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2020年我阅读了87本书,推荐这12本好书给你

作者 千古壹号
2021年7月5日 22:00

前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水流年,寒来暑往。

2021 年已过半载,是时候对 2020 年做一次简单的回顾了,不如我来回顾一下去年读过的书。

如今,众人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公众号知乎、B 站油管、抖音快手、播客、TG 频道、各种微信群,还有最近兴起的 Newsletter。

一方面,我们害怕错过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多得根本看不完。

与其面对信息洪流,倒不如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只字不差地看一本好书,才是正经事

推荐的书单太多,也是在制造信息焦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个月看一本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这样算下来,10 年最多只能看 120 本书。再看看你的“想读书单”,是不是早已经超过了 1200 本?

好书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你每看一本烂书,将失去看一本好书的机会

2020 年,我一共完整阅读了 87 本书:

其中有 12 本书,对我的思维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甚至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最近不知道看什么书,希望这 12 本书,能满足你未来一年的阅读安排。

第 01 本:《邓小平时代》

推荐星级:五星。

要实权,不需要虚名。真正的战略家是当你回顾历史时,会强烈地感觉这个人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的。这本60余万字的传记,内容详实,跌宕起伏,是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着作。

补充一下,简体版略有删减;如果想看完整版,可以网上找一下繁体版。

第 02 本:《土摩托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巅》

推荐星级:五星。

土摩托看世界系列目前一共有三册,上面这一册是最精彩的。作者袁越(网名“土摩托”)以新闻人的专业视角,一边旅行一边为我们讲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旅行到底有多大价值,取决于你到底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书中会告诉你北极圈极昼和极夜的美轮美奂、北极光的巧夺天工,以及冰山为什么令人心驰神往、古巴的政治格局如何形成、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津巴布韦为什么通货膨胀严重、南极探险的艰辛等等。

如果想要了解北极和南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本书是极佳的选择。

读完之后,会对旅行的意义、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第 03 本:《设计心理学》

推荐星级:五星。

这哪是在讲设计,而且跟大家熟知的心理学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分明是在讲「高品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哲学,看的过程中,内心无数次被击中。我要是开公司,给每个员工都送一本。

读到中途,惊喜地发现:作者是「机电专业」和「数学心理学专业」出身,并在「认知科学」领域有独到的研究;后来在苹果公司担任「先进技术副总裁」。又一本结合科技和人文的大作。

正当我对书名抱不平的时候,书中末尾“致谢”部分,作者的自嘲让我释怀一笑:

尽管学术界喜欢《设计心理学》这个书名和它的优雅,但商界人士不这样看。事实上,企业往往忽视了这本书,因为书名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而且,书店通常把书摆放在心理学部分的书架上(同其他关于性、爱和励志类的书籍摆在一起)。

《设计心理学》一共有四册,我的打分依次是:五星、四星、四星、三星。整体来说,这四册都值得一看。

第 04 本:王小波的《绿毛水怪》

推荐星级:五星。

很难想象出,《绿毛水怪》是王小波 25 岁时的作品。在我看来,这本短篇小说集的好看和有趣程度仅次于《黄金时代》。

对了,《绿毛水怪》这本书的序言有剧透部分,建议先看完全书,最后再看序言。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第 05 本:《重来 3:跳出疯狂的忙碌》

推荐星级:五星。

作为美国软件公司 Basecamp 的创始人,作者明确抵制工作中的 996 和无休止的被打扰。在提倡 996 和疯狂增长的时代,这本书是一剂解毒药。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那就是「颠覆」。整体的观点过于超前和颠覆,就冲这一点,给五星好评。

这本书讨论了工作方面的各种话题,比如:996 制度、专注时频繁被打断、消息是否应该即时回复、开会时间太长真的好吗?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工作本身的忙碌导致的,可能是工作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公司的问题,因为“公司即产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对照自己的工作日常,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每周工作四天;剩下的三天里,一天户外、一天学习、一天做饭收拾家务,或者有时候连续三天专心做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或者去远一点的地方旅行。

第 06 本: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

推荐星级:四星。

全书以访谈的形式展开,项飙在回顾过往经历的同时,也对当下的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全球化、民粹主义、学术共同体、人的再生产、阶层流动等等。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乡绅式的学者精神,非常接地气。

项飙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自从这本书出版之后,项飙这个名字在 2020 年出现在了各类访谈文章的头条,比如那篇《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即便不看这本书,这个人也值得我们关注。

第 07 本:《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推荐星级:五星。

三和市场是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大型人力招聘市场,通常人们说三和时都会把旁边的海新信人力资源市场算在内,这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因为坐落在龙华街道,合起来又被称为景欢市场。

三和人才市场中最主要是这三家人力公司:三和人力资源集团海新信人力资源市场华晖人力公司。这三家人力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提供的工作类型多,容易找到各种短期的工作,一直颇受三和青年欢迎。

三和青年是指栖身在三和人才市场附近的一群打工者,他们干一天玩三天、工资日结

三和大神是指工资日结、沉迷网吧、食不果腹、露宿街头、没有身份却可能身背债务、热衷赌博的三和青年,他们与电子游戏中的负面角色“大 BOSS”一样,也是最厉害的负面典型,故而被称为“三和大神”。也就是说,三和大神是三和青年的至高境界。

《岂不怀归》是一本很纪实的书,让我们了解到城市里社会最底层群体——三和青年的生活状态:留城无望,回村无意。

有些文字很有代入感,让我们自身有一些思考:

冲完凉,新来的青年就会陷入无尽的寂寞,虽然大房间里横七竖八躺着人,却鲜有人说话聊天,都是各自躺在床板上玩手机,或看各种类型的小说,或玩各式各样的游戏,或刷最流行的视频,相互间甚至连最简单的眼神交流都没有。

三和青年似乎洞察了工厂“剥削”的性质,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相对剥夺感,认为自己被牢牢束缚在底层,缺少劳动技能和高等学历,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为避免被持续“剥削”,他们纷纷逃离工厂,出现一种“干一天玩三天”、“工资日结”的反工厂文化。

三和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却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某些普遍色彩。世道艰难,每个人都可能沦落为三和青年甚至三和大神。与其说三和青年是一个社会群体,不如说他们是一个时代变迁的人群具象。

第 08 本:《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推荐星级:五星。

作者黄奇帆曾在上海工作时间长达33年,后来担任过重庆市市长,这本书的内容是黄奇帆在复旦大学的授课内容和演讲稿,对了解中国宏观经济以及中国未来的走向很有帮助。金融的全部要义是信用、杠杆、风险

书中还介绍了蚂蚁金服的融资和放贷逻辑(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所在公司就是在重庆注册的)。

众所周知,2020 年 10 月 24 日,马云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国家金融监管,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后来,马云被约谈,蚂蚁金服也未能完成上市。

蚂蚁金服是如何利用金融工具 ABS进行融资的呢?《分析与思考》这本书里有讲到:

大家知道 2016 年 9 月份、10 月份,马云的花呗、借呗遇上了金融资管整顿,他遇上一个麻烦。大家看到网上发的消息,花呗、借呗资本金贷款的杠杆比达到了 100 倍以上,被整顿了。此时,我了解到,重庆要求的这五条约定他们都是遵守的,重庆的金融系统、政务系统没有任何违规,而重庆这五条都是符合中国银监会要求的。

问题出在 ABS 发行上,蚂蚁金服把 30 多亿元资本金通过 2.3 倍的拆解融资形成了 90 多亿元网上小额贷款,又利用中国证监会一个金融工具 ABS,一个贷款余额拿到证券市场交易所发 ABS 债券,90 亿元进去可以发 90 亿元,那 90 亿元拿来以后又变成贷款,出去以后再发一次,这样循环了多少次呢?循环了 40 次。这就造成了30 多亿元资本金发放3600 多亿元网上小贷,形成了上百倍的高杠杆

这件事如果因其高杠杆“一刀切”停摆了,对于企业发展是严重冲击,而且证交所并没有设定 ABS 循环的次数,企业也没违规。事实上,常规的非网上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中 ABS 资金循环一次往往要半年到一年,一般循环三四次,底层的首次贷款已经两年时间,早就收回了。而网络贷款周转效率高,一笔债券融资,一到两周就循环了,这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传统 ABS 规则不适应网贷业务的问题。

基于此,我向有关资管部门提了三个建议。一是网络贷款的 ABS 不应无限循环,可以约定转四次左右。二是贷款资本金通过银贷放大 2.3 倍不变,与 ABS 环节叠加杠杆比控制在 10 倍左右,30 亿元资本金也就能放 300 多亿元贷款。三是蚂蚁金服在重庆的贷款公司资本金分三年从 30 多亿元增加到 300 亿元。

2017 年底,他们把 30 多亿元增加 80 多亿元,变成 120 亿元,2019、2020 年到 320 亿元,各种游戏规则比较清楚。这件事得到有关各方的认同,形成了新规则,结局是皆大欢喜,“一行三会”健全了体制机制,解决了高杠杆风险,重庆地区增加了几百亿元资本金,蚂蚁金服贷款公司得以恢复运转。

此外,黄奇帆还有一本书是《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结构性改革》这本书跟《分析与思考》是差不多的,内容大量重合,大同小异。后者直接是黄奇帆在复旦大学的授课内容和演讲稿,更口头化。前者是根据后者重新编排过的,更正式和书面化。 这两本之间,我更建议看《分析与思考》,内容口头化且通俗易懂。

第 09 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推荐星级:五星。

2 万字的书,认真读了 5 个小时,酣畅淋漓。看到清朝那一章的时候,越看越激动,有借古讽 X 的味道。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第 10 本:《冲浪板上的公司:巴塔哥尼亚的创业哲学》

推荐星级:五星。

这是一本以“公司创始人”身份写的书。我之前读过不少以“公司创始人或 CEO”身份写的书,比如:

  • 在《一生的旅程》中,迪士尼的董事长兼 CEO 罗伯特·艾格(不是创始人)回顾了自己 45 年的职业生涯,他让迪士尼的快乐魔法遍布全世界每个角落。
  • 在《零售的哲学》中,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强调:不要替用户着想,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 在《创始人手记》中,季琦讲述了他创办酒店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美学。季琦是中国连续创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是携程的联合创始人(和梁建章、沈南鹏、范敏一起),也是如家酒店和汉庭酒店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华住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华住酒店集团旗下拥有“禧玥”、“漫心”、“全季”、 “星程”、“汉庭”、“海友”等 12 个酒店子品牌。
  • 在《重新理解创业》中,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讲述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市面上难得有人能把自己企业的“至暗时刻”拿出来深度剖析。
  • 在《鞋狗》中,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自讲述了耐克“从 0 到 1”的过程。比起金钱,热爱才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上面这些书都很不错,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思考我们正在使用和体验的产品。但还不够让我震撼,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冲浪板上的公司》一书。

《冲浪板上的公司》的作者是巴塔哥尼亚公司创始人,书中自始至终都在从环保的角度讲述公司的经营哲学。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那就是「直击人心」。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巴塔哥尼亚这家公司。在看的过程中,我也只是把它当作一家小众的户外品牌来对待。看完之后,网上一查,不得了。

