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如何让Kimi AI成为班级微信公众号智能客服?

作者 老王
2024年5月12日 17:30
上学期帮小王子班级开通了公众号,后续也是我负责更新。平时看到别人公众号都有智能回复功能,发现我这里居然没有,于是折腾的心又燃烧起来了。近一年网络最火的莫过于AI了,刚好看相关工具时发现了两个比较好玩的工具:kimi和扣子。

wxsync:采集微信公众号图文插件

作者 从良未遂
2024年4月20日 09:17

标准云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与自动同步插件wxsync,手动采集永久免费,自动同步采集可按月收费。下载和付费地址:http://std.cloud。

插件支持wordpress和zblog平台,支持公众号历史文章链接付费导出。

搞一个垃圾站,偶尔需要采集微信公众号文章,由于使用频率不高,所有没有选择使用付费的WPJAM GrabMP。实际使用下来,wxsync已经完全够用,能够去除微信公众号文章里的大量无用代码,还可以自动保存图片到本地。我找过很久,免费且实用的插件并不多,且用且珍惜。插件相关功能如图所示,不一一介绍,基本都很直观。

感冒自行购药时,常用的有效感冒药有哪些

作者 千古壹号
2023年2月14日 01:26

1 前言

1.1 温馨提示(免责声明)

  1. 本文的受众群体暂未考虑到以下人群:老人、12 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此类人群请优先遵循医嘱。
  2. 本文信息仅作为科普和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权威,不提供医学诊断,更无法取代医生对特定病人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3. 本文仅讨论在自行购药前提下的感冒场景。具体意思是:(1)暂未考虑到非感冒症状,如病情较严重,请立即就医。(2)如果你本来就打算自行购药,本文会对你有些帮助;如果你本来就打算就医,请优先遵循医嘱,再看本文。
  4. 本文不是万字长文,而是四万字长文,覆盖面广,细节丰富,保姆级别,且配有大量清晰图片,适合只字不差地阅读,也适合跳读。有阅读长文的耐心,方有治病的耐心。

1.2 感冒药的种类为何这么多?

走进你身边的任何一家药店,会发现里面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是感冒药,种类五花八门、数量庞杂:

感冒药的种类为何这么多?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核心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医学认为,到目前为止,感冒没有特效药。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能“治好感冒”的感冒药。

所有的感冒药都只是对症治疗,感冒痊愈靠的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

怎么理解对症治疗呢?临床上就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而言,可以分为三种:

  • 对因治疗:消除病因,在理想的情况下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对应的药物称之为特效药。
  • 对症治疗:不在于消除病因,而在于缓解症状。比如针对感冒的治疗,如果发烧就吃退烧药,如果咳嗽就吃止咳药。发烧、咳嗽只是症状,不是病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原因。
  • 支持治疗:治疗的目的既不是消除病因,也不是针对某些症状,而是为了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如营养、精神状态等。

大部分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现在并没有专门“杀死病毒”的药物,所以做不到对因治疗,只能做到对症治疗。

你可能会感叹:现代医学这么先进,怎么连感冒都治不好呢?可是你要知道:病毒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按照时间线的发展顺序是这样的:

  • 地球的年龄有 45 亿年左右。
  • 单细胞生物出现在 30 亿年前。生命(细胞)诞生之日起,也就诞生了病毒。
  • 人类祖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700 万年前。那个时期人和黑猩猩开始出现分化,但活动的区域仍然离不开森林。

《极简人类史》的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人类在宇宙历史中的位置:

假如将 130 亿年的整个宇宙演化史简化为 13 年,那么病毒的出现大约在三年前,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 3 天前。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生在 5 分钟前,工业革命的发生在不过 6 秒钟前,而世界人口达到 60 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都只不过是最后一秒发生的事情。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命,与某些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历史相比,只是弹指一挥间。

与其感叹人类的渺小,我们更应该庆幸的是: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但是,感冒期间如果症状逐渐变得严重还不治疗的话,一周之内恐怕好不了,拖久了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临床医学概念叫“并发症”)。所以,如果你明显感觉到感冒症状有变严重的趋势、状态不太好,那还是有必要吃感冒药的。

所谓的“吃药七天好,不吃一周好”这句话是事后诸葛亮视角,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在症状逐渐加剧的情况下,不可能无动于衷。

前面讲到,感冒只能对症治疗,感冒的症状一般就 10 种左右:发热、咳嗽、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嗓子哑、肌肉酸痛、无力等等。有些症状有对应的治疗药物,有些症状没有药,有些症状有多种药。这些药物的成份加起来至少有 10 种,然后:

  • 如果把这 10 种成份经过排列组合,就能出现很多种感冒药的单方制剂或者复方试剂(当然,有些感冒药不能混吃)。
  • 同一种成份,可以由很多厂家生产,这些厂家会起不同的商品名,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无数种感冒药的商品。他们也会按照各自的偏好做排列组合。
  • 另外,有些药厂会在感冒药中掺入中成药成份,中成药的范围那可就广了。

最终呈现在货架上的就是眼花缭乱的景象。

通过本文,希望能让你能较全面地掌握感冒的一些医学科普知识和系统认知,对常见的有效感冒药有明智的用药原则和分辨能力,不被乱象所迷惑,避免在自行购药时做出盲目选择。

1.3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021 年初,我患了一次重感冒,那时几乎所有的感冒症状我都有,而且咳嗽剧烈、嗓子哑了好几天。由于我忙于加班没空请假、没空去医院,所以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咨询了医生。医生给我开了「布洛芬」药方让我先退烧,退烧之后再继续问诊。

我心想:布洛芬不是女生来大姨妈止痛吃的么?竟然还能退烧?真是神奇。那是我第一次关注药方里开的是什么药(以前都是医生开什么药我就吃什么,绝不会多看一眼,绝对不会去记也记不住那些药的名字)。医生告诉我说:布洛芬的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抗炎(这种消炎并不是抗生素的消炎)。

补充说明:(1)我很确定当时我得的不是新冠,因为那段时间深圳并无新增感染病例,而且我每天照常上下班,同事们并没有异常症状。(2)线上问诊的主要作用是咨询和参考,无法代替线下就医的诊断和治疗。

《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一书中提到,顶级投资大师 Bill Gurley 曾经这样说过:

“你无法靠外力变成最聪明或者最鲜亮的那一类人,但你可以成为最有见识的人,你可以在搜集和整理信息方面超越其他所有人。”

而我就是在做这件事。从那以后,我以布洛芬作为切入点,开始密切关注各种感冒药的成份和效果,关注感冒的症状以及相关医学常识,在全网查阅资料做交叉验证,留意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对感冒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有意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希望把自己对感冒的网状认识,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写作的唯一奖赏是写作本身;另一方面是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加关注,写作不是写文章,而是影响现实世界。经历了三年疫情和全民感染之后,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愿望是:国泰民安,家人健康。

接下来的段落,我会介绍和推荐一些常用的感冒药成份和感冒药商品,并穿插一些感冒相关的科普知识,争取让你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双重收获。

2 退烧药:布洛芬

发烧是身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因此当遇到发烧时,不要着急用药;其他症状同理。

常见的退烧药成份有两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儿科学会(AAP)向全球儿童推荐的不良反应小的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说明它们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二者的临床效益(疗效、安全性、成本)比较接近,不存在孰优孰劣之说。

这一段,我们先来讲讲布洛芬。

2.1 布洛芬的作用和历史

布洛芬的英语是 Ibuprofen,第一个单词是大写的 I;主要作用是:止痛、退烧、抗炎;化学成分为:对异丁苯丙酸;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也称作非类固醇消炎药)。

布洛芬于 1961 年由英国化学家斯图尔特·亚当斯(Stewart Adams)发明。1961 年的某一天,亚当斯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医学会议并发表演讲,偏偏前一天大醉一场,整个人头痛欲裂。为了演讲的顺利进行,他服用了一款刚刚新合成的化合物——对异丁苯丙酸,谨慎起见他将服用的剂量定为 600 毫克。没想到真有效果,头痛立马得到缓解,布洛芬就这么意外诞生了。

在 1961 年成功合成布洛芬之前,亚当斯在这方面研究了 10 年,就是为了帮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阿司匹林、副作用更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Aspirin)于 1897 年问世,是第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被称为医学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另外两种是青霉素、安定)。20 世纪初,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止痛药是阿司匹林,但必须在非常高的剂量下使用,而且副作用明显,常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出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我们在看当时的美国西部片里经常有相关镜头,那些人需要大把大把地服用阿司匹林才能止痛。布洛芬发明之后,阿司匹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62 年,亚当斯所在的公司 Boots 成功获得布洛芬的专利。虽然布洛芬为 Boots 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亚当斯与他的伙伴们在专利授权后并未因此赚到一分钱。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亚当斯发明布洛芬是一个职务行为,知识产权归 Boots 公司所有,亚当斯和伙伴只具有“发明人”的署名权。2019 年 1 月 31 日,亚当斯在诺丁汉去世,享年 95 岁。

布洛芬于 1969 年作为处方药于英国上市,主治关节炎疼痛;1974 年作为处方药于美国上市。1983 年,布洛芬作为非处方药在各药店得到普及。1980 年,中国的山东新华药厂通过仿制实现布洛芬的工业化生产。1985 年,布洛芬的专利到期后,各个厂商纷纷投入生产。20 世纪 90 年代,布洛芬全球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使其成为第一款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的解热镇痛类药物。

有意思的是,布洛芬(ibuprofen)的别名比较难听,叫拔怒风。

2.2 如何区分药物质量:关于原研药和“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2022 年 12 月份是全民感染新冠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发烧的经历。这让很多人知道了市面上最常见、也是最为推荐的退烧药有两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当你了解这个常识时,估计已经超过一半的人。

在看了这么多关于退烧药的文章之后,我发现有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这两个词是“原研药”、“一致性评价”。了解这两个词,可以说是我近期最大的收获,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他药物同理。当你知道这个常识时,可能已经超过了 99%的人。

药物一般分为两种

  • 原研药:指原创研究的新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保护期的药品或国家发改委文件中标示为原研制的药品。
  • 仿制药:指以原研药为参考对比,在通用名、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证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大部分有实力研发新药的是国外巨头药企,一款新药平均耗资 10 亿美元,有 20 年专利保护期,保护期内不得仿制,这样的药在国内被通俗称为进口药。专利过期后,由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就是原研药,由其他药企仿制生产出来的药品就是仿制药

可见,原研药的研发成本很高,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十几年,往往价格昂贵。仿制药的研发一般只需要一年多,价格便宜。比如,布洛芬从 1953 年开始研发到在英国获批上市共用了 17 年时间。

原研药的质量肯定是过硬的,那仿制药的质量要如何区分呢?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通过评价的仿制药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

这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同时也可提升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简单来说,一个仿制药如果通过了一致性评价,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使用它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和用原研药是相当的

我国从 2016 年开始推行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自 2016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以来,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共有 693 个药品品种、2045 个商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

【划重点】怎么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可靠呢?我们现在有答案了:首先是原研药的质量最好,其次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质量也不错。我们在接下来推荐药物商品时,会将这个标准作为第一推荐原则。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包装上,大部分都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志,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有一些过评的药物,商品包装上并没有上面这个标志。如果想要查准确、完整的原研药信息和药物过评信息,需要去一些医学知识库网站查询。

2.3 布洛芬的原研药和过评厂家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布洛芬商品有 564 种,其中布洛芬片就有 376 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药效的区别是比较大的。这么多厂家(企业)生产的布洛芬,要怎么选呢?

其实这很好选,建议优先选择原研药,其次选择“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满足条件的商品数量不多,你在这个范围里选即可。我们来挨个看看。

1、布洛芬的原研药

  • 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原研公司是美国的强生,商品名是美林。这是给 6 个月以上~12 岁以下的儿童用的。
  • 布洛芬缓释胶囊:原研公司是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国内商品名是芬必得,国外商品名是 Advil。国内由其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史克)生产上市。
  • 精氨酸布洛芬:原研公司是意大利的赞邦集团,商品名是司百得,剂型包括颗粒片剂。国内由意大利赞邦集团(Zambon)在中国投资成立的独资制药企业——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市。

到这里你可能有个疑问:布洛芬片(注意我说的是片剂)的原研公司是谁呢?其实也是 GSK。准确来说,整个布洛芬这个成份的原研公司就是 GSK。具体历史是这样的:

布洛芬最早的原研剂型是片剂和口服液,由美国强生旗下的麦克尼尔(MCNEIL)公司申报,但是后来由于质量问题停产了。

葛兰素史克是 1984 年申报了片剂和口服液,1990 年又获批胶囊剂,这三个剂型目前进口到国内的只有胶囊剂(芬必得)。芬必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布洛芬缓释胶囊。

因此,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国家的医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定芬必得为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原研药。

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研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谁是原创发明或者当下谁的质量最好,我们国家在引入时就指定它为原研药,指定它为仿制药的参比制剂

2、布洛芬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截至 2022 年 1 月,布洛芬有8 个剂型、35 个厂家、53 个商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

  • 布洛芬缓释胶囊有 12 家企业过评
  • 布洛芬颗粒 9 家
  • 布洛芬片 8 家
  • 布洛芬注射液 4 家
  • 布洛芬混悬液 4 家
  • 精氨酸布洛芬颗粒 2 家
  • 布洛芬软胶囊 1 家
  • 布洛芬混悬滴剂 1 家

其他剂型暂时没有企业过评。

布洛芬的过评厂家,详细表格数据如下:

2.4 布洛芬的商品推荐

我们在上面讲到,布洛芬的原研药有 3 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 53 种,已经把选择范围大大缩小了。但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这其实还是挺难选的。

这里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推荐四种我认为很不错的布洛芬商品,并附上商品图。如有需要,你可以直接照着商品图购买(当然,前提是买得到、有货):

1、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推荐商品:美林。这是给 6 个月以上~12 岁以下的儿童用的。

2、布洛芬缓释胶囊,推荐商品:芬必得。规格有 0.3g、0.4g。如果是发高烧,建议选 0.4g。

3、布洛芬片,推荐厂家:新华。规格有 0.1g、0.2g。建议选 0.2g。

4、精氨酸布洛芬颗粒、精氨酸布洛芬片,推荐商品:司百得。常见规格有 0.2g、0.4g,建议选 0.4g。

上面这四种商品,我们来挨个看看。

1、美林 布洛芬混悬液,商品图如下:

美林 布洛芬混悬滴剂,商品图:

2、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0.3g,胶囊的颜色是橙色;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28。商品图如下:

芬必得 布洛芬缓释胶囊,0.4g,胶囊的颜色是蓝色;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32。商品图如下:

上面这张图,可以读出这款药的这些信息,希望你能熟悉:

  • 成份:布洛芬
  • 通用名:布洛芬
  • 商品名:芬必得
  • 药品名称:布洛芬缓释胶囊
  • 厂家:中美史克
  • 剂型:胶囊
  • 规格:0.4g
  • OTC:over-the-counter drug,非处方药。

缓释胶囊的研发背景是这样的:布洛芬并不完美,它的半衰期短,药效过得很快。临睡前吃下,痛感正好在半夜酣睡时发作,让人半夜疼醒,继续给药。为了延长药效,这就有了布洛芬缓释胶囊。

3、新华 布洛芬片,0.2g,瓶装 60 片;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25。商品图如下:

新华 布洛芬片,0.2g,瓶装 100 片;形状是长条形的;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30。商品图如下:

如果你想买布洛芬片,我最推荐的品牌是「新华」。新华的布洛芬片为啥能独领风骚呢?

山东新华制药厂始创于 1943 年,公司于 1993 年改制,三年后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布洛芬的专利逐渐到期后,中国开始试产布洛芬,最早仅有山东新华制药厂和西南合成制药厂两家企业。2007 年,西南合成制药因为一些原因停产布洛芬,慢慢地新华制药一家独大

国内最早的布洛芬专利申请于 1988 年,为山东新华制药厂申请的“高生物利用度的布洛芬片剂的制法”专利(目前该专利已显示为无效状态)。

我国是布洛芬原料药的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 40%**。目前为止,全球布洛芬原料药产能前三的药企分别是:新华制药每年产能 8000 吨、亨迪药业每年产能 3500 吨、巴斯夫每年产能 3000 吨。前两家是中国公司,第三家是德国公司。

可见新华的布洛芬是全球闻名的,而且价格很便宜。由于布洛芬的原研药在国内均未提供片剂,所以如果你想买片剂的话,我个人最推荐的是新华。

新华布洛芬片都是瓶装的(60 片、100 片),比较适合居家备药和诊所用药,但不方便旅行携带、不方便送人、医院也不方便直接开一整瓶给你(医院药方暂不支持“拆零销售”)。我内心倒是很希望中美史克或者新华能推出布洛芬片的盒装版,一盒 24 粒左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如果你非要买盒装的布洛芬片,不用担心,还好有接下来要介绍的精氨酸布洛芬,就是价格稍贵了些。

4、司百得 精氨酸布洛芬颗粒,0.4g;保质期三年左右;一盒 12 包的参考价¥45。商品图如下:

司百得 精氨酸布洛芬片,0.4g;盒装有 8 片或者 12 片;保质期三年左右;12 片装的参考价¥48。商品图如下:

司百得片剂的包装非常精致,用的是纸铝复合膜。拆开包装后,药丸的体积比较大,和一般的胶囊体积差不多。一般的胶囊是空心的,它是实心的,如果觉得不好吞服的话,可以买颗粒。

司百得的片剂和颗粒,退烧疗效都差不多,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剂型和规格。可我发现颗粒销量比片剂销量高很多很多,因为生产布洛芬颗粒的厂家,只有司百得的质量最好,独树一帜,而生产布洛芬片的好厂家到处都是。司百得的颗粒于 2005 年上市,历史悠久;司百得的片剂于 2011 年上市,那个时候布洛芬片的市场很大,竞争很激烈。

其实,司百得的颗粒和片剂,是稍微有些区别的。我们都知道,布洛芬作为退烧药而言,片剂的起效时间(一般需要等 1 个小时左右)比缓释胶囊(一般需要等 2 到 4 个小时)更快;更神奇的是,精氨酸布洛芬颗粒的起效时间比布洛芬片还要快,只需要等半个小时左右。打个比方,喝一碗粥或者吃一碗米饭,哪个吸收更快呢?

这一切还要从精氨酸布洛芬这个成份的历史说起。这个药于 1994 年在西班牙首次上市,它的研发背景是:布洛芬自身的水溶性很低,做速效制剂很困难,如果加助溶剂(如乙醇)又可能不利于病人接受,特别是儿童。

所以,研究人员把酸性布洛芬与碱性精氨酸成盐后使其水溶液显中性,利于人体接受,还能减轻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精氨酸本身就是人体的营养成分,克服了含乙醇为助溶剂的缺点。

总体上,精氨酸布洛芬比普通布洛芬的起效速度更快,其他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本一致。

2.5 医院常开哪种布洛芬?

在医院里,医生常开哪种布洛芬?

根据米内网样本医院终端销售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院内销售 Top20 的布洛芬产品排行如下图:

可以看到,除了注射剂外,混悬液和缓释胶囊是医生最常用的两种布洛芬口服剂型,强生和中美史克一直是医院最常用的口服布洛芬品牌。

个人在选择布洛芬时,没必要完全参考医院的销售排行,因为个人备药和医院用药的原则还是有些区别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继续往下看。

2.6 布洛芬的片剂 VS 缓释胶囊,怎么选?

根据前面的介绍,成人使用的布洛芬剂型一般分为:缓释胶囊、片剂、颗粒。如果按照起效速度做排序,从快到慢依次是:精氨酸布洛芬颗粒 > 精氨酸布洛芬片 > 普通的布洛芬片 > 布洛芬缓释胶囊

如果你用想最快的速度退烧,可以买精氨酸布洛芬颗粒,只是价格贵了些。价格很好地反映了市场行情。

从市场行情来看,布洛芬的胶囊片剂卖得最多、最为普及、价格亲民,我们就把这两种作为代表单独拿来说说。

1、优缺点对比:

  • 片剂的优点是起效时间快(快速起效,一般只需要等 1 个小时左右),缺点是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较短(6 小时左右,具体看剂量),需要每 6 小时服用一次,病情可能在半夜发作。服药后,建议每隔一小时量一次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 缓释胶囊的缺点是起效时间慢(一般需要等 2 到 4 个小时),优点是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很长(持续镇痛 12 个小时左右,具体看剂量),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服药后,建议每隔 2 小时量一次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此外,缓释胶囊的副作用比片剂更小。

2、选择建议

退烧时,布洛芬到底是选片剂还是缓释胶囊呢?我个人的建议是:

(1)如果没有禁忌、身体没什么毛病,建议优先选片剂。我是看了很多资料后基本确定了这一点。

因为片剂退烧的见效更快。相比之下,缓释胶囊要等好几个小时才见效,这中间的过程其实挺难熬的,只能躺着什么也做不了。而且发烧一般容易反复,吃完缓释胶囊可能还没等药效来呢,然后体温又上升了。

当然,退烧吃缓释胶囊是完全可以的,我自己的退烧经历中,吃过片剂,也吃过缓释胶囊,都挺过来了。

为什么医院更喜欢开缓释胶囊呢?一方面因为芬必得是原研药,比很多片剂的质量更好;而且提供 24 粒盒装版,而其他很多布洛芬片动辄一瓶 100 粒,一次怎么吃的完呢?另一方面是为了普适性,医生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个性化人群,要把副作用降到最低,而缓释胶囊的副作用更小。

(2)布洛芬的禁忌是: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布洛芬;6 个月以上至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布洛芬片和缓释胶囊,应选择混悬液或者混悬滴剂;对其他 NSAIDs 类药物过敏的人,禁用布洛芬;肠胃、肾脏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禁用布洛芬;备孕女性不建议用布洛芬。

(3)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服用过多的话,可能对肠胃和肾脏有损伤。布洛芬是通过肾脏分解和排毒,所以,如果肠胃、肾脏有轻微的基础疾病,建议选择缓释胶囊,副作用小一些;如果肠胃、肾脏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建议不要吃布洛芬,可以考虑换成对乙酰氨基酚。

当然,不管你有没有基础疾病,我都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布洛芬,对肠胃的伤害最小。再加上布洛芬是通过肾脏分解和排毒,所以服用布洛芬的前后半小时,建议多喝热水。

(4)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试:白天吃片剂,晚上吃缓释胶囊。这样的话,既能保证白天迅速退烧,也不需要半夜起来给药了。

(5)在没有禁忌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你吃布洛芬缓释胶囊完全没效果,则建议换成布洛芬的片剂;如果吃布洛芬没效果,则建议换成对乙酰氨基酚。

3、发烧容易反复

这里我需要给你提个醒,发烧一般会反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便吃退烧药之后退了烧,也容易再次发烧,烧个三四天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建议你吃完布洛芬之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量一次体温,如果你的体温一直没有降下来,那可能吃缓释胶囊对你来说没效果,建议换成片剂或者换成别的退烧药;如果你的体温中途降下来过,后来又上升了,那说明你吃的退烧药是有效果的,发烧反复本就是正常现象。

4、连续服用不能超过三天

布洛芬的说明书上写到这样一个注意事项:

布洛芬用于解热不得超过三天,如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布洛芬连续服用不能超过三天?当然不是。准确来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连续吃三天之后:

  • 如果发烧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说明吃它是没有用的,所以服用不要超过三天。这才是对上面那句话的解释。
  • 如果这三天里中间退过几次烧,但第四天又反复发烧,说明吃它是有效果的,第四天可以继续吃。发烧、退烧,反复三四天是很正常的。
  • 如果第五、第六天还在烧,就别再吃了,得去医院看看了,这可能不是感冒这么简单。
  • 布洛芬连续服用不得超过五天,避免过量使用对身体造成损害。

5、体温超过多少度可以开始吃退烧药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8.5度就需要吃退烧药。但是38.5度只是均值和经验值;具体到个人时,如果觉得精神状态不好,哪怕是低于38.5度的低烧也可以吃退烧药。不必非得熬到38.5度再吃药。

3 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与布洛芬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常见退烧药。

3.1 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和历史

对乙酰氨基酚(英语:Acetaminophen、Paracetamol、简称:APAP)的主要作用是:止痛、退烧;几乎没有抗炎作用。它的别名很形象,叫「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于 1877 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化学教授 Harmon Northrop Morse 发明。这个药物被合成之后,在后来的 70 年里都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

1955 年,强生公司的对乙酰氨基酚在美国上市,商品名泰诺林(Tylenol);1956 年,葛兰素史克(GSK)的对乙酰氨基酚在英国上市,商品名 Panadol。1963 年,对乙酰氨基酚列入英国药典,并因其较小的副作用和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流行开来。1995 年,对乙酰氨基酚引入国内。

3.2 对乙酰氨基酚的原研药和过评厂家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对乙酰氨基酚商品有 2700 种,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片就有 901 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药效的区别是比较大的。

对乙酰氨基酚,建议优先选择原研药,其次选择“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1、对乙酰氨基酚的原研药

  •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原研公司是是美国的强生(Johnson& Johnson),商品名是泰诺林(Tylenol)。这是给 3 个月以上~12 岁以下儿童用的。

  • 对乙酰氨基酚片:原研公司是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国内由其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史克)生产上市,商品名是必理通(Panadol),在香港名叫必理痛(Panadol)

  •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原研公司是是美国的强生(Johnson& Johnson),商品名是泰诺林(Tylenol)

2、对乙酰氨基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截至 2022 年 1 月,对乙酰氨基酚仅有对乙酰氨基酚片这一个剂型通过一致性评价,过评厂家数量为 28 家、商品数量为 30 个,其中绝大多数规格为 0.5g。

对乙酰氨基酚的过评厂家,详细表格数据如下:

3.3 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推荐

上面讲到,对乙酰氨基酚的原研药有 3 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 30 种,已经把选择范围大大缩小了。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烧药,如果想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我首先推荐必理通泰诺林,其次推荐通德的对乙酰氨基酚片。

1、泰诺林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这是给 3 个月以上~12 岁以下的儿童用的。商品图如下:

泰诺林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这也是给 3 个月以上~12 岁以下的儿童用的。商品图如下:

2、必理通 对乙酰氨基酚片,0.5g,保质期三年左右;10 片装的参考价格¥10 左右。商品图如下:

3、泰诺林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0.65g;保质期三年左右;18 片装的参考价格¥35 左右。商品图如下:

有个小细节值得点赞是,泰诺林的包装盒是封口的。

4、通德 对乙酰氨基酚片,0.5g;保质期 2 年左右;20 片装的参考价¥10 左右。商品图如下:

成都通德药业前身为原国营成都制药三厂(国家定点的三大生化制药企业之一),始建于 1958 年,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为国际 CMO 发展联盟发起单位和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通德”商标还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其原料药“穿心莲内酯”国内销量排名第一。

2019 年 11 月,通德药业的对乙酰氨基酚片通过一致性评价。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 2 月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品集中采购中,成都通德药业的中标占比为 37.3%,在所有中标企业中排名第一;第二名是宜昌人福药业的乙酰氨基酚片,中标占比为 18.1%。

3.4 必理通 VS 泰诺林,怎么选?

必理通和泰诺林这两个退烧药都是原研药,也都是片剂,必理通是普通片剂,泰诺林是缓释片。要怎么选呢?我个人的建议是:

(1)如果没有禁忌,建议优先选择普通片剂(必理通)。因为缓释片(泰诺林)的起效时间比较慢。

(2)对乙酰氨基酚的禁忌是: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普通片剂(必理通),可以用缓释片(泰诺林),服用前请遵循医嘱;2 个月以上至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片剂,应选择儿童版的泰诺林(混悬液或者混悬滴剂);对其他 NSAIDs 类药物过敏的人,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

(3)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是:服用过多后,容易导致急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肝脏分解和排毒,所以,如果肝脏有轻微的基础疾病,建议选择泰诺林,副作用小些;如果肝脏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建议不要吃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考虑换成布洛芬。

(4)在没有禁忌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你吃泰诺林完全没效果,则建议换成必理通;如果吃必理通没效果,则建议换成布洛芬。

3.5 对乙酰氨基酚是不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吗?吃退烧药的人一般不会关注,但是这个话题在医学领域是绕不开的,国内外学界曾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些医生都分不清楚。本着授人以渔的原则,你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

先说结论:对乙酰氨基酚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应该归为 NSAIDs;如果非要归类,可以归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避免用药选择困难。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简称 NSAIDs),顾名思义就是一类化学结构上不含甾体,却具有抗炎作用的药,这里的非甾体是相对于化学结构上有甾体的抗炎药而言的,临床上有甾体的抗炎药是 强的松、地塞米松 等糖皮质激素。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且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NSAIDs 至今已发现几十种,我们比较熟悉的主要有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等。
  • 甾体类抗炎药:是指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临床常用的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的主要药理功效是“四抗”,即抗炎、抗休克、抗免疫以及抗(细菌)毒素。

国外很多网站和用药软件是把对乙酰氨基酚与 NSAIDs 区分开的。比如:

对乙酰氨基酚和 NSAIDs 的主要区别如下:

(1)作用机制不同、抗炎作用不同。NSAIDs 非常明确地通过抑制外周的环氧化酶(COX),从而抑制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起到抗炎的作用。

而对乙酰氨基酚虽然临床使用的历史悠久,但是它的作用机制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新近的研究进展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的作用部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而在外周的作用非常弱,所以它的抗炎作用非常弱,没有临床意义。

(2)副作用不同。起作用的部位不同,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抗炎作用,也会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SAIDs 共同的不良反应包括肠胃溃疡、心血管危害、凝血功能改变、对肾脏的损害等,但这些都不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最需要警惕的一个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而这也恰恰是非甾体抗炎药不太常见的一个不良反应。

4 退烧药的简单对比

4.1 布洛芬 VS 对乙酰氨基酚,怎么选?

幸福的烦恼在于选择太多,退烧的烦恼在于走进药店不知道该选哪个药,终极烦恼在于医疗挤兑的时候药被抢完没得选。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到底哪个好呢?@药评中心整理过一张对比图还挺详细: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单纯作为退烧药而言,简单对比:

  • 布洛芬:退烧效果更好,且具有抗炎作用;副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大一点。
  • 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效果比布洛芬弱一点,但起效速度比布洛芬快一点;副作用更少一点;适用人群范围更广,禁忌更少。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吃哪一种药退烧有效,那可以继续保持;如果两种都对你有效,那更好,选择性更多。如果你不知道选哪一个,这里给出我的个人建议

(1)如果没有禁忌的话,建议优先选择布洛芬。因为它的退烧效果更好。

很多人担心布洛芬的副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大,其实完全没必要担心。这两种药都是非常温和的退烧药/止痛药;都是非处方药;上市到现在都有 70 年的历史了,很成熟。你一年能感冒几次呢?只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要求服用,不要超标,这点剂量完全不用担心副作用的问题。比布洛芬猛的止痛药、抗炎药多的去了,很多都是处方药你未必有机会接触。

(2)如果对其中一种药有禁忌,则建议选择另一种药。禁忌如下:

  • 布洛芬的禁忌是: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布洛芬,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比必理通更安全),服用前请遵循医嘱;6 个月以上至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布洛芬片和缓释胶囊,应选择混悬液或者混悬滴剂;对其他 NSAIDs 类药物过敏的人,禁用布洛芬;肠胃、肾脏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禁用布洛芬;肠胃、肾脏有轻微的基础疾病的人,建议选择布洛芬的缓释胶囊,或者改吃对乙酰氨基酚;备孕女性不建议用布洛芬,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
  • 对乙酰氨基酚的禁忌是:3 个月以上至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片剂,应选择混悬液或者混悬滴剂;对其他 NSAIDs 类药物过敏的人,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有轻微基础疾病的人,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的缓释片,或者改吃布洛芬。

(3)在没有禁忌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你吃这种药没效果,则建议改吃另一种。

总之,所谓的风险是相对的,成人短期使用,其风险相对可控,不需要特别担心。

4.2 为什么中成药喜欢添加对乙酰氨基酚?

有个规律是:在复方感冒药里,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最喜欢添加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其次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备注:复方感冒药即添加了多种成份的感冒药。)

  •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西药有 80 多种。
  •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成药有 40 多种。其中,生产维 C 银翘片这一种药的厂家就有 300 多家,这市场可真够大的。

很多人说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真正起到了退烧的作用,其他成份只是安慰剂。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西药里添加对乙酰氨基酚是名正言顺,中药里怎么也加对乙酰氨基酚呢?这挺讽刺的。这个问题需要拆解为两步:

(1)为什么中成药里添加的退烧药是西药?

答案显而易见,说明中药里还没有找到明确用于退烧且副作用在合理范围内的药物,就算有也尚未获得医学界和大众市场的认可。

(2)为什么中成药里添加的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而不是布洛芬?

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更小,适用人群更广。虽然对乙酰氨基酚比布洛芬的退烧效果弱一点,但作为一款复方感冒药,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厂家在无差别生产时当然是希望能覆盖到更多的人群,这是出于普适性的考量。

无论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还是选择布洛芬,或者说,不管是选择哪一种药,都是在收益风险之间做平衡。想要低风险的话,要么收益低,要么成本大;想要高收益的话,要么风险高,要么成本大。咦?这和投资逻辑还挺像的。

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既然很多复方感冒药里添加了乙酰氨基酚,所以退烧药你千万别吃重复了,吃之前记得看清楚说明书上的成分表。

4.3 还有没有其他的退烧药可以用?

说起常见的退烧药,现在你肯定能脱口而出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时候一种药对某些人效果不明显,换一种就好很多。还有些人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吃某些药。

可是,退烧药只知道这两种就够了吗?生活不可能永远安逸和平静,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在人人自危的极端情况下,你得知道比别人更多的有用信息,才能提高生存概率。

2022 年 12 月份上下是全民感染新冠的时期,由于医疗挤兑导致很多人买不到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买不到这两种退烧药,就只能硬抗吗?当然不是。

在有效的退烧药中,首先推荐的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第三个推荐是洛索洛芬,第四个推荐是双氯芬酸。这四个药的排序有先后,顺序越靠前越推荐。

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都是属于 NSAIDs。NSAIDs 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至今发现了几十种,它们的作用原理类似,都有一些共性,比如都有退热、镇痛、抗炎的功效;比如不良反应类似,大小略有不同。

1、我们先来介绍下洛索洛芬。

洛索洛芬(Loxoprofen)作为 NSAIDs,是由日本的“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于 1977 年成为专利药物,1986 年 7 月在日本上市,推出后即成为日本 NSAIDs 药中销量第一的品种。听这组织的名字像是什么社团?其实它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原研制药集团,总部位于日本东京。

洛索洛芬的原研公司是日本的“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国内商品名是乐松;国内由其全资子公司——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上市。

商品推荐:洛索洛芬的商品我个人只推荐乐松

乐松 洛索洛芬钠片,60mg*20 片,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22 元左右;属于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洛索洛芬、洛索洛芬钠有啥区别呢?是一个意思。

如果实在买不到乐松,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厂家的洛索洛芬,它们都通过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洛索洛芬临床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手术后的外伤、拔牙后的消炎镇痛,也可用于退烧。

对于有些人来说,洛索洛芬甚至可能比布洛芬更适合缓解发烧和疼痛症状,价钱也不贵。因为洛索洛芬在骨科风湿科比较常用,而一般头疼脑热的时候医生不太会开这个药,所以在民间知名度不高,但是它作为退烧药是很好用的,而且很容易买到。

罗欣药业的文章整理了洛索洛芬和布洛芬的对比,显示洛索洛芬的退烧效果更强、起效时间更快:

2、再来介绍一下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Diclofenac)作为 NSAIDs 的历史如下:

  • 最早由 Alfred Sallmann 和 Rudolf Pfister 合成,并于 1973 年通过瑞士的 Ciba-Geigy 公司(现在的 Novartis)在瑞士、日本首先生产上市,商品名为扶他林(Voltaren)。
  • Ciba-Geigy 于 1996 年并入山德士公司(Sandoz Laboratories),后被诺华公司(Novartis)收购;后来诺华又将双氯芬酸的一部分生产线出售给了葛兰素史克公司(GSK)。
  • 所以,现在国内市面上生产扶他林的厂家既有诺华,又有葛兰素史克(GSK)。

也就是说,双氯芬酸这个成份的原研厂家是诺华公司(Novartis)。具体到不同剂型的药物,又有好几个原研厂家。双氯芬酸的原研药如下: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原研公司是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商品名是扶他林(Voltaren)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原研公司是瑞士的诺华公司(Novartis),商品名是扶他林(Voltaren)
  •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原研公司是瑞士的诺华公司(Novartis),商品名是戴芬(Difene)

商品推荐:作为退烧药而言,洛索洛芬的商品我只推荐扶他林,首先推荐扶他林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其次推荐扶他林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为缓释片的退烧起效时间比较慢;其次,肠溶片的规格更小,调整用药剂量时更方便;还有,肠溶片的保质期有 5 年,缓释片的保质期只有 2 年。

扶他林-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30 片;保质期五年左右;参考价格¥23 元左右;属于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扶他林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10 片;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28 元左右;属于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双氯芬酸、双氯芬酸钠有啥区别呢?是一个意思。

如果实在买不到扶他林,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厂家的双氯芬酸,它们都通过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5 干咳的止咳药

感冒中最严重的症状,除了发烧,就是咳嗽。一直发烧怕把脑子烧坏了(防杠:重点是“怕”,不是真的烧坏了),一直咳嗽连半夜都睡不好觉。这两者都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咳嗽反射是一种最基本的保护性反射。当有异物或病原体刺激呼吸道粘膜,我们就会通过咳嗽反射将其咳出气道。如果遇到咳痰的症状,一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痰液就是这样被我们排出体外的。

轻微咳嗽,一般不用需要使用药物,等待自愈即可。怎么才算轻微?你自己把握。

咳嗽分两种:干咳(无痰的咳嗽)、咳痰(有痰的咳嗽)。

这一段我们来讲讲干咳的止咳药物。

5.1 止咳药的分类

镇咳药物分为两种: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如下:

1、中枢性镇咳药: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

1.1、中枢性镇咳药-依赖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明显的镇咳作用,但因为具有成瘾性,仅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常见药物有可待因(codeine)、福尔可定(pholcodine)等。这些均是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阿片受体来发挥作用。因其成瘾性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使用、也不建议使用这些药物止咳。

1.2、中枢性镇咳药-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常见药物介绍如下:

  •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
  • 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别名“咳必清”,镇咳强度为可待因的三分之一,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对儿童的止咳效果好于成人,是儿童止咳的首选药物,适用于 5 岁以上儿童。但该药具有抗惊厥和解痉的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 右啡烷(dextrophan):为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今后可能取代右美沙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2、外周性镇咳药:也称为末梢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常见药物介绍如下:

  • 那可丁(narcodine):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临床一般用于复方制剂中。
  • 苯丙哌林(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镇咳药,镇咳强度为可待因的 2~4 倍。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镇咳效果较强,适用于剧烈的干咳,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 莫吉司坦(moguisteine):外周性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较强。

小结: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也是最为推荐的镇咳药,我们接下来详细讲讲。

5.2 干咳的止咳药:右美沙芬

治疗干咳的药物中,最常见、临床上应用最广、也是最为推荐的止咳药成份是氢溴酸右美沙芬,大众喜欢简称为右美沙芬

“氢溴酸”这三个字是怎么多出来的呢?严谨的描述是:通常是将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的氢溴酸盐,即氢溴酸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hydrobromide)放在药品中作为止咳药。

右美沙芬是 1950 年由瑞士的医药研发公司——罗氏(Hoffman Roche)公司,通过改造吗啡结构,重新合成的一种具备镇咳效果的右旋性吗啡衍生物,常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治疗;在 1954 年被批准用于治疗咳嗽。在常规剂量下,右美沙芬的活性代谢产物右啡烷与位于髓质的 σ 阿片样受体结合,通过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发挥止咳作用。

作为异构体,其左旋性化合物有镇痛作用,右旋物即右美沙芬没有镇痛作用而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右美沙芬是一种有效的中枢镇咳药

5.3 右美沙芬的商品推荐

右美沙芬在市面上常见的剂型有两种:片剂和口服液。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的原研公司是美国的强生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口服溶液的原研公司是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这两家公司的右美沙芬都没有在国内上市。

国内的右美沙芬仿制药,目前只有片剂这一个剂型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市面上生产右美沙芬片的厂家有 10 个,其中过评的厂家有 3 个。过评厂家信息如下:

商品推荐:如上方表格所示,右美沙芬的过评厂家只有三家:华南药业、以岭药业、天衡制药,你在这三个厂家里选就可以了。如果想要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我个人最推荐的厂家是华南药业,商品信息如下。

华南牌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15mg*12 片;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7 左右;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如果买不到上面这三个厂家的右美沙芬片,还可以考虑买白云山的右美沙芬片,虽然它没有过评,但是效果也不错,而且我在很多地方看到有卖,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科普文章中的出镜率也很高。商品信息如下。

白云山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15mg*24 片;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15 左右;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右美沙芬片销售排行中,华南药业的市场份额是 84.85%,白云山的市场份额是 3.03%。

另外,还有一款药叫「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口服溶液」,在网上卖得很多。老实说,我不是很推荐这个药。这个药的成份是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作用是止咳+祛痰。如果你仅仅是干咳的话,吃右美沙芬就够了,没必要再多吃一种成份;如果你有咳痰的话,止咳药和祛痰药不建议同时吃,因为止咳和祛痰是矛盾的,这一点我后面讲祛痰药的时候再具体说。

5.4 右美沙芬在网上不让卖了

右美沙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 OTC 类药物(非处方药),网上和线下药店无门槛购买;但是,这两年却做出了诸多限制:2021 年 12 月开始成为了处方药,2022 年 12 月 1 日起禁止在网上销售右美沙芬的口服单方制剂

(温馨提示:右美沙芬的复方制剂,网上可以继续卖。)

为何变化这么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右美沙芬的历史。在右美沙芬之前,曾出现过很多种止咳药。

1804 年,德国药剂师 Friedrich Sertürner 从罂粟(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中提取出吗啡(Morphine),其强力镇痛作用马上受到追捧,同时也有人用吗啡镇咳。这种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止咳药镇咳作用非常强大,但随之而来的强烈成瘾性令人恐慌。

1832 年,法国化学家 Pierre Robiquet 从罂粟的众多其他活性成分中提取出可待因,此后,可待因被广泛用作止痛药和止咳药,但仍然具有成瘾性。

化学家们赶紧再去寻找化学结构类似但不容易成瘾的替代药物。

1874 年,英国化学家 Charles Wright 在实验室里用吗啡和乙酸酐第一次合成了二乙酰吗啡(也就是“海洛因”)。1898 年,拜耳公司将这种新成分作为一款拳头产品推向市场,声称其镇痛、止咳作用远超过鸦片和吗啡,而成瘾性却可以忽略不计,这款药物马上成为药店里的畅销止咳产品。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海洛因反而成为了成瘾性极强的“毒品之王”。拜耳公司不得不在 1913 年彻底停产海洛因。

拜耳公司本来是想解决吗啡、可待因的成瘾性问题,没想到却更加臭名昭著,招致了更严重的成瘾性。

可待因在鸦片中的含量为 1%3%,吗啡在鸦片中的含量为 4%21%。中枢性镇咳药从鸦片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难道一定和上瘾划等号吗?

终于,1950 年,瑞士的医药公司通过改造吗啡结构,成功提取出了右美沙芬。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海洛因非常近似,但作用受体的选择性却跟海洛因、可待因不同,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未发现其在规定剂量下产生成瘾性。

右美沙芬片的说明书上,关于「药理作用」曾经一直是这么写的:

本品为中枢性镇咳药,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一般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

在接下来的 70 年里,右美沙芬的发展顺风顺水:

  • 1956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列为非处方药,且被 FDA 誉为“现代最安全” 的中枢镇咳药。
  • 1961 年在世界麻醉药会议上被定为非麻醉药。
  •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称右美沙芬是一种无麻醉性、无耐药性、高效、安全,可以替代可待因的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
  • 1988 年在我国注册,1990 年生产上市,国内批准其临床适应症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
  • 1993 年, 美国报道了 2 例青少年因娱乐目的使用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止咳糖浆的病例,同时提醒关注其滥用潜力,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滥用。
  • 2008 年,FDA 建议含有镇咳药(包括右美沙芬)的非处方类咳嗽和感冒制剂应谨慎用于儿童,并禁用于 2 岁以下幼儿。
  • 2021 年,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在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为 21 万元,同比增长 4.69%。2022 年销售额继续增长,前三季度销售额为 34 万元,同比增长 139.67%。

从上面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右美沙芬作为一种镇咳药,的确功不可没。

然而,将右美沙芬视作“新型毒品”的群体并不在少数,且以青少年为主。根据「中新经纬」的报道,自 2016 年底开始,北京高新医院接诊的右美沙芬成瘾患者持续增加,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学生为主。其中三分之一为医源性成瘾(因治病过量服药导致的成瘾)。

紧接着,右美沙芬的管制越来越严格:

(1) 2021 年 12 月,国家药监局将原本属于 OTC 的右美沙芬转为处方药;还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增加了乏力、肌肉不自主收缩、腹部不适、视幻觉、精神错乱等内容,增加了过量服用右美沙芬可能引起神志不清等症状;删除了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表述。

右美沙芬片的说明书上,关于「药理作用」的最新说明是这样的:(删除了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表述)

本品为中枢性镇咳药,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一般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

(2)2022 年 12 月 1 日,国家药监局制定了《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以下药物在禁止清单中:

  • 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不包括含麻黄的中成药)
  • 含麻醉药品口服复方制剂
  • 含曲马多口服复方制剂
  • 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

总的来说,虽然右美沙芬的成瘾性相比可待因低很多,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成瘾风险。目前有一些关于不遵医嘱超量、超期服用右美沙芬导致成瘾的报道。所以用药务必遵照说明书用量,或遵医嘱。

5.5 还有没有其他的止咳药可以用?

其他止咳药或多或少有止咳的作用,但未必适合作为首选药物,建议先了解清楚。上文未提到的其他止咳药比如:

1、苏黄止咳胶囊、通宣理肺丸、急支糖浆:这几个都是止咳的中成药。用不用看你对中成药的喜爱程度。

2、复方甘草片:为复方制剂,含有甘草流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等成分,用于镇咳祛痰。由于其含有阿片成分,存在成瘾性的问题因而不宜长期使用。2020 年 3 月,国家要求对复方甘草片加强监管,对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修订。

3、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不推荐使用,里面有个成份是阿片酊,容易成瘾。

6 感冒痊愈后反复咳嗽的止咳药

6.1 概念:感染后咳嗽(PIC)

有许多人,感冒已经基本痊愈了,其他症状都没有,就只剩反复咳嗽,持续了好几周,即便是去做肺部 CT 扫描,也没有异常。这种现象在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感染后咳嗽」,英文简称 PIC,英文全称 postinfectious cough。你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感染后咳嗽(PIC)的定义是:

当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且迁延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 3 ~ 8 周,胸部影像学无异常,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PIC),是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病毒感冒后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所以又称「感冒后咳嗽」。

在排除其它咳嗽病因后可诊断为 PIC。

感染后咳嗽(PIC)有个特点:一般是单纯的咳嗽,不会有大量的浓痰,不发热,也不影响你的精神状态,就是单纯的咳嗽。

感染后咳嗽(PIC)的原因是气道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炎症因子,刺激呼吸道的咳嗽感应器,导致咳嗽,或者嗓子发痒。此时建议服用抗组胺药物,联合镇咳药物效果更好。而减充血剂常与抗组胺药联用,有利于消除咽部黏膜充血、肿胀。

6.2 建议的用药成份

1、建议的用药成份

治疗 PIC 的口服药物,建议的用药成份组合是:止咳药物(比如 右美沙芬)+抗组胺药物(比如 氯苯马敏 或者 酮替芬)+减充血剂(比如 伪麻黄碱)。这三个成份的作用如下:

  • 止咳药物:比如右美沙芬是中枢镇咳药物,其镇咳效果与可待因相同,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复方镇咳类药物的常见成分。
  • 抗组胺药物:首选第一代 H1 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 氯苯那敏 或者 酮替芬,酮替芬的 H1 受体拮抗作用为氯苯那敏的 10 倍,且作用时间较长。需警惕,因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容易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
  • 减充血剂:常与抗组胺药联用。代表药物有 盐酸伪麻黄碱,可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对全身其他脏器的血管无明显收缩作用,对心率、心律、血压和中枢神经无明显影响,但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

右美沙芬的作用是止咳,在上一小段详细介绍过,不再赘述;新登场的抗组胺药物是这个药物组合中的重点,后面的段落中我会专门讲到它。

2、建议的药物

结合以上描述和相关临床经验,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口服药物,推荐以下两种复方制剂:(二选一即可)

  • 药物 1:美敏伪麻口服溶液,最推荐的商品是惠菲宁。成份包括:盐酸伪麻黄碱(减充血剂)、右美沙芬(中枢性镇咳药)、氯苯那敏(抗组胺药)。

  • 药物 2: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最推荐的商品是阿斯美。成份包括:盐酸甲氧那明(β 受体激动剂)、那可丁(外周性镇咳药)、氨茶碱(平喘药)、氯苯那敏(抗组胺药)。

阿斯美和惠菲宁之间该选哪个请遵医嘱。我提供两个信息仅供参考:

(1)惠非宁的成份中,右美沙芬是中枢镇咳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有成瘾性。阿斯美的成分中有氨茶碱,与很多抗生素不能联用。

(2)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斯美对 PIC 的疗效良好,总有效率可达 90.10%,惠菲宁的总有效率可达 88%。

当然,你不要指望这俩是神药,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仍需进一步查明咳嗽病因。

我们来详细看看这两种药。

6.3 治疗 PIC 的止咳药:惠菲宁

1、适用症状

惠非宁可以治疗的症状很广,包括:

  • 感冒痊愈后的反复咳嗽(PIC)
  • 感冒期间,咳嗽+流鼻涕+鼻塞
  • 感冒期间,有咳嗽+嗓子痒的症状(不流鼻涕),但是吃右美沙芬效果不佳。此时可以搭配抗组胺药物联用;或者改吃惠菲宁,因为右美沙芬+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用的止咳效果更好。

2、惠菲宁的商品信息

惠菲宁(Robitussin)是由美国惠氏公司生产的商品,该公司于2009年被美国辉瑞收购。

惠菲宁 美敏伪麻口服溶液,100ml/瓶;保质期30个月;参考价格¥22;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6.4 治疗 PIC 的止咳药:阿斯美

1、适用症状

阿斯美的知名度很高,很多正规医院都在普遍使用。阿斯美可以治疗的症状很多,不仅可以止咳、祛痰,也可以平喘,包括:

  • 感冒痊愈后的反复咳嗽(PIC)
  • 感冒期间的剧烈咳嗽
  • 支气管哮喘

2、阿斯美的注意事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还需要提醒你:阿斯美作为复方制剂,在于其他药物联用时,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

(1)避免重复吃同一种成份;

(2)阿斯美里的氯苯那敏成份,有嗜睡的副作用。

(3)【非常重要】阿斯美中包含了氨茶碱,所以不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合用。这些抗生素可增加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的失活数量,与氨茶碱合用后,可使氨茶碱体内代谢受阻,使其血药浓度升高,造成氨茶碱中毒,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面红、烦躁、谵妄、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呼吸增快、心动过速甚至心力衰竭。两种特殊抗菌药物:阿奇霉素、莫西沙星与氨茶碱的相互作用无临床意义,可以合用。

2010 年,《京华时报》就曾报道广东江门一 18 岁女孩因联用罗红霉素、复方甲氧那明造成茶碱中毒死亡。

3、阿斯美的历史和成份介绍

(关于阿斯美的前世今生,网上的资料非常少,这里仅简单介绍。)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Compound Methoxyphenamine Capsules)商品名为阿斯美,是由日本的“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自 1984 年在我国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是《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用药。阿斯美一个药物、四种成分、五大作用,全面改善患者咳嗽、喘息症状。

每粒阿斯美胶囊包含的成份是:盐酸甲氧那明 12.5mg、那可丁 7mg、氨茶碱 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 2mg。每个成份的药理分析

  • 盐酸甲氧那明:是 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气道、抑制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阻塞,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咳嗽。

  • 那可丁:外周性镇咳药物,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无中枢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 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以及促进排痰和抗炎作用。

  •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 H1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拮抗气道、支气管 H1 受体,发挥抗组胺作用,减轻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

4、阿斯美的商品信息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的商品中,我只推荐阿斯美。国内生产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的有三个厂家,商品分别是:阿斯美、诺尔彤、克之。阿斯美是原研药,诺尔彤 和 克之 均未通过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

阿斯美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60 粒,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50;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6.5 咳嗽的分类和进一步演化

咳嗽的病因和治疗非常复杂。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 3 类:

  • 急性咳嗽(<3 周)
  • 亚急性咳嗽(3~8 周)
  • 慢性咳嗽(>8 周)

如果咳嗽时间过长,通常需要去医院做肺部 CT或者胸片,还要做血常规检查。这个检查是为了诊断肺部是否有异常。肺部异常包括:肺结节、肺炎、慢阻肺、哮喘、肺癌等。

如果持续 5 天高烧不退,或者体温已经正常了两三天之后突然又高烧(不咳嗽),则也有可能是肺部有异常。一般来说,得肺炎的人血氧饱和度会比较低,建议先在家里用血氧仪测一下血氧。

比如新冠病毒感染中,很多重症患者得肺炎的概率特别高;还有一些轻症患者,因为长时间咳嗽,也得了肺结节或者肺炎。

我最近还听朋友说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的同事因咳嗽导致肋骨骨折,真长见识了。

还有很多人常说的“白肺”,就是属于严重的肺炎。医学博主@郝希纯医生对白肺一词解释得比较清楚:

咳嗽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提供的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诊断流程则更为复杂: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由此可见,咳嗽可不是感冒这么简单,呼吸内科是一门很大、很深的学问。

7 咳痰的祛痰药

7.1 为什么要祛痰?

痰液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当人体呼吸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导致分泌液的量增加,黏稠度的发生变化,形成痰液。

痰液主要由水分、黏液、病原微生物、炎症细胞以及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等组成。痰液的粘性主要来自酸性糖蛋白。酸性糖蛋白分子含有双硫键,具有一定的粘性,是白色痰液的主要成份。

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患者的咳痰情况,痰的颜色、性状、量、有无特殊气味,痰中是否带血,痰液是否分层,以及咳痰与体位的关系等等都能为临床提供诊断的依据。

痰液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痰液的过度分泌、痰液增多、粘稠难以排出还会加重感染,使气道阻塞加重、引起喘憋、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因此使用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所以你要注意:咳痰时,痰液会造成气道阻塞,痰液里的病原体会加重感染,所以要把痰液排出来,而不是吞进去

7.2 祛痰药的分类

祛痰药:也称“化痰药”,通过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气道廓清等机制,或者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使痰液易于排出,适用于有痰且不易咳出的患者。

祛痰药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刺激性祛痰药:通过其挥发性,加稀释加热后吸入蒸汽,可以刺激呼吸道,使呼吸道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并且湿润呼吸道,使痰液易于咳出。由于此类药物使用不方便,吸入蒸汽时有烫伤呼吸道的风险,而且药物的挥发性成分对眼、鼻、喉也会产生刺激,已很少使用。常用药物包括: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

2、恶心性祛痰药:通过刺激胃黏膜的迷走神经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促进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由于这些腺体中浆液腺占多数,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目前临床上较少单独应用此类祛痰药,一般多用于复方制剂。常用药物包括:愈创甘油醚、氯化铵、碘化钾等。

3、黏液溶解剂: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裂解,让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减少,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常用药物包括: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等。

4、黏液稀释剂: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的黏液产生细胞,促其分泌黏滞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的流变性恢复正常,痰液由黏变稀,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常用药物包括:桉柠蒎、桃金娘油等。

小结:临床目前应用最广、也是最为推荐的祛痰药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桉柠蒎。下面分别详细这几种药。

7.3 祛痰药:氨溴索

缓解咳痰的药物中,最知名的祛痰药是盐酸氨溴索,简称氨溴索

1、氨溴索的历史

  • 1965 年,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首次将化学合成物盐酸氨溴索研制成功,一年后申请专利。

  • 1978 年,氨溴索(Ambroxol)首次以沐舒坦(Mucosolvan)作为商品名在德国上市。在德国健康协会注册后,盐酸氨溴索已经在一百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 1979 年,德国发现沐舒坦除了促黏液腺分泌活性,还具有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并使其保持正常的功能。

  • 1984 年,在德国,所有口服类盐酸氨溴索可作为非处方药购买。

  • 1994 年沐舒坦片剂在中国上市,2000 年沐舒坦口服溶液在中国上市,2008 年沐舒坦缓释胶囊在中国上市。

氨溴索于 1965 年研发成功,但要到 1979 年才开始在医疗上使用。

2、氨溴索的原研药——沐舒坦的历史

氨溴索的原研公司是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商品名是沐舒坦(Mucosolvan)。沐舒坦的名气非常大,然而很遗憾的是,这款药从 2018 年开始就在国内停产了,以后想买都买不到了(海淘除外)。准确来说,沐舒坦的口服药物(片剂、口服液)在国内停产了,注射液依然正常生产。此外,沐舒坦在全球的生产业务已经卖给了法国的赛诺菲(Sanofi)公司。

为什么会停产呢?可能与下面这段历史有关:

2017 年 11 月 28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收到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报告。报告显示,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决定在中国范围内对特定批次的沐舒坦注射液实施主动召回。

这批沐舒坦注射液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西班牙工厂生产,然后由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贴标签、包装并放到中国市场。召回原因是:西班牙工厂在留样稳定性试验中检测到有关物质的量有偏高的现象,但所有的检测结果都在产品质量标准范围内。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基于对现有数据的评估,并没有监测到受影响批次产品的安全性风险。而此次主动召回的只是在标准范围内出现有关物质含量偏高现象的批次。

沐舒坦厂家的 OTC 团队已经于 2017 年 11 月和 2018 年 5 月分批解散,产品也会相应地停产,退出中国市场。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与浙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勃林格殷格翰将在中国独家授权其呼吸产品沐舒坦注射液给浙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医药),勃林格殷格翰仍为该产品的所有者和生产者。

因为 2017 年某个批次的沐舒坦质量有问题,就直接停产了?这可真够戏剧性的。况且,有问题的只是注射液而已,口服药可太无辜了。当然,我估计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相关业务经营不善,否则也不会把沐舒坦的全球业务卖给赛诺菲公司。

3、氨溴索的商品推荐

氨溴索的口服药物中,剂型包括: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分散片、盐酸氨溴索胶囊、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既然氨溴索的原研药沐舒坦已停产,那就买“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氨溴索的过评厂家如下:

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氨溴索的过评厂家还是比较多的,在这个范围里选就可以了;市面上卖氨溴索口服溶液的商品特别多,有将近 60 种,但大部分没有过评,要注意。如果想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我个人推荐安普索抒坦清这两个商品,前者是山德士公司生产的普通片剂,后者是山西仟源医药公司生产的分散片。这两个的商品信息如下。

安普索 盐酸氨溴索片,30mg*20 片;保质期五年左右;参考价格 ¥12.5 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抒坦清 盐酸氨溴索分散片,30mg*20 片;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9 元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7.4 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

祛痰药中,当你能将氨溴索脱口而出时,也一定不要忘了乙酰半胱氨酸,因为它俩是最常见的两种祛痰药。还有一点比较特别,孕妇不能吃氨溴索,但可以吃乙酰半胱氨酸。还有啊,它的气味有一股恶臭。

乙酰半胱氨酸对白色黏痰或脓痰均有效,适用于大量黏痰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术后咳痰困难、各种原因引起的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

此外,乙酰半胱氨酸经常用来做雾化吸入;以及治疗间质性肺炎

1、乙酰半胱氨酸的历史

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又叫作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简称为 NAC;于 1960 年首次作为粘液溶解剂被发现,并获得专利,1968 年投入医用。

乙酰半胱氨酸可使痰液中连接糖蛋白肽链的二硫键(S-S)断裂,使其变成小分子肽链并液化,同时还能使痰液中的 DNA 纤维断裂,降低痰液的黏滞性,从而易于咳出;此外,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协同提高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其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也已经被发掘。

乙酰半胱氨酸的产品最早是由是意大利的赞邦集团(Zambon)研发,商品名是富露施。1998 年意大利赞邦集团在中国投资成立了独资制药企业——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其研发的原研药——富露施 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于 2000 年获批在国内上市,雾化剂型于 2006 年在国内上市。

2、乙酰半胱氨酸的原研药和过评厂家

乙酰半胱氨酸的原研公司是意大利的赞邦集团,商品名是富露施,国内上市的剂型包括颗粒、片剂、泡腾片、雾化吸入。

国内生产乙酰半胱氨酸的仿制药商品有 30 多种,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商品有 13 种。过评信息如下:

3、乙酰半胱氨酸的商品推荐

乙酰半胱氨酸的商品中,我最推荐的是它的原研药,商品名是富露施,剂型选片剂或者颗粒都可以;哮喘患者禁用,胃溃疡患者慎用,孕妇遵循医嘱后可以用。注意,规格要选 0.2g,不是 0.6g。因为 0.6g 是治疗肺病的,不是治疗感冒的。

温馨提示,乙酰半胱氨酸的水溶液中,有硫化氢的臭味,部分患者可能会引起恶心。颗粒在冲泡后服用吸收更快,但它的气味更难闻;片剂闻起来也有一点点怪味,但还能接受。

富露施 乙酰半胱氨酸片,0.2g*20 片;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45 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富露施 乙酰半胱氨酸颗粒,0.2g*10 包;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30 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7.5 祛痰药:桉柠蒎(切诺)

1、桉柠蒎(切诺)的介绍

桉柠蒎肠溶胶囊是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国内独家品种,商品名为“切诺”;是由桃金娘桉属、芸香科桔属及松科属植物的提取物所组成,主要成分为桉油精、柠檬烯及 α-蒎烯;这三种成分能协同作用能达到镇咳、祛痰、抗炎等作用,能显著提高呼吸道粘液清除效率。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

桉柠蒎肠溶胶囊于 1998 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属于国家级二类新药。2005 年获 CFDA 批准生产批文;2007 年儿童装批准上市;桉柠蒎肠溶胶囊与德国的保时佳大药厂生产的标准桃金娘油(商品名为“吉诺通”)疗效相同。随着桉柠蒎市场的扩大,进口标准桃金娘油注册批文到期后,已退出中国市场。

2、切诺的注意事项

切诺为黄色肠溶胶软胶囊,内容物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切诺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商品的批准文号是 H 开头,即化学药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西药。切诺虽然是西药,但它在禁忌、注意事项、慎用人群、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反应等方面和中药类似,就四个字:尚不明确。与其他感冒药相比,切诺算是很新的药,尚不明确的地方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服药时有一点要注意:切诺须在饭前半小时,用凉开水送服(先烧开水,再让水彻底凉下来),禁用热开水;不可嚼破。因为:(1)柠檬烯是从植物的挥发油中提取的,含有挥发油的药品在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其有效成分的流失。(2)一旦胶囊破裂,在胃部释放药物,就会产生胃酸,非常难受。饭前服用就是为了避免与过多胃酸起反应。

此外,切诺属于比较难吃的药,它的难吃不是在吃的过程中,而是在肠胃溶解之后,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往上蹿,在呼吸时从咽喉钻出来。

3、切诺的商品信息

切诺 桉柠蒎肠溶胶囊,0.3g*15 粒;保质期 3 年左右;参考价格¥35;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7.6 祛痰药的简单对比

1、三种祛痰药如何选择

最常见的三种祛痰药是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桉柠蒎(切诺)。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吃哪一种祛痰药有效,那可以继续保持。如果你不知道选哪一个,这里给出我的个人建议

(1)在没有禁忌的前提下:如果偏向于吃西药,可以选氨溴索或者富露施。如果偏向于吃中成药,可以吃切诺。切诺虽然属于化学药品,但是取材和注意事项与中成药类似。也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经验判断:如果你吃这种药没效果,则建议改吃另一种。

(2)氨溴索的知名度最高。富露施不仅能溶解白色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对于一般祛痰药无效的患者,使用富露施仍可能有效。也有一些咳痰的患者,吃氨溴索和富露施都没效果,吃切诺的效果明显。

(3)如果对其中一种药有禁忌,则建议选择另一种药。包括但不仅限于:

  • 氨溴索的禁忌:孕妇慎用,可以换成富露施;哺乳期女性慎重。
  • 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的禁忌:哮喘患者禁用;2 岁以下儿童禁用。
  • 桉柠蒎的禁忌: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

2、其它的祛痰药行不行

很多科普文章里,还提到了其他的祛痰药,比如:溴己新、愈创甘油醚、标准桃金娘油、羧甲司坦、复方甘草合剂等。这些祛痰药行不行呢?老实说,个人在购药时它们并非首选药物,既然已经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还要考虑这么多呢?至少在口服药物中,它们的知名度、适用范围、临床研究和治疗效果的综合打分并不如氨溴索、富露施、切诺这三个。常见的其他祛痰药还有:

(1)溴己新:溴己新是从鸭嘴花碱中提取的。氨溴索比溴己新的祛痰作用更强,效果更好。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不需再经肝酶代谢,直接发挥药效活性,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因此毒性更小,耐受性更好。

(2)愈创甘油醚:多用于复方制剂,比如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用于止咳+化痰。但我个人不会首选这个复方制剂,因为止咳和祛痰是矛盾的。

愈创甘油醚是FDA批准的唯一个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和稳定慢性支气管炎痰液相关症状的OTC药物,但也是基于一些早期研究结果;后续的临床RCT试验的结论不太一致。目前在美国不建议4岁以下儿童使用。

(3)标准桃金娘油(商品名:吉诺通):它的成分和药效,与桉柠蒎类似。吉诺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不好买,还是买切诺吧。

(4)羧甲司坦: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患者。感冒通常是急性的,所以这个药不适用。此外,羧甲司坦的原研公司是法国的赛诺菲,原研药并未在国内上市;市面上生产羧甲司坦的仿制药商品有 100 多种,但过评的商品只有 3 种,可见这个药比较小众。

(5)川贝枇杷膏、复方鲜竹沥液:成份都是中成药,用不用看你对中药的偏爱程度。

(6)强力枇杷露、宣肺止嗽合剂:成份都是中成药。这两种药里都含有一种成分——罂粟壳。罂粟壳的主要成分吗啡、可待因具有强烈镇咳作用;但用药过量容易导致成瘾,需慎用。

7.7 止咳和祛痰是矛盾的

1、止咳和祛痰是矛盾的

去药店买药的人常有这么一个需求:“我想要一款止咳祛痰药。”看似没什么毛病,止咳祛痰、止咳祛痰,大家好像都这么说。

可是,止咳和祛痰是矛盾的。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时,有些刷新认知。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祛痰的原理是什么。

“祛痰药”也称之为“化痰药”,是通过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粘稠度,然后让痰顺利排出来。有些人咳痰时喜欢将痰液吞咽,这是不对的,痰液中有很多病原体,要吐出来才行。咳痰的难受之处恰恰在这里,大部分感冒的人咳痰时,痰很难排出来,严重的话容易导致气道阻塞,所以才需要祛痰药。当然你也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把痰液排出来,能排则排,顺其自然就好。有些肺病比较严重的人,由于排痰困难,不得不用上吸痰器。

感冒时,痰液是通过什么方式排出来的呢?就是咳嗽的方式。所以,祛痰药的疗效就是要让你咳嗽,让你排痰。你还要去止咳干什么呢?很多人抱怨说:“为什么医生给我开的祛痰药,没效果呀?我还是一直咳嗽。”其实,不是因为没效果,是因为效果太好了。

止咳药和祛痰药不能同时吃的另一个原因是:需要遵循药物的作用原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比如:

氨溴索的说明书上明确表示:

避免与中枢性镇咳药(比如右美沙芬)同时使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

乙酰半胱氨酸的说明书表示:

不应与镇咳药同时服用,因为镇咳药对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

愈创甘油醚的说明书倒是没有提与右美沙芬的相互作用。所以,也有一部分人持相反的观点,觉得止咳药和祛痰药可以同时服用。他们认为:“止咳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在吃止咳药+祛痰药的同时,残存的咳嗽反射可以让痰液排出来。”市面上售卖的一款止咳+祛痰的复方药倒是很畅销,叫“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虽然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个药物,但不否认,这种药的存在,既可以很好地迎合不同的声音,也可以满足许多人的伪需求:“我想要一款既能止咳、又能祛痰的药。”

2、为什么祛痰药的种类这么多

说起退烧药,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说起止咳药,右美沙芬榜上有名。可说起祛痰药,却有很多,一只手都不够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是因为祛痰药已经很成熟了吗?错,恰恰是因为祛痰药不如退烧药、止咳药那么成熟。

发烧的时候,退烧药的作用是降温,效果显著;咳嗽的时候,右美沙芬对延脑中枢有抑制作用,因为延脑中有一群神经细胞组成了“咳嗽中枢”,所以止咳效果也比较明显。

可是,祛痰药的所用仅限于「排痰」,不是「止痰」,通过药物促进排痰的客观难度并不大,所以可选的药物也很多。也就是说,目前的祛痰药只是为了稀释已经出现的痰液,并没有办法阻止呼吸道分泌新的痰液,后者目前是靠自身的免疫力恢复。

我甚至看到一个德国的测评数据,说氨溴索的综合祛痰效果只是达到了及格的效果。

3、止咳药和祛痰药联用时,怎么吃比较科学

我们如果把咳嗽的症状从轻到重拆解一下,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 阶段 0:不咳
  • 阶段 1:干咳
  • 阶段 2:咳嗽+咳痰(排痰顺利)
  • 阶段 3:咳嗽+咳痰+排痰困难

祛痰药的作用仅限于从阶段 3 恢复到阶段 2。当然,不排除部分人恢复得比较好,可以跳过阶段 2,直接到阶段 1,甚至直接到阶段 0。

当你处于阶段 3 时,如果你想把止咳药和祛痰药联用,我提供两种思路,供你参考:

  • 思路 1:先吃祛痰药,等恢复到阶段 2 或者阶段 1 时,再吃止咳药。如果你当前处于阶段 2 的话,祛痰药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所以不需要吃祛痰药,只吃止咳药就行。处于阶段 1 时,当然也是毫无疑问只吃止咳药就行。
  • 思路 2:白天吃祛痰药,晚上吃止咳药。将这两个药错开用,白天化痰,让痰液顺利咳出;晚上止咳,提升睡眠质量。

7.8 咳嗽有黄痰?警惕合并细菌感染

如果痰液从白色转变成黄色甚至绿色,则需要警惕,很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意思是:一开始是病毒感染,后来随着感冒症状的加重,又多出了细菌感染。

如果你一定要听严谨的说法,可以这样描述

在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下,痰液中除了坏死组织,还存在活的中性粒细胞,导致痰液呈黄色。而在气道过敏时会出现淡黄色的痰,则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都是白细胞,痰中的黄、绿颜色正是白细胞释放的结晶过氧化物酶带来的。

在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下,白细胞是一般免疫反应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特定时间,痰液变成的带有白色、黄色或绿色,并非是继发细菌感染的结果,而是参与炎症反应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增所致。

因此,仅凭痰的颜色是没办法准确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千万不要一出现黄痰就自行服用抗菌药物

这至少说明,随着痰液颜色的变化和加深,症状在逐渐加重,需要警惕合并细菌感染,甚至更严重的症状。

合并细菌感染需要联用抗细菌药物,即“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药物的种类和注意事项比较多,建议遵循医嘱后使用。

8 嗓子疼(喉咙痛)怎么办?

