食堂了,那就吃食堂。

我大舅下了一楼就说去食堂,特积极,然后很猛的就往北边大门方向走,劝也劝不动,我只要一张口劝,我妈就狠劲拽我一下,意思是 你他妈的欠揍

然后一直走到医院北门,到文化路了,才发觉不对劲。

迷路了。

好歹最后折腾到食堂。大中午的,你别说食堂,大城市人口秘籍的地区,任何一个吃饭的地方,都人满为患。

这俩大人都没有吃食堂的经验,竟然不先占个座位,要先点餐。到时候三个人端着仨盘子在食堂中间站着发呆啊。

我找了个角落先坐下了,毕竟是医院的食堂,患者乱七八糟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的病人吃食堂。

我妈倒是很和蔼的问我想吃啥,她去点,让我在这坐着等就行了。

你说你们两个挑食狂人在食堂问我一个无忌口的人想吃啥……

最后我妈和我大舅端了三盘子盖饭。

回医院

手贱看了下挂号机的神经内科门诊

DSC_2890

全有号

下午做检查

排队做检查。

那检查室十多个,下午医院开工就开始排队。

肉眼可见的大屏幕上前面人都进去了,也都出来了,马上就能排到我们。最终却排了一个多小时,中间所有检查室都停止叫号了,然后发现有人躺在检查室里睡觉。这午休时间是到几点啊。

我TM无聊把检查室墙上所有的什么医学知识都啃了一遍,心脏这玩意还真高级,还能往里面安装滤网的。

然后把他们科室叫号机报告机打印机这些流水线设备什么的所有硬件都缕了一遍,反正也没个护士管,那打印出来的报告单顶在打印机上都开始往地上掉了。

然后我一趟一趟的从检查室到化验室来回跑,在机器上等验血的报告单。

下午问诊

下午三点,回到门诊。

大夫看到这堆化验单就懵了。

vlcsnap-2023-11-05-16h54m18s053

啥毛病都没检查出来。

  • 大夫:大姨你比划一下是哪个位置疼
  • 我妈用手往大概肋骨缝下面一点的地方只了一下
  • 大夫:哪?
  • 我妈立刻把手网上挪了一个拳头的大小

大夫又重新问了下症状,我妈重复了一遍 心慌气短半喇身子疼哪都疼睡不着觉总翻身脚麻腿疼手不好使

  • 大夫:你这心是总难受啊?
  • 我妈:丹参我是总吃。
  • 大夫:吃了好使吗?
  • 我妈:个个糊噜个个(自己糊弄自己)呗。
  • 大夫尴尬一乐,啥都没说。
  • 大夫:大姨你的心脏是个怎么个不好法?
  • 我妈:不舒服。
  • 大夫:怎么个不舒服?
  • 我妈:就是难受不舒服
  • 大夫:总是不舒服?
  • 大夫又皱眉,再看一遍化验单。
  • 我妈:黑天睡觉刚一躺下就得起来,往这边歪一下,又往这边歪一下,就吃点 速效救心丸
  • 大夫:速效救心丸好使吗?
  • 我妈:吃速效救心丸就能睡着,不吃就睡不着
  • 大夫的脸上的苦都变成褶子了:吃救心丸就能睡着啊,那每天都吃救心丸吗?
  • 我妈:有时候不吃,后半夜两点都睡不着觉,就得吃救心丸。

大夫:这不对啊。

化验单里就甲功有一项的数据比较离谱: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标准值范围(0-9),结果:〉1039

大夫专门给内分泌科的医生打了个电话,内分泌科今天没人。问了一下也没什么结论,因为 甲减 的前提在那。

大夫问有没有做过甲状腺相关的手术,我妈说 不知道,医生都愣了。我妈解释:小时候在门诊像治大脖根似的给挤出来也没住院就回家了。大夫挠挠头,一乐,这篇就算翻过去了。

大夫看了看昨天神经科的大夫开的药,然后说这些药多数都应该能改善现在的状况,我再给开点别的药,吃了先看看效果。

(结果我的支付记录里并没有心脏科医生开的药,可能没在沈阳买)

跑去骨科

拿着从外面核磁的片子,想跑去看骨科。

我:也没挂号啊。

我妈使劲拽了我一下。

她也不识路,还得我领着。

按照指示牌的指引,走到骨科所在的区域,我也懵了:骨科已经完全是在另一个大楼里面了,也没人排队,所有叫号机的屏幕上也都是空的,看不出来哪个大夫是看颈椎的。

护士倒是很正经的坐在咨询台那里工作。

我妈跑过去问护士:颈椎在哪看?护士:你挂得是哪个医生的号?我妈立刻就走开了。

瞎转悠,看到有个房间挂着骨科的牌子,但是里面没人,对面的房间里确有两个人端着茶杯在那闲聊。

敲门进去,问哪位是看颈椎的大夫?