巴塔哥尼亚(英语:Patagonia)是一家主营户外服装的公司,而且是世界顶级户外奢侈品牌,堪称美国户外品牌中的 GUCCI(备注:GUCCI 意大利的时装奢饰品牌)。

Patagonia 公司是由伊冯·乔伊纳德于 1972 年创建,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Patagonia 公司一直在引领着环境意识型和创新式户外功能产品以及制造技术的开发,作为全球一流的户外装备生产商,Patagonia 从来似乎都只为那些户外狂热的爱好者和登山家服务,其突出的特点是精湛的细节设计,裁剪和做工堪称世界一流。官方网站:https://www.patagonia.com/

在这个消费过剩买买买、物欲横流心飞扬、快递包裹满天飞的消费主义环境中,还有多少公司是把环保放在经营理念的第一位呢?巴塔哥尼亚(Patagonia)恐怕是绝无仅有。

第 11 本:《你是你吃出来的》

推荐星级:四星。

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正确饮食的书。吃东西不仅要关注能量,更要注重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

鸡蛋、牛奶、蔬菜、水果、坚果、肉类,都需要均衡摄入。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本书让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之前我就知道,喝粥、喝汤没什么营养,看之后,我连吃面都得注意下了,因为面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营养成分很少。

再比如,从小到大,即使睡得再晚,我也会吃早餐。但是我吃的早餐比较简陋,一般是两个包子就解决了。这本书让我的早餐消费水平从三块钱直接飙升到了六块钱。每天早上加个鸡蛋是必须的,再来一杯牛奶,巴适得很。早餐的营养搭配很重要。

书中的作者,是这样用早餐的:

最近得知有很多小伙伴的早餐是自制三明治(面包+培根+鸡蛋+蔬菜),我觉得这种方式也很有营养,推荐给大家学习一下:

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先买个三明治机试一试。

最后补充一下,《你是你吃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还出了另外一本书《你是你吃出来的2:慢病康复的饮食密码》,主讲慢性病的饮食,转需:

第 12 本:王坚的《在线》

推荐星级:五星。

严重被低估的一本书,看得我心潮澎湃。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是看《浪潮之巅》。

王坚是阿里云的创始人,也是阿里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和 CTO。王坚主持研发的阿里云系统(飞天),实现了中国云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 201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

这本书的观点很有前瞻性,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了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者的一句话总结:

在线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公共服务,这三者结合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可以称作计算经济。

虽然豆瓣评论区的很多人在吐槽:这本书充满着阿里云的广告。可我认为:这是一本讲云计算行业的书,我没看出有什么广告的成分;作为阿里云的创始人,作者王坚在举例时,不拿阿里云举例,难道要拿腾讯云、百度云举例么?作为读者,我们要有基本的独立判断思维。

本书缺点:王坚对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想象得过于美好。数据隐私、数据所有权、网络安全、网络暴力、监视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王坚并没有展开讨论。况且,就算云计算变成了公共服务,阿里作为商业公司真的就能肩负起这个伟大的责任么?我担心阿里最终会建成垄断帝国,而不是真正的生态。看看现在的蚂蚁金服,杠杆和 ABS(资产证券化循环)玩得这么大,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无论如何,正如书中所述:

在线给大家带来的冲击,必然是非常巨大的。在线改变了很多事情,接下去会改变更多东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线对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还需要讨论。

很多深远影响的确只有在事后才能被发现。我们直到今天才明白,有了电灯,于是夜晚活动突然丰富了,于是你的睡眠时间变少了。和过去的人类社会相比,因为电灯的出现,我们的身体循环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生殖繁衍效率发生了变化,突然多出来了一个夜生活消费指数,同时,我们工作时间的延长也促使社会发展增速。

在线打破了离线世界的时空界限,必然需要一个新的规则。今天网上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试图用线下这些规则方法去衡量,是行不通的。行不通是必然的,当你发现有一个规则同时适用于离线和在线社会,就肯定是出问题了。

我们对在线世界的发现和探索还没有开始,在线对人类的影响也远没有开始。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必须给五星。

对上面的 12 本书做一个总结

上面推荐的 12 本书,都有电子版,包含了互联网、创业、经济、饮食、民生、旅行、短篇小说等各个方面。希望你能感兴趣。

如果你习惯看电子书,可以在「Kindle」App、「得到」App,或者「微信读书」App 上阅读电子版。

如果你喜欢看纸质书,可以在京东或当当网上买纸质版;或者在「多抓鱼」公众号上买二手纸质书,二手书会便宜很多。

我在 2020 年阅读的 87 本书

我在 2020 年阅读过的 87 本书,在此列一个清单,做个汇总。五星表示“满分推荐”,四星表示“很不错”,三星表示“勉强及格”,三星以下则是“不推荐”。

有些书可能大家都说好,可我偏偏不喜欢,那我就不会给高分。老实说,这一年,还真踩坑了不少烂书。不过,这些磨练让我在选书的审美上提升了不少。

1 月

  • 《邓小平时代》★★★★★

2 月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交互设计语言:与万物对话的艺术》★★★★
  • 《我的对面是你 : 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 《土摩托看世界》★★★★
  • 《土摩托看世界Ⅱ》★★★★★
  • 《土摩托看世界 : 行走在世界之巅》★★★★★
  • 《自由的老虎》★★★★
  • 《启示录 : 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3 月

  • 《成功,动机与目标》★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 官员激励与治理》★★★
  •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 4 版)》★★★★
  • 《设计心理学 1 : 日常的设计》★★★★★
  • 《设计心理学 2 : 与复杂共处》★★★★

4 月

  • 《设计心理学 3 : 情感化设计》★★★★

5 月

  • 《设计心理学 4 : 未来设计》★★★
  • 《什么是科学》★★★★
  • 《简单的逻辑学》★★★

6 月

  • 《how to :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 《结网:改变世界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 《产品闭环:重新定义产品经理》★★
  • 《你也是产品:产品思维纵谈》★★
  • 《非虚构的艺术》★★
  • 《深入浅出 Node.js》★★★★
  • 《狼书(卷 1):更了不起的 Node.js》★★★
  • 《狼书(卷 2):Node.js Web 应用开发》★★★
  • 《软技能 2:软件开发者职业生涯指南》★
  • 《白银时代》★★★
  • 《万寿寺》★★★
  • 《追寻记忆的痕迹 : 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 《Node.js:来一打 C++ 扩展 : 来一打 C++ 扩展》★★★★

7 月

  • 《红拂夜奔》★★★★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 《风险认知 : 如何精准决策》★★★
  •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 英特尔创始人自述》★★
  • 《寻找无双》★★★
  • 《鱼翅与花椒》★★★★
  • 《哲学·科学·常识》★★★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五万言》★★★★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 《绿毛水怪》★★★★★

8 月

  • 《显微镜下的成都》★★★
  • 《夜行记》★★★★
  • 《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 : 基础学习篇》★★★★
  • 《白宫岁月 : 基辛格回忆录》★★★
  • 《语言学的邀请》★★★★
  •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 《我的阴阳两界》★★★
  • 《重来 3:跳出疯狂的忙碌》★★★★★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第 3 版) : 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
  • 《读库 1902》★★★
  • 《掌控习惯 : 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
  • 《只讲故事不讲理》★★
  • 《20 世纪思想史 : 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9 月

  • 《把自己作为方法 : 与项飙谈话》★★★★
  • 《失落的卫星 :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 《为人文教育辩护》★★★★
  • 《岂不怀归 : 三和青年调查》★★★★★
  • 《看不见的城市》★★★
  • 《零售的哲学 : 7-Eleven 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价值 : 我对投资的思考》★★★
  • 《成为平面设计师的 102 节必修课》★★★★
  •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10 月

  • 《货币、权力与人》★★★★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100 个工作基本》★★★★

11 月

  • 《100 个基本 : 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
  • 《别想生活有答案 : 改变生活的 100 个思维大冒险》★★★
  • 《分析与思考 : 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 《结构性改革 : 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冲浪板上的公司 : 巴塔哥尼亚的创业哲学》★★★★★
  • 《你是你吃出来的》★★★★
  • 《工作的喜与悲》★★
  • 《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

12 月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 《我的二本学生》★★★★
  • 《秋园》★★★
  • 《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十大策略》★★★★
  • 《我信仰阅读 : 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回忆录》★★
  • 《围城》★★★
  • 《持续交付 : 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
  • 《在线 : 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
  • 《订阅经济:创造可持续增长的未来》★

最后一段

热爱阅读的读者们,建议大家购买「微信读书」App 或者「得到」App 的电子书会员。这两个软件,选其中一个就好。买了会员之后,大部分电子书都能免费看,能省不少钱。不用再到处找盗版了。

截至目前(2021年7月),「微信读书」App的电子书会员价格是228元/年(每周一购买时,有特惠价168元/年),「得到」App电子书会员的连续包年价格是178元/年。

我过去一年看的几乎所有电子书,都是在微信读书和得到App 上看的。如果这两个软件上没有,我再去 kindle 上找。

另外,微信读书App 支持导入第三方 epub 格式电子书,而且支持全平台云同步,支持多端设备同时登录,非常方便,这个功能可以说是杀手锏级别的。

得到App 支持全部电子书的全文检索,这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这个功能具有跨时代意义,极为好用。相比之下,微信读书的全文检索功能就非常弱,目前来看,形同虚设,基本残废,期待未来能有所改进。

阅读就是在体验不同的人生。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参考链接

三和人力市场中最主要是这三家人力公司——三和人力资源集团、海心新人力资源市场和华晖人力公司。他们因为经营范围广,提供的工作类型多,容易找到各种短期的工作,一直颇受三和青年欢迎。

2019年我阅读了86本书,推荐这12本好书给你

作者 千古壹号
2020年1月13日 18:00

前言

2019年,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一共读了86本书。不是速读,更不是扫读,而是「只字不差」地阅读。

有同学可能会问:“你哪儿来的这么多时间看书?你不上班的吗?”

我阅读的时间集中在晚上睡前或者早上。早上一般看一个小时书之后,再去上班。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上学或工作之余,真的有那么多业余时间吗

你如果用的是 iPhone,可以看看 iPhone 上「屏幕使用时间」的统计功能。就算一个人再忙,加班再多(或者学习任务很重),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四个小时左右

(我说的是平均时间,如果你平时很少玩手机,这个数字对于你而言,是被平均的。)

你如果没有 iPhone 手机,也没关系,我刚刚已经帮你统计好了。

每天使用手机四个小时,这还只是比较普通的水平。对于那些「网络重度依赖者」而言,手机可以用来续命。对于那些出生在1995-2009年之间的「Z世代」年轻群体而言,他们是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手机是他们的本命物。

当然,玩手机还有一些特别的功效,比如:一个人的时候,享受孤独;一群人的时候,缓解尴尬。久而久之,解锁手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

可如果稍加练习,多一点克制,我们每天完全可以腾出两个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阅读,或者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一年的积累,这种复利效应是会非常明显的。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月看一本书。

一年看12本书,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是很惊人的阅读量了。所以,我今天特地推荐12本书给你。

第二个问题:如何挑选好书呢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看书遇到的最大的坑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一定是:

看了很多烂书。

在信息繁杂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可靠信息源」。这个「可靠信息源」,可以是某些大V,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某些网站。总之要确保你看到的内容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和可信度。

如果不嫌弃的话,希望我也能成为你的可靠信息源。

要知道,你每看一本烂书,将失去看一本好书的机会

此时,有人可能会问团长:“那你别看烂书不就行了吗?直接看86本好书不是妙哉?”