发烧、咳嗽是感冒中最要紧的两个症状,第三个要紧的就是嗓子疼(喉咙痛),“刀片嗓”一词因此得名。

咽喉分为两个部分,咽和喉:咽在上部,位置偏后;喉在下部,位置偏前。

感冒引起的咽喉痛通常属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或者“急性喉炎”。因为感冒有自限性,所以这些诊断的前面加上“急性”两个字的另一个好处是减轻你的焦虑。

8.1 嗓子疼没有药

发烧和咳嗽都有成熟的感冒药,可是很遗憾,嗓子疼没有药,至少没有明确对症治疗的药物。针对病毒性感冒,绝大部分人在多喝温热水的过程中,会在一周内恢复。

8.2 民间偏方

由于嗓子疼没有药,所以民间出现了很多偏方。这些偏方对于有些人来说,有些用处;对于另外大多数人来说有点用处,聊胜于无;对于少数真正拥有”刀片嗓“疼痛难忍吞咽苦难的人来说,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杯水车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热水。

下面这些偏方不保证有用,可以拓展视野了解一些,选择性尝试。这些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

  • 冰糖炖雪梨
  • 西红柿拌糖
  • 吃润喉糖、薄荷糖。清凉的薄荷醇,有镇痛效果。糖是含在嘴里润喉,不是直接吃下去(应该不用我提醒吧)。
  • 盐水漱口:这个方法好操作,也更安全。可以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并引起口腔和喉咙的血管收缩(减少充血),缓解喉咙肿胀,减轻喉咙痛的表现。
  • 喝蜂蜜。高浓度的糖浆能够像一层衣服一样包裹住咽喉处的黏膜,缓解炎症,同时会刺激我们分泌更多唾液。
  • 咽喉含片:西瓜霜润喉片、金嗓子喉片、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慢严舒柠)、地喹氯胺含片等。
  • 咽喉喷剂:西瓜霜喷剂、开喉剑喷雾剂、金喉健喷雾剂、双氯芬酸钠喷雾剂等。
  • 其他中成药: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龙角散、六神丸、清咽滴丸、青果丸等。
  • 吃冰淇淋、吃雪糕&冰棒、喝冰水等,让嗓子麻木一会儿。
  • 喝柠檬水,补充维生素 C。
  • 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达到给呼吸道补水的效果,对缓解鼻塞、喉咙痛都有一点作用。
  • 吃黄桃罐头:作为安慰剂,它起码可以补充能量和维 C。

你看到没有,光是含片、喷剂、各种中成药,这些常见的药就有十几种,简直是百花齐放的盛观,说明感冒嗓子疼确实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

8.3 推荐两款润喉糖

缓解嗓子疼的一种很方便的方法是吃润喉糖。如果你想尝试这种方法,我推荐两款还不错的润喉糖:哲库林(Zirkulin)、使立消(Strepsils)。商品信息如下。

1、哲库林(Zirkulin)润喉糖,30 粒装;无糖版;德国生产;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48 左右。商品图如下:

哲库林的主要成分是蜂胶、薄荷醇、薄荷油;并用巴糖醇代替了蔗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使用。

2、使立消(Strepsils)润喉糖,36 粒装;英国生产;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80 左右。商品图如下:

正反面

产品信息

注意,使立消(Strepsils)润喉糖有很多种口味:

如果针对感冒中的嗓子疼症状,选左上角的第一种「蜂蜜柠檬味」就好;如果是针对糖尿病人,可以选第二种「无糖草莓味」,但是这种口味少了蜂蜜和薄荷油的成分,效果要打些折扣。其他口味的,我认为暂时没必要研究了,它们无法代替感冒药。

8.4 嗓子疼实在想吃药?

如果嗓子疼实在想吃药,也不是没有。我提供两种思路供你参考。

第一种药是布洛芬。没错,布洛芬既可以退烧,也可以止痛和消炎。你忘了吗?很多女生来大姨妈就是吃布洛芬。嗓子疼吃布洛芬缓解,这是被许多医生公认的。

第二种药是康复新液。这个中成药在肠胃科很常见,常用于胃溃疡。针对刀片嗓,有些医生说有奇效,可以治疗咽部的黏膜破损。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康复新液的成份,你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喝得下去这个气味腥臭的液体,它的成份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通俗一点就是——蟑螂水。

好医生 康复新液,100ml 装;保质期 3 年左右;参考价格¥25 左右;处方药。商品图:

市面上目前生产康复新液的有四个厂家,都差不多:

  •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 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

8.5 扁桃体充血肿胀甚至化脓?警惕合并细菌感染

嗓子疼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扁桃体充血肿胀的表现(注意,扁桃体肿胀需与扁桃体肥大相鉴别),严重时还会在表面出现大量的脓性分泌物,这很有可能是出现了细菌感染,排在第一位的是链球菌性咽炎。这往往需要就医,经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后,酌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当然,不是所有细菌感染都是链球菌性的。

合并细菌感染需要联用抗细菌药物,即“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药物的种类和注意事项比较多,建议遵循医嘱后使用。

如果不方便去医院,也可以自己拍摄一张咽喉部照片,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让医生看看。拍摄时用棉签或者筷子压住舌根,同时发出啊的声音,记得开启闪光灯拍照并上传原图。

比如下面这张图,如果出现黄点点一般就是化脓的表现:

8.6 长期嗓子疼?警惕其他病因

如果长期嗓子疼,则需要警惕可能是由其他病因引起,比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咽喉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一部分,最后再来复习一下咽和喉的部位:

9 缓解鼻塞、流鼻涕的药物

鼻塞、流鼻涕是感冒中最轻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用药。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的症状就是很严重,所以必要时还得用药。

9.1 缓解鼻塞:减充血剂

鼻子如果完全堵了还是挺难受的,江湖上有“水泥鼻”一词如雷贯耳。如果鼻塞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的话,用药会好受一些。

再者,鼻孔堵住后就只能通过嘴巴呼吸,如果一晚上都是张嘴呼吸,不仅影响睡眠不利于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也会导致第二天嗓子干涩不舒服。

感冒时,缓解鼻塞最推荐的药物类型是减充血剂,这在临床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了。顾名思义,这类药的作用是,减少鼻咽部黏膜充血;可以直接收缩鼻咽黏膜血管,减轻充血肿胀,快速改善鼻塞症状。针对鼻部症状,只能改善鼻塞;无法改善打喷嚏、鼻痒、流涕等症状

常见的减充血剂包括这四种药:羟 qiǎng 甲唑 zuò 啉 lín、赛洛唑啉、萘 nài 甲唑啉、伪麻黄碱。这四种药的剂型如下:

  • 喷雾剂/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
  • 口服药:伪麻黄碱。无法购买单方制剂,常存在于复方制剂中。

喷雾剂/滴鼻液的效果比口服药的起效更快,因为鼻黏膜可以直接吸收药物。

我还要提醒一点:减充血剂在使用时,连续用药不得超过 7 天(建议用 4 天停 3 天),每日用药不能超过 3 次,用药过频易致反跳性鼻充血,久用可致药物性鼻炎,产生药物依赖。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

1、喷雾剂/滴鼻液的对比

缓解鼻塞的这三种喷雾剂对比,丁香医生整理得比较全面:

在没有药物禁忌的前提下,这三种药都有效果。选择困难症的人如果非要选一种,该怎么选呢?我建议选羟甲唑啉(商品名:达芬霖),因为相对温和。理由如下:

(1)药效强度:萘甲唑啉>赛洛唑啉>羟甲唑啉。持续时间:羟甲唑啉(8 小时)>赛洛唑啉(5-6 小时)>萘甲唑啉(3-4 小时)。副作用从大到小:萘甲唑啉>赛洛唑啉>羟甲唑啉。也就是说,萘甲唑啉的药效更强,但副作用更大,一般不推荐使用

(2)有些医生说,萘甲唑啉因为副作用太大,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性,这款药早就被淘汰了。

接下来我可以告诉你,哪些商品的知名度相对比较高。

2、喷雾剂/滴鼻液的商品推荐

  • 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推荐商品:达芬霖
  • 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推荐商品:诺通,分成人款和儿童款。
  • 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这个药比前面两个的药效更强,但副作用更大,一般不建议使用。这个药的名字俗称“滴鼻净”,价格很便宜,几块钱就能买到,推荐商品:三益(商品图我就不贴了)。

商品信息如下。

达芬霖 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10ml:5mg;150 喷;保质期三年左右;参考价格¥20 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

诺通 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成人款,10ml;保质期两年左右;参考价格¥50 左右;非处方药。商品图:

3、伪麻黄碱的介绍

要了解“伪麻黄碱”,首先要知道“麻黄碱”。

麻黄碱最初是从名叫麻黄的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也因这种植物得名。1885 年,日本有机化学家长井长义首先从麻黄中分离出麻黄素(即麻黄碱)。

伪麻黄碱是从麻黄碱中提炼出来的吗?当然不是。麻黄碱是从麻黄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伪麻黄碱是在实验室合成的化学物质,工业制取一般从带有苯甲醛的葡萄糖酵母发酵液中提取。前者是天然物质,后者是人造物质。

从化学结构式上看,麻黄碱、伪麻黄碱只有立体异构的区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

化学结构的区别导致了伪麻黄碱中枢作用比麻黄碱弱,也就是说,在缓解感冒时带来的鼻部不适如鼻塞、流鼻涕的同时,精神兴奋、失眠等中枢方面的不良反应有所减轻,故而伪麻黄碱比麻黄碱更安全。

因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化学分子结构与俗称“冰毒”的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极近相似,通过并不复杂的化学转化,麻黄碱、伪麻黄碱就可能被制成冰毒。

伪麻黄碱属于管制药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本品受公安部门管制。在药店单独买是买不到的,可以买到含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且需要实名登记。

作为感冒药的常见成分,伪麻黄碱在临床上的使用经验已超过了百年。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证明它可快速缓解感冒鼻塞症状,安全性良好,而且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故而中枢影响较小。

伪麻黄碱口服后经由胃肠道吸收,由肾脏经尿液排出,尿液中的伪麻黄碱结构绝大部分没有改变,会以原型排出,比较安全。

9.2 缓解流鼻涕:氯苯那敏

缓解感冒流鼻涕的症状,最推荐的药物成份是氯苯那敏,它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这么多抗组胺药,为什么氯苯那敏最常见?这就要先了解抗组胺药物的分类。

1、抗组胺药的分类

抗组胺药一般分为三类:

  • 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治疗过敏;可以治疗感冒中的流鼻涕,效果比较好;可以治疗干咳中的嗓子痒;还可以治疗晕车。此药的半衰期较短。副作用是嗜睡,因为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不要开车。

常见药物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酮替芬等。

  • 第二代抗组胺药:没有嗜睡的副作用。治疗过敏的效果比第一代要好;可以治疗感冒流鼻涕,但效果不如第一代;无法治疗干咳中的嗓子痒,因为没有抗胆碱的作用;无法治疗晕车,因为第二代抗组胺药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无法对中枢系统的组胺 H1 受体产生抑制作用,也就发挥不了抗晕车的效果。

常见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 第三代抗组胺药:属于第二代的衍生物或代谢产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没有嗜睡的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副作用比第一代、第二代都小。

常见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2、为什么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流鼻涕的效果更好?

第一代抗组胺药(比如氯苯那敏)有抗过敏、抗胆碱作用,并有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1)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 H1 受体而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2)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且透过血脑屏障与脑细胞的组胺受体结合,抑制组胺对中枢系统的兴奋作用,而减少组胺对咳嗽受体的刺激作用,有一定的中枢镇咳作用。可用于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感染后咳嗽(PIC)。

考虑到「氯苯那敏」的嗜睡副作用,很多复方感冒药中会额外加入「咖啡因」,用于中和嗜睡的副作用。如果你认为嗜睡的副作用对你正在进行的生活或工作没有影响,则不需要加入咖啡因。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也基本无抗胆碱作用,不是感冒药中的首选药物。

3、氯苯那敏 VS 酮替芬的对比

感冒流鼻涕中,最推荐的药物成份是氯苯那敏。酮替芬能不能用呢?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氯苯那敏具有组胺 H1 受体阻断作用,常用于普通感冒引起的流鼻涕、咳嗽中的嗓子痒。

酮替芬具有组胺 H1 受体阻断作用,强度是氯苯那敏的 10 倍,且作用时间长;同时还可以抑制过敏介质释放;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4、氯苯那敏的历史

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又称扑尔敏,全称是马来酸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 1910 年,Henry Dale 和 Patrick Laidlaw 发现组胺:当出现过敏症状时,人体会释放组胺这种物质。
  • 1937 年,意大利的药理学家 Daniel Bovet 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抗组胺药物,即 2-异丙基-5 甲基苯氧乙基二乙胺,并证实该药在体内外均具抗过敏活性,他也因此获得 195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 1947 年,美国的先灵葆雅公司(2009 年被默沙东并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制并合成出了氯苯那敏,成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
  • 1950 年,美国的拜耳(Bayer)公司开始生产并销售氯苯那敏,即 Chlor-Trimeton。
  • 1981 年,氯苯那敏片首次在国内上市,由四川攀西生物药业公司生产。
  • 1988 年,先灵葆雅公司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开瑞坦)成功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
  • 从 1937 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 50 余种 H1 受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
  • 氯苯那敏至今仍作为多种复方药物的抗过敏成分广泛使用。

5、氯苯那敏的商品推荐

氯苯那敏的原研公司是美国的拜耳公司,原研药未在国内上市。建议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氯苯那敏的过评厂家有两个,在这两个里面选就可以了:

氯苯那敏很便宜,五块钱就能买到 100 片。如果想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我推荐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氯苯那敏片,商品名是维福佳,这个商品的知名度最高;另一个厂家的氯苯那敏,很少看到有卖。维福佳的商品信息如下。

维福佳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100 片;保质期 2 年左右;参考价格¥5;非处方药。商品图:

9.3 长期流鼻涕?警惕其他病因

如果长期流鼻涕,可能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病因,建议咨询医生。

10 复方感冒药

市面上买复方感冒药(即“复方制剂“)的人,远比买”单方制剂“的人要多得多。可如果不清楚复方感冒药的成份和作用而盲目购买的话,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复方感冒药是很方便、很科学的药,它的特点是将多种不同功效的药物成份组合在一起,最终制成一种药。假如你的感冒有两种、甚至更多种症状的话,买“二合一”甚至“三合一”成份的复方感冒药显然更方便、更高效、更经济。此外,与其拿着好多药,复方感冒药看上去只有一种药,这在心里上要好受很多。

可如果你只有一种症状,是完全没必要买复方制剂的。

在使用复方感冒药时,必须至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1)吃药之前先看成份,熟悉每一种成份的功效和副作用,对症下药。避免用错药,避免多余用药,避免长期用药。

(2)同一种成份,不要重复用药,避免过量用药。

(3)多个成份之间,能否联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副作用。

有些人对复方感冒药很谨慎:“为什么一定要买复方感冒药?我可以自己配呀。”你当然可以拿单方制剂自己配,可在这之前,你要先熟悉复方感冒药的配方。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它们的成份和功效是什么。

10.1 常见的复方感冒药

下面这个表格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及其有效成份。这个表格的目的是让你在吃药前,先看清成份再选择,不再迷茫:

10.2 复方感冒药的成份解读

1、请将上方表格中复方感冒药的成份进行反复阅读和拆解,进而,你将至少掌握以下重要规律:

(1)了解每一种配方的作用、剂量、注意事项、适用人群、副作用,然后对症下药。这很有必要。

(2)复方感冒药中最有价值的成份是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作为管制品无法单独购买;只能买复方制剂,避免被提纯。你如果实在想要减充血剂的单方制剂,可以选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鼻用喷雾剂。

(3)如果那些复方感冒药的配方被市场证明是安全的,你也可以参考它们的成份和剂量,自己买单方制剂自己配。

2、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复方感冒药的成份至少有这几类:

(1)退烧药:一般是对乙酰氨基酚。原理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

(2)止咳药:代表药物是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

(3)减充血剂:属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是伪麻黄碱。也有少数感冒药使用的是甲基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其减充血作用比伪麻黄碱稍弱。这类感冒药的原理是:通过发挥其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的作用,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从而缓解鼻塞等症状。

(4)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是氯苯那敏,也有少数感冒药使用的是苯海拉明、溴苯那敏等。主要作用是减轻感冒所致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有嗜睡的副作用。

(5)提神类:代表药物是咖啡因,一般与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联合使用。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可以中和氯苯那敏的嗜睡副作用。

(6)祛痰药:代表药物是愈创甘油醚,原理是: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降低痰液浓度。

(7)抗病毒药:代表药物是金刚烷胺。金刚烷胺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原理是:阻止病毒侵入细胞,可减轻病毒的感染程度。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是有区别的,金刚烷胺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而对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冠状病毒没有作用。另外,对抗流感病毒有更好的专用药,名字叫——“奥司他韦”,推荐商品——达菲、可威。

10.3 以泰诺为例,拆解药品名称

泰诺 酚麻美敏片,这款药的药物成份和商品品牌非常经典,保质期有五年。如果你同时具备“发烧+干咳+鼻塞+流鼻涕”的症状的话,泰诺是很适合的药。我们以它为例,来进一步了解复方感冒药。

1、泰诺的商品信息

泰诺 酚麻美敏片,保质期五年左右;有 10 片/盒、20 片/盒;20 片/盒的参考价格¥40 左右;处方药。商品图如下:

从上面的商品图中,可以这款药的如下信息:

  • 商品名:泰诺
  • 药品名称:酚麻美敏片
  • 厂家:强生制药
  • 剂型:片剂
  • 成份及适用症状:对乙酰氨基酚 325 mg(退烧)、右美沙芬 15 mg(止咳)、伪麻黄碱 30 mg(缓解鼻塞)、氯苯那敏 2 mg(缓解流鼻涕)。

2、拆解“酚麻美敏”这四个字

通过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酚麻美敏”这四个字代表了四个成份的简称。

其他复方感冒药的药品名称,起名字也是同理,将成份的简称拼在一起。如果最终组成的名字太长,就会改用另一种命名方案:直接在其中一种成份的前面加上“复方”两个字,代表那些没有在简称中体现出来的成份;比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中有四种成份,“甲氧那明”是一种成份,“复方”代表另外三种成份。

3、泰诺和泰诺林,别搞混了

很多人分不清泰诺和泰诺林的区别,甚至有些医生都搞混了,这实在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正确答案是:

  • 泰诺:复方制剂,全称是泰诺 酚麻美敏片;包含四种成份:对乙酰氨基酚 325 mg(退烧止痛)、右美沙芬 15 mg(止咳)、伪麻黄碱 30 mg(缓解鼻塞)、氯苯那敏 2 mg(缓解流鼻涕)。
  • 泰诺林:单方制剂,全称是泰诺林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只包含一种成份:对乙酰氨基酚 650mg(退烧止痛)。另外还有儿童版的泰诺林,成份相同,剂型和剂量不同。

泰诺和泰诺林的英文都是 Tylenol,但是中文的含义完全不同。

再说个题外话,“新康泰克”有四种商品,你可别搞混了,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

11 细菌感染和抗生素

11.1 病毒感染 VS 细菌感染,如何区分感染类型?

90%以上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性感冒有效。细菌性感冒一般有这两种情况:

  • 情况 1:只患了细菌性感冒。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比较小。
  • 情况 2:合并细菌感染。一开始是病毒性感冒,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又增加了细菌性感染。情况 2 比情况 1 发生的概率高。

医院要怎么判断患者的感冒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呢?一般是先抽血,做血常规;然后根据医生的经验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针对少数患者,可能还会额外查一下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这两个指标都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看出来。

1、血常规如何区分感染类型

  • 白细胞降低或淋巴细胞升高,倾向于病毒感染
  • 白细胞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倾向于细菌感染

以上是一般经验,适用于普通感冒的大多数情况,但临床上总是有例外。如果碰到不能区分的情况,医生就要做其他的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综合所有的临床资料来分析。

比如,有时候还会检查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如果这两个指标升高,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两个指标属于感染标志物,比血常规的指标更准。

此外,还会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这些都是线索,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感染源

2、医院做血常规的另一个目的

感冒去医院看门诊时,很多时候医生给病人做血常规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而是为了筛查。意思是,“你觉得你是感冒,万一你不是感冒,是患了其他病呢?要知道,很多病因的症状和感冒很相似。”因为医生对陌生病人此前的健康状况不了解,所以才会有许多严谨的流程。这既能避免医患纠纷,也是对病人考虑周全。还有些医生在没有详细问诊的情况下就直接抽血,这是简单草率的做法很不妥。医生越省事,病人就越折腾。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去诊所或者社康看感冒,也没见医生给我抽血呢?一上来就打吊瓶。”一方面是诊所的医疗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诊所看不好,会有医院兜底,这在医学领域叫做“分级诊疗”。

11.2 感冒居家时,如何初步区分感染类型?

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暂时不方便去医院;或者在发生医疗挤兑的极端情况下,没有医疗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先根据症状,初步判断自己的感冒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避免延误治疗。

感冒居家时,可以先初步观察自身的症状。如果有以下症状的一条或多条,则有一定概率患细菌感染:

(1)持续 5 天高烧不退;或者体温完全恢复正常 3 天后再次发烧。

(2)咳黄脓痰,痰量明显增多;或者黄脓痰持续 3 天以上,且量不见减少;或者,甚至痰中带血。

(3)扁桃体充血肿胀,甚至化脓。

(4)持续大量流黄脓鼻涕。

(5)颈部淋巴结至少有一个肿大,按压时较疼。

(6)感冒伴有耳朵流脓,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7)用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

  • 血氧在 95%~100%之间:正常。
  • 血氧在 91%~94%之间:令人担忧,有点缺氧,肺部可能有异常,建议就医。必要时做肺部 CT 或者胸片检查。
  • 血氧为 90%甚至更低:非常令人担忧,极度缺氧,建议立即就医,做详细检查。

当然,以上并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严格证据,但需要引起警惕并怀疑是细菌感染。

居家防疫时,血氧仪也可以准备一下:

11.3 细菌性感冒常用的抗生素举例

大多数抗生素都是处方药,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注意事项也很多。

如果有任何一个医学博主准确地跟你说“感冒如果遇到 XX 症状,就吃 XX 这个抗生素”的话,请一定不要信。因为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选择范围很多、利弊明显。当你逐渐深入地去了解时会发现,抗生素的使用真的是一门“平衡利弊得失”的艺术。

说到利弊,不得不提到抗生素的滥用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对身体的肾毒性。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正日趋严重,值得引起大家关注。

说到使用的复杂性,至少包括:抗生素的抗菌谱;抗生素的广谱和窄谱之分;光是头孢,就有五代,代代有不同;针对严重感染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抗生素的联用注意事项等。

本文无法准确告诉你应该使用哪一种抗生素。以我目前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感冒常用的几种抗生素有哪些。

细菌性感冒常用的抗生素举例

(1)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推荐商品“阿莫仙”)、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推荐商品“君尔清”)。抗菌谱很广。注意,青霉素过敏患者禁用阿莫西林。怎么判断是否过敏呢?需要做皮试(尤其是在输液前)。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推荐商品“希刻劳”)、头孢地尼(属于第三代头孢)。抗菌谱很广。一代头孢抗菌谱偏革兰阳性菌,三代头孢抗菌谱偏革兰阴性菌,且一代头孢的肾毒性更大。二代头孢兼顾阴阳菌,更适合细菌性感冒患者。

青霉素与头抱类的药物之间有 10%的交叉过敏性,所以不建议互相替换,除非是曾经有使用史或者替换史;如果非要互相替换,则建议先做皮试。

(3)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推荐商品“可乐必妥”)、莫西沙星。抗菌谱也很广,对青霉素过敏、对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是个不错的方案。注意,未成年人(18 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避免影响骨骼发育

(4)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推荐商品“希舒美”)。抗菌谱偏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菌,但是对革兰阴性菌一般无效。阿奇霉素的优点是:半衰期长,用药频次少;使用前无需皮试;没有喹诺酮类药物如此严格的年龄限制;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菌有显著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很广泛。

以上内容不能作为自行使用的依据。感冒一旦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就应该遵医嘱、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11.4 吃药 VS 输液,哪个更好呢?

感冒时,吃药或者输液,哪个更好呢?先说结论:非必要不输液。输液应该放在给药方案的最后一位。

我记得我小时候感冒发烧,经常输液。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挺傻的。因为完全没必要。

从一般的经验来看,输液比吃药好得更快,这是比较明显的优势。口服药物是先进入肠胃吸收,然后进入肝肾解毒,再进入血液到达感染部位;输液是直接进入血液到达感染部位。

但是输液的风险和副作用比吃药大很多。对于绝大多数感冒患者来说,吃药足以达到治疗目标;有时会做雾化,但也到不了输液的程度。你可能会说:“我就是那少部分人呀,我就是要输液”,如果真是这样,你可能已经达到了住院的标准。

感冒输液时,乡村医生最喜欢用的“四件套”是:抗生素、激素、抗病毒、感冒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持续 3~5 天。还有些医生喜欢用“三素一糖”: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葡萄糖。典型的经验治疗是这样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抗生素;激素主要是小剂量地塞米松,5mg 每天;另外使用一些有抗病毒效果的中成药;如果是高烧患者则会额外加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如果想见效更快呢?秘诀就把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加大药量。有些医生甚至会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可是,这些抗生素和激素,跟本文在前面讲到的感冒药,并没有太大交集。因为这些抗生素和激素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我们可以在下面这些信息中侧面印证。

2022 年 12 月,各个地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用药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村卫生室规范用药,不要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药物,非必要不输液

输液、盲目使用抗生素、激素退热都是不可取的。必须严格遵守“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针对感冒的治疗,在没有并发症和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主要以口服药物以及对症治疗和休息为主要手段。输液这种给药方式之所以被世卫组织放在给药方式的最后一位,就是因为输液本身就暗藏着较大的风险。

很多患者会说一瓶吊瓶下去烧很快就退了,身体感觉舒服多了,与其在家烧三天难受还不如打两天点滴好得快,这疗效确实好的很,但你知道为何会好得快吗?这是糖皮质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发挥的“功劳”。

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发烧是因为病原体侵入激发了免疫系统,互相对抗产生的。但是地塞米松可以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免疫系统「出战」,使患者的体温得以迅速下降至正常。

由此可见,地塞米松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从根本上抑制身体抵御病毒感染的炎症反应,因而一针下去立竿见影。由于地塞米松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产生其他的副作用。2003 年的“非典”,由于大量使用地塞米松这种“激素疗法”,导致很多人股骨头坏死甚至落下严重残疾。

对比一下两种药的退烧和抗炎效果: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对安全;地塞米松属于甾体类抗炎药,抗炎作用很强,但副作用相对较大,临床常用于重症患者,普通的感冒发烧没有必要使用。

此外,抗生素针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而且抗生素的滥用容易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所以,我的建议是:感冒时,非必要不输液。

12 感冒药推荐清单

针对本文在前面详细讲到的病毒性感冒药,在此列出清单如下,方便你在自行购药时快速浏览。

13 结尾

我没有医学背景,也不认识医生朋友,本文的参考资料,绝大部分都来自互联网,以及我的生活经验。我查阅了无数的呼吸内科相关知识,将这些信息做交叉验证,并结合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然后进行系统性思考,最终写下本文。

我知道很多医学博主在写科普文章时会参考 UpToDate 网站的医学知识库。这个网站很权威,但是费用太贵了,我还买不起。

有的医学博主说,某某药不能用。那是因为他怕你不知道注意事项导致滥用甚至误用,他的科普对象需要考虑到所有层次的人,所以作者会不断做自我审查,避免承担无端的风险。这样就会导致:写出来的内容虽然严谨,可难免束手束脚,千篇一律。这也就不难解释,有些医生对阿斯美爱不释手,屡试不爽;还有些医生对阿斯美嗤之以鼻,慎之又慎。可我想对读者说的是:如果你对医学常识足够了解,你是能够掌握一些分寸的,不要盲目听“网上说的”。

对于许多科普文章(包括本文),有一个原则要牢记:如果他只讲好处不说坏处,只讲结论不分析原因,只说这个方案不行但就是不说什么方案可行,那就不值得听。

另外,为了不让文章犯基本的常识性错误,我还买了一本医学专业的教材《内科学(第九版)》进行学习。这本书是医学专业的官方教材,出版社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非常权威;而且很厚实,总共有将近1000页,前面的150页讲的是讲呼吸内科知识。你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买来研读。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只要你有钻研精神、利用好开放的互联网、观察生活细节,就能用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做这些事并不需要花太多成本,不需要你有多专业的学术能力。虽说术业有专攻,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自救。

本文在努力编写一个较为完备的科普知识体系,可仍然只涉及了呼吸内科中很小的一个领域,而且尚未覆盖到老人、小孩、孕妇、哺乳期等特殊人群。用保险行业的专业术语说,本文的受众群体是“标准体”,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比标准体要复杂很多。如果再加上抗生素、基础疾病、危重症等维度,会发现呼吸内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本文作为医学科普文章的一条线索,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各位读者关注身心健康,并持续学习、思考和探索医学常识。

14 想看我写的更多内容?

有不少读者可能对我说:“你每年才写这么几篇文章,根本不够看呐。能不能更新勤快一点?”

其实,我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写了400篇短文,但不是在公众号里写的,而是在「小报童」里写的。公众号里我主要写万字长文,且更新频率很低。小报童是我写作的主战场,我在这里以千字短文的形式频繁更新。

如果你想看我写的更多内容,如果你真心支持我,不妨扫码订阅我的小报童专栏,订阅后还可以获得与我深度交流的机会:

如果扫码失败,可以在微信浏览器输入 https://xiaobot.net/p/qianguyihao 打开。

我的每日见闻和思考都会写在小报童里,且毫无保留,内容类型包括:信息推荐、读书笔记、产品思考、软件工具、具体生活等各个方面。

我想写的内容是能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实实在在帮助的内容。写作不是写文章,而是影响现实世界。

新冠密接者集中隔离的物资清单和注意事项

作者 千古壹号
2022年3月7日 23:00

本文目录

前言

2022年3月,我作为新冠密接者,正在酒店集中隔离,坐标深圳。我们公司上周有一位确诊病例,导致几百名同事瞬间成了密接,密接的家人成了次密接。

按照最新防疫政策(2022年03月的政策),密接需要集中隔离14天+7天居家健康监测,次密接需要居家隔离7天。

香港、深圳、上海,以及其他城市,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毫无征兆地成为密接者和次密接者。

深圳福田新洲

面对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出于有备无患的原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提前准备一些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下面这份物资清单,综合了我自己和同事们的准备情况,取并集。各位读者可以按需选择,也欢迎在留言区补充。

另外,我还整理了隔离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供参考。

集中隔离的物资清单

🏃‍♂️随身携带

  • 证件
  • 手机(充电器🔌别忘了)
  • 水杯/旅行保温杯
  • 小包纸巾
  • 钥匙
  • 现金

🚿洗浴用品

  • 行李箱。要用行李箱存放这些物品,不要狼狈地用各种大小袋子,搞得跟偷渡似的。
  • 换洗衣服、睡衣、内衣、内裤、袜子
  • 外套(以防降温)
  • 凉拖鞋(洗澡用)、棉拖鞋(冬天用)
  • 牙刷、牙膏、洗漱杯
  • 毛巾、浴巾
  • 洗面奶、脸霜、面膜
  • 洗发水、护发素、梳子、吹风机
  • 香皂、沐浴露
  • 洗衣液(用塑料小瓶装好)
  • 晾衣架(比如折叠衣架)、水桶、脸盆。酒店应该有。

🛍一次性用品

  • 纸巾(大包)、湿纸巾、湿厕纸
  • 一次性洗脸巾:洗脸;应急时可以当纸巾、当抹布、当桌布、擦鞋、洗澡擦干、擦PP…
  • 一次性保鲜袋(背心式)。可以装很多东西:小件物品、脏衣物、垃圾,还能垫桌子。
  • 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
  • 一次性内裤:省去洗衣服的烦恼
  • 一次性手套
  • 一次性马桶垫
  • 垃圾袋
  • 蒸汽眼罩
  • (一次性)眼镜布

😷防护用品

  • 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 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胶手套。这几个物品都会给你发,也可以在美团外卖自行购买。
  • 酒精喷雾、消毒湿巾
  • 免洗洗手液
  • 棉签
  • 碘伏消毒液、碘伏棉棒
  • 创可贴、纱布绷带
  • 蚊香液、驱蚊水
  • 降噪隔音耳塞(睡眠用)、遮光眼罩(午休用)
  • 手机防水袋。穿着防护服时,手机没地儿放,刚好挂在脖子上。

💊药品&医疗用品

  • 眼药水(推荐人工泪液)
  • 体温计
  • 退烧药:布洛芬 或者 对乙酰氨基酚
  • 其他感冒药:右美沙芬(干咳)、氨溴索(咳痰)、泰诺 酚麻美敏片(复方感冒药)
  • 润喉糖
  • 止泻药:蒙脱石散、补盐液3、诺氟沙星
  • 达喜(胃药)
  • 保健品:钙片、复合维生素片
  • 电解质水(推荐宝矿力水特)
  • 抗原检测试剂
  • 血氧仪(建议每家都备一个)
  • 肺部症状严重的童鞋,居家时可以考虑自备呼吸机、制氧机。

🖥电子产品&电器

  • 手机(充电器🔌别忘了)
  • 快充充电器
  • 充电宝
  • 笔记本电脑(充电器🔌别忘了)
  • 墨水屏阅读器
  • 耳机、手环
  • U盘、固态硬盘
  • 电子文件(重要的电子文件,建议提前用邮箱备份)
  • 任天堂 switch 游戏机
  • 折叠烧水壶
  • 流量卡、流量套餐。酒店的wifi一般比较慢。

👩‍🦰女性

  • 护肤品、化妆品、化妆棉、卸妆油
  • 卫生巾/卫生棉条
  • 暖宝宝贴
  • 止痛药(布洛芬 或者 对乙酰氨基酚)
  • 不允许带玻璃瓶,所以不要带玻璃瓶包装的化妆品。
  • 干发帽

👨男性

  • 电动剃须刀(充电器🔌别忘了)。手动剃须刀可能不让带。
  • 不允许带玻璃瓶,所以不要带玻璃瓶包装的酒精、饮料。
  • 不允许带打火机。

🍞零食&饮食

  • 水、饮料
  • 容易成瘾的东西:可乐、茶叶、咖啡
  • 混合坚果(比如大瓶装的混合坚果、小袋装的每日坚果)
  • 面包、小蛋糕、吐司、蛋黄派、蛋黄酥、花生(推荐老街口的花生)、洽洽瓜子、旺旺雪饼等
  • 零食礼包(比如素零食“口水娃”、肉类零食“无穷”)。
  • 高热量食品:薯片、辣条、咪咪虾条、鸡爪、巧克力等
  • 方便面
  • 牛奶
  • 隔离期间的饮食比较清淡,不辣。可以自备小菜:萝卜干、榨菜、酱料(比如“老干妈”)等
  • 罐头(比如黄桃罐头)。罐头的储存时间都是三年以上,且没有防腐剂。

🧰其他物品

  • 跳绳
  • 餐具
  • 书、笔
  • 插线板
  • 去渍笔:方便清理衣物上的油渍
  • 一套便携式餐具(筷子、勺子等)

📱App软件

  • 运动类:天天跳绳App、Keep、训记App
  • 买食材(生鲜电商):盒马App、叮咚买菜App、朴朴App、每日优鲜App、美团买菜
  • 买药:美团App上的美团外卖买药、叮当快药App
  • 播客客户端:小宇宙App、Pocket Casts、Overcast、Castro

物资清单(图片版)

隔离物资清单图片版

同事们的物资照片

无图无真相,来看看我同事们的一些物资实物。

泡面万丈

跳绳和switch游戏机

常用消毒用品

防疫相关的概念解释

密接、次密接、时空交集

密接次密接

如果A是确诊病例,B与A曾在一起生活、工作、吃饭等,那么B就是密接者;而C与B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是密接者的密接者,那C就是次密接者。

例1:一旦公司有确诊病例,那么,同层楼的几百名同事,以及和病例有直接接触的人,都按密接处理。密接的家属按次密接处理。

例2:小明乘坐的上班通勤大巴上,如果有病例A,那么小明和这辆车上的其他人,都是密接。小明所在公司的部门同事们,都是次密接。

另外,密接分为核心密接和普通密接。至于是什么判定标准,外人无从知晓。

时空交集

“时空交集”是公安、电信部门的专业用语。时空交集与时空伴随是相同概念,指14天内,与确诊患者在同时间和空间网格内(800米×800米),共同停留过10分钟。通俗地说,与确诊患者14天内行程轨迹有过交集,无论是通讯信号漂移,或擦肩而过,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交集人群。

如何定义高、中、低风险地区?

高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并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中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低风险地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疫情风险分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疫情风险等级,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是如何划定的呢?

封控区: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管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防范区: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如何区分

可以在腾讯地图App查看管控区域:

腾讯地图App查看管控区域

动态清零

在2021年12月7日时,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社会面清零

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志军解释,“社会面清零”就是:之后的新增病例都是在隔离者当中发现的,已经不存在社区面的疫情传播。实现社会面清零是为全市下一步解除封闭式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流调(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pdf》,流调是当地疾控中心为了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通常是通过电话进行查询,不会问及个人财产等和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密接和次密接的注意事项

14+7怎么算

按照最新防疫隔离政策(2022年03月的政策),密接需要在酒店集中隔离14天+7天居家健康监测,次密接需要居家隔离7天。

密接的14天集中隔离,不是从入住酒店的那天算起,而是从末次接触阳性病例的那天算起。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可以去楼下转转,但不能走太远。

次密接的7天居家隔离,是从离开密接的那天开始算起。

密接者的所在公司、公寓、小区会被封,只进不出。等所有人做完核酸并结果都是阴性之后,大楼才会解封,至少耗时一天。

密接和次密接的健康码都会变红。密接者需要去酒店之后才能做核酸检测(在这之前无法做核酸检测);次密接者需要等到和密接者分开之后,有人上门做核酸检测。由于管控人力有限、酒店资源有限,所以会发生许多忧虑和焦灼的事情。而且,隔离政策可能随时会有新的调整。

最近有小道消息说,集中隔离的14+7,可能会改为 10+4,如下:

上面这张图的真实性尚不可知;就算是真实的,各地区的落实情况也不同。我们找酒店和社区的人求证了多次,得到的答案是:少部分人存在10+4的隔离方案,但需要主动申请,且申请后未必能通过;而且,这里的10天,是从入住酒店的那天开始算起。

建议充分利用好缓冲期

注意,从公司有人核酸检测为「阳性」,到疾控中心判定为「确诊」,这中间有一天的缓冲期。

比如,我司的同事是周一的核酸检测为阳性,于是:

(1)公司开始发通知,让我们向居住的所在社区报备。每个社区采取的管控措施不一样,有的是家里马上被贴了封条,有的是自行居家隔离,等下一步通知。

(2)公司把我们的信息报备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开始做流调,找出所有的密接、次密接。此时,我们到底是不是密接,还不清楚,在家等待下一步通知。

(3)周二的早晨,疾控中心在系统里将那位同事列为确诊病例,各大公众号、微博开始发新闻(新闻标题你很熟悉,“XX地方新增多少病例”之类的)。于是,马上会有疾控中心的人穿着防护服来家里贴封条,因为我们确认为密接者,等待去酒店集中隔离。有些同事是凌晨三四点被敲门,拉去集中隔离。

很多隔离酒店是不接收快递和外卖的,伙食也一般,所以,作为密接者、次密接者,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天的缓冲期,快速采购好隔离物资,在心理和物质上做双重准备。

被隔离时,该找谁问

密接被隔离时,会涉及到很多相关人员:公寓(小区)管理员、社区网格员、社区防疫人员、酒店防疫人员、政府疾控中心人员…

他们的口头禅一般是这样的:

  • “每个社区不一样。”
  • “我只是服从上级的指令,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 社区:“你找网格员。”网格员:“你找疾控中心。”疾控中心:“你找社区。”
  • “毕竟有这么多人呢,你等通知就行了。”
  • “你要是这样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 “你要相党,相信组织。”

一问三不知,你甚至还想打市长热线 12345 投诉。

按照我的隔离经验,问谁比较准呢?答案是问「社区防疫人员」,这个人一般来你家贴封条的人,也是带你去酒店隔离的人。如果他都不知道,那其他人大概率也不清楚,或者不想告诉你。他不是你们社区的人,他是疾控中心安排的人。

无论是问谁,背后都是疾控中心在指挥。但你如果直接打电话给疾控中心,肯定没用,因为他们忙不过来。疾控中心会给每个社区安排一位工作人员,负责该社区的具体隔离事宜,即「社区防疫人员」。

找到社区防疫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如果家里被封,家门口可能会贴上图中的这张纸,图里的「社区负责人」就是我们说的「社区防疫人员」。

实际落实下来你会发现,不同社区的隔离政策不同,不同社区对政策的解读也不同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隔离政策和信息不能公开透明呢?我猜:这是为了给工作人员留下更大的可操作空间。“既然我不告诉你是什么,那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等通知就行了。”

新冠隔离险

有不少童鞋买了新冠隔离险,保险产品类似这样:

图1:

图2:

新冠隔离险-产品举例

在买隔离险的时候,要注意这几件事:

  • 看清理赔标准和要求。自行隔离的一般赔付不了,必须是防疫部门要求的隔离才可以。有些隔离险,要求所在地区无中高风险。还有些隔离险,是居家隔离不赔付,集中隔离才赔付。
  • 解除隔离后,需要找防疫部门开证明材料,包括隔离证明解除隔离证明,材料上包含隔离开始时间、隔离结束时间、隔离人姓名、隔离人身份证号、盖章。
  • 保单生效时间,需在隔离时间之前。

如果是居家隔离,需要找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开证明材料;如果是集中隔离,需要找防疫部门/疾控中心开证明材料。

隔离的证明材料类似于这样:

隔离证明

解除隔离证明

集中隔离的经历和大致流程

这一段记录我和同事们的集中隔离流程和时间线,供各位读者参考。每个地区的具体隔离措施不同,但大体如此。

2.25(周五)混检阳性

2.25(周五)收到如下通知:

2月24日,我司办公楼附近的核酸检测点,在十人一管的混合核酸检验中,有一组检测出了阳性,其中我司有2人在这组里,现在整个大楼已暂时封闭管控,疾控人员目前已完成2人采样并送检,现医护人员正在对我司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2.26早晨,确认阳性案例不在我司的办公楼里,所以公司在全体人员完成核酸检测后,现在已回家。

2.28(周一)同事阳性

2.28 早晨接到疾控中心确认我司男同事的核酸检测为阳性。所有同事都不要去公司上班。请同事们注意自我健康观测,非必要不外出,做好与家人的适度区隔,每日一检并把情况主动报备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报备内容参考如下:

公司同楼层的同事28号早上收到核酸检测为阳性:

  1. 同事家人25日核酸显示阳性。

  2. 同事25日当日有上班,下午收到家人信息后立即离开公司居家隔

  1. 同事25至27日上午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7号晚做核酸,28号早上出的结果显示阳性。

意思是,我们同楼层的同事都可能是密接,每个人都需要主动找社区报备。报备社区后,把各自情况向领导说明。

2.28 各个社区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由于社区尚未收到防疫部门的通知,所以各个社区采取的管控措施不同,有的社区是建议自行居家隔离,不要走太远。有的社区直接来家门口贴了封条。

在防疫人员还没上门之前,我建议做两件事:

  • 先平息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少刷手机。然后准备充分的物资,做好集中隔离的准备。可以在叮咚买菜、盒马、朴朴、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本地生活电商平台下单,平均一小时就能送达。
  • 立即通知家人(尤其是正在上班的家人)这件事,先安抚他们的懵逼情绪,让他们做好居家隔离的准备。

3.1 新闻通告阳性确诊病例

3.1日,新闻通告我司的阳性病例。一大早,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就来我们同事的家里贴封条了。同事们要求去酒店集中隔离(具体时间等通知),同事们的家人要求居家隔离。

3.1~3.3 密接者陆续入住酒店做集中隔离

同事准备乘坐大巴,去往隔离酒店:

白色防护服

蓝色防护服

等大巴:

上了大巴:

大巴不够的话,有的人可能会被救护车拖走:

大家住的隔离酒店,环境差异很大,这事儿很有随机性。有的人是住在专业的隔离酒店,有的入驻在高档酒店,有的人是住在普通的小宾馆:

普通小宾馆

还有的人住在工业区的单身公寓:

工业区的单身公寓

有位同事把猫带着一起隔离:

带着猫一起隔离

我所入住的专业隔离酒店

不幸中的万幸,我入住的是深圳湾区会展国际酒店。这应该是全深圳(甚至是全国)最专业、条件最好的隔离酒店,四星级。这个酒店在2021年建造之初,就是专门给防疫隔离设计的。里面的大多数员工,招聘条件是要有防疫经验

也是通过这次体验良好的隔离经历和隔离环境,让我对深圳的好感倍增。

以下几张图,是我所入住酒店的隔离环境,能感受到工作人员和隔离条件的专业性。

酒店门口,给行李消毒:

在隔离酒店门口排队等候

酒店门口的安检通道:

人和行李分开过安检:

酒店登记,办理入住:

辛苦的酒店前台:

电梯里的消毒一角:

工作人员带我去隔离房间:(每个房间门口都有放餐食的小桌子,还有巨大的垃圾桶)

酒店房间提供的一些隔离物资:

饮用水

消毒物品

不实用的设备

洗衣液

酒店的入住须知:

另外一个同事住的是维也纳酒店,他们的的入住须知,对比参考如下:

3.7~3.9 家人作为次密接,陆续解除隔离

家人作为次密接,这几天陆续会被解除隔离。具体哪天解除,各社区的做法不同。

3.11 密接被解除隔离

这一天如期到来。

关于隔离的一些建议

  1. 如果听闻隔壁楼栋(办公楼、公寓等)被封,一定要引起警觉,时刻关注,因为很可能会波及我们自己的楼栋。如果自己的楼栋被封,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
  2. 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些干粮,避免办公楼被封时饿肚子;不要放太多水果,因为第二天可能不来公司了。
  3. 建议家里准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下班时把公司的笔记本背回家),且能够支持VPN办公,因为第二天可能就要远程办公了。
  4. 在自己能自由活动的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去封控区和管控区。可以在「腾讯地图」App查看哪些地方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5. 如果自己不幸成为密接/次密接,要稳定情绪,准备好物资;同时通知家人,协商接下来的安排。在心理和物质上做双重准备
  6. 有些隔离酒店不支持快递和外卖,所以在物资上要做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准备食物生活用品,还要准备医疗用品:比如消毒用的酒精喷雾、免洗洗手液;比如感冒药;如果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胃病、颈椎病等),也要准备相关药物。还有些人咖啡成瘾、喝茶成瘾,也要备着。
  7. 在被带到酒店隔离之前,有两件事比较煎熬。一是,在家里等待着去酒店,可能要等好几天,而且不会有人给你做核酸。二是,好不容易可以去酒店了,在路上要享受好几个小时的大巴隔离套餐。车上闷热,还要穿防护服,所以里面不要穿太多,一件长袖就够了。另外,上车之前,少喝水;上车之前,先上个厕所。
  8. 隔离的时候,多说话,多跟外面的人视频通话,多跟家人保持联系。
  9. 听播客,甚至边干活儿边听播客,声音是一种陪伴。看综艺节目(比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放松心情。
  10. 多锻炼
  11. 不用做饭、不用洗碗、饭来张口的日子,好好珍惜。
  12. 如果身体不适,要及时向上反映情况。把病情说严肃些,语气强硬些,工作人员才会重视。即使隔离酒店不接收快递&外卖,但一些救急的用品(比如电脑、胃药等),是可以寄过来的,可以跟酒店工作人员好好沟通。
  13. 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定个小目标。忙起来的时候,就不会想这么多了。
  14. 隔离期间的许多事情具有随机性,要学会适应:有的人是半夜三更被敲门,拉去隔离;隔离环境各异;有的人隔离到一半要转运到别的地方;有的人做核酸要同时捅两边鼻子;有的人高高兴兴提前回家(其实是中途转为居家隔离),结果导致家人陪着一起隔离;还有些阳性病例,需要被迫签订“宠物无害化处理”。
  15. 不同社区的隔离政策不同,不同社区对政策的解读也不同。这句话是我隔离期间最深的感受。

腾讯地图App查看管控区域:

腾讯地图App查看管控区域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如何区分: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如何区分

结尾

如果不是身处特殊的环境,这篇文章不会诞生。好友@新海、@Rene🍉、@zqb_all、@犀利豆、@秦菲、@iHTCBoy、@毛掌门 对本文亦有贡献。

17世纪初,黑死病(鼠疫)迫使伦敦的剧院关闭。伦敦的戏剧行业都处于瘫痪状态。突然没有了稳定工作却有大量自由时间的莎士比亚,在这一两年内写出了《李尔王》《麦克白》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1665年,史上最后一次黑死病大瘟疫在英国爆发,22岁的牛顿离开剑桥大学,回到出生地居家隔离,在18个月内,做出了如下成就:发明微积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现代光学基础。


相关阅读:

《沟通的方法》读书笔记:职场沟通的关键要素

作者 千古壹号
2021年11月22日 18:00

书籍介绍

本文阅读指南

《沟通的方法》这本书大概有25万字,我把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并加了一些我自己的补充和理解,本文的笔记大概有3万字,供各位读者学习参考。方便大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快速翻阅,随时回顾。

而且,我把核心句子和关键词都加粗了,所以本文非常适合在 公司/部门/小组 做主题分享会议分享,大家在会议室一起共读和探讨,受益颇深。

不要“读”这本书,而要“查”这本书

先来看个沟通技巧的小视频

在学习这本书之前,先来看个小视频,了解有效沟通的魔法。这个小视频是抖音上的,与本书作者无关。

https://vod.300hu.com/4c1f7a6atransbjngwcloud1oss/6f7fe932512626266777591809/v.f20.mp4

本书作者:脱不花

脱不花,真名李天田,2014 年 5 月,加入罗辑思维。2016 年 5 月,与罗振宇、快刀青衣联合创立了得到 APP,担任公司 CEO。曾任 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 创始合伙人、财经媒体专栏作者。

脱不花在 17 岁读完高中,而且还没拿到高中毕业证。有人曾讽刺她:“你想过没有,你是以没有高中毕业证这样的身份参与创办了一个中国领先的知识服务平台,你不觉得惭愧么?“

沟通高手脱不花是这样回答的:“我很惭愧,但是我对这个公司是有价值的,我可以用来测试所有的课程,因为我们的课程要做得知识普惠——我们每做一个课程,每介绍一本书,都希望不论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或者他受教育的水平是怎么样的,他都应该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才对。”

我认为,脱不花的演讲水平和范儿,几乎可以达到央视主持人的水准。B站上有个她的演讲视频,可以了解下:

本书介绍

《沟通的方法》

一个正常受教育的人,18 岁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世间所有的大道理,但他一生都未必凑得齐应对挑战的小工具。

《沟通的方法》这本书是一个工具箱充满了各种具体情境下可以快速调用的小工具。这些工具很琐碎,但一个人的沟通素养,就是这样持续积累的。比如

  • 不说“但是”,而是说“同时”。
  • 不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
  • 不说“我来晚了”,而是说“谢谢你等我”。
  • 不说“我知道”,而是说“明白”、“是的”、“恩好”“。
  • 不说“恩”、“哦”,可以说“恩恩、好、ok、好勒”。

(备注:前面三个是作者写的,后面两个是我自己想到的)

好的沟通方法,是要降低他人和我们合作的心理成本。至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式的八面玲珑,只会令人提高警惕,并不能促成你与别人的合作。

这本书中一共拆解了 18 个沟通场景,提供了几百个具体案例和方法,覆盖了怎样与陌生人破冰、怎样发起求助、怎样准备一场会议等高频问题。

好的沟通不在于你是否能达成眼前的目标,而在于你能否不断地自我塑造。

一、沟通从倾听开始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当别人在说话时,你的内心一直在回荡着嘈杂的声音:“我有个更好的例子,能把这事儿说得更容易理解。”“他说得不对,我想反驳他。”

然而,沟通的起点,是倾听。只有倾听,我们才能听出对方的真实意图,才能识别出对方并不会说出口的那些潜在需求。同时;只有倾听了,我们的回应才能被友好地接纳。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因为我们“说”了,所以,我们就默认已经和对方沟通了。所以,每天在办公室都会有一句话循环播放:“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在日常沟通中,信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至多只留下一半,糟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留下的是哪一半。生活中人人都说倾听很重要,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先来看几道测试题

题目:

  1. 领导突然问你:“你现在忙吗?” 请问,领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临时考察你的工作,还是想给你安排新任务?你又要作何回答呢?你要是回答忙,感觉是在拒绝领导;你要是回答不忙,说明工作不饱和。
  2. 你做了个方案,有个关键决策需要请示领导,领导扔下一句:”你定。”请问,这个事儿,你到底能不能定?
  3. 你去相亲,对方问你:”你们互联网公司,加班肯定很辛苦吧?”请问,对方是关心你,还是好奇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情况?还是含蓄地嫌你加班太多?

这几句话都不长,字面意思也很简单,但说话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另一方,如果要马上作出反应,是不是还有点挑战?这个挑战在于,我们无法立刻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分辨出他们的真实意图

答案:

  1. 不要直接回答忙,也不要直接回答不忙。可以回答:“还好,怎么了?”、“有什么事吗?”领导真正想问的是:你现在对我有空吗?所以在这个场景中,你只有一种回复是正确的:领导,请讲。

  2. 领导想表达的是:“你全权负责。重点是出了问题,你也要全权负责,因为方案我没发表意见,是你定的。”

  3. 相亲对象问你加班辛不辛苦,其实是在了解:你有时间投入给亲密关系吗?你愿意倾注多少时间和感情呢?听懂了这层意思,你就会意识到,要促成这段关系,加班的事根本不用多聊,要和对方沟通的,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结构化倾听

要从一句话里完全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很困难。你需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对当下的语境有判断,还需要听岀对方的“弦外之音”。

别人在表达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隐藏一些信息。

那么,线索怎么找呢?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明确三个要素: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1、情绪

对方通常不会直接表示“我很生气”,而是把情绪隐藏在话里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时,把对方语言里隐藏的情绪识别出来,分清何为事实,何为情绪

比如,“领导总是让我加班”,这句话是事实还是情绪?

这是情绪。“总是”这个词,表达的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这种表达,或多或少都有夸张的成分

举例:(情侣吵架)

女:你为什么总是忘记我们的纪念日?

男:哪有总是,我不就是去年忘记了一次吗?

女:你不爱我了。

其实,对方要表达的只是“我觉得你忽略了我,所以很伤心”,但身在亲密关系中的他/她并没有将此识别出来,当然也就无法继续沟通。

一旦说“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就可以说明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或多或少存在夸张的成分。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他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降下来,双方才有沟通的基础。

安抚情绪举例:

  • 今年情况确实特殊,我们明白你的担心,我们也很重视。您放心,我们会多试几个方案,然后跟你汇报。

2、事实

什么是事实?对方不带情绪陈述的信息都是事实吗?不见得。我们在表达那些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时,才是事实。事实常常涉及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这几个元素。

从“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的主观推论出发的陈述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信息挖掘,确认事实

有些情况下,对方只说了一两句话,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很难分辨出他内心真实的意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前面结构化倾听获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重新梳理一遍,请对方做个确认。比如:

  • “你刚才说的这几点,我的理解是·····,不知道我的理解对吗?”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压根儿没听懂对方说的话。这时,不要逃避,可以借由一系列提问的技巧去追问,比如:

  • “你能再展开讲讲吗?”
  • “不好意思啊,这里我没太听明白,你能再跟我说说吗?”

很多人怕对方不耐烦,不好意思追问。但请你试想一下,追问带来的后果是:他现在有点不耐烦。不追问带来的后果是:你完全做错了。你选哪一种呢?当然是前者。


用笔记记录重要信息

作者建议用本子记录重要信息,因为笔记本是一种能传递很多积极信号的工作道具。当然,如果你习惯使用电子设备也可以。比如,在 iPad 上写笔记的时候,推荐一款手写记录软件 Notability,非常好用。

开会的场景中,可以看情况进行录音。录音工具的作用是备査,方便事后查漏补缺,不能用它来代替你的笔记。用录音的时候,不是听,而是把录音转成文字。看文字比听录音效率高得多。作者推荐你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录音软件「讯飞听见」,除了录音,这款软件只需要一点点钱就可以把录音转成速记。我推荐你使用「飞书妙记」。

3、期待

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我们需要结合情绪、事实,挖掘隐含信息,来判断对方的期待。

举例:京东客服接到用户的电话投诉,说收到的商品有破损,很生气。客服该怎么反馈?我们来分析一下:

  • 事实:用户收到了一件破损的商品。
  • 情绪:他很生气,很着急。
  • 期待:赶紧换货,最好还能补偿他的损失。

这里要注意,千万别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因为这是在否定对方的情绪。对方会把这种否定视为对他本人整体的否定。越跟他说别生气,就越是在火上浇油。

客服该做的:不要跟他在情绪上纠缠。首先承认他不应该有这样的遭遇,然后承认错误,道歉。就这么一句,不要纠缠,立马进入下一步。紧接着跟上一句:“我马上给您补发新的商品,并且同步发您一个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了解期待,明确行动

了解了前面的所有信息之后,我们还需要把对方的期待翻译成接下来可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清晰地感受到,你确实听懂了他的意思,并按照他的期待规划出了行动,让对方放心。

到这一步,别人才能真的放心,说明你是考虑过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才做出的安排,而不是跟在黑箱里一样,只回答一句“你放心,没问题”。

案例:

领导问你:“你这个绩效方案做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弄好?”

你该怎么回答?你如果直接说:“没有很久啊!周一领的任务,我已经做了 80%,咱们不是说好下周一交方案吗?”

这肯定不行。虽然你说的是事实,领导没法指责,但他肯定憋了一肚子火。那么,应该怎么回应呢?

我们按照结构化倾听梳理一下:

  • 情绪:领导很着急。

  • 事实:当时约定下周一交方案,完成了 80%,看起来合乎情理。问题出在哪儿呢?这就需要结合情绪和事实,进一步推导对方的期待了。

  • 期待:如果你的职场经验比较丰富,可能已经猜出了领导的期待。但如果不知道,还需要跟对方进一步确认。

第一步:先响应对方的情绪。“不好意思,是我一直没汇报进度“。

说完这句,不要恋战,立马进入第二步,确认事实。“我已经完成 80%,有些小细节还要完善。先跟你确认下,这份绩效方案重点考虑哪些地方呢?”领导会回答:“最近业务运营调整要配合绩效方案,没有绩效就没法开展调整。”

这下你就听明白了。领导要拿到你的工作结果以后,才能开展他自己的工作。那他的期待是什么?他不是觉得你超时了,而是想让你提前交但没明说

这时你就得赶紧明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好的,我以最快速度把主干部分做岀来,一些次要问题之后再完善。再针对最近的情况微调一下,做一份最适合现在营业情况的绩效方案。明天下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方案吗?”

总结:

发现了吗?一个倾听高手,自己听懂很重要;把自己听懂的信号传递给对方,给对方掌控感,让双方的沟通达成共识,也很重要。

二、面对不友好的人,如何积极回应

史蒂芬·平克的名言:

虽然没有两个人拥有同样的面孔,各种地方文化也存在着种种差异,但这些都只是一种表象,就本质而言,人类拥有同样的心理结构。

作为个体的人复杂多变,但人作为群体的一员时,有时候很容易被理解。如果我们能通过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分类、归纳、总结,找到一些范式,就能大大提升我们认识人、理解人的能力。

上一段,我们通过结构倾听,听懂对方的意思,听出隐藏剧情,通过有效确认并给出行动,让对方放心。这时,一个完整的倾听过程理论上就实现了闭环。只是,这里有一个前提:这场沟通中,对方是友好且善意的,你自己也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双方是一起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然而,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不都是那么和风细雨。虽说不至于血雨腥风,但声东击西、刀光剑影肯定少不了。如果对方没有抱持善意,该怎么办呢?或者,对方的意思我听懂了,但这个行动我就是不想做或者没能力做,又该怎么办呢?我还能把自己的真实意思反馈给对方吗?

我们不可能只接受那些想回答的问题,也不可能只回应我们能处理的问题。任何问题,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善意的回应。记住一句忠告:可能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没有沟通不了的问题

凭啥你要积极回应?不凭啥,因为你对自己要求更高,你对自己的期许更高。

在对方不友好的沟通氛围中,如何给予积极回应呢?答案是“四个换”:换口径、换时间、换场合和换角色

0、换口径(慎用)

换口径是指,对方问你的是带有恶意的问题,但你偷换概念,用另外一个口径来回应他。 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我们职场上的一些场景——对方的态度不友好,但我们还要维持基本的日常关系。

假设同事来找你帮忙,你刚好在忙,没有时间。对方阴阳怪气地说:“哎呀,你现在可是大忙人呐!”

如果你反驳,“可不是嘛,哪像你,每天闲得没事干”。那完了,结仇了。正确的回应方式是:“我就佩服你这样的大佬,举重若轻,什么事儿到你手上都能很快解决。

这个回复,就把“你是个大忙人,不愿意帮助同事”的问题,置换成了“你对同事的评价很高”。口径一换,两个人潜在的冲突关系就被削弱了

当然,用换口径的技巧也有一定风险,因为它的分寸很难拿捏,特别容易被人看成是抖机灵,显得不够真诚,不利于后续的沟通,所以最好慎重使用。

1、换时间

举例 1:

还是同事找你帮忙的例子,缓和完情绪之后,你就可以说:“我手上的事还没做完,我们约明天下午三点一起来对下你这个事,可以吗?”这种回应方式就是换时间,即另找时间来解决对方的问题。

举例 2:

你马上要下班了,领导突然叫住你说:“我想给你调个岗位。把你调到客服,你觉得怎么样?”