俩大夫:你挂得是哪个医生的号?

我妈:没挂号,就是想看看。

一位大夫:有片子吗?

递上片子。

大夫举着片子在那看了半天:啥毛病?多少岁。

我妈:心慌气短半喇身子疼哪都疼睡不着觉总翻身脚麻腿疼手不好使

大夫:不是颈椎造成的,啥毛病都没有,就是有点老化。没事,走吧。


就诊结束

这基本上看病的整个流程就结束了。下午三点多,回到旅店。

我妈说现在退房,就算咱们只住了一天,50块钱,买5点50的火车票赶紧回家!

这做得也太过于白日梦了吧:旅店说好了12点算一天的,这都已经是下午接近晚上快天黑了,让房东算一天的?这都快超过4个小时了就算钟点房都按全天价格收费了;水啊干粮啥的都吃没了,没时间买;从医院到火车站至少也得将近1个小时;赶鸭子买火车票你确定能买到三张卧铺?

然后你把自己家孩子拉过来在大雨雪天里在冰水里傻逼呵呵的溜了几个小时,昨晚又基本没睡,一点休息都没有。出了个大远门就干点这些傻逼的事情然后就要回家了?着急干啥啊?要活埋我啊?一辈子能出几次远门啊就干这些傻逼事情?

最终决定明天再走。

Screenshot_20231013-002055

然后讨论晚上干啥。

俩大人建议去五爱小商品城。

……

你们是不是对自己有仇?

沈阳中街

以我在北京和广州这些大城市生活过的经验来理解,晚上也营业的普通老百姓能溜达的商业区,那得是本地之名的商业街才行,必须得是晚上也通公共交通的地方,比如北京的西单。

沈阳也是大城市,那最知名的商业街,我猜也就是 沈阳中街 了。

搜一下路线,可以坐公交也可以坐地铁。不过马上临近下班高峰期,沈阳地面交通怎样我不知道,反正我认为全球下班高峰地面没有不堵的。

坐地铁去。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3-12-26_06-06-14

从旅店出来,过马路,往工业展览馆地铁站走,来了2天了,头一次正经看一眼在里面折腾了2天的医院。

DSC_2904

我妈没坐过地铁,进去就打转。我大舅倒是吹牛说以前去北京坐地铁,看他进了地铁站就一脸懵逼的样子,不想管。

DSC_2907

DSC_2911

进地铁的时候天还是亮的,出地铁时是下午4点多。这日子里冬至还有半个星期,天已经黑了。

外面降温,冷,就在中街地下商业街里面走。也没啥溜达的。

又找了个大商场溜达。

我妈那是特别看不上大商场。她闲大商场灯开得太大太亮,空地太空,过道太宽,面积全浪费了,就该把货堆得满满的把过道都占上。 “这你看空地这么多,一点货都没有,灯又打这么亮,迟早得黄了倒闭。”

最后拍了张照片就走了。

DSC_2915

然后那就得专门去找灯阴暗路狭窄货堆得到处都是的地方溜达。

我妈还非要说给我买个帽子买双鞋。

哦,专门跑到这种卖破烂的地方花我的钱给我买垃圾?你不吝啬我还要吝啬呢!不!要!!!不!买!!!

最后也不是啥都没买。路过一个卖糕点的地方,买了点糕点,名义上是给老家瘫痪的外婆买的。

溜达了一会也不知道走到哪了,反正是饿了。

别忘了,伺候这俩人吃可是巨困难。

瞎溜达看到个新开业的美食城(层),进去里面虽然只开张了一半的摊位,但是黑龙江很难随处见到的全国各地小吃有好几样,连龙抄手都有。结果转了一圈俩人直接坐电梯下楼了:“没啥吃的”。(不愧是那种去广东旅游一个星期只吃榨菜的家庭)

跑到外面街上继续找吃的。这回俩人点菜了,要吃火锅:“要那种一人一个小锅的,那种才高级。” 在路口抬头一看,火锅店的招牌好多个,貌似根本不愁找不到火锅店。

然后这俩人在这一条街来回走了4遍,走得我低血糖了,没决定吃啥。

最后我看到一家需要上楼的店子,店子楼梯上立着个牌子:“招商银行信用卡掌上生活代金券”。就决定的是你了!