可是,很多书在看之前我并不知道它是烂书,一开始,我也是抱着饶有兴趣的态度去读的,读到一半,不忍弃书。毕竟,我能挑中的书,也并非一无是处。

为此,在我看过的众多书籍里,我将专门挑选一些好书给你。我,多踩坑;你,少走弯路。

我们再把上面两个问题综合起来看:

  • 上学或工作之余,真的有那么多业余时间吗?有,坚持每月看一本书,已经很了不起,受益会很大。

  • 如何挑选好书呢?我这篇文章,就是在做这件事,努力成为你的可靠信息源。

简而言之:今天,我就挑选12本好书,希望能满足你。

第 01 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推荐星级:五星。

这本书有些“泛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有趣。我看的时候,有好几次忍不住笑出声。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被奉为经典: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第 02 本:吴军的《大学之路》

推荐星级:五星。

如果你还在上大学,建议你一定要读这本书,会让你明白读大学的意义以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你已经毕业了,这本书会让你详细了解美国和英国的一流学校,让人惊讶的是,它们几乎是清一色的私立学校。

阅读这本书,至少有三个收获。

一、吴军老师是在是清华大学读的本科和研究生。根据他在书中的描述,清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也十分索然无味,成绩基本上取决于一两次考试,因此几乎所有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看书和做题。

我想,连中国的顶级学府都是如此,国内的其他大学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二、这本书对国外的各种大学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通过这些介绍,你可以了解到,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差距,以及私立大学的培养模式。还有,私立大学为什么会对捐款人的家属提供绿色通道?因为这是保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

三、既然大学里的大部分课程,并不能让我们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图谱,那么,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答案是:

高等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课程本身。大学的生活经历和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课程的内容是第二位的。

在大学里不论学什么课,只要学的东西足够多,时间足够长,人就会受到教育。在大学里要走的路远不止读书、拿学位这么窄。通才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为了拓宽每一位年轻人的大学之路。

我的总结是: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这才是根本。

需要提醒你的是,《大学之路》这本书,一共有上、下两册。就算你只看上册,也是可以的。看完之后,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把下册读完。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 03 本:《产品逻辑之美》

推荐星级:五星。

我在电商公司已经工作快两年了,深切地体会到电商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首页、商详、加车、开参团、下单、支付、个人中心、搜索、推荐、商家后台、UGC社区、直播、优惠券、促销活动、玩法等。

我平时工作所接触到的关键词和话题,《产品逻辑之美》这本书里都有讲到,包括: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用户运营、搜索系统、推荐系统、信息流系统、线下交易等等。作者列举了很多电商和UGC相关的例子,让我学到了不少产品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认知,足够干货。

后来才发现,作者潘一鸣曾在聚美优品、滴滴、头条等公司工作过。有大厂经验、内容详实、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点前卫,这些足矣成为本书的亮点。 能遇到这种务实且严谨的作者,实属难得。

第 04本:《创始人手记》

推荐星级:四星。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携程、如家、华住、汉庭(“汉庭”属于华住的子品牌)这几家酒店的创始人竟然都是季琦。他的创业经历与管理经营经验,非常有参考价值。

  • 携程:「携程」的创始人有四位:季琦、沈南鹏、梁建章、范敏。携程包含了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
  • 如家:季琦创办了「如家」,但由于前期和大家的分歧,他选择了离开,将如家交给了孙坚。如家包含了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
  • 华住:季琦创办了中档酒店「汉庭」,汉庭包含了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曾一度以“汉庭”命名集团,后于2012年正式启用“华住”作为集团名称。而「汉庭」则成为了「华住」集团旗下的子品牌。

顺带补充一句,华住集团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包括:禧玥酒店、花间堂、全季酒店、美仑国际、桔子水晶、漫心酒店、CitiGO(欢阁)、星程酒店、汉庭酒店、怡莱酒店、海友酒店、雅高合作品牌等。

我列出这么多酒店名,是考虑到,下次你如果住酒店,可以翻开这篇文章对照一下,说不定你住的这家酒店就是季琦创办的。

第 05 本:《我看电商》

推荐星级:四星。

这本书讲得比较实在。可以了解到淘宝和天猫的运营模式。所谓“电子商务”,指的是“电子”和“商务”,光靠互联网的流量思维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线下零售的业务能力。

第 06 本:《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推荐星级:四星。

是本工具书,可以对日常的网络隐私、常见的软件工具有一些了解。

当然,也没必要像作者说的那样,过于注重个人的网络安全。有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识就好。 作者并非计算机领域出身,也并不是做这方面的工作,能写出这个水平,也还不错了。 对了,作者在iTunes上的同名播客“极客电台”比较火。但是在iTunes上无法看到播客的完整版,但可以去他的个人网站上看。

第 07 本:《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推荐星级:四星。

指数基金的入门介绍,目前有两本书:一本是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另一本是老罗的《指数基金投资》。这两本书差别不大,选其中一本书看就好。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我发现我身边的同事们,至少有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在学生群体当中,估计大部分人没听说过。

但是对于那些接触过一些投资理财的人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非常简单易学的被动投资方式。怎么可能会有人不知道?

读到这里,如果你在这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指数基金」,那可真得感谢我了,因为我给你普及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巴菲特从不推荐别人买入任何股票,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他说:“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是投资的最佳选择。”目前在看,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不懂宏观经济,不懂行业,不会分析公司基本面,不会选股,也不会择时,只需要定期定额投资一些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中证500指数的基金等),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就已经超过了那些专业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指数基金的定投是一种「被动投资」方式。

指数基金里的“指数”,反映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和波动情况。如果某个指数涨了,相应的指数基金也会涨。

我是2019年中旬开始,陆续投资了几万元的指数基金,不到半年时间,现在的整体收益率已经超过了12%。这期间,基本没有花时间在上面研究。

有些人看到这里,心情颇为激动,准备马上跃跃欲试。

打住,我可没说投资指数基金就一定会赚。你要是像个傻瓜一样,随便往里面扔钱,肯定也会亏。

我的意思是: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指数基金方面的常识,把握时机做定投,长期来看,一定是涨的。在熊市(低估期)买入,在牛市(高估期)卖出,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5%以上。

如果你买的是场外基金,可以在「蛋卷基金」App、「蚂蚁财富」App、「支付宝」App上买入,这三个 App,选其中一个 App 就行。

如果你想买场内基金,这个就有些专业了,你需要自行去了解。

对于普通小白而言,投资指数基金基本相当于存定期了,把自己存款的一半放进去即可。赶紧找你身边的小伙伴了解下吧。

第 08 本:《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推荐星级:四星。

这本书是关于保险常识的小白科普。商业保险里最重要的有四种险:重疾险、定期寿险、商业医疗险、意外险。

商业保险可以暂时不买,但一定要了解。

这里补充一下,网上卖的保险不要轻易相信(我说的是不要轻易相信,我可没说都不值得相信,防止被喷)。尤其是那些小公司推出的保险或者网上不正规的保险,你买的时候很容易,「理赔」的时候却很困难。

买保险这种大额支出,最好先找身边靠谱的同学(或同事)了解清楚,再买不迟。

第 09 本:《历史的温度》

推荐星级:五星。

这本书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去还原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或一场战争。通俗易懂,故事引人入胜。一篇好文章,首先得是一个好故事。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目前一共出了四本,是从作者的公众号文章里整理出来的。你可以先读第一本,如果感兴趣,可以继续读后续的三本。

第 10 本:《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推荐星级:四星。

讲述的是生活中有趣的经济学故事,比如“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固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等。

经济学思维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多了解一些,避免陷入自己的感性认识。

第 11 本:《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推荐星级:五星。

这是一本技术类书籍。如果你是工科专业出身,或者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可以一读。

程序员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 URL,按下回车后,发生了什么?”

为了清楚这个问题,看《网络是怎样连接的》这本书,足够了。如果你想入门计算机网络,这本书也是必读的。评价非常高。

关于这个面试题,网上也有类似的文章,比如:

浏览器输入 URL 后发生了什么:https://zhuanlan.zhihu.com/p/43369093

第 12 本:张鑫旭的《CSS 世界》

推荐星级:五星。

如果你是程序员,而且是做 Web 前端开发,《CSS 世界》这本书也是必读的。10多年来,作者张鑫旭一直工作在前端一线,他的博客网站里也有很多高质量的前端技术文章。

关于 CSS 的书籍,首先推荐这本书,我身边的大佬们都说这本书好。虽然我不是大牛,但我也觉得这本书很好,而且看了两遍。

如果 JavaScript 熟练,说明你是有技术深度的前端;如果 CSS 熟练,说明你是有经验的前端。

需要补充的是,《CSS 世界》这本书主要讲的是 CSS 2.1 的知识,希望作者能再出一本书,专门讲 CSS 3 的知识。

对上面的12本书做一个总结

上面推荐的12本书当中,有10本大众书籍,2本技术书籍。大众书籍包含了互联网产品、创业、指数基金投资、保险、历史、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总有你感兴趣的点吧?

其中,《大学之路》这本书目前只有纸质版,其他11本书都有电子版。过不了多久,《大学之路》也会在 「得到」App 上推出电子版。

如果你习惯看电子版书籍,可以在「Kindle」App、「得到」App,或者「微信读书」App 上购买电子版。

如果你喜欢看纸质版书籍,可以直接在京东或者当当网上买纸质版;或者在「多抓鱼」公众号上买二手纸质书,二手书会便宜很多。

我在2019年阅读的86本书

我在2019年阅读过的86本书,在此列一个清单。五星表示“满分推荐”,四星表示“很不错”,三星表示“勉强及格”,三星以下则是“不推荐”。

1月

  • 《弱传播 : 舆论世界的哲学》★★★★

  • 《付费 :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

  • 《生命3.0 :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精装版)》★★★★

  • 《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

  • 《平台时代》★★★★

  • 《今日简史 : 人类命运大议题》★★★★

  •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 《巨人的工具》★★

  • 《我的精神家园》★★★★★

  • 《思维的乐趣》★★★★★

  • 《运营的秘密》★★★★

2月

  • 《我看电商(双色)(新版)》★★★★

  •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

  • 《创始人手记》★★★★

  • 《刘大猫的财富之旅》★★★★

  •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 《重来 : 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 《一个观点,不一定对》★★★

3月

  • 《人人都在说谎 : 赤裸裸的数据真相》★★★★

  • 《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 《智能商业》★★

  • 《全栈市场人:互联网市场营销入门通用宝典》★★★

  • 《流量池》★★★★

  • 《书读完了》★★

  • 《皮肤的秘密 : 关于人体最大器官的一切》★★★

  • 《自私的皮球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

  • 《群居的艺术 : 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生存策略》★★

4月

  • 《投资异类》★★★★

  •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

  • 《中国经济新方位 : 如何走出增长困境》★★

  • 《被讨厌的勇气》★★★★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 : 周有光自述》★★★

  • 《Android编程权威指南(第2版)》★★★★

5月

  • 《三体》★★★★

  • 《大学之路 上册 : 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

  • 《美国陷阱 : 如何通过非商业手段瓦解他国商业巨头》★★

6月

  • 《指数基金投资》★★★★

  •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7月

  •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 《幕后产品 : 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8月