这实在太突然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此时此刻你可以采取“换时间”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这么回复:

“这么重要的事,我得认真想想。您能不能给我点时间,我好好考虑下,下周一我来给你汇报,你看行吗?”

领导一般都会说:“行,你想好了再来找我。”或者说:“这事情很着急你明天就得来找我。”

其实,给你多长时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被动为主动。领导突然问你,不管你怎么回答,都是被动的。因为你没想过这个事,就只能做应激反应。但换过时间后,等你下次再找领导,你就是沟通的发起者了。你可以带着你想好的目标、条件、计划、要求,来跟领导沟通。通过这一举措,你把沟通的掌控权拿回到自己手上,变成了一个主动发起沟通的人。

篮球比赛时,教练会突然喊暂停。不懂的人会以为,他喊暂停是要布置新的战术。其实不然。有的时候教练就是希望通过喊暂停的方式,改变一下比赛的节奏节奏一变,策略就变了,胜负双方的把握可能也变了。这就叫作换时间。

那么,换时间和回避问题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你有没有明确下一次沟通的时间

  • 以同事找你帮忙为例,如果你直接说:“我这会儿比较忙,等会儿吧。”这是回避和拖延。

  • 但如果你说:“我手上刚好有个事在忙,半个小时后我去找你,你觉得可以吗?”这样就跟对方约定好了明确的时间点,表达出了我是明确想为这件事负责的,只不过不是现在而已。这是换时间。

换时间还有个好处:很多时候,我们不见得当场就能听懂对方的意图,往往需要再琢磨一下,找人商量一下,才能把事情理解透彻。在这个意义上,换时间就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主动制造一个时间窗口。

2、换场合

举例:

今天领导开大会,说:“接下来我们要大干 100 天,所有人的休假取消,周末全部要来加班,我们一定要达成今年的总目标,大家有问题吗?”

如果你说:“周末我丈母娘要来,我得去接机,所以周末加不了班”,你觉得领导会怎么回复你?

领导只能说:“怎么回事?刚才开会你没听吗?你不是这公司的人吗?你跟公司的战略没关系吗?”

你看,它马上会演变成一场非常激烈的冲突。但如果你觉得刚才这个答案太硬了,换个更委婉、更开放的,比如:“领导,实在不好意思,周末我已经有安排了。我马上要结婚,周末丈母娘过来,我得去接机。我这周末请个假,你看行吗?”

这个回答听上去柔和多了,但不好意思,仍然没用。因为对领导来说,你的语气、措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要给团队打气,你却站出来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这个时候应该使用的是换场合大法。等散会之后,你可以到他办公室,私下跟他说:“领导,真抱歉。我最近快要结婚了,丈母娘周末要来看婚礼筹备,我要去接一趟。但是后面的加班,我都没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领导都会答应你。

为什么领导在会上那么愤怒,会后他就会答应你呢?不是因为你们的关系变了,而是因为领导的身份变了。在公开的场合,他代表了公司,要维持公司形象的严肃性。你来不来其实是小事,关键在于,你当众拒绝的话,他很难再去要求其他人。但在一个私下的场合,他只代表了他个人。作为个人,当然能够理解你的难处。

通过换场合,把这件事给降级了。


如果一件事很重要,你就要换场合把事情升级,扩大化处理。

比如,领导在走廊里把你拦住,说:“上个月的数据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假如你希望借此协调多个部门的配合,你就可以这么说:“领导,这事太重要了。我把王总和张总都叫来,一起汇报,你看行不行?”多叫两个人,换了场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就升级了。

当然,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你心里要有一个判断:“降级”或“升级”,领导会不会认可。如果你做不了个判断,就不要轻易换场合。

3、换角色

换角色就是传球,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踢皮球。

举例 1:

领导突然问你:“你觉得你们这个季度的指标定得合理吗?”

你心里想:我既然这么定,当然觉得合理呀。领导这么问,他是啥意思呢?

其实,对方在问你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在问你,他是在自问自答。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问题扔回去:

  • “领导,你看我们的指标怎么定才能更合理、更符合公司的大局呢?”

  • “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吗?”

这一提问,相当于把球传了回去,回答问题的角色也换了。你的角色从回应者变成了提问者。

举例 2

领导问你:“你觉得你们团队干得怎么样?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你看出来了,这个问题是个坑。你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打满分,领导觉得你太狂了;打分特别低,你肯定不甘心。要是打个 80 分,领导下一个问题肯定是:“那 20 分扣在哪了?你展开说说。”这问题就没完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如果现场有多人的话,你就可以用换角色大法,让另外一个人来说。这么做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对话当中来。比如:“老王,咱们团队从组建你就一直在,整个过程你都有感受。你觉得,我们团队应该打几分?”

把球传给其他人,是不是在甩锅呢?在传球之前,我们要清楚两点:

  • 第一,团队成员的关系到底怎么样,你要清楚。
  • 第二,团队成员能不能接得住。你要把这个问题交给团队里情商较高、平时就接得住话的人。对他来说,这不是个锅,而是在大领导面前展示的机会

举例 3:谁提问,谁带节奏。沟通时,要掌握主动权。小视频举例:https://vod.300hu.com/4c1f7a6atransbjngwcloud1oss/6f7fe932512626266777591809/v.f20.mp4

补充:这个小视频是我在抖音上看到的,与本书作者无关。

直言有讳

链家、贝壳找房的创始人左晖在公司提出了一个文化主张:直言有讳。翻译一下就是:有话要直说,方式要恰当。这个词展开如下:

  1. 任何一种工具、任何一种能力都有限制,也都有边界。记住: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无论用什么技巧,沟通中的这条底线不能破。

  2. 真话不全说:直言也应该有讳。有选择地和对方交流,不合适的信息不说,不合适的场景不说。直言有讳在职场中很吃亏。

  3. 假话绝不说:我们说的任何一句假话都有可能被传出去,被公开化。一旦说过一次假话,职场信用就没了。那时候,懂再多的沟通技巧也是无用的。

  4. 有时候,给对方的回复,不必把话说死,不必这么肯定。要保护好自己,给自己留有余地,英文叫 buffer。这也体现了真话不全说的技巧。

  5. 无论是真话还是假话,无论是群发还是私信,IM 聊天的内容,都有可能被对方传出去。默认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6. 公司的 IM 聊天软件,都有监控,聊天内容有存档。所以在公司的 IM 软件上要直言有讳,不要聊家常(比如做饭、借钱)。

备注:前面三条是作者写的,后面三条是我自己想到的。

积极回应的一些句型

关于积极回应,日常沟通中还有一个绝招,它让你无论后面说什么,对方都觉得你是积极和正向的。这个技巧是:

无论对方刚才说了什么,要求在自己在开口之前,把第一句话定位为,给对方一个肯定

积极回应,传递肯定的一些句型:

  1. 你说的这些,对我有启发

  2. 你提的这些,对我帮助很大

  3. 是个思路

  4. 恩恩,是这么回事

  5. 我再琢磨琢磨

  6. 干得漂亮,不错

  7. 简直完美,respect

  8. 同理心 max,一级棒

备注:前面三条是作者写的,后面五条是我自己想到的。

请注意:我们传递肯定,不是为了取悦对方,讨好对方。如果沟通愉快,那么,积极地肯定对方,就越是彰显“双方都很有自信,有把握”,这对于我们后面的沟通很有价值。当然,如果我们的沟通可能不太愉快,甚至不能达成共识,我用第一句话去传递肯定就更重要了。因为,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希望互动能持续下去。这种时候,肯定对方,其实是为双方留下一个态度意义上的余地。

这个技巧在有些场合可以用,但不要和稀泥。该给对方提问题,还是要提的,不然无法解决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说过

共识是非常稀缺的,即便是表达了同意的时候,90%是以下四种情况:

  1. 不想讨论了,通过表示同意结束话题。
  2. 没听懂,觉得表达不同意见就被识破了。
  3. 理解错了,误以为跟自己想法一致。
  4. 就算同意了不代表会这么做,共识的必要条件是一致行动。

王慧文说共识

三、沟通的三大原则

具体场景中的具体方法固然重要,但真正的高手其实手中无剑,剑在心中。招式是简单的,心法是稀缺的。有招式只能偶尔赢,有心法永远不会输。只有掌握了那些贯穿所有沟通场景的底层逻辑和基本原则,才能不犯低级错误。

沟通的三大原则有:

  • 开放性
  • 目标感
  • 建设性

1、开放性 = 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沟通是两个人在交换信息。如果一个人全程只输出了自己的信息,而没有接收他人输入的新信息,那么,他就好像一个没联网的封闭系统,沟通是没法在这样的系统中发生的。

所以,评判一个人开放性的高低,最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他有没有从沟通对象那里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输岀一个更好的结果

开放性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举例:(用户反馈产品问题)

作者举了个真实例子。某一次,得到 App 的公司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对方的产品经理很快联系到罗胖(得到App 创始人),问他:“罗老师,看到你们用我们的产品很开心。希望您从用户角度给我们提提建议。”

看起来是不是很有开放性?而且,对方专门来做回访,显示出足够的重视。罗胖当然也很高兴,于是就提了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提完第一个建议后,对方产品经理说:“哦?这个功能我们已经上线了,您没发现吗?”罗胖又提了第二个。结果对方又说:“这个问题不应该啊,可能是你们在使用的时候操作错了。”

虽然事实可能的确是我们同事在操作过程中出错了,但这么两轮下来,请问,罗胖还会提第三个建议吗?对这个产品经理来说,他不辞辛苦地跟用户收集建议,拿到新的信息了吗?没有。之后他能产出一款更好的产品吗?也不能。

这就是典型的“假开放”。


开放性有一个公式: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心理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乔哈里窗。乔哈里窗把人们沟通的信息为四种类型:

  •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双方享有的信息完全对称。
  • 第二种,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信息,叫我的盲区。这会让我丧失安全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 第三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叫你的盲区。这会让我变得傲慢。
  • 第四种,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最“可怕”的一类,因为它是双方共同的盲区。

这四种信息类型,是作者列出来的。我还想补充两种信息类型,读者可以自行琢磨:

  • 我不知道你知道的信息
  •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

开放性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区慢慢变大,让盲区越来越小。

回到前面的产品经理的案例。他只是指出了罗胖的盲区,并没有消除自己的盲区,更没有去扩大共识。如此,双方沟通的通道就关闭了。

针对罗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产品经理如果这样回应,就可以消除盲区,扩大共识:

  • “这个功能我们其实有,但看来不好用。你能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跟我们回忆一下,您当时为了找这个功能都做了哪些动作吗?”

  • “你是操作过程的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我们看看怎么把它消除掉。”

分析:如果你是这名产品经理,那么你应该意识到,用户没有发现产品新功能,或者没能正确使用产品,问题也许不在于用户,而在于产品本身的设计。你要在消除自己对于产品认知盲区的基础上,再去扩大和用户的共识:我们一起来看怎么改善得更好。这样一来,用户就更愿意提建议了。如果下次有新的想法,会主动联系你。


面对上面的四种信息类型,在沟通之前,我们可以这样准备,筹备会议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准备:

  •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已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在笔记本上列一列,通过此举穷尽你知道的事项。
  • 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这是你跟对方沟通之前需要“做功课”了解的。
  • 第三步,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有些事情是你们都知道的,有些是对方知道、你不知道的,还有些是你们都不知道的。
  • 第四步,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2、目标感 = 方案力

目标感的本质,是方案力。“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说的是要有清晰的目标,而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方向,不要被一些小事干扰。

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其实是要把“我的目标”转化为“我们的方案”。用一个标准句式来说:“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有一个方案。

练习 1:怎么约到大领导

不建议这么说:

“领导,不好意思打扰下您,您周二下午有空吗?”这么说,领导大概率会拒绝你。

更不要在微信上说:“在吗?”这个跟任何人都不要这么说。人生苦短,别问在吗

找人沟通,我们要先把沟通目标抛出来,可以这么说:

“领导,为了庆祝我们部门提前完成年底所有的任务指标,想邀请您参加我们的部门收官会议,给一部分同事颁奖,您周二下午有时间吗?”

还可以把话术再升级一下:

“领导,我们想开一个收官会议,奖励下优秀的同事。一方面是为了庆祝提前完成年底全部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大家保持斗志,争取明年业绩翻番。所以想邀请您来帮我们把握下方向。当然,我也知道您忙,我已经把发言稿的大纲给您起草好了。会议在周二下午三点,第一个环节就是您的讲话,大概 10 分钟就可以。您发言结束,再给今年的第一名发个奖杯,就可以去忙别的工作了,我们不多耽误您的时间。”

这样沟通,实际上就是在把我的目标“请您帮我来站台”,转变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明年业绩翻番”。并且,我为此规划好了方案,把所有的障碍都扫清了。你说,领导还有什么理由不投资这 10 分钟?


练习 2:乙方约甲方谈合作

约了好几次,对方都说:“不好意思,我最近特别忙,咱们改天吧。”请问,怎么沟通可以提高我们约到客户的概率呢?

可以这样说:

张总,知道您最近忙,不敢占用您太多时间。但再忙也得吃饭啊。为了咱们的合作,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在您公司附近吃顿饭,就一个小时,吃完饭您就可以回公司继续工作。我明天中午先到,把菜点好,您到了可以直接吃。我把资料也都准备好,打印出来。到时候咱们边吃边讨论,最多一个小时,您看这样可以吗?”

对于客户来说,这个方案没什么损失,就很有可能答应你。

当然,客户也有可能临时有事放你鸽子。他突然说:

“不好意思,我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飞上海,见不了你了。”

很多人到这一步就会非常失望,甚至还公开吐槽:“我的客户太奇葩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绪,那么,需要提醒你的是:你不仅不该感到沮丧,还应该感到窃喜。试想:你为什么愿意跟他一起吃午饭?你为什么愿意提前到,帮他点好菜?你这么做,都是为了进一步跟他建立关系啊。这个时候,他因为偶然的原因放了你鸽子,对你有些歉意,这更有利于你建立跟他的关系,实现你设定的目标

只要你让对方感受到你是认真的、坚决的,即便不接受你的方案,对方也会对你的努力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他大概率会用自己的方式还给你一次机会。

你来我往的时候,谁的方案更周全,谁的目标更坚决,谁的胜算更大。


重点提醒:我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终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吗?

在学生时代,很多人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不好好学数学;到职场上,又因为跟同事关系不好,故意不配合工作。这两个情境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但我们的选择,却是跟老师赌气,跟同事叫板,发泄一时的情绪。

这时候,我们得问问自己,你马上要做的事和你最终要做的事,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如果不是,就不要去做。从日常的繁琐任务中找到你最终要做的事,这才是你真正的目标

3、建设性 = 行动阶梯 + 及时反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一个想法,他说:“这里有个问题。”我们又提出一个想法,他们说:“这里可能有个风险。”一来二去,性格再好的人可能也忍不住有情绪:“别说什么不行,你给我说个行的!”

这时候,当事人往往表示非常无辜:“你生这么大气干啥?我没有别的意思,我说的实话啊。”

作者想告诉你,他们说的是真的。他们这样回复,并不是想挑剔你,只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沟通来“把事促成”。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对对方多一份慈悲。

那么,怎样的沟通方式才能展现出“我想把这件事促成”的态度呢?我们来看与之相关的一大沟通原则:建设性

我们经常把建设性创造性混在一起。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

  • 创造性:追求不断的推陈出新。
  • 建设性:重考虑方案能不能落地。

也就是说,只要沟通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比如,将问题解决一点,把共同目标往具体落实一点,那它就是具备建设性的。这个过程未必一定要标新立异。

建设性的反义词,不见得是“破坏性”,而可能是“停滞不前”。欠缺建设性的沟通,不是不沟通,而是不行动。坐而论道,拒绝行动,是最没有建设性的表现。要抓落实

出来混,什么最重要?出来啊。

把沟通导向行动的公式:

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假设你是得到公司企业服务部的同事,你会怎么说服客户签约呢?比如你这样做,会很有建设性:

(1)在介绍方案以后,见机发起“最小化行动”,告诉客户:“咱一边评估着,一边先推进点儿工作。你们人力资源部多少人?让你们全公司试用课程,这我做不到,但是给人力资源部试用,我是有权限的。我选了五门课程,你们试听一下,看这五门课程哪门最适合你们公司。”这么一句话,双方关注的焦点就从“这个项目要不要做”转变为“选哪一门课更合适”,沟通也从想法评估进入行动层面,销售成交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2)如果对方还没有下定决心签约,你也也不要叫停手上的动作。你可以在接下来的沟通里拆解可持续的行动阶梯:“下一步,我会为您汇总一份您部门的学习数据报告,基于此设计一套专属学习方案,再来向您汇报。”这么做是为了让客户在你设计好的路径上不断前进。

每个行动阶梯,都是你再次发起沟通的好机会。哪怕你推荐的五门课程都不合适,没关系,还会有新的课程持续开发出来。只要你和客户的沟通不关闭,你就可以不断“拾级而上”。而且,你每多做一个动作,对方拒绝你的心理成本就会更高一点,因为对方同样在付出行动,销售方案里也凝聚着他的心血。这就是建设性给沟通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不合理需求面前表现建设性

举例:

领导向管理食堂的小杨提要求:“员工老对我们食堂不满意,能不能保证每顿有两个荤菜啊?”

小杨一听就知道要求不合理,因为物价一直在涨,预算没法保证每顿两个荤菜。但如果他只是在心里嘀咕,“就给这点钱,能有啥好吃的?”,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沟通的建设性就消失了。

我们应该知道,领导提这个要求,不是非得加两个荤菜,而是想解决员工对菜品不满意的问题

建设性的沟通,可以这样说:

领导,我明白,员工觉得咱们食堂菜品不够丰富。这样,在预算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每周搞两个主题日,按照 24 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推出一个时令食物。该吃元宵吃元宵,该包粽子包粽子,而且还可以开放给员工来参与。这样,不仅菜品显得丰富了,餐饮还可以变成员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您觉得怎么样?

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自己用“不可能”三个字遮蔽了提出新方案的可能性:(划重点

  • 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专业能力的时候

  • 我们应该调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 我们要把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拆解成一级级可以持续行动的阶梯。


尽量不使用负面词汇、不使用负面的语气助词。因为缺乏建设性。

负面词汇举例:

  • “烦死了”
  • “没意思”

不使用以下负面的语气助词:

  • 吗——我不是说了吗?
  • 啊——你行不行啊?
  • 呀——你没跟我说呀
  • 吧——那好吧、那行吧、随便吧

不使用以下中性语气助词:


资源永远有限,不必总是念叨。

日本著名作家松浦弥太郎曾经说过一段话:

“经常会有钱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但尽量不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在忍不住要说的时候,强行咽回去。时间不够、钱不够、资源永远有限,这是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就是要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展开行动。抱怨资源有限,除了让对方觉得你是个牢骚满腹的人,毫无意义。

工程思维就是永远以资源有限、条件不足为前提,去实现现实世界的目标。

四、沟通的常见场景

沟通中的常见场景包括:破冰、赞美、激励、说服、辅导、安慰、批评、提意见、绩效面谈、主持会议、道歉、调解、求助、拒绝、即兴发言、闲谈、汇报、竞聘晋升答辩。

本文列举其中的部分重点场景,进行整理。

破冰

破冰是为了打破初次见面时的藩篱,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但我想请你沿着这层含义深入地想想:距离感只会在两个陌生人之间产生吗?我们和朋友或者家人可能也有距离感。

破冰的第一步:自我介绍,并挖掘双方的共同关系。目的不是塞多少信息进去,而是让他把你放置在他的记忆地图里。大多数人的名字对于陌生人来说都是个认知负担,更别提有生僻字的了。所以,首先要保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清晰地传递给对方。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我们天然地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对对方产生信任。陈述个人信息不够,你还要让自己和对方有一些共同的关系。常见的共同关系有四个:同校、同乡、同好、同伴

  1. 同校。你们共享着关于母校(或上一家公司)的回忆,沟通距离自然就缩短了,使其更容易对你产生信任。
  2. 同乡。我们中国人对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原籍有普遍认同感,所以才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说法。不过,老乡的“分量”差异很大:在一些乡土情结比较重的省份,同乡会比较好用。比如,作者是山东人,走遍全世界,发现山东人特别认老乡,老乡自动加十分。但如果你来自超大城市或者移民城市,老乡在破冰时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比如,两个人见面说“我们都是深圳人”,不如“我们都是汕头人”更能拉近距离。
  3. 同好:也就是共同的爱好。你可能从对方的公开信息或者别人的介绍里发现,对方和你一样喜欢健身,喜欢某款游戏,或者和你一样喜欢某个作家、某个明星。这些共同的爱好,也是能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纬线,因为你们有了共同话题。所以,平时把眼界放宽一点,多对一些事物保持好奇,就是给自己积累更多的同好储备。
  4. 同伴:共同的朋友。我去见一个陌生人,我知道他跟我另外一个朋友认识,肯定会忍不住提到那个人。如果他们交情不错,我就像邀请了一个“不在场”的介绍人一样,当然有助于对方加深对我的印象。但需要注意,这么做之前要先判断一下:他们的真实关系,我确切地知道吗?万一对方看不惯我那个朋友呢?以及我对自己和那个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把握吗?万一对方去问这个朋友,得到的答案是跟我不熟,不就很尴尬吗?这个方法很好用,但是用之前要多个心眼儿。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两个陌生人破冰的沟通场景,我怎么知道对方跟我有上述这些共同关系呢?”唉,这个世界既不属于有钱人,也不属于有权人,是属于有心人的啊!你想,自己真的是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吗?如果你去参加的是会议或者面试,事先肯定知道自己会碰到谁。只要提前做足功课,就可以把双方的共同关系挖掘岀来——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信息都是公开的。你可以在对方的社交媒体账号,甚至对方公司的官网上査到相关信息。哪怕是临时拿手机査一下,你也能获得不少信息。

破冰的第二步:展现关切。我和你不仅有共同联系,我还非常关心你。提前做好功课,展现对沟通对象的关切,就可以把两个人的距离拉近一些。

破冰的第三步:把自己的一部分信息交给对方。这一步,需要你花点小心思,有意识地经营与沟通对象的关系。

最轻的一种方式,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交给对方。与对方告别后,给他发一条微信:今天交流非常有收获。这是我的电话号码 139xxx,有事您随时招呼。

你可别觉得,你们已经交换名片了,这个步骤没什么意义。实际上,你把电话号码发给对方,相当于重申了一遍想与对方保持联系的意愿。你可以把这则信息提前编辑好,放在备忘录里,这样你们一分开就可以立即发出去。

至于这则信息怎么编,你当然可以直接写:我是 XXX,我的电话号码是 139xxx,请惠存。你应该发现了,这里强调要放“我的电话号码是”这几个字。对方不一定当下就会保存你的联系方式,但未来如果他有需要,在微信里随时搜索“电话”两个字就能找出这条信息。除了电话号码,地址、邮箱等信息都可以这样操作。

稍微重一点的方式,是把自己能够马上落实的一个行动交给对方。比如,在刚才的交流中,你们提到了某部电影、某本书。离开之后你就可以把链接发给他,附上这么一句话:“刚才我们说到的那部电影/那本书,我感觉特别好。这是相关链接,你看完之后,咱们可以继续交流。”

比如说,得到 App 有一个“赠送”功能,我们可以把自己在学习的课程送给沟通对象。你想把科学作家万维钢老师的专栏《精英日课》送给一个新结识的朋友,应该附上哪句话?

  • A. “这门课特别好。我听了,你也应该学学。”
  • B.“知道您经常关注新思想。这个专栏是介绍新研究和新著作的,和你分享。”

当然是 B 选项了。你送朋友礼物,不是为了教育他,而是为了让他建立对你的印象。当你说“我知道你关注新思想”这句话时,对方就更容易记住你。

赞美

赞美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没有水平的夸人不仅不会加分,没夸到点子上,甚至可能会得罪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赞美的价值,而是不好意思“使用”赞美,担心被人认为是巧言令色;尤其是赞美领导,担心被误以为是拍马屁。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我要提醒你,这种情况下你要做的不是不去赞美,而是找到合适的赞美方式


1、行胜于言,用行动表达赞美

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表达赞美。这不仅降低了对你语言能力的要求,还更加安全、有效。

比如:

  • 不断点头,身体前倾,口头配合着说:“嗯嗯,是这么回事。”这些都是礼仪常识。
  • 还有一个指标特别重要,叫“摸机率”。控制“摸机率”,在沟通时要尽最大可能少碰手机。
  • 在听对方演讲时,适时举起手机拍摄对方的投影内容。通过这个行动,对方就能感知到你的赞美。
  • 在对方发言时认真做笔记。这是一个比身体语言更明确、更强烈的赞美信号。

2、让对方被看见。

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它来自心理学家的一个洞察:“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的是被看见。”是的,每个人,没有例外。

你可能会说:“我就挺喜欢做幕后的。”不,你依然追求被看见,只不过你期待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你不喜欢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但你可能希望自己的名字在大屏幕上展示;你不喜欢在会上发言,但有人关注到你的投入和工作,你心里还是会暗暗窃喜。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我们想被看见的心愿是一样的。

记住这个观点后,你就会意识到,赞美的本质是告诉对方,“我看见你了,我看见你的好了,我看见你跟别人不一样了”。只要你的措辞能体现这层意思,你的赞美就是有效的。

3、发现差异。

赞美要观察差异,发现对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把追光打在那个位置,赞美才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差异,不是对方与你之间的差异。人之间的差异,必须是对方跟他自己所在群体之间的差异。

4、照亮行为,而不是照亮禀赋。

比如,你夸一个同事:“您真聪明。”大家都会觉得这样说不合适。但如果你夸他的行为:“这个项目竞争这么激烈,你居然把它拿下了,一定是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对方听了就会觉得很舒服,觉得你很懂他,还觉得你“看见”了他的努力。

在成年人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夸同事“聪明”“某项天赋高”,其实相当于在说,你解决这个问题是应该的。赞美行为则不一样,行为是每个人自己后天的努力,而且是在观察之后才会发现的,更符合“被看见”的需求。

向上沟通,赞美领导时,一般人会这样赞美领导:“您太厉害了。一般到您这个级别的领导,对一线的业务细节已经不熟悉了,没想到您还这么了如指掌。”其实,你只要稍微修改一下措辞,就可以把它变成对上级的激励:“领导,我挺好奇,您平时这么忙,是怎么了解到这么多一线的细节呢?您是有什么特别的工作方式吗?”

这个时候领导可能会回复:“其实挺简单,你每天去看 100 条客服的记录,就知道用户在关心什么,什么问题让用户不方便了。久而久之,你就有这个手感了。”

对你来讲,这是即便在正式的员工培训里都未必学到的方法,却在“向上沟通”时学到了。对领导来讲,自己对细节的关注被下属看见了,深感欣慰。

5、轻轻地赞美

向同事表达赞美,最佳时机就是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带上一句:“张老师,您昨天的发言我收获特别大。”

或者在参加完对方的活动后,发个朋友圈夸一夸,对方看到一定很高兴,也不会感觉是什么负担。

对异性的赞美一定要轻。假设一个男性领导夸女同事说:“这条裙子很好看,显得你身材真好。”虽然可能是出于善意,但还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异性之间的赞美要足够轻,甚至降低到“无性别”的程度。比如你可以说:“你今天状态不错,很精神。”这就是不体现性别特质的表达。

6、深深地赞美

“深深地”赞美,不是说赞美的言辞要多深邃,而是要表达对方对于我们的影响之深——我由衷地赞美你,因为你的优秀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种赞美是在告诉对方,你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对方当然会因此而感到高兴。

举例(1):

刘擎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也是得到 App 上西方现代思想课程的主理人。很多“得到”同学都很喜欢他,包括我们同事在内。刘老师来我们公司时,很多同事都会围上去赞美他:“刘老师,我特别喜欢您的课,您讲得真的太好了。”

这是“深深地赞美”吗?按照我们前面的介绍,不是。假设你遇见刘老师,你打算怎么赞美他?

作者的版本:“刘老师,您的这门课对我帮助特别大,每次我和那些重要人物打交道,我都会送他们一门您的课。他们收到这份礼物都非常高兴,还会跟我交流学习心得,表示收获很大。感谢您的课程,帮我完成了很多艰难的社交任务。”

这不仅仅是赞美刘老师水平高,而且是夸他帮到了我的社交生活,他的优点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活中。如果你是刘老师,你更喜欢哪种方式的赞美呢?

举例(2):

这一点在向上沟通中特别有用。你很可能不好意思赞美领导,但是理性上你又知道,领导也是人,也渴望“被看见”。那么,你完全可以对领导说:“上次您跟我谈话时指出的那几个问题,最近两个月我挨个解决了一遍,结果在工作上产生了……的效果。”你看,这里没有褒义词,只是一个正常的反馈。但是,你的领导会觉得他对你很有影响力,你认同了他的价值

激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玩游戏?就是因为游戏会不断地给人正反馈。只要你做对了,就给你激励。

正激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却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里被忽略的东西。很多时候,哪怕简单地说一句,“干得漂亮,不错”,对失落者来说可能就是一剂强心剂。

激励有三个要素:

  1. 及时赞美:“你做得真好。”
  2. “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总结总结。”
  3. “你总结得真好,我跟你说说对我的启发。”

“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从一个人每天偶发的、零散的行为中找出那些最值得保持的部分,用简单的逻辑整理一下,把这些行为变成一种方法论,让这些值得保持的行为能够不断被复制、被优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很少会有意识地反思方法论,无论做对还是做错,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我经常哀叹:大部分人一直在浑浑噩噩地生活,经历可能很多,经验却很少,因为他们从不总结。

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就可以把人们从无思(thoughtlessness)的状态里拽出来,用模型化的思考方式总结日常行为,进行反思。

没有人不愿意被看见。只要你用了对方擅长的方式,对方肯定备受激励,高高兴兴地总结去了。

说服

什么是说服呢?成功的说服是不说服

说服一个人,不是针锋相对,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接受;而是要让他觉得我们俩是一伙的,我的目标就是他的目标。我提议的这件事,本来就是他想做的,只是我需要获得他的同意或者请他和我一起做而已。对方不仅在情绪上同意这件事,理性思考过后也同意,回去越想越同意。这个过程才是成功的说服。

注意事项:

  1. 很多人会以为,对方没说不行就是行了,这是错的。在说服这件事上,对方没说行,就是不行

  2. 对方表现得态度强硬、难以说服,不是因为固执,也不是因为有利益冲突,而是对方在捍卫某种价值——可能是权威,可能是秩序,也可能是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的说服,其实不再是一个沟通挑战了,而是一场心理战:我们需要预判每个人所捍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3. 可视化。沟通前,提前整理好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可视化报表等等,用数据说话。

辅导

辅导人的时候,不要教价值观,只能教行动方法

做辅导时,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开始教对方应该怎么对待工作、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甚至还会带上最招人讨厌的那句话:“我年轻的时候……”这都算是在教价值观。即便这样辅导是出于好心,我们还是忽略了两个问题:

  1. 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我们在那儿大谈特谈人生经验、“年轻时候的我”,结果对方压根儿就不认可。还记得那个经典的提问吗:“每当我想作为过来人讲两句的时候,就得想想,人家让我过来了吗?”

  2. 这样的辅导也是无法度量的。说了老半天,对方也点头如捣蒜,但我们还是没法确定到底教会对方没有。下次遇到这个问题,他还是老样子,我们是不是很失望?

我们说别教价值观,并不是因为它无关紧要;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辅导才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必须落实成行动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真教真会真变化”。


辅导的公式:

辅导=设立目标+发现盲区+各个击破

1、设立目标

我们来看下面两句话:

句子 1:

  • 反例:你这里不对,我来教你。
  • 正例:你这里可以更好,我来告诉你。

句子 2:

  • 反例:这里你最好再改进下。
  • 正例:做得很好;如果能补充这一点,就更好了。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针锋相对的态度,不管是不是出于好心,给对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没事找事、挑刺儿、鸡蛋里挑骨头”。但如果我们事先给对方设立一个目标,告诉他往这个方向走更好,并且对方也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个“更好”、想变得更好,那他会觉得我们是在帮助他成长,对方也会更加愿意接受辅导。

2、发现盲区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我。”很友好,对吗?不好意思,这其实是发现盲区的“反面教材”。看起来很开放,也很友善,但事后对方往往就杳无音讯了。

这是因为,那些最需要辅导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哪里理解错了。所以,要么不会来,要么闯了祸才来。泛泛地抛出一句话,坐等对方找过来辅导,显然不符合实际需要。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发现他的盲区

怎么发现盲区呢?答案是一则口诀:“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当你在职场上发现对方暴露出的问题时,应该先默认他是不懂、不会,而不是他的意愿和态度出了问题。比如:

  • 他不是对客户不负责,而是没有人跟他讲过怎么完成服务的闭环。
  • 他不是故意拖延,而是没有人跟他讲过怎么做时间管理。
  • 他不是没用心准备,而是没掌握写提案的方法。
  • ……

这是对他人最善意的“揣测”。当你带着这种善意岀发,你就不需要分心去搞心理战术,你可以完全将注意力聚焦在他的能力盲区上,对他给予相应的辅导。

3、各个击破

电影行业特别常见的培训方法——拉片子,老师带领学生一分钟一分钟、一帧一帧地看某个镜头为什么这么处理,为什么某一处要求演员这么表演,这些过程你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学生就能明白,一部好电影里头的门道居然这么深。

作者特别喜欢”结界”这个词。在魔法世界里,魔法师可以用魔法营造出一个小的空间,跟外界暂时隔绝开来。这个小空间更纯粹、更安全,我们可以置身其中,沉浸式地解决问题。不仅是沟通,只要你想沉浸式地解决某个冋题,都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个“结界”。这个结界可以是时间层面的,跟对方说:“今天工作完成之后,我们专门花点时间做个复盘。”它也可以是空间层面的,比如这么说:“咱们现在到会议室里面,把这个问题单独讨论一下。”

我们知道,做事是以交付为目标的。不管谁做、以什么方式做,只要交付就算完成了。但辅导是以成长为目标的,必须让被辅导的人获得能力上的成长。而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做事和辅导混在一起,只想着交付结果,忘了辅导的初衷。

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关注的是他的成长,而不是只想让他把活干好。


选对人与淘汰人:

  • 选对人,比辅导人更重要;
  • 淘汰人,也比辅导人更重要。

人和人之间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但价值观很多时候不是辅导出来的,而是筛选出来的

另外,很多领导不忍心淘汰人。但是,这对那些胜任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大概率每天都在“被拖后腿”,四处救火,还要负责善后。所以,如果不会淘汰人,这不是善良,而是一个管理者能力的缺陷。

安慰

沟通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建设的问题。这一点在安慰这个场景中尤为突出。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安慰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安慰应该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沟通,需要节制并且温和地传递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安慰人很难、很尴尬,其实是因为我们把握不好自己与沟通对象之间那种微妙的边界感。因此,每次满怀善意地发起安慰前,我们自己都要先评估一下:双方的关系有那么近吗?他出事了,轮得着我来安慰吗?

安慰时,要轻度介入

这个“轻度介入”的轻度,究竟是多轻呢?我给你一个参考标准: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

在安慰朋友时,轻度介入意味着不要把自己变成问题的“第三者”,不要自告奋勇去当调解员。如果你的朋友需要,好好陪陪他,带他去吃点好吃的或者发泄发泄,就足够了。即使你们关系特别好,安慰时也不宜用力过猛,可以一点点根据对方的需求推进。

比如去医院探望的场景。你们的关系只是办公室同事,而非私人朋友,直接冲到病房里探望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人生病住院时通常是蓬头垢面的,并不希望被人看到。除非是部门要集体过去探望,而且和当事人提前打好了招呼,否则,你的出现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尴尬。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你问的最好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我认识一个医生,要不要帮你找一下?”这种看起来好像更能帮到对方的问题。这是因为,同事关系不足以准确判断对方真正的需求。你乐意分享的资源,对方可能不需要。当同事对你热心的提议说“不”时,双方很容易觉得内心不舒服。而如果你提的是开放式问题,就完全可以规避这种情况。

其实,你只需要问对方一个问题:

  • 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 “这两天工作对接上,看看有什么是我能帮你做的?”

这就是一种轻度介入。既表达了关切,没有置身事外,又没有入侵到对方的生活里。既维持了轻度介入,也表达了你愿意将帮助付诸行动。

对方如果真的需要你,会主动说出他的需求。比如:“医院没什么事,你别来了。我家那只猫,你能不能帮我养几天?”或者:“有个快递,你能不能帮我收一下?”互动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展开了。这就是一个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陪伴与善意的安慰。

记住:安慰本身是在表达“我关心你”的态度,在巩固你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需要承担“替你解决问题”的重大责任。

提建议

有人说,“你应该好好沟通”,我们可能下意识地把这句话理解为应该更温和地沟通。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真正期待的,是更理性、更坦率、更准确地沟通。

沟通并非总是一团和气:

英国女政治家、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Thatcher)刚开始参与公共事务时,身边的人不断提醒她: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否则选民就不喜欢你。对此,这位铁娘子的回答是:“我不需要被人喜欢,我只需要被人尊重。”

我们学习沟通的方法,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赢得尊重,影响他人,最终解决问题。所以,请放弃一种“安全”的期待——沟通并不总是和和气气的,经常会有剑拔弩张的时刻。但这并不见得是坏事。根据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在一个团队中,冲突水平和团队业绩呈现出倒 U 型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冲突反而会促进沟通,提高团队表现水平。相反,完全没有冲突的组织要么是一潭死水,要么就是言不由衷地维持“虚假和谐”。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是吻合的:关系好的家庭,夫妻间并不是不吵架,而是该吵架吵架,吵完能把话说开,快速修复。

因此,真正的沟通高手,并不是通过某些技巧来维持一团和气,而是主动出击,发起建设性的冲突,让人们可以在更开放、更坦率的环境中推进对彼此的了解,最终建立高质量的共识。


用“提建议”这三个字来代替“提意见”。

与“提意见”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建议”暗示你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解决方案。你没有抓着对方的小辫子,说他哪里做错了,而是在想办法让他变得更好——这就提前管理了对方的感受,解除了双方潜在的对抗局面。

另外,征求同意不是说“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都说到这份上了,大部分人也不好意思不让你讲。这不是征求同意,而是在发免责声明。


提具体建议: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件事。华为的一名新员工针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递给任正非。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首先,这个员工才来上班两个月,甚至还没成为一名正式员工。而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把切身利益、身家性命都押在公司战略上,我们有什么依据判断,这个员工在公司战略的问题上会想得比任正非更明白?

其次,这个员工在成为公司的“利益攸关者”之前,提意见的方式其实是评判性的,是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因为他没有“躬身入局”,自然不会有具体的行动建议。我们之所以强调“建议要具体”,是因为只有具体的建议才是可以执行的。

绩效面谈

如果一个人深陷于日常琐事,变成“工具人”,就很难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因为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已被细节和过程占据。而绩效面谈可以让他站在全局立场上重新定位、调整,再岀发。


准确评价

对员工的绩效评价要非常准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地方。

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绩效面谈里听到,“你干得挺好,我对你挺满意”。这个“挺好”是多好,“满意”是个什么状态?没犯过错误吗?没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吗?大部分公司都有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可能是 KPI,也可能是 OKR,或者是自己设计的绩效考核机制。总之,你可以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一套标准给对方反馈。

你可以把对一个人模糊的评价拉到关于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层面上去。比如这样说:“小杨,上半年公司给你的绩效是 3.75 分(满分 5 分),这意味着你的工作在公司属于中上水平。我跟你说说这 3.75 分是怎么来的,被扣掉的分又是怎么扣的。”

这样说,你就不再是泛泛地评价人,而是沟通具体事项了。因为事实是可衡量、可核查的,所以对方在你提出一些负面反馈时就不会觉得你在否定他这个人,你们所做的只是事实层面的讨论。

而在你指出绩效得分是怎么得来的,又是怎么扣掉的以后,接下来的这句话至关重要:“我们看看,后续可以从哪些方面,把扣掉的分挣回来。”没错,你对员工接下来的要求也要非常准确,让对方能够针对性地行动。

这样来设计要求,下属就会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比泛泛的一句“你辅导工作做得不好,明年要重视辅导工作”要更正式,当然也更有效。


还有一些人却没什么干劲,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不想承担更多的责任一这样也没问题。毕竟,一家公司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冲锋队员,打辅助的卫生员也是很有必要存在的。但是,作为卫生员的员工需要意识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么,授勋的时候没有我,我不能觉得不公平。这个想法,他要对组织透明,也要对自己透明。


绩效面谈时,该如何就坐

两个人落座的位置也是可以有设计的。很多人习惯面对面坐,但这其实是谈判桌上的坐法,对抗感很强。还有人会安排两个人肩并肩坐,这样又过于亲密,不符合绩效面谈正式感的要求。

你们落座后,双方的视线能成一个 90 度夹角。这样既可以做到视线交互无障碍,同时又保持着安全距离。这也是你在绩效面谈中应该展示出来的态度。

90 度夹角是作者的建议。但我认为:实际实行的时候,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两个人是否能都看到墙上的投影

主持会议

在一个会议场合中,主持人是主角吗?

主持人看似在台前,但实际扮演的是“幕后”角色。所以,主持人不仅不应该是主角,而且存在感应该越低越好。

相对于比较仪式性的年会、工作报告会,我们这里介绍的主持会议方法,更适用于日常正式或半正式的工作会议——不同成员被召集在一起,就讨论的议题达成共识。

无论规模大小,这类工作会议都要单独设立一个主持人,目的是将其与会议决策者区分开来。如果你身兼决策者和主持人两职,就相当于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所有人都等着你说话,你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多说几句,那么这场会议肯定会变成一言堂。

设立专职主持人,其实是为了在一个更可控的情况下推进会议。你可能会问,就是开个简单的部门例会,也要这么做吗?没错,团队再小也应该把主持人的位置腾出来,让成员轮流当主持人。这不仅仅是对团队成员的锻炼,也会规避团队领导“自导自演”的情况,并且让决策者最终的判断更有分量。

会议主持人要做的沟通,80%都发生在会前的准备(比如场地、时间、环境和规则的设计、分享主题的准备、问题梳理),而不是开会的时候。可以说,会议主持人的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在会前发起想做的沟通和准备。


六页文档

现在很多优秀的公司都设计了一项规则:会议不允许使用专门制作的 PPT 演示文稿,一律用文档,而且不能超过 6 页。使用文档首先是防止各部门为自我表现,在 PPT 设计上面下无用的功夫。其次,文档的信息呈现形式和 PPT 不一样,逻辑简明清晰,提供的信息更加朴素完整。更重要的是,文档无须讲解就能阅读。有的大公司甚至要求主持人在开会前 15 分钟让与会者保持沉默、先读文档,再开始讨论。这就节省了宣读、讲解的时间。

很多优秀的公司正是通过这套材料管理的规则来提高会议效率的。但反过来,如果你召集的是一个成果展示会,那就要组织 PPT,甚至视频材料的制作,因为它们显然更切合会议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明确“会前设计”的原则,根据会议目标、会议形式,还有组织自身的习惯来设计规则。

求助(示弱)

一个愿意发起求助的人,目标感肯定要大过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际友好度会比较高,也会具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领导可能更愿意把工作机会优先提供给那些遇到难题广泛求助,而不是仅仅自己埋头钻研的候选人。

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更愿意再帮助你一次。稍微年长些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人肯找我帮忙,那是我的福气,恰恰证明了我的“江湖地位”。

除了作者说的这些之外,我自己理解到的一个额外的好处是:

向他人求助之前,由于我们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和准备,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告诉对方,没准对方能收获一些新的信息,了解新人的解决思路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彼此交换信息,双方都有收获,从而促成真正的沟通

求助的公式:

求助 = 别人帮得了+自己值得帮。

比如,张三找李四说:你做 PPT 很厉害,能不能帮我做 PPT?

因为张三的求助,单纯是在“派活”,在“甩锅”,李四当然会拒绝。

重点注意:求助的时候,不要做伸手党。感激的时候,不要以物易物。具体解释如下:

1、求助,是别人对你的责任伸出援手,而不是别人替你把活儿扛走。
2、证明自己值得帮,首先要证明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在发起求助时可以用下述结构来表达:

(1)第一,说明你的目标。“我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想占用你几分钟时间,请教一下。”这说明你珍惜对方的时间成本。

(2)第二,展现你已经做的努力。“这个问题是什么,我之前已经做了什么,但是我还没有搞定。”这会让对方觉得你确实是搞不定了才发起求助的,而不是偷懒想找人甩锅。

(3)第三,提出你真实的诉求。“我做了这些努力,都没有搞定,能不能麻烦你帮我做这件事?”

3、对方帮了你一个忙,你如果立马回礼,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把这份善意变成了交易,从而觉得和你来往很没劲。试图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予以反馈,对方心里肯定不舒服。交浅言深是沟通的大忌。

人情债的特点是利息高,有很多讲究。

比如,你的同事帮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他平时跟你关系挺不错的,算是给你个人帮个忙。但你在致谢时,不能把它完全当作你们俩的私事,而应该升级感谢的场景,比如在你们的共同上级面前表达对这位同事的正面评价和认同——这就是沟通高手发“感谢信”的方式,不是红纸黑字意义上的感谢信,而是在一个更大、更具仪式感的场景中向对方表示感谢。

再比如,你可以跟对方反馈你的进步。对方半年前可能帮了你一个忙,他自己都已经忘了,但是半年后你跟他说:“你上次帮我,对我帮助特别大。最近我在我们公司升职了,你要有时间的话,我请您吃个饭。”对方答不答应吃饭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很欣慰——在他自己已经把这件事忘记的情况下,你一直记着这份人情。

又或者,逢年过节,给对方发个小红包。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只有我们真正做到时,才会感受到它的千钧力量

拒绝

讨好型人格:细想一下,那些因为不懂拒绝而加过的班、借出的钱,甚至最终还是得罪了的人,真的可以用一句“我太善良了”轻易打发过去吗?

当我们想拒绝一个人,主动权明明在我们手上时,为什么还是说不出口?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把拒绝对方的提议等同于拒绝对方本身,认为只要说出“我拒绝”三个字,就彻底把对方得罪了。事实上,一个真正懂得沟通的人,完全可以做到只拒绝对方提出的方案或者要求,而不否定对方这个人。善于拒绝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沟通能力。

拒绝的公式:

开门见山 或者 交换条件

1、开门见山:直接表明立场。

我们在表达拒绝时,经常担心伤害对方,所以就把话说得特别委婉。但我们以为的委婉,在对方眼中恰恰是模糊,只会耽误人家的进度。委婉和延宕,只会放大对方因为被拒绝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对方心里发酵,并不会起到安抚的作用。

要学会拒绝,就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不要把一个错误变成两个,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拒绝时应当附上相应的理由。其实,哪怕是“我忙不过来”“时间有点紧张”这种没有信息量的理由,都会让对方觉得拒绝是可以接受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因果偏好”——我们潜意识里相信“有因有果,因果循环”,会本能地为一切现象的出现寻找对应的原因。所以,哪怕这个解释没有丝毫道理,也好过没有任何说明。

我们在找的拒绝理由时需要注意两件事:

  • 第一,不要撒谎。一个谎言要用一千个谎言来弥补。
  • 第二,最好只用一个理由来解释。这只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无须过分较真。如果对方死缠烂打,我们可以拒绝回复,或者重申先前的理由,而不是展开做更多的解释。这是因为,我们给出的理由越多,沟通就会越复杂

就拿借钱这件事来说,要怎么拒绝?

错误示范:(说回家商量商量,然后再拒绝对方)

“我们家的钱都是我老婆在管,这样吧,我回家跟我老婆商量商量。”

我们自己不愿意借就不借,不要把责任推脱给老婆。在外人看来,你们俩是一家人,谁拒绝其实都是一样的。万一对方认识你老婆,去找了她,你一个人的压力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压力,还没有得罪借钱的人,先把老婆得罪了。

正确示范:

“不好意思,最近老家的房子正在装修,我手里没有现金。”

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家房子正在装修一定得是真实理由,当然也可以是“刚买了基金”“手头也紧”等。甚至直接说,“我最近现金不太方便”。对方是在借钱,不是抢钱,不需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必逼迫自己撒谎。

2、交换条件:我可以答应你,但是我有一个条件,请先满足我的条件

比如:

“我愿意给你帮忙,但是我自己的论文必须准时完成,否则咱们的两件事肯定都得耽误。你能不能等我两周时间,让我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论文完成?

因为你向对方提出了“推迟两周”的条件。如果对方觉得没那么着急,你就可以按照约定往下推进。但如果对方觉得这个事容不得拖延,那么,到底接受还是不接受条件,就是他自己的选择了。

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表示了拒绝,也展现了沟通建设性的态度。对方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评估,并且自己做出最终抉择。那么,你的拒绝自然不会得罪对方。

举例:

老板突然希望你来承担一个很着急的项目,你可以怎么跟他谈条件?你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交换条件。比如你可以对领导这么说:“行,但是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给我加个人或者加时间?”

加人,一方面可以帮你分担项目压力,另一方面,你从单打独斗变成了负责人。领导认为你是为了真做事要加人,通常比较容易答应你的条件。这就化被动为主动,帮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领导,这事情做完之后,我能不能调休几天?”

“领导,这个事我评估了一下,工作量确实挺大的,需要大家加班加点。能不能公司给我们这个项目组批个小奖金,达到目标可以拿,不为别的,就是让大家觉得公司是看得见大家的努力的。”

闲谈

前文提到的批评、请求帮助、调解矛盾等,是打靶式的沟通,目标明确。

闲谈则不同,它是一种涟漪式的沟通——没什么特定边界,就好比往湖面扔了个石子,用一个话题带动另一个话题,像水波纹那样一环环扩展开来。

闲谈的最高任务只有一个:优化双方关系。比如关系的建立、深化、修复,等等。我们可以通过闲谈,让自己和沟通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


不要夸夸其谈

我们绝大多数人要管理的,是那些我们不应该谈的东西。

在闲谈场景中,最令人反感的不是不说话或者把天聊死的人,而是夸夸其谈的人。凡事都要掺和两句,其他人就没发言机会了。这不符合在闲谈时传递尊重的原则。不是有那样一句俏皮话吗?——“无论面对什么话题,无论面对什么对手,我都能在辩论中胜出。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聚会时都躲着我。为了表示尊重,他们根本都不邀请我。”


避免聊三观问题

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有阅历的人,都要尽可能避免在闲谈中聊到彼此的三观问题,这是一条“强边界”。观点类的问题特别容易引起争论。比如,有人跟你聊,在互联网上学习非常不好。对方的某个观点很容易引发你的不满情绪。这时候,你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就会跟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

我们强调,闲谈的目标应该是发展双方关系。因为三观不合吵个架,结下仇家,实在不值得。所以,我们要跟这类话题划清界限,能不谈就不谈。而当它在闲谈中无可避免地发生时,你要做的不是据理力争,而是用涟漪式的沟通方法上个请教:“那你平时怎么学习呢?也给我推荐推荐。”

同理,在很多人聚在一块儿闲谈的场景下,因为我们不一定知道在场所有人的背景,很多敏感的话题,比如疾病、宗教信仰、情感隐私、个人经济状况,都不是好的谈资。你听到某个八卦,在饭桌上大谈特谈,而当事人恰恰就在现场,那你相当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严重冒犯了对方。

注意闲谈的边界,不冒犯别人。这也是在传递我们的尊重。

即兴发言

即兴是不是等于毫无准备呢?当然不是。那些在你看来突如其来又精彩非常的发言,其实都是“有所准备”的。所谓即兴发言,只是没有落在书面上的发言而已。

真正的沟通高手,辞藻不一定华丽,讲演也不一定煽动人心,但他可以让对方觉得,“我对面这个人,懂我”。事实上,最顶级的沟通实现的,就是“我懂得”和“你懂得”。

在我们控制发言时长以后,会发现很多内容是没法展开讲述的。所以,我们要对发言内容围绕在两个范围:“讲虚”谈感受,“讲实”抓落实

晋升答辩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作“DecisiveMomentsinHistory”。书名里的“DecisiveMoments” 说得直白一点,就一个人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中。这取决于我们是不是那个“准备好了”的人。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集中发力呢?


答辩不是为了赢。

答辩结果一半取决于日常表现,一半取决于答辩表现。这倒不是公平性的问题,而是因为,别人对你的印象来自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交往,你平常的工作业绩才是决定你能否升职的关键。在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把晋升的希望寄托在一次竞聘答辩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但从公司的角度讲,为什么还要花费人力物力组织一场竞聘呢?这是因为公司需要把答辩现场当作一次公示,让所有人可以亲眼见证,你作为某个岗位的候选人是不是真的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绩效证明的是资质,大家知道你过去干得挺好;但是要晋升,就应该着眼于未来。大家要看你在新的岗位上,面对新的问题,还能不能干好。能不能把自己未来的工作计划不卑不亢地传达给在座的评委。

答辩可不是为了一时的输赢,而是无论输赢,都让在场所有人对你的未来表现产生长远的信心

你晋升成功了,固然值得高兴,但如果你为了赢表现得争强好胜,现场的人可能会觉得:“虽然这个人挺厉害的,但我不愿意和他成为盟友。”这在当时可能只是个印象,但它会伴随着你的晋升,成为一股日益强劲的阻力

相反,即使这场答辩你没有赢,但因为这个追光灯下的机会,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能力与价值,看到了你的诚恳和谦逊,那么下一次的机会可能就是你的。


不要说别人的坏处。

很多人在准备答辩时特别容易陷入这样一个逻辑:这个职位、这项任务之所以轮得到我来干,是因为之前的同事没干好,我做的比他好。

但实际上,你的前任同事大概率还在这家公司工作。如果他晋升了,他说不定就是你的领导;即便没成为你的领导,但“耳目”仍在。你否定他的做法和功绩,他听在耳朵里,肯定没法高兴起来。

我们的目标是拿下职位,而不是树立敌人。所以,这么说、这么想都是职场大忌。在答辩发言中,你可以不感激前任同事教了你多少东西,给你打下了多好的基础,在极端情况下,你甚至可以对他一字不提,但永远不要说前任的坏话。

事实上,你和前任同事只有一个关系:战场是他摆的,而你在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战机。所以,你要展现的是对现状的理解:现状创造了一个机会点,如果我担任这个职位,我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辩的关键要素

作者对答辩的总结是:晋升答辩不要只是摆过去的功劳,还要讲未来的打算

我对答辩的总结是:一个好的答辩体系里,要有这四步:挑战、解决方案、成果&数据表现、思考沉淀&总结规划。一个都不能少。

五、推荐书籍

作者推荐的书籍

  1. 《有效决策:解决复杂性问题的10步工作法》
  2.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3. 《与运气竞争:关于创新与用户选择》
  4. 《带人要同频,管人要共情》
  5. 《好战略,坏战略》
  6. 《即兴演讲:掌控人生关键时刻》
  7.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8.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9. 《内向者沟通圣经》
  10. 《关键对话:如何髙效能沟通》
  11. 《非暴力沟通》
  12. 《用事实说话:透明化沟通的8项原则》
  13. 《设计师要懂沟通术》
  14. 《医患同心:医患沟通手册》
  15.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16.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我推荐的书籍

  1. 《影响力》
  2. 《学会提问》
  3. 《设计心理学》
  4. 《被讨厌的勇气》
  5. 《冲浪板上的公司》
  6. 《100 个工作基本》
  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8. 《重来 3:跳出疯狂的忙碌》
  9.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10. 《好好工作: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

六、总结: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优点:

  • 很实用,讲的都是贴近日常工作的案例,很符合「直言有讳」的职场氛围。好几次拍大腿感叹:就应该是这样。
  • 语言通俗易懂,有很多至理名言直击要害。在朋友圈流传甚广。
  • 覆盖范围很广,涉及到日常沟通的各个场景,不仅限于职场领域。

缺点:

  • 书中举例的一些话术和套话,千万别照搬,真要照着书上一字一句说,会很尴,很世故。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然后自己再自由发挥一下即可。就像作者说的:有招式只能偶尔赢,有心法永远不会输
  • 作者挺喜欢造新词、制造概念。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不太讨喜,如果这些词不容易记住,那就不建议造。所以我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剔除了原书中的“互联网黑话”,尽可能用现有的词汇。
  • 举例时,和领导沟通的案例较多,和同事、下属沟通的案例较少。当然,掌握技巧之后,跟任何人沟通都可以举一反三。

总的来说,作者脱不花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很有洞察力,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想法、故事、经验。可以说是职场人士的必读佳作。

如果满分是 10 分,《沟通的方法》这本书我给 9 分。

2020年我阅读了87本书,推荐这12本好书给你

作者 千古壹号
2021年7月5日 22:00

前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水流年,寒来暑往。

2021 年已过半载,是时候对 2020 年做一次简单的回顾了,不如我来回顾一下去年读过的书。

如今,众人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公众号知乎、B 站油管、抖音快手、播客、TG 频道、各种微信群,还有最近兴起的 Newsletter。

一方面,我们害怕错过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多得根本看不完。

与其面对信息洪流,倒不如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只字不差地看一本好书,才是正经事

推荐的书单太多,也是在制造信息焦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看一本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这样算下来,10 年最多只能看 120 本书。再看看你的“想读书单”,是不是早已经超过了 1200 本?