上楼,我专门选在里面角落坐下,这样这俩大人闹妖蛾子时店里人注意不到。点了一个菌汤给我大舅,一个微辣给我妈,一个中辣给我自己。俩大人点了羔羊肉,我点了蔬菜拼盘和随便其他东西。丸子和鱼豆腐都不能点,不然这俩人能嘚吧到下个世纪去。

店里顾客人不多,多数都坐门口,就我们坐里面,服务员也就不怎么过来,安安静静吃完拉倒。

吃完结帐,仨人吃177,其实还挺多的。我也没搜其他平台是否有更多优惠券,反正就把招行信用卡这个薅了。

Screenshot_20231013-002109

Screenshot_20231013-002114

坐地铁回旅店。

出地铁,过马路,正对着家乐福。在家乐福买了点吃的和水,留着明天火车上吃。

DSC_2974

也不知道是啥活动,给了一堆代金券。也不是不能用,问题是能换购的全是冻货啊,也拿不回去。

五爱小商品城

这俩人朝思暮想的五爱小商品城,终于有机会去了。

早早就起床。这回知道距离了,走不起,坐公交。

DSC_2934

DSC_2939

DSC_2944

DSC_2944-1

感觉就是个……百货批发市场。我在北京在广州都没逛过批发市场,只是感觉这地方有点像电视上网上总说的义乌批发市场,只不过是东北版本,我也确实不知道吉林和黑龙江有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批发市场,倒是能看到不少人貌似是在这里进货的,在沈阳进货那是不可能再往南边运的。

从早上一直走到中午,俩人一点也不累,我已经想把腿锯了装轮子了。

最后都买了啥呢?我感兴趣的东西问了下价格,并不比网购便宜,且当着这俩大人面买我自用的东西,不好。

我大舅啥都没买。

我妈买了几块洗碗布。

中午回到旅店,然后俩大人在那问我中午想吃啥……吃啥?你们心里的算盘只能拨到吃医院食堂。

医院食堂三盘盖饭。我在食堂座位上坐着差点睡着。

中午

下午5点50分的火车。

沈阳中街也逛了,朝思暮想的五爱小商品城也逛了,那还剩一个一直叨叨不停的地方,什么小食品城。

我大舅叨叨个不停,说想去,但又不知道在哪。

我网上搜了一下,好家伙。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3-12-26_07-12-12

就在火车站门口!

这下好办了,直接带着行李去就完事了,溜达够了直接走路就能到火车站,在火车站里等到开车就好。

我大舅不愿意,他说火车站这个肯定不是真的小食品城,他记得以前小食品城在什么什么区什么什么地方。我问他那下午你背着行李打算去哪溜达?溜达完了能保证能赶上火车?他不说话。

12点前,我说把房退了。

我妈哐哐砸对门房门,没人。

最后还是打电话把外面的拉客大妈叫了过来。大妈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给退了押金。

中国小食品城

有公交直达,直接坐公交。

Screenshot_20191218-121641

上了公交,俩大人问我:“为什么第一天到沈阳的时候不坐公交来医院?”

到中国小食品城。

DSC_2947

这,简直就是五爱小商品城的食品版。

地下室和一楼几乎全是卖海参的,最便宜的60块钱一斤,比我认识的人卖得40块钱一斤的还是要贵20块钱。2019年前后刚开始火每日坚果,甚至还有散装的每日坚果。各种散装的包装的零食全都有,甚至食品原料都有。

从外地来进货的更多。

走到二楼,竟然还有批发品牌食品的。路过一个摊位,问了下价格,店主:“你是要单买啊还是准备批发啊?”结果是即使是单买也比淘宝厂家直营还便宜好多,而且日期也很新,这便宜得让我怀疑难道还是假货?

但是我没买!不馋!

我大舅在旁边看到了,说买点,然后掏钱买了几盒。

我,内心:(铁公鸡拔毛了,害怕!)

火车

在中国小食品城没溜达多大一会,2点就出来了,去火车站。

从中国小食品城往火车站走的路上,竟然有个小店面在门口卖蘑菇,而且质量很好,一看就是个人用心摘过的。

我妈想买,我也觉得可以买,但我大舅不同意,说跑沈阳买这东西?

DSC_2953

两点多到火车站,离火车开车还有3个多小时空闲时间。

我是走不动了,就在火车站里一直歇着。

我妈自己又出车站在外边溜达了一会。

就看上那个卖蘑菇的了,看了好几遍。

但最后没敢买。

DSC_2958

从天亮等到天黑,上车。

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家

DSC_2963


新冠

(本段内容存疑)

回到家的时候是 2019年12月19日。

新闻查不到了,但是隐约记得 12月26日 前后,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去北部战区总医院问诊。当然那个时候啥都查不出来。

反正算是幸运,错过了新冠。


吃药

医生开的药,咔咔咔吃完。

啥效果都没有!睡不着还是睡不着!心慌还是心慌!半身嘛还是半身嘛!手脚僵硬还是手脚僵硬!半夜尖叫还是尖叫!

复诊说是一个月后,一个月后邻新年,肯定去不了。

新年刚过完,新冠封城了。

几个月后,基本解封了。

我问我妈要不要去复诊?

不去!


TBC

大长篇未完待续。

本篇就先写到这里了。

The post 母亲看病记录(第一部分: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下篇)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