  •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 《一本书看透信贷》★★★

  • 《涛动周期论 : 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

  • 《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

  • 《大学之路 下册 : 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

  • 《大趋势 : 中国下一步》★★

  •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 《增长黑客 : 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

  • 《增长黑客实战》★★★

  • 《人生护城河》★★★

9月

  • 《坏血 : 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 《这才是心理学 : 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

  • 《途客圈创业记》★★★

  • 《时间的秩序》★★★★

  • 《非常之人 : 20人的历史时刻》★★★

  • 《风向 : 如何应对互联网变革下的知识焦虑、不确定与个人成长》★

  • 《产品逻辑之美:打造复杂的产品系统》★★★★★

  • 《必然》★★★

  • 《科技想要什么》★★★

  • 《失控》★★★

  •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 迄今最实用的求职工具书》★★

  •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 : 押井守的角色学》★★★

10月

  • 《CSS世界》★★★★★

  •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 《人类的故事》★★

  • 《图解CSS3 : 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

  • 《无规则游戏 : 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 《末日巨塔》★★★

  • 《电商数据分析与数据化运营》★★

11月

  • 《黄金时代》★★★★★

  • 《从一到无穷大》★★★★

  • 《读库1901》★★★★

  • 《上帝掷骰子吗? : 量子物理史话》★★★★

  •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 《现实不似你所见 : 量子引力之旅》★★★

  • 《量子计算机 : 穿越未来世界》★★★★

  • 《时间的形状 : 相对论史话(升级版)》★★★★

12月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万物发明指南 : 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

  • 《文案的基本修养》★★★★

  • 《历史的温度 : 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 《股权战争 : 创投界的MBA式教案》★★★★

  • 《世界观(原书第2版) :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最后一段

2019年,我买了1500元左右的纸质书,同时还买了2500元左右的kindle电子书。一般看到有不错的书,就直接入手了。

当然,买来之后,大部分都还没看。因为我是想着:如果我买了都不看,那不买的话,就更不会看。

2019年买书花的钱有点多,不够理性。

2020年,我准备采取一种「更经济适用」的方式来阅读书籍。我先试验一年,一年之后,我再来谈谈这方面的阅读经验。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

2020,愿你更加充实。

本文于2020-01-13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三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7月17日 18:00

李笑来的话要听,李笑来的币不要买。

前言

当你看到本文的标题时,至少可以得到两条信息:

  •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而且值得读很多遍。

  • 李笑来的所有作品都值得读吗?他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足够大吗?这是存在质疑的。

为了将这两条信息一探究竟,我有必要写下这篇文章。

李笑来是谁

2016年02月08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的那天早上,虽然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但我还是习惯性地听起「罗辑思维」的60秒语音(我现在听得少了,因为广告太多)。那天他推荐了李笑来这个人,说李笑来注重生活质量,已经连续20年不过春节。我一听,这不是跟我的习惯不谋而合吗?要知道,每年的重大节日我都会优先选择宅在家里搞学习。

然后我就顺藤摸瓜地去了解李笑来这个人,看了他的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书的内容是关于提升心智的,让我获益良多;紧接着又读了他的那本《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我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关于李笑来的经历和影响力,网上很容易就能搜到。在这里,我大致梳理一下:

  • 李笑来,东北人,出生于1972年。

  • 1989 年,他17岁,拿到了东三省的计算机竞赛冠军,前三名保送清华,没想到,他被顶了下来,次年复读。

  • 本科毕业于长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找了份销售的工作,据他自己说,干得还不错。

  • 2001年,28岁的李笑来听从老罗的建议,来到新东方做培训教师,这一做就是7年,成为了新东方最优秀的教师之一。在这期间,他写了两本畅销书,《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和《TOEFL 高分作文》。前面那本书是新东方的出版社这么多年来,除了校长俞敏洪的书“们”之外唯一一本真正大卖的书。那本书给他带来的税后收入超过100万元。

  • 2005年底开始写博客。

  • 2007年从新东方离职(35岁)。依靠博客积攒起来的人气和新东方的信用背书,李笑来开始创业。

  • 2008年8月,李笑来创立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2009年8月,《把时间当作朋友》印刷版上架销售。

  • 2013年,李笑来创立比特基金,专注于互联网、比特币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

  • 2015年,李笑来建立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2015年8月中旬,开通微信公共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 2016年02月08日,「罗辑思维」公众号推荐了他的书籍《把时间当作朋友》,一时洛阳纸贵。

  • 2016年02月12日,李笑来免费公开他撰写的电子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 2016年7月,李笑来在得到 App 里开设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到5个月,超过10万人订阅,也助推了得到 App 的冷启动。

  • 2016年9月前后,李笑来创办新生大学,组织了全栈工程师的课程培训,学费6万,耗时两个月。这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知乎上有成百上千的质疑声。

  • 江湖传闻李笑来一直都是中国比特币首富,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见过李笑来到底持有多少比特币。

  • 2018年7月4日,一段李笑来私下谈话的录音在网上疯传。在这段长达50多分钟的谈话中,李笑来爆粗口并大揭币圈黑幕。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币圈的众多投资人的不满。

  • 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 再后来,2018年9月,李笑来撰写书籍《韭菜的自我修养》,书名颇有讽刺意味。

  • 2019年03月15日,李笑来在 GitHub 上发布电子书《自学是门手艺》,内容和 Python 编程语言的自学有关。截至目前(2019年7月),该项目已经突破 10k 的 star。

从他这么多的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李笑来起的书名,真是太绝了!

虽然说,曾经的币圈鼻祖人设崩盘,但这丝毫不影响《把时间当作朋友》带给我们的价值。要知道,这本书的第一版是2009年问世的。那时的李笑来,正引领着无数读者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是2016年初才得知李笑来,那时我还在上学。可以说,他的这本书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下面这一段,我们就来谈一谈这本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收获。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概念和认知

在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建议你继续阅读李笑来的另外一本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我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姊妹篇,可以帮你巩固和加深书中的理念。

准确来说,这一段,要谈的是这两本书带给我们的收获。这一段乃至本文的作用是:

  • 如果你已经看过这两本书:通过本文可以加深你的印象。

  •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刚好推荐优质书籍给你,激发你的阅读兴趣。

  • 如果你近期没时间读:那就看我这篇文章好了。

看完这两本书,你一定会惊叹:李笑来特别擅长制造概念和总结规律,而且总结得恰到好处

这些概念,并不一定是李笑来原创发明的。然而,但凡经过李笑来之笔,总能让读者理解得很通透。

这些认知,并不是李笑来首先提出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笑来的传播力度是最广的。

我们经常看到网上的很多文章在普及“终身学习”、“复利效应”、“睡后收入”之类的词汇,而且讲得还不咋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只不过是从李笑来的作品里“偷学”罢了。李笑来很早就深刻地讲过这些东西。

接下来,我们就来见证一下,李笑来的这两本书中所普及的一些典型概念和认知。当然,我也会加上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话: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说的通俗一点,复利就是利滚利

在利率的计算上面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单利,一种叫复利。

所谓的单利很简单,就是本金固定,到最后一次性结算利息。而复利就是利滚利,把上一期的利息也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你听上去很平常,但是复利的威力远远地超出你的想象。

假设2005年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同样用10万块钱做投资,一个存了银行的定期,每年是4%的回报率,用的是单利(我们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在存款周期内是单利);另外一个买了银行理财,每年5%的收益率,然后使用的是复利。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拉长,复利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单利的收益。到第20年的时候,复利的收益已经比单利多了四成,到第50年的时候复利收益已经是单利收益的四倍,如果能够到100年,复利收益差不多是单利收益的25倍了。也就是下面这两张图。

图1:

图2:

备注:上方两张截图来自《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现在你总算明白,为什么富人越来富了吧?

划重点

复利的力量与神奇之处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最终呈指数级增长

复利效应同样也体现在个人成长中。

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进步也是巨大的,大概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

时间不可管理,一切全靠积累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简单: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从上一小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复利效应达到惊人的效果,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积累”与“复利”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再比如,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程序员,他们写代码的水平确实高出我很多,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从初中就开始编程了。

但是不要着急,你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要深信积累的力量。

此时此刻,你应该用一句话告诫自己: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学,就对了。

财富自由、睡后收入

“睡后收入”是李笑来杜撰的一个词,指即便在睡觉的时候依然在产生的收入。你也可以理解成是“被动收入”。

财富自由的秘诀是:可以把一份时间卖出很多份。这样的话,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睡后收入。

出租车是“时间换收入”的典型行业,投入的时间越多,收入越高,在家休息就没收入。很多行业都属于“时间换收入”,所有此类行业都赚不到大钱。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

那么问题来了,“把一份时间卖出很多份”的方式有哪些呢?

在网上写作表达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还有一些在业界比较有点影响力的大V,提供知识付费服务也是不错的渠道。

对于普通人而言,把握一个好的方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营好,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财富自由」的定义是:

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和时间自由是类似的。「时间自由」的定义是:

所谓的时间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干什么。

好了,概念谁都会讲。但在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原始积累。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工具做统计,看看自己的电脑一天下来时间都分配在什么地方。

上班八小时,如果你有超过四五个小时是在集中注意力工作,那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程序员为什么加班多?因为白天都在不停地被别人打断,跟别人扯皮,只有晚上才能安静地写代码。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其实是公平的,因为你的注意力确实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弃。那结局是好是坏,其实是你自己选的。

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关于“人脉”的这篇,讲解得很透彻。有人专门把这部分公开出来,并起了个断章取义的标题,名叫“放下你的无效社交”,在网上广为流传。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脉”,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所以说,我们可以远离大部分无用的群聊,它们既不是有效社交,也浪费了我们的注意力。

在群聊中,大多数参与者并不具备完整的讨论实力 —— 至少相对于这群人中少数几个“高手”来看。对于任何一个话题,总是有高手存在,哪怕是“相对的高手”。

虽然实力不同,却又拥有一样的发言权利,这是讨论的灾难。又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差,即便是在真差的情况下,于是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的发言权神圣不可侵犯。

群聊里的另一个干扰因素是「表现欲」,而这又恰恰是追求进步的人最应该躲避的陷阱。

《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部分书摘/金句

注意书的名字,是「当作」,不是「当做」。虽然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书名是唯一的。

这本书中有很多金句,我在这里整理一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要理解这本书的主旨,当然是更建议你去通读全书。

  • 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 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半于事无补,因为时间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管理的焦点应该是自己。

  • 心智就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道理明明非常正确,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由于某件事情被戳穿,露出伪君子的嘴脸,而使很多人不再相信那个原本应该被笃信的道理。

  • 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当再次遇到学习机会时,还多了一个理由:“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而有的人则在心里想:“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所以决定学习 ”。

  • 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 有些任务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其实它们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是因为你对任务不熟悉,它们才成了“意外”。