好书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你每看一本烂书,将失去看一本好书的机会

2020 年,我一共完整阅读了 87 本书:

其中有 12 本书,对我的思维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甚至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最近不知道看什么书,希望这 12 本书,能满足你未来一年的阅读安排。

第 01 本:《邓小平时代》

推荐星级:五星。

要实权,不需要虚名。真正的战略家是当你回顾历史时,会强烈地感觉这个人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的。这本60余万字的传记,内容详实,跌宕起伏,是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着作。

补充一下,简体版略有删减;如果想看完整版,可以网上找一下繁体版。

第 02 本:《土摩托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巅》

推荐星级:五星。

土摩托看世界系列目前一共有三册,上面这一册是最精彩的。作者袁越(网名“土摩托”)以新闻人的专业视角,一边旅行一边为我们讲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旅行到底有多大价值,取决于你到底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书中会告诉你北极圈极昼和极夜的美轮美奂、北极光的巧夺天工,以及冰山为什么令人心驰神往、古巴的政治格局如何形成、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津巴布韦为什么通货膨胀严重、南极探险的艰辛等等。

如果想要了解北极和南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本书是极佳的选择。

读完之后,会对旅行的意义、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第 03 本:《设计心理学》

推荐星级:五星。

这哪是在讲设计,而且跟大家熟知的心理学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分明是在讲「高品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哲学,看的过程中,内心无数次被击中。我要是开公司,给每个员工都送一本。

读到中途,惊喜地发现:作者是「机电专业」和「数学心理学专业」出身,并在「认知科学」领域有独到的研究;后来在苹果公司担任「先进技术副总裁」。又一本结合科技和人文的大作。

正当我对书名抱不平的时候,书中末尾“致谢”部分,作者的自嘲让我释怀一笑:

尽管学术界喜欢《设计心理学》这个书名和它的优雅,但商界人士不这样看。事实上,企业往往忽视了这本书,因为书名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而且,书店通常把书摆放在心理学部分的书架上(同其他关于性、爱和励志类的书籍摆在一起)。

《设计心理学》一共有四册,我的打分依次是:五星、四星、四星、三星。整体来说,这四册都值得一看。

第 04 本:王小波的《绿毛水怪》

推荐星级:五星。

很难想象出,《绿毛水怪》是王小波 25 岁时的作品。在我看来,这本短篇小说集的好看和有趣程度仅次于《黄金时代》。

对了,《绿毛水怪》这本书的序言有剧透部分,建议先看完全书,最后再看序言。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第 05 本:《重来 3:跳出疯狂的忙碌》

推荐星级:五星。

作为美国软件公司 Basecamp 的创始人,作者明确抵制工作中的 996 和无休止的被打扰。在提倡 996 和疯狂增长的时代,这本书是一剂解毒药。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那就是「颠覆」。整体的观点过于超前和颠覆,就冲这一点,给五星好评。

这本书讨论了工作方面的各种话题,比如:996 制度、专注时频繁被打断、消息是否应该即时回复、开会时间太长真的好吗?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工作本身的忙碌导致的,可能是工作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公司的问题,因为“公司即产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对照自己的工作日常,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每周工作四天;剩下的三天里,一天户外、一天学习、一天做饭收拾家务,或者有时候连续三天专心做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或者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

第 06 本: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

推荐星级:四星。

全书以访谈的形式展开,项飙在回顾过往经历的同时,也对当下的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全球化、民粹主义、学术共同体、人的再生产、阶层流动等等。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乡绅式的学者精神,非常接地气。

项飙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自从这本书出版之后,项飙这个名字在 2020 年出现在了各类访谈文章的头条,比如那篇《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即便不看这本书,这个人也值得我们关注。

第 07 本:《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推荐星级:五星。

三和市场是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大型人力招聘市场,通常人们说三和时都会把旁边的海新信人力资源市场算在内,这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因为坐落在龙华街道,合起来又被称为景欢市场。

三和人才市场中最主要是这三家人力公司:三和人力资源集团海新信人力资源市场华晖人力公司。这三家人力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提供的工作类型多,容易找到各种短期的工作,一直颇受三和青年欢迎。

三和青年是指栖身在三和人才市场附近的一群打工者,他们干一天玩三天、工资日结

三和大神是指工资日结、沉迷网吧、食不果腹、露宿街头、没有身份却可能身背债务、热衷赌博的三和青年,他们与电子游戏中的负面角色“大 BOSS”一样,也是最厉害的负面典型,故而被称为“三和大神”。也就是说,三和大神是三和青年的至高境界。

《岂不怀归》是一本很纪实的书,让我们了解到城市里社会最底层群体——三和青年的生活状态:留城无望,回村无意。

有些文字很有代入感,让我们自身有一些思考:

冲完凉,新来的青年就会陷入无尽的寂寞,虽然大房间里横七竖八躺着人,却鲜有人说话聊天,都是各自躺在床板上玩手机,或看各种类型的小说,或玩各式各样的游戏,或刷最流行的视频,相互间甚至连最简单的眼神交流都没有。

三和青年似乎洞察了工厂“剥削”的性质,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相对剥夺感,认为自己被牢牢束缚在底层,缺少劳动技能和高等学历,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为避免被持续“剥削”,他们纷纷逃离工厂,出现一种“干一天玩三天”、“工资日结”的反工厂文化。

三和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却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某些普遍色彩。世道艰难,每个人都可能沦落为三和青年甚至三和大神。与其说三和青年是一个社会群体,不如说他们是一个时代变迁的人群具象。

第 08 本:《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推荐星级:五星。

作者黄奇帆曾在上海工作时间长达33年,后来担任过重庆市市长,这本书的内容是黄奇帆在复旦大学的授课内容和演讲稿,对了解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中国未来的走向很有帮助。金融的全部要义是信用、杠杆、风险

书中还介绍了蚂蚁金服的融资和放贷逻辑(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所在公司就是在重庆注册的)。

众所周知,2020 年 10 月 24 日,马云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国家金融监管,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后来,马云被约谈,蚂蚁金服也未能完成上市。

蚂蚁金服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 ABS进行融资的呢?《分析与思考》这本书里有讲到:

大家知道 2016 年 9 月份、10 月份,马云的花呗、借呗遇上了金融资管整顿,他遇上一个麻烦。大家看到网上发的消息,花呗、借呗资本金贷款的杠杆比达到了 100 倍以上,被整顿了。此时,我了解到,重庆要求的这五条约定他们都是遵守的,重庆的金融系统、政务系统没有任何违规,而重庆这五条都是符合中国银监会要求的。

问题出在 ABS 发行上,蚂蚁金服把 30 多亿元资本金通过 2.3 倍的拆解融资形成了 90 多亿元网上小额贷款,又利用中国证监会一个金融工具 ABS,一个贷款余额拿到证券市场交易所发 ABS 债券,90 亿元进去可以发 90 亿元,那 90 亿元拿来以后又变成贷款,出去以后再发一次,这样循环了多少次呢?循环了 40 次。这就造成了30 多亿元资本金发放3600 多亿元网上小贷,形成了上百倍的高杠杆

这件事如果因其高杠杆“一刀切”停摆了,对于企业发展是严重冲击,而且证交所并没有设定 ABS 循环的次数,企业也没违规。事实上,常规的非网上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中 ABS 资金循环一次往往要半年到一年,一般循环三四次,底层的首次贷款已经两年时间,早就收回了。而网络贷款周转效率高,一笔债券融资,一到两周就循环了,这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传统 ABS 规则不适应网贷业务的问题。

基于此,我向有关资管部门提了三个建议。一是网络贷款的 ABS 不应无限循环,可以约定转四次左右。二是贷款资本金通过银贷放大 2.3 倍不变,与 ABS 环节叠加杠杆比控制在 10 倍左右,30 亿元资本金也就能放 300 多亿元贷款。三是蚂蚁金服在重庆的贷款公司资本金分三年从 30 多亿元增加到 300 亿元。

2017 年底,他们把 30 多亿元增加 80 多亿元,变成 120 亿元,2019、2020 年到 320 亿元,各种游戏规则比较清楚。这件事得到有关各方的认同,形成了新规则,结局是皆大欢喜,“一行三会”健全了体制机制,解决了高杠杆风险,重庆地区增加了几百亿元资本金,蚂蚁金服贷款公司得以恢复运转。

此外,黄奇帆还有一本书是《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结构性改革》这本书跟《分析与思考》是差不多的,内容大量重合,大同小异。后者直接是黄奇帆在复旦大学的授课内容和演讲稿,更口头化。前者是根据后者重新编排过的,更正式和书面化。 这两本之间,我更建议看《分析与思考》,内容口头化且通俗易懂。

第 09 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推荐星级:五星。

2 万字的书,认真读了 5 个小时,酣畅淋漓。看到清朝那一章的时候,越看越激动,有借古讽 X 的味道。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第 10 本:《冲浪板上的公司:巴塔哥尼亚的创业哲学》

推荐星级:五星。

这是一本以“公司创始人”身份写的书。我之前读过不少以“公司创始人或 CEO”身份写的书,比如:

  • 在《一生的旅程》中,迪士尼的董事长兼 CEO 罗伯特·艾格(不是创始人)回顾了自己 45 年的职业生涯,他让迪士尼的快乐魔法遍布全世界每个角落。
  • 在《零售的哲学》中,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强调:不要替用户着想,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 在《创始人手记》中,季琦讲述了他创办酒店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美学。季琦是中国连续创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是携程的联合创始人(和梁建章、沈南鹏、范敏一起),也是如家酒店和汉庭酒店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华住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华住酒店集团旗下拥有“禧玥”、“漫心”、“全季”、 “星程”、“汉庭”、“海友”等 12 个酒店子品牌。
  • 在《重新理解创业》中,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讲述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市面上难得有人能把自己企业的“至暗时刻”拿出来深度剖析。
  • 在《鞋狗》中,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自讲述了耐克“从 0 到 1”的过程。比起金钱,热爱才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上面这些书都很不错,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思考我们正在使用和体验的产品。但还不够让我震撼,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冲浪板上的公司》一书。

《冲浪板上的公司》的作者是巴塔哥尼亚公司创始人,书中自始至终都在从环保的角度讲述公司的经营哲学。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那就是「直击人心」。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巴塔哥尼亚这家公司。在看的过程中,我也只是把它当作一家小众的户外品牌来对待。看完之后,网上一查,不得了。

巴塔哥尼亚(英语:Patagonia)是一家主营户外服装的公司,而且是世界顶级户外奢侈品牌,堪称美国户外品牌中的 GUCCI(备注:GUCCI 意大利的时装奢饰品牌)。

Patagonia 公司是由伊冯·乔伊纳德于 1972 年创建,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Patagonia 公司一直在引领着环境意识型和创新式户外功能产品以及制造技术的开发,作为全球一流的户外装备生产商,Patagonia 从来似乎都只为那些户外狂热的爱好者和登山家服务,其突出的特点是精湛的细节设计,裁剪和做工堪称世界一流。官方网站:https://www.patagonia.com/

在这个消费过剩买买买、物欲横流心飞扬、快递包裹满天飞的消费主义环境中,还有多少公司是把环保放在经营理念的第一位呢?巴塔哥尼亚(Patagonia)恐怕是绝无仅有。

第 11 本:《你是你吃出来的》

推荐星级:四星。

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正确饮食的书。吃东西不仅要关注能量,更要注重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

鸡蛋、牛奶、蔬菜、水果、坚果、肉类,都需要均衡摄入。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本书让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之前我就知道,喝粥、喝汤没什么营养,看之后,我连吃面都得注意下了,因为面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营养成分很少。

再比如,从小到大,即使睡得再晚,我也会吃早餐。但是我吃的早餐比较简陋,一般是两个包子就解决了。这本书让我的早餐消费水平从三块钱直接飙升到了六块钱。每天早上加个鸡蛋是必须的,再来一杯牛奶,巴适得很。早餐的营养搭配很重要。

书中的作者,是这样用早餐的:

最近得知有很多小伙伴的早餐是自制三明治(面包+培根+鸡蛋+蔬菜),我觉得这种方式也很有营养,推荐给大家学习一下:

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先买个三明治机试一试。

最后补充一下,《你是你吃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还出了另外一本书《你是你吃出来的2:慢病康复的饮食密码》,主讲慢性病的饮食,转需:

第 12 本:王坚的《在线》

推荐星级:五星。

严重被低估的一本书,看得我心潮澎湃。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是看《浪潮之巅》。

王坚是阿里云的创始人,也是阿里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和 CTO。王坚主持研发的阿里云系统(飞天),实现了中国云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 201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

这本书的观点很有前瞻性,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了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者的一句话总结:

在线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公共服务,这三者结合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可以称作计算经济。

虽然豆瓣评论区的很多人在吐槽:这本书充满着阿里云的广告。可我认为:这是一本讲云计算行业的书,我没看出有什么广告的成分;作为阿里云的创始人,作者王坚在举例时,不拿阿里云举例,难道要拿腾讯云、百度云举例么?作为读者,我们要有基本的独立判断思维。

本书缺点:王坚对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想象得过于美好。数据隐私、数据所有权、网络安全、网络暴力、监视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王坚并没有展开讨论。况且,就算云计算变成了公共服务,阿里作为商业公司真的就能肩负起这个伟大的责任么?我担心阿里最终会建成垄断帝国,而不是真正的生态。看看现在的蚂蚁金服,杠杆和 ABS(资产证券化循环)玩得这么大,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无论如何,正如书中所述:

在线给大家带来的冲击,必然是非常巨大的。在线改变了很多事情,接下去会改变更多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线对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还需要讨论。

很多深远影响的确只有在事后才能被发现。我们直到今天才明白,有了电灯,于是夜晚活动突然丰富了,于是你的睡眠时间变少了。和过去的人类社会相比,因为电灯的出现,我们的身体循环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生殖繁衍效率发生了变化,突然多出来了一个夜生活消费指数,同时,我们工作时间的延长也促使社会发展增速。

在线打破了离线世界的时空界限,必然需要一个新的规则。今天网上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试图用线下这些规则方法去衡量,是行不通的。行不通是必然的,当你发现有一个规则同时适用于离线和在线社会,就肯定是出问题了。

我们对在线世界的发现和探索还没有开始,在线对人类的影响也远没有开始。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必须给五星。

对上面的 12 本书做一个总结

上面推荐的 12 本书,都有电子版,包含了互联网、创业、经济、饮食、民生、旅行、短篇小说等各个方面。希望你能感兴趣。

如果你习惯看电子书,可以在「Kindle」App、「得到」App,或者「微信读书」App 上阅读电子版。

如果你喜欢看纸质书,可以在京东或当当网上买纸质版;或者在「多抓鱼」公众号上买二手纸质书,二手书会便宜很多。

我在 2020 年阅读的 87 本书

我在 2020 年阅读过的 87 本书,在此列一个清单,做个汇总。五星表示“满分推荐”,四星表示“很不错”,三星表示“勉强及格”,三星以下则是“不推荐”。

有些书可能大家都说好,可我偏偏不喜欢,那我就不会给高分。老实说,这一年,还真踩坑了不少烂书。不过,这些磨练让我在选书的审美上提升了不少。

1 月

  • 《邓小平时代》★★★★★

2 月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交互设计语言:与万物对话的艺术》★★★★
  • 《我的对面是你 : 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 《土摩托看世界》★★★★
  • 《土摩托看世界Ⅱ》★★★★★
  • 《土摩托看世界 : 行走在世界之巅》★★★★★
  • 《自由的老虎》★★★★
  • 《启示录 : 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3 月

  • 《成功,动机与目标》★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 官员激励与治理》★★★
  •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 4 版)》★★★★
  • 《设计心理学 1 : 日常的设计》★★★★★
  • 《设计心理学 2 : 与复杂共处》★★★★

4 月

  • 《设计心理学 3 : 情感化设计》★★★★

5 月

  • 《设计心理学 4 : 未来设计》★★★
  • 《什么是科学》★★★★
  • 《简单的逻辑学》★★★

6 月

  • 《how to :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 《结网:改变世界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 《产品闭环:重新定义产品经理》★★
  • 《你也是产品:产品思维纵谈》★★
  • 《非虚构的艺术》★★
  • 《深入浅出 Node.js》★★★★
  • 《狼书(卷 1):更了不起的 Node.js》★★★
  • 《狼书(卷 2):Node.js Web 应用开发》★★★
  • 《软技能 2:软件开发者职业生涯指南》★
  • 《白银时代》★★★
  • 《万寿寺》★★★
  • 《追寻记忆的痕迹 : 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 《Node.js:来一打 C++ 扩展 : 来一打 C++ 扩展》★★★★

7 月

  • 《红拂夜奔》★★★★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 《风险认知 : 如何精准决策》★★★
  •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 英特尔创始人自述》★★
  • 《寻找无双》★★★
  • 《鱼翅与花椒》★★★★
  • 《哲学·科学·常识》★★★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五万言》★★★★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 《绿毛水怪》★★★★★

8 月

  • 《显微镜下的成都》★★★
  • 《夜行记》★★★★
  • 《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 : 基础学习篇》★★★★
  • 《白宫岁月 : 基辛格回忆录》★★★
  • 《语言学的邀请》★★★★
  •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 《我的阴阳两界》★★★
  • 《重来 3:跳出疯狂的忙碌》★★★★★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第 3 版) : 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
  • 《读库 1902》★★★
  • 《掌控习惯 : 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
  • 《只讲故事不讲理》★★
  • 《20 世纪思想史 : 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9 月

  • 《把自己作为方法 : 与项飙谈话》★★★★
  • 《失落的卫星 :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 《为人文教育辩护》★★★★
  • 《岂不怀归 : 三和青年调查》★★★★★
  • 《看不见的城市》★★★
  • 《零售的哲学 : 7-Eleven 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价值 : 我对投资的思考》★★★
  • 《成为平面设计师的 102 节必修课》★★★★
  •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10 月

  • 《货币、权力与人》★★★★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100 个工作基本》★★★★

11 月

  • 《100 个基本 : 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
  • 《别想生活有答案 : 改变生活的 100 个思维大冒险》★★★
  • 《分析与思考 : 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 《结构性改革 : 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冲浪板上的公司 : 巴塔哥尼亚的创业哲学》★★★★★
  • 《你是你吃出来的》★★★★
  • 《工作的喜与悲》★★
  • 《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

12 月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 《我的二本学生》★★★★
  • 《秋园》★★★
  • 《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十大策略》★★★★
  • 《我信仰阅读 : 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回忆录》★★
  • 《围城》★★★
  • 《持续交付 : 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
  • 《在线 : 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
  • 《订阅经济: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未来》★

最后一段

热爱阅读的读者们,建议大家购买「微信读书」App 或者「得到」App 的电子书会员。这两个软件,选其中一个就好。买了会员之后,大部分电子书都能免费看,能省不少钱。不用再到处找盗版了。

截至目前(2021年7月),「微信读书」App的电子书会员价格是228元/年(每周一购买时,有特惠价168元/年),「得到」App电子书会员的连续包年价格是178元/年。

我过去一年看的几乎所有电子书,都是在微信读书和得到App 上看的。如果这两个软件上没有,我再去 kindle 上找。

另外,微信读书App 支持导入第三方 epub 格式电子书,而且支持全平台云同步,支持多端设备同时登录,非常方便,这个功能可以说是杀手锏级别的。

得到App 支持全部电子书的全文检索,这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这个功能具有跨时代意义,极为好用。相比之下,微信读书的全文检索功能就非常弱,目前来看,形同虚设,基本残废,期待未来能有所改进。

阅读就是在体验不同的人生。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参考链接

三和人力市场中最主要是这三家人力公司——三和人力资源集团、海心新人力资源市场和华晖人力公司。他们因为经营范围广,提供的工作类型多,容易找到各种短期的工作,一直颇受三和青年欢迎。

互联网公司晋升必备的高级词汇(互联网黑话大全2021年版)

作者 千古壹号
2021年4月1日 14:00

前言

近日,张一鸣讽刺“互联网八股文”,引起网友们热议:

问:

你的方案底层逻辑是什么?顶层设计在哪里?最终交付价值是什么?过程的抓手在哪里?如何保证结果闭环?和别人比你的亮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你的思考和沉淀在哪里?你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吗?换成别人不一样吗?

答:

我们这款产品的底层逻辑是打通信息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设计聚焦用户感知赛道,通过差异化颗粒度达到引爆点。交付价值是在垂直领域采用复用打法达成持久收益抽离透传归因分析作为抓手为产品赋能体验度量作为闭环的评判标准。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思考整个生命周期,完善逻辑,考虑资源倾斜。方法论是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互联网行业中,有些词看似很通俗,但用起来就会让你显得逼格满满,号称“互联网八股文”,褒义称为“互联网行话”,贬义称为“互联网黑话”。阿里的员工亲切地将这些词形容成“阿里味”。

根据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的实际经验来看,这些词确实是日常工作中经常谈到的,屡见不鲜,早就习以为常。如果你善于灵活运用这些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洞察背后的底层逻辑,势必可以作为升值加薪的利器,提升竞争力,凸显不可替代性,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找到自己的方法论

下面的这些词汇是按照动词、形容词、名词进行分类的,你可以将它们进行自由组合,达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比如:

生命周期是发力快速响应,赋能行业引爆点。商业模式是细分载体体验度量,通过平台化和便捷性达到短平快。底层逻辑是采用玩法升级达成强化认知。复用打法进行资源倾斜为产品赋能,信息屏障作为体系的评判标准。亮点是维度,优势是闭环。聚焦整个顶层设计,扩展规模深入垂直领域。方法论是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再比如:

公司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化集团战略,深入服务产业,加强团队协作,形成战略合力,为公司业务发展、为用户客户、为行业发展创造价值。

规划加速增长的发展路径,明确一个制胜战略,提升两大实力,打赢三大必赢之战(全渠道、下沉新兴市场、平台生态),深化四大中台建设。

高级词汇

二字动词

落地、给到、响应、同步、对齐、对标、通晒、迭代、优化、跟进、升级、上升、交付、交接、接棒、继承、聚焦、倒逼、操盘、

复盘、梳理、输出、提炼、思考、沉淀、反思、深入、洞察、渗透、吃透、死磕、打磨、深耕、精简、挖掘、穿梭、咬合、

all in、摸索、踩坑、填坑、报备、串联、协同、联动、联调、透传、打通、打平、抹平、拉通、拉升、发力、量化、细分、重塑、蓄能、引爆、

背书、背锅、支持、支撑、协调、支援、加持、加速、共建、共创、颠覆、融合、扩展、开拓、铸造、构筑、构建、搭建、布局、组局、

兜底、降级、容错、容灾、复用、封装、抽象、聚合、耦合、解耦、集成、拆解、抓包、观察、监控、监测、上报、捕获、复现、重现、分发、分层、迁移、

回溯、回归、回流、回跳、赋能、树立、跨界、共情、演绎、画饼、打造、反哺、输血、造血、造势、造市、造事、

下沉、拉新、转化、留存、促活、付费、营收、盈利、获客、邀请、助力、激励、激活、推广、投放、导流、覆盖、曝光、裂变、增长、

唤醒、流失、召回、授权、接入、订阅、认证、推送、辐射、兼容、包装、制约、触及、触达、触发、约束、重组、变迁、

众筹、确认、明确、评估、评审、提议、提案、夯实、预判、预言、证言、收割、共享、收口、转型、围绕、出击、突围、补位、

优秀、感恩、比心、笔芯、下跪、致敬、摸鱼、划水、

返佣、攻坚、击穿、破冰、破题、解题、破圈、破局、定量、定性、

抽离、履约、进化、进军、起飞。

二字形容词

皮实、本分、重磅、垂直、真香、自洽、精准、持续、灵活、稳定、可控、活跃、务实、对等。

二字名词

抓手、漏斗、中台、平台、闭环、风口、打法、玩法、矩阵、纽带、刺激、规模、场景、渠道、入口、维度、格局、形态、生态、体系、

认知、体感、感知、心智、预期、调性、战役、合力、心力、赛道、基石、基因、因子、模型、通道、链路、水位、水准、姿态、卡点、卡位、

头部、腰部、踝部、痛点、爽点、痒点、全域、公域、私域、本我、自我、超我、蓝海、红海、纵向、横向、上限、下限、上游、下游、

阈值、场域、架构、系统、标配、方案、结论、长尾、态势、锚点、标杆、壁垒、变量、期权、边界、品牌、阵地、高地、洼地、高空、革命、变革、

内卷、外包、福报、脑暴、脑洞、圈层、层级、段位、环节、困局、话术、文案、议程、公关、PR稿、配称、力场、魔方、触点、势能、

流量、资源、排期、延期、弹窗、浮层、引导、蒙层、幕帘、遮罩、埋点、坑位、楼层、按钮、推送、红包、峰值、漏洞、风险、瓶颈、

策略、价值、成本、复利、人性、利器、深度、玩家、小白、韭菜、羊毛、福利、套路、情怀、标准、规范、报备、社群、产业、载体、

服务、粘性、进展、突破、口碑、品质、属性、地域、终端、版本、指标、预算、年框、试点、母体、空白、银弹。

三字动词

对一下/碰一下/过一下、抢品类/卡认知/占场景、观行业/明竞争/洞自身、开场子/提调子、冷启动、秀肌肉、借东风、断舍离、

薅羊毛、砍一刀、走出去、讲故事。

三字形容词

扁平化、差异化、平台化、结构化、精细化、短平快、常态化、强依赖、不可控、有风险、

阶段性、有深度。

三字名词

感知度、颗粒度、方法论、组合拳、引爆点、护城河、影响力、原动力、制高点、三板斧、

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便捷性、耦合性、一致性、系统性、端到端、点对点、点线面、

上半场、下半场、主战场、人货场、基本面、基本盘、操盘手、进化论、解释权、最优解、

执行力、驱动力、鄙视链、生态链、生态圈、生态位、全场景、全渠道、全方位、全媒体、

优先级、资源位、流量池、转化率、打开率、留存率、活跃度、利益点、天花板、

传话筒、颗粒感、登云梯、冲击力、视觉锤、孵化器、

新零售、新物种、新品牌、新篇章、新局势、新赛道、新势能、新国货、新国潮、新动力、

同理心、气氛组、竞争力、存在感、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使命感、价值观、忠诚度、

预热期、高峰期、高潮期、上升期、瓶颈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比特币、虚拟币、

天使轮、自媒体、新媒体、价格门、超预期、小前台、大中台、凝聚力、向心力。

四字动词

支棱起来、快速响应、小步快跑、强化认知、认知升级、符合预期、高频触达、快速迭代、持续迭代、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观察、

消费升级、消费降级、资源置换、资源倾斜、资源配置、渠道下沉、用户下沉、降维打击、去中心化、借假修真、

躬身入局、顺势而为、颠覆认知、复用打法、打破结界、升维定位、有机结合、起承转合、存量维持、增量博弈、心智角逐、抽离透传、

拨冗参会、反复确认、综合评估、刻意练习、打破制约、绝境求生、品牌露出、拥抱变化、重新定义、借势营销、

内容创业、归因分析、逻辑推理、建立范式、总结沉淀、解决问题、占领心智、高举高打、高开低走、高台跳水、

深入产业、拉齐水位、全情投入、完善逻辑、价值转化、体验度量、如何收口、全面封锁、协同作战、剑走偏锋、

弹射起飞。

四字形容词

结果导向、业务导向、资源紧张、人力不足、体感不好、风险可控、逻辑自洽、品效合一、全球领先、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石破天惊。

四字名词

生命周期、商业模式、平台战略、集团战略、战略引擎、关键路径、决策路径、天使投资、盈利模式、

底层逻辑、顶层设计、饥饿营销、行业壁垒、下沉市场、消费认知、态势感知、信息屏障、

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赛博朋克、智慧城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知识付费、私域流量、交付价值、时间价值、共享经济、通证经济、中央厨房、先发优势、真实场景、临门一脚、

真香定律、正态分布、幂律分布、二八定律、长尾理论、叠加效应、马太效应、沉没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偏好植入、蚂蚁市场、场景占位、产业集群、产业服务、标杆市场、心动情境、利基市场、第二曲线、垂直领域、

可持续性、可替代性、认知优势、新增长点、颠覆态势、最高规制、三位一体、资深玩家、不破不立、精神SPA、

用户心智、用户粘性、用户体验、用户认知、用户画像、用户调研、重度用户、沉默用户、活跃用户、用户黏性、

千人千面、千人一面、信息茧房、流量红利、流量为王、价格歧视、意识形态、心理账户、情绪G点、品牌势能、

服务产业、关键时期、沟通协作、战略合力、品牌航母、品类战舰、行军路线、产品尖兵、拳头产品、超级符号、

挽留弹窗、时间窗口、定性定量、战略支点、声音印记、社交货币、付费社群、神交已久、财务自由。

五字动词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杀熟、延迟满足感、地毯式轰炸、饱和式攻击、四两拨千斤、开辟新路径、建立新习惯。

五字形容词

用户无感知、叫好又叫座、优先级很高、拉新成本高、打开率极高、留存率奇高、活跃度新高。

五字名词

颠覆式创新、连续创业者、投入产出比、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红利、国民总时间、最后一公里、海豚湾模式、最大公约数、现象级事件、

沉浸式体验、用户忠诚度、自媒体矩阵、病毒式营销、风口上的猪、战略性投资、战略性亏损、系统性风险。

六字动词

不跟风要造风、多维矩阵闭环、打开销售通路。

六字名词

天时地利人和、品牌记忆系统、心智切割利器。

互联网岗位的口头禅

各个岗位的口头禅

  • 产品岗:没排上期、下个版本。

  • 设计岗:别戳屏幕。

  • 研发岗:实现不了。

  • 测试岗:醒醒,有bug。

  • 数据岗:你们要这个干啥?

  • 运维岗:磁盘满了、网络抖动。

  • 程序员终极大法:删库跑路。

  • 法务岗:这个有风险。

  • 公关岗:建议别做。

  • 品牌岗:预算多少?

  • 财务岗:还没到你。

  • 采购岗:按流程走。

  • 策划岗:客户不接受。

  • 行政岗:我去问问那谁。

  • 客服岗:刚遇到一傻X。

  • 市场运营岗:辛苦辛苦、好的收到、求求你啦、谢谢爸爸、感恩的心、给大佬们下跪。

    吉祥三宝

  • 产品有三宝:弹窗、浮层加引导。

  • 设计有三宝:透明、阴影加圆角。

  • 运营有三宝:短信、推送加红包。

  • 程序员有一宝:这个做不了。

    程序员的口头禅

  • 这个做不了。

  • 技术上实现不了。

  • 又不是不能用。

  • 再刷新下试试。

  • 重启一下。

  • 你忘记清缓存了兄弟。

  • 在我电脑上是正常的啊。

  • 我这儿没问题啊。

  • 这不是BUG。是配置问题,要不就是网络问题。

  • 卧槽这个好NB,我研究一下。

  • 只是改一行代码,不会对程序产生影响的,放心。

  • 程序没问题,你是不是改什么了?复现一下我康康。

  • 不用担心,这次肯定没问题了。

  • 卧槽,还有这种操作?!

  • 这个数据库是TM谁设计的啊?

  • 已经做好了,但还有些细节要调整下(其实还有一半没做)。

  • 这个功能下个版本再做吧。

  • 这个不用改。

  • 这个影响不大,不改。

  • 这个风险太大,不改。

  • 卧槽!为啥这个程序跑起来了?

  • 卧槽!为啥这个程序跑不起来?

  • 遇到bug时:”咦,这不科学啊!”

  • 解决bug之后:”我TM真是个天才!”

  • 小红:“我电脑出问题了,帮我看看好吗?”。程序员:“好。回到桌面,打开我的电脑。”小红:“你的电脑,我怎么打开?”

  • 程序员:“我去相亲网站找女朋友了”。小明:“找到了吗?”程序员:“找到了他们页面的一个bug”。

  • 产品经理:“这个什么时候能做好?”程序员:“今天下班前做好”。第二天早上。产品经理问:“这个怎么还没做好?”程序员:“我还没下班呢!”

各种称呼和头衔

各种称呼

小白、菜鸟、大牛、大师、大佬、巨佬、基佬、大大、宗师、老板、各位同学、小伙伴们、老师、师傅、靓仔、靓女、小哥哥、小姐姐、宝宝、亲爱的、亲、亲亲、宝贝。

各种头衔(title)

  • 首席XX官:子虚乌有,凭空捏造。

  • XX产品负责人:其实是个小小的产品岗。

  • XX业务负责人:其实是个小小的运营岗。

  • 新人:我是小白,啥都不懂。搞砸了别怪我。

  • 资深开发工程师:其实是个老油条。

  • 架构师:平时不写代码。

  • 专家:自封的砖家。

  • 委员会主席:光杆司令。

  • Python 教父:方便卖课。

  • 布道师:到处演讲,跟传销似的。

互联网人的焦虑词汇

搞副业、搞钱、做微商、斜杠青年、带薪学习、知识付费、认知升级、收智商税、割韭菜、交学费、这碗鸡汤我干了、睡后收入、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互联网黑话大全

互联网招聘和加班黑话

  • 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加班。

  • 抗压能力强:加班+背锅。

  • 有强烈的责任心:活没干完不准走。

  • 工作有激情:自觉加班还要特美。

  • 有强烈的上进心:干完工作就加班去干其他工作。

  • 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加班,前人留的坑不少。

  • 从底层做起:螺丝钉工作,搬砖。

  • 弹性工作制:无偿加班。

  • 期权:发不起工资,画个饼。

  • 我们每周都有果盘:可能是公司唯一的福利了。

  • 工资面议:工资太低,不好意思写上去。

  • 核心团队来自 BAT:你不是BAT的,所以你不是核心。

  • 本分:老实加班。

  • 双休:工作日加班。

  • 团队氛围好:大家一起加班。

  • 大小周:一周单休,一周双休。

  • PDD重新定义大小周:小周996,大周007。

  • 不提倡加班:该加还得加,加班是因为你工作效率低,不是安排工作多。

  • 不强制加班:别人都没走,我也不能走。

  • 阶段性加班:有时候会加得很猛。

  • 偶尔会忙:以后忙了你别抱怨,提醒过了。

  • 领导安排的其他任务:我叫你干啥你就干啥。

  • 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 上升空间大:薪资起点低。

  • 高提成:无底薪。

  • 提供住宿:公司在信号都不稳定的荒郊野岭。

  • 我们是扁平化管理:公司没几个人。

  • 团队年轻有活力:都没啥工作经验。

  • 新员工培训:入职后的第一次洗脑。

  • 军训: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摧残。

  • 薪酬管理:算考勤、算工资、做核对、发工资。

  • 年底双薪:13 薪。

  • 13 薪起:别想了,就是13 薪。

  • 结果导向:只看KPI。

  • OKR:KPI做不好的借口。

  • 人员优化:大裁员。

  • 人才盘点:末位淘汰。

互联网公司老板黑话

  • 你来我办公室一下:老子又想到了绝妙的idea。

  • 得专注用户体验:界面画的好看点。

  • 产品气质不够年轻:饱和度通通调最高。

  • 产品气质不够成熟:界面通通做成黑的。

  • 产品不够大气:我也不知道哪不好反正就是不好。

  • 要精致的感觉:抄苹果。

  • 要利用用户的固有习惯:抄同行。

  • 要追求流行设计趋势:抄微信/淘宝/拼多多…

  • 你说的这是另一个问题:我说的才是对的。

  • 你说的跟我是一个意思:我说的才是对的。

  • 我们讨论的是两件事情:我说的才是对的。

  • 我们是弹性工作制:加班不给钱。

  • all in:永无止境地加班,007加班。

  • 扁平化管理:领导和你坐一屋,盯着你干活。

  • 我们会给你很多期权:不会给你很多工资。

  • 当务之急是抢占市场:赶紧狂发补贴。

  • 快速建立用户群体的壁垒:快拉他们进微信群。

  • 要让用户产生自发传播:快让他们转发朋友圈。

  • 为了健康发展我们要启动下轮融资:公司没钱了。

  • 我们辞退了一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同事:公司没钱了。

  • 打补贴战其实不符合我们公司的理念:公司没钱了。

  • 我们已经建立了客户基础:我们拉了个微信群。

  • 我们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客户基础:一个群装不下,我们有两个微信群。

  • 已经实现了O2O模式:我们有几个送外卖的。

  • 从细分市场干起:我们的外卖只送这一片。

  • 采用了大数据技术:日志没清空过,都攒着呢,有什么用我不知道。

  • 采用了云技术:在机房租了几台服务器。

  • 我们在寻找合伙人: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 我们市场前景巨大:就差一个产品经理了。

  • 我们有绝妙的idea:就差一个设计了。

  •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差风投来撒钱了。

  • 我们正在全力占领市场:压根没想过怎么盈利。

  • 我们非常欣赏您的投资理念:风投你该来B轮了。

互联网产品黑话

  • 快速迭代:边做边改。

  • 快速响应:立即回复”好的,收到“。

  • 打磨:反复修改。

  • 体感不好:印象很差。

  • 用户无感知:感觉不到,毫无水花,一片寂静。

  • 解决用户痛点:加个按钮。

  • 延迟满足感:这项目不赚钱。

  • 场景:给产品编几个借口。

  • 对齐:项目成员之间的信息同步(最好听我的)。

  • 拉起水位:保持一致标准。

  • 玩法:方案。

  • 玩家:方案要忽悠的对象。

  • 打法:想个招。

  • 升级:涨价。

  • 中央厨房:我啥都能做,但啥也做不好。

  • 上升高度:问题升级,找老板谈。

  • 聚焦:钱只够干一件事,多了没有。

  • 落地:缩水执行PPT上画的饼。

  • 高空:饼画得太大,没法执行。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个人就能当产品经理。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谁都能指手画脚。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产品经理黑话

  • 这周没有申请到资源位:这个暂时不做了。

  • 这是老板们要求的:我只是个传话筒。

  • 老板明确说要这么做:我不这么说,你能听我的吗?

  • 这个需求很简单:怎么实现我不管。

  • 怎么实现我不管:明天上线。

  • 产品设计应该大道至简:复杂的我也不会。

  • 用户都应该用完即走:回不回来我不管。

  • 这是常规的典型的做法:我抄的微信/淘宝/滴滴…

  • 需求要抓住人性:多放美女照片。

  • 要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加个夜间模式。

  • 商业模式要形成闭环:放东西线上卖。

  • 要搭建完善的用户运营体系:做个积分商城。

  • 要有社交元素促进活跃度:塞一个IM。

  • 没有用户是因为没有做好运营:不是我的锅。

  • 体验不好是因为技术实现问题:不是我的锅。

  • 界面难看是因为设计水平不行:反正都不是我的锅。

  • 在吗:要改需求了。

  • 小哥哥最近累吗?要不要喝奶茶:要改需求了。

  • 下次肯定不改了:这次先改了再说。

  • 你的建议很好我们已经想到了:我擦,说得真有道理赶紧提需求。

  • 你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这建议好像有点蠢。

  • 你的建议很有启发性:哈哈哈,什么玩意儿。

互联网运营、营销黑话

  • 助力:帮忙砍一刀。

  • 拉新成本高:实在刷不动粉了。

  • 资源置换:东西随便拿,就是没钱。

  • 私域流量:朋友圈。

  • 社群:拉群,打广告。

  • 联动:三个号以上相互@。

  • 话术:沟通前提前写好脚本。

  • 降维打击:无限变low,没有底线。

  • 下沉:开拓农村市场,刷墙、拉横幅。

  • 抓手:切入点。

  • 年框:你是对方一整年的爸爸。

  • 公关:请客送礼。

  • 不予置评:我默认了。

  • 背书:找KOL发广告。

  • KOC:普通人,2块钱就能发广告。

  • 头部:处于行业鄙视链上游、百万预算才敢请的KOL。

  • 腰部:处于行业鄙视链下游、30w预算才敢请的KOL。

  • 裸部:行业里没人知道的、以资源置换为主的KOL。

  • 策略:大型PPT前10页的吹牛阶段。

  • 关键路径:重点搞定。

程序员黑话

  • 透传:啥都不做,只负责原封不动地转发。

  • 是我这边做:是我们团队做,但不是我做。

  • 全栈工程师:全干工程师。

  • 你这个需求不清晰:我不想做。

  • 目前技术实现不了:我不想做。

  • 现在服务器性能跟不上:我不想做。

  • 我的排期排满了:我不想做。

  • 我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我不想做。

  • 我今晚有事:我今天不想加班。

  • 我回去评估一下技术难度:先拖两天。

  • 下个版本再做吧:根本就不想做。

  • 去找老板/项目经理排期:我不想做。

  • 你怎么老改需求啊:X了个X。

  • 你怎么设计得这么复杂啊:X了个X。

  • 怎么就给这么短时间啊:X了个X。

  • 需求文档没写这个啊:你怎么又改需求?

  • 在吗:要延期了。

  • 下次肯定不延期了:这次先应付了再说。

  • 你退后点说话:口水别喷到我机械键盘上。

  • 你告诉我,我自己输入:你别用脏手碰我的机械键盘。

  • 那个bug没问题啊,你再试试:刚偷偷改完这个bug。

  • 你再刷新下试试:刚偷偷改完这个bug。

  • 正在改:忘了有这回事了。

  • 需求太不合理:这逻辑不好做。

  • 别人家的实现机制不一样:我不会做。

  • 已经做好了,但还有些细节要调整下:其实还有一半没做。

  • 产品逻辑不对:傻X,还不如我上。

  • 最近老加班:老板该加工资了。

  • 你确定有这个需求吗:做出来没人用,老子跟你拼了。

  • 我这儿没问题啊:到底会不会用我的程序啊。

  • 我测试没问题啊:到底会不会用我的程序啊。

  • 我在调试程序:我没时间理你。

  • 你怎么还在自学Python啊:PHP才是最好的语言。

  • 你怎么还用 Word 啊:Markdown 才是最好的写作格式。

  • 你怎么还在用 ThinkPad 啊:Mac 才是最好的电脑。

新媒体、新职业黑话

  • 自媒体:开公众号。

  • 内容创业:写公众号。

  • 进军移动互联网:注册订阅号。

  • 全媒体:开了公众号和微博,也当了UP主,但就是没人看。

  • 致敬:抄袭。

  • 自由职业:无业游民。

  • 数字游民:在家玩电脑。

  • 交学费:赔钱。

  • 跨界:不务正业。

经济金融、电子商务黑话

  • 割韭菜:交钱。

  • 收智商税:交钱。

  • 交学费:交钱。

  • P2P:高利贷。

  • 通证经济:发代币、发电子代金券,跟Q币差不多。

  • 做微商:微信群、朋友圈里带货。

  • 新零售:开网店。

  • B2C:开淘宝店。

  • P2C:厂家直销、工厂直供。

  • C2C:没有营业执照,自己卖点东西。

  • B2B:不卖东西给个人,只卖给公司。

  • Sass:给企业做软件。比如:ERP系统(企业资源管理)、OA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价格歧视:你买东西比别人贵。

创业、行业黑话

  • 互联网思维:忽悠思维,把牛逼吹上天。

  • 智慧城市:路口装摄像头。

  • 人工智能:自动回复。

  • 大数据分析:收集用户隐私。

  • 社区团购:网上买菜,第二天去楼下小卖部自提。

  • 闭环:逻辑自洽,骗不了自己,但骗得了投资人。

  • 变革:再次折腾。

  • 再次变革:反复折腾。

  • 转型:快不行了。

  • 上半场:还没开始呢。

  • 下半场:也快不行了。

  • 共享经济:分时租赁。

  • 连续创业者:多次创业失败。

  • 联合创始人:老员工。

  • 颠覆式创新:捣乱。

  • 新三板:在国内上市。

  • 传统企业转型:被忽悠。

  • 发力:开始烧钱。

  • 赋能:扶你一把。

  • 众筹:水滴筹。

  • 情怀:装逼。

  • 孵化器:办公室是租的。

  • 路演:到处展示PPT里画的饼。

  • O2O闭环:卖煎饼扫码付款。或者开个淘宝店,在农民房楼下还有个小卖部。

  • 天使投资:借钱。

  • 风险投资:借钱不还。

  • 风口:最容易骗到的投资。

  • 垂直领域:业务很小众。

  • 盈利模式:其实赚不到钱但听上去可以赚钱的方法。

  • 新物种:以前的模式没成功,换个新名字再搞一遍。

  • 知识付费:缓解焦虑。

  • 不吃你这一套:我知道,你也不吃我这一套。

为什么感觉每次团建过后都有很多人离职?

时间:一般选在周末等非工作时间。

地点:市内或就近不超过两百公里的邻近城市,甚至乡村农家乐乃至山里。

内容:顶着大太阳玩大学生军训破冰那套。

住宿:当天来回,或住一天快捷酒店(帐篷也是有可能的)。

伙食:普遍为自己采购材料的烧烤,吃完还得拉一天肚子。

性质:虽然是做公司的事,但没有产生实际工作量,所以依然算放假。

请假:不允许。

员工A感受:团建还要在外地远程加班,还不如直接回公司。

员工B感受:公司的加班制度本来就是大小周,那团建就导致了持续单休。实在没时间。

员工C感受:花这么多冤枉钱,还不如直接加薪。别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老板期待效果:公司内部大团结,生产力极大的提高,用人成本极大的降低,免费996向义务007过渡。

实际效果:加速了员工的离职计划,激活部分没有离职计划的员工开启离职计划。

员工结论:实在受不了。

老板结论:下次继续。

互联网日常沟通话术

  • 好哒:草。

  • 好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 收到:沙雕半夜发通知。

  • 欢迎:又新来一个sb。

  • 谢谢:md,下次赶紧自己发给我,别让我亲自来要。

  • 在吗:又来活了。

  • 在:有话赶紧说。

  • 稍等哈:现在没空理你。

  • 哈哈:不知道该回复什么。

  • 哈哈哈哈哈:你这话我没法接。

  • 我和xx沟通一下:就知道和你沟通没用。

  • 加油你可以的:我觉得你不行。

  • 咱们拉个群吧:和你沟通真费劲。

  • 棒棒哒:这点小事搞这么久?

  • 我今天比较忙:我就是不想理你。

  • 优秀:你做完我就不用做了,太好了。

  • 过分优秀:随便夸一下你,别当真。

  • 好的:现在不想和你说话。

  • 收到:现在没空看。

  • 一会儿看看:过会儿我就忘了。

  • 争取今天搞定:今天一定搞不定。

  • 在做了:进度0%。

  • 搞得差不多了:进度10%。

  • 快搞完了:进度50%。

  • 在路上了:还没出发。

  • 快到了:刚上地铁。

  • 对一下:开会。

  • 碰一下:开会。

  • 过一下:开会。

  • 分享:开会/脑暴。

  • 给到:给了,用不了可不怪我。

  • 咬合:撕逼。

  • 同步:把资料发给一起干活的。

  • 跟进(push):催着同事出活儿。

  • 反向push:先一步催促那些催你的同事。

  • 整合:东拼西凑。

  • 输出:交一份文档。

  • 交付:都交接给你了,终于不用我管了。

  • 方法论:过往经验总结的套路。

  • 接地气:别太洋气。

  • 水位:标准。

  • 通晒:公布给大家看。

  • 有案例可以参考吗:有现成的可以抄吗?

  • 我建议不改:你行你上啊。

  • 不要再改了:你到底行不行啊?

  • 你是专业的:终于把锅甩出去了。

  • 领导很重视:打死都得做出来。

  • 你可以提意见:你说的对,但是我不听。

  • 我没啥意见:你开心就好。

  • 这个选题可以先放一放:八成要凉,别想做了。

  • 这个我回去再确认一下:别说了,我没想到。

  • 我再看看:是我的问题,但我不想承认。

  • 这个是已知问题:我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但就是不想改。

  • 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我的锅,我接手之前就有这个问题。

  • 我有个疑问:你说的是什么辣鸡玩意?

  • 你再重复一下:你刚说的啥?我完全没听懂。

  • 最近挺忙的:休想甩锅给我。

  • 我有个想法:虽然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你别bb,照这样做就好了。

  • 预算不多:对不起其实根本就没预算。

  • 你先做吧:虽然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你做出来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了。

  • 差点感觉:怎么看都觉得缺了点东西,具体什么我也说不出,反正你改就是了。

  • 就这样吧:虽然我很不满意,但是你改了这么多次,内心过意不去。

  • 辛苦了:看着是关切的话,一方面是假装的问候,另一方面是想让你继续更辛苦地听我使唤。

  • 财务不在:我有拖延症,根本就没走到财务那个流程。

通哈膨胀

  • 哈:无语。

  • 哈哈:老年人。

  • 哈哈哈:敷衍。

  • 哈哈哈哈:整数强迫症。

  • 哈哈哈哈哈:你这话我没法接。

  • 哈哈哈哈哈哈:是朋友。

  • 哈哈哈哈哈哈哈:念诗。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觉得有趣。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喜欢你。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真爱。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求于你。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沙雕。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深井冰。

最后一段

欢迎留言补充。

可以看出,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是一种寻求方法论的倾向。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重要决策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描述。很多重要的判断是通过对用户和事实的观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更重要。

也正如张小龙所说:

第一,需求不来自调研;第二,需求不来自分析;第三,需求不来自讨论;第四,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最后不要忘记:产品和需求不来自造词。

本文更新记录

本文会持续更新。更新记录如下:

重度使用这款墨水屏手机之后,谈谈我对电子纸的理解和预测

作者 千古壹号
2021年2月11日 01:28

这篇文章不是万字长文,而是三万字长文。建议先收藏转发,再细细品读;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电子纸设备上阅读。

前言

阅读是最便宜的旅行。最近几年,我的业余时间里投入最多的就是看书,大部分是阅读的电子书。对我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候纯粹只是一种习惯和消遣,就像很多人喜欢玩游戏一样。

看电子书的时候,有人喜欢在电脑上边看边整理笔记;有人喜欢在 iPad上写写画画;而更多的人是选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手机是肢体的延伸。

电子屏幕看久了之后,很容易视觉疲劳,眼睛会疼,头会晕,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于是,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如何做到“既保护眼睛,又保证阅读体验”,成了所有人的难题。

几个月前,我得知有一款主打阅读功能的电子墨水屏手机「海信A5 Pro 」上市,评价还不错。于是,我在11月1号,趁着双十一的优惠价,毫无犹豫地下了单。

将这款手机重度使用了三个多月之后,我特地来谈一谈使用感受。

也有人说:看纸质书最享受、最舒服。其实,不看书才最舒服,看书是反人性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方式,各有千秋,本文就不做重点讨论了。

只讲手机测评远远不够,故事才刚刚开始。电子纸未来将会成为革命性的产品。

墨水屏的介绍

墨水屏的技术原理

液晶显示屏:目前常见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采用的是液晶显示方式。通过电压改变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排列结构,使背光源(发光二极管)发光,并通过RGB(三原色)滤光片,组合产生不同色彩,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不同颜色的信息。类似于三棱镜实验:一束白色的光透过三棱镜之后,就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

也就是说,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是恒定光源,液晶旨在控制透光程度,经过不同颜色滤光片后,让三原色产生独立的明暗变化,进而组合出各种色彩。

墨水屏:墨水屏的显示材料是电子墨水,这些电子墨水呈胶囊结构,不同颜色的墨水附着在正、负电荷上,通电后,通过正负电压使带着不同颜色墨水的电荷相互吸引或排斥,改变电荷的排列,显示出文字和图片。

如上图所示,关于电子墨水屏的原理,说的通俗一点就是:

电子墨水是由一颗颗微小的胶囊组成,胶囊的大小约等同于人类头发的直径。每颗胶囊里装有黑白混合的多个液体粒子,白色粒子带负电荷,黑色粒子带正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只要在胶囊的两侧按需加上正负电荷,就能使黑白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游动,从而显示白或者黑,组成各种文字和图案。

由于电子墨水是一种液态材料,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电子墨“水”。

最重要的是:墨水屏是将周围的光(比如灯光或自然光)照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对人眼的伤害很小;而且,屏幕看上去可以接近纸张的效果。

每个胶囊中有很多个粒子,如果再混合加入青色(C)、洋红(M)、黄色(Y)等颜色的粒子,就可以实现全色域的显示效果,也就是彩色墨水屏

参考链接:元太科技 | 电子墨水技术

电子纸、电子墨水屏的区别

我们知道,墨水的英文翻译是 ink;于是,电子墨水的英文翻译是 Electronic Ink,简称是 E Ink、EInk、E-Ink,小写是 eink(这四种简称都可以,官方写法是第一种)。电子墨水屏也称之为 E-ink 屏。

为了方便普通读者辨识大小写,本文采用 E-ink 作为简称(不属于以上四种简称的任何一种)。你看,现在连电子墨水的简称都没统一起来,可见这项技术是多么不成熟。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另外一个词是“电子纸”。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纸”等于“电子墨水屏”,其实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技术角度看:

  • 电子纸技术:是具有类似纸张印刷显示效果的新型显示技术,是一类技术的的统称。对应的屏幕叫电子纸。
  • 电子墨水技术:是属于电子纸技术的一种,也是目前唯一投入商用的电子纸技术。对应的屏幕叫电子墨水屏。电子墨水技术和电子墨水屏是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

从产品角度看:

  • 电子纸:采用电子纸技术的显示屏(显示器)则称之为“电子纸”或者“电子纸屏幕”,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Paper,简称E-Paper。特点是靠反射发光、像纸一样阅读舒适、超薄轻便、超低耗电、甚至可弯曲。

  • 电子墨水屏:采用电子墨水技术的显示屏(显示器)则称之为“电子墨水屏”。

总结一句:

电子纸技术是某一类技术的统称,电子纸是某一类显示屏的统称。电子墨水(E-ink)技术是电子纸技术的一种。电子墨水屏(eink屏)是电子纸的一种。

电子墨水技术(E-ink技术)和电子墨水屏(E-ink屏)是台湾元太科技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具备独有的专利和商标,这家公司几乎垄断了现在的电子纸市场。其他公司几乎绕不开E-ink技术的专利。

电子纸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案:

  • 电泳显示技术(EPD)
  • 胆固醇液晶显示技术(Ch-LCD)
  • 双稳态向列项液晶技术(Bi-TNLCD)
  • 电润湿显示技术(EWD)
  • 电流体显示技术(EFD)
  • 干涉调制技术(iMod)

其中,电泳显示技术最具代表性,已量产多年,是类纸式显示器较早发展的显示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场控制液体内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当粒子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呈现不同颜色的显示效果。

电子墨水(E-ink)技术底层采用的就是电泳显示技术

在电子书阅读器领域,亚马逊可谓是一骑绝尘;而在电子书阅读器的上游——电子纸屏幕领域,E-ink是处于垄断地位。现在的绝大部分电子纸屏幕,都是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出品和生产的E-ink屏幕。

当然,E-ink技术如今也有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比如 CLEARink 就是被很多人认为可以威胁到E-Ink的技术;其他的竞品还有Rdot、Plastic Logic等。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元太科技公司这么厉害的吗?想不到,台湾也有这么牛逼的企业。”

非也!

其实,E-ink技术是E-ink公司发明的,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隶属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后来,E-ink公司在2009年被台湾厂商元太科技公司收购了,后者曾经是E-ink面板的生产商。

电泳显示技术并不是E-ink公司的首创,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电子纸的发展历史,就能一目了然。

电子纸的发展历史

1975年,美国施乐公司的PARC研究员Nick Sheridon率先提出电子纸和电子墨的概念。就是那个发明了鼠标、计算机图形界面、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以太网和一些重要计算机语言的施乐公司。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发表了电泳显示技术

与此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施乐公司当时也在研究电泳显示技术。然而最初研究出的普通电泳由于存在显示寿命短、不稳定、彩色化困难、造价高等诸多缺点,松下公司和施乐公司的实验曾一度中断,搁置了20年,让电子纸技术的研究一直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理论阶段。

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重启对于电子纸的研究,并在1996年4月,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电子纸技术:电子墨水显示技术,成功制造出电子纸的原型。到这里,电子纸的研究,终于看到了工程实践的成果,从此打下后来的电子墨水技术的基础。

1997年4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研究取代纸张的电子显示技术的雅各布森和鲁斯•威尔科克斯(Russ Wilcox)等人共同创立E-ink公司,并全力研究电子纸的商业化。1999年5月,E-ink公司推出名为Immedia的用于户外广告的电子纸。雅各布森们期望自己研发出的电子墨水(electronic ink)能进入大众视野,改变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的方式,这个技术和思科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一起,在199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有潜力改变世界的独家技术”。

2000年11月,E-ink公司和朗讯科技公司正式宣布已开发成功第一张可卷曲的电子纸和电子墨。

2002年3月召开的东京的国际书展上,出现了第一张彩色电子纸。

2004年,索尼发布第一台电子墨水屏阅读器:Sony Librie EBR 1000。

2007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Kindle 阅读器,引爆电子书市场。因为 Kindle的热卖,“电子墨水屏”这个词,终于被大众熟知。到2009年,元太科技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纸生产商。但更上游的技术掌握在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技术和量产能力的E-ink公司手中。

E-ink公司在1997年就发明了E-ink技术,等到它最终被市场认可,等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E-ink公司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之后,E-ink公司承受不住巨大的亏损,于是在2009年,E-ink公司被自己曾经授权的制造商台湾元太科技公司收购,数值达2.15亿美元。

2007年的第一代kindle,售价 399 美元:

电子纸发展史中的趣事

根据上面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发掘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1、2007年的11月,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苹果公司的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有过一次短暂的会面。贝佐斯请乔布斯试用亚马逊的新产品——一块白色的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按键。亚马逊打算卖这种东西,Kindle。乔布斯试着使用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很明显他对这种产品不看好。“太难看,还没有触摸功能,”乔布斯说,“全键盘让机器的体积增大了20%,能替换电池的设计也太蠢。而且,现在还有谁看书?去年40%的美国人只看了不到一本书。”

乔布斯说的不无道理,而且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出版业越来越步履维艰。

尽管如此,当年的贝佐斯还是不愿意放弃 Kindle。他对乔布斯说:“你瞄准的是5%的个人电脑用户,而我瞄准的是5%愿意阅读的用户。

2、E-ink 技术是E-ink公司的注册商标和专利,后来E-ink公司因亏损严重,被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收购。E-ink 技术的底层技术原理电泳显示技术

电泳显示并不是E-ink的首创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施乐公司著名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员尼古拉斯·K·谢尔敦(Nicholas K.Sheridon)就提出了这一设想。他设计了一种叫做“Gyricon”的显示设备:将大量小球塞进两层薄板中间,薄板之间的间隙充满比重与小球一样的油。每个小球的两个半球都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而且根据颜色的不同,一半带正电,另一半带负电。这样,当给薄板某个区域加电时,相应区域的小球将会旋转,排列出图像或者文字,就像是马赛克拼出图形一样。

施乐公司的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但是被施乐公司的高层取消了。这项短视的决策让电子纸的诞生晚了25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真正面世。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开发出新型电子墨水显示技术,这项技术的显示原理和Gyricon一脉相承,但是又克服了Gyricon的一些缺陷:它使用微型的、充满油的透明胶囊取代Gyricon的小球,同样把小球夹在两层薄板之间。小球里装了一些更细小的带电微粒,其中一些是黑色,另一些是白色。两种微粒所带的电荷不同,当给背部的薄板加电时,面板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图形。这项技术当然也被申请了专利,这就是E-ink。

E-ink可以显示多级灰度,可以制造成任何尺寸的面板,这些都是Gyricon所不能做到的。而Gyricon的优点,例如断电后依然可以保持图案不会消失、省电、可视范围广、对比度高等,都被E Ink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在E Ink公司的不懈推广下,使用E Ink技术的显示装置,终于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要想让E-ink降价是很困难的。作为拥有这项专利的唯一企业,E Ink公司2009年已经被台湾的元太科技收购,后者曾经是E Ink面板的生产商。现在全球大多数生产电子书阅读器的厂商都在依赖元太科技:它的客户名单上除了亚马逊之外,还包括飞利浦、索尼、翰林、汉王、福昕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书阅读器企业。

3、世界上第一款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不是亚马逊公司的kindle,而是索尼公司的Sony Librie EBR 1000。

电子纸的优点

电子纸的优点很多,大致列举如下:

  • 护眼;
  • 阅读舒适:接近纸张印刷的显示效果;
  • 省电节能、超低耗电;
  • 超薄轻便;
  • 由于电子墨水里的胶囊颗粒是液态,所以未来更容易做成可折叠、可弯曲的电子屏幕。

电子纸最大的优点就是护眼,第二个优点是阅读舒适,接近纸张。

有人问:“护眼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光靠护眼,就能让电子纸成为伟大的发明?”

我很明确地告诉你,能做到护眼,还真就是很了不起。

首先,手机和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其面板后的光源是“穿”过屏幕直射到人的眼睛,且强度较大。看久了之后,很容易对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而电子纸则是将周围的光(比如灯光或自然光)照到屏幕上,再反射进人的眼睛中,对人眼的刺激较小

墨水屏设备(比如 Kindle)大多自带了「背光灯」功能。周围光线强的时候,你可以关掉背光灯;周围光线很暗的时候,你可以打开「背光灯」,调到合适的亮度就能看见。

第二,手机和电脑的液晶显示屏,都会发出蓝光,其中波长为400nm-450nm的短波蓝光会对人眼产生伤害。这种短波蓝光穿透性比较强,可以穿透人眼的正常组织到达视网膜,造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的损伤。但在看阅读墨水屏设备时,进入人眼的短波蓝光成分很少,相对来说对眼睛伤害很小。

为了保护眼睛,手机厂商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自带了“护眼模式”和“深色模式(夜间模式)”:

手机上的护眼模式,建议每个人都开启。至于电脑上,我建议安装第三方的护眼软件「f.lux」,这款软件可以降低屏幕色温,减弱蓝光,软件网址是:https://justgetflux.com

当你坐在电脑面前几个小时的时候,很容易头晕眼花。装上「f.lux」软件之后,连续用几个小时的电脑,眼睛也不会太花,亲测有效。程序员写代码的界面,基本都是设置的黑色主题,也是在保护眼睛,他们在996加班的节奏下,不是脑子受不了,而是眼睛受不了。

说到“深色模式”,其实比较影响视觉体验,而且对比度不够明显,阮一峰之前就说过:

暗模式(dark mode)现在很流行,但是它会导致不易阅读的问题。文字亮度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和眼睛散光的人,觉得文字周围有光晕。

所以,暗模式不适合文字阅读。纸张是白的,墨水是黑的,因为这样的搭配最容易阅读。

这一点我赞同。我认为:选择深色模式的时候,用户是把护眼放在更高的优先级,而非阅读体验,此时牺牲一部分阅读体验无可厚非。

第三,手机和电脑的大多数液晶显示屏,会反光,即「镜面反射」。很多人会拿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照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在一个头顶上环绕着各种灯光的屋子里用电脑,电脑屏幕里会反射出刺眼的灯光,这是很不友好的。而电子纸的反射是属于「漫反射」,不会反射出刺眼的灯光。

为什么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屏都有「镜面反射」,因为这种方式展示的画面内容更清晰、更真实、更高保真、还原度更高。此外,手机屏幕在太阳底下看不太清,这也是它的一个缺点。

综合上面这三点,能做出护眼的显示屏,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靠自身发光的显示屏,很难做到护眼。目前为止能做到真正护眼的显示技术,只有电子墨水技术,而电子墨水屏的显示效果恰好很接近纸张印刷的效果,正好迎合了阅读者的喜好。

当然,这里我得强调一点:不管是用液晶屏还是电子纸,都要尊重眼睛本身的生理特点,不能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否则容易导致近视。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户外光照,其次的方法是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果你经常去户外走动,这两个预防的方法都能达到。

这一段中,我们重点说明的是:同样是在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墨水屏比液晶显示屏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要小很多很多,甚至对身体的伤害也要小很多。对于很多996的打工人来说、对于无数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想去户外却不得不在教室里继续奋战的学生们来说,对于大部分自制力不强、明知道出去走走有好处却仍旧做个宅男腐女的人来说,墨水屏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墨水屏真的是一项神奇的发明。

上面这句话中,我提到墨水屏对身体的伤害会变小。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且听我娓娓道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持续两个小时之后,不仅眼睛难受,头也会有点晕。如果你掷地有声地告诉我说你不晕,恭喜你,说明你还年轻,底子好,等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也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一天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你肯定会神清气爽一整天。

用电脑的时候并不晕,晕的是起身的时候。为啥呢?因为电脑是生产力工具,主要用它来工作或者处理耗时的任务,人在用电脑的时候通常比较专注,不容易被其他的因素影响。起身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刻。就类似于:牙疼的人,工作的时候不疼,吃饭前会疼。

这个时候,杠精可能会说:“只要是在办公室坐久了,对身体都不好,手、心脏、血压、体重等方面都会有影响。不管看什么屏幕,都会伤眼睛,多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风景。”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年轻人要讲武德,我这篇文章是在做对照组试验,你的意思是让我直接离开实验室?我说的对照组实验指的是:同样是坐着做事,面对电子设备的屏幕做事,对人眼甚至身体的伤害会大很多。同样是在看屏幕的情况下,电子纸比一般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更小。

基于此讨论,我们才能确保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你在图书馆坐一天看一天书呢?估计不会感到不适吧?甚至觉得是在放松。我以前考研的时候,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10个小时以上,每周只放半天假,备战了半年,从未感受到眼睛或者身体的不适。

说完电子纸的优点,那电子纸的缺点有没有呢?由于目前的电子纸技术只有电子墨水技术这一种得到了应用,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各种电子墨水屏设备,来看看它的缺点有哪些。

市面上有哪些墨水屏设备

Kindle

2007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Kindle ,电纸书大受追捧。我相信,每一位第一眼见到 Kindle 的人,都曾经感叹:Kindle 简直称得上尤物。因为它让我们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几乎能达到纸质书的阅读效果,而且不伤眼。此外,kindle的存储空间很大,既可以看亚马逊官网的正版电子书,也可以将第三方的电子书拷贝到kindle进行阅读。充一次电,能用两周以上。

如果你热爱阅读或者想培养阅读的兴趣,真的应该买一款kindle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电子书阅读器。买来之后,即便你将它束之高阁,也值得作为收藏品,作为日常谈资。

现在市场上售卖的kindle有三款:Kindle青春版、Kindle paperwhite、Kindle Oasis。如下:

我不推荐你买青春版,因为分辨率太低。如果看中性价比,我推荐买 paperwhite 款,8G内存足够用;如果你比较土豪,买 Oasis 也是不错的选择。曾经有一款kindle voyage。手感很好,但现在已经不售卖了。

Kindle paperwhite的技术参数如下:

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kindle的6英寸,指的是墨水屏的屏幕尺寸,不包括四周的外壳尺寸,加上外壳差不多得有8英寸。iPhone 12的屏幕也是6英寸,可以对比参照一下。

kindle 买来之后,确实可以做到很安静地看书了,因为它只能用来看书,也可以导入离线电子书,其他的啥也做不了。虽然它也有内置的浏览器,连接wifi后就能上网,但这个功能基本等于残废。另外,kindle 无法安装第三方软件。

我们可以在 amazon官网购买正版电子书,购买之后,电子书会自动下载到 kindle阅读器上(前提是 kindle要连上wifi);你还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将 mobi格式的电子书发到kindle阅读器上(具体过程很简单,可自行网上查找),也可以把 azw3格式的电子书通过 usb 传输的方式拷贝到 kindle阅读器。

我们知道,普通的电脑显示器分辨率是72ppi;当你把一本实体书的封面摆在眼前的时候,它的分辨率是300ppi左右。超过300ppi的图像,人眼已经看不出颗粒感了;分辨率再往上提升,人眼也不会感受到明显的区别。

而 kindle paperwhite的技术参数里显示它的分辨率是300ppi,这是什么概念呢?kindle的300ppi连电脑显示器分辨率的72ppi都比不上,颗粒感很强。所以千万不要把两种屏幕的分辨率放在一起比较,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们再来看看刷新率。目前,市场主流手机和电脑屏幕的刷新率基本都是60Hz,即每秒显示60帧画面。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本质上是手机在连续播放一张张静态图片,每秒播放60张,让肉眼误认为眼前的画面在动。

温馨提醒一下,不要把「刷新率」和「帧率」弄混了。「刷新率」是屏幕的参数,「帧率」是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参数。

那 Kindle 的刷新率是多少呢?搜遍全网你都找不到这个参数值。真实的答案是:kindle根本就没有刷新率的概念。kindle 只有在翻页的时候才会刷新,其他时候是静止的;而且每次翻页的时候屏幕就会全黑地闪一下(或者全白地闪一下)。

除此之外,kindle屏幕在刷新的时候,有时还会有「重影」,即部分电子墨水胶囊未刷新留下的图像残留。

看到这里,你很失望吧?

既然看动态的内容这么卡,那看看静态的图片,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吧?首先,目前为止所有的 kindle 都是黑白屏,这一点,你要有心理预期。其次,屏幕的色彩是16级灰度。你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看的图片,都是256级灰度。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用 kindle 看看漫画还行,要是看别的图片,毫无欲望。

如果你只是看文字, 那也足够了。时间长了之后,都能接受,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总而言之,到现在为止,墨水屏的显示技术,很不尽人意。很多人买了kindle之后,因为受不了它的卡顿,觉得翻页太慢,最后还是回到了手机上看电子书,或者干脆不看书,总而言之就是将kindle束之高阁,或者盖泡面。

综合来说,Kindle已经是采用了最好的墨水屏,连 Kindle 屏幕的体验都这么差,其他的墨水屏设备体验,也基本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 Kindle 阅读器的市场最大,亚马逊官网的电子书最全,但总不能让它一家独大,必然会出现很多竞争者。我们来看看,市面上主流的墨水屏设备,都有哪些。

文石阅读器

“文石”这个品牌的英文是“BOOX”,这家总部在广州的公司于2008年成立,专门做电子书阅读器。

2013年,文石发布第一款Android系统的BOOX产品;2017年,文石发布全球首款双模式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Max2。

由于文石只做阅读器本身,不做书城,所以文石的优势在于:它是开放的Android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App软件。文石阅读器内置的书城是「京东书城」。

文石阅读器的颜值是值得称赞的,厚度也很薄,最薄的可以达到 5.8mm。

注意,上面这张图显示,文石阅读器有四种刷新模式:普通刷新、快速刷新、极速刷新、X刷新。级别越到后面,虽然翻页速度越快,但内容的显示效果会越差(残影严重)。所以,大家在使用文石阅读器看书的时候,建议选择“普通刷新”或者“快速刷新”模式。

下面这张照片,是来自好友@直树桑(公众号“拾书小记”的主创​):

掌阅的 iReader 阅读器

掌阅科技在2008年就开始做数字阅读,iReader软件是它的主打产品。2020年11月,字节跳动以11亿元入股掌阅,成为掌阅的第三大股东。2015年8月,掌阅的 i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首发上市。

iReader 阅读器是封闭系统,不支持安装第三方软件。

准确来说,iReader阅读器基于 Android 系统定制的,是适配墨水屏的深度定制的封闭系统,不支持安装第三方App;没有内置浏览器,不支持浏览网页;不支持插卡、不支持U盘、不支持扩展内存。可以通过 wifi 或者USB的方式传输电子书。

iReader 阅读器内置了这些软件:掌阅书城、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百度网盘;但不支持安装其他的App。

目前为止,所有的 iReader 阅读器都是如此。

kindle 好歹有个内置浏览器勉强能用,iReader连浏览器都没有。

小米多看阅读器

多看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2012年被小米公司全资收购,成为小米旗下成员企业;多年来,多看一直在做电子书阅读软件和电子书市场,口碑挺好。

2019年11月,小米终于发布了第一款阅读器,即「小米多看阅读器」;2020年12月,推出「小米多看阅读器Pro」。

小米多看阅读器支持开放的安卓系统(可安装第三方App软件),内置了「多看阅读」、「当当阅读」和「微信读书墨水屏版」这三大书库;同时内置了多看网盘、百度网盘软件。

我个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款阅读器的颜值不够,而且外观没有辨识度。

墨案(moaan)阅读器

墨案是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公司,专注做数字阅读。墨案有很多种阅读器,比较特别的是下面这款inkPalm 5:

从外观上看,墨案的inkPalm 5阅读器很像手机,注意,它不是手机,只是阅读器。它比手机轻很多,只有115g。

这款阅读器的定位非常准,不需要手机的功能,又能在一些场合伪装成手机。毕竟 Kindle 的尺寸太大,在很多场合拿着不方便。

得到阅读器

2019年11月,得到阅读器发布,是由「得到App」所在的公司出品的。得到在国内的知识付费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得到App的公司要上市了,我的关注点竟然是这个》中讲过。

得到阅读器既有自己的书城(与得到App里的内容资源相同,目前主要是专栏、听书、电子书),也支持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的App软件。

得到阅读器的墨水屏,是由「文石」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

好友@饶全成同学使用了得到阅读器描述:“得到阅读器的屏幕,摸起来有点像磨砂的感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kindle的光滑屏幕,手感更好”。当然,怎么选,看你个人喜好。

微信读书阅读器

微信读书阅读器于2021年2月1号上市,限量500台:

微信读书阅读器的机身的材质和大小都与 文石的BOOX Poke 3 保持一致,正面采用的纯平玻璃面板,屏幕尺寸为 6 英寸,1072 X 1448 的分辨率,达到 300 ppi,不支持安装其他App,重量约为 150g,售价1499元,性价比不高。要知道,文石的Poke3售价也才1180元。你愿意交智商税吗?