  •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 在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中排队也会涉及串行和并行的问题。有很多人是轮到自己的时候才抬头看柜台上面的菜单,再花很长时间作出选择,而实际上,完全可以把“排队”和“选菜”并行,这样的话,轮到自己的时候只需几句话就可以端着菜去吃了。

  • 我曾替那些拒绝学习的人着急,可是后来却发现这是个“死结”。为什么呢?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并存储信息、获得知识、传播经验……现在我们已处于人类历史上进步速度最为惊人的时代,

  •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就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是没想过要去的地方。

  • 本科教育之“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理论上讲,一个人本科毕业之后,应该有能力自学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 我所提到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小说的能力,不是写诗歌的能力,不是写剧本的能力,也不是写散文的能力,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 我国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有时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而文学,只是文字应用众多领域中的一个而已。除了“文学”,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如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而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为重要。

  • 人与人之间不沟通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们普遍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

  • 在双盲测试出现之前,可以说,医学和医疗领域基本还处在“黑暗时代”。毫不夸张地说,双盲测试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医学文明的开始。

  • 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 人类普遍拥有的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自利性偏差。

  • 说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

  • 有时,我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 读书,其实不见得一定要有目的,随意闲翻同样有益——有用的知识经常是偶然获得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读书偶得的知识不仅多,而且非常重要,只不过很多人因为片面而又肤浅地理解“人生应该有目标”而失去了这些机会。

  • 有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说来说去,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 大约2500年前,塞内卡就把运气这件事说得非常清楚:“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当一个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他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

  • 尽管法兰克·奈特曾提出一个相当正确的观点:“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人确实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后代的“出身”。

  •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从整体上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 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着“睿智”。

  • 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部分书摘/金句

这本书中的金句更多,一起来品读一下。

  • 21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学习,28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销售,35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传递知识,42 岁之前我学会了如何创业如何投资,2015 年我 43 岁,正走在一条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要走的路上。回头看这些年我做了很多事情,销售,批发商,教师,作者,创业者,投资人,社群组织者……他们说这是“跨界”,我说这是“重生”。
  • 想要看到复利的效果,就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越往后效果越显著。

  • 别看我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每次在关键的时候,自己都是靠不断挣扎才能走到本质,才能走到朴素的境界;而在这过程中,也常常被带歪,或者自己给自己下绊,经常要在鼻青脸肿之后反思,而后反复恍然大悟同一个简单的道理。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朴素其实是需要实力去磨炼的。

  • 灵感更多的时候是创作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创作的起点。而人们总以为要有灵感才能写作,大错啊。

  • 失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差一点成功了。

  • 很多人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其实,真正有意义值得研究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 我坚持认为 “阅读速度”是个没用的概念,在我眼里,只有“理解速度”,理解速度快,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量。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 “终生学习”是我在几辈子之前习得并使用的概念;到了今天,我已经弃用这个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终生成长”。

  • 立场不同:你所处在的那个位置,常常会决定你的视角 —— 虽然走到那个位置是你的主动选择,但站在那里之后,那个视角却可能会反过来限制你能看到的、能想到的东西 —— 甚至,即便你努力保持清醒也有时候完全不起作用。

  • 有些争论,其实并不是道理上的冲突,只不过是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而已。

  • 重要的人物说话,著名的人物说话,都是自然而然“有份量”的,普通人说的话,就是次要的,没有份量的。这是无法纠正的习惯。想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既然人尚微,就莫不如先不说话,专心做事,专心积累,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貌似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等我开始放弃争论,最多跟别人偶尔讨论一下,这种习惯慢慢养成之后,才有了深入反思的机会:争论的冲动常常来于自己的弱小。

  • 只有自己放弃了争论的习惯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并不是人微言轻,而是人微易怒。弱小的个体更容易闹情绪,若是有情绪掺杂,那么言论就越发地不靠谱,不靠谱的言论又掺杂着更多的情绪。

  • 维系交往,是耗费时间精力的,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是主动的,而我就是那个主动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成本”是必然存在,也是必须承担的。

  •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 与其花时间精力推销,还真不如把那时间花在自己身上,默默地成为榜样好了。

  • 主次不分,是绝大多数人的永存问题。我们不能这样。如果有问题非要解决不可,我们一定要分清楚那里面的主次,把最重要的先做好,这个做到了之后,再去关注细节,而这样的时候也确实有能力关注更细的细节,否则,本末倒置,一无所是。

  • 法定假日是限制企业的,不是限制我个人的。

  • 为什么要坚持锻炼呢?答案是: 本金最重要。

  • “学习真的很简单,学习 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 。为什么持续学习一定会产生好运和惊喜呢?理由也很简单,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 选择很重要。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人生就是选择。对于选择这件事,我的好朋友铁岭有个精彩的陈述:所谓的(创业)成功,无非是解答题高手作对了选择题。

  • 真正的大势,很少频繁出现,尤其对个体来说,能够感知的大势更少。 平日里人们评价“某一个人格局不一样”的时候,本质上来看,是指那个人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 所谓冗余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一个机器(或者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运转,要把一些关键的组件安放一个以上。万一其中一个坏了,机器依然能够正常运转,甚至可以在机器的运转过程中修复或者替换那个坏掉的组件。大型货车有很多轮子,并且还常常是每一组由两个轮子并列构成,就是这种设计思想的应用。所有轮子同时坏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某个单个的轮子坏掉,完全不影响大型货车的正常功用。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更为可靠。

  • 你必须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实:一切更为健壮的系统都要耗费更多的成本。

  • 有个小技巧特别管用: 标题党的文章直接不看了。即便错过什么了,也没什么可惜。 这个小技巧真的不知道帮我节约了多少时间,提高了多少生活质量。

  • 我从来都懒得接受“碎片化xx”之类的概念,比如,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思考,碎片化时间什么的,谁爱碎谁自己碎去,我才不想要一个碎片化的生活呢。

  •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 好书读不懂怎么办?没关系,只有一个办法靠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本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 有些书籍就是难懂,因为它的内容结构并不完全线性,也就是说,第二章的内容需要第五章的知识才能理解彻底。所以,最终,只有我们这种不怕暂时读不懂,能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再反复来过的人才能消化这种书籍。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 寻找那些持续学习的人,把他们当作朋友,把他们当作榜样。网络时代有个好处,这种人虽然身边并不多见,但网络上却很常见。为什么呢?网络消灭了地域的限制,甚至消灭了语言的限制。

  • 编著这两个字经常放在一起,但实际上有天壤之别。“著”的意思是原创成分更多,“编”的意思是”拿来放在一起”。有的书缺德,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用“编著”糊弄读者。当然要优选“著作”。

  • 尽管很多人对 Alexa 的排名不屑,但在这些年里它一直是帮我筛选网站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无论是用 Safari,还是 Google Chrome 或者 Firefox,我都会安装 Alexa 插件,以便随时了解一个网站的排名。

  • 我尽量只买电子书,然后转换成 epub 格式存在硬盘里。读书的时候专心读,有用的地方刻意记住几个关键字,将来用得到的时候,全文检索一下,就可以轻松找到出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上一两句批注的需求越来越少,若是真有启发,干脆写篇完整的文章算了。也就是说, 把大量用来“牢记”的时间,直接输入到“践行”之中,好像更为牢靠,更为划算。

  • 我们接纳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它相对更好而已。

  • 2011 年年初,在我听说比特币之后,就开始认真研究。(团长备注:研究得可真够早的,割了不少韭菜。)

  • 花几十块钱买回来的一本书,哪怕是有其中一点点的内容(有时哪怕是一句话而已)给我带来惊喜,已经很划算了。

  • 我一向认为研究别人的成功很难,因为太多因素其实是隐蔽的;研究别人的失败相对容易,因为有更多更公开的因素可用来研究。更为关键的是,研究他人的失败,比研究他人的成功更有指导意义。看到别人失败了,看到别人遇到麻烦了,就要琢磨自己如何才能避免那样的失败、那样的麻烦。

  • 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财的困难与矛盾来自这样一个窘境: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 所谓理财,这个定义比较合理、准确: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 这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 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财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微博、微信朋友圈固然得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地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系统,也要常常升级自己的大脑,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 大多数群聊的参与者并不具备完整的讨论实力 。

  • 在互联网上,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写文章。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用文字表述清楚,然后无数人可以读到,认同就认同,若是有人不认同,那他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用文字表述清楚,或反驳、或补充,总而言之,足够清楚 —— 且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积累效应,又不浪费任何人的时间。

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李笑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李笑来到目前为止的所有作品做一个评价,并进行打分(满分是五颗星)。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评价和星级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五颗星。这两本书写得早,但也是我认为的写得最好的两本书。

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专门推荐这两本书。

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如果你没看过上面两本书,这个专栏打四颗星;如果你已经看过上面两本书,这个专栏打三颗星。

对于这个专栏,我有两点不满。

首先,这个专栏的价格是199元,虽然里面有300多篇文章,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只有50多篇。为何这么说呢?来看一张截图:

上方截图中,一共有六篇文章,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只有红框部分的那一篇。剩下的五篇里,要么是回答读者的提问,要么是重复的内容。这剩下的五篇里,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至少价值没有那么大。

这个专栏的结构,就是李笑来所说的“每周一个专题,每周讲一个概念”。但在我看来,一年有52周,每周就只有一篇文章值得看看。

当然,你可能会反驳说“专栏的价值,怎么能用数量和篇幅来衡量?”但我花同样的199元看吴军的专栏,看万维钢的专栏,就是实实在在地看300多篇文章,而且能保证每篇讲得还不一样。

我不是觉得李笑来的专栏不值,我是觉得价格虚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个专栏的打分,我在上面已经说了。如果你确实想看他的专栏又舍不得花太多钱,我更推荐你看他的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就是根据专栏的内容精选出来的,况且书的价格不算太贵。

其次,这个专栏里的很多内容,与《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李笑来自己也一直在强调:“我在 XX 书中就说过什么什么。”

不信的话,我们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里搜关键字,就能看出端倪:

《人人都能用英语》

这本书我还没看,是属于李笑来早期的作品。浏览了下目录,应该能值四颗星。

李笑来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笑来在公众号里的文章,我这样打分:2016年7月之前的文章,打四颗星;2016年7月之后的文章,打三颗星。

为什么是以2016年7月左右为界限呢?因为那个时间点开始直到后来的持续一年间,李笑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得到专栏。

如今他不开得到专栏了,是不是该回到四颗星了?非也。

我认为,自从他在币圈的人设发生变化之后,他的心境也随之变化了,写出来的文字,已经不如以前那般朴素。

我并不是说他现在的公众号文章,质量不高;我只是说,好文章的比例,变少了。

顺便补充一下,李笑来对「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词的定义是:

“我所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要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去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有意思。真的不是“学啊学啊学”的意思,更不是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韭菜的自我修养》

很多同学喜欢在朋友圈晒这本书的封面,并配上一个笑哭的表情。

这本书我看过了,打三颗星。

我倒认为,书中的主旨,已经在书名里了。

《自学是门手艺》

对于想自学 Python 编程语言的同学来说,可以打四颗星。

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在 GitHub 上看到,地址是:

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

如果你不是写代码的,我猜你可能看不下去。我也就不过多介绍了。

最后一段

有不少人可能经常会这么说:

看过很多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我都懂得,可就是做不到。

方法我都知道,可就是腾不出时间。

说这些话的人,不知不觉,又开始玩手机了。没准儿刷抖音的时候,还在想:

那些网红是怎么火起来的?我传个精美的视频上去,怎么就无人问津呢?

再过几年,他们就该这么想了:

那个谁谁谁,当年也不咋地,现在怎么就混得比我好?

此时,我只能借用李笑来的一句话激励你:

失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差一点成功了。

李笑来还会写书吗?肯定会,而且还能让我们看到惊喜,因为他是属于最会写、而且写得很精准的那一类人。

但我敢断定,他最早期的那本书,也许是他成就最高的一本书。正如李笑来自己所说:

“ 《把时间当作朋友》写完之后,我很久没有再写书的欲望。因为我总觉得真正重要的道理其实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本文于2019-07-17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参考链接

【人物】那些年李笑来教给了我们什么(推荐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nZBuYK2iwPqVecOi1eh3RA

阮一峰 | 关于出租车司机:<https://mp.weixin.qq.com/s/biVQ-KdMLgy6eM87fgd6EA

财富自由与时间自由:https://tommy.net.cn/2018/04/25/time-freedom-1/

https://www.jianshu.com/p/ad3a705dabf5

https://www.huobiinfo.com/news/baseDetail\_33872/

https://www.jianshu.com/p/00e6cec1e184

我的优质阅读源有哪些?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4月30日 18:00

前言

如今,你在网上能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

以前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打开搜索引擎。现在“某度一下”,搜出来的内容,有一半以上不堪入目。屏幕上看到的搜索结果,即便不是广告和垃圾内容,你也觉得很茫然:到底哪一条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所以,现在问题很明显了:

找到信息源不难,难的是怎样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源,以及怎样辨识它们

这里涉及到一个词:搜商。「搜商」即「搜索能力」。

「搜索能力」被称为仅次于智商、情商的第三种能力。高的搜商意味着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如何提升搜商,这个我暂时给不了你答案,这和一个人的信息敏感度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平时获取的信息源相对优质,那么,你辨别信息的能力也不会太差。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告诉你我的一些优质阅读源。注意,「阅读源」是属于更深刻、更有营养的「信息源」。

阅读源一:优质的公众号

我相信,不少人应该跟我一样,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一旦发现某篇文章写得好,就马上关注他的公众号。

我以前关注过五六百个公众号,但后来发现,同质化的内容太多了,于是清理掉了一大批,现在我关注的公号数量,只有几十个了。少即是多。

关于写作的初衷和看法

写作的初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分享和输出,这才是写作的原动力。我在写公号之前,已经默默无闻地写了好几年的技术博客。影响力或者变现,应该是水到渠成或者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搞反了,就和营销号无异了,这种情况,不仅让自己走偏,也误导他人。

写作的根源是思考,我们一定要写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因为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

写作即使最终没有变现,也不该怨天有人。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有的作者,肚子里没多少货,更新倒是挺勤快,同样的内容反复讲。这个时候,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写点不一样的?

有的作者,还没写多久呢,就想着怎么变现,怎么提升写作技巧,想着法子在朋友圈推广自己。这显然是路子不对,我也只能用一句话作为告诫: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有的作者,前期积累的时候,内容质量很高,可一旦做大、有了影响力之后,增长便停滞了,写到最后,无非就是:蹭蹭热点、搞搞营销、打打广告、割点韭菜。

有的作者,通过写作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于是奔走相告,到处宣讲写作的好处,再开个培训班。但写作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写作的初衷我在上面已经说了,还是不要误人子弟的好。

还有的作者,通过写作实现了财富自由,然后推出各种付费圈子。好的付费圈子,当然是有的(我也加入过一些),但毕竟是少数。恰好我今天看到网上的一段话,虽然有点过激,但很应景: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即使你交了钱也没人会愿意把真相告诉你。因为这些人都知道世人的德行,宁愿听一万句假话也不会听一句真话。愚弄你还有人感谢,还能赚到不少钱,但是说真话不仅没钱赚还会被视为怪物。所以说,别人为什么要说真话?

我只想强调一点:很多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你一定要辩证性地看待成功这件事。也许,那些能挣到钱的很多人,都是教你怎么挣钱的人。

推荐几个优质的公众号

尽管公号里的文章,同质化和洗稿的现象很普遍,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号的内容生态还是很成熟的。我在网上看到的十篇优质文章中,大概有七篇是来自公众号。

很多内容平台,他们不仅会在自家的网站上发布内容,也会把优质的文章同步发到公众号上,或者被其他公众号转载。

所以说,你通过关注各种公众号,获取到的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

这里,我推荐几个我觉得不错的公众号,他们虽然算不上大V,但追求独立人格、不迎合,且文章质量上乘。

  • 公众号: 扯氮集

此公众号的作者魏武挥老师,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他写的文章批判性较强,对当下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值得一看。

  • 公众号: 土摩托看世界

土摩托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记者,很擅长写有趣的科普类内容。他的书籍《土摩托看世界》目前一共有三本,也值得一看。

  • 公众号:王信文

王信文是莉莉丝游戏公司的CEO,公号上的内容以创业、职场和思考为主。王信文从2018-02-21开始,坚持每周四更新,中途没有一周间断过。刚好更新一年的时间,就停更了。他以后会怎么发展我说不准,但这种如此追求品控的执行力,很难得。

  • 公众号:千古壹号

这位作者写的内容比较干货,所以很难传播。但无论如何,他坚持不蹭热点、不做标题党、不搞营销(主要是不擅长),而且经常不小心写出万字长文,宁愿写得慢,也不凑数量。这些原因,导致这个公号目前为止还非常小众。如果你身边有认识的在读大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伙伴,不妨把这个公号推荐给他们,或许能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我们需要经常关注的公众号不需要太多,我认为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足矣。还是那句:少即是多。

像读一本书一样,去读公众号

有的公众号,你可能会有这种印象:偶尔会有一两篇比较好的文章,但其他的大部分文章却很一般。这种类型的公众号要不要关注呢?我觉得没必要关注,看看好友分享的朋友圈就行了,否则太耗费注意力。

我在上面推荐的几个公众号,他们的历史文章都值得读一读。说到这里,我提一个建议:

像读一本书一样,去读公众号。

很多公号文章,喜欢追热点、博人眼球。这类文章虽然更容易获得流量,但写出来的东西太浅,且未必真实。

这个时候,你如果瞄准某一个优质的公众号,一口气看完他的历史文章,你一定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奇妙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太需要这种感觉了。

公众号看历史文章的体验很不友好,比如我今晚好不容易翻到「小道消息」在2012年的文章,看的津津有味;明早打开微信,要想继续看2012年的文章,又得翻到手酸。

如此一来,大家都不爱看旧文了,都只看最新的。这种状态,很不好。你要知道,有些号主的早期文章,写的比现在好多了。他们早期一直在持续输入并输出;可做大了之后,基本没有输入,只有套路。他们慢慢变现,直到完全商业化。

因此,对于那些优质的公众号,我们可以从他们早期的文章开始,集中精力看一看。直接在公众号里看显然不太合适,体验太差。那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我提供三个方法:

方法1:通过「微信读书」APP查看公众号的历史文章。你可以打开「微信读书」APP,在搜索框里搜某个公众号的名字,就可以直接进入阅读了。这种阅读方式,至少可以让你在「边看文章边微信聊天」的时候,阅读体验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方法2:文章导出。有些会爬虫技术的读者,会抓取公众号的历史文章,导出到本地。但这种方法,大部分人可能还不太会,我就不具体展开描述了。我只是告诉你,这种方法确实可行。

方法3:看公众号作者的书。部分号主会把他们之前的公号文章,整理成书籍并出版。比如说,公众号「caoz的梦呓」的作者,出了一本书叫《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公众号「馒头说」的作者,出了一本书叫《历史的温度》。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总之,你只要有这种深度阅读的打算,总会想到办法的。

公众号的局限性

你千万不要以为,公众号里的内容代表了全世界。公众号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公众号是「去中心化」平台。意思是,官方不会直接推荐各种公众号给你。对于一个不做任何宣传的公号作者来说,他的公号就是一座孤岛。与此相反,微博是典型的「中心化」平台,打开微博首页,会吸引你关注各种东西。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去中心化」的方式虽然避免了很多信息噪音,但也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的意思是:

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只关注感兴趣的内容,却忽略不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而「中心化」的方式,则依托于平台方的推荐机制。如果推荐算法设计得好,能让我们发掘不少有意思的内容。但这里面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意思是,不管你发的是广告还是其他内容,只要钱给的足,就给你上头条、上热搜。像“今日头条”、“抖音”这种APP,则更容易让你陷入信息茧房:你越是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

其次,公众号的生态很封闭。封闭的环境,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是:无法被开放的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检索到。这也就意味着,我在一周前写的文章,再过三年,阅读量依然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另外,公众号的舆论管控很严格。瞎说大实话的公众号,被封了很多。

所以说,你只关注公众号的文章,是完全不够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阅读源二:「得到」APP

目前为止,我认为国内网络上最优质的内容不在公众号上,而是在「得到」APP上。

「得到」APP由罗辑思维团队推出,是一款知识付费产品。也就是说,上面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需要花钱才能看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知识付费」这个概念。

关于知识付费

从2015年年底开始,「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会在每年的12月31号主讲一次跨年演讲,主题为《时间的朋友》。罗振宇发愿: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

每次演讲之后,“知识付费”这个话题都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有人说知识付费是割韭菜、贩卖焦虑。

但我认为,知识付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如果喜欢一本书,我会花钱买来阅读。如果我觉得网上的付费内容讲得好,我也愿意花钱买。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内容的载体不同。

如果你在网上发掘了免费的好内容,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免费的内容如果完全不挣钱,则一定不会长久,它要么靠广告挣钱,要么变着法子做各种导流。

付费内容的好处是,读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筛选。如果付费平台或者创作者是可信的、权威的,那么,他们推出的付费内容,一般不会太差。

我最担心的是,有些读者几乎没有分辨能力,误认为“付费的内容一定比免费的好”,当他看到感兴趣的内容需要付费时,毫不犹豫得花了钱,点进去之后却后悔了。这种网络小白,我觉得活该被割韭菜。如果只是花点小钱买教训那还好,吃一堑,长一智。

关于「得到」APP

我之所以单独推荐「得到」APP,是因为上面的付费内容(尤其是付费专栏),整体质量都非常高。

2017年5月18日,得到APP公开了《得到品控手册》,这个手册的作用在于“把经验流程化”,让我们了解到知识生产者的心法和方法。

(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得到」,也可以看到这本手册。)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的话题感兴趣,找到对应的付费专栏,直接下单吧,基本不用犹豫。

在「得到」APP上看哪些内容?