”微信读书阅读器“和”得到阅读器“属于同类型的产品,既做书城,也做阅读器。在电子书阅读领域,除了 kindle 之外,微信读书 App 应该是国内的使用人群最多的软件了。

reMarkable(墨水屏平板)

reMarkable 墨水屏平板主打的是手写功能,是国外的产品。我们来看看几张宣传照:

看了上面的照片之后,是不是觉得 reMarkable 很唯美?我一点都不看好它。

用户拿到 reMarkable 之后,首先关心的是云服务和文件传输功能,要怎么把外部的epub、pdf等电子书传进去?

reMarkable 有自己的云服务,官网也提供了PC端软件和移动端App。理论上,只要在任何一个终端上传文件,就会自动在 reMarkable 阅读器上出现这个文件。然而, reMarkable 在国内的云服务很不稳定,形同虚设。导入电子书最稳妥的方式是连接 USB,通过网址 10.11.99.1 在浏览器里进行文件导入,简直太麻烦了。reMarkable 默认不支持中文语言,对中文文档的文件名,支持效果也不太友好;也没有背光功能。

reMarkable 配备了手写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岂不是很开心?非也。在 reMarkable 绘画的流畅度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还有,谁会在一张只有黑白颜料的粗糙平板上画画呢?基本没有。绘画首先看中的是色彩和流畅,相信我,按目前的墨水屏技术水准,就算你买了 reMarkable ,也忍受不了多久。最后还是发现纸和笔来得快,以及,iPad 你值得拥有。

售价2500人民币的reMarkable第二代,注定是个小而美的产品:

索尼电子纸

索尼早在2004推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墨水屏阅读器。14年后,索尼在2018年6月推出了全新的大屏电子纸。上方截图中的这款,是索尼在2020年8月推出的,型号为「索尼电子纸DPT-RP1 黑色款」,厚度仅5.9mm,屏幕尺寸13.3英寸,和A4纸尺寸相当,可谓名副其实的电子纸。

索尼的这款电子纸,属于封闭的Android系统(不可安装第三方App软件,需要破解后才能支持),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够大,看文档资料很舒适。试想一下,假如你有500页的pdf文档,电脑上看眼睛受不了,手机上看屏幕太小,在索尼电子纸上看就正好合适;相比其他墨水屏设备,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索尼电子纸与Kindle Paperwhite:

各种阅读器小结

市面上的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墨水屏阅读器,比如:汉王、博阅、科大讯飞等。我就不专门介绍了。

按照我的购买建议以及市场推广能力来看,我把市面上主流的墨水屏设备,综合打分如下:

  • 四星:Kindle阅读器(拥有强大的电子书资源)、文石阅读器(不做书城,专注做好阅读器)
  • 三星:掌阅的iReader阅读器、小米多看阅读器,以及其他厂商的阅读器。
  • 两星:微信读书阅读器、得到阅读器。既做电子书阅读平台(书城)、也做阅读器。
  • 一星:索尼电子纸(侧重于大屏看文档资料)、reMarkable墨水屏平板(侧重于手写)。

如果你是某个电子书阅读平台(比如kindle、微信读书、得到等阅读平台的其中之一)的重度用户,可以买对应的阅读器;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开放系统的阅读器,方便安装各大书城的电子书软件,那么,文石阅读器是个不错的选择。

多看、掌阅等平台有很多小说、武侠、漫画等领域的电子书,是其他平台所没有的,看个人需要。

索尼电子纸很适合大屏看资料,这个出发点很好,但价格昂贵,很难推广;reMarkable墨水屏平板的亮点是手写,但墨水屏本身的手写体验目前比较糟糕。

如果你觉得阅读器的屏幕太大,不方便携带,想买个小屏的墨水屏设备,且希望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也能连网,那么,电子墨水屏手机就是首选,我给它打四星半。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一家名叫 Yota Devices 的俄罗斯公司于2007年成立,这家公司在2013年12月发布了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YotaPhone,而且是双面屏(液晶屏+墨水屏);在2014年发布了第二代产品 YotaPhone2,在当年的北京APEC 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国礼的形式将 YotaPhone2 赠予了主席大大;在2017年10月,发布了第三代产品。YotaPhone3。

最终,这家公司因产能太低于于2019年4月宣告破产。

海信墨水屏手机

国内做墨水屏手机的厂商也有一些,但整体都比较小众。我大致介绍一下:

2014年,文石发布国内第一款电子墨水屏手机 BOOX E43,一直没有兴起波澜。▼

现在国内做墨水屏手机最知名的品牌是海信

  • 海信在2017年推出第一款双面屏手机海信 A2 pro;
  • 2018年11月,发布双面屏手机——海信A6;
  • 2019年10月23日,发布墨水屏手机——海信A5,以及双面屏手机——海信A6L。
  • 2020年6月1日,发布墨水屏手机——海信A5 Pro,以及墨水屏手机的彩色版 ——海信A5 Pro CC
  • 2020年12月11日,发布5G墨水屏手机——海信A7,以及彩色版的A7 CC。

备注:这里的双面屏手机是液晶屏+墨水屏,墨水屏手机则只有墨水屏。另外,A6的发布时间竟然比A5要早,不知道海信怎么起名字的。

截至当前时间(2021年1月),海信现有的几款墨水屏产品里(如上图所示),如果你打算买,我推荐你买海信A5 Pro海信A7,或者彩色款的海信A7 CC。这三款都可以。最好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对屏幕尺寸的需求,按需购买。当然,手机的颜值和重量,也是选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A5 Pro的价格是1599元,屏幕尺寸是5.84英寸,黑白屏。不建议购买彩色款的A5 Pro CC,因为不如黑白屏的流畅和清晰。

A7的价格是1999元,屏幕尺寸是6.7英寸,黑白屏,有5G网络。虽然5G网络在墨水屏设备上是噱头,但是A7的墨水屏体验和流畅度比A5 Pro好一些。

另外,彩色款的A7 CC,流畅度和清晰度如何我还没试过,据说还不错。欢迎用过的读者留言反馈。

将来,海信会推出更多款型的墨水屏手机,其他手机厂商也会加入竞争,可以持续关注。

关于我购买的这款A5 Pro墨水屏手机的详细测评,我会放在下一段。

为什么不买双面屏手机?把手机翻来翻去的动作,你不觉得奇怪么?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你是在用手指摩擦手机。

为什么不买 A5 Pro CC?因为彩色的墨水屏技术还不太行,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很差,再等等看。▼

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彩墨屏在看文字的时候,清晰度要差很多。就算你彩墨屏看图片或照片,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失真的漫画,估计看完之后,还是会忍不住回到手机上看看这张照片到底长什么样子。

另外再提示一点:海信A5 Pro墨水屏手机的屏幕分辨率是 720*1440;而彩色版的海信A5 pro CC的分辨率是没有具体数据的,估计是官方不愿意透露?

5G版的海信A7如何?屏幕的使用体验流畅度要好比 A5 Pro好一些,但如果是因为它的5G而付费并不值得,你只是看个文字和图片而已,需要这么快的网速么?5G功能在墨水屏上完全就是噱头,华而不实。

此外,掌阅和腾讯阅文集团的口袋阅,也推出了墨水屏手机,但都过于小众,忽略不计。补充说明:口袋阅只支持安装自家应用商城里的App,不支持安装其他未收入的第三方App。

墨水屏显示器

北京的大上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并在2014 年 12 月发布了全球首款电子墨水显示器——Paperlike,尺寸是13.3英寸,无人问津。▼

2020年12月25日,大上科技发布 25.3英寸大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器,吸引了一部分人(包括我)的注意。由于无法量产,只能先预约再购买。▼

第一看到这款墨水屏显示器的宣传图,感觉是个稀有物种,真的是“万众期待”吗?一点也不。值得买吗?肯定不值得。一万多块钱,干啥不好?

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如果配上如今的墨水屏显示器,基本没有什么应用场景。

另外,上面的宣传图里说“大上科技是E-ink墨水屏显示器的发明者”,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们误以为“大上科技是E-ink墨水屏的发明者”,其实它主要是做工业设计。实际上,E-ink技术和E-ink墨水屏是台湾元太科技公司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台湾元太科技公司提供了E-ink墨水屏之后,其他的硬件厂商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的硬件设备(阅读器、手机、平板、显示器、甚至未来的电脑等一切需要屏幕的设备)。

与其期待墨水屏显示器的到来,倒不如先期待E-ink技术能够有新的突破。至少要等彩色版的墨水屏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之后,墨水屏显示器才会有应用市场。

当然,大上科技作为全球首家发布墨水屏显示器的公司,这种勇于尝试的探索行为,精神可嘉,值得点赞。

电子墨水屏价签

1993年,第一个电子价签在欧洲诞生,但由于生产成本高昂无法被大量商用。

电子价签(电子货架标签)代替纸质标签后,可以远程实时更新商品的价格、折扣、属性等信息,并将数据同步给后台。

仓储自动化管理的重点是操作自动化、数据准确率、流程效率化,电子价签在数据这部分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给电子价签配上溯源码,可以将商品进行溯源,配合打通供应链。

很多电子价签,是LCD液晶屏为主,但液晶显示屏虽然外观华丽,显示色彩丰富,屏幕反光却极为严重,容易造成消费者视觉不适。所以点阵式的电子墨水屏价签广受青睐。

比如部分盒马鲜生的门店里就有电子墨水屏价签,并带了溯源码:(这张照片由好友@Felix提供)

由于墨水屏本身就很贵,再额外加上蓝牙传输、耐低温、防水等特性,使得墨水屏的电子价签成本很高:(大概70元左右一个)

海信墨水屏手机的使用测评

初体验

2020年6月1日,海信发布电子墨水屏手机——海信A5 Pro,当时的原价是1799元。我在11月1号,趁着双十一的优惠价1499元,毫无犹豫地下了单。现在去JD上看,需要1599元。▼

美图欣赏1:

美图欣赏2:

美图欣赏3:

这款手机拿到手之后,外观是这样的:

海信A5的整体颜值还是不错的,外壳是塑料材质,白色款手机的前置面板是黑色,后置面板是白色,重量是164g,屏幕尺寸是5.84英寸。这种外观和材质,让我想到了我曾经使用过的小米手机2S、小米手机4C。

上面的图里所显示的画面,就是手机息屏时的状态。屏幕在不切换画面的时候,是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不耗电。

即友@麦克猹拍的实物图也不错,如下:

屏幕的显示效果如何?

当我们拿到一款墨水屏设备时,除了看外观、屏幕尺寸、重量、系统是否开放之外,如果想要看它的屏幕显示效果,应该重点看这几个指标:

  • 1、黑白对比:底色(背景色)够不够白,文字够不够黑。
  • 2、文字、图片等内容的显示效果是否清晰,是否有颗粒感、锯齿感。
  • 3、切换画面(翻页、滑动页面、打字等)的时候,是否流畅(有没有出现卡顿、高延迟、闪屏、残影等)。

带着这三个指标,我们看看海信A5 Pro(以下简称A5)的显示效果到底如何:(对标Kindle)

  • 缺点:底色偏灰、偏暗。Kindle的底色很白。
  • 缺点:无论是底色还是内容,都带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比kindle差很多。
  • 缺点:文字不够黑,且有颗粒感,比kindle差很多。
  • 缺点:图片完全没法儿看,一片漆黑。看视频就更别想了。
  • 优点:翻页的时候,没有出现明显的卡顿、延迟,虽然会有略微的残影,但不会闪屏。相比之下, kindle在翻页的时候,会很明显地闪屏,这一点,A5比 Kindle 强很多。
  • 优点:打字方便。因为打字可以单手操作,且可以安装第三方输入法。

A5给我整体的感觉是:墨水屏的质量很一般,比Kindle差很多。如果说拿着 Kindle是在看正版书,那么,拿着A5,像是在看盗版书,纸张比较劣质,文字有明显颗粒感。毕竟A5手机才一千多块钱,包括了墨水屏,以及手机该有的其他零件(摄像头、双卡双待等)。其他的电子书阅读器,大多也是1000~2000元不等。A5的这个价位已经很低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来看看A5的显示效果。

文字的显示效果:(近距离看)

文字的显示效果:(从左到右依次是:纸质书、海信A5 Pro、小米手机、Kindle)

查看图片的显示效果:

▲上图中可以看到,A5墨水屏显示的图片,一片漆黑,基本残废;Kindle显示的图片,勉强能看。

温馨提示一下,根据我的实际使用体验,建议使用海信A5手机的同学将显示模式设置为均衡模式,体验最佳:

灰阶测试

我们知道,目前,墨水屏的色彩基本都是16级灰度。你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看的图片,可以呈现256级灰度。

上面这张图,就是256级灰度,从黑到白的渐变。我们来看看它在各种设备上的显示效果:

上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海信A5 pro、Kindle、小米手机。可见,同样是16级灰度,海信比kindle的显示效果要差很多。海信的实测效果,只有8级灰度左右。

我每天的阅读时长

按照往常的生活习惯,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是4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这还是在我996加班的情况下。▼

使用了墨水屏手机之后,我每天使用墨水屏的阅读时长为3个小时左右,使用普通智能手机的时长为1.5个小时。▼

使用墨水屏手机后,极大地减少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相当于是把我在 iPhone上的3小时阅读时间,转移到了墨水屏手机上,同时达到了我想要的护眼效果。

有人问:“在持续加班的情况下,每天三小时的阅读时间,怎么做到的呢?”我自己的阅读节奏是:

  • 早上七点到八点,阅读一小时。
  • 如果下班早(晚上九点前下班的话),晚上睡前阅读半个多小时;如果加班太晚,就不阅读。
  • 吃饭排队&地铁上阅读半个小时。
  • 周末休息的时候,会看上几个小时,有时候可能会阅读一整天。

并不是每天都如此,但大部分时候是如此。不玩游戏、不刷抖音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我的好友@Rene告诉我,她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经常达到十个小时左右(而且是在需要上班、偶尔加班的情况下):

耗电量如何?

说到耗电量,我们先拿其他设备做个对比。

我手上的iPhone SE 第二代,电池容量是1821mAh,屏幕尺寸是4.7英寸,充一次电可以连续使用大概4个小时。如果每天使用1.5个小时,刚好可以用两天(此处可以理解为:使用时间是3个小时,待机两天的耗电量相当于使用1个小时,加起来刚好4个小时)。

Kindle Paperwhite 4 的电池容量是1500mAh,主屏幕尺寸6英寸,充一次电之后,大概可以使用20个小时。假设每天阅读三小时,充一次电可以使用一周。Kindle的功能单一,基本只有自带的书城服务,使用的过程中不是很耗电。

海信A5 Pro的电池容量4000mAh,屏幕尺寸5.84英寸,它耗电量如何?我测试了很多次,答案是:在关闭背光灯的情况下,充一次电可以使用9个小时,假设每天阅读三小时,可以使用三天(待机的耗电量可以忽略不计)。在打开背光灯的情况下,续航时间会缩短一两个小时。

另外,这个手机有个很高级的功能叫“超级省电模式”,你可以选 6 个你想用的 App,除此之外其他的App一概不能用。

广告上说,A5 Pro的使用时长可以达到32个小时:

这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广告打的震天响,用的时候一坨翔。

肯定有人会站出来说:“测试续航时间,肯定要区分关不关WiFi、开不开背光灯、看不看视频呀?“真实的场景里,谁会刻意这么做?都是顺气自然的。我所描述的续航时间,是日常情况下的平均续航时间,是本着对普通人负责任的原则。

可以作为备用机,不能作为主力机

A5支持双卡双待,且可以安装第三方App软件。墨水屏手机作为备用机还是挺方便的。我简单列举几个备用机的使用场景

  • 1、开通一个手机号的小号,专门用于和陌生人联系,比如:收发快递、注册网络账号等。小号建议错开运营商,假如你的大号是中国移动,那么,小号建议开通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当你抵达一个信号不好的无人之境,发现中国移动没信号,然后掏出备用机,说不定电信/联通就有信号。按照我自己的经历,很多地方的信号强弱依次是:移动 > 电信 > 联通,但这个排序不绝对,跟地区有关,跟手机硬件也有关。
  • 2、注册微信小号、QQ小号,安装在备用机上。这年头,大多数(成年)人的社交账号,都有小号。至于用途是什么,你懂得:电脑A给电脑B传文件、联系网友、做副业、搞微商、发广告、自己跟自己聊天等等。
  • 3、看到有个公众号,写了篇万字长文,于是转发到微信小号,在墨水屏上阅读。
  • 4、周末出去放松,不打算带手机,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备用机带上,应急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移动支付、发微信、扫码乘车等。
  • 5、出门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带充电宝,而我选择带两个手机。
  • 6、参加一个饭局,跟桌上的很多人都不熟,大家都各自低头玩手机,缓解尴尬。而我则拿起墨水屏手机看书,毫无违和感。我要是拿个 Kindle 在饭桌上,岂不成了异类?

A5墨水屏手机可以作为备用机,但不能作为主力机,比如说:

  • 1、看图片的时候,基本是黑的。看视频就更别想了,卡得不行。虽然有摄像头、有拍照功能,但形同虚设,屏幕里的画面一片漆黑。
  • 2、回复领导消息的时候,蜗牛般的打字速度,你会急死。
  • 3、因为A5手机是黑白屏,所以在疫情期间,你无法出示绿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别轻视。

有人好奇A5墨水屏手机的微信聊天体验如何,我截几张图你们对比下:

我所理解的“测评”

我在此前从未写过测评,但我认为:有一种好的测评,是读者需要的、关心的、想要了解的内容,而不是作者罗列一大堆参数、美图、科普,显得自己很专业,是资深玩家。

使用体验就是一种很好的测评。比如说,你重度使用了一款产品之后,你的同学问你这个好不好用?值不值得买?你会怎么回答他?肯定是他需要的、关心的东西。这就是使用体验。

比较经典的反面案例就是:各种测评大佬给手机跑分。但是,跑分高不能说明啥,用了一年还是卡。咦?竟然有点押韵…

最近,我打算买一款数码产品,看了无数的测评之后发现,还是咨询客服来的快。

我推荐购买哪些墨水屏阅读设备

市面上的电子墨水屏设备五花八门,如果让我推荐阅读相关的阅读器,我会推荐下面这几款:

  • 1、入门的阅读器:Kindle。属于封闭系统,但可以导入离线电子书。Kindle最大的作用不是盖泡面,而是墨水屏的启蒙。很多人购买的第一台墨水屏设备就是Kindle。
  • 2、小屏的阅读设备:海信的墨水屏手机,堪称国货之光。支持开放的Android系统,可自由安装第三方App。将来也许会有其他手机厂商做墨水屏手机,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 3、大屏的阅读设备:文石的阅读器。支持开放的Android系统,可自由安装第三方App。具体选哪个型号,需要看你的预算和对屏幕大小的需求。比如说,如果你经常看A4大小的PDF文档,文石的BOOX Max系列就是不错的选择(价格感人,5800元)。将来也许会有其他品牌的墨水屏平板,可以持续关注。

以上推荐只是我的个人喜好,无任何利益相关。如果你想要的阅读器侧重于彩色版、手写等特别的功能,可以自行了解。

我在使用哪些电子书阅读平台和软件

我平时阅读时是以电子书为主。如果这本书没有电子版,我就会去买纸质版。

我在阅读电子书时,使用了这些软件:

  • 电子书阅读平台(会员制):得到App、微信读书、Kindle Unlimited。
  • 电子书阅读平台(买断制):Kindle。
  • 看书评、打分:豆瓣、Goodreads。
  • 阅读 ePub 格式电子书:iBooks(Mac和iOS平台)、微信读书(全平台)、calibre(Windows和Mac平台)、Neat Reader(全平台)、多看阅读(Android和iOS平台)、iReader 掌阅(Android和iOS平台)
  • 阅读mobi、azw3格式的电子书:Kindle阅读器
  • 阅读PDF格式的电子书:MarginNote、福昕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 DC、浏览器。
  • 电子书格式转换:calibre
  • 手动制作电子书:calibre + GitBook
  • 书单管理:晒书房
  • 纸质书拍照整理成电子档书摘(OCR):阅读记录App、白描iText
  • 读书笔记整理:notion、flomo

上面的软件中,冒号前面的是功能,冒号后面的是软件名称。凡是普通Android手机能安装的软件,墨水屏手机都能安装。

在此我只是简单列举出我所使用的软件清单,后续的文章中,我会专门介绍我如何利用这些软件构建阅读体系。

为什么kindle的宿命是盖泡面?

为什么kindle的宿命是盖泡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买Kindle的人多,用 Kindle 的人少。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Kindle作为消费品,买了不一定要用。《读库》的主编老六在一次访谈中说道:

书的打开率其实很低。有的人觉得自己买了这么多书,打开率这么低,太不值当,就不买了,这是可以的。有的人继续买书装点门面,同样可以。有的书买来如饥如渴地读完,也挺好。有时候读到一半就不想再读了,并不需要觉得欠谁的。书就是消费品,生活中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和效应不是对等的,并非花了多少钱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价值。

书是一种消费品,并非花了多少钱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价值。买了书不一定会看书,想看和在看是两回事,就像买了 Kindle,不一定会拿起它。很多人在讨论墨水屏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我也有一个 Kindle”,享受了内心片刻的满足感,紧接着后半句是“我很少用”。

其次,Kindle是以看正版电子书为主(虽然也可以在电脑上通过邮件或者USB传输的方式拷贝离线的电子书到Kindle上,但还是有点太麻烦)。有一点你可能还不知道:在电子书阅读市场,看书的人只是占了很少的比例。更多的人看的是网络小说、都市言情、宫斗权谋、武侠、玄幻、漫画、小黄文等没有版权的内容;这类内容老少皆宜、男女通吃,这类内容的市场和渠道远比你想象中的大和丰富,那就更没有 Kindle 什么事了。

再次,涉及到“专注”的问题。有人说:“阅读器可以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更专注”。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阅读器让我们更专注”其实是个伪命题。

对于专注的人来说,在任何设备上看书都能看得下去,否则,手机上的微信读书App也不会这么火(目前是月活500W)。对于不专注的人来说,他会左手拿着 Kindle,右手拿着手机。

看纸质书同样有干扰。你读到某个段落时,可能会若有所思地抬头看看窗外的人们嬉笑打闹,可能直接摊在沙发上做葛优躺。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携和在线,才是未来。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在他的《在线》一书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天,市场上已经几乎没有胶相机了。就算有爱好者在收藏传统胶卷相机,那也是将其当成艺术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数码相机通过数字化,将传统行业做了一次彻底的革命。

1975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数码相机;1975年12月,柯达公司的电子工程师史蒂文·赛尚(Steven Sansson)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拿着数码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的人。

柯达曾在它的数码相机上配置Wi-Fi功能,算是进一步的改进。但是这种做法没有用,添加Wi-Fi的作用,仅仅是让照片更容易下载到电脑而已,这个东西一定不会有生命力。

而真正带来革命意义的,是手机上的数码摄像头,它随时连接着互联网。一个在线的相机,彻底改变了拍照的形态。现在在外面吃饭时,无论是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习惯于一上饭桌立马拿手机拍照,然后传到社交网站上。在线相机激发了普通人的创造欲望和分享欲望,所以才有Instagram这类照片分享软件,并在全球掀起浪潮。

2012年1月,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申请破产。从第一张数码照片到破产申请,只有不到40年的时间。今天,史蒂文的梦想实现了,但柯达却不见了,这也体现了柯达和Instagram的差别。

音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从磁带到CD(激光唱片),从CD到MP3(一种音频压缩技术),我们获取音乐的方式越来越便利。这也遵循了从原子到比特,最后到在线的过程。世界上的很多技术,都是出现没多久,甚至还没和你真正匹配到最佳状态,就已经消失了。比如随身听,这个风靡一时的磁带播放器,还没进化完,就被淘汰了。

在线的前提是便携。阅读器的尺寸大小,接近纸质书的大小,确实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做不到真正的便携。广告里都说阅读器可以很方便地装在口袋里,那得是穿着大衣才行,牛仔裤里是放不下的。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便携,意味着使用频次较低。上学、去图书馆、上班或者出差的路上也许会背包,但是排队吃饭、公园散步、临时开会的时候,就很少背包。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会喜欢随身带着小包,小到只能装下一个手机。你会随身带着手机,但不会随身带着一块砖头。

关于便携的应用场景,一个最经典的案例是就是iPad。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是手机,其次是电脑;iPad 只是偶尔用用。iPad 的应用场景填补了手机和电脑的空窗期,当你想要在大屏上做“以阅读、观看、写写画画为主”的事情时,iPad就很适用。

有人说:“阅读器之所以受欢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器的屏幕比较大,像一本书的大小”。可是,微信读书阅读器的屏幕才6英寸,只是比大多数智能手机的屏幕大一点点,也没见用户吐槽。

一款设备的屏幕尺寸大小,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只是“特点”。小屏或者大屏,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对比下 iPhone、iPad、Mac的使用场景便明了。单从使用频率来看,手机一定是完胜任何大屏设备的。

以上,我并没有否认平板设备的市场价值,我只是从便携和使用频率的角度做探讨。

便携只是一小步,在线才是一大步。

柯达做到了将照片从原子到数字化,却没有做到从数字化到在线化。同样, Kindle 做到了将书籍从原子到数字化,却没有做到从数字化到在线化

阅读并非独自享用,阅读是一种社交活动。在书中看到一段好的段落之后,立马复制、截图、制作成分享图,发到微信群、晒晒朋友圈、分享到社区网站、去豆瓣上看看评分和书评、去笔记软件上整理阅读笔记、去搜索引擎里查相关资料、成为写作素材,以及快速打字并搜索电子书全文,甚至直接把离线的电子书发给朋友。所有的这些操作,Kindle 都做不到,而手机和电脑都能做。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端着 Kindle 当纸质书看,总行吧?” 你这不是浪费了电子书的天然优势么?

还有人会说:“术业有专攻,我觉得看电子书就应该用专门的阅读器看”。这样做当然有好处,可以专心只做阅读这一件事;另外一方面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放下手中的阅读器,然后拿起手机做别的事,你会觉得这种切换操作特别麻烦。

更有人说:“我拿起手机就想玩,在手机上看书我没法儿专注”。手机是现代人肢体的延伸,你应该学会如何与手机相处,而不是避开它。当你左手端着Kindle,右手拿着手机聊天的时候,这种感觉如此奇妙。

1984年1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成功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个人电脑,它拥有图形用户界面、内置屏幕和鼠标,到现在刚好37年过去了。我们早已学会如何跟电脑相处。2007年6月,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 iPhone 智能手机,它彻底颠覆了移动市场,到现在还不到14年,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环境。2010年之后出生的小朋友,他们从小就接触了手机,也许,等他们长大后会发现:“沉迷手机”这几个字,只是在儿时常听长辈念叨,他们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困惑。

一台能连 Wifi 的设备,算在线么?还不够。一定要同时拥有4G/5G上网和Wi-Fi上网这两个功能。两者的区别在哪里?难道是Wi-Fi上网速度更快、资费更便宜?真正的重点在于是3G/4G而不是Wi-Fi直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4G/5G上网只需要一张SIM卡(电话卡),你所有的认证在这一张卡上就能全部实现,这就是好的用户体验。你通过4G/5G上网时,不需要一个显性的装置,也不需要一个连接到网络上的显性动作;而当你通过Wi-Fi上网时,你肯定需要做出输入密码这样的显性动作。在互联网行业,流行这么一个说法:每多一个步骤,就要多损失一半的用户。也就是说,哪怕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Wi-Fi热点,只要你还是需要输入一堆密码才能通过Wi-Fi上网,那么就会失去一大批用户,无法真正普及联网。

以前,诺基亚手机和塞班系统还流行的时候,人们会买MP3设备听歌、买MP4设备看视频、买收音机听广播、买随身听和磁带听专辑,后来 iPhone等智能手机出现之后,这些设备都消失了。

你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原来不在线的东西,只要在线了,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会给所在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革命。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东西都在进化,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很少,这体现了适者生存的原则。有的东西比如眼镜、项链、手表、手机,一直没被淘汰,它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进化,去适应环境。

当你在拿 kindle 盖泡面的时候,我想到了《动物精神》这本书里的一段话:

资本主义的物产丰富至少有一个缺陷——它并不是自动地生产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生产人们认为有需要且愿意为此付钱的东西。如果人们愿意为药品付钱,资本主义就生产药品;而如果人们还愿意为“包治百病”的假药付钱,资本主义就会生产假药。

用户到底想要一款怎样的屏幕?

电子纸最大的优点就是护眼,第二大优点是能达到纸质印刷的效果。

这一段,我想说的是:第二个优点在第一个优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其他的优点,更是无足轻重。

当初提出电子纸设计理念的人,希望的是“改变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而不是想要让这块屏幕看起来多像纸张,大部分信息不是在纸上,也不需要在纸上。护眼才能真正改变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

虽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我更倾向于相信:采用墨水屏技术,让墨水屏看起来像纸张,只是技术实现上的一种意外的结果,让刚好热爱阅读的人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至于其他的优点:因为墨水屏是靠反射光让人眼可见,所以自然很省电;因为电子墨水是一种液态材料,所以更轻薄,未来更容易做成可折叠、可弯曲的屏幕。这些优点都是选择电子纸技术的结果,而非原因

没错,护眼就是电子纸最大的发明,我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一点。

现在我们用的kindle是反光模式,且有纸质印刷的效果。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kindle和手机一样是发光模式,而不是反光模式,那么,即便kindle屏幕看起来再像纸质书,也不会有人买单,因为太刺眼了,还不如直接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呢。况且,手机屏幕也可以再发明出一种“仿纸张印刷效果”的显示模式,这不是什么难事,此时完全就没kindle什么事了。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kindle保持反光模式不变,但是屏幕看起来没有纸张印刷模式,这样的kindle会有人买单吗?当然会,因为手机和电脑屏幕做不到反光模式。

有人可能会说:“我在用kindle的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一直都是打开背光灯的。”你要知道,电子纸的背光灯,是经过柔性处理的,他的光线要比手机屏幕要暗得多。

电子纸技术直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很落后,从墨水屏在1997年首次推出,到后来的十年,一直都无人问津。

为什么第一块电子纸的大规模应用场景是kindle电子书市场呢?不是因为墨水屏看起来像纸张,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是因为文字显示对色彩的要求是不高的,只要底部是白的,文字是黑的就行。这种潜在的市场机会, 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去激发,于是半路冲出来一个亚马逊。亚马逊在2007年推出第一款kindle的时候,之所以能火爆,靠的是亚马逊商城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内容资源+墨水屏,双剑合璧,创造了电子纸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相比之下,世界上的第一款墨水屏电子书阅读器,不是2007年的kindle,而是2004年索尼公司推出的,但是索尼没有电子书资源,所以这款阅读器接下来的命运注定走向末路。

电子书市场只是电子纸的一个很小的应用领域,电子纸的仿印刷效果,只适用于原本将纸张作为载体的内容;更多的内容载体,并不是纸张。我们的视觉可以再开阔一些,将来,人们希望通过电子纸看手机屏幕、看电脑屏幕、看广告牌,看几乎所有被制造出来的、呈现在眼前的东西。到那时,电子纸领域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由于“电子纸”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传播,即便将来它的显示效果看起来不像纸张,人们也会亲切地将其称之为“电子纸”

假设不考虑技术因素,单从使用的角度讲,既然周围的太阳光和灯光可以给屏幕提供光照,已经足够。屏幕本身为何还需要发光呢?这本身就是在浪费能源。

归根结底,用户到底想要一块怎样的屏幕?用户想要的是一块反射式屏幕。说得再通俗一点:用户想要的是一块不发光也能看见内容的屏幕

电子纸的发展现状和预测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电子纸的技术很落后;电子墨水屏(E-ink)技术是目前唯一投入商用的电子纸技术。

墨水屏的刷新很慢,色彩显示很差劲,有锯齿感,翻页有闪屏、残影。看文字足够,看图片勉强,看视频残废。这就是电子纸目前的使用体验。

电子纸未来的发展会这样?市场上会出现怎样的竞争格局?这一段,我来做个大胆的预测。

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21年2月初。做预测时,我大致会以未来三年(2023年)、未来五年(2025年)、未来十年(2030年)作为时间节点。

需要声明的是:

1、以下预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技术支撑、统计数据,纯粹只是我的个人畅想。如果你觉得不切实际,就当是在看科幻片吧。

2、我的预测有一种悖论:如果我不公开预测,市场可能真的会命中我的预测,但是大家不知道我的预测;如果我公开预测,市场可能会因为看到我的预测而提前采取行动,导致我的预测不准。

未来两年:阅读器之争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阅读器市场分为三层:

第一层:由台湾的元太科技公司提供 E-ink 屏幕。

第二层:比如文石这样的公司,专注做阅读器。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根据 E-ink 屏幕做工业设计,做阅读器硬件(硬件层面);二是做操作系统(软件层面)。阅读器的操作系统是基于 Android 系统定制的,既要做系统裁剪,又要适配E-ink 屏的使用体验,有一定的工作量。由于文石没有自己的书城服务,所以文石阅读器必须要做开放的Android系统,必须要支持安装第三方App。

第三层:比如微信读书、得到、多看、掌阅这样的公司,主要提供数字阅读服务,顺带做阅读器。比如微信读书的阅读器由第二层的厂商提供硬件的贴牌代工。通俗来说就是:微信读书团队想要做一款量身定制的阅读器,于是找文石公司代工。文石公司按照需求改改屏幕尺寸、定制一款开屏软件、加上微信读书的logo,就成了微信读书阅读器。

另外,Kindle阅读器其实是把第二层、第三层的事情都做了(只不过,Kindle是属于封闭的系统)。

第一层显然已经被元太科技公司垄断了,因为 E-ink 是元太独有的技术。这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层提供的阅读器,是比较适合普通用户的。因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装不同的阅读类App。

第三层提供的阅读器,主要是给特定的用户群体。比如说,你是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购买它的阅读器是无可厚非的。你可以把“微信读书阅读器”理解为“硬件形式的微信读书App”,它主要是给微信读书的深度用户定制的,不太适合其他的用户人群。第三层,比拼的不是谁的阅读器做得好,而是谁的电子书资源更丰富。

假如说,你是各种阅读App都在用的人,那么,第三层的阅读器显然不适合你。使用微信读书App,然后买个微信读书阅读器?使用得到App,然后买个得到阅读器?这太扯了。建议直接买第二层的阅读器。

当然,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微信读书阅读器虽然不支持安装第三方APP,但是得到阅读器支持呀。我买个得到阅读器,是不是相当于买了文石阅读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在评价一个阅读器是否值得买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这款阅读器是否支持安装第三方App”。支持安装第三方App不一定是优点。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微信读书、iReader这样的阅读器,他们要禁用“安装第三方APP”这个功能?是为了做一个封闭系统然后形成闭环吗?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安装在阅读器上的APP应该是宁缺勿滥的。阅读器不是不想给用户提供这一功能,而是对目前墨水屏上APP的显示效果不满意。绝大部分App在墨水屏上是没有做适配的。

微信图书团队主要做电子书阅读服务,在阅读器操作系统层面的优化上,无能为力。如果用户安装了各种奇奇怪怪的App之后,引发吐槽,微信图书背不起这个锅,也不想惹这样的麻烦。

假如说所有的阅读App都做了墨水屏的适配的情况下,微信读书阅读器如果还是封闭的系统, 那它就不是形成闭环,而是闭门造车。

得到阅读器支持安装第三方App,这就作何解释呢?相信我,在得到阅读器上使用非得到系的App,它的使用体验肯定要比文石阅读器差一些。得到阅读器的目标用户群体,一定是得到App的重度用户。得到公司重点维护的是这群得到用户,而不是阅读器上的操作系统和其他App。

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为何我在前面说,“微信读书阅读器”本质上是“微信读书的硬件App”

未来两年,会有各种阅读器产品层出不穷(现在就已经是了),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会出现在地铁站广告牌。但是,应该只有两种阅读器会得到普遍认可:一种是 Kindle 阅读器,因为 kindle 电子书实在太丰富,而且 kindle 阅读器支持导入离线电子书,也不算完全封闭。另外一种是文石这样的阅读器,专注做好阅读器本身的使用体验。至于微信读书阅读器、得到阅读器,它们的品牌宣传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想要做好一款阅读器,需要做好三件事:

  • 1、墨水屏的屏幕要做好(硬件层面)。
  • 2、操作系统要做好(系统软件层面)。
  • 3、应用层的App要做墨水屏的适配(应用软件层面)。

第1件事,只有元太公司能做。第2件事,未来会有更多的厂商加入竞争。第3件事,是当前最应该重视也是最容易优化的,然而目前只有微信读书App和网易蜗牛读书App做了。微信读书有专门的“墨水屏版App”,可以安装在任何支持开放系统的墨水屏设备上,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其他公司只是在自家阅读器上做了墨水屏版App。

微信读书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团队背靠大厂,有足够的人力。其他的阅读类App,短期内很难有动力做这样的事。当然,抱有期待,总是好的。

抛开墨水屏本身的体验不谈,我们发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款足够让人满意的阅读器:

  • Kindle阅读器:拥有海量书库,但系统封闭。
  • 文石阅读器:支持开放的系统,但不提供电子书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有限。第三方App是否愿意在文石阅读器上做适配,是个问题。
  • 微信读书阅读器:提供电子书服务,但系统封闭。
  • ……

我的预测是:未来两年,阅读器市场的竞争会很激烈(因为有多家厂商参与竞争),但是墨水屏阅读器不会流行太长时间,因为墨水屏手机将会结束这场战争。

2023年:墨水屏手机之争

目前来看(2021年初),99%的人买的墨水屏设备都是阅读器,而不是其他的设备,更不是墨水屏手机。

为什么最近几年流行的是墨水屏阅读器,而不是墨水屏手机?因为前面讲过,墨水屏的体验只够看文字。更何况,如果要配备一块质量很好的墨水屏,再配备手机零件,这个价格相当于两部安卓手机的价格,一般人承受不起。

久而久之,用户希望阅读器有很多功能:方便导入离线电子书,支持安装第三方App,支持彩色版、手写功能、朗读功能、指纹识别。如果是在车上看书,用户希望阅读器能安装 sim 卡,方便连接数据网络,随时上网,再往后,希望支持双卡双待、软件双开。

阅读器做着做着,其实就是在朝着手机的方向做(屏幕小点的是手机,屏幕大点的是平板)。但是大家做的标准不一样,智能化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阅读器,呈现出碎片化严重的阅读器市场。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阅读器只是一个中间产物。

这两年,确实有些手机厂商在积极探索墨水屏手机的市场。目前市面上的墨水屏手机有三个品牌:海信、掌阅的F1手机、腾讯阅文集团的口袋阅。

这三个品牌中,最知名的是海信(前文有介绍)。掌阅的F1是跟海信合作的;口袋阅更惨,京东上早已下架。

现在大家用的安卓手机基本都是大厂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一提到海信手机,很多人表示不屑。

为什么手机厂商里的大厂不做墨水屏手机呢?因为大厂擅长的是收割市场,而不是教育市场

在海信、掌阅等小众品牌的推动下,再过两年(2023年左右),等到墨水屏手机慢慢进入大众视野后,大厂就开始进场了。海信的墨水屏手机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以量取胜,海信墨水屏手机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不太乐观。

我做个大胆的预测:不久的将来,最先做墨水屏手机的大厂应该是小米。Kindle甚至都有可能推出墨水屏手机。

墨水屏手机一旦普及,它的产品定位不是让拍照多好看、看视频&打游戏多流畅,而是在护眼的前提下,方便文字&图片的阅读和传播。

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普及”?至少要保证阅读电子书的人群里,大多数人都知道它。Kindle早已达到了“普及”的程度。我现在放在办公桌上的海信墨水屏手机,每个路过的同事都会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手机。电梯里的陌生人也同样会问我这个问题,好像我和他们很熟一样。可见墨水屏手机目前仍然是个稀有物种

墨水屏手机一旦普及,软件和硬件市场会产生很多新的变化,比如:

  •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App软件,都会专门开发出墨水屏版的App。如果你希望让墨水屏版的App变得种类丰富,只能依靠手机市场(硬件、操作系统、生态)去推动,靠参差不齐的阅读器市场是指望不上的。
  • 没有阅读器什么事儿了。到时,阅读器只会成为一些小众人群的收藏品。
  • 墨水屏的智能平板(属于大屏设备)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即便将来墨水屏手机流行起来,我仍然觉得,买个专门的墨水屏阅读器,更适合孩子阅读。我更担心的是,到时候就算你想买个好点的阅读器,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墨水屏的电脑显示器会普及吗?很难,因为达不到生产力工具的标准。这一点,我放到下一小段做分析。

2025年:新的电子纸技术诞生

我们知道,电子墨水技术(E-ink技术)是目前唯一投入商用的电子纸技术。墨水屏设备的使用体验,瓶颈在于屏幕,屏幕决定了上限。现在的电子墨水屏(E-ink)技术和体验仍然不是很好,无论是外观还是操作上,和手机比起来像是个老古董。

电子墨水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推出到现在,为何进展如此缓慢呢?我猜测有两个原因:

首先,电子墨水技术已经到上限了,很难再有明显的提升。

其次,E-ink公司在2009年被台湾厂商元太科技公司收购,到现在已经12年了,是元太的进展太慢了。从过往现象来看,很多科技创新,尤其是从零到一的创新,大多是国外公司的成果,国内公司更擅长利用人口优势做规模经济。

以上两个原因纯粹只是我的猜测,没有任何根据。如果这两个原因属实,那么,与其指望 E-ink 技术,倒不如另辟蹊径,重新发明全新的电子纸技术。

由于“电子纸”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传播,即便将来新技术的显示效果看起来不像纸张,人们也会亲切地将其称之为“电子纸”。

这种全新的电子纸技术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应该会在2025年左右诞生。到时,会引发无数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也就是我接下来想要说的。

2027年:各种电子纸智能设备(包括大屏显示器)开始普及

想要让电子纸的自能设备多样化,首先要有成熟的电子纸技术。除了色彩显示稍微逊色一点点之外,在其他方面的使用体验,必须要对标现在的LED屏幕。护眼、阅读舒适、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清晰流畅、省电节能、超薄、轻便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可折叠、可弯曲也会成为电子纸独特的优势。

2027年左右,市场上首先普及的是电子纸手机,其次是电子纸平板。只有电子纸技术成熟之后才能量产,量产之后价格才能降下来。价格降下来之后,电子纸的大屏显示器才能得到普及。

上面这张图是我现在的工位。MacBook Pro、双屏显示器、机械键盘、两部手机(iPhone做主力机,Android手机做测试),安静写代码时的AirPods Pro降噪耳机,这些都是前端码农必备。

Mac电脑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的必备,因为Mac屏幕对网页的显示效果,还原度更高。等到墨水屏显示器普及后,我可以将其作为Mac的扩展显示器。在墨水屏显示器上写代码&写作&看文档,用Mac屏幕开发网页&看图片&看视频,简直完美。

时间线往后拉,随之进入千家万户的是:配备墨水屏的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的屏幕显示,要求不高,能看到内容、可点击就行,不需要多明亮,色彩不需要多饱满。你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半夜起床在墙上屏幕上调节空调温度,你当然希望屏幕的光线尽可能柔和。

智能家居还谈不上智能。第一块智能屏幕在电脑上,这是互联网的时代;第二块智能屏幕在手机上,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第三块智能屏幕,将来会出现在车里,这是智能驾驶和万物互联的时代。当前的你肯定有这种感受:坐在车上玩手机或者看其他电子屏幕,会有点眩晕,因为车相对人不是绝对静止的。让电子纸屏幕出现在车里,是我们需要的。

柔性屏、折叠屏在现在的LED屏幕上都有尝试,但华而不实。这些特性很有希望在电子纸上大放异彩。

墨水屏

2030年:电子纸在各个行业大规模应用

除了智能设备之外,电子纸会应用在其他各个行业。

印刷、平面设计、广告牌、地铁站海报、价格标签、商品包装等各种产品,都能看到电子纸的身影。

就拿电子纸广告牌来举例,这种广告牌可以理解成一种大型U盘,通过数据线或者wifi,将其接上电脑。电脑将图片或者视频拷贝给广告牌,就能立即在在大屏上显示。或者将广告牌接入互联网,直接远程控制广告牌展示的内容。

商品包装为何需要电子纸呢?现在的商品包装,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费劲。贴上薄薄的、可弯曲的电子纸之后,商品包装可以支持页面滑动,在有限的屏幕上承载更多的内容。

电子纸的大规模应用,最让人收益的自然是教育领域和办公领域。

学习资料的打印频率会变低,取而代之的是在A4大小的电子纸里存放资料。当然,你肯定还会偶尔走进打印店。因为纸张便宜,还可以摊开,而屏幕却只有一块。

高考等大型考试也将采用电子纸答题。

到了2040年,所有能展示信息的地方,都会出现电子纸。

电子纸让人有哪些变化?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这样解释“设计”一词:

设计,就其根本意义而言,是一种“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的构建。设计本身不能创造什么,它所创造的或者说它所提供的,只是人与外部世界交互相互的一种可能性,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提案和隐含在其中的某种创造性态度。

光预测电子纸的未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思考电子纸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影响,并设想⾃⼰在未来所要扮演的⻆⾊。

电子纸对人有哪些影响呢?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力回归

现在很多人都说:“能耐心阅读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都去看不需要怎么动脑的视频了。”

TK教主的上面这段话,咋一看很有道理,现在主流的观点也都说是这么说的,但我却不认同。

一个读了十几年书、面对了十几年书本的人,跑到手机和电脑上看文字,怎么就突然没耐心呢?我怎么也不信。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家的误解呢?连续在墨水屏手机上看了几个月的文字后,我找到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我们在看文字的时候,是逐行看的,因为手机和电脑的屏幕光线,对眼睛产生了直接的干扰,进而影响了人的专注力。人在长时间盯着某一处看的时候,眨眼的频率和眼球运动的频率会降低,在屏幕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会很累。

但是在看视频的时候,不会长时间盯着某一处看,看的是整体,中间有那么几个瞬间不看也没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松做到边吃饭边看剧(视频里的声音也可以填补视频的连贯性),但是边吃饭边看书就挺费劲。

眼睛盯着屏幕看的时候,看局部比看整体要累,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的某个位置不动(可以眨眼,但别换位置),看看是什么感受?还没三分钟,你眼睛估计就受不了。

我会经常用PS、CorelDRAW等设计软件,我也会经常用 VS Code等软件写代码,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用设计软件的时候,眼睛更难受,时不时还得闭目养神一会儿。设计师们在修图的时候,想必深有体会。

为什么现在的网络文章都是隔几句就换一行?就连很长的微信消息,也是建议大家多换行。是大家没耐心看文字吗?非也,只是因为密集的文字在发光的屏幕上看着难受。纸质书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如果在不该换行的地方换了行,会影响段落大意,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电子纸的普及,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准确来说,电子纸不是让人们的注意力回归了,而是让人们的注意力回到了原有的状态

文字消费市场回归

单从获取信息的效率来看,看文字比看视频快三倍,比听音频快五倍。整体预览、跳读、速读、扫读、全文检索、SEO、复制部分内容、整理、归档、传播,这些都是文字的天然优势,甚至在手背上、墙上、沙滩上都可以写字。

现在有很多视频访谈节目,都出了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这是个好现象。相反,如果把文章转成字幕念一遍,再配上不痛不痒的画面凑成视频,这就是在制造内容垃圾。

2020年,在小宇宙App的助力下,播客节目大火。播客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信息源,里面的内容是真的优质,而且可以连接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物,文字和视频很难有这种魅力。有个问题是,播客内容的生产端在增加,消费端并没有增加,因为听音频的方式虽轻松,但获取信息的场景较少,效率较低。所以,有那么一群人正在研究“怎么把音频内容自动转成文字”。

字节跳动公司最近推出的「飞书妙记」软件,就是一款语音自动转文字的效率神器,而且还能划重点,智能分析,更神奇的是,拖动音频的进度条之后,会自动跳转到对应的文字位置。这个创新,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做音频剪辑,以及会议后的复盘。

电子纸让人们看文字的时候会更舒适。文字的消费市场,是经久不衰的,未来会迎来新的变化。

不再沉迷

手机是肢体的延伸。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每天都在坚持做的事就是给手机充电。出门不带手机,仿佛失联。

家长经常不让孩子玩手机、玩电子游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沉迷手机会影响视力和身心健康。

智能手机对人的影响,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可是,当我在拿着电子纸设备看书时,其实也是一种沉迷,“沉迷学习,日渐消瘦”。换句话说,当我拿着平板时,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在玩游戏,这在小朋友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

就像好友@Elizen所说:他们是纯粹的屏幕一代,那就应该学会如何与之共处。

电子纸普及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沉迷”这个词。

助力无障碍阅读

现在有很多软件在做“无障碍”、“适老化”等方面的体验优化,给信息障碍的人群带来福音。

还有一群人,并不是真的遇到了信息障碍,他们可以正常看屏幕和操作软件,只是无法长时间盯着屏幕看,所以不得不通过“听音频”或者“让别人转述”的方式来代替阅读。

电子纸就是一个很好的无障碍解决方案。

虚拟和现实达到很好的平衡

“电子”是虚拟的,“纸”是可触摸的实体。“电子纸”是虚拟还是现实呢?它让虚拟和现实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虚拟和现实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近视眼镜就是一种很成熟的增强现实的产品,你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会和眼镜投射出的影像叠加在一起。

李如一在《明日世界生存指南》中写道:

在二零二零年的今天,手机里的世界并不比真实世界虚拟多少。且不说那些最终和线下活动对接的手机服务,就算是完全发生在线上的,如果它是妳终日关注和思考的事,为什么会是虚拟的呢?

不可知之地

以上的种种预测和分析,都是基于现有的认知,是在电子纸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等真正到了电子纸普及的时代,人们阅读信息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彼时”的预测,和“此时”的预测做对比,必然是颠覆性的差异。

我将“彼时”的时空,称为“不可知之地”。其真实情况不为世人所知,但却为世人所仰望。

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我对很多方面有关注和经历:

  • 热爱阅读
  • 折腾各种电子书阅读的方式和工具
  • 利用996加班之余,写写文章,分享个人收获。
  • 我的本职工作是写代码,需要经常对着电脑和手机。
  • 关注各种阅读软件的产品体验和优化,热衷于找bug。
  • 对设计方面有一些了解,有基本的审美。
  • 我会把好看的公众号文章整合起来,自己制作电子书,然后在电子纸设备上集中阅读。
  • 我喜欢和互联网上小而美的内容创作者,学习交流。当大家在看电子纸的测评文章时,而我在看是谁写的。
  • 我写的文章虽然小众,但谈及的话题不小众。因为我更关注某件事物对普通人来说是否实用。
  • 我用了五年的Kindle,用了三个月的墨水屏手机。如果不是用了墨水屏手机,我不会有这么多思考。
  • 我有400度近视,格外关注护眼。

当所有的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是你所看到的这些。这些看法无论优劣,都是我在写的那一刻内心真正相信的。目的不在于求认同,而是提供不一样的见解和思考。

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在优化这个世界。

十年后,当你在一款舒适的电子纸屏幕设备上,再回过头来重温此文时,应该会感受到另一种惬意。

最后一段

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爵士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的确如此。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技术和产品,正在某处的实验室里缓缓成型,酝酿着下一次闪亮登场。

电子纸超脱了传统“纸”的内涵,也同样跳出了概念中的纸张使用范畴。在未来,电子纸技术完全可能成就新一代的电脑、手机,取代广告牌、路标、海报、价格标签,替换风挡玻璃和落地窗,出现在任何需要显示的地方,甚至是衣服或者眼镜上。它带来的革命不仅仅在传统出版和印刷行业,它可以无处不在。

得到App的公司要上市了,我的关注点竟然是这个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9月30日 10:00

本文发布时间:2020-09-27,更新时间:2020-10-03。

以下内容里,“得到”这个词可能代表 App 软件产品“得到”,也可能代表得到 App 所在的公司“思维造物”(或“罗辑思维”),还有可能代表得到团队里的成员。结合上下文时很容易理解。

前言:一份招股说明书引发的思考

前几天(2020-09-25)晚上,互联网圈里有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得到 App 所在的公司“思维造物”准备在创业板上市了(就是你所熟知的那个“罗辑思维”)。得到的 400 多页招股说明书,值得我们好好看看。招股说明书是企业难得讲真话的重要资料,也是获取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得到这次拟募集资金 10.37 亿元,以发行募资计算,公司的整体估值为 41.5 亿。按照 A 股的新股暴涨历史,上市后可能很快涨到 100 亿。罗振宇自己在公司持股 40%多,上市之后持股估计降到 30%多,那就至少是 30 亿的身家。罗胖一向以读书人自居,读书人终于变成大富翁了。

得到 App 作为国内知识付费领域的头号产品,一直是大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就在大家对着得到的招股书讨论行业趋势、盈利模式、股权结构以及如何打新股时,我关注的重点竟然是——快刀青衣。

  • 快刀青衣的真名是什么?
  • 作为得到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产品负责人,快刀青衣的持股比例是多少?
  • 快刀青衣以前是做什么的?写过哪些小说?写的小说是什么类型的?
  • 产品经理出身的快刀青衣,还在兼任公司 CTO 么?难道还真有那种不写代码的 CTO?程序员鼓励师?
  • 我为何如此关注快刀青衣?

通过这篇文章,我为你一一揭晓。

得到的股权结构

我们先来看看得到的招股书上,关于股权分配相关的信息。

股权分配如下:

出资额如下:

股权结构如下:

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的持股分配:

据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董事长罗振宇直接持股占比 30.35%。董事、总经理李天田持股占比 13.93%,两人直接持股占比 44.28%。

另外,罗振宇控股的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杰黄罡」持有思维造物股权 16.26%。罗振宇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公司共计 46.6144%的表决权。自公司设立以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罗振宇。

通过上面这些信息,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三位(联合)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如下。

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大致计算)

  • 罗振宇(创始人):30.35% + 16.26% * 69.57% ≈ 41.66%
  • 脱不花(李天田,联合创始人,CEO):13.92% + 16.26% * 5.46% ≈ 14.81%
  • 快刀青衣(邓鑫鑫,联合创始人,技术&产品&设计负责人):16.26% * 22.76% ≈ 3.70%

备注:脱不花的真名叫李天田,快刀青衣的真名叫邓鑫鑫,这个在网上很容易查到。

为啥快刀青衣的持股比例这么少?

罗振宇是得到的创始人,也是得到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持股比例和投票权占 40%多,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期创业的时候,“罗辑思维”公众号于 2012 年 12 月推出,罗胖每天早上 6:30 发出一条60秒语音,并附带文章,365 天全年无休,这种惊人的毅力和坚持足矣让人震撼。截至 2020 年 3 月,关注用户超过 1200 万人。但自从得到 App 在 2016 年推出后,我觉得“罗辑思维”公众号上的内容价值,明显下降了很多,快成了一个带货的公众号。2017 年 5 月 8 日起,公众号上的每日头条也不再是语音,语音放在了次条。

罗辑思维还有同名的脱口秀节目在优酷上播出,每周四更新,这曾经是我最爱看的视频节目之一。2017 年 3 月 8 日,优酷上的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停播,罗胖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得到上。

罗胖在 2015 年开始举办“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每年一届,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知识界的春晚。不过,这两年的演讲质量明显下降了一些,一部分原因是大众的期望值太高,举一个侧面的例子,比如一开始的“国民总时间”这个词被大家津津乐道,后来的“小趋势”这个词却没有火起来;另一部分原因是演讲里的频繁带货,让人反感。

罗胖独自站在聚光灯面前,靠着他的个人影响力和 IP,让大众熟知了“罗辑思维”和“时间的朋友”这两个品牌,也给得到 App 带来了第一波流量。

吴军老师和万维钢老师,是得到 App 里的扛把子,高产且输出稳定。这两位顶级大师能入驻得到,罗胖肯定是做了很多功课。

脱不花作为得到的 CEO,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经营管理,还要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另外,她自己也是得到里的一名讲师,号召力很强。

罗胖的公开演讲里,或多或少有一点浮夸的言语。这个时候,当我们打开得到 App,却发现这个产品是如此清奇,这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最近频繁使用且十分钟爱的 App 有三个:学习知识的「得到」、听播客节目的「小宇宙」、整理笔记用的「notion」。

相比之下,像微信、QQ、支付宝、美团这种超级 App,点开首屏之后,漫山遍野都是小红点,充满了焦虑。焦虑的不是使用产品的用户,而是产品和产品背后的人。

上面这张图里,左边是美团 App,右边是支付宝 App,数一数你一共看到了几个小红点?

再看看得到 App,显然要克制很多,心情马上平静了下来:

得到 App 的产品体验能做得如此清新脱俗,快刀青衣功不可没,他的角色和地位相当于“首席产品经理”。

问题来了,罗振宇、脱不花、快刀青衣作为得到的三位(联合)创始人,罗振宇、脱不花的持股比例还挺多,为啥快刀青衣的持股比例就这么少呢?

是因为快刀青衣太穷,出不起这么多钱?这你就错了。一般是持股比例和估值决定出资额,而不是反过来。

我在得到的知识锦囊里找到了答案,上面有一个话题是“创业公司遇到招募技术人才难的问题,怎么办?”针对这个话题,快刀青衣写了一段内容。原话摘录如下:

在创业团队早期,最靠谱的方式莫过于朋友推荐,通过朋友的朋友/校友/前同事等关系,先去认识人。很多人会说自己并不认识什么程序员或者技术人员,但这个说法其实只是在自己的一度直接人脉中看了一下。有很多创业团队的搭配,其实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我和罗胖、脱不花的组合,早在 2014 年,我并不认识罗胖,我只是脱不花人脉圈里的一个产品经理。我和脱不花的认识,却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在另一个媒体的作者群里而已。而我司的第一个程序员,是我被人放了十几次鸽子之后,从一个校园小说读者 QQ 群里捞到的。

通过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出,得到在早期创业的时候,是罗振宇找到了脱不花,脱不花再找到了快刀青衣。当时,罗振宇和脱不花已经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人物,而快刀青衣还只是一个小小的 PM。

得到创立之后,罗振宇和脱不花不仅要负责得到的整体业务和经营管理,还要到处找投资人、找授课老师、探索市场、探索盈利模式、探索战略方向,这是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情。

快刀青衣的工种则相对“单纯”一些,核心任务就是带好得到的产品设计工作和团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快刀青衣好歹是个联合创始人,尚持有一些股份。相比之下,得到的团队里,还有很多其他的骨干成员,比如 CTO(技术负责人)、COO(首席运营官)、CMO(首席营销官)、交互负责人、视觉负责人、测试负责人、客服负责人、阅读器负责人、得到锦囊负责人、知识城邦负责人,还有其他的各种 CXO、各种主编、各种班主任,他们所做的工作也不少,但他们毕竟不是联合创始人,所持股份,寥寥无几。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快刀青衣的持股比例较低,也是情有可原的。

快刀青衣以前是做什么的?写过哪些小说?

快刀是 PM 出身,他以前的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下面这段内容,不是我的原创,而是基于网上的公开资料整理的。

个人介绍

快刀青衣,真名邓鑫鑫,得到 App &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负责得到 App 的产品与技术工作。

河南驻马店人,得到(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5 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

知乎@快刀青衣 V,产品狗,无节操,有底线。

2014 年 7 月,加入罗辑思维,担任联合创始人。2016 年 5 月,与罗振宇,脱不花联合创立了得到 App,主要负责产品与技术工作。

2007 年-2014 年,快刀青衣在搜狐供职,历任搜狐体育中心产品负责人,搜狐内容部产品负责人,搜狐内容部新媒体中心副总监。

曾经供职于中青在线、华奥星空、猫扑、搜狐。现在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

个头不高,年纪不大,貌不惊人,但是语言犀利酣畅,思想有趣,非常赞的一个人!

80 后,足球迷,处女座,自称是无节操流派创始人,产品经理一个。超有意思的帅哥,讲话干货满满。头脑思维活跃,无节操有底线,很棒的一个人。

虎嗅网认证作者,常常发表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曾经当过老师,毕竟是师范毕业的嘛。后来去做互联网,喜欢玩电脑游戏,比如 CS、主题医院等。性情中人,关注大量岛国女优,也常常以此引以为豪。招聘时常用手法:“发我简历,我给你发种子哦!”

对于他的职业自己曾感性的描述:“产品经理真是个两端受气的傻逼职业~”在微博里常常表现的无节操。但三观绝对正。

得到 CEO 脱不花总是拿快刀青衣开玩笑:十年前,快刀青衣选择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他同学选择到“腾讯”,能力差别不大,但在腾讯的同学已是亿万富翁。这就是趋势红利的力量。

上面这张图里可以看到,快刀青衣最近一次更新领英是在 2015 年。

写作相关

快刀青衣有一对可爱的女儿和儿子,现居于北京。喜欢摄影,有自己的单反相机。兼职作家,而写作的理由自己说是为了给女儿挣奶粉钱。

写作风格:幽默风趣而又生活化的语言文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粉丝群:绝大多数分布在两个群体中,即在校学生和工作几年的年轻白领。

写作影响力

从 2004 年开始,快刀青衣用快乐幽默的语言写一些校园类爱情故事,在当时流行颓废的文风中独树一帜。作品经常被《青年文摘》《少男少女》《女友-校园版》《当代青年》《花火》《青春期健康》等青年阅读杂志刊登并大量转载。

2005 年在新浪开博,短时间内就凭借幽默的文章吸引了一批读者,成为了当年新浪校园类十大名博之一。并开始给《喜剧世界》等杂志撰写幽默的生活化文章。

2006 年在博客上连载校园小说《我终于上了你,大学》,点击量飙升,成为当时新浪为数不多的百万博客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幽默写手”。当年被新浪年度博客大会评为校园组唯一金奖。

由于工作关系,2007 年后更多的是写短篇幽默故事,几乎每篇稿子都会被报纸杂志转载。从写作至今,文字大约百万,已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已出版的作品有:《槑活小男人》《我终于上了你,大学》《沙僧吐槽日记》《一纸婚约》《爱情是怎样炼成的》。

快刀青衣还在兼任 CTO 么?

产品经理出身的快刀青衣,还在兼任公司 CTO 么?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我心目中,产品经理出身的快刀青衣,一直是在兼任得到的 CTO,网上的各种文章也都是这么说的。

比如说,2019 年初,快刀青衣发了一份内部通知,宣布取消公司产品技术团队今年的年终奖,这说明他在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团队,是有很高地位的:

关于上面这则消息,网上都是用“得到联合创始人&CTO”的 title 来介绍快刀青衣的:

2019-05-27 这天,快刀青衣在他的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文章《快刀青衣:如何在得到这家内容公司,从零搭建起一支技术团队》,这篇文章很有启发,顺便推荐给大家。文章被 InfoQ 网站转载了,末尾也介绍了快刀青衣的 title:

最近我还在地铁站看到了快刀青衣代言的广告:

看到快刀青衣说他是技术人,我更加自信了。

这次看了招股书之后,我突然有个疑问:难道世界上还真有那种不写代码的 CTO?现在的程序员鼓励师,已经达到这么高的段位了?

于是我赶紧问了下在得到搬砖的同学,得到这样的回复:

我有点懵了,赶紧搜了下相关的资料,找到了线索:

上面截图里的文章,是快刀青衣自己写的,显示:快刀青衣只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当了一年的 CTO,在 2015 年 10 月就已经不再当 CTO 了

这么明显的信息,大家(包括我在内)都没有注意到,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看到了什么,并不是眼睛决定的,而是脑子决定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那张地铁站海报,快刀青衣标榜自己是“技术人”,这很容易让别人误以为他是功力深厚的码农。这位无节操有底线的产品狗,应该是被广告绑架了。如果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写到这里,我再次找得到的同学确认了下快刀青衣的 title,了解到,快刀青衣现在依然是得到团队的技术 / 产品 / 设计的负责人。毕竟,他是得到公司的副董事长,也就是说,他的职级比 CTO 更高。

不过,作为合伙人,人家也不在乎这些头衔(当然,也完全可以说,头衔高的人,才不在乎头衔)。招股书上显示,这些高层人员的工资只是个形式:

综合上面的材料,针对快刀青衣的个人介绍,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

快刀青衣,真名邓鑫鑫,得到 &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公司副总经理,技术 / 产品 / 设计负责人,产品经理出身。从 2014 年 7 月创业到现在(截至 2020 年中旬),从零搭建起 200 多人的产品技术团队,见证了得到 App 从粗糙想法到一个日活 70 万、月活 350 万的线上产品。

小小地透露一下,得到团队现在有 400 多人的规模(截至 2020 年 9 月)。得到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共 7 人,分别是:

  • CTO 沈仁奎、

  • 首席数据科学家杨溥、

  • 得到业务技术负责人兼首席业务架构师胡峰、

  • 电子书技术负责人李晓宇、

  • 后端业务团队负责人罗瑞一、

  • 大数据负责人徐唐、

  • 得到 APP 应用底层基础服务架构师李宁,主要负责方向包括基础架构、人工智能、电子书技术架构、服务器端开发及大数据分析等重点方向。

以后关于得到技术的分享,可以瞄准这 7 个人。

我为何对快刀青衣如此关注?

虽然我暂时还写不了小说,但我一直很喜欢和欣赏快刀青衣的那种文风,擅长用通俗易通小白化、幽默快乐生活化、丝丝入扣出神入化的文字,把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故事讲清楚。这种叙事能力、观察能力和产品嗅觉,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一直都没觉得自己文笔有多好,但我尽可能写出对读者有用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并让大家受益,是我追求的标准。

此外,有分享精神的人,是很难得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分享行为,与他人有关,也与他人无关。

根据我的不完全观察,我发现,互联网圈子里热爱分享的大佬,一半以上都是程序员出身,且技术过硬。我随便列举几个,比如:TK 教主、阮一峰、陈皓、王垠、道哥、余弦、云风、Fenng、MacTalk、小胡子哥、张鑫旭等。

互联网圈子里热爱分享的产品经理大佬,则是非常稀缺的;而且整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要比技术圈的大佬低几个段位。我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在互联网圈有一定影响力且热爱分享的产品经理并不多:纯银V、「刘言飞语」的作者刘飞、「产品沉思录」的作者刘少楠、「一天世界」的作者李如一,还有在公众号里活跃的二爷鉴书、白鸦。如果还要加一个人,快刀青衣一定算一个。

快刀青衣是一位卓越的产品经理,得到 App 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罗胖和脱不花致力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运营、以及寻找课程资源时,快刀青衣选择安静地做一个美男子,看看书、讲讲段子、钻研得到 App 的产品优化,时不时分享一些产品思考和生活日常。

我们要通过哪些渠道关注快刀青衣呢?