目前为止,我认为「得到」APP上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付费专栏”,其次是“每天听本书”

前几天,罗胖儿在北京举办了得到2019春季知识发布会,发布了全新的“得到电子书”体验。这场发布会上提到了一个特别强大的功能:

在得到App的首页,输入任何关键词,都可以搜索到所有库存电子书的内页。

如果这个功能做得成熟了,这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得到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扩充电子书类目。如果通过得到团队的努力,推动更多的纸质书电子化,那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鉴于「得到」上目前的电子书还太少,所以这个搜索功能暂时还不太实用。我们还是先说回“每天听本书”和“付费专栏”。

“每天听本书”是一个付费听书栏目,你可以花五块钱听别人讲一本书。这个功能要不要用,看个人习惯。我暂时听得少,因为我平时基本都是在kindle上看书。

“付费专栏”才是精品中的精品。

我们平时会在网上关注各种所谓的“大佬”、“大V”,虽然这些人很有影响力,但其实,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个“网红”。

但是得到APP“付费专栏”上的作者,那才叫真正的“大师”,他们中的随便一个人,都是所在领域的权威。尤其是以吴军、万维钢等老师为首,可以称得上是顶级大师。

在此,我推荐一些个人认为不错的得到专栏。我平时主要关注的是“科技互联网”和“经济金融”类的话题,以下推荐,仅供参考。

吴军的专栏:

吴军老师的成就我就不多说了,亲们可以自行查阅下。在出专栏之前,吴军老师写过六本书:

《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硅谷之谜》和《智能时代》。

如果你对互联网科技类的话题感兴趣,一定要读一读吴军老师的书。我们平时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所谓的“原创言论”、“原创观点”、“新名词”,其实在书中早有答案,好几年前就已经讲透彻了。

吴军老师在得到上的专栏内容,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是我最为推荐的专栏。

万维钢的专栏

论逻辑思维能力,我只服万维钢老师,他擅长用理工科的思维看世界。他以前写的那本书《智识分子》,是我满分推荐的书。

万维钢老师以前是搞科研的物理学家,写文章只是业余爱好。他在得到上开了第一期专栏之后,由于太受读者欢迎,2016年,他索性从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辞职,全职写作。实在佩服。

薛兆丰的专栏

每个人都需要懂一点经济学。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非常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要做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明白人。

薛兆丰的得到专栏,销量快突破40W了,是得到上最受欢迎的专栏,可见经济学的受众群体是多么广泛。

但你别以为看了薛兆丰的专栏,就算是入门经济学了,你距离经济学入门,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我觉得这个专栏最大的作用是:让你对经济学产生兴趣。

「得到」APP上的专栏都值得看吗?

得到上的专栏,并不是每一个都值得看。我做两点提醒:

  • 首先,价格在98元以下的,大多不值得看,因为篇幅太少,讲得太浅。我试读过几篇,不是很有吸引力,还不如别人公众号上写得好。建议亲们选择99元及以上的专栏,内容比较系统,可以当成书来看。

  • 其次,并不是每一个99元及以上的专栏都值得看。我看过一些199元的专栏,说实话,内容质量挺一般的。但具体是什么专栏,我当然不能点名道姓了,需要读者们自行分辨。

以上两点,纯属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而且,这些看法只是针对当下情况,说不定以后会涨价呢。

最近,得到平台上陆续推出了各种领域的专栏,包括:医学、天文学、政治学、历史、艺术等。我感觉到,“得到将成为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越来越有戏了。

网络上其他的知识付费产品

目前除了得到APP之外,网上还有两款知识付费产品做得还不错:一个是「知乎live」,一个是「喜马拉雅FM」。但上面的内容鱼龙混杂,到底哪个好,需要读者们自己分辨。

这两款产品的共同点是:官方只是提供平台和连接,不提供内容,具体的内容是由各路大V自行制作的。质量到底好不好,只能看大V们各显神通了。

总结

有的人可能会说:“一个专栏199元,这也太贵了吧?看一篇文章花一块钱?我看完一篇,好像也没收获啥呀?”

我认为应该这样想:假设某个专栏有200篇文章,价值199元。里面至少会有50篇文章是值得你看的。这样来算的话,一篇好文章价值四块钱,想想也是挺划算的。

一个199元的专栏,累计至少需要看30个小时,相当于六本书的体量了。

就算你把得到专栏上的内容都看完,这些阅读量也是不够的。况且,并不是每个专栏都讲得好,并不是每个专栏都适合你。我们继续往下看。

阅读源三:优质的书籍

要了解知识的本源,还得看书。看书才能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看书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说:“看书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换个角度给你解释。

你平时肯定会看公众号文章吧?有的公众号文章,写的还很长,动辄一万字,如果写的足够好,你肯定也有耐心读完。

就拿我自己这个公号来举例,总会有读者喜欢我写的内容。假设我告诉你,我明天开始出书了,而且书上有很多内容是你之前没看过的,你肯定会有动力买我的书吧?我在哪里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读我写的内容。

所以还是回到我在上面说的,书只是知识和信息的其中一种载体。你的目的是阅读好的内容,如果价格合理,并不需要考虑内容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关于看书的作用,我觉得土摩托的一段话说的特别好:

非虚构类书籍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告诉你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第二类是教会你一些你以前不具备的技能,第三类是改变你一些陈旧甚至错误的世界观。

电子书让阅读更方便

还有人说:“书买回来之后,搬家的时候很麻烦,而且不方便携带”。

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成立。现在很多好书都有电子版的,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电子书的价格也不贵,一般在20元以内。我自己的做法是:

在亚马逊上购买kindle正版电子书,然后在kindle阅读器或者kindle APP上阅读。

如果你不想买kindle阅读器也可以,买完书后,在手机上安装 kindle APP,就可以直接阅读kindle正版电子书了,很方便。

最近,我发现使用「微信读书」APP的人越来越多了,上面有很多优惠,阅读时间越长,优惠力度力度越大。

当然,如果是非常好的书,我还是建议电子版、纸质书都买一份。

看书时遇到的坑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看书遇到的最大的坑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一定是:

看了很多烂书。

两年前,我教大家通过「豆瓣读书」的评分来甄别烂书,当时我是这么说的:

我一直是豆瓣的重度用户,但这两年我发现,豆瓣读书上的评分也有些不太靠谱了。尤其是一些新书,已被水军攻陷。

建议亲们读两类书:

  • 第一种是名著。比如《围城》、《三体》、《人类简史》等。名著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名著的评分还是比较可靠的。
  • 第二种是名家的书。这种书的作者,一般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很有研究。比如吴军的书,比如与巴菲特有关的书。

如果不介意的话,你也可以在豆瓣上搜索用户“千古壹号”关注我。我看过的书会在豆瓣上做标记,我打过的四星、五星的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推荐几位作者的书

我之前看过一篇采访陆奇的文章:《十问陆奇:大部分人只看眼前,而忽视把时间投资在更大的成长机会中 | 尽情来问 x YC中国

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对您人生影响特别大的三本书是什么?”

陆奇答:“对我影响重大的文字作品,尤其是那些影响了我思考方式的,通常更多的是作者,而不是单本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一系列不同的作者对我有深刻的影响。”

是啊,在选择好书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作者,而不是关注单本书。

这里,我推荐四位作者的书,他们的每一本书,你都值得一读,毫不夸张。这四位作者是:

王小波、吴军、村上春树、 东野圭吾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能看完他们四个人的书,已经非常了不起。看几本他们的书,我相信你会找到阅读的乐趣,那个时候再来讨论“阅读是否有必要”这个话题吧。

如果你觉得太多了,那就推荐两位作者:王小波和吴军。如果你还是觉得太多,那…我也没辙。

其它阅读源/信息源

公众号、得到APP、和书籍是我平时主要的阅读源。除了这三种,难道我就不看别的了吗?当然不是,网络上还有一些其他的阅读源和信息源,虽然我关注的时间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身边用的人还挺多的,所以我也简单提一下。

新闻客户端

建议大家偶尔还是应该看看新闻。千万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抖音”。了解一下国家大事、实事新闻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是为了了解周遭世界,其次,吃饭闲聊的时候也有一些谈资。

目前来看,用户量最多的新闻客户端主要是这三个: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

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新闻客户端,也不错。比如:澎湃新闻、凤凰新闻、ZAKER、天天快报等。

如果你需要看新闻,安装其中一个新闻客户端就行了。

另外还有一个资讯软件我可以推荐下,名字叫「好奇心日报」,颜值比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新闻追求的是热点、广告和点击量,哪还管什么真相和事实。此时,我想到了阮一峰的一篇分享:

所有你听见的都只是观点,不是事实;所有你看见的都只是视角,不是真相。

80%的人分不清观点和事实。

知乎

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文章点评说:“知乎大V出走了”、“知乎大V又出走了”。

我也问过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问他们为什么不用知乎,他们普遍的答案是:知乎的喷子多、软文多、营销多等。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知乎上的作者和内容,平均水平是非常高的。

我在前面说过,我看过的10篇优质文章中,有7篇是来自公众号。

而剩下的3篇中,有2篇是来自知乎。

知乎上的内容很丰富和多元化, 假设你平时不看公众号, 只看知乎,你也能通过知乎发掘不少优质内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算知乎大V出走了,依然会有更多的小V慢慢进阶为大V,这反而让普通作者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我以前写文章只在公众号上发布,但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我才意识到知乎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也陆续把我的旧文备份到知乎了。你在知乎搜索用户「千古壹号」就能找到我。

任何一个平台,如果发展地越好,不良内容也会越多。因为你喜欢它,不怀好意的人当然也喜欢它。只不过,你如果不喜欢一个公众号,会直接取关,它就不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但是知乎是属于“中心化”推送机制,不可避免地会有劣质内容主动出现在你的视野,所以你一定要提高辨识能力,不要被忽悠、被骗钱。

微博

微博本身是属于开放的社交平台,但它同时也是最适合看「娱乐八卦」的地方。

就算你写的内容再好,也得把真知灼见变成段子讲出来才会有人看,微博的氛围就是如此。

我认为,平时了解一些娱乐新闻,还是挺有用处的。你不知道,女人对八卦的需求是多么强烈。打入女人圈,就得靠八卦。

等哪天你认不出电视里的那些小鲜肉娱乐明星,说明你已经在慢慢变老了。

如果你觉得微博上的广告太多,不想用微博的话,我倒是有个小建议。你可以安装「微博国际版」APP,无广告,更纯净。我偶尔点开看看,关注一些大V的动态,还是挺有意思的。

热点资讯从哪里看

就算你平时不看知乎,不逛微博,但你至少应该了解一些「重要的热点资讯」,这是很有必要的。

看热点资讯,我推荐两种方式。

  • 方式一:知乎热榜

打开知乎APP,切换到「热榜」Tab就能看到了。每天的热榜一共有50条。但我认为,一般只用看前10条就够了。后面的内容,基本不是热点。

那些不是热点的内容,是怎么上榜的呢?有可能是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和探讨,也有可能是花钱买的。花几万块钱就可以上榜,都是真机手动操作,根本不算作弊。

  • 方式二:微博热搜榜

打开微博APP,直接点击搜索框,就能找到了。

英文文章

我目前确实很少阅读国外的信息源,不过,我猜大部分同学应该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这里推荐几个折中方案:

1、有些国内的大佬们经常看外文,我们可以关注他们的动态,比如「阮一峰」的每周分享。

2、有些平台会推荐优质的国外文章,比如「湾区日报」,每天推送5篇优质英文文章。

3、与此同时,尝试提升一下英语水平,刻意练习英文阅读能力。

总结

有人说,公众号的打开率低、知乎的软文多、微博的喷子多。诺大的中文互联网,就没有一片阅读的净土么?