首先,可以在「得到」App 的“知识城邦”里关注快刀青衣,那里是他分享的主战场:

其次,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快刀青衣」,在那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灵魂。温馨提示,这是一位“年更”的号主:

快刀青在知乎上有两万多粉丝,偶尔有动态,但不够活跃:

在微博上有三万多粉丝,但是看不到动态了:

早期在虎嗅上有一些文章:

关于叙事能力

补充讲一下,上一段的内容里,我提到了叙事能力。叙事能力这个词,可不简单,值得仔细琢磨。我认为良好的叙事能力,至少依赖这几个因素:

  • (1)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 (2)察觉关键问题时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 (3)口头表达时,尽量让对方听懂,提到专有名词时,要适当解释;有底气、不啰嗦、不抢话、不出风头、不沉默、学会倾听。
  • (4)文字表达时,简洁明了、有穿透力、一步到位;注意基本的写作规范和标点符号。
  • (5)整体要系统化、结构化、有大局观。格局大,ego 小。

此外,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随和的性情、幽默的风格、标准的普通话、气场强大的演讲水平、极具辨识度的音色,那更是加分项了。

我看「知识付费」这个概念

罗胖在公开场合对“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很反感,他一再强调,得到是在做“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理由就是:我们从小就在接受付费,买早餐、上学、买本书,这都要付费。你听过油条服务,你有听说过油条付费吗?付费是情理之中的,怎么能说得到在做知识付费呢?我们做的是更好的知识服务,我们的服务是别人家没有的。

但是,这一点,我并不赞同他。我来做几个类比。

“App”这个词,它的全称是 Application,中文翻译是“应用程序”。App 的含义一般是特指手机软件,当然也包括 iPad、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上的软件,但并不包括电脑上的软件。电脑上的软件,我们会特别说明是 Mac 软件、Windows 软件。

(补充个题外话,“App”这个词的标准写法是“App”,读音是 [æp]。但大部分人写成是“APP”,念成是“A-P-P”。由于大众的习惯实在很难纠正,所以现在这两种写法和读音都可以。)

“前端工程师”这个词,一般是特指“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编程语言用的是 JavaScript。从广义上讲,虽然 Web 前端、iOS、Android 这三个技术方向都属于“大前端”领域,但针对 iOS、Android 这两个方向的岗位,我们都会单独用“iOS 开发工程师”、“Android 开发工程师”来描述。

“直男”这个词,是表示“性取向正常的男性”。“直男癌”这个词,是表示“自以为是、情商低,甚至喜欢评判女生、以自己为中心的男权主义”。这两个词,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用“直男”来代表“直男癌”,以至于,连百度百科都不得不扩宽“直男”的含义。

下面这张图,是 2020 年 2 月份我截的图:(百度百科特别强调,不要把“直男”和“直男癌”搞混了)

下面这张图,是 2020 年 9 月份我截的图:(百度百科终于肯妥协了,“直男”包含了“直男癌”)

“内卷”这个词,最近非常流行。直到我看了万维钢在得到专栏的讲解,我才明白“内卷”这个词的历史由来和原本的含义:内卷是一种低级的复杂。但是,普通大众提到“内卷”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表达“由于过度竞争导致内耗,进而恶性循环,停滞不前”。我猜,大众的这种理解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再回到“知识付费”。“知识付费”这个词一般是特指“针对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付费”。因为互联网早期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一直强调“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付费服务的热潮是最近几年兴起的。而线下生活中的大部分服务,自古以来都是付费的,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

得到 App 是 2016 年推出的,它的出现,意味着知识付费的元年到来了。

总结一句:一个概念的兴起,不是由这个概念的字面含义可以决定的,也不是由这个行业里的头号公司可以推动的。而是:怎样能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它实际想表达的含义。

如果说“得到做的是知识服务”,这种表述当然更高端、更官方,也没毛病,但新用户听了之后还是不知道“得到是干啥的”。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很多概念或者词汇(比如 App、前端工程师、知识付费等),它的字面含义和实际想表达的含义,往往是不一样的。应该以实际想表达的含义为准,不可望文生义。

罗胖反复给大家纠正概念,并非明智之举。如果哪天罗胖能笑着接受人们笑着谈论“得到做的是知识付费”,说明他成长了,那是一种真正的“心宽体胖”。

罗振宇最大的贡献,不是知识服务,而是知识变现。最该感谢他的人,不是那些收获知识的人,而是那些贩卖知识的人。

我看得到

很多人不看好知识付费,或者不看好得到 App 未来的增长趋势。

关于知识付费,我给不了太专业的点评,但我只想做一个预测:知识付费领域里,如果未来只剩下一家公司,那一定是得到 App 所在的公司。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一家知识付费公司都不剩呢?会有那个时候吗?”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人类已经在火星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另一种可能是,没有人会再提“知识付费”这个概念。

也有人说,得到的增长遇到瓶颈、盈利模式遇到瓶颈,所以得抓紧上市。

还有人说:“我买的付费课程,大多数都没有看。知识付费就是个伪需求,是在贩卖焦虑。那我想问问: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你买的纸质书,看了多少呢?那是不是要怪出版社?怪作家?

我觉得,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得到的活跃度会像豆瓣一样,喜欢的人很喜欢,忠诚度很高;不喜欢的人,你怎么说服他,他就是不喜欢。

但这种最坏的情况,还不会这么快到来。

得到提供的很多服务,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比如大师们提供了众多优质课程;比如得到上的文字可以直接复制,不玩花样:

比如:得到的电子书,支持全文检索,这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这种功能甚至是一种 bug 级的存在,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再比如,得到 App 展现给用户看的数据表现(比如专栏的购买量、阅读量等数据),非常真实,不掺水(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得到的活跃度数据-图 1:

得到的活跃度数据-图 2:

结合上面两张图,以及招股书中的数据来看:截至 2020 年 8 月,得到 App 的日活是 70W 左右,月活是 350 万左右。86%的人都在看得到专栏,看电子书的人只有 4%。

我认为,得到的电子书业务,还没开始发力,电子书业务将助力得到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微信读书现在已经有很大的用户规模了,得到完全有机会反超。

诚然,得到的规模想要扩大,确实要相对吃力一些,既要普及大众认知,又要普及得到的品牌。这同时也意味着:知识付费领域,将长期是一片蓝海,未来有无限可能。得到任重而道远。

我接受了知识付费,成功了吗?

我在得到 App 的累计学习时长快 1000 小时了,消费超过 5000 元。你如果问我:“你变得更成功了吗?”我的答案是:没有。

接受知识付费,会让我们更成功吗?不会。对我们的工作能力有帮助吗?不够明显。反倒是那些鼓吹知识付费的人(包括得到里的部分学员),他们一直在宣扬和兜售成功学,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毒瘤。

知识付费,可以提升门槛,最大限度地过滤大量的垃圾信息,既可以筛选出优质的内容,也可以筛选出优质的用户。网络上当然也存在很多垃圾的付费内容,你会不会为此掏钱,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辨别能力。

我认为,阅读一个付费专栏,就跟花钱看一本书一样,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还有什么比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有趣的呢?

随着阅读的不断积累,才发现自己处于「愚昧之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太少。我们需要一边通过阅读体验别样人生,一边通过实践感受具体生活。

最后一段

这篇文章里,如果有提到夸奖得到的部分,请不要误会,目前为止,我与快刀青衣本人以及得到的核心成员从未有过直接的接触和联系,未来几年,我也不会持有得到的股票(我对炒股不太了解);如果有贬低得到的部分,请不要较真,这些只是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拙见;如果存在事实性错误,欢迎留言反馈。整体来说,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当做是一个长期关注互联网的人,写下来的一段互联网野史。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知识引擎,得到来做!

参考链接

快刀的阿里云代言广告照片。

罗振宇、快刀等 9 人的合影。

快刀青衣只是在公司创立之初,当了一年的 CTO。

InfoQ 转载里,介绍了快刀青衣的 title。

提到了常见的互联网大佬。

作者@于利强。

罗胖反对知识付费的概念。

“杰黄罡”的谐音是“劫皇纲”,罗振宇早期说过一句话叫“劫就劫皇纲,嫖就嫖娘娘”。这是2016年的“死磕侠”故事了,意味着要成事就要成大事。

体验了这款小而美的代餐产品「若饭」,谈谈我的感受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9月18日 18:00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不是广告。

最近很多大佬都在推荐「若饭」这款小而美的代餐品牌:

怀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我也体验了一下「若饭」,做个简单的测评:

今天中午 12:30,我一口气喝了一瓶「若饭」原味液体版 V3.7。到了下午三点,我已经饿了,肚子咕咕叫…

所以「液体代餐」当作临时的代餐还可以,比如早晚餐不规律、有时候忘了点外卖等。优点是方便、便携、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健康无污染(至少比部分地沟油外卖健康一些)。但缺点也不少:

  • 首先:缺少食物的口感。但口感这东西因人而异,有利有弊,垃圾食品的口感就很好。
  • 其次:没有饱腹感,喝一瓶完全不顶饱。多吃菜比多吃米饭有营养,米饭面食的一个很大作用就是饱腹。
  • 最后:人的肠胃等器官是需要通过食物来长期活动的。所以,液体代餐不适合长期食用,更不适合小孩儿。

反正饿着也是饿着。下午四点,我继续体验了一下「若饭」的其他款式。「若饭」的各种款式,简单测评如下:

  • 「若饭」原味液体版 V3.7:味道有点像淡淡的奶茶,微甜,比奶茶要粘稠一些。
  • 「若饭」咖啡味液体版 V3.7:味道有点像淡淡的咖啡+港式奶茶,微甜(没有咖啡的苦味),比咖啡要粘稠一些。很显然,咖啡味比原味的口感更足。​
  • 「若饭」固体版 V1.9:特别甜,吃起来有点像大白兔奶糖,又有点像糕点。甜味主要来自 GI 健康代糖“麦芽糖醇”。这东西有点像能量棒,我建议糖度可以降低一些。
  • 「若饭」粉末版 V2.9:目前只有原味的款式。冲泡比较麻烦,所以我还没试。冲泡之后,味道应该跟原味液体版差不多。

若饭液体版大约20元/瓶,350ml。官方旗舰店的各种 sku 如下:

若饭号称是「液体便当」的开创者,于 2015 年 5 月开创了「液体便当」新品类;创始人@伯恩曾经是一名程序员。连产品的包装都加上了版本号,的确有程序员的风格,这一点我点赞。整体来说,「若饭」这款产品做得很用心。

小孩儿能食用吗?不建议。包装说明上有标注,若饭的所有款式(包括固体版、液体版、粉末版)都不适合婴幼儿。

时间点:不适合中午食用,因为不顶饱(个人建议),早餐或者晚上加班的时候错过饭点可以试试。比如早餐&晚餐不规律、忘了点外卖,可以来一瓶,摄入营养。还有的人早上或者晚上就是不想吃饭,把这个当作功能饮料摄入营养也无妨。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疑问:中午的饭量一般比早晚大一些,通过代餐,要怎么比较好地解决中午没吃饭的问题呢?再来三瓶恐怕不行。

食用频率:不适合长期食用,原因可以看我在上面提到的三个缺点。

适用场景填补食物空白区

个人总结:目前为止,对于普通人来说,液体代餐比较难普及。既要普及大众认知,又要普及商品品牌。但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代正餐,它有它的适用场景。无论如何,简单尝试一下,多一种选择也未尝不可。

总的来说,「若饭」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我并不是什么大佬,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的个人感受,不喜勿喷。

写这篇文章还花了我不少银子,不如留言反馈一下?

参考链接:

  • 播客节目《一派·Podcast》的第 027 期:代餐就等于减肥餐?这可能是一场误会
  • @花总的微博视频

自己动手制作电子书的最佳方式(支持PDF、ePub、mobi等格式)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9月14日 18:00

前言

对于经常阅读的人来说,制作本地电子书,算是刚需了。网上的很多教程都不太好用,所以我特地整理出一个详细的教程。亲测有效,一劳永逸。

当你意外发现某个宝藏公众号时,想要集中阅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恨不得一口气看完,你会怎么做呢?你可能会把它添加到“微信读书”App 的书架上:

但上面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并非最佳,仍然不尽人意,存在不少问题。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第三方服务,可以将任意公众号的文章制作成电子书,我试过很多次,但都是付费的。一听说要钱,你又不干了:

再列举一种场景:当你在 GitHub 上发现一个很全面很丰富的项目文档时,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可 GitHub 网站的服务器在国外,国内的访问速度实在感人,你想要把它下载到本地查看,会怎么做呢?你估计会选择git clone或者直接选择“Download ZIP”,然后用 Typora 或者 VS Code 软件打开这个项目文档,在本地查看:

总之,你能想到的方式,我都想到了,而且都尝试过。

现在的需求就是,如果你经常阅读网上的资料,肯定会有这样一个需求:怎么把这些几百页、甚至几千页的内容整理成 PDF、ePub、mobi等格式的电子书呢

要么花钱请别人做,要么自己做。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告诉你”自己动手制作 PDF、ePub、mobi 等格式电子书“的最佳方式。如果你是码农出身,下面讲的这些步骤,根本难不倒你。如果你不是码农出身,也没关系,只要你有一台电脑,跟着我讲的教程研究下去,肯定能搞定。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难不难、会不会,而是在于你是不是爱折腾

制作电子书的具体步骤

整体流程

先说一下整体步骤:

(1)安装 gitbook 工具。

(2)安装 calibre 软件,配置 ebook-convert工具。

(3)将md格式的多个文件素材导出为电子书(支持 PDF、ePub、mobi 等格式)。

(4)高级进阶:配置电子书的目录、封面、页眉页脚等。

整理流程如下:

接下来我们看看详细的完整步骤。

编译环境

node.js和calibre版本:

  • node:v12.18.4
  • calibre:5.11.0

gitbook -V:

  • CLI version: 2.3.2
  • GitBook version: 3.2.3

步骤 1:通过 npm 安装 gitbook-cli

安装命令如下:

1
npm install -g gitbook-cli

安装成功之后,再执行gitbook -V命令确认是否安装成功,此时会自动安装 GitBook:

1
2
3
gitbook -V
CLI version: 2.3.2
GitBook version: 3.2.3

备注:如果你不知道 npm 是什么,可以自行查阅如何安装 Node.js 和 npm 环境

如果你在执行gitbook -V命令的时候提示错误TypeError: cb.apply is not a function,有两个解决办法:

  • 方法1:原因是 Node.js版本不对。Node.js 建议安装 10.X版本(比如 10.21.0 版本)。参考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932054/

  • 方法2:打开文件node_modules/gitbook-cli/node_modules/npm/node_modules/graceful-fs/polyfills.js,将下面这三行代码注释掉:

1
2
3
fs.stat = statFix(fs.stat)
fs.fstat = statFix(fs.fstat)
fs.lstat = statFix(fs.lstat)

参考链接:https://flaviocopes.com/cb-apply-not-a-function/

步骤 2:安装 ebook-convert(针对 Windows 用户)

ebook-convert 是能够自由转化格式的一个命令行工具,已经包含在 calibre 软件里面了。

(1)安装 calibre 软件。calibre 的官网如下:(我们可以去官网下载安装)

https://calibre-ebook.com/

(2)在终端输入ebook-convert --version命令,验证 ebook-convert 是否能正常使用:

1
2
3
ebook-convert --version
ebook-convert.exe (calibre 5.11.0)
Created by: Kovid Goyal <kovid@kovidgoyal.net>

如果输入上面的命令后提示错误,说明你还需要将 calibre 的安装目录添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中。

步骤 2:安装 ebook-convert(针对 Mac 用户)

ebook-convert 是能够自由转化格式的一个命令行工具,已经包含在 calibre 软件里面了。

(1)安装 calibre 软件。calibre 的官网如下:(我们可以去官网下载安装)

https://calibre-ebook.com/

(2)配置 ebook-convert。针对 Mac 系统,需要执行如下命令,把 ebook-convert 软链接到 bin 目录:

1
sudo ln -s /Applications/calibre.app/Contents/MacOS/ebook-convert /usr/bin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如果出现Operation not permitted异常,说明系统权限限制,此时需要配置环境变量

(3)环境变量配置:

1
2
3
4
5
vim ~/.bash_profile

# 将下面这两行配置,添加到 .bash_profile 文件中
export EBOOK_PATH=/Applications/calibre.app/Contents/MacOS
export PATH=$PATH:$EBOOK_PATH

备注:可以自行研究下,在命令行环境,如何通过 vim 编辑文件。

然后刷新一下刚刚的配置:

1
source ~/.bash_profile

(4)在终端输入ebook-convert --version命令,验证ebook-convert是否能正常使用:

1
2
3
4
ebook-convert --version
ebook-convert (calibre 5.4.2)
Created by: Kovid Goyal <kovid@kovidgoyal.net>
meiyamin@meiyamins-MacBook-Pro  ~ 

步骤 3:配置电子书的目录

本地新建一个空的文件夹,作为我们的电子书项目。文件夹的名字随便起,但建议用英文命名。

(1)项目初始化。

在当前项目下,执行如下命令,进行初始化:

1
gitbook init

此时,项目下会自动生成如下两个文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 README.md:书籍的简介放在这个文件里。

  • SUMMARY.md:书籍的目录结构在这里配置。

这两个文件创建后,内容为空白,可使用 Markdown 语言自定义内容。

(2)配置电子书的目录。

我们先把本地的 markdown 文件(也就是我们的电子书素材)放到项目中,然后在SUMMARY.md文件中配置电子书的目录。

比如说, 我的项目中有下面这些文件:

那么,我在SUMMARY.md文件中就要这样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目录

* [README](./README.md)
* [00-前端工具](00-前端工具/0-README.md)
* [01-VS Code的使用](00-前端工具/01-VS Code的使用.md)
* [02-Git的使用](00-前端工具/02-Git的使用.md)
* [01-HTML](01-HTML/0-README.md)
* [01-认识Web和Web标准](01-HTML/01-认识Web和Web标准.md)
* [02-浏览器的介绍](01-HTML/02-浏览器的介绍.md)
* [03-初识HTML](01-HTML/03-初识HTML.md)
* [02-CSS基础](02-CSS基础/0-README.md)
* [01-CSS属性:字体属性和文本属性](02-CSS基础/01-CSS属性:字体属性和文本属性.md)
* [02-CSS属性:背景属性](02-CSS基础/02-CSS属性:背景属性.md)
* [03-CSS样式表和选择器](02-CSS基础/03-CSS样式表和选择器.md)
* [03-JavaScript基础](03-JavaScript基础/0-README.md)
* [00-编程语言](03-JavaScript基础/00-编程语言.md)
* [01-JS简介](03-JavaScript基础/01-JS简介.md)
* [02-变量](03-JavaScript基础/02-变量.md)
* [03-变量的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03-JavaScript基础/03-变量的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md)

制作成的目录,将会是下面这种效果:

步骤 4:导出电子书

(1)本地预览电子书:

1
gitbook serve

执行上方命令后,工具会对项目里的 Markdown 格式的文件进行转换,默认转换为 html 格式,最后提示 Serving book on http://localhost:4000

我们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4000,预览一下电子书的效果:

(2)制作并导出电子书。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生成 PDF 格式的电子书:(PDF 是最常见的文档格式)

1
gitbook pdf ./ ./mybook.pdf

生成 epub 格式的电子书:(epub 是最常见、最通用的电子书格式)

1
gitbook epub ./ ./mybook.epub

生成 mobi 格式的电子书:(mobi 格式可以在 kindle 中打开)

1
gitbook mobi ./ ./mybook.mobi

上面这三种格式的电子书生成之后,项目里会看到这三个新增的文件:

我们把电子书打开,验收一下成果。

打开 pdf 电子书看看效果:

打开 epub 电子书看看效果:

怎么样,自制电子书就这样做好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制作电子书的高级配置

电子书做好之后,我猜你肯定想进一步做个性化配置,比如:怎么加封面?怎么修改页眉页脚?还有其他的一些配置。

我们来看看亲手制作的电子书,有哪些常见的高级配置。

制作书籍封面

为了让书籍显示得更加优雅,我们可以指定一个自定义的封面。操作如下:

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准备好 cover.jpg (大封面)和 cover_small.jpg (小封面)这两种封面图片。注意,图片的文件名和后缀名必须严格按照这句话来。

GitBook 的官方文档建议: cover.jpg (大封面)的尺寸为 1800x2360 像素,cover_small.jpg(小封面)的尺寸为 200x262 像素。图片的制作,建议遵循如下规范:

  • 没有边框
  • 清晰可见的书本标题
  • 任何重要的文字在小封面中应该清晰可见

book.json :电子书的各种配置

我们可以在项目的根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book.json(注意,文件名是book,后缀名是json),这个book.json就是电子书的配置文件,可以在里面填一些常见的配置。

关于 book.json 的配置项有很多,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GitBook book.json”找到。这里大致列举一些。

1、常规配置如下:

配置 book.json 的示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
"title": "前端入门和进阶图文教程",
"description": "前端入门到进阶图文教程,超详细的Web前端学习笔记。从零开始学前端,做一名精致优雅的前端工程师。公众号「千古壹号」作者。",
"author": "千古壹号",
"language": "zh-hans",
"gitbook": "3.2.3",
"root": "."
}

备注:上面的root根目录为当前目录,使用默认的就好,此项可以删掉,这里仅做演示。

2、pdf 的配置如下:(使用 book.json 中的一组选项来定制 PDF 输出)

配置项描述
pdf.pageNumbers将页码添加到每个页面的底部(默认为 true)
pdf.fontSize基本字体大小(默认是 12)
pdf.fontFamily基本字体样式(默认是 Arial)
pdf.paperSize页面尺寸,选项有: a0、a1、 a2、 a3、a4、a5、a6、b0、b1、b2、b3、b4、b5、b6、legal、letter (默认值是 a4)
pdf.margin.top上边距(默认值是 56)
pdf.margin.bottom下边距(默认值是 56)
pdf.margin.left左边距(默认值是 62)
pdf.margin.right右边距(默认值是 62)

定制 PDF 文档输出格式的示例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df": {
"pageNumbers": false,
"fontSize": 12,
"paperSize": "a4",
"margin": {
"top": 36,
"bottom": 36,
"left": 62,
"right": 62
}
}
}

备注:如果你不需要对输出的 pdf 做任何特定的配置,则不需要添加上面的内容,让 pdf 的输出格式保持默认就好。

3、plugins 插件:

插件及其配置在 book.json 中指定,让电子书的配置能力更加强大。

通过插件,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修改页眉页脚、自动生成并显示图片的标题等。

另外,针对在线版的GitBook电子书,也有很多插件,这里列举几个:

关于插件的具体配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下。

自动生成目录(重要)

如果你的电子书素材里有很多 markdown 文件,那么,如何将多个 markdown 文件的文件名,在SUMMARY.md里快速生成对应的目录?

难道要一个一个地手动 copy 吗?这不可能。

说白了,这个需求就是:如何自动生成电子书的目录?改变世界的程序员用「脚本」就能搞定,一键执行。

网上有很多好用的脚本,我给你推荐一个亲测好用的脚本:

GitBook 自动生成目录的脚本:https://github.com/fushenghua/gitbook-plugin-summary

操作方法很简单,把上面这个链接中的项目下载下来,进入到这个项目的目录,执行 python gitbook-plugin-summary.py dirPath 即可自动生成电子书的目录,亲测有效。备注:这里的dirPath指的是你的电子书目录的绝对路径。

对了,在执行上面这个脚本之前,记得先安装 Python 环境。

电子书用什么软件打开

用什么软件打开 PDF

Windows 平台:可以用「福昕阅读器」或者「Acrobat Reader DC」。「福昕阅读器」既有 Windows 平台,也有 Mac 平台。

Mac 平台:可以用自带的「预览」打开。

其实,不管你用的是 Windows 电脑还是 Mac 电脑,你都可以用 Chrome 浏览器打开 PDF。

iPhone 或 iPad平台:可以用自带的「iBooks」打开,或者用「WPS Office」打开。也可以用第三方软件「GoodReader」,不过需要 40 人民币。

Android 手机:可以用「WPS Office」等第三方办公软件打开。

用什么软件阅读 ePub 电子书

Windows 平台:可以用「calibre」软件阅读 epub 电子书。

Mac & iPhone & iPad 平台:用自带的「iBooks」阅读即可。iBooks 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电子书进行标注和搜索,无疑是体验最好的 ePub 电子书阅读软件。

Android 手机:可以用「多看阅读」App 来阅读 epub 格式电子书。

用什么方式阅读 mobi 电子书

kindle 电子书有两种常见的电子书格式:「mobi」格式和「azw3」格式。

  • 针对 mobi 格式的电子书,你既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将其发送到 kindle 阅读器(可以自行网上查一下相关教程),也可以将其拷贝到 kindle 阅读器(是连接 usb 进行拷贝)。

  • 针对 azw3 格式的电子书,就只能通过拷贝的形式(是连接 usb 拷贝)传输到 kindle 阅读器。

小结

我在 2017 年 1 月写过一篇电子书科普的文章,快三年过去了,如今回过头来看,那篇文章一点也不过时,不妨看看:《电子书有哪些常见格式?以及该怎样阅读它

最后一段

如果你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可用的素材来制作电子书,可以拿我的项目练练手。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qianguyihao/web

我用上面的项目制作成了一个电子书。在“千古壹号”的公众号后台回复“pdf”,给你看看我制作的电子书效果。

不瞒你说,这篇文章,我在一年多以前就写好了初稿并放在了 GitHub 上,当时专门折腾过一次。

最近几天,我突然又有了制作电子书的需求。一年多过去了,我还以为有啥新的方法可以试试,然而我在网上找了一圈,好用的方法还是没变。所以,我今天整理一下发出来,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其他的各种自制电子书的方法我都试过了,都不太好使,唯独 GitBook + calibre 是最佳选择,信我没错!

参考链接

优质品牌推荐,品质生活选择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8月17日 18:00

本文发布时间:2020-08-17,更新时间:2022-02-28。

前言

你可能会有疑问:“现在都在强调消费降级,还有必要提升生活品质么?”

是的,很多品牌,不一定都需要尝试,看看猪跑也未尝不可。三五个人聚餐的时候,大家谈论吃喝时,如果你一脸懵逼,这也没听说过,那也没吃过,反倒无所适从。

这篇文章中推荐的品牌,纯属个人喜好,无任何广告成分,不喜勿喷。有些品牌具有地域性。

软件产品(学习类)

  • 正版电子书资源:

    • 得到App 的电子书会员(用户体验好,而且可以针对所有电子书做全文检索;缺点是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正在逐渐扩充)。

    • 微信读书 App(书库全,依托于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 Kindle(Kindle 电子书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全的;此外,Kindle 还可以用来盖泡面)。

  • epub电子书阅读软件

    • 微信读书(Android、iOS 平台、Web 平台)

    • Apple Books(Mac和iOS平台)

    • Calibre(Win和Mac平台)

    • Neat Reader(全平台)

    • 多看阅读(Android和iOS)

    • 掌阅 iReader(Android和iOS)

    • Kindle阅读器

    • 静读天下(Android平台)

    • Starrea(Win10专用的付费软件)

  • pdf阅读软件:

    • MarginNote(Mac和iOS平台)

    • BookxNote(Win平台)

    • 浏览器

  • 纸质书阅读:读库。

  • IT 技术课程:极客时间 App、慕课网的实战课程、传智播客/黑马程序员的视频教程、Coursera(吴恩达创办)

  • 周刊:「中读」App 中的“三联生活周刊”、「财新」App 中的“财新周刊”。

  • 外语学习:开言英语 App、流利说 App、百词斩 App、多邻国 App、不背单词 App(根据真实语境学单词)、墨墨背单词 App。

  • 学习打卡:Timing App。

  • 历史等人文知识:全历史 App(小而美的产品,很推荐)

  • 通过 TED 演讲分享知识:“一席”公众号(上面的视频都很有深度)

  • 综合学习型网站:bilibili(众所周知,B 站是一个学习网站)、可汗学院。

  • 写作格式:Markdown 语法。在此补充推荐 md 编辑软件 Typora、md 在线排版工具 www.mdnice.com、在线的文本和语法纠错工具**写作猫**(www.xiezuocat.com)

  • 保持专注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可自行下载相关的 App)

软件产品(综合类)

  • 电影评分、图书评分:豆瓣 App
  • 模块化笔记软件:notion。notion 比传统的笔记软件(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更高效、更科学、功能更强大。另外还有一款类似的软件 wolai,wolai是对 notion 的拙劣模仿。
  • 碎片化笔记软件:flomo
  • 笔记软件:语雀。
  • 社区:即刻 App。产品体验很好,细节做的到位。在即刻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欢迎你在即刻上搜索@千古壹号关注我。
  • 播客软件:小宇宙 App。播客是一种很接地气的信息源。
  • 好物种草:即士多 App。即刻公司的产品能力很强,即刻 App、小宇宙 App、即士多 App都是他们家的。
  • 产品体验最好的听歌软件:网易云音乐(缺点是曲库不太全)
  • 查看各种商品的排名:盖得排行 App
  • 天气预报实时查询:彩云天气 App
  • 垃圾短信过滤:熊猫吃短信 App(仅限 iOS 系统)
  • 密码管理:名叫“1Password”的 App
  • 基于大 V 建立的付费社群:知识星球 App(里面有些是良心大 V,有些是割韭菜的大 V,好坏需自行甄别)
  • 二手书买卖:“多抓鱼”小程序(缺点是,可交易的书种类比较少)
  • 装修参考:好好住 App
  • 共享充电宝:“街电”小程序

备注:本文侧重于生活类推荐,所以本段只推荐少数几个特别的 App。

购物渠道

  • 网购:首选“京东自营”,物流快,质量放心,售后服务一流。搭配“京东 PLUS 会员”一起食用,效果更佳。想要“多快好”,一般“省”不了。
  • 网上买菜、买水果:叮咚买菜 App、每日优鲜 App、盒马 App(盒马鲜生)
  • 网上生活超市:朴朴 App(朴朴超市)
  • 网上买药:叮当快药 App
  • 便利店:全家、7-Eleven
  • 生活百货:名创优品、木槿生活
  • 销售过季、下架、断码的名牌:奥特莱斯
  • 还有一个你不知道的购物去处:免税店

数码产品&电子设备

  • 机械键盘:ikbc、Cherry(樱桃)、FILCO(斐尔可)、HHKB,价格从低到高。如果是女生用,推荐「洛斐」这个品牌,颜值很高。另外,机械键盘里,请自行查阅茶轴、红轴、青轴、黑轴的区别。办公打字一般选茶轴。
  • 可单手持握的手机:iPhone SE 第二代(2020 年 4 月上市)
  • 墨水屏手机:海信。
  • 硬盘:SSD 固态硬盘(可自行查阅具体品牌)
  • 看电视、看 PPT:iPad
  • 无线耳机:AirPods Pro
  • 降噪耳机:Bose 降噪耳机、AirPods Pro
  • 骨传导耳机:韶音
  • 无人机:大疆
  • 颜值高的小音响:猫王收音机
  • 游戏类:任天堂 Switch 游戏机(尽量买日版/港版,不要买国行版)、索尼的 PS4(全称是 PlayStation 4)
  • 颜值高的微单相机:徕卡富士。徕卡贵一些,富士便宜些。
  • 大型网络存储:群晖 NAS
  • 小米品牌中,性价比高且口碑不错的商品: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电视、小米平衡车。小米的其他商品里,质量参差不齐,请读者自行试错。在大多数时候,品质和性价比,无法同时满足。

电脑选择:Mac 和 Windows

针对部分互联网从业者的电脑,我推荐Mac 系列电脑

对于设计师、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iOS 开发工程师、Android 开发工程师、产品经理这些岗位而言,如果没有 Mac 电脑,工作起来几乎是一场灾难。

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一般根据预算,选择合适的 iMac,或者其他的 Mac 款式。

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iOS 开发工程师、Android 开发工程师则一定要选 MacBook Pro,屏幕要选 16 英寸,带触控栏,硬盘要选 512G 及以上,整体预算在两万左右。

对于后端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营岗而言,最佳选择是高配置的 Windows 电脑;如果用 Mac 电脑,有些工作反倒没有那么顺利。

如果是其他岗位,或者只是把电脑用来娱乐消遣,则要具体分析。

当然,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不差钱,选择什么电脑都行,左右开弓也不过分。

以上归纳,只适合参加工作后的人。如果你还是学生,那么,Mac 电脑并不是必需品,建议选高配的 Windows 电脑。比如说,Mac 电脑对 PPT、Word、Visio 等 office 软件的支持并不友好,不适合写论文;比如说,做实验的时候,很多软件只能在 Windows 上运行;再比如说,选个显卡好一点的 Windows 电脑,更适合打游戏。

总结一句:Mac 电脑并非万能,高配的 Windows 电脑也很香。

生活好物-大件(指定品牌)

  • 家用电器:美的、格力、西门子
  • 空调:格力、大金、三菱重工
  • 吹风机:戴森 Supersonic™ 吹风机。毫无疑问,这一款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吹风机,于2016年8月9日上市,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紫红色”款的颜值很高。
  • 吸尘器:戴森吸尘器
  • 牙刷:飞利浦电动牙刷。电动牙刷几乎应该人手一个,选 500 元以下的价位就好。另外,每隔半年左右需要更换刷头。
  • 医用口罩:医用的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防护效果的强弱从前往后排序。可自行查阅具体品牌。
  • N95 口罩:3M、Honeywell(霍尼韦尔)。最有名的是 3M。注意,N95口罩分为医用的N95口罩和工业用的N95口罩。
  • 刚装修的办公室,防甲醛:3M 的9541V9542V的活性炭口罩、3M 的6200 + 6005cn 防毒面具。如果甲醛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可以选择活性炭口罩;如果甲醛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可以选择防毒面具。
  • 祛疤痕:Kelo-cote 芭克(应该是目前最好的一款,但效果请自行保证;严重时,需就医咨询)

生活好物

大件(不指定品牌)

  • 人体工程学座椅
  • 电陶炉。跟电磁炉相比,电陶炉的火力更大、炒菜的受热更好。注意,电陶炉结束使用后,会有持续的余温,冷却速度较慢,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 蔬菜水果保鲜:真空封口机
  • 洗碗机
  • 厨房垃圾处理器/厨余粉碎机
  • 打扫卫生:扫地机器人
  • 电动晾衣架
  • 上班族带饭时:加热饭盒
  • 净水器
  • 智能电子门锁
  • 泡脚盆
  • 智能马桶盖
  • 空气净化器
  • 除湿机
  • 加湿器
  • 香薰机
  • 恒温底座
  • 日抛型隐形眼镜
  • 甲醛检测仪(租住房搬家、公司搬家时做一下检测)
  • 除甲醛:最有效的方法是“多通风”;如果家里安装了“新风系统”,自然更好;另外,一定要购买“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搭配使用。需要强调的是,“绿萝盆栽”和“活性炭”这两个东西,对于吸附甲醛来说,基本无效,杯水车薪。

小件(指定品牌)

  • 寄快递:顺丰快递。另外,「京东快递」提供给第三方的物流服务,正在对标「顺丰快递」,也可以考虑。
  • 牙膏:狮王、欧乐 B、艾禾美
  • 牙刷:狮王
  • 洗发水:德国的「施巴」、韩国的「吕」、日本的「资生堂」。
  • 保温杯:膳魔师、象印
  • 蒸汽眼罩:花王
  • 拭镜纸&眼镜布:蔡司
  • 纸巾:德宝、舒洁
  • 棉柔巾/洗脸巾(可用于洗脸擦脸,用完即扔):全棉时代
  • 湿厕纸(用完后可冲入马桶):舒洁
  • 可擦笔:百乐。可擦笔写起来像中性笔(颜料没有中性笔那么黑),但其实遇热可以擦除,是替代铅笔的一种选择。

小件(不指定品牌)

  • 清洁牙齿:水牙线
  • 饭后漱口:漱口水
  • 免洗洗手液
  • 芦荟胶
  • 硅藻泥地垫(放在浴室门口,可快速吸水)
  • 真丝眼罩
  • 电蚊香液。无论是普通蚊香,还是电蚊香液,对婴儿多少会有些影响。
  • 起夜照明:人体感应小夜灯
  • 弹力牛仔裤
  • 脏衣物处理:脏衣服收纳筐
  • 洗衣服时:洗衣袋、洗衣凝珠、洗衣消毒液
  • 衣服被染色时:漂白剂(分为“白嫖”、“彩漂”两种)
  • 消毒:消毒酒精、酒精喷雾、酒精棉片
  • 真空压缩袋(尽量选“内含手泵”的款式,适合收纳棉被、枕头等衣物,既节省空间,又能防潮)
  • 自锁式尼龙扎带(你肯定见过,但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 垃圾袋:自动收口垃圾袋
  • 水槽垃圾处理:一次性水槽过滤网
  • 出差旅行必备:一次性压缩毛巾(也称“一次性洗脸巾”)、一次性压缩浴巾。尽量选独立包装的。
  • 出差旅行可选:一次性内裤。
  • 一次性马桶垫(家里、公共卫生间、出差旅行时,都可以用)
  • 一次性手套。适用场景有很多,比如:切辣椒、洗碗、倒垃圾、办公室吃零食、买菜时挑花甲等。
  • 电动橡皮。

餐饮

餐饮品牌

  • 水果:百果园
  • 四川火锅: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蜀大侠。海底捞的服务最好、调料最全。
  • 其他火锅:呷哺呷哺(台湾品牌,念xiā bǔ xiā bǔ)。
  • 汤锅:同仁四季
  • 焖锅:黄记煌三汁焖锅
  • 麻辣香锅:拿渡麻辣香锅
  • 粤菜:太兴餐厅、点都德
  • 江浙菜:绿茶餐厅、外婆家
  • 湘菜:彭厨、毛家饭店
  • 川菜:马路边边串串香、缪氏川菜等。川菜太多,欢迎推荐。另外,我再补充一个地方,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附近,有一条美食街叫“奎星楼街”,这条街上有一家川菜不错,名叫成都吃客(奎星楼店)。你还可以在这条街上顺便尝一下冰粉(四川的特色甜品)。
  • 西北菜:西贝莜面村
  • 陕西特色(凉皮、肉夹馍、BiángBiáng面为代表):凉皮先生、大掌柜凉皮肉夹馍、西少爷肉夹馍
  • 鲁菜:全聚德烤鸭
  • 云南菜:云海肴
  • 徽菜(安徽菜):小菜园、皖厨
  • 东南亚菜:(欢迎补充)
  • 韩国料理:汉拿山
  • 日料寿司:N多寿司
  • 牛排:豪客来、王品牛排
  • 鸡排:正新鸡排
  • 排骨:桥头排骨
  • 卤肉饭:台资味
  • 小龙虾:堕落小龙虾
  • 牛蛙:老佛爷铜炉蛙锅、蛙来哒
  • 肉蟹煲:胖哥俩
  • 黄焖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
  • 烤鱼:半天妖、愿者上钩、探鱼
  • 鱼粉:五谷鱼粉
  • 酸菜鱼:鱼你在一起
  • 烧烤:木屋烧烤(深圳品牌)、九田家黑牛烤肉料理。生活需要一些烟火气。
  • 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觅姐麻辣烫
  • 冒菜:三顾冒菜、芙蓉树下、大牌冒菜。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
  • 炸鸡汉堡: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在中国,肯德基的规模超过麦当劳;在美国则相反。
  • 披萨:必胜客、萨莉亚、达美乐。必胜客的品牌最大;萨莉亚是公认的好吃不贵。
  • 现炒快餐:小女当家(深圳)、蒸菜兄弟、小女掌勺(深圳)
  • 面食:面点王、遇见小面、味千拉面、和府捞面、重庆小面、秦云老太婆摊摊面(重庆小面的子品牌)、李先生牛肉面大王、
  • 面食(米线):阿香米线
  • 生煎包:小杨生煎
  • 卤味:廖记棒棒鸡、武汉的周黑鸭。
  • 锅盔:阿甘锅盔、围炉锅盔
  • 锅贴:四海游龙
  • 烧饼:晨光烧饼、又卷烧饼
  • 饺子:喜家德、袁记饺子
  • 馄饨:吉祥馄饨、如意馄饨。注意写法和读音,是馄饨(hún tun),最后一个字读轻声;不是混沌(hùn dùn)。
  • 粥:三米粥铺、蔓玲粥店
  • 奶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幽兰拿铁”款好评)、喜茶、一点点、CoCo 都可、伏见桃山、813 芭依珊 Baesan、书亦烧仙草等。另外还有“台盖”的“芝士奶盖茶”也好喝。价格不一,丰俭由人。
  • 咖啡:星巴克、Costa
  • 冰淇淋:DQ、哈根达斯。
  • 生日蛋糕:幸福西饼熊猫不走蛋糕、好利来、八喜冰淇淋蛋糕
  • 糕点:鲍师傅、85度C
  • 聚餐在线排号:美团 App、“美味不用等”公众号。
  • 口腔溃疡:意可贴

其他餐饮种类(不指定品牌)

  • 快餐。快餐一般是指预先做好的饭食。另外还有一种“现炒快餐”,味道更好些。
  • 蒸菜
  • 包子馒头
  • 串串
  • 茶餐厅
  • 豆浆油条
  • 手抓饼
  • 云南过桥米线
  • 兰州拉面
  • 酸辣粉
  • 螺蛳粉
  • 饺子、云吞、馄饨、龙抄手
  • 寿司
  • 甜品
  • 椰子鸡
  • 凉皮
  • 麻辣香锅
  • 潮汕牛肉锅
  • 轻食

美食

美食品牌

  • 橙子:褚橙。褚橙是褚时健种的,褚时健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他的书《褚时健传》。“褚橙”和“云冠橙”这两个品牌都是他们家的,每年的11月初可在旗舰店购买。
  • 桔子/橘子:涌泉蜜桔
  • 苹果:洛川苹果
  • 大米:五常大米
  • 方便面:出前一丁

零食

  • 干货零食:老接口
  • 肉类零食:无穷
  • 素食零食:口水娃

地方特色美食

  • 澳门小吃:钜记饼家

牛奶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

如果你喝的是国产牛奶,请尽量选择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里的牛奶品牌。如果你喝的是进口牛奶,欢迎留言推荐品牌。

巴氏杀菌奶

再推荐一种牛奶:巴氏杀菌奶。巴氏杀菌奶的保质期只有七天左右,但保存了牛奶本身的绝大部分营养和口感。巴氏杀菌奶中,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奶叫娟姗奶

纯牛奶推荐

纯牛奶,推荐如下品牌(括号里的是原产地):

  • 欧亚(云南大理)

  • 小西牛(青海)

  • 德亚(德国)

  • 山花(贵州省贵阳市)

  • 西域春(新疆)


  • 认养一头牛
  • 新农(新疆)
  • 新希望(河北保定)

  • 天润(新疆乌鲁木齐)


  • 皇氏(广西)

  • 天友(重庆)

  • 菊乐(四川)

  • 山花(贵州贵阳)

水牛奶

水牛奶,推荐百菲酪。

酸奶

比简爱、安慕希、光明好喝的酸奶,推荐如下品牌:

  • 天润

  • 西域春

  • 乐纯

  • 兰格格

  • 和润

  • 北海牧场

  • 华农


  • 吾岛

  • 朝日唯品

水果

水果罐头

  • 黄桃罐头:林家铺子、真心、砀山(地区)、桃夫子

生活服务

生活琐碎

  • 精致证件照、照相馆:海马体天真蓝

  • 理发:“优剪”公众号(深圳)、“星客多”小程序(北京)

装修居家

  • 装修公司:爱空间装小蜜。爱空间是互联网装修品牌,装小蜜等第三方监理服务。

  • 搬家:货拉拉 App、“吉米搬家”公众号

出行

  • 打车:滴滴 App

  • 顺风车&长途车:嘀嗒出行 App、滴滴远程特惠

  • 航班信息&手机值机:航旅纵横 App

运动健身

  • 健身房App:乐刻运动

  • 健身计划App:训记

医疗

  • 在线问诊: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好大夫的名医更多。

  • 医疗信息查询:「就诊问问」小程序、「用药助手」小程序、丁香医生、腾讯医典、觅健(癌症与重症慢性病病友互助社交和医疗数据分享平台)、得到App的医学类电子书。

服饰

服饰品牌

  • 衣服:优衣库
  • 运动装:迪卡侬
  • 羽绒服:加拿大鹅、波司登

服饰(男生专用)

  • 袜子(男):男人袜
  • 内衣内裤(男):爱慕先生

女生护肤&化妆的种类

  • 日常面部护理:洁面、爽肤水、精华、眼精华、眼霜、面霜、唇膏、防晒、隔离、保湿、按摩膏、面膜、眼膜、美容仪、卸妆、眼唇卸妆
  • 身体护理:护发、磨砂、磨砂膏、护手霜、身体乳
  • 彩妆:妆前、底妆、口红、遮瑕、眉笔、睫毛膏、眼影、修容、高光、腮红、散粉

女生专用

  • 包治百病
  • 卫生巾品牌:花王乐而雅
  • 卫生棉条
  • 暖宝宝贴
  • 复活草面膜
  • 化妆棉(用完即扔)
  • 洁面仪
  • 戴森卷发棒
  • 护脚膏(经常穿高跟鞋的女生可以试试)
  • 一本书:《断舍离》

适合小白的投资理财方式

  • 指数基金
  • 港股打新

旅游度假

国内旅游景点

  • 稻城亚丁
  • 西藏山南
  • 西藏-阿里地区
  • 青海-可可西里
  • 丽江-玉龙雪山
  • 大西北环线
  • 川藏线 318
  • 上海迪士尼乐园
  • 广州长隆欢乐世界
  •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 高原反应必备:红景天。有些同学突然去海拔高的地方可能会有高反,头晕缺氧。红景天在医学上的效果有待考证,但如果你不知道带什么,就带它。还有,别忘了带羽绒服 ^_^

度假圣地

  •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森波拉火山温泉

其他未上榜的品牌

  • H&M(海恩斯莫里斯)
  • 服饰类:New Balance、斯凯奇、回力的鞋子、飞跃的帆布鞋
  • 烧烤:新楚记烧烤
  • 蛋糕:拿破仑蛋糕
  • neiku(男):男人袜、爱慕先生
  • 按摩:良指
  • 潮汕牛肉锅
  • 南非的一款芦荟胶,比完美赞 100 倍,马云直接搜南非芦荟胶即可,来自一个用过七八个牌子芦荟胶的鹅。 (2 票)。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F66D81uUsUy8LOJbTe7yQ
  • vsco 滤镜,2.8 元桃宝买了 200 多个滤镜,用了两年,发了 N 个朋友圈。这是我花的最值的两块钱。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771663/
  • 蓝牙音响:JBL

特别感谢

我个人的生活阅历有限。这篇文章的诞生,离不开好友们的鼎力支持。当我把初稿私信发给这些生活达人(吃货)时,他们饶有兴趣地列举了很多其他的生活品牌,如数家珍。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以下按照推荐或补充的时间先后排序)

  • @Felix He:补充了“微信读书”App。

  • @刘小绪同学:补充了“读库”;推荐了“拿破仑蛋糕”;推荐了按摩去处“良指”(地图上没搜到,应该是个隐蔽的地方)。

  • @刘涛:补充了 “Kindle”阅读器;推荐了“Costa”咖啡;推荐了“三菱重工”空调。

  • @犀利豆:推荐了“大金”空调。

  • @Rene🍉 :推荐了“欧乐 B”的排浊泡泡牙膏;推荐了“潮汕牛肉锅”。

  • @空明:推荐了“开眼英语”App;推荐了“戴森吸尘器”。

  • @沐童:推荐了“CoCo 都可”、“奈雪的茶”、“伏见桃山”奶茶;推荐了“H&M(海恩斯莫里斯)”的衣服;提供了“丰俭由人”这个成语,是个文化人。

  • @姚远:推荐了“813 芭依珊 Baesan”奶茶。

  • @孙先森:补充了“慕课网”;推荐了“Coursera”、“可汗学院”;推荐了购物的地方“奥特莱斯”、“免税店”;推荐了旅游景点“大西北环线”、“川藏线 318”。

  • @隆德:推荐了“台盖”的水果茶,里面的“芝士奶盖茶”这款最好喝。

  • @Jeffrey:补充了“迪卡侬”运动装皮牌;推荐了旅游景点“西藏-阿里地区”、“青海-可可西里”、“丽江-玉龙雪山”。

  • @Cadence ~:推荐了“不背单词”App、“Timing”App;推荐了“八喜冰淇淋蛋糕”;推荐了“滴滴远程特惠”;推荐了休闲放空好去处“福建平潭岛”、“福建东山岛”。

  • @April:极力推荐了“戴森吸尘器”,并描述了充分的理由。

  • @行走少年郎:推荐了“墨墨背单词”App;推荐了“洛斐”机械键盘。

备注:这一段里,「补充」的意思是,这个品牌我比较熟悉,只是一开始没有加上;「推荐」的意思是,我对这个品牌比较陌生,甚至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

最后一段

以上推荐只是抛砖引玉,欢迎留言补充更多内容,如果能附上推荐语就更好了。

当你在网上将多个品牌的关键词放在一起搜索时(比如同时搜“海底捞、百果园、面点王”,或者同时搜“电动牙刷、机械键盘、戴森吹风机”),你会发现,搜出来的基本都是广告。

现在不一样了,过不了多久,你就能意外地搜到这篇文章。我希望能给互联网上的优质内容,添砖加瓦。

买好的东西基本都有一个共性:贵。因为它们的成本很高。

在大多数时候,“品质”和“性价比”无法同时满足。想要“多快好”,一般“省”不了。想要“省心”,就不能“省钱”。

你可以不买,但你有选择的权利。

不要过分依赖这份清单,品质生活需要亲自去探索。何不多出去走走?

参考链接

指数基金投资:小白实践指南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7月7日 18:00

本文主要内容面向的是刚开始接触指数基金的同学,投资大神请无视。

前言

我是 2019 年中旬开始,陆续投资了十万元左右的指数基金,到如今的一年时间里,现在的整体收益超过2万元,整体收益率已经超过 **20%**。这期间,我基本没有花时间在上面研究。

如果你在这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那可真得感谢我了,因为我给你普及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我发现我身边的同事们,至少有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在学生群体当中,估计大部分人没听说过。

但是对于那些接触过一些投资理财的人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简单易学的被动投资方式。怎么可能会有人不知道?

有些人看到这里,心情颇为激动,准备马上跃跃欲试。

打住,我可没说投资指数基金就一定会赚。你要是像个傻瓜一样,随便往里面扔钱,肯定也会亏。你亏的钱,就是我赚的钱。

我的意思是: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指数基金方面的常识,把握时机做定投,长期来看,一定是涨的。在熊市(低估期)买入,在牛市(高估期)卖出,新手的收益率可以达到 15%以上,老手的收益率可以达到 25%以上;部分指数基金的收益甚至可以达到 35%以上。

对于普通小白而言,投资指数基金基本相当于存定期了,把自己存款的一半放进去即可。我们赶紧一起来了解下吧。

指数基金简介

巴菲特从不推荐别人买入任何股票,过去 20 年却 10 次推荐指数基金,他说:“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是投资的最佳选择。”目前在看,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不懂宏观经济,不懂行业,不会分析公司基本面,不会选股,也不会择时,只需要定期定额投资一些指数基金(比如沪深 300 指数的基金、中证 500 指数的基金等),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就已经超过了那些专业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指数基金的定投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

指数基金里的“指数”,反映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和波动情况。如果某个指数涨了,相应的指数基金也会涨。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 沪深 300 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 300 只 A 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数。沪深 300 指数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是国内大型公司的代表。我们只需要看一下沪深 300 指数(简称沪深 300),就能知道国内股市规模最大的 300 只股票,今天整体是涨了还是跌了。

  • 中证 500 指数:剔除沪深 300 指数中的 300 家公司,同时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 300 名的公司,然后在剩下的公司中,选择日均总市值排名前 500 名的公司,组成的指数。中证 500 指数跟沪深 300 没有重合,是国内中型公司的代表。

  • 上证 50 指数:上证 50 指数是从上交所挑选沪市规模最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 50 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市最具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指数基金不是为了超越市场,而是去复制市场

书籍推荐

在投资指数基金之前,你最好先找本书看看,了解一下指数基金的基本概念和整体认知。

关于指数基金的入门介绍,目前有两本书:一本是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另一本是老罗的《指数基金投资》。这两本书差别不大(都有 kindle 电子版),选其中一本书看就好。

银行螺丝钉的书:

老罗的书:

这个时候,有选择困难症的同学就很迷茫:“我是小白,我到底该看哪本呢?”

银行螺丝钉的名气稍微大些,如果只选择一本,你可以看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本书。

看完书之后,你可能会觉得书上的内容比较浅显,只能了解一些理论的知识,你还想了解更深入的内容怎么办?推荐你关注银行螺丝钉的公众号 「定投十年赚十倍」。这个公众号里所讲的内容比较全面,会涉及到美股、港股、A 股等方面。

另外,我最近发现还有一本书是讲基金的投资理念,很经典,值得一看,书名是《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修订版)》:

App 软件推荐

看完一些书和资料之后,你估计有点手痒,手头有几千块钱现金,想要尝试买入指数基金,却不知道要怎么操作。

如果你想炒股(尤其是美股和港股),买入股票还是比较麻烦的,目前还没有“一键式”的买入操作。但是,指数基金的买入,是非常便捷的,几乎没有任何操作门槛。

按照交易场所的不同,指数基金可分为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

如果你买的是场外基金,可以在「蛋卷基金」App、「支付宝」App 上买入,这两个 App,选其中一个 App 就行。我自己平时买入的都是场外基金。

如果你想买场内基金,这个就有些专业了,目前你需要自行去了解。

听说「蚂蚁财富」App 也可以买入场外基金?其实,「支付宝」和「蚂蚁财富」都是阿里的“蚂蚁金服”旗下,类似于“美团 App”和“美团外卖 App”的关系。

支付宝更加注重的是移动支付和生活服务,蚂蚁财富侧重于余额宝、基金等理财产品的交易。这两个平台是属于同一家公司,你在任何一个平台买入基金,都是一样的。

我们先以「蛋卷基金」App 的操作举例:

打开「蛋卷基金」App,用手机号注册账户、绑定银行卡、进行简单的风险测评之后,在首页的搜索框搜索你想要买入的指数基金的名称或者代码,就能找到。我们以“易方达沪深 300 指数(110020)”为例:

注意,如上图所示,想要买入的时候,要点击右下角的“买入”按钮,不要点击旁边的“定投”按钮。

我们再以「支付宝」App 的操作举例,选择“支付宝-理财-基金”:

点击上图中的箭头处,进入基金的页面后,在搜索框搜索你想要买入的指数基金的名称或者代码,就能找到。

到这里,有选择困难症的同学又开始迷茫了:“我是小白,我到底该用哪个 App 呢?”

我的答案是:我在上面提到的 App 都可以,他们有各自的特点。

「蛋卷基金」App 的产品体验和用户体验是最好的,我个人就是在蛋卷基金上买入的。有人问:“我怎么没听说过蛋卷基金?靠谱么?不会跑路吧?”蛋卷基金是雪球旗下的产品,名气很大,很靠谱。

我选择蛋卷基金 App 买基金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想把余额宝的钱和指数基金的钱分开管理,直接从物理上隔离。这一点,看你自己的个人爱好。

有很多人习惯把钱存放在余额宝,所以,你直接用「支付宝」App 买入指数基金也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直接从余额宝里划扣。

指数基金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买什么指数基金,你可以选择“沪深300”和“中证500”这两种指数,这两种指数可以长期持有。

如果你不知道这两个指数买入卖出的时机,我总结的规律是:

在上证指数 28002900 的时候买入,在上证指数 31003200 的时候卖出。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粗糙,但把握的时机大概率不会太差。

长期持有的“沪深300 指数”和“中证500 指数”包括:(顺序越靠前,我越推荐

  • 易方达沪深300ETF连接(场外110020)

  • 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场外000311)

  • 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场外000478)

  • 易方达中证500ETF连接A(场外007028)

  • 嘉实中证500ETF连接(场外000008)

本段参考链接:

一份优质基金清单,请务必收藏

各大指数 ETF 对比

ETF 普及篇:今天我都买入了哪些场内基金?

基金不定投 1 年,最高收益 26%

如果你还有其他推荐的指数,欢迎留言并说明推荐理由。

跟车推荐 & 大 V 发车推荐

对于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来说,你可能无法准确把握买入和卖出的时机。那要怎么办呢?

况且,上面推荐的 300 指数和 500 指数只适合长期持有。有些同学手里有些闲钱,想在短期内出手,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指数基金进行投资,有点发慌。

别急,我们可以紧跟大 V 们发车的步伐,跟着他们上车就行。

在此,我推荐几个在指数基金定投方面,可信度比较高的知名大 V。只要你实践了几个月的指数基金投资,这些大 V,你都应该知道。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指数基金的买入/卖出,一定要在当前下午 15:00 前操作完成,因为基金的认购截止时间是 15:00。15:00 之后都算第二天的操作了。

E 大

E 大的公众号是「长赢指数投资」,微博是「ETF拯救世界」。他的发车信号可以看公众号,他的言论和点评可以看微博。

我的操作步骤是:每次看到 E 大在公众号上的发车信号之后,我就根据他推荐的指数基金,去「蛋卷基金」App 或者「支付宝」App 搜索相应的指数基金买入/卖出。

公众号截图如下:

微博截图如下:

去年(2019 年)我关注 E 大的时候,他的微博粉丝才 20W,如今(2020 年 7 月)的粉丝已经 40W 了。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2016 年 E 大的微博粉丝才 2W+。看来,E 大坐拥百万粉丝指日可待。

E 大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安心,且有很强的独立人格。具体可以看《收益率,以及新朋友的买入和老朋友的卖出》这篇文章。

另外,E 大在「且慢」App 上有「长赢指数投资计划-150 份」基金组合;还有一个「长赢指数投资计划-S 定投」基金组合。这两个基金组合的主理人都是 E 大,发车信号跟他公众号的推文信号是同步的。

150份和S定投的区别是:

E 发的发车信号有两个特点:

  • 首先,发车频率较低,对于那些手里有闲钱想在短期内出手的人来说,有点按耐不住。我仍然想强调的是:E 大推荐的指数品种非常少,但都非常优质,时机也很准。
  • 其次,截止到 2020 年 7 月,150 计划已经快满仓了,还能再能买入的指数很少。我们只能期待着 150 计划结束之后,E 大重启新的基金组合。

另外简单介绍下,我平时很少用「且慢」这款投资理财 App,但是它小有名气,你了解下也无妨。「且慢」的创始人是孟岩,但是在 2019 年年底的时候,孟岩离开了且慢,具体可以看《再见了,且慢》这篇文章。

Alex

Alex 的公众号是「价值发现者」:

Alex 有很多种基金组合,都可以在「蛋卷基金」App 上搜到:

上面的这几个组合中,我最推荐的组合是「日积月累」。你可以在蛋卷基金上搜“日积月累”就能找到。关于这个组合的详细介绍和跟车步骤,可以看 Alex 的这篇文章:

Alex | 新车终于来啦https://mp.weixin.qq.com/s/BwznF1u9wM0VR72U6KcwzA

你可以先注册蛋卷基金的账户,然后点击上方的链接进去,翻到底部找到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关注「蛋卷基金」公众号,然后关注「日记月累」组合。这样的话,Alex 每次发车的时候,你都能收到蛋卷基金的公众号消息推送和短信推送。Alex 的公众号文章推送里也有发车提醒。

Alex 给我的感觉是:择时很厉害,看机会很准。

如果你用的是支付宝 App,也想买入「日积月累」组合怎么办呢?很简单,操作如下:当你收到 Alex 的发车信号之后,可以看看他具体买的是什么指数,然后在支付宝上搜相应的指数名称即可。只是这种方式要稍微麻烦些。

刘备教授

投资大佬们应该都知道两个公众号:一个是大牛猫的公众号「招财大牛猫」,另一个是刘备教授的公众号「刘备教授」。这两个公众号讲的内容,虽然大多数我都看不太懂,但是当每天的日报和新闻看看,接受熏陶,也能耳濡目染。

刘备教授还有一个公众号「野生国师」,这个公众号从 2020-07-06 开始首次发车指数基金。具体可以看他的下面这篇文章:

憋说话,快上车…

上篇这篇文章提到,刘备教授在「且慢」App 上发车了两个指数基金组合:分别是“云长进取”和“诸葛稳健”,也符合历史上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刘备教授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经验老到。这车我跟啦。

我不得不补充一下,「且慢」App 的产品体验实在是太差了:先要把钱充到类似于“余额宝”的地方,然后手动新建一个“投资账户”,最后才能买入。操作路径过于复杂。相比之下,蛋卷基金的“一键式”买入实在是舒服。不过,考虑到刘备教授的影响力,暂且忍受“且慢”。慢慢来,比较快。

刘备教授的个人介绍如下:

刘备教授是浙大毕业的学霸大叔,主业是高校教师,所以江湖人称「教授」,又因为在 2014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期间股市 6 倍收益,所以升级成为「刘备(6 倍)教授」。

教授身上标签众多,计算机科班、10 年码农、创业过、管理学博士、前逗逼文艺青年,知识面茫茫广——股市房市略懂,理财投资略懂,码农中的战斗机。

螺丝钉

螺丝钉的公众号是「定投十年赚十倍」,他的发车信号可以在「蛋卷基金」上搜“螺丝钉”就能找到。

螺丝钉的书和公众号,内容都不错。但是他发的车,我个人不是很钟爱。

我身边的几位同事们也说,螺丝钉发车的指数基金,比较零散,且偏于保守,也许是因为有偶像包袱?

我的做法是:看螺丝钉的书和公众号文章,但我不跟他的车。

还有一种跟车办法

我知道有些女生嫌麻烦,不想关注这么多内容,但是又想买点指数基金尝试一下,那要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找一个靠谱的同学或者朋友跟车,每次在他上车的时候,提醒你一下,带上你。前提是这个朋友你要信得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把你忘了。

你也可以找个熟人的微信群或 QQ 群,三五个人成群结队,跟随群主的发车信号。

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之后,相信你会有自己的主见的。

无论如何,请记住一点:不要盲目相信网上的大V(很多大V是闷声发大财,有钱的时候自己偷偷赚了),你更应该相信的是你自己。

总结

我在上面推荐的几个指数基金发车信号,应该够初入行的同学们研究一阵子了。

等什么时候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力买入卖出、审时度势,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发车信号,才算是入门。

投资理念相关的公众号推荐

只是简单的买入卖出,还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要逐渐建立系统的投资体系和投资认知。

专门讲指数基金投资知识的公众号,我推荐几个:

  • 定投十年赚十倍:每日公布不各种指数估值

  • 小5论基:历史文章有各种关于基金的知识、定投原理、数据证明及其他干货。

另外我再推荐几个讲“投资理念”的公众号,不仅限于指数基金领域。

公众号:孟岩

孟岩是程序员出身,却对投资很感兴趣,他开了这个公众号来实盘记录自己的投资,每周公布买卖操作。

另外,孟岩还会分享关于投资理财的心得。即使现在不投资,相信这些文章也能让你今后少走一些弯路。

孟岩老师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很有道理:

先买指数型基金,入门后考虑主动型基金,然后才是直接买公司。

公众号:大玩家张磊

张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百度做工程师,两年后离职开始各种「玩」。

2014 年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张磊创立了一家 P2P 公司叫「懒投资」。

他时常会在公众号里讲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还会经常推荐一些金融方面的书籍,值得一看。

看到这里,你发现没有?刘备教授、孟岩、大玩家张磊都是码农出身。因为团长是码农,所以只推荐码农出身的公众号?不,这纯属巧合。

最后一段

以上内容纯粹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和主观感受,都是真心推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目前推荐的这些只是比较初级的内容,待我学习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之后,日后再继续给大家分享。总之,持续关注我就对了。

肯定有人会说:“我还是学生,只有几百块的零花钱,我能怎么折腾?”

还有人会问:“工作两年了,我只有 3000 元的存款,就算一年有 20% 的收益率,收益不也才 600 元么?”

如果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你的本金少,也代表着试错成本低。以后你的存款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充满经验”地轻装上阵了。

投资指数基金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帮你存钱”。假设你的钱是放在余额宝里,这是一种低效的投资,勉强跟通胀相抵。余额宝里的钱,你想花的时候就花了,想买的时候就买了,很难存钱。

可如果把钱放在指数基金里,短期内是取不出来的。而且你会知道,只要时机不是特别差,投资指数基金是一定会赚的,比余额宝的收益高很多。这不是正好帮你存钱么?

记住,最多只把存款的一半放到指数基金里即可,不要倾尽所有。

你先实践几个月,等你终于领悟了“被动投资”的精髓,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满载而归,进而: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参考链接

当今世间最强编辑器:第一次使用 VS Code 时你应该知道的一切配置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6月19日 18:00

前言

VS Code 软件实在是太酷、太好用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互联网青年正在使用它。

前端男神尤雨溪大大这样评价 VS Code:

有一点你可能会感到惊讶:VS Code 这款软件本身,是用 JavaScript 语言编写的(具体请自行查阅基于 JS 的客户端开发框架 Electron)。Jeff Atwood 在 2007 年提出了著名的 Atwood 定律:

任何能够用 JavaScript 实现的应用系统,最终都必将用 JavaScript 实现

Jeff Atwood 这个人是谁不重要(他是 Stack Overflow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重要的是这条定律。

前端目前是处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路英雄豪杰成为后浪,各种框架工具层出不穷,VS Code 软件无疑是大前端时代最骄傲的工具。

如果你是做前端开发(JavaScript 编程语言为主),则完全可以将 VS Code 作为「主力开发工具」。这款软件是为前端同学量身定制的。

如果你是做其他语言方向的开发,并且不需要太复杂的集成开发环境,那么,你可以把 VS Code 作为「代码编辑器」来使用,纵享丝滑。

甚至是一些写文档、写作的同学,也经常把 VS Code 作为 markdown 写作工具,毫无违和感。

退而求其次,即便你不属于以上任何范畴,你还可以把 VS Code 当作最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来使用,完胜 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记事本。

写下这篇文章,是顺势而为。

一、VS Code 的介绍

VS Code 的全称是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开源的、免费的、跨平台的、高性能的、轻量级的代码编辑器。它在性能、语言支持、开源社区方面,都做得很不错。

IDE 与 编辑器的对比

IDE 和编辑器是有区别的:

  • 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对代码有较好的智能提示和相互跳转,同时侧重于工程项目,对项目的开发、调试工作有较好的图像化界面的支持,因此比较笨重。比如 Eclipse 的定位就是 IDE。

  • 编辑器:要相对轻量许多,侧重于文本的编辑。比如 Sublime Text 的定位就是编辑器。再比如 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记事本」就是最简单的编辑器。

需要注意的是,VS Code 的定位是编辑器,而非 IDE ,但 VS Code 又比一般的编辑器的功能要丰富许多。可以这样理解:VS Code 的体量是介于编辑器和 IDE 之间。

VS Code 的特点

  • VS Code 的使命,是让开发者在编辑器里拥有 IDE 那样的开发体验,比如代码的智能提示、语法检查、图形化的调试工具、插件扩展、版本管理等。

  • 跨平台支持 MacOS、Windows 和 Linux 等多个平台。

  • VS Code 的源代码以 MIT 协议开源。

  • 支持第三方插件,功能强大,生态系统完善。

  • VS Code 自带了 TypeScript 和 Node.js 的支持。也就是说,你在书写 JS 和 TS 时,是自带智能提示的。当然,其他的语言,你可以安装相应的扩展包插件,也会有智能提示。

前端利器之争: VS Code 与 WebStorm

前端小白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哪个编辑器/IDE 好用?是 VS Code 还是 WebStorm (WebStorm 其实是 IntelliJ IDEA 的定制版)?我来做个对比:

  • 哪个更酷:显然 VS Code 更酷。

  • 内存占用情况:根据我的观察,VS Code 是很占内存的(尤其是当你打开多个窗口的时候),但如果你的内存条够用,使用起来是不会有任何卡顿的感觉的。相比之下,IntelliJ IDEA 不仅非常占内存,而且还非常卡顿。如果你想换个既轻量级、又不占内存的编辑器,最好还是使用「Sublime Text」编辑器。

  • 使用比例:当然是 VS Code 更胜一筹。先不说别的,我就拿数据说话,我目前所在的前端团队有 100 人左右,绝大部分前端同学都在用 VS Code,妥妥的。

所以,如果你以后还问这个问题,那就真有些掉底了。

VS Code 的安装

VS Code 的安装很简单,直接去官网下载安装包,然后双击安装即可。

上图中,直接点击 download,一键下载安装即可。

二、崭露锋芒:VS Code 快捷键

VS Code 用得熟不熟,首先就看你是否会用快捷键。以下列出的内容,都是常用快捷键,而加粗部分的快捷键,使用频率则非常高。

任何工具,掌握 20%的技能,足矣应对 80% 的工作。既然如此,你可能会问:那就只保留 20% 的特性,不久可以满足 80%的用户了吗?

但我想说的是:**那从来都不是同样的 20%**,每个人都会用到不同的功能。

掌握下面这些高频核心快捷键,你和你的工具,足矣露出锋芒。

1、工作区快捷键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Shift + PCtrl + Shift + P,F1显示命令面板
Cmd + BCtrl + B显示/隐藏侧边栏很实用
Cmd + \Ctrl + \创建多个编辑器窗口【重要】抄代码利器
Cmd + 1、2Ctrl + 1、2聚焦到第 1、第 2 个编辑器同上重要
cmd +/-ctrl +/-将工作区放大/缩小(包括代码字体、左侧导航栏)在投影仪场景经常用到
Cmd + JCtrl + J显示/隐藏控制台
Cmd + Shift + NCtrl + Shift + N重新开一个软件的窗口很常用
Cmd + Shift + WCtrl + Shift + W关闭软件的当前窗口
Cmd + NCtrl + N新建文件
Cmd + WCtrl + W关闭当前文件

2、跳转操作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没有在同一个软件的多个工作区之间切换使用很频繁
Cmd + Option + 左右方向键Ctrl + Pagedown/Pageup在已经打开的多个文件之间进行切换非常实用
Ctrl + TabCtrl + Tab在已经打开的多个文件之间进行跳转不如上面的快捷键快
Cmd + Shift + OCtrl + shift + O在当前文件的各种方法之间进行跳转
Ctrl + GCtrl + G跳转到指定行
Cmd+Shift+\Ctrl+Shift+\跳转到匹配的括号

3、移动光标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方向键方向键单个字符之间移动光标大家都知道
option + 左右方向键Ctrl + 左右方向键单词之间移动光标很常用
Cmd + 左右方向键Fn + 左右方向键整行之间移动光标很常用
Cmd + ←Fn + ←(或 Win + ←)将光标定位到当前行的最左侧很常用
Cmd + →Fn + →(或 Win + →)将光标定位到当前行的最右侧很常用
Cmd + ↑Ctrl + Home将光标定位到文章的第一行
Cmd + ↓Ctrl + End将光标定位到文章的最后一行
Cmd + Shift + \代码块之间移动光标

4、编辑操作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EnterCtrl + Enter在当前行的下方新增一行,然后跳至该行即使光标不在行尾,也能快速向下插入一行
Cmd+Shift+EnterCtrl+Shift+Enter在当前行的上方新增一行,然后跳至该行即使光标不在行尾,也能快速向上插入一行
Option + ↑Alt + ↑将代码向上移动很常用
Option + ↓Alt + ↓将代码向下移动很常用
Option + Shift + ↑Alt + Shift + ↑将代码向上复制
Option + Shift + ↓Alt + Shift + ↓将代码向下复制写重复代码的利器

5、多光标编辑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Option + 上下键Ctrl + Alt + 上下键在连续的多列上,同时出现光标
Option + 鼠标点击任意位置Alt + 鼠标点击任意位置在任意位置,同时出现光标
Option + Shift + 鼠标拖动Alt + Shift + 鼠标拖动在选中区域的每一行末尾,出现光标
Cmd + Shift + LCtrl + Shift + L在选中文本的所有相同内容处,出现光标

其他的多光标编辑操作:(很重要)

  • 选中某个文本,然后反复按住快捷键「 Cmd + D 」键(windows 用户是按住「Ctrl + D」键), 即可将全文中相同的词逐一加入选择。

  • 选中一堆文本后,按住「Option + Shift + i」键(windows 用户是按住「Alt + Shift + I」键),既可在每一行的末尾都创建一个光标。

6、删除操作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shift + KCtrl + Shift + K删除整行「Cmd + X」的作用是剪切,但也可以删除整行
option + BackspaceCtrl + Backspace删除光标之前的一个单词英文有效,很常用
option + deleteCtrl + delete删除光标之后的一个单词
Cmd + Backspace删除光标之前的整行内容很常用
Cmd + delete删除光标之后的整行内容

备注:上面所讲到的移动光标、编辑操作、删除操作的快捷键,在其他编辑器里,大部分都适用。

7、编程语言相关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Ctrl + /添加单行注释很常用
Option + Shift + FAlt + shift + F代码格式化很常用
F2F2以重构的方式进行重命名改代码备
Ctrl + J将多行代码合并为一行Win 用户可在命令面板搜索”合并行“
Cmd +
Cmd + UCtrl + U将光标的移动回退到上一个位置撤销光标的移动和选择

8、搜索相关

Mac 快捷键Win 快捷键作用备注
Cmd + Shift + FCtrl + Shift +F全局搜索代码很常用
Cmd + PCtrl + P在当前的项目工程里,全局搜索文件名
Cmd + FCtrl + F在当前文件中搜索代码,光标在搜索框里
Cmd + GF3在当前文件中搜索代码,光标仍停留在编辑器里很巧妙

9、自定义快捷键

按住快捷键「Cmd + Shift + P」,弹出命令面板,在命令面板中输入“快捷键”,可以进入快捷键的设置。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菜单栏「偏好设置 –> 键盘快捷方式」,进入快捷键的设置:

10、快捷键列表

你可以点击 VS Code 左下角的齿轮按钮,效果如下:

上图中,在展开的菜单中选择「键盘快捷方式」,就可以查看和修改所有的快捷键列表了:

快捷键参考链接

三、命令面板的使用

Mac 用户按住快捷键 Cmd+Shift+P (Windows 用户按住快捷键Ctrl+Shift+P),可以打开命令面板。效果如下:

如果们需要修改一些设置项,可以通过「命令面板」来操作,效率会更高。这里列举一些。

1、设置字体大小

在命令面板输入“字体”,可以进行字体的设置,效果如下:

当然,你也可以在菜单栏,选择「首选项-设置-常用设置」,在这个设置项里修改字体大小。

2、快捷键设置

在命令面板输入“快捷键”,就可以进入快捷键的设置。

3、大小写转换

选中文本后,在命令面板中输入transfrom,就可以修改文本的大小写了。

4、使用命令行启动 VS Code

(1)输入快捷键「Cmd + Shift + P 」,选择install code command

(2)使用命令行:

  • code命令:启动 VS Code 软件

  • code pathName/fileName命令:通过 VS Code 软件打开指定目录/指定文件。

四、私人订制:VS Code 的常见配置

1、VS Code 设置为中文语言

Mac 用户按住快捷键 Cmd+Shift+P (Windows 用户按住快捷键Ctrl+Shift+P),打开命令面板。

在命令面板中,输入Configure Display Language,选择Install additional languages,然后安装插件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即可。

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安装插件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样的。

安装完成后,重启 VS Code。

2、面包屑(Breadcrumb)

打开 VS Code 的设置项,选择「用户设置 -> 工作台 -> 导航路径」,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将红框部分打钩即可。

设置成功后,我们就可以查看到当前文件的「层级结构」,非常方便。如下图所示:

有了这个面包屑导航,我们可以在任意目录、任意文件之间随意跳转。

3、左右显示多个编辑器窗口(抄代码利器)

Mac 用户按住快捷键 Cmd + \, Windows 用户按住快捷键Ctrl + \,即可同时打开多个编辑器窗口,效果如下:

按快捷键「Cmd + 1 」切换到左边的窗口,按快捷键「Cmd + 2 」切换到右边的窗口。随时随地,想切就切。

学会了这一招,以后抄代码的时候,leader 再也不用担心我抄得慢了,一天工资到手。

4、是否显示代码的行号

VS Code 默认显示代码的行号。你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 editor.lineNumbers修改设置,配置项如下:

我建议保留这个设置项,无需修改。

5、右侧是否显示代码的缩略图

VS Code 会在代码的右侧,默认显示缩略图。你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 editor.minimap进行设置,配置项如下:

6、将当前行代码高亮显示(更改光标所在行的背景色)

当我们把光标放在某一行时,这一行的背景色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想高亮显示当前行的代码,需要设置两步:

(1)在设置项里搜索editor.renderLineHighlight,将选项值设置为all或者line

(2)在设置项里增加如下内容:

1
2
3
4
"workbench.colorCustomizations": {
"editor.lineHighlightBackground": "#00000090",
"editor.lineHighlightBorder": "#ffffff30"
}

上方代码,第一行代码的意思是:修改光标所在行的背景色(背景色设置为全黑,不透明度 90%);第二行代码的意思是:修改光标所在行的边框色。

7、改完代码后立即自动保存

方式一

改完代码后,默认不会自动保存。你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files.autoSave,修改配置项如下:

上图中,我们将配置项修改为onFocusChange之后,那么,当光标离开该文件后,这个文件就会自动保存了。非常方便

方式二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在菜单栏选择「文件-自动保存」。勾选后,当你写完代码后,文件会立即实时保存。

8、保存代码后,是否立即格式化

保存代码后,默认不会立即进行代码的格式化。你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editor.formatOnSave查看该配置项:

我觉得这个配置项保持默认就好,不用打钩。

9、空格 or 制表符

VS Code 会根据你所打开的文件来决定该使用空格还是制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项目中使用的都是制表符,那么,当你在写新的代码时,按下 tab 键后,编辑器就会识别成制表符。

常见的设置项如下:

  • editor.detectIndentation:自动检测(默认开启)。截图如下:

  • editor.insertSpaces:按 Tab 键时插入空格(默认)。截图如下:

  • editor.tabSize:一个制表符默认等于四个空格。截图如下:

10、新建文件后的默认文件类型

当我们按下快捷键「Cmd + N」新建文件时,VS Code 默认无法识别这个文件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因此也就无法识别相应的语法高亮。

如果你想修改默认的文件类型,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files.defaultLanguage,设置项如下:

上图中的红框部分,填入你期望的默认文件类型。我填的是html类型,你也可以填写成 javascript 或者 markdown,或者其他的语言类型。

11、删除文件时,是否弹出确认框

当我们在 VS Code 中删除文件时,默认会弹出确认框。如果你想修改设置,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xplorer.confirmDelete。截图如下:

我建议这个设置项保持默认的打钩就好,不用修改。删除文件前的弹窗提示,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万一手贱不小心删了呢?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些更高级的配置。

12、文件对比

VS Code 默认支持对比两个文件的内容。选中两个文件,然后右键选择「将已选项进行比较」即可,效果如下:

VS Code 自带的对比功能并不够强大,我们可以安装插件compareit,进行更丰富的对比。比如说,安装完插件compareit之后,我们可以将「当前文件」与「剪切板」里的内容进行对比:

13、查找某个函数在哪些地方被调用了

比如我已经在a.js文件里调用了 foo()函数。那么,如果我想知道foo()函数在其他文件中是否也被调用了,该怎么做呢?

做法如下:在 a.js 文件里,选中foo()函数(或者将光标放置在foo()函数上),然后按住快捷键「Shift + F12」,就能看到 foo()函数在哪些地方被调用了,比较实用。

14、鼠标操作

  • 在当前行的位置,鼠标三击,可以选中当前行。

  • 用鼠标单击文件的行号,可以选中当前行。

  • 在某个行号的位置,上下移动鼠标,可以选中多行

15、重构

重构分很多种,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命名重构

当我们尝试去修改某个函数(或者变量名)时,我们可以把光标放在上面,然后按下「F2」键,那么,这个函数(或者变量名)出现的地方都会被修改。

方法重构

选中某一段代码,这个时候,代码的左侧会出现一个「灯泡图标」,点击这个图标,就可以把这段代码提取为一个单独的函数。

16、在当前文件中搜索

在上面的快捷键列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下快捷键:

  • Cmd + F(Win 用户是 Ctrl + F):在当前文件中搜索,光标在搜索框里

  • Cmd + G(Win 用户是 F3):在当前文件中搜索,光标仍停留在编辑器里

另外,你可能会注意到,搜索框里有很多按钮,每个按钮都对应着不同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你可以通过「Tab」键和「Shift + Tab」键在输入框和替换框之间进行切换。

「在选定内容中查找」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你也可以在设置项里搜索 editor.find.autoFindInSelection,勾选该设置项后,那么,当你选中指定内容后,然后按住「Cmd + F」,就可以自动只在这些内容里进行查找。该设置项如下图所示:

17、全局搜索

在上面的快捷键列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下快捷键:

  • Cmd + Shift + F(Win 用户是 Ctrl + Shift +F):在全局的文件夹中进行搜索。效果如下:

上图中,你可以点击红框部分,展开更多的配置项。

18、Git 版本管理

VS Code 自带了 Git 版本管理,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我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常见的 git 命令操作。如果你还不熟悉 Git 版本管理,先去补补课吧。

与此同时,我建议安装插件GitLens,它是 VS Code 中我最推荐的一个插件,简直是 Git 神器,码农必备。

19、将工作区放大/缩小

我们在上面的设置项里修改字体大小后,仅仅只是修改了代码的字体大小。

如果你想要缩放整个工作区(包括代码的字体、左侧导航栏的字体等),可以按下快捷键「**cmd +/-**」。windows 用户是按下「ctrl +/-」

当我们在投影仪上给别人演示代码的时候,这一招十分管用

如果你想恢复默认的工作区大小,可以在命令面板输入重置缩放(英文是reset zoom

20、创建多层子文件夹

我们可以在新建文件夹的时候,如果直接输入aa/bb/cc,比如:

那么,就可以创建多层子文件夹,效果如下:

21、.vscode 文件夹的作用

为了统一团队的 vscode 配置,我们可以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建立.vscode目录,在里面放置一些配置内容,比如:

  • settings.json:工作空间设置、代码格式化配置、插件配置。

  • sftp.json:ftp 文件传输的配置。

.vscode目录里的配置只针对当前项目范围内生效。将.vscode提交到代码仓库,大家统一配置时,会非常方便。

22、自带终端

我们可以按下「Ctrl + `」打开 VS Code 自带的终端。我认为内置终端并没有那么好用,我更建议你使用第三方的终端 item2

23、markdown 语法支持

VS Code 自带 markdown 语法高亮。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用 markdown 格式写文章,则完全可以用 VS Code 进行写作。

写完 md 文件之后,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按钮进行预览,如下图所示:

我一般是安装「Markdown Preview Github Styling」插件,以 GitHub 风格预览 Markdown 样式。样式十分简洁美观。

你也可以在控制面板输入Markdown: 打开预览,直接全屏预览 markdown 文件。

24、Emmet in VS Code

Emmet可以极大的提高 html 和 css 的编写效率,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简练的语法规则。

举个例子,我们在编辑器中输入缩写代码:ul>li*6 ,然后按下 Tab 键,即可得到如下代码片段:

1
2
3
4
5
6
7
8
<ul>
<li></li>
<li></li>
<li></li>
<li></li>
<li></li>
<li></li>
</ul>

VS Code 默认支持 Emmet。更多 Emmet 语法规则,请自行查阅。

25、修改字体,使用「Fira Code」字体

这款字体很漂亮,很适合用来写代码:

安装步骤如下:

(1)进入 https://github.com/tonsky/FiraCode 网站,下载并安装「Fira Code」字体。

(2)打开 VS Code 的「设置」,搜索font,修改相关配置为如下内容:

1
2
"editor.fontFamily": "'Fira Code',Menlo, Monaco, 'Courier New', monospace", // 设置字体显示
"editor.fontLigatures": false,//控制是否启用字体连字,true启用,false不启用

上方的第二行配置,取决于个人习惯,我是直接设置为"editor.fontLigatures": null,因为我不太习惯连字。

26、代码格式化:Prettier

我们可以使用 Prettier进行代码格式化,会让代码的展示更加美观。步骤如下:

(1)安装插件 Prettier

(2)在项目的根路径下,新建文件.prettierrc,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
"printWidth": 150,
"tabWidth": 4,
"semi": true,
"singleQuote": true,
"trailingComma": "es5",
"tslintIntegration": true,
"insertSpaceBeforeFunctionParenthesis": false
}

上面的内容,是我自己的配置,你可以参考。

更多配置,可以参考官方文档:https://prettier.io/docs/en/options.html

27、文件传输:sftp

如果你需要将本地文件通过 ftp 的形式上传到局域网的服务器,可以安装sftp这个插件,很好用。在公司会经常用到。

步骤如下:

(1)安装插件sftp

(2)配置 sftp.json文件。 插件安装完成后,输入快捷键「cmd+shift+P」弹出命令面板,然后输入sftp:config,回车,当前工程的.vscode文件夹下就会自动生成一个sftp.json文件,我们需要在这个文件里配置的内容可以是:

  • host:服务器的 IP 地址

  • username:用户名

  • privateKeyPath:存放在本地的已配置好的用于登录工作站的密钥文件(也可以是 ppk 文件)

  • remotePath:工作站上与本地工程同步的文件夹路径,需要和本地工程文件根目录同名,且在使用 sftp 上传文件之前,要手动在工作站上 mkdir 生成这个根目录

  • ignore:指定在使用 sftp: sync to remote 的时候忽略的文件及文件夹,注意每一行后面有逗号,最后一行没有逗号

举例如下:(注意,其中的注释需要去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host": "192.168.xxx.xxx", //服务器ip
"port": 22, //端口,sftp模式是22
"username": "", //用户名
"password": "", //密码
"protocol": "sftp", //模式
"agent": null,
"privateKeyPath": null,
"passphrase": null,
"passive": false,
"interactiveAuth": false,
"remotePath": "/root/node/build/", //服务器上的文件地址
"context": "./server/build", //本地的文件地址

"uploadOnSave": true, //监听保存并上传
"syncMode": "update",
"watcher": {
//监听外部文件
"files": false, //外部文件的绝对路径
"autoUpload": false,
"autoDelete": false
},
"ignore": [
//忽略项
"**/.vscode/**",
"**/.git/**",
"**/.DS_Store"
]
}

(3)在 VS Code 的当前文件里,选择「右键 -> upload」,就可以将本地的代码上传到 指定的 ftp 服务器上(也就是在上方 host 中配置的服务器 ip)。

我们还可以选择「右键 -> Diff with Remote」,就可以将本地的代码和 ftp 服务器上的代码做对比。

七、VS Code 配置云同步

我们可以将配置云同步,这样的话,当我们换个电脑时,即可将配置一键同步到本地,就不需要重新安装插件了,也不需要重新配置软件。

我们还可以把配置分享其他用户,也可以把其他用户的配置给自己用。

将自己本地的配置云同步到 GitHub

(1)安装插件 settings-sync

(2)安装完插件后,在插件里使用 GitHub 账号登录。

(3)登录后在 vscode 的界面中,可以选择一个别人的 gist;也可以忽略掉,然后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 gist。

(4)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Shift + P」,在弹出的命令框中输入 sync,并选择「更新/上传配置」,这样就可以把最新的配置上传到 GitHub。

换另外一个电脑时,从云端同步配置到本地

(1)当我们换另外一台电脑时,可以先在 VS Code 中安装 settings-sync 插件。

(2)安装完插件后,在插件里使用 GitHub 账号登录。

(3)登录之后,插件的界面上,会自动出现之前的同步记录:

上图中,我们点击最新的那条记录,就可将云端的最新配置同步到本地:

如果你远程的配置没有成功同步到本地,那可能是网络的问题,此时,可以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Shift + P」,在弹出的命令框中输入 sync,并选择「下载配置」,多试几次。

使用其他人的配置

如果我们想使用别人的配置,首先需要对方提供给你 gist。具体步骤如下:

(1)安装插件 settings-sync

(2)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Shift + P」,在弹出的命令框中输入 sync,并选择「下载配置」

(3)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Download Public Gist」,然后输入别人分享给你的 gist。注意,这一步不需要登录 GitHub 账号。

八、三头六臂:VS Code 插件推荐

VS Code 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支持插件扩展,让你的编辑器仿佛拥有了三头六臂。

上图中,点击红框部分,即可在输入框里,查找你想要的插件名,然后进行安装。

我来列举几个常见的插件,这些插件都很实用。注意:顺序越靠前,越实用

1、GitLens 【荐】

我强烈建议你安装插件GitLens,它是 VS Code 中我最推荐的一个插件,简直是 Git 神器,码农必备。如果你不知道,那真是 out 了。

GitLens 在 Git 管理上有很多强大的功能,比如:

  • 将光标放置在代码的当前行,可以看到这样代码的提交者是谁,以及提交时间。这一点,是 GitLens 最便捷的功能。

  • 查看某个 commit 的代码改动记录

  • 查看不同的分支

  • 可以将两个 commit 进行代码对比

  • 甚至可以将两个 branch 分支进行整体的代码对比。这一点,简直是 GitLens 最强大的功能。当我们在不同分支 review 代码的时候,就可以用到这一招。

2、Git History

有些同学习惯使用编辑器中的 Git 管理工具,而不太喜欢要打开另外一个 Git UI 工具的同学,这一款插件满足你查询所有 Git 记录的需求。

3、Live Server 【荐】

在本地启动一个服务器,代码写完后可以实现「热更新」,实时地在网页中看到运行效果。就不需要每次都得手动刷新页面了。

使用方式:安装插件后,开始写代码;代码写完后,右键选择「Open with Live Server」。

4、Chinese (Simplified)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

让软件显示为简体中文语言。

5、Bracket Pair Colorizer 2:突出显示成对的括号【荐】

Bracket Pair Colorizer 2插件:以不同颜色显示成对的括号,并用连线标注括号范围。简称彩虹括号

另外,还有个Rainbow Brackets插件,也可以突出显示成对的括号。

6、sftp:文件传输 【荐】

如果你需要将本地文件通过 ftp 的形式上传到局域网的服务器,可以安装sftp这个插件,很好用。在公司会经常用到。

详细配置已经在上面讲过。

7、open in browser

安装open in browser插件后,在 HTML 文件中「右键选择 –> Open in Default Browser」,即可在浏览器中预览网页。

8、highlight-icemode:选中相同的代码时,让高亮显示更加明显【荐】

VSCode 自带的高亮显示,实在是不够显眼。用插件支持一下吧。

所用了这个插件之后,VS Code 自带的高亮就可以关掉了:

在用户设置里添加"editor.selectionHighlight": false即可。

参考链接:vscode 选中后相同内容高亮插件推荐

9、vscode-icons

vscode-icons 会根据文件的后缀名来显示不同的图标,让你更直观地知道每种文件是什么类型的。

10、Project Manager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来回切换多个项目,每次都要找到对应项目的目录再打开,比较麻烦。Project Manager 插件可以解决这样的烦恼,它提供了专门的视图来展示你的项目,我们可以把常用的项目保存在这里,需要时一键切换,十分方便。

11、TODO Highlight

写代码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 Bug,但是又不想停下来手中的活,以免打断思路,怎么办?按照代码规范,我们一般是在代码中加个 TODO 注释。比如:(注意,一定要写成大写TODO,而不是小写的todo

1
//TODO:这里有个bug,我一会儿再收拾你

或者:

1
//FIXME:我也不知道为啥, but it works only that way.

安装了插件 TODO Highlight之后,按住「Cmd + Shift + P」打开命令面板,输入「Todohighlist」,选择相关的命令,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 todoList 的清单。

12、WakaTime 【荐】

统计在 VS Code 里写代码的时间。统计效果如下:

13、Code Time

Code Time插件:记录编程时间,统计代码行数。

安装该插件后,VS Code 底部的状态栏右下角可以看到时间统计。点击那个位置之后,选择「Code Time Dashboard」,即可查看统计结果。

备注:团长试了一下这个 code time 插件,发现统计结果不是很准。

14、Markdown Preview Github Styling 【荐】

以 GitHub 风格预览 Markdown 样式,十分简洁优雅。就像下面这样,左侧书写 Markdown 文本,右侧预览 Markdown 的渲染效果:

15、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

预览 Markdown 样式。

16、Settings Sync【荐】

同步的详细操作已在上面讲过。

17、vscode-syncing

18、Vetur

Vue 多功能集成插件,包括:语法高亮,智能提示,emmet,错误提示,格式化,自动补全,debugger。VS Code 官方钦定 Vue 插件,Vue 开发者必备。

19、ES7 React/Redux/GraphQL/React-Native snippets

React/Redux/react-router 的语法智能提示。

20、minapp:小程序支持

小程序开发必备插件。

21、Prettier:代码格式化

Prettier 是一个代码格式化工具,只关注格式化,但不具备校验功能。在一个多人协同开发的团队中,统一的代码编写规范非常重要。一套规范可以让我们编写的代码达到一致的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统一性。自然维护性也会有所提高。

22、ESLint:代码格式校验

日常开发中,建议用可以用 Prettier 做代码格式化,然后用 eslint 做校验。

23、Beautify

代码格式化工具。

24、JavaScript(ES6) code snippets

ES6 语法智能提示,支持快速输入。

25、Search node_modules 【荐】

node_modules模块里面的文件夹和模块实在是太多了,根本不好找。好在安装 Search node_modules 这个插件后,输入快捷键「Cmd + Shift + P」,然后输入 node_modules,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 Search node_modules,即可搜索 node_modules 里的模块。

26、indent-rainbow:突出显示代码缩进

indent-rainbow插件:突出显示代码缩进。

安装完成后,效果如下图所示:

27、javascript console utils:快速打印 log 日志【荐】

安装这个插件后,当我们按住快捷键「Cmd + Shift + L」后,即可自动出现日志 console.log()。简直是日志党福音。

当我们选中某个变量 name,然后按住快捷键「Cmd + Shift + L」,即可自动出现这个变量的日志 console.log(name)

其他的同类插件还有:Turbo Console Log。

不过,生产环境的代码,还是尽量少打日志比较好,避免出现一些异常。

编程有三等境界:

  • 第三等境界是打日志,这是最简单、便捷的方式,略显低级,一般新手或资深程序员偷懒时会用。

  • 第二等境界是断点调试,在前端、Java、PHP、iOS 开发时非常常用,通过断点调试可以很直观地跟踪代码执行逻辑、调用栈、变量等,是非常实用的技巧。

  • 第一等境界是测试驱动开发,在写代码之前先写测试。与第二等的断点调试刚好相反,大部分人不是很习惯这种方式,但在国外开发者或者敏捷爱好者看来,这是最高效的开发方式,在保证代码质量、重构等方面非常有帮助,是现代编程开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8、Code Spell Checker:单词拼写错误检查

这个拼写检查程序的目标是帮助捕获常见的单词拼写错误,可以检测驼峰命名。从此告别 Chinglish.

29、Local History 【荐】

维护文件的本地历史记录,强烈建议安装。代码意外丢失时,有时可以救命。

30、Polacode-2020 【荐】

可以把代码保存成美观的图片,主题不同,代码配色方案也不同,也可以自己设置边框颜色、大小、阴影。

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用 QQ 截图不行吗?可以是可以,但不够美观、不够干净。

31、Image Preview 【荐】

图片预览。鼠标移动到图片 url 上的时候,会自动显示图片的预览和图片尺寸。

32、Auto Close Tag、Auto Rename Tag

自动闭合标签、自动对标签重命名。

33、Better Comments

为注释添加更醒目、带分类的色彩。

34、CSS Peek

增强 HTML 和 CSS 之间的关联,快速查看该元素上的 CSS 样式。

35、Vue CSS Peek

CSS Peek 对 Vue 没有支持,该插件提供了对 Vue 文件的支持。

36、Color Info

这个便捷的插件,将为你提供你在 CSS 中使用颜色的相关信息。你只需在颜色上悬停光标,就可以预览色块中色彩模型的(HEX、 RGB、HSL 和 CMYK)相关信息了。

37、RemoteHub

不要惊讶,RemoteHub 和 GitLens 是同一个作者开发出来的。

RemoteHub插件的作用是:可以在本地查看 GitHub 网站上的代码,而不需要将代码下载到本地。

这个插件目前使用的人还不多,赶紧安装起来尝尝鲜吧。

38、Live Share:实时编码分享

Live Share这个神奇的插件是由微软官方出品,它的作用是:实时编码分享。也就是说,它可以实现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写代码。这绝对就是结对编程的神器啊。

安装方式:

打开插件管理,搜索“live share”,安装。安装后重启 VS Code,在左侧会多出一个按钮:

上图中,点击红框部分,登录后就可以分享你的工作空间了。

39、Import Cost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会引入很多 npm 包,有时候可能只用到了某个包里的一个方法,却引入了整个包,导致代码体积增大很多。Import Cost插件可以在代码中友好的提示我们,当前引入的包会增加多少体积,这很有助于帮我们优化代码的体积。

八、主题插件

给你的 VS Code 换个皮肤吧,免费的那种。

  • Dracula Theme

  • Material Theme

  • Nebula Theme

  • One Dark Pro

  • One Monokai Theme

  • Monokai Pro

  • Ayu

  • GitHub Plus Theme:白色主题

  • Horizon Theme:红色主题

最后一段

如果你有什么推荐的 VS Code 插件,欢迎留言。

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这篇文章会过时,随着 VS Code 的版本更新和插件更新,本文也会随之更新。关于 VS Code 内容的后续更新,你可以关注我在 GitHub 上的前端入门项目,项目地址是 https://github.com/qianguyihao/Web ,超级详细和真诚。

医用口罩的科学鉴别和使用指南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1月28日 18:00

前言:从肺炎疫情说起

我以前从没戴过口罩。

我所居住过的城市,天气状况都很良好,不需要防霾。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在读初三,学校当时是封闭式管理,我正在全力以赴准备中考。儿时的记忆中,虽然知道有非典这回事,但并不清楚外面具体发生了什么。

2020年初,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到全国(甚至海外),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跟当年的 SARS 相比,这次的肺炎感染,重症发生率并不太高,但它的传染性却非常强。

来看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

  • 2019-12–31:武汉发现 27 例肺炎病例。一切还很平静。

  • 2020-01-20 早上:武汉新增 136 例肺炎确诊病例、北京首次确诊 2 例、深圳首次确诊 1 例。这个时候,一部分人(比如我)开始警觉了,纷纷买口罩。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线上商城和线下药店的口罩,基本脱销。

  • 2020-01-20 晚上:钟南山院士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是肯定的人传人。这也就预示着,疫情的传播范围会扩散到全国各地,甚至异国他乡。

  • 2020-01-23 凌晨:武汉封城,交通停运。此时,全国已经有 553 例确诊。现在才封城,是不是有点晚了?

  • 后面的消息,你们都知道了:确诊的人数呈指数级增长,试剂盒不够用了(没有试剂盒就无法确诊,无法确诊就无法去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医护人员的口罩等物资紧缺(普通老百姓就更买不到口罩了),各大城市陆续封城…

心系武汉,无心春晚。

重要而被忽视的问题

微信群里传遍了各种视频和截图,不知道是真是假。

光是传播谣言和制造恐慌没有用。我觉得有一点比较重要,但完全忽视了,那就是:宅在家里玩手机的人,应该做些什么?

官方媒体发布的可靠捐赠渠道,并不是太多。很多人有心捐赠,但对各种捐赠渠道半信半疑。

大年初一,电影《囧妈》可以在头条系的 App 上在线免费观看。这部电影我看完了,没看出来是喜剧。

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如果 App 的右下角能增加一个“捐赠”按钮,那该多好。普通老百姓虽然不能捐物资,捐点钱还是有很多人响应的。这样的话,即便这部电影的口碑一般,但大家依然能记住它。

那我能做什么呢?我可以写一篇相对可靠的科普文章。

实不相瞒,直到这次疫情,我才知道还有「N95」这种口罩,才知道N95口罩还区分是否带「呼吸阀」,才知道普通的棉布口罩是防不了病毒的。

那天,我去药店买了很多医用口罩,我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属于“医用外科”的口罩。估计很多人也很迷茫。

网上传播了很多制造恐慌的文章,可这种文章,看完之后,有什么用呢?能记住什么呢?我只相信官方媒体的数据和客观事实。

这个时候,网络上大家真正需要的内容是科普类内容,以及可靠的信息源。

别的不说,光是“怎么鉴别和使用口罩”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一篇靠谱且较全面的科普文章。有的文章讲了一大堆概念和专有名词,但真正实用的部分没多少。

既然如此,我就试着写一篇。

你可能会抱怨:既然朋友圈里都在呼吁“尽量不要出门,出门务必戴口罩”,但是,在物资紧缺的时候,哪里还能买到口罩,口罩的生产和物流动态如何,怎么就没人提呢?

先别急,医疗物资紧缺只是暂时的,国家机器已经在行动,只是老百姓不能直接感受罢了。

我们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不只是针对这次疫情,对以后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帮助的。这篇文章的作用长期有效。

口罩怎么选

哪些口罩可以防病毒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罩有下面这几种:

1、普通棉布口罩: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活性炭、海绵、帆布及绒等。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不能防病毒、不能防雾霾。几乎唯一的作用就是防寒。当然,也可以防一些比较大的颗粒物,比如大扫除的时候防一点灰尘、说话的时候防一点飞沫;这些作用,你拿衣服捂住鼻子,一样能挡。

2、医用护理口罩:也称之为「普通医用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病毒、不能防雾霾。

3、医用外科口罩:和上面的「医用护理口罩」的外观一样,作用也一样,但是防护效果更好。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病毒、不能防雾霾。

4、医用防护口罩:医用的「N95口罩」(最常见)、医用的「N99口罩」、医用的「N100口罩」,这些都是属于「医用防护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病毒、可以防雾霾。医用防护口罩是在普通N95口罩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表面抗湿性、血液阻隔等医用防护作用,并且贴合度也很好。

大部分普通人购买的都是「普通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已经够用了,这没有问题。当然,把这两个做比较的话,我优先建议你购买「医用外科口罩」。

但如果你是医护人员,或者有被病毒感染的迹象,又或者,你“特别”爱惜自己,那可以选择医用的「N95口罩」。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上面这张图,虽然丑了点,但比较实用,所以流传得比较广。这张图基本没有问题,但我觉得还可以再完善些,于是,我自己重新制作了一张图,如下:(很清晰,很高清)

各种口罩的防护效果强弱

各种口罩的防护效果,从强到弱,排序如下:

医用防护口罩(比如医用的N95口罩) > 医用外科口罩 > 医用护理口罩(普通医用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 > 不戴口罩。

很多人可能会说:“普通棉布口罩也能用,戴口罩总比不戴强。”

戴口罩比不戴强,这话当然不假。可你知道,问题的关键出在哪里吗?关键在于:很多人误以为,棉布口罩也能防病毒。所以他们就在网上随便买了个「很酷」的口罩,自信地出门了。

上面这张图里,我在京东搜“口罩”这个关键词,却发现:排在前排的基本都是一些“看上去很酷、戴上去显脸型小”的口罩,完全找不到“医用”、“防病毒”、“N95”等这些关键词。这就更会对那些不懂常识的人产生误导。

相比之下,天猫上的搜索结果就更全面一些,把常见的几种口罩都列了出来。

所以,正确的姿态应该是:在口罩脱销的情况下,戴任何口罩,都比不戴强;但是,在库存充足的情况下,你如果提前具备一些常识,还会随便买口罩么?

这就好比,我们一般会用A4纸或者笔记本写字,但如果手头的纸不够用了,又急着写字,你拿餐巾纸凑合一下,也是可以的。

只是了解口罩的种类和防护程度,肯定是不够的。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它们各自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重点。

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护理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大致区别,上面已经提到,这里再重复一下:

  • 医用护理口罩:也称之为「普通医用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病毒、不能防雾霾。

  • 医用外科口罩:和上面的「医用护理口罩」的外观一样,作用也一样,但是防护效果更好。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病毒、不能防雾霾。

外观是什么样子的

医用护理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外观,一般是这样:

这种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

  • 防水层(也可以防灰尘)
  • 过滤层
  • 舒适层

怎么区分是不是「医用外科口罩」

我们去买医用类口罩的时候,发现口罩的商品包装上,有很多种叫法,比如: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等等。感觉厂家们起名字时,都很随意,没有统一的规范。

有一点你要清楚,「医用外科口罩」必须要符合YY 0469-2011的国家标准。

重点来了,普通人怎么区分是不是「医用外科口罩」呢?医用外科口罩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关键点:

  • 首先,口罩的商品名称上,必须明确标明,“医用外科口罩”这几个字。
  • 其次,口罩的商品包装上,必须明确标注,符合YY 0469-2011的国家标准。

第一点大家都能记住。不仅要记住,你还必须要严格执行。比如,有些商品名称上,明明没有显示医用外科口罩,药店的工作人员却非要给你推销,说它就是医用外科口罩,碰到这种情况,你也不要买,因为这种口罩,你根本就分不清。

第二点,比较难理解。记不住没关系,你买口罩的时候,记得在商品的“包装详情”上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YY 0469-2011标准”这个字样。如果没有这个字样,那一定不是严格的“医用外科口罩”。

为了验证这个鉴别原则,我们拿一个具体的商品举例子(没有打广告的意思):

我们打开上面的商品链接(医用外科口罩),翻看商品详情信息。

首先,商品名称上,明确标明了“医用外科口罩”这几个字:

其次,商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了,符合YY 0469-2011的国家标准:

现在,你应该很清楚怎么识别「医用外科口罩」了吧?

其他的五花八门的口罩,又是什么类型的呢?

除了「医用外科口罩」之外,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口罩,它们什么类型的呢?

首先,你要确定那款口罩是不是“医用”类口罩。有些口罩商品,标注了“防尘”、“防甲醛”、“防雾霾”
、“防飞沫”、“防花粉”、“防细菌”、“无菌”,但就是没有标注“医用”两个字,那就不是医用类口罩。

还有一些网店的无良商家,虽然在网页的商品标题、商品介绍上标注了是“医用”口罩,但是实物里根本看到“医用”二字,这也不是医用类口罩。你可不要被骗了。

在确定了是医用类口罩之后,那么,除了「医用外科口罩」之外,其他的医用类口罩,商品名称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叫法,比如:

  • 医用护理口罩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 医用灭菌口罩
  • 诸如此类

上面这几种, 都是属于「医用护理口罩」,也可以称之为「普通医用口罩」。

医用类口罩要怎么戴?

口罩要怎么戴?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第一次接触口罩的人,可能还不清楚,所以我也强调一下。

戴医用类口罩的正确步骤:

  • (1)颜色深的是外面,颜色浅的是里面。
  • (2)有金属条的是上面,没有金属条的是下面。
  • (3)戴上之后,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
  • (4)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地覆盖鼻子、嘴巴。

医用类口罩都是一次性的

上面提到的所有的医用类口罩,都是一次性的。连续佩戴四个小时以上之后,建议更换新的口罩(如果口罩物资充足的话)。比如吃饭的间隙,就可以更换新的口罩。

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讲完了,下一段,我们来讲一下以N95口罩为代表的「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以N95口罩为代表)

N95口罩、N99口罩、N100口罩,这些都是属于「医用防护口罩」。其中,最常见的是N95口罩。

N95 是什么意思

  • N95美国标准
  • KN95中国标准

这两个级别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基本一致,都是要求,过滤空气中95%以上的 “非油性颗粒物”。

N级别或者KN级别,在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时,直径的要求是0.3微米及以上,以此为标准来统计过滤效果的百分比。

所以说,N95和KN95是差不多的。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是一种过滤标准

什么是「非油性颗粒物」

第一次听到「非油性颗粒物」时,你可能会比较懵逼,但是没关系,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非油性颗粒物」和「油性颗粒物」:

  • 非油性颗粒物:粉尘、酸雾、漆雾、微生物等。这里的微生物就包括了细菌、病毒。需要用KN/N级别的口罩进行防护。
  • 油性颗粒物:油脂、油烟、油雾等。需要用KP/P级别的口罩进行防护。

各种过滤级别:(从低到高)

  • N级别:过滤非油性颗粒物。
  • R级别:既可以过滤非油性颗粒物,也可以过滤油性颗粒物。
  • P级别:既可以强效过滤非油性颗粒物,也可以强效过滤油性颗粒物。

像病毒这种这种颗粒物,其脂肪和油脂含量极低,用N级别的标准就行,不需要用到P级别。

关于「颗粒物」这部分内容,可以看下面这个链接,会更详细:

如何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选择呼吸防护用品:https://multimedia.3m.com/mws/media/901561O/ppe.pdf

医用防护口罩的国家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必须要符合GB 19083-2010的国家标准。

我去官方网站找到了 GB 19083-2010 国家标准的官方说明文件,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过滤效率 ≥95% 的是 N95口罩。
  • 过滤效率 ≥99% 的是 N99口罩。
  • 过滤效率 ≥99.97% 的是 N100口罩。

补充一下,我们可以去下面这个网站下载国标的说明文件: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openstd.samr.gov.cn/

只有一小部分「N95口罩」才是「医用防护口罩」

请注意,并非所有的N95口罩都是医用口罩。也就是说,只有一小部分的N95口罩,才是「医用防护口罩」。

对于国产的口罩来说,只有符合GB 19083-2010国标的N95口罩,才是「医用防护口罩」,才能防病毒。

对于国外品牌的口罩来说,3M霍尼韦尔这两个品牌是比较有名的N95口罩品牌。进口的口罩,也必须要通过GB 19083-2010国标的检验。

就拿3M品牌的N95口罩来举例:(非常重要,请看仔细)

  • 目前只有3M 18603M 9132这两款3M的N95口罩才是「医用防护口罩」,外观为蓝绿色,这两款口罩,市面上很少能买到。
  • 3M的其他型号的N95口罩都是属于「工业防尘口罩」,是用来防尘、防雾霾的,不能防病毒,不能作为医用;外观多为白色、灰色。
  • 另外,针对医用方面,3M官方推荐的可选产品是 95019502。这两款产品可以勉强作为医用防护口罩。

3M 1860 型号的3M口罩,外观是这样的:

(补充:如果有出现 3M 1860s 这种型号的话,这里面的 s 为小号。)

3M 9132 型号的N95口罩,外观是这样的:

3M 95013M 9502型号的N95口罩,外观是这样的:(前者是耳戴式,后者是头戴式)

其他的大部分「N95口罩」只是「防尘口罩」

上面已经介绍了,大部分「N95口罩」只是「防尘口罩」,不是「医用防护口罩」。

防疫期间,市场上的口罩库存非常紧张,网上和线下的药店,基本买不到医用口罩了。但你依然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N95的防尘口罩依然有货。是的,这些口罩可以防尘,但不能防病毒,不是医用的;如果真的是医用口罩,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所以你在购买N95口罩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

还有一个坑要提醒大家。网上的很多无良商家,他们卖的口罩是N90级别的,却要骗你说是N95级别的。

N90级别,顾名思义,过滤效果只能达到90%,比N95级别差远了;关键是,这种N90,还只是防尘呀。

比如下面这张图:

上图中,很多同学会中招:包装上显示的是N95口罩,拆开之后,却发现是N90口罩。等你联系商家的时候,商家又故意说:“哎呀,亲,不好意思,发错货了。”

怎么说呢?这种情况,有点像是疾病乱投医。正确的姿态应该是:

  • 在口罩库存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即便买防护效果差一些的口罩,也不要被骗、被忽悠。

  • 在口罩库存充足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大品牌的口罩,会更放心些。

N95口罩带不带「呼吸阀」,有什么区别?

带呼吸阀的N95口罩、不带呼吸阀的N95口罩,这两种口罩哪个好?

你如果去网上的其他任何地方搜,或者问任何人,会发现,存在大量的争议。

在这里,我直接告诉你答案:

带呼吸阀的N95口罩、不带呼吸阀的N95口罩,这两种口罩,都可以

这个时候,估计就有同学站起来了:

  • “你这说了等于没说啊”。
  • “我有选择困难症,你直接告诉我,哪个更好,不就行了?”

别急,要想知道哪个更好,不如先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

带呼吸阀的N95口罩

  • 呼吸阀在吸气时闭合,呼气时开启。
  • 佩戴者的呼吸会更顺畅,阻力较小。
  • 可以保护佩戴者,但不保护周围的人(所以医护人员不要使用,病毒携带者更不要使用)。

不带呼吸阀的N95口罩

  • 防护效果更好。不仅保护自己,还保护了周围的人。
  • 因为防护效果太好了,长期使用,会导致佩戴者的呼吸困难,阻力较大。
  • 如果你戴了眼镜,会导致眼镜模糊不清。

在明白二者的优缺点之后,你不应该问“哪个更好”,你应该问“哪个更适合自己”。

N95口罩要怎么戴?

N95口罩分为头戴式和耳戴式:

  • 耳戴式:方便佩戴和摘取,适合短时间外出使用。
  • 头戴式:贴合更紧密,长时间佩戴时,比耳戴式更舒适。

耳带式N95口罩-佩戴方法

头带式N95口罩-佩戴方法

来看看戴好之后的示意图:(以3M的口罩为例)

补充一下,N95口罩中,“3M”和“霍尼韦尔”这两个国外的品牌比较有名。

N95口罩,连续佩戴不要超过4个小时

N95口罩的防护效果很好,密封性也很好,建议连续佩戴不要超过4个小时,否则,会导致呼吸阻力较大

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

是的,你没有看错,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

有的人说:“N95口罩分为两种,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这种说法错了。

还有的人说:“N95口罩用了几个小时之后,可以取下来晾一会儿,然后继续戴”。这种说法也错了。

正确的答案是: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个原因:

首先,你戴了口罩之后,总要取下来吧?比如你吃饭的时候,不取下来吗?一旦取下来,口罩的内侧就已经被污染了。

有人说:“我吃饭的时候,可以把口罩往下拉,放在脖子那儿。”你确定这样不会把口罩弄脏?我怎么觉得你是在拿口罩当成小朋友吃饭的「围兜」?

有人说:“我带口罩的时候不吃饭,我忍着。”行,你忍着,继续看下一条。

其次,N95口罩佩戴时间太长之后,会有比较大的颗粒物阻塞在口罩表面,还会有比较小的颗粒物阻塞在过滤层的缝隙之间,这样不仅降低了口罩的过滤效率,还导致呼吸困难,呼吸阻力较大。

再次,口罩被长期使用之后,中间的过滤层会遇到呼出来的湿气,导致口罩的过滤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N95口罩佩戴超过四个小时之后,请更换新的口罩,不要反复使用。

当然,这里说的是“建议”,是在口罩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如果你的N95口罩不够用,就只能自行斟酌了。

但是有一点不要忘了,前面提到的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都是货真价实的一次性口罩,用完一次之后,就真的别再用了。

医用类口罩如何鉴别真伪

上面讲到的内容中,都是通过简单的观察来判断是否为“医用类口罩”。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采用更专业的方法来鉴别医用类口罩的真伪。继续往下看。

医用类口罩都有国家标准

医用类口罩都有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如下:

  • 《医用护理口罩》:可能有国标,比如YZB 2165-2014YY/T 0969-2013;也可能没有国标,此时请参照包装说明上的适用范围
  • 《医用外科口罩》的国家标准:YY 0469-2011
  • 《医用防护口罩》的国家标准:GB 19083-2010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有些口罩的国标是GB2626-2006,这个一般是工业防尘口罩,不是医用类口罩。

在口罩的商品包装上一般会显示“标准号”,这个就是国标

但有些口罩,虽然名字包含了“医用”二字,但是,并没有显示国标,导致无法鉴别。比如:

  • 情况1:口罩的商品包装上,没有显示国标,也没有显示其他的编号。
  • 情况2:口罩的商品包装上,没有显示国标,但显示了其他的各种编号。

去国家药监局的官网,鉴别口罩真伪

针对上面的情况1,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口罩肯定不是医用类口罩。

针对上面的情况2,它也许是医用类口罩,我们可以根据商品包装上的“注册证编号”或者“注册号”,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查询验证,以此来鉴别它是否为医用类口罩。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官网,网址如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www.nmpa.gov.cn

进入官网后,点击网站右侧的“医疗器械查询”(如上图所示),进入下图中的页面:

上图中,如果你查询的是国产的口罩,就点击「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如果你查询的是进口的口罩,就点击「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点进去之后,页面效果如下:

上面中,我们既可以输入“产品名称”查询,也可以输入“注册证编号”查询。

比如,我输入产品名称“医用外科口罩”,查询结果如下:(显示有115款国产的医用外科口罩)

当然,也可以输入“注册证编号”查询,继续往下看。

第二步,找到口罩商品包装上的“注册证编号”或者“注册号”,输入数字部分(比如20142142016),进行查询:

上面介绍的只是通用的操作步骤,但是每个厂家的口罩各有不同、五花八门。既然如此,我们来看看几个口罩实物的例子。

例1:医用护理口罩

  • 注册号:鄂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2015号
  • 标准号:YZB/鄂 2165-2014《医用护理口罩》

上图中的国标显示,此口罩符合《医用护理口罩》的国标。

为了继续一探究竟,我根据它的注册号20142642015,在药监局的网站上查一下,却没有查询结果。

有点奇怪。于是,我根据产品名称医用护理口罩进行查询,找到了9条结果:

上图中,红框部分点进去:(虽然注册号是20142142015,不是20142642015,但指向的是同一个厂家,勉强算同一款?)

上图中,说得很清楚了:此口罩只是医用护理口罩,不能作为医用外科口罩,也不能作为医用防护口罩

例2:医用外科口罩

  • 注册号:鄂械注准20142142016
  • 标准号: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

上图中,这款口罩明确标注了符合《医用外科口罩》的国标,是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

而且,根据注册号20142142016查询,也能查得到:

例3:医用外科口罩(不标准)

  • 注册号:鄂械注准20152640745
  • 标准号:无

上图中, 这款口罩虽然显示为医用外科口罩,但没有国标。也就是说,它可以防细菌,但不能防病毒,需要注意。

例4:医用外科口罩

  • 注册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1382号
  • 标准号: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这款口罩有国标,是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

另外,我根据注册号20142641382查询,却没查到。根据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查询,找到了相同厂家的另一款:

例5:医用的N95口罩

  • 注册号:闽械注准20182640005
  • 型号:N95口罩

没有国标。没关系,继续查。根据注册号20182640005查询,查到了,是医用的N95口罩:

例6:A型医用口罩

  • 产品名称:A型医用口罩(这名字起得有点标题党)
  • 注册号:冀械注准20172640242

根据注册号20172640242查询,查到了,是普通医用口罩:

例7:普通医用口罩

包装的正面:

包装的反面:

包装的侧面:

  • 产品名称:医用口罩
  • 注册号:鄂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0961号

根据注册号20142640961查询,没查到。根据产品名称普通医用口罩查询,找到了相同厂家的另一款:(能防细菌,不能防病毒)

例8:一次性无菌口罩

  • 产品名称:一次性无菌口罩
  • 注册号:豫械注准20172640771

根据注册号20172640771查询,查到了,只能防细菌,不能防病毒。如下图所示:

例9:一次性使用口罩:医用灭菌

正面:

反面:

  • 注册号:赣械注准20192140150

  • 标准号:无。

根据注册号20192140150查询,查到了,只能防细菌,不能防病毒。如下图所示:

例10:是防尘用的口罩,但不是医用口罩

正面:

反面:

这款口罩,没有标准号、没有注册号,不是医用口罩。

例11:日本产的口罩

日本产的口罩,我就不太懂了,有了解的同学可以帮忙解答下。

各种口罩的防护指标

各种口罩能防的颗粒物有很多:防飞沫、防尘、防细菌、防病毒、防雾霾、防甲醛、防花粉等等。

为了弄清楚口罩到底能防护哪些东西,我们不如通过「量化的方式」来看看口罩的防护指标。

在此之前,我们先从大小上,简单了解一下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 病毒: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得多,病毒是纳米级的颗粒,小到十几纳米,大到几百纳米,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纳米的单位是 nm。

  • 细菌:细菌是微米级的颗粒,在普通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微米的单位是 μm。

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它的直径是50至200纳米(即0.05微米0.2微米),平均直径是100纳米(即0.1微米)。

既然如此,我们来看看几款常见医用类口罩的防护指标:(很关键)

  • 稳健的医用护理口罩: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 **≥20%**。

  • 稳健的医用外科口罩:细菌的过滤效率 ≥95%;因为这款口罩符合 YY 0469-2011 国标,所以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 **≥30%**。

  • 3M 1860 的N95口罩、3M 9132 的N95口罩:因为这两款口罩符合 GB 19083-2010 国标,所以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 **≥95%**。

(备注:非油性颗粒物有很多种,病毒就是属于非油性颗粒物之一。)

我们再来随便找一个工业防尘用的N95口罩:

比如上面这张图显示,这款口罩的防护级别是 0.075 微米。而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小直径是 0.05 微米。前者比后者的数字大很多,显而易见,这款口罩的防病毒效果很差。

有人可能会问:“工业防尘用的N95口罩,如果它的防护级别能够达到 0.05 微米,甚至比这个数字更小呢?这种口罩,总可以作为医用,总可以防病毒吧?” 也不行,前面说了,医用防护口罩是在普通N95口罩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表面抗湿性、血液阻隔等医用防护作用,并且贴合度更好。

废弃的口罩要怎么处理

既然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那么,废弃的口罩,要怎么处理呢?

我猜,大部分人用完之后,就直接把口罩扔垃圾桶了;尤其是在户外的时候,如果急着扔掉,好像也只能扔垃圾桶。

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或许可以采用其他更科学的处理方式。

先来看一张图:

上面这张图中,人民日报建议普通群众“先毁坏后,再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内”。这句话没毛病,但不具备「可操作性」:

  • 口罩要怎么毁坏?
  • 怎么区分是不是“有害垃圾桶”?
  • 到哪里去找“有害垃圾桶”?

网上流传了很多针对废弃口罩的处理方式(开水烫、剪碎、焚烧、消毒等等)。我们来把这些处理方式逐一分析,看看到底是否科学。

开水烫

高温确实是消毒的一种方式,但是开水烫一下,无法满足消毒所需的持续高温,时间也不够,可能仅能杀灭部分病原体;而且还会把脸盆弄脏。因此,不建议开水烫处理。

焚烧

焚烧的原理也是高温消毒。但是,焚烧一来会污染环境,二来会造成安全隐患,三来也没有这样的固定地点。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住在城市里的小区或者农民房,想找个地方焚烧口罩,还是蛮困难的,大多数人估计就直接放弃了。

因此,除非你在农村地区,而且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否则不建议个人焚烧处理。

剪碎后扔掉

有些人担心废弃后的口罩可能被不良人士回收利用,所以打算剪碎。

殊不知,剪碎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而且还把剪刀给污染了。因此也不建议剪碎处理。

建议处理方式

既然上面的处理方式都不行,那么,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废弃后的口罩,到底要怎么处理呢?

于是,我找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一篇相关文章,链接是:

使用过的口罩该怎么处理:http://www.nmpa.gov.cn/WS04/CL2068/374256.html

这篇官方文章里的原话是:

对于普通民众,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直接丢入垃圾桶。处理完口罩后,请记得洗手。

截图如下:

思考题:工业的N95口罩,能不能防病毒?

最后一段

这篇文章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口罩实践指南,难免会存在一些不严谨、或者不全面的地方,欢迎在留言区指正。

另外,我把这篇文章也同步在了知乎上,方便及时更正,链接是:

医用口罩的科学鉴别和使用指南(知乎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226702

上面这个链接,点击公众号文章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也可以打开。

能完成这篇文章,也要感谢我的好友们提供的口罩实物图和指导建议;最大的动力在于,我们都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面对这次疫情,你可以做什么呢?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不妨分享给更多的人,也算是给疫情的防疫工作,做出一点微小贡献。

你无需分享给家里的老人,因为他们肯定没有耐心看完这篇长文。我建议你掌握文章里提到的重要信息之后,你自己给他们转述科普。

蜡梅正在含苞,柳叶悄然萌动,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

本文于2020-01-28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章

丁香园的文章,讲到了常用口罩的几种类型。

3M官方的文章。讲到,普通人带N95的工业口罩也行。

详细讲了N95口罩。

口罩为什么不能反复使用?当内部溶喷材料遇到呼出来的湿气,一段时间后静电就消失了,口罩的使用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讲到了国家药监局。

提到了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国标。

提到了国家药监局网站的使用。

讲到了国家药监局网站的详细使用。

人民日报关于废弃口罩的处理。

关于废弃口罩,提到了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国家药监局,关于废弃口罩的处理文章。

很多人都容易混淆细菌和病毒,把病原体都称为病菌,这是不对的,我想简单介绍下病毒和细菌的区别。首先在大小上,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得多,病毒是纳米级的颗粒,小到十几纳米,大到几百纳米,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而细菌是微米级的颗粒,在普通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

冠状病毒的直径:50至200纳米。

华中农业大学 9公里湖岸线依旧迷人,10公里林中路仍然宁静,5平方公里校园美丽如常。蜡梅正在含苞,柳叶悄然萌动,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愿诸君安康吉祥,阖家幸福!

口罩的正确姿势:[https://mp.weixin.qq.com/s/hBPUs7fg3gNcTYRyfBmxTw]

医学上「口罩」是如何分类的,不同类型的「口罩」的用途是怎样的,如何正确使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123068?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参考图片(参考商品)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56.1e4079bckRjhT9&id=611201356227&ns=1&abbucket=6#detail]

这个商品里找到了耳戴式口罩的佩戴方式图。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319.1e4079bckRjhT9&id=590771894465&ns=1&abbucket=6#detail]

3M头戴式、耳戴式口罩的图。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7.1e4079bckRjhT9&id=609908615463&ns=1&abbucket=6#detail]

头戴式、耳戴式口罩的图。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56.1e4079bckRjhT9&id=611201356227&ns=1&abbucket=6#detail]

耳戴式,怎么佩戴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33.1e4079bckRjhT9&id=610236900479&ns=1&abbucket=6#detail]

头戴式,怎么佩戴

  • 稳健-医用外科口罩:img30.360buyimg.com/n1/s760x500_jfs/t1/85948/12/10990/137942/5e286042E0d75ae70/285c0c10214ae398.jpg

商品链接:https://item.jd.com/4979082.html?dist=jd#none

修改url中的数字,可以放大图片。

3M 1860 型号的N95口罩。

3M 9132 型号的N95口罩。

根据九宫格的图,制图。

参考视频

3M官方推荐了两款口罩,代替医用口罩。

学到了“呼吸阻力”这个词。教你怎么正确佩戴口罩。

参考文本

同济医院发的

同济医院发的:我来给大家减轻一下恐慌。说实话目前这个肺炎传染性的确很强,但是重症发生率并不高,多出现在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一般患者就是自行隔离休息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一周也就恢复但是隔离需要14天,隔离期间口服阿比多尔+拜复乐+金叶败毒颗粒。这是我们同济呼吸内科主任推荐的用药方案。我本科室的好几个同事都感染了,都是用这个方式自行隔离治疗。如果说发现的初期作为我们医务人员都有些恐慌,因为病例并不多接触的也是重症患者,不了解疾病的进程大都会如何,到了现在,我们心态反而平和了很多。其实大家保持乐观生活规律就是最好的抵御,如果实在得了,其实病程和一次感冒差不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护,早睡觉提高抵抗力,多喝水促排毒,有了一点点轻微感冒症状的时候也不要慌乱,多多喝水休息,自行隔离在家,过一周可能会自愈,这个时候去医院不仅没有床位,反而可能一点点小感冒跑去传染了真的肺炎病毒

恐慌成了这次疫情的助燃剂。

现在武汉地区的各医院人满为患,全都是各种有点感冒发烧症状,要求医院必须给自己查肺炎,不查就不肯走,开了药也不走,宣称自己是被耽误的肺炎患者。网上的围观党也是各种同情,痛骂武汉政府为啥没给每个感冒病人都查一次肺炎。这么说吧,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根据当地卫健委的数据,去年武汉一二月份仅确诊的流感患者人数就超过五万,普通感冒患者更是超过十万。今年全球流感大爆发,中国也不例外,相信武汉当地的普通感冒加流感患者,也不会少于十万。这是基本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人在所谓专家和媒体的恐慌煽动之下,有点头痛发热,就臆想自己快死了。总人数极少,相对于大武汉每天都有130余人因为各种原因去世的整体背景而言,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无论什么类型的感冒患者都大声声称自己已经染病,并且病毒一定会在自己身上发生变异。

好吧,十万陷入剧烈恐慌的感冒患者在一夜之间涌入武汉各大医疗机构要求查肺炎,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是全国任何城市都无法承受的噩梦!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组织能力和检测能力!!这就相当于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从此事的一开始,我就反复强调,不要渲染恐慌!本身也不是多严重的疾病,虽然有传染性,但是死亡率极低,治愈也不难,现在全国各地的治愈病例都出来了,也不存在传说中的激素滥用后遗症!大家都淡定下来,不比应对一场流感难多少。现在好了,专家加媒体煽动起来的恐慌潮,再加上封城加剧恐慌,更多单单熬夜急躁导致发热的恐慌人群也跑去查肺炎,任何国家的医疗机构也无法承受…

Fenng

关于口罩的防护效果:N95 口罩>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棉口罩>不戴口罩。

不戴口罩害人害己。

公司的群消息

已知纱布口罩防护率10%,医用口罩65%,N90大于90%,N95大于95%,
N100口罩≥99.97%。因此,防护级越高,效果越好。
—————
N90和N95都是国家口罩标准中的防护等级,其实国家的防尘口罩标准分为3个等级,N90,N95和N100。防护效率分别为90%,95%和99.97%以上的。如果想要高效防护一定要选择更高等级的。
【因此N90口罩也是有防护效果的】请您不用担心!!

  1. 医用防护口罩:符合中国GB 19083-2010 强制性标准,过滤效率≥95%(使用非油性颗粒物测试)。要求通过合成血液穿透测试(防止体液喷溅),要求符合微生物指标。

  2. N95口罩:美国NIOSH认证,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3. KN95口罩:符合中国GB 2626 强制性标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以上三种级别口罩的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一模一样!所以过滤效率级别一致。

N95 和KN95 都是一样的 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一个是美国的叫法,一个是中国的叫法。

其他参考

2019年我阅读了86本书,推荐这12本好书给你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1月13日 18:00

前言

2019年,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一共读了86本书。不是速读,更不是扫读,而是「只字不差」地阅读。

有同学可能会问:“你哪儿来的这么多时间看书?你不上班的吗?”

我阅读的时间集中在晚上睡前或者早上。早上一般看一个小时书之后,再去上班。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上学或工作之余,真的有那么多业余时间吗

你如果用的是 iPhone,可以看看 iPhone 上「屏幕使用时间」的统计功能。就算一个人再忙,加班再多(或者学习任务很重),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四个小时左右

(我说的是平均时间,如果你平时很少玩手机,这个数字对于你而言,是被平均的。)

你如果没有 iPhone 手机,也没关系,我刚刚已经帮你统计好了。

每天使用手机四个小时,这还只是比较普通的水平。对于那些「网络重度依赖者」而言,手机可以用来续命。对于那些出生在1995-2009年之间的「Z世代」年轻群体而言,他们是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手机是他们的本命物。

当然,玩手机还有一些特别的功效,比如:一个人的时候,享受孤独;一群人的时候,缓解尴尬。久而久之,解锁手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

可如果稍加练习,多一点克制,我们每天完全可以腾出两个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阅读,或者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一年的积累,这种复利效应是会非常明显的。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月看一本书。

一年看12本书,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很惊人的阅读量了。所以,我今天特地推荐12本书给你。

第二个问题:如何挑选好书呢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看书遇到的最大的坑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一定是:

看了很多烂书。

在信息繁杂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可靠信息源」。这个「可靠信息源」,可以是某些大V,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某些网站。总之要确保你看到的内容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和可信度。

如果不嫌弃的话,希望我也能成为你的可靠信息源。

要知道,你每看一本烂书,将失去看一本好书的机会

此时,有人可能会问团长:“那你别看烂书不就行了吗?直接看86本好书不是妙哉?”

可是,很多书在看之前我并不知道它是烂书,一开始,我也是抱着饶有兴趣的态度去读的,读到一半,不忍弃书。毕竟,我能挑中的书,也并非一无是处。

为此,在我看过的众多书籍里,我将专门挑选一些好书给你。我,多踩坑;你,少走弯路。

我们再把上面两个问题综合起来看:

  • 上学或工作之余,真的有那么多业余时间吗?有,坚持每月看一本书,已经很了不起,受益会很大。

  • 如何挑选好书呢?我这篇文章,就是在做这件事,努力成为你的可靠信息源。

简而言之:今天,我就挑选12本好书,希望能满足你。

第 01 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推荐星级:五星。

这本书有些“泛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有趣。我看的时候,有好几次忍不住笑出声。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被奉为经典: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第 02 本:吴军的《大学之路》

推荐星级:五星。

如果你还在上大学,建议你一定要读这本书,会让你明白读大学的意义以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你已经毕业了,这本书会让你详细了解美国和英国的一流学校,让人惊讶的是,它们几乎是清一色的私立学校。

阅读这本书,至少有三个收获。

一、吴军老师是在是清华大学读的本科和研究生。根据他在书中的描述,清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也十分索然无味,成绩基本上取决于一两次考试,因此几乎所有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看书和做题。

我想,连中国的顶级学府都是如此,国内的其他大学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二、这本书对国外的各种大学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通过这些介绍,你可以了解到,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差距,以及私立大学的培养模式。还有,私立大学为什么会对捐款人的家属提供绿色通道?因为这是保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

三、既然大学里的大部分课程,并不能让我们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图谱,那么,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答案是:

高等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课程本身。大学的生活经历和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课程的内容是第二位的。

在大学里不论学什么课,只要学的东西足够多,时间足够长,人就会受到教育。在大学里要走的路远不止读书、拿学位这么窄。通才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为了拓宽每一位年轻人的大学之路。

我的总结是: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这才是根本。

需要提醒你的是,《大学之路》这本书,一共有上、下两册。就算你只看上册,也是可以的。看完之后,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把下册读完。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 03 本:《产品逻辑之美》

推荐星级:五星。

我在电商公司已经工作快两年了,深切地体会到电商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首页、商详、加车、开参团、下单、支付、个人中心、搜索、推荐、商家后台、UGC社区、直播、优惠券、促销活动、玩法等。

我平时工作所接触到的关键词和话题,《产品逻辑之美》这本书里都有讲到,包括: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用户运营、搜索系统、推荐系统、信息流系统、线下交易等等。作者列举了很多电商和UGC相关的例子,让我学到了不少产品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认知,足够干货。

后来才发现,作者潘一鸣曾在聚美优品、滴滴、头条等公司工作过。有大厂经验、内容详实、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点前卫,这些足矣成为本书的亮点。 能遇到这种务实且严谨的作者,实属难得。

第 04本:《创始人手记》

推荐星级:四星。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携程、如家、华住、汉庭(“汉庭”属于华住的子品牌)这几家酒店的创始人竟然都是季琦。他的创业经历与管理经营经验,非常有参考价值。

  • 携程:「携程」的创始人有四位:季琦、沈南鹏、梁建章、范敏。携程包含了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
  • 如家:季琦创办了「如家」,但由于前期和大家的分歧,他选择了离开,将如家交给了孙坚。如家包含了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
  • 华住:季琦创办了中档酒店「汉庭」,汉庭包含了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曾一度以“汉庭”命名集团,后于2012年正式启用“华住”作为集团名称。而「汉庭」则成为了「华住」集团旗下的子品牌。

顺带补充一句,华住集团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包括:禧玥酒店、花间堂、全季酒店、美仑国际、桔子水晶、漫心酒店、CitiGO(欢阁)、星程酒店、汉庭酒店、怡莱酒店、海友酒店、雅高合作品牌等。

我列出这么多酒店名,是考虑到,下次你如果住酒店,可以翻开这篇文章对照一下,说不定你住的这家酒店就是季琦创办的。

第 05 本:《我看电商》

推荐星级:四星。

这本书讲得比较实在。可以了解到淘宝和天猫的运营模式。所谓“电子商务”,指的是“电子”和“商务”,光靠互联网的流量思维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线下零售的业务能力。

第 06 本:《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推荐星级:四星。

是本工具书,可以对日常的网络隐私、常见的软件工具有一些了解。

当然,也没必要像作者说的那样,过于注重个人的网络安全。有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识就好。 作者并非计算机领域出身,也并不是做这方面的工作,能写出这个水平,也还不错了。 对了,作者在iTunes上的同名播客“极客电台”比较火。但是在iTunes上无法看到播客的完整版,但可以去他的个人网站上看。

第 07 本:《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推荐星级:四星。

指数基金的入门介绍,目前有两本书:一本是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另一本是老罗的《指数基金投资》。这两本书差别不大,选其中一本书看就好。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我发现我身边的同事们,至少有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在学生群体当中,估计大部分人没听说过。

但是对于那些接触过一些投资理财的人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简单易学的被动投资方式。怎么可能会有人不知道?

读到这里,如果你在这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那可真得感谢我了,因为我给你普及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巴菲特从不推荐别人买入任何股票,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他说:“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是投资的最佳选择。”目前在看,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不懂宏观经济,不懂行业,不会分析公司基本面,不会选股,也不会择时,只需要定期定额投资一些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中证500指数的基金等),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就已经超过了那些专业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指数基金的定投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

指数基金里的“指数”,反映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和波动情况。如果某个指数涨了,相应的指数基金也会涨。

我是2019年中旬开始,陆续投资了几万元的指数基金,不到半年时间,现在的整体收益率已经超过了12%。这期间,基本没有花时间在上面研究。

有些人看到这里,心情颇为激动,准备马上跃跃欲试。

打住,我可没说投资指数基金就一定会赚。你要是像个傻瓜一样,随便往里面扔钱,肯定也会亏。

我的意思是: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指数基金方面的常识,把握时机做定投,长期来看,一定是涨的。在熊市(低估期)买入,在牛市(高估期)卖出,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5%以上。

如果你买的是场外基金,可以在「蛋卷基金」App、「蚂蚁财富」App、「支付宝」App上买入,这三个 App,选其中一个 App 就行。

如果你想买场内基金,这个就有些专业了,你需要自行去了解。

对于普通小白而言,投资指数基金基本相当于存定期了,把自己存款的一半放进去即可。赶紧找你身边的小伙伴了解下吧。

第 08 本:《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推荐星级:四星。

这本书是关于保险常识的小白科普。商业保险里最重要的有四种险:重疾险、定期寿险、商业医疗险、意外险。

商业保险可以暂时不买,但一定要了解。

这里补充一下,网上卖的保险不要轻易相信(我说的是不要轻易相信,我可没说都不值得相信,防止被喷)。尤其是那些小公司推出的保险或者网上不正规的保险,你买的时候很容易,「理赔」的时候却很困难。

买保险这种大额支出,最好先找身边靠谱的同学(或同事)了解清楚,再买不迟。

第 09 本:《历史的温度》

推荐星级:五星。

这本书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去还原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或一场战争。通俗易懂,故事引人入胜。一篇好文章,首先得是一个好故事。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目前一共出了四本,是从作者的公众号文章里整理出来的。你可以先读第一本,如果感兴趣,可以继续读后续的三本。

第 10 本:《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推荐星级:四星。

讲述的是生活中有趣的经济学故事,比如“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固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等。

经济学思维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多了解一些,避免陷入自己的感性认识。

第 11 本:《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推荐星级:五星。

这是一本技术类书籍。如果你是工科专业出身,或者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可以一读。

程序员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URL,按下回车后,发生了什么?”

为了清楚这个问题,看《网络是怎样连接的》这本书,足够了。如果你想入门计算机网络,这本书也是必读的。评价非常高。

关于这个面试题,网上也有类似的文章,比如:

浏览器输入 URL 后发生了什么:https://zhuanlan.zhihu.com/p/43369093

第 12 本:张鑫旭的《CSS 世界》

推荐星级:五星。

如果你是程序员,而且是做 Web 前端开发,《CSS 世界》这本书也是必读的。10多年来,作者张鑫旭一直工作在前端一线,他的博客网站里也有很多高质量的前端技术文章。

关于 CSS 的书籍,首先推荐这本书,我身边的大佬们都说这本书好。虽然我不是大牛,但我也觉得这本书很好,而且看了两遍。

如果 JavaScript 熟练,说明你是有技术深度的前端;如果 CSS 熟练,说明你是有经验的前端。

需要补充的是,《CSS 世界》这本书主要讲的是 CSS 2.1 的知识,希望作者能再出一本书,专门讲 CSS 3 的知识。

对上面的12本书做一个总结

上面推荐的12本书当中,有10本大众书籍,2本技术书籍。大众书籍包含了互联网产品、创业、指数基金投资、保险、历史、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总有你感兴趣的点吧?

其中,《大学之路》这本书目前只有纸质版,其他11本书都有电子版。过不了多久,《大学之路》也会在 「得到」App 上推出电子版。

如果你习惯看电子版书籍,可以在「Kindle」App、「得到」App,或者「微信读书」App 上购买电子版。

如果你喜欢看纸质版书籍,可以直接在京东或者当当网上买纸质版;或者在「多抓鱼」公众号上买二手纸质书,二手书会便宜很多。

我在2019年阅读的86本书

我在2019年阅读过的86本书,在此列一个清单。五星表示“满分推荐”,四星表示“很不错”,三星表示“勉强及格”,三星以下则是“不推荐”。

1月

  • 《弱传播 : 舆论世界的哲学》★★★★

  • 《付费 :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

  • 《生命3.0 :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精装版)》★★★★

  • 《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

  • 《平台时代》★★★★

  • 《今日简史 : 人类命运大议题》★★★★

  •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 《巨人的工具》★★

  • 《我的精神家园》★★★★★

  • 《思维的乐趣》★★★★★

  • 《运营的秘密》★★★★

2月

  • 《我看电商(双色)(新版)》★★★★

  •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

  • 《创始人手记》★★★★

  • 《刘大猫的财富之旅》★★★★

  •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 《重来 : 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

3月

  • 《人人都在说谎 : 赤裸裸的数据真相》★★★★

  • 《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 《智能商业》★★

  • 《全栈市场人:互联网市场营销入门通用宝典》★★★

  • 《流量池》★★★★

  • 《书读完了》★★

  • 《皮肤的秘密 : 关于人体最大器官的一切》★★★

  • 《自私的皮球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

  • 《群居的艺术 : 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生存策略》★★

4月

  • 《投资异类》★★★★

  •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 《中国经济新方位 : 如何走出增长困境》★★

  • 《被讨厌的勇气》★★★★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 : 周有光自述》★★★

  • 《Android编程权威指南(第2版)》★★★★

5月

  • 《三体》★★★★

  • 《大学之路 上册 : 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

  • 《美国陷阱 : 如何通过非商业手段瓦解他国商业巨头》★★

6月

  • 《指数基金投资》★★★★

  •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7月

  •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 《幕后产品 : 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8月

  •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 《一本书看透信贷》★★★

  • 《涛动周期论 : 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

  • 《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

  • 《大学之路 下册 : 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

  • 《大趋势 : 中国下一步》★★

  •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 《增长黑客 : 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

  • 《增长黑客实战》★★★

  • 《人生护城河》★★★

9月

  • 《坏血 : 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 《这才是心理学 : 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

  • 《途客圈创业记》★★★

  • 《时间的秩序》★★★★

  • 《非常之人 : 20人的历史时刻》★★★

  • 《风向 : 如何应对互联网变革下的知识焦虑、不确定与个人成长》★

  • 《产品逻辑之美:打造复杂的产品系统》★★★★★

  • 《必然》★★★

  • 《科技想要什么》★★★

  • 《失控》★★★

  •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 迄今最实用的求职工具书》★★

  •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 押井守的角色学》★★★

10月

  • 《CSS世界》★★★★★

  •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 《人类的故事》★★

  • 《图解CSS3 : 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

  • 《无规则游戏 : 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 《末日巨塔》★★★

  • 《电商数据分析与数据化运营》★★

11月

  • 《黄金时代》★★★★★

  • 《从一到无穷大》★★★★

  • 《读库1901》★★★★

  • 《上帝掷骰子吗? : 量子物理史话》★★★★

  •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 《现实不似你所见 : 量子引力之旅》★★★

  • 《量子计算机 : 穿越未来世界》★★★★

  • 《时间的形状 : 相对论史话(升级版)》★★★★

12月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万物发明指南 : 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

  • 《文案的基本修养》★★★★

  • 《历史的温度 : 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 《股权战争 : 创投界的MBA式教案》★★★★

  • 《世界观(原书第2版) :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最后一段

2019年,我买了1500元左右的纸质书,同时还买了2500元左右的kindle电子书。一般看到有不错的书,就直接入手了。

当然,买来之后,大部分都还没看。因为我是想着:如果我买了都不看,那不买的话,就更不会看。

2019年买书花的钱有点多,不够理性。

2020年,我准备采取一种「更经济适用」的方式来阅读书籍。我先试验一年,一年之后,我再来谈谈这方面的阅读经验。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

2020,愿你更加充实。

本文于2020-01-13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买东西时,有哪些价格歧视?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11月11日 18:00

一份贴心的网购指南。

前言:从滴滴的大数据杀熟说起

2018年上半年,有大量用户反馈,滴滴打车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导致滴滴一度陷入舆论危机。

也就是说,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却不一样,老用户竟然比新用户的价格还高。

为什么是老用户的价格偏高?因为老用户是软件平台的重度用户,对价格关注度没有那么敏感,就算抬高几块钱(甚至更高),老用户也是没有感知的,这就是“杀熟”。

平台方利用你在软件上的各种「用户行为数据」,以及「用户画像」做分析,并定制化地推出不同的价格策略,这就是“大数据杀熟”。

滴滴CTO张博对此次事件做出了回应:

不回应,就是默认。回应,会被网友怼得更厉害。当时我自己就和好友做过几次实验,滴滴的杀熟现象,确实存在。

换一种思路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感到诧异甚至气愤:大数据杀熟不就是赤裸裸的价格歧视吗?

同一段路程,假设你在滴滴上打车需要25元,但是小明只需要20元。这种场景确实是价格歧视。

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想一下:假设你和小明在滴滴上打车都需要25元,但是小明在打开软件的时候,收到一张价值5元的无门槛优惠券,下单时可以直接抵扣。最终,你仍旧需要支付25元,而小明只需要支付20元。

这个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是价格歧视吗?你肯定觉得这是合理的。因为你也不清楚,小明为什么会收到这张优惠券。可能因为小明是第一次使用滴滴 App,优惠券是作为新用户的奖励;也可能是因为小明已经连续好几天使用了滴滴 App,平台方送的福利,是为了继续保持用户的粘性;甚至有可能,平台方经过大数据分析,今天就是想让小明少花五块钱;也有可能是其他不可告知的原因。

不管是什么原因,你心里估计还在想:“看来,我也要多使用滴滴打车,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收到优惠券呢。”

但你肯定又会觉得不对劲:“小明真的就只付了20元呀,我确实比他多付了5块钱。可我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答案就是:优惠券是商家实现价格歧视的最佳方式,但用户却察觉不到这是一种价格歧视

只要商品的明码标价针对所有用户是一致的,用户就没有理由投诉,平台方也不会面临舆论危机。如果想针对部分用户降低实际支付的价格,就给他发一张优惠券吧。

收到优惠券的人,会感激;没收到优惠券的人,会在心中暗想:“多消费,多花钱,争取让我也能收到一张优惠券”。

综合来看,优惠券不仅成功实现了价格歧视,还会激励用户消费。既达到了商家的目的,也让用户心满意足。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价格歧视?价格歧视真的合理吗?我们在网上购物时,都有哪些价格歧视的手段?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要研究的重点。

价格歧视的原理

“穷人”和“富人”

首先,我们需要先把消费者粗略地分为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 穷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购物时,精打细算,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货比三家、会想尽各种办法省钱。

  • 富人:价格不敏感型消费者。在购物时,想买就买,毫不犹豫。

这篇文章里的“穷人”不一定是家境贫寒,“富人”也不一定是出身贵族,我们只是为了将两类消费者进行简单的区分,更通俗地讲解价格歧视这个概念。

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和作用

在理解“价格歧视”之前,我们必须要先理解另外一个概念:消费者剩余

假设一件商品的成本为12元,穷人最多愿意支付20元,最终15元成交。那么,5元(20减15)就是穷人的消费者剩余。

富人最多愿意支付25元,最终也是15元成交。那么,10元(25减15)就是富人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拍卖会,不同的买者有不同的支付意愿

价格歧视,就是研究如何尽量吃掉消费者剩余:同一件商品在同一时间段,如何让穷人支付20元,让富人支付25元。

总结:价格歧视的好处是很多的。

首先,可以让商家的利润最大化,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次,可以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有一些商品,他们本来可以生产出来满足消费者的,却没有生产出来,白白浪费掉了。价格歧视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点。

最后,由于促进了大众消费,还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因为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

价格歧视的两个必要条件

严格的价格歧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条件1:同一件商品,在同一时间段里,针对不同人群的价格不一样

  • 条件2:平台或商家在制定价格歧视策略时,往往是悄悄进行的,因为只针对部分用户,并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

为了讲解这两个必要条件,我们先来列举几个“并不属于价格歧视”的例子。

比如电影院的上午场和夜场更便宜,下午场和晚场更贵。虽然电影票制定了不同的时间段价格,但这并不属于价格歧视。因为在同一时间段里,电影票针对所有人的价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不满足条件1。

下午和晚上看电影的人更多,电影票自然更贵。这种场景其实是“供求关系”的问题,并不是价格歧视。

再比如,老年票、儿童票比普通的成人票更便宜,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群歧视,本质是向经济收入更高的成年人收取更多的费用。尽管如此,但这也不属于价格歧视,它不满足条件2。

我们整个社会倡导尊老爱幼,老年票、儿童票的优惠是属于全社会提供给他们的福利。这一点,反倒是大家都知道且容易接受的。

上面这两个必要条件,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也有人说,价格歧视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歧视程度不同,不一定非要满足这两个条件。

广义的价格歧视是认为:只要是将穷人和富人进行了区别对待,就是属于价格歧视。这种说法也没有错,但我们这篇文章,重点在于强调明显的价格歧视。

我认为:是否为价格歧视,关键在于平台或商家在做价格差异化时,他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条件2中的“悄悄进行”,我们继续看下一段。

会员制,是价格差异化,不是价格歧视

我们都知道,京东的 plus 会员,每年的年费是200元左右。如果你经常在 JD 上购物,plus 会员是比较实惠的,每月可以领取5张运费券,部分商品还有专门针对 plus 会员的优惠价。

同理,大部分需要在上面花钱的 App,都会提供会员制。

需要强调的是:会员制是一种「价格差异化」,但并不是「价格歧视」。首先,会员制的费用针对所有用户的价格是一致的,并没有说,穷人交的年费少,富人交的年费贵。其次,会员制是公开推广和宣传的,受众群体是全体用户,并没有悄悄进行,也不是只针对部分用户。

优惠券则属于典型的价格歧视,当我拿到优惠券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其他用户是否也收到了优惠券;如果别人也收到了优惠券,我并不知道他们的优惠券面额,是否跟我的一致。这里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太多、可操作性太强,是不透明的。

有人可能会问:“那大数据杀熟是悄悄进行的吗?我怎么感觉大家都知道的样子?”大数据杀熟是明显的价格歧视,当然是悄悄进行的,当你正常打车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隔壁老王是否跟你一个价。只不过,大数据杀熟是一种比较愚蠢的价格歧视手段,很容易就被用户识破了。

综合来看,「价格差异化」比「价格歧视」的范围更广。有些手段属于价格差异化,但不一定属于价格歧视。当然,二者都跟消费者剩余有紧密的联系。

推荐一个讲价格歧视的视频

关于价格歧视比较深入的内容,推荐大家看看李永乐老师的科普视频:

我们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有哪些价格歧视?

如果你走进一家传统的超市,所有的价格标签都是统一的,消费者感知到的是统一的定价,并且所有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能力,超市是无从知晓的。

而在互联网上就不一样了,每个人单独面对着自己的电脑或手机屏幕,每一块屏幕将消费者区分开来。如果你不特意去找另一个人拿着他的手机比价,你根本无从得知,显示在你的屏幕上的价格,到底是标准定价,还是针对你个人的定价。

其次,互联网公司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比如历史购买记录、收藏、加车、搜索记录等等),以及用户画像(比如性别、年龄、地区等),可以了解到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偏好,从而做到千人千面、千人千价。这也就是通过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实行价格歧视。

讲了这么多关于价格歧视的原理和作用之后,再来看看:我们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买东西时,有哪些价格歧视的手段或者套路。

这一段的实战性较强、内幕较多,说不定能成为你的网购指南。

优惠券

完全相同的商品或者服务,要想使用「价格歧视」的策略,最通用的方法就是优惠券。换而言之,优惠券是电商实现价格歧视的最佳方式,但用户却察觉不到这是一种价格歧视。

优惠券需要分析不同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对于价格敏感度越高的用户,发放的优惠券面额越大,从而让有限的预算达到更高的转化,还能促进和激励用户消费,皆大欢喜。

目前来看,各大平台针对「新用户」发放的优惠力度最大。比如说,我今天注册了一个全新的 JD 账号,打开 App,就收到了这样一张优惠券:

所谓的「新用户」,指的是在平台上「没有发生过支付行为」的用户。为什么要对新用户的优惠力度大?为了「拉新」。说得通俗一点,为了拉客。说不定人家下了一单之后,觉得体验和服务挺好,以后会经常光顾这里,财报数据也会更好看。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已趋近平缓,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从增量时代步入了存量时代。也就是说,「国民总时间」基本趋于稳定,每个人的日均上网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化。通俗来讲,我用你家的 App 时间多了,用别人家 App 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所以说,拉新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目前的形势保守估计,每增加一位新用户,App 拉新的成本至少是50元。

话又说回来,很多优惠券的福利还是不错的。建议大家在网购时,多留意页面上的优惠信息,可能会藏得比较深。有些是藏在商品详情页的某个角落,有些是藏在店铺首页,有些是藏在用户的会员中心、个人中心,有些是藏在某个活动页,甚至有些优惠,要等到你把商品加入购物车,快下单的时候才能看到。

这些优惠券并不会直接送到你手上,需要你仔细去找,并且需要你亲手点击“领取”按钮。当然,你也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去探索优惠券。基本上,有几次网购经历的人,都会有一些经验。

另外,有些优惠券的门槛比较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消费金额,才能满减。所以,要给大家特别强调的是,建议按需购买,千万不要为了达到优惠券的门槛而过渡消费、冲动消费,最终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得不偿失、无处安放、郁郁寡欢。

比如京东的图书活动满200-100,优惠力度很大(先提价,再优惠)。问题来了,前年买的书,你都看了么?

为什么是发优惠券而不是打折?

优惠券需要收集、保存、携带、计算等复杂的动作,有时候藏得还比较深;还有些优惠券,需要定时抢(饥饿营销)。

消费者想要获得最低价,不仅要通晓所有优惠规则,还要知道“满减和积分能不能同时使用”、“两张优惠券能不能叠加使用”、“特价商品是否参加买2送1?”等复杂信息。网上还会流传每年双11的优惠攻略、羊毛攻略。

相对来说,穷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且更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和留意这些东西,总之是想尽各种办法省钱;但是富人怕麻烦,也没这个时间,直接买就完事了,导致富人最终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可如果换成是打折,直接给所有消费者提供折扣,这显然达不到商家价格歧视的效果。

由此,我们应该也能想到,电商网站在每年的618、双11期间,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满减、返现、积分、跨店铺等等),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你明白了:优惠券就是用“隐性”的方式,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最近,不少人说“拼多多真香”,因为它不是靠各种复杂的规则来吸引你,它是直接将商品降到最低价,甚至打出“百亿补贴”的口号告诉你:直接在我这里下单,就是最便宜的。

由此,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商家推出的这么多复杂的活动,还有这么多种眼花缭乱的价格(促销价、秒杀价、拼团价、会员价、预售价、限时优惠价、砍价等等),用户有一天会不会疲倦?

红包

红包和优惠券是差不多的,都可以在下单时直接抵扣。只不过,优惠券一般有使用门槛(需要消费满一定的额度才能抵扣),还有一些是店铺券;而红包则是无门槛,全场通用。

当然,还有一少部分比例的优惠券是无门槛的,此时跟红包的效力等价。既然如此,全都叫优惠券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搞出这么多类型的用户资产呢?一会儿是优惠券,一会儿又是红包。

我猜是因为「微信红包」的流行。现在大家习惯了一碰到开心或者喜庆的日子就发红包、收红包。每年的双11活动,你打开电商 App,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抢眼的弹窗。如果弹窗上面的文案写“恭喜你,抽中一个优惠券”、“拆开优惠券赢大奖”,这难免有些奇怪。

每年的618、双11期间,电商公司会推出各种SNS类的红包活动,需要邀请好友助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奖励。类似于下面这种签到助力活动:

今年淘宝推出的盖楼活动刷屏了:

拼多多的“100元现金打款”活动也让不少人蠢蠢欲动:(甚至有人不惜在微信群里发微信红包,求别人助力)

这些红包活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套路。我见过的无数红包活动中,唯一一个没有套路的活动是下面这个:

京东的很多其他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套路,唯独上面这个活动,是直接送真金白银,只要邀请好友助力,就能立即收到红包,全场通用。但是越实在的羊毛活动,越容易被微信封杀。

建议大家在薅羊毛时,尽量选择那种“能立即收到反馈”的活动。所谓的“延迟满足感”,在羊毛活动里,基本就是被骗。

现在你明白了:电商的红包活动,可以区分出“有钱”和“有闲”的消费者。你以为你是在薅羊毛,其实是被价格歧视了。

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算是最愚蠢的价格歧视策略了。利用「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画像」做出可能伤害用户体验的营销方案,比如“大数据杀熟”,反而会影响产品的长期价值。

任何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产品和用户之间是一种长期关系。

价格保护

我猜至少有一半的读者不知道「价格保护」是怎么回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你一定要认真看这一段,能捡不少便宜。

什么是价格保护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东西刚买完就降价,这个时候,你可以找平台或者商家申请价格保护,要求返还差额的那部分钱。

比如说,你昨天在京东上花5000元买了一台 iPhone,今天点进去看,发现突然降价了600元。这个时候,你肯定会很懵逼。

不要慌,你可以马上找客服,跟客服聊天,就说“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了一台 iPhone,今天降价了600元,我要申请价保”。如果客服不同意或者装糊涂(这个客服可能是实习生),你就假装气愤地说:“我要给差评、我要投诉、我要退货”之类的话。这招绝对管用,感觉像是白捡了一样。

需要提醒你的是,每类商品的价保期限是不同的,就拿 JD 网站来说,家电的价保期限是签收30天内,食品饮料数码的价保期限是签收7天内。建议你仔细阅读各大电商网站关于价保的详细政策。

等一下,在惊喜之余,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电商网站没有大力推广价格保护政策呢?”“刚买完就降价,这个差额,为什么不能直接打钱到我的账户呢?”

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为啥了,因为价格保护机制也是一种价格歧视。一般只有穷人会在买完东西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原来的商品有没有降价,穷人会花时间跟客服理论。而富人买完东西之后,就直接享受去了,哪还管这么多?

(再重申一遍,这里的“穷人”和“富人”只是为了区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和富人。)

很多人不知道价格保护这回事也不奇怪。现在,你总算是恍然大悟了吧?

区域定价

区域定价指的是:把产品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多个区域,不同的区域市场采用不同的价格。比如说,同样是买一箱农夫山泉,卖给深圳可能需要30元,卖给乡村小县城只需要25元。

由于采销、库存、物流等供应链环节,在不同地区的成本不同,不同的地段租金也不同,采取区域定价的策略,本身是合理的。

同样是去超市买菜,深圳的沃尔玛超市,肯定要比小县城的沃尔玛超市的菜价要贵很多。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价格,也有高低之分。

然而,综合性的线上电商平台,其对外的品牌形象是整体的。我们的概念里,京东就是京东,不存在华南京东、华北京东。因此,无论从任何地方访问京东网站,消费者期待得到的商品售价,应该是统一的。

因此,对于网络购物而言,区域定价就是一种价格歧视

退一万步讲,就算区域定价不是价格歧视。但无法避免的是,平台或者商家可能打着「区域定价」的幌子来做「价格歧视」。比如说,同样还是那箱农夫山泉,卖给深圳需要30.2元。这多出来的两毛钱,可能就是价格歧视。

商家估计觉得:大城市的人,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高,估计对这两毛钱,也不太敏感。

加购物车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你在前一段时间加入购物车但是还没下单的商品,今天打开购物车一看,降价了:

如果只是针对你个人降价,那就是赤裸裸地价格歧视,这种情况估计比较少,但不排除没有的可能性。

如果是针对所有用户降价,说明是商家在试探每个人的消费者剩余。

限时特价

有些商品,会在指定的时间(尤其是零点)推出特价优惠。很多人会专门守到晚上十二点去抢购,晚了就贵了甚至没了。

限时特价也是一种“不太明显”的价格歧视手段,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限制消费者的主动权(限制下单时间、限制购买品类),达到区分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目的。穷人想要低价,只好选择在双十一的凌晨下单;富人则不屑于参加这类活动。

其他类型的价格歧视

另外,还有一些营销模式,比如数码新品的饥饿营销、低价商品的拼团购买等等,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价格歧视,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总结

价格歧视是属于比较成熟的经济学规律和定价策略,可以实现商家的利润最大化(尽可能榨干消费者剩余),同时还能激励用户消费,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

套路虽深,羊毛也不少。我身边有很多重度的网购用户,他们都是资深的羊毛党,利用闲暇时间在各大电商网站薅羊毛。

最后一段

我在某著名电商公司工作快两年了,对平台和商家的一些套路也比较了解,比一般人要看得清楚。

有人可能会问:“你讲的这些电商价格歧视的内容,算不算商业机密呢?”说商业机密倒不至于,你自己琢磨琢磨,也能想明白。

电商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

本文于2019-11-11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参考链接

参考《产品逻辑之美》

十几年前亚马逊尝试失败的「大数据杀熟」,为什么又在国内火了起来?[https://sspai.com/post/43812]

限时特价:[http://www.woshipm.com/operate/832317.html]

国民总时间:[https://zhuanlan.zhihu.com/p/23039730]

滴滴CTO张博否认滴滴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的截图:[https://www.huxiu.com/moment/13828.html]

价格歧视漫画:[https://www.sohu.com/a/350233129\_137204]

网页设计和开发中,关于字体的常识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10月16日 18:00

本文作者@千古壹号。

前言

我周围的码农当中,有很多是技术大神,却常常被字体这种简单的东西所困扰。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字体的常识。这些常识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都是在实际业务中真实遇到的,都是需要开发同学和产品经理、设计师不断重复沟通的。

字体真的只是“系统默认,无从解释”这么简单吗?是产品被忽悠?还是开发在敷衍?二者之间的博弈究竟谁能胜出?学会本文,你就能胜出。

字体分类

常见的字体可以分为两类:衬线体、无衬线体

1、serif(衬线体):在字的笔画开始、结束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衬线体有:

  • 宋体、楷体

  • Times New Roman

2、sans-serif(无衬线体):笔划粗细基本一致,只剩下主干,造型简明有力,起源也很晚。适用于标题、广告等,识别性高。

常见的无衬线体有:

  • 黑体
  • Windows 平台默认的中文字体: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Windows 平台默认的英文字体:Arial
  • Mac & iOS 平台默认的中文字体:苹方(PingFang SC)
  • Mac & iOS 平台默认的英文字体:San Francisco
  • Android 平台默认字体:Droid Sans

补充

衬线体如今已经很少使用了,你所熟悉的“宋体”,也基本只能在纸质出版物中见到。而非衬线体更符合现代审美

所以,在这里温馨提示各位:做PPT不要用宋体。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字体,那就用系统的默认字体就好:Win 平台用微软雅黑、Mac 平台用苹方字体。

如果你发现一名设计师,在做海报设计、或者制图的时候,使用了宋体,说明她一定是个外行。

字体族

CSS 中的字体族可以理解成是某一类字体。常见的字体族可以分为五类:

  • serif:衬线体。
  • sans-serif:无衬线体。
  • monospace:等宽字体。每一个字母所占的宽度是相同的。写代码的字体尽量用等宽字体。
  • cursive:手写字体。比如徐静蕾手写体。
  • fantasy:梦幻字体。比如一些艺术字。

这五类字体族不代表某一个具体的字体,而是当你在 CSS 中指定字体族的时候,系统就有可能在字体族中找出一种字体来显示。

参考链接:serif,sans-serif,monospace,cursive和fantasy

多字体 fallback 机制

多字体 fallback 机制:当指定的字体找不到(或者某些文字不支持这个字体)时,那就接着往后找。比如:

1
2
3
4
.div1{
font-family: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monospace;
}

上方 CSS 代码的意思是:让指定标签元素中的文字,在 Mac & iOS 平台用苹方字体,在 Win 平台用微软雅黑字体,如果这两个字体都没有,就随便找一个等宽的字体进行渲染。

注意

(1)写 CSS 代码时,字体族不需要带引号。

(2)有些 Mac 用户会安装 Office 等软件,安装这些软件后,系统会顺带安装微软雅黑字体。此时,写 CSS 代码时,如果写成 "Microsoft Yahei", "PingFang SC"这种顺序,可能导致有些 Mac 用户用微软雅黑来显示字体。这么好看的苹方字体,你忍心割舍吗?

font-weight:字体的加粗属性

font-weight 字体加粗属性,是让前端同学最迷茫的属性。当你把做好的网页拿给产品经理验收时,网页一打开,产品经理首先关注到的就是字体的加粗问题,你信不信?下面这些话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头禅,想必早已让你产生了幻听:

  • “这个字体怎么没有加粗?”

  • “这个字体是不是太粗了点?”

  • “为什么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上的文字粗细不一致?”

想要明白这些疑惑,我们先来看看 font-weight 有哪些属性值。

font-weight 属性:在设置字体是否加粗时,属性值既可以直接填写 100 至 900 这样的数字,也可以填写normalbold这样的单词。normal的值相当于 400,bold的值相当于 700。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ont-weight: 100;
font-weight: 200;
font-weight: 300;
font-weight: 400;
font-weight: 500;
font-weight: 600;
font-weight: 700;
font-weight: 800;
font-weight: 900;

font-weight: normal; // 相当于 400
font-weight: bold; // 相当于 700

关键问题来了。很多人会发现,在 Windows 平台的浏览器中, font-weight 无论是设置300、400,还是500,文字的粗细都没有任何变化,只有到600的时候才会加粗一下,感觉浏览器好像不支持这些数值,那搞这么多档位不就是多余的吗?

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吐槽 Windows 电脑太挫、Windows 浏览器太挫;同时还会感叹 Mac 真香,支持字体的各种粗细。

实际上,所有这些数值关键字浏览器都是支持的,之所以没有看到任何粗细的变化,是因为你所使用的字体不支持

就拿“微软雅黑”来举例,它只支持 400 和 700 这两种粗细,所以当你在代码里写成500的时候,也会被认为是400。但是 Mac 上的“苹方”字体,就支持从100到900之间的各种粗细。

再比如,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开源的普惠字体,也是支持多种粗细的:

各大平台的默认字体加粗效果

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解释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各大平台的字体加粗效果是什么样的。

以下截图,都是我亲测的结果,如果你打算让别人看效果,直接把下面的图丢给他即可。像我这样贴心的前端,不多见了。

1、Mac 平台的默认字体加粗效果:(苹方字体)

2、Windows 平台的默认字体加粗效果:(微软雅黑字体)

3、iOS 平台的默认字体加粗效果:(苹方字体)

4、Android 平台(华为 P30 Pro)的默认字体加粗效果:(Droid Sans 字体)

总结各大平台的默认字体加粗档位(字重)

注意,系统默认的 normal 字重是400;加粗的 bold 字重是700。

1、Mac & iOS 平台的“苹方”字体的字重:(有6种粗细,>=600的加粗效果是相同的)

  • 极细体:100
  • 纤细体:200
  • 细体:300
  • 常规体:400
  • 中黑体:500
  • 中粗体:600、700、800、900

2、Windows 平台的“微软雅黑”字体的字重:(只有两种粗细 ;>=600 才会加粗,而且加粗效果相同)

  • 不加粗的默认字体:100、200、300、400、500

  • 加粗字体:600、700、800

3、Android 平台的 Droid Sans 字体的字重:(只有 >=700才会加粗;而且加粗效果相同)

  • 不加粗的默认字体:100、200、300、400、500、600

  • 加粗字体:700、800

实战中,系统默认字体的加粗总结

  • 如果你做的软件产品只有苹果系统(比如iOS或Mac),可以使用各种粗细和字重。
  • 如果你做的软件产品包括了苹果系统(比如iOS或Mac)和非苹果系统(比如Android或Windows),建议直接使用normal(系统默认) 和 bold 这两种粗细。

补充:“苹方”字体的粗细效果,大图预览

“苹方”字体包含了六种自重:常规体、中等、细体、特粗体、特细体、粗体。对应的CSS样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苹方-简 极细体:100 */
font-family: PingFangSC-Ultralight;

/* 苹方-简 纤细体:200*/
font-family: PingFangSC-Thin;

/* 苹方-简 细体:300 */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 苹方-简 常规体:400 */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 苹方-简 中黑体:500 */
font-family: PingFangSC-Medium;

/* 苹方-简 中粗体:600、700、800、900 */
font-family: PingFangSC-Semibold;

大图预览如下:

我还要多说一句:我实际测试发现,苹方字体的200字重和300字重,在iOS上的粗细是不同的(符合预期),但在 Mac 上的粗细效果是相同的(无论把字体放大多少倍,都是如此)。具体你可以看看我在上面的截图效果对比。我目测这应该是Mac系统的bug。

大部分字体不是免费的

有一点你需要知道:你所见到的大部分字体,都不是免费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用第三方字体从事商业活动,要先交钱,获得授权后才可以使用。你在给公司做网页的时候,就是一种商业行为。

免费字体当然有,比如思源黑体(Adobe 和 Google 在2014年7月联合推出的一款开源字体)、阿里巴巴普惠体等。但这些免费字体,我们平时基本用不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会专门购买一套商用字体库、甚至是自己开发一套字体出来,避免未来潜在的纠纷和麻烦。

给大家列举一个常见的场景。很多时候,前端同学拿到的视觉稿是 psd 稿,需要用 PS 软件打开源文件,才能看到里面的文字是什么字体。在 PS 软件里,当我们用光标选中字体的时候,出现了下面这种场景:

看到上面的FZLTZCHK,不要慌,马上去 Google 查一下,发现这个字体的全称是方正兰亭字体系列。恩,基本可以肯定, 这个字体也是要收费的。

这个时候,前端同学要马上告诉产品或者设计师,不要用这个字体,因为它是商用字体,是要收费的,小心吃官司。那我们该用什么字体呢?接着往下看。

网页一般用什么字体

大多数情况下,网页使用系统默认的字体就足够了。如果要使用特殊字体,顶多只是让阿拉伯数字使用特殊字体。中文和英文,使用默认字体,完全足够。

如果确实要使用特殊字体,只有这几种办法:

  • 使用开源的免费字体(比如思源黑体、阿里巴巴普惠体等)。但这类字体,种类很少,而且大多不是很好看。网页开发中,基本没人用。
  • 单独购买第三方的商用字体,获得授权。
  • 自己公司(找人)开发一套字体,给自己人用。

关于第三种办法,下面,我将以「京东朗正体」来举例。

自主研发的字体举例:京东朗正体

使用举例

比如 JD 公司就自主开发了一套商用字体京东朗正体,支持三种粗细。只允许 JD 公司自己用,别家公司不允许用。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 JD正黑体,提供三种字重,请严格按设计稿选择字体
*/
@font-face {
font-family: 'JDZH-Light';
src: url('xxx.com/data/ppms/others/JDZH_Light.ttf') format('truetype');
}

@font-face {
font-family: 'JDZH-Regular';
src: url('xxx.com/data/ppms/others/JDZH_Regular.ttf') format('truetype');
}

@font-face {
font-family: 'JDZH-Bold';
src: url('xxx.com/data/ppms/others/JDZH_Bold.ttf') format('truetype');
}

@font-face {
font-family: 'JDZhengHT-EN-Bold';
src: url('xxx.com/data/ppms/others/JDZhengHei_01_Bold.ttf') format('truetype');
}

为了使用这个京东朗正体字体, JD公司在实际开发网页时,是这样做的:

  • 步骤1:在公共的 CSS 文件中引入上方的字体库代码。这样的话,当页面加载时,用户的终端就会去下载这个字体库。

  • 步骤2:在业务代码中,针对目标样式,直接使用 font-family: 'JDZH-Regular';这样的代码,即可生效。

这个JDZH,我们一般也只使用在阿拉伯数字中;中文和英文,建议使用系统默认字体就行,否则会导致字体文件过大。

使用规则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京东朗正体的版权属于方正公司,而京东具有永久使用权。完整的使用规则如下。

一、可使用方

京东及京东授权许可使用该字体的合作方、相关机构、组织单位。

二、特别提示

1.京东品牌专属字体库版权和专利权属于方正;

2.京东拥有该字体全球范围内独家的、永久的使用权,且有权免费授权给第三方使用;

3.京东授权第三方使用该字体时,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4.如员工将该字体文件用于非京东业务等其他目的,所带来的侵权风险由个人承担。

三、可使用场景

考虑到京东朗正体的字形特点,建议仅在传播推广中的大型文字(如标识类文字、标题类文字、标 语类文字)使用此字体,小型文字(如内文类文字、说明类文字)则不适用。 以下为可使用京东朗正体的常见场景,但不强制要求使用。

1.京东品牌商标等各类标识设计(强背书京东品牌的标识必须使用京东朗正体);

2.各类线上或线下宣传推广材料中的标题类文字或标语类文字(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广告、电视广 告、户外广告、 网络广告);

3.京东与品牌方的联合推广素材中的标题类文字或标语类文字;

4.京东线下开店门头视觉中的京东品牌标识与店名;

5.京东冠名的自有品牌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中的标题类文字或标语类文字;

6.京东自有网站中的标题类文字或标语类文字;

7.宣传京东企业文化的各类材料中的标题类文字(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刊、内报、期刊、视频、 展览展示等)。

四、字库下载

下载地址: brand.jd.com

下载安装后即可使用。

字体咨询:JDR 品牌君(咚咚账号:brand)

京东公司可以使用那些字体?

截至2020年10月,京东目前可使用的字体有一千多种,主要购买了方正+汉仪字体的商用授权。其中:

  • 方正 819 款
  • 汉仪 429 款

按合约要求:方正字体不能提供给商家使用和站外使用。公众号这种新媒体的场景建议使用汉仪字体,这个场景正在优化,以免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方正字库产品许可使用协议

一、定义

1.1 被许可字库

本协议所称的被许可字库为甲方许可被许可方按照本协议的约定使用的下列方正字库产品:方正 588 款中文字库包(以下简称“被许可字库”),此字库包含甲方截止本协议签订时,所有自有版权字体及共有版权字体。自有版权字体:指甲方独自拥有全部版权的字体产品;共有版权字体:指甲方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甲方需要和第三方分利的字体产品。

1.2 被许可方

本协议所称的被许可方包括乙方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关联公司指:
与乙方法定代表人相同的法人实体及其分支机构;与乙方共同受同一公司(集团)控制(控制:对公司经营行为、战略方向有独立决策权力)的法人实体及其分支机构;乙方通过协议控制的法人实体(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关联关系证明);其他“京东”体系内公司,经甲方书面认可后,可列入关联公司范围。

1.3 普通许可

本协议所称的普通许可是指被许可方享有对被许可字库产品在本协议约定的范围内非独占性的使用权,且无权再许可他人使用的许可方式。

二、授权许可

2.1 甲方授予被许可方在本协议约定的条件下对上述被许可字库以普通许可方式使用。

2.2 被许可方有权通过下列方式使用本协议前述约定的被许可字库:

2.2.1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的内部办公流程中;
2.2.2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的商标、作品、外观设计及各类标识中;
2.2.3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的各类宣传推广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卖场海报、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产品说明书中);
2.2.4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的产品包装、装潢、标牌中;
2.2.5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自有网站、企业内刊\内报、期刊、视频、图像、文字资料;
2.2.6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营业相关的音像制品、展览展示中;
2.2.7 将被许可字库以除 2.3 条限制外形式使用在被许可方 APP、微信、手机 QQ 等移动端平台;
2.2.8 将被许可字库使用在被许可方其他全媒体商业发布活动中。

2.4 乙方将被许可字库用于本条 2.2 之外其他用途时,需经过甲方的另行书面授权。

2.5 与乙方合作的第三方店铺或商家(非自营店)不在本授权范围内。

2.6 乙方基于甲方被许可字库而设计完成的商标、标识、美术作品、外观设计、包装、装潢、网站页面等所形成的新的知识产权属于乙方所有,甲方无权干涉乙方使用。

三、许可期限

2016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9日

本协议许可期限届满次日,被许可方应立即停止使用被许可字库,销毁或者删除字库软件及其所有部件,但乙方在本协议约定的许可期限内基于被许可字库所设 计完成的商标(尤其包括乙方已申请注册的商标)、作品、外观设计及各类标识在原 有状态下,可以继续使用,不受本条款的约束。

汉仪字库产品许可使用协议

一、定义

本协议中使用的下列术语的含义如下:

1.1 “字体”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视觉上的美术设计和样式;
1.2 “字库”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字体经总后形成的集合字库包括字体、所附的相关的书面档及计算机代码;为本定义之目的,一款字库可以以CD或其他媒介存储并交付,以及可以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环境下以软件的方式运行;
1.3 “合作平台”是指以收费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乙方“字库”的甲方经营的京东商城 :( www.jd.com );
1.4 “许可字库”是指乙方置于“合作平台”上的授权“最终用户”甲方和甲方关联企业使用的“字库”,全部由乙方提供;
1.5 “最终用户”是指通过“合作平台”购买乙方“许可字库”的企业/消费者;
1.6 “关联企业”是指与甲方法定代表人相同的法人实体及其分支机构;与甲方共同受同一公司(集团)控制(控制:对公司经营行为、战略方向有独立决策权力)的法人实体及其分支机构:甲方通过协议控制的法人实体(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关联关系证明);其他“京东”体系内公司,经乙方书面认可后,可列入关联企业范围;

二、授权许可

  1. 乙方许可甲方及其关联企业使用“许可字库”的方式:

2.1 可将许可字库使用在其内部办公流程中;
2.2 可将许可字库中单字使用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的商标、各类标识中;
2.3 可将许可字库中单字使用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的各类产品宣传推广材料(包括不限于:卖场海报、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产品说明书中);
2.4 可将许可字库中单字使用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的产品包装、装潢、标牌;
2.5 可将许可字库中单字使用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自有网站、企业内刊内报、期刊、视频资料;
2.6 可将许可字库中单字使用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营业相关的音像制品、展览展示中;
2.7 可将使用许可字库中单字设计制作的新作品在甲方及其关联企业的其他商业活动中复制传播、展览展示。

三、许可期限

2017年1月20日~2022年1月19日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在线字体生成

线上地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font-face {
font-family: "HYDaHeiJ";
src: url("https://storage.360buyimg.com/fonts-css/EmfQgNjCESTLMvIPwCdh.eot"); /* IE9 */
src: url("https://storage.360buyimg.com/fonts-css/EmfQgNjCESTLMvIPwCdh.eot?#iefix") format("embedded-opentype"), /* IE6-IE8 */
url("https://storage.360buyimg.com/fonts-css/EmfQgNjCESTLMvIPwCdh.woff") format("woff"), /* chrome, firefox */
url("https://storage.360buyimg.com/fonts-css/EmfQgNjCESTLMvIPwCdh.ttf") format("truetype"), /* chrome, firefox, opera, Safari, Android, iOS 4.2+ */
url("https://storage.360buyimg.com/fonts-css/EmfQgNjCESTLMvIPwCdh.svg#HYDaHeiJ") format("svg"); /* iOS 4.1- */
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

最后一段

所谓「见微知著」,一个再不起眼的知识点,也是有很多学问的。光是“字体”这一点,就足够成为一门学科。

2005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有过这样一段话:

当时的我从来没有期盼过我所学的这些东西,能够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但是到了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电脑时,这些所学都涌进了我的头脑。于是,我把这些设计融入到了 Mac 电脑之中,这也使这台 Mac 成为了第一台拥有漂亮字体的电脑。

可以说,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 也就不会拥有那些美妙的排版和字体。而当 Windows 系统借鉴了Mac之后,似乎所有的电脑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当时的我没有办法把这些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的时候,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本文于2019-10-16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字体相关的网站推荐

如果不花钱,免费可商用的字体挺少的,也才100多种。

推荐阅读

三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7月17日 18:00

李笑来的话要听,李笑来的币不要买。

前言

当你看到本文的标题时,至少可以得到两条信息:

  •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而且值得读很多遍。

  • 李笑来的所有作品都值得读吗?他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足够大吗?这是存在质疑的。

为了将这两条信息一探究竟,我有必要写下这篇文章。

李笑来是谁

2016年02月08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那天早上,虽然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但我还是习惯性地听起「罗辑思维」的60秒语音(我现在听得少了,因为广告太多)。那天他推荐了李笑来这个人,说李笑来注重生活质量,已经连续20年不过春节。我一听,这不是跟我的习惯不谋而合吗?要知道,每年的重大节日我都会优先选择宅在家里搞学习。

然后我就顺藤摸瓜地去了解李笑来这个人,看了他的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书的内容是关于提升心智的,让我获益良多;紧接着又读了他的那本《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我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关于李笑来的经历和影响力,网上很容易就能搜到。在这里,我大致梳理一下:

  • 李笑来,东北人,出生于1972年。

  • 1989 年,他17岁,拿到了东三省的计算机竞赛冠军,前三名保送清华,没想到,他被顶了下来,次年复读。

  • 本科毕业于长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找了份销售的工作,据他自己说,干得还不错。

  • 2001年,28岁的李笑来听从老罗的建议,来到新东方做培训教师,这一做就是7年,成为了新东方最优秀的教师之一。在这期间,他写了两本畅销书,《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和《TOEFL 高分作文》。前面那本书是新东方的出版社这么多年来,除了校长俞敏洪的书“们”之外唯一一本真正大卖的书。那本书给他带来的税后收入超过100万元。

  • 2005年底开始写博客。

  • 2007年从新东方离职(35岁)。依靠博客积攒起来的人气和新东方的信用背书,李笑来开始创业。

  • 2008年8月,李笑来创立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2009年8月,《把时间当作朋友》印刷版上架销售。

  • 2013年,李笑来创立比特基金,专注于互联网、比特币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

  • 2015年,李笑来建立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2015年8月中旬,开通微信公共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 2016年02月08日,「罗辑思维」公众号推荐了他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一时洛阳纸贵。

  • 2016年02月12日,李笑来免费公开他撰写的电子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 2016年7月,李笑来在得到 App 里开设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到5个月,超过10万人订阅,也助推了得到 App 的冷启动。

  • 2016年9月前后,李笑来创办新生大学,组织了全栈工程师的课程培训,学费6万,耗时两个月。这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知乎上有成百上千的质疑声。

  • 江湖传闻李笑来一直都是中国比特币首富,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见过李笑来到底持有多少比特币。

  • 2018年7月4日,一段李笑来私下谈话的录音在网上疯传。在这段长达50多分钟的谈话中,李笑来爆粗口并大揭币圈黑幕。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币圈的众多投资人的不满。

  •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 再后来,2018年9月,李笑来撰写书籍《韭菜的自我修养》,书名颇有讽刺意味。

  • 2019年03月15日,李笑来在 GitHub 上发布电子书《自学是门手艺》,内容和 Python 编程语言的自学有关。截至目前(2019年7月),该项目已经突破 10k 的 star。

从他这么多的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李笑来起的书名,真是太绝了!

虽然说,曾经的币圈鼻祖人设崩盘,但这丝毫不影响《把时间当作朋友》带给我们的价值。要知道,这本书的第一版是2009年问世的。那时的李笑来,正引领着无数读者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是2016年初才得知李笑来,那时我还在上学。可以说,他的这本书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下面这一段,我们就来谈一谈这本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收获。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概念和认知

在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建议你继续阅读李笑来的另外一本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我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姊妹篇,可以帮你巩固和加深书中的理念。

准确来说,这一段,要谈的是这两本书带给我们的收获。这一段乃至本文的作用是:

  • 如果你已经看过这两本书:通过本文可以加深你的印象。

  •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刚好推荐优质书籍给你,激发你的阅读兴趣。

  • 如果你近期没时间读:那就看我这篇文章好了。

看完这两本书,你一定会惊叹:李笑来特别擅长制造概念和总结规律,而且总结得恰到好处

这些概念,并不一定是李笑来原创发明的。然而,但凡经过李笑来之笔,总能让读者理解得很通透。

这些认知,并不是李笑来首先提出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笑来的传播力度是最广的。

我们经常看到网上的很多文章在普及“终身学习”、“复利效应”、“睡后收入”之类的词汇,而且讲得还不咋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只不过是从李笑来的作品里“偷学”罢了。李笑来很早就深刻地讲过这些东西。

接下来,我们就来见证一下,李笑来的这两本书中所普及的一些典型概念和认知。当然,我也会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话: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说的通俗一点,复利就是利滚利

在利率的计算上面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单利,一种叫复利。

所谓的单利很简单,就是本金固定,到最后一次性结算利息。而复利就是利滚利,把上一期的利息也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你听上去很平常,但是复利的威力远远地超出你的想象。

假设2005年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同样用10万块钱做投资,一个存了银行的定期,每年是4%的回报率,用的是单利(我们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在存款周期内是单利);另外一个买了银行理财,每年5%的收益率,然后使用的是复利。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拉长,复利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单利的收益。到第20年的时候,复利的收益已经比单利多了四成,到第50年的时候复利收益已经是单利收益的四倍,如果能够到100年,复利收益差不多是单利收益的25倍了。也就是下面这两张图。

图1:

图2:

备注:上方两张截图来自《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现在你总算明白,为什么富人越来富了吧?

划重点

复利的力量与神奇之处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最终呈指数级增长

复利效应同样也体现在个人成长中。

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进步也是巨大的,大概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

时间不可管理,一切全靠积累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简单: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从上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复利效应达到惊人的效果,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积累”与“复利”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再比如,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程序员,他们写代码的水平确实高出我很多,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从初中就开始编程了。

但是不要着急,你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要深信积累的力量。

此时此刻,你应该用一句话告诫自己: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学,就对了。

财富自由、睡后收入

“睡后收入”是李笑来杜撰的一个词,指即便在睡觉的时候依然在产生的收入。你也可以理解成是“被动收入”。

财富自由的秘诀是:可以把一份时间卖出很多份。这样的话,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睡后收入。

出租车是“时间换收入”的典型行业,投入的时间越多,收入越高,在家休息就没收入。很多行业都属于“时间换收入”,所有此类行业都赚不到大钱。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

那么问题来了,“把一份时间卖出很多份”的方式有哪些呢?

在网上写作表达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还有一些在业界比较有点影响力的大V,提供知识付费服务也是不错的渠道。

对于普通人而言,把握一个好的方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营好,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财富自由」的定义是:

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和时间自由是类似的。「时间自由」的定义是:

所谓的时间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干什么。

好了,概念谁都会讲。但在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原始积累。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工具做统计,看看自己的电脑一天下来时间都分配在什么地方。

上班八小时,如果你有超过四五个小时是在集中注意力工作,那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程序员为什么加班多?因为白天都在不停地被别人打断,跟别人扯皮,只有晚上才能安静地写代码。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其实是公平的,因为你的注意力确实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弃。那结局是好是坏,其实是你自己选的。

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关于“人脉”的这篇,讲解得很透彻。有人专门把这部分公开出来,并起了个断章取义的标题,名叫“放下你的无效社交”,在网上广为流传。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脉”,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所以说,我们可以远离大部分无用的群聊,它们既不是有效社交,也浪费了我们的注意力。

在群聊中,大多数参与者并不具备完整的讨论实力 —— 至少相对于这群人中少数几个“高手”来看。对于任何一个话题,总是有高手存在,哪怕是“相对的高手”。

虽然实力不同,却又拥有一样的发言权利,这是讨论的灾难。又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差,即便是在真差的情况下,于是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的发言权神圣不可侵犯。

群聊里的另一个干扰因素是「表现欲」,而这又恰恰是追求进步的人最应该躲避的陷阱。

《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部分书摘/金句

注意书的名字,是「当作」,不是「当做」。虽然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书名是唯一的。

这本书中有很多金句,我在这里整理一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要理解这本书的主旨,当然是更建议你去通读全书。

  • 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 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半于事无补,因为时间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管理的焦点应该是自己。

  • 心智就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道理明明非常正确,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由于某件事情被戳穿,露出伪君子的嘴脸,而使很多人不再相信那个原本应该被笃信的道理。

  • 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当再次遇到学习机会时,还多了一个理由:“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而有的人则在心里想:“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所以决定学习 ”。

  •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 有些任务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其实它们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是因为你对任务不熟悉,它们才成了“意外”。

  •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 在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中排队也会涉及串行和并行的问题。有很多人是轮到自己的时候才抬头看柜台上面的菜单,再花很长时间作出选择,而实际上,完全可以把“排队”和“选菜”并行,这样的话,轮到自己的时候只需几句话就可以端着菜去吃了。

  • 我曾替那些拒绝学习的人着急,可是后来却发现这是个“死结”。为什么呢?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并存储信息、获得知识、传播经验……现在我们已处于人类历史上进步速度最为惊人的时代,

  •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就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是没想过要去的地方。

  • 本科教育之“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理论上讲,一个人本科毕业之后,应该有能力自学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 我所提到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小说的能力,不是写诗歌的能力,不是写剧本的能力,也不是写散文的能力,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 我国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有时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而文学,只是文字应用众多领域中的一个而已。除了“文学”,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如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而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为重要。

  • 人与人之间不沟通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们普遍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

  • 在双盲测试出现之前,可以说,医学和医疗领域基本还处在“黑暗时代”。毫不夸张地说,双盲测试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医学文明的开始。

  • 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 人类普遍拥有的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自利性偏差。

  • 说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

  • 有时,我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 读书,其实不见得一定要有目的,随意闲翻同样有益——有用的知识经常是偶然获得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读书偶得的知识不仅多,而且非常重要,只不过很多人因为片面而又肤浅地理解“人生应该有目标”而失去了这些机会。

  • 有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说来说去,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 大约2500年前,塞内卡就把运气这件事说得非常清楚:“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当一个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他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

  • 尽管法兰克·奈特曾提出一个相当正确的观点:“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人确实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后代的“出身”。

  •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 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着“睿智”。

  • 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部分书摘/金句

这本书中的金句更多,一起来品读一下。

  • 21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学习,28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销售,35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传递知识,42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创业如何投资,2015 年我 43 岁,正走在一条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要走的路上。回头看这些年我做了很多事情,销售,批发商,教师,作者,创业者,投资人,社群组织者……他们说这是“跨界”,我说这是“重生”。
  • 想要看到复利的效果,就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越往后效果越显著。

  • 别看我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每次在关键的时候,自己都是靠不断挣扎才能走到本质,才能走到朴素的境界;而在这过程中,也常常被带歪,或者自己给自己下绊,经常要在鼻青脸肿之后反思,而后反复恍然大悟同一个简单的道理。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朴素其实是需要实力去磨炼的。

  • 灵感更多的时候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创作的起点。而人们总以为要有灵感才能写作,大错啊。

  • 失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差一点成功了。

  • 很多人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其实,真正有意义值得研究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 我坚持认为 “阅读速度”是个没用的概念,在我眼里,只有“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 “终生学习”是我在几辈子之前习得并使用的概念;到了今天,我已经弃用这个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终生成长”。

  • 立场不同:你所处在的那个位置,常常会决定你的视角 —— 虽然走到那个位置是你的主动选择,但站在那里之后,那个视角却可能会反过来限制你能看到的、能想到的东西 —— 甚至,即便你努力保持清醒也有时候完全不起作用。

  • 有些争论,其实并不是道理上的冲突,只不过是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而已。

  • 重要的人物说话,著名的人物说话,都是自然而然“有份量”的,普通人说的话,就是次要的,没有份量的。这是无法纠正的习惯。想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既然人尚微,就莫不如先不说话,专心做事,专心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貌似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等我开始放弃争论,最多跟别人偶尔讨论一下,这种习惯慢慢养成之后,才有了深入反思的机会:争论的冲动常常来于自己的弱小。

  • 只有自己放弃了争论的习惯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并不是人微言轻,而是人微易怒。弱小的个体更容易闹情绪,若是有情绪掺杂,那么言论就越发地不靠谱,不靠谱的言论又掺杂着更多的情绪。

  • 维系交往,是耗费时间精力的,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是主动的,而我就是那个主动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成本”是必然存在,也是必须承担的。

  •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 与其花时间精力推销,还真不如把那时间花在自己身上,默默地成为榜样好了。

  • 主次不分,是绝大多数人的永存问题。我们不能这样。如果有问题非要解决不可,我们一定要分清楚那里面的主次,把最重要的先做好,这个做到了之后,再去关注细节,而这样的时候也确实有能力关注更细的细节,否则,本末倒置,一无所是。

  • 法定假日是限制企业的,不是限制我个人的。

  • 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呢?答案是: 本金最重要。

  • “学习真的很简单,学习 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 。为什么持续学习一定会产生好运和惊喜呢?理由也很简单,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 选择很重要。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人生就是选择。对于选择这件事,我的好朋友铁岭有个精彩的陈述:所谓的(创业)成功,无非是解答题高手作对了选择题。

  • 真正的大势,很少频繁出现,尤其对个体来说,能够感知的大势更少。 平日里人们评价“某一个人格局不一样”的时候,本质上来看,是指那个人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 所谓冗余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一个机器(或者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运转,要把一些关键的组件安放一个以上。万一其中一个坏了,机器依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可以在机器的运转过程中修复或者替换那个坏掉的组件。大型货车有很多轮子,并且还常常是每一组由两个轮子并列构成,就是这种设计思想的应用。所有轮子同时坏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某个单个的轮子坏掉,完全不影响大型货车的正常功用。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更为可靠。

  • 你必须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实:一切更为健壮的系统都要耗费更多的成本。

  • 有个小技巧特别管用: 标题党的文章直接不看了。即便错过什么了,也没什么可惜。 这个小技巧真的不知道帮我节约了多少时间,提高了多少生活质量。

  • 我从来都懒得接受“碎片化xx”之类的概念,比如,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时间什么的,谁爱碎谁自己碎去,我才不想要一个碎片化的生活呢。

  •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 好书读不懂怎么办?没关系,只有一个办法靠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本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 有些书籍就是难懂,因为它的内容结构并不完全线性,也就是说,第二章的内容需要第五章的知识才能理解彻底。所以,最终,只有我们这种不怕暂时读不懂,能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再反复来过的人才能消化这种书籍。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 寻找那些持续学习的人,把他们当作朋友,把他们当作榜样。网络时代有个好处,这种人虽然身边并不多见,但网络上却很常见。为什么呢?网络消灭了地域的限制,甚至消灭了语言的限制。

  • 编著这两个字经常放在一起,但实际上有天壤之别。“著”的意思是原创成分更多,“编”的意思是”拿来放在一起”。有的书缺德,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用“编著”糊弄读者。当然要优选“著作”。

  • 尽管很多人对 Alexa 的排名不屑,但在这些年里它一直是帮我筛选网站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无论是用 Safari,还是 Google Chrome 或者 Firefox,我都会安装 Alexa 插件,以便随时了解一个网站的排名。

  • 我尽量只买电子书,然后转换成 epub 格式存在硬盘里。读书的时候专心读,有用的地方刻意记住几个关键字,将来用得到的时候,全文检索一下,就可以轻松找到出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上一两句批注的需求越来越少,若是真有启发,干脆写篇完整的文章算了。也就是说, 把大量用来“牢记”的时间,直接输入到“践行”之中,好像更为牢靠,更为划算。

  • 我们接纳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相对更好而已。

  • 2011 年年初,在我听说比特币之后,就开始认真研究。(团长备注:研究得可真够早的,割了不少韭菜。)

  • 花几十块钱买回来的一本书,哪怕是有其中一点点的内容(有时哪怕是一句话而已)给我带来惊喜,已经很划算了。

  • 我一向认为研究别人的成功很难,因为太多因素其实是隐蔽的;研究别人的失败相对容易,因为有更多更公开的因素可用来研究。更为关键的是,研究他人的失败,比研究他人的成功更有指导意义。看到别人失败了,看到别人遇到麻烦了,就要琢磨自己如何才能避免那样的失败、那样的麻烦。

  • 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财的困难与矛盾来自这样一个窘境: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 所谓理财,这个定义比较合理、准确: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 这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 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财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微博、微信朋友圈固然得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地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系统,也要常常升级自己的大脑,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 大多数群聊的参与者并不具备完整的讨论实力 。

  • 在互联网上,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写文章。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用文字表述清楚,然后无数人可以读到,认同就认同,若是有人不认同,那他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用文字表述清楚,或反驳、或补充,总而言之,足够清楚 —— 且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积累效应,又不浪费任何人的时间。

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李笑来到目前为止的所有作品做一个评价,并进行打分(满分是五颗星)。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评价和星级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五颗星。这两本书写得早,但也是我认为的写得最好的两本书。

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专门推荐这两本书。

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如果你没看过上面两本书,这个专栏打四颗星;如果你已经看过上面两本书,这个专栏打三颗星。

对于这个专栏,我有两点不满。

首先,这个专栏的价格是199元,虽然里面有300多篇文章,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只有50多篇。为何这么说呢?来看一张截图:

上方截图中,一共有六篇文章,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只有红框部分的那一篇。剩下的五篇里,要么是回答读者的提问,要么是重复的内容。这剩下的五篇里,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至少价值没有那么大。

这个专栏的结构,就是李笑来所说的“每周一个专题,每周讲一个概念”。但在我看来,一年有52周,每周就只有一篇文章值得看看。

当然,你可能会反驳说“专栏的价值,怎么能用数量和篇幅来衡量?”但我花同样的199元看吴军的专栏,看万维钢的专栏,就是实实在在地看300多篇文章,而且能保证每篇讲得还不一样。

我不是觉得李笑来的专栏不值,我是觉得价格虚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个专栏的打分,我在上面已经说了。如果你确实想看他的专栏又舍不得花太多钱,我更推荐你看他的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就是根据专栏的内容精选出来的,况且书的价格不算太贵。

其次,这个专栏里的很多内容,与《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李笑来自己也一直在强调:“我在 XX 书中就说过什么什么。”

不信的话,我们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里搜关键字,就能看出端倪:

《人人都能用英语》

这本书我还没看,是属于李笑来早期的作品。浏览了下目录,应该能值四颗星。

李笑来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笑来在公众号里的文章,我这样打分:2016年7月之前的文章,打四颗星;2016年7月之后的文章,打三颗星。

为什么是以2016年7月左右为界限呢?因为那个时间点开始直到后来的持续一年间,李笑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得到专栏。

如今他不开得到专栏了,是不是该回到四颗星了?非也。

我认为,自从他在币圈的人设发生变化之后,他的心境也随之变化了,写出来的文字,已经不如以前那般朴素。

我并不是说他现在的公众号文章,质量不高;我只是说,好文章的比例,变少了。

顺便补充一下,李笑来对「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词的定义是:

“我所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要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去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有意思。真的不是“学啊学啊学”的意思,更不是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韭菜的自我修养》

很多同学喜欢在朋友圈晒这本书的封面,并配上一个笑哭的表情。

这本书我看过了,打三颗星。

我倒认为,书中的主旨,已经在书名里了。

《自学是门手艺》

对于想自学 Python 编程语言的同学来说,可以打四颗星。

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在 GitHub 上看到,地址是:

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

如果你不是写代码的,我猜你可能看不下去。我也就不过多介绍了。

最后一段

有不少人可能经常会这么说:

看过很多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我都懂得,可就是做不到。

方法我都知道,可就是腾不出时间。

说这些话的人,不知不觉,又开始玩手机了。没准儿刷抖音的时候,还在想:

那些网红是怎么火起来的?我传个精美的视频上去,怎么就无人问津呢?

再过几年,他们就该这么想了:

那个谁谁谁,当年也不咋地,现在怎么就混得比我好?

此时,我只能借用李笑来的一句话激励你:

失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差一点成功了。

李笑来还会写书吗?肯定会,而且还能让我们看到惊喜,因为他是属于最会写、而且写得很精准的那一类人。

但我敢断定,他最早期的那本书,也许是他成就最高的一本书。正如李笑来自己所说:

“ 《把时间当作朋友》写完之后,我很久没有再写书的欲望。因为我总觉得真正重要的道理其实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本文于2019-07-17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参考链接

【人物】那些年李笑来教给了我们什么(推荐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nZBuYK2iwPqVecOi1eh3RA

阮一峰 | 关于出租车司机:<https://mp.weixin.qq.com/s/biVQ-KdMLgy6eM87fgd6EA

财富自由与时间自由:https://tommy.net.cn/2018/04/25/time-freedom-1/

https://www.jianshu.com/p/ad3a705dabf5

https://www.huobiinfo.com/news/baseDetail\_33872/

https://www.jianshu.com/p/00e6cec1e1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