你这么想,是不对的。任何一款软件产品,它首先是具备商业属性的。一个产品如果不能盈利,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它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它们原本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那些纯粹的、理想型的APP,最后都渐行渐远了。

最后一段

我在阅读优质内容源时,时间的分配比例大概是:

  • 40%:优质书籍。

  • 20%:优质公众号。

  • 20%:得到APP。

  • 20%:其他(知乎、微博、其他网站等)。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听起来好像是要人们不断去探索新知识,学无止境。但后面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徒劳而已。

希望在我的建议和倡导下,你能够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小互动,如果你关注了一些「小而美」的公众号,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最好是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别藏着掖着,分享是一种美德。

相关文章:

  • 电子书有哪些格式

  • 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大咖们

  • 罗辑思维

本文于2019-04-30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留言相关

阅读英文:

说的太对了。我目前确实很少阅读国外的信息源,所以不好意思写上来。

不过,我猜大部分同学应该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这里推荐几个折中方案:

1、有些国内的大佬们经常看外文,我们可以关注他们的动态,比如「阮一峰」的每周分享。

2、有些平台会推荐优质的国外文章,比如「湾区日报」,每天推送5篇优质英文文章。

3、与此同时,尝试提升一下英语水平,刻意练习英文阅读能力。

参考链接

关于读书的作用。

十问陆奇:大部分人只看眼前,而忽视把时间投资在更大的成长机会中 | 尽情来问 x YC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kIqjmFc6TZwgSzpXPe5YPQ]

阮一峰的文章:为什么你应该停止阅读新闻

Zac的文章:像读书一样去读公众号

分享几个适合新手网上赚钱的兼职:[https://www.lazyman.vip/2019/04/20/%E5%88%86%E4%BA%AB%E5%87%A0%E4%B8%AA%E9%80%82%E5%90%88%E6%96%B0%E6%89%8B%E7%BD%91%E4%B8%8A%E8%B5%9A%E9%92%B1%E7%9A%84%E5%85%BC%E8%81%8C/]

公众号的价值观:[https://mp.weixin.qq.com/s/jofHeEzG77NtGMQ0NNU3lg]

魏武挥的文章

横评信息流广告市场5大头部玩家:百度、头条、腾讯、360、微博:[https://mp.weixin.qq.com/s/Go2h1JlE6vipWUnUgYJQOg]

微信群自我介绍
【昵称】千古壹号
【城市】深圳
【公号名称】千古壹号
【公号介绍】求真务实,分享代码之外的技能。目前1W左右关注读者
【提供资源】1、对有价值的信息源,敏感度较高,过目不忘。2、对GitHub的写作有些经历和感悟。
【需求资源】学习交流。

这次,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

作者 千古壹号
2019年1月9日 18:00

关于“纯粹”

纯粹的人有很多。纯粹与否,与是否出名无关。就好比,明星和演员是两回事。

我个人很喜欢 纯粹的去做一件事 的人。像王小波一样,纯粹地让文字有趣。像许嵩一样,纯粹地写歌创作。像胡歌一样,纯粹地做演员。

我写的文字,谈不上文笔有多好,但应该还算纯粹,不追热点、不搞营销、不做标题党,这也就意味着:虽然传播效果不太好,但是却比较「耐看」。一年之后回过头来重温,不会过时。

写作的根源是思考,我们一定要写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因为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文笔不是不重要,重要程度跟这个原则相比,应该可以直接忽略。

文章更新慢的问题

我于2016年就开始在公众号上写文章。2016年写得还算勤快, 但2017年只写了6篇,2018年同样只写了6篇。

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催更。其实我一直都没有放下写作这件事,但我总觉得,如果不写个系统的、全面的、对读者有用的文字,就有点儿拿不出手。

这种心态导致的结果是,要么不写,一写就不小心写了个万字长文。

当然,以后我会适当调整节奏和频率。

我的分享欲

我平时会看很多信息源,想法也挺多,而且一直保持着阅读书籍和各种付费专栏的习惯。

img

更重要的是,我这个人的分享欲是很强的。一旦发现有好的东西,我会马上奔走相告,告诉我能想到的同学朋友,以及转发到微信群。

但是这种惊喜若狂常常是不被别人理解的,别人甚至心想:“别一位看了一本书就觉得自己不一样了似的”。时间一久,“分享”反倒成了“推销”。

但我始终认为:分享,绝对是好事儿

而且,即便是一些简短的、碎片化的、有价值的想法和内容,虽然不适合发在公众号上,但也应该积累和沉淀下来。所谓厚积薄发,有朝一日,肯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开始认识到,创造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很有必要。

创造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

我创建了一个知识星球,这里更适合学习和沉淀。如果你也愿意加入,或许可以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星球里,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包括但不仅限于:

随时随地分享

如果有一些好的想法、感悟、分享,甚至爆料,我会第一时间发在星球里。同时,也欢迎你参与到分享中来。不定期总结和感悟,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阅读总结

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看完一本好书,我会总结并整理出来。这种总结也就几百字,发到公众号上显然略显单薄,但是发到星球上,却很合适。

如果你也能写一些阅读总结,自然甚好。

向我提问

如果你在平时遇到一些疑惑,欢迎随时向我提问,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职场、考研、软件工具、阅读、写作、自媒体等等。我一定知无不言。

获取一般人不知道的信息

我在公众号上的文字,一般比较谨慎,基本都是写正面的内容。你可以看到,瞎说大实话的公众号,被封了很多。微信是舆论管控重地,如果你在朋友圈发布不正当言论,你的个人微信号都有可能被封。别不信,我就亲眼见过好几个真实的例子。

在星球里,我讨论的话题范围会更广一些,也会适当地说一些“大实话”,让你们多一个维度去了解周遭世界。

不聊技术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目前是在京东公司做码农。我平时会在博客园、GitHub上写技术类的文章。但在公众号上,我从不聊技术,因为我的公众号,是面向所有普通大众的。

同理,这个星球里,我们也不谈论代码和技术。如果有必要,欢迎你加我微信,单独和我聊。

一起分享

光靠我一个人的输出,肯定是不够的。希望你也热衷于分享,在这里留下你的分享和学习心得。

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是加入这个星球最重要的好处。

我于2016年6月毕业。毕业之后,我一直在践行“终身学习”这四个字。但我更希望与你一同成长。

如果你不介意,我愿意成为你成长轨迹中的见证人。

最后一段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在这个信息时代,很多时候决胜的关键就只是在于:他知道,而我不知道。

微信扫一扫,一起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吧。这个星球里只做两件事:学习和分享。

走进乔布斯,感受他的现实扭曲力场

作者 千古壹号
2017年9月12日 19:00

前言

话说今晚(北京时间2017年9月13日凌晨1点)就是万众瞩目的苹果发布会了,地点设在史蒂夫·乔布斯剧院。团长与你一同期待 iPhone 发布以来的第10周年。

每当这个时候,人民显得尤为怀念乔布斯。乔布斯总是特别重视在苹果塑造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同时反复强调提高苹果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出下一个现象级产品是多么重要;而之后接任的库克,似乎更关注收购交易,以及怎么引诱大家买买买。

时至今日,无论iPhone或iPad有多么大的改进,似乎都不能再给我们带来创世的感觉。 不过这也不怪库克他老人家,毕竟「从0到1」的创新是颠覆性的,但从「1到2」的进步是缓慢的。

今天要讲的话题,就是带你走进乔布斯。

为什么要了解乔布斯

要知道,土豪和单身贵族们购买的iMac、iPod、iPhone、iPad等苹果系列的电子产品,都是由乔布斯领导和推出的,这些产品代表着苹果创新的基因。

乔布斯一手创办了苹果公司,中途由于其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其实当时乔布斯也确实不擅长经营),以及其他原因,乔布斯被迫离开公司。后来当苹果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局时,乔布斯又重新回归苹果,进行大刀阔斧地革新。

从1985年离开苹果到1997年重回苹果的这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中的低谷。但他最后12年所展现出的远见、理解、耐心和智慧,正是从前12年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获得的。

当我们了解乔布斯之后,你会被他的传奇经历所惊叹;同时你也会明白,iPhone和Mac的性能之所以能够达到极致,根本原因在于:

在封闭系统的环境下,iPhone、Mac的硬件和软件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即使Android手机和PC电脑的配置足够强劲,也望尘莫及。别不信,把你的Android手机多安装几个APP、多用两年就知道了,把你的PC电脑待机一个月就能体现出来了。

但是,据我所知,我身边有一派人员,对苹果系列的电子产品是尤其地排斥。排斥的理由也是义正严辞:

  • Android手机和PC电脑已经够用,性能足够好。

  • 苹果的东西凭什么卖这么贵?

  • 我就受不了苹果的封闭生态,什么都是它说了算。这不,前几个月,苹果针对「应用内购买」开始收取30%的过路费,简直是店大欺客。

即便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类人首先是对乔布斯不够了解,其次是对苹果的产品不够了解。

你可以不拥有它,但你不能拒绝接触新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不仅限于苹果的产品)。有句话说得好:

你没去过华丽的宫殿,没和公主(王子)跳一支舞,你怎么知道那不是你想要的?

今天这篇文章,团长就是要告诉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乔布斯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走进乔布斯的几本书

第一本书:官方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

这本书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两年多的时间,作者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展现出真实到灵魂的乔布斯的传奇人生。

如果你要了解乔布斯,建议首先阅读这本书。其电子版在亚马逊上现在只要13元,团长当时可是花了40元买的电子版,肉疼。

第二本书:《成为乔布斯》

这本书的作者认识乔布斯超过二十年,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视角的乔布斯。正如作者所言:

史蒂夫去世后,关于他的报道铺天盖地,大部分只是在重复关于史蒂夫的那些传说和成见。以我对史蒂夫的了解来看,史蒂夫比我在其他任何文章里读到的形象都更复杂、 更有人性、 更多愁善感, 甚至更聪明。

这不是关于成功的故事,而是关于成长的故事。没有人可以活在真空里。

第三本书:技术天才《沃兹传》

1976年,美国有两个叫Steve的孩子开了一家以水果命名的电脑公司,叫做苹果电脑公司。这两个人中,一个人是「史蒂夫·乔布斯」,另一个人则是「史蒂夫·沃兹」。

第一代苹果电脑中,开天辟地的是Apple I,居功至伟的是Apple II,这两个神作都是沃兹单枪匹马做出来的,乔布斯也就是焊焊板子点个外卖什么的。换而言之,沃兹是照见未来的科技天才,乔布斯作为产品经理,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市场感觉和现实扭曲力场,让沃兹的作品震惊了世界。

乔布斯并不是万能的,据说他从未写过一行代码。所以说,了解一下沃兹,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本书:设计大师《乔纳森传》

你已经知道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如果再知道一个联合创始人沃兹就算逆天了,但是沃兹很早就离开了苹果,开始享受人生。真正与乔布斯并肩战斗并实现苹果伟大复兴的,是乔纳森·艾维。他是乔布斯在公司里的“精神伴侣”。

乔纳森·艾维,苹果首席设计官,负责了iPod系列、iPhone系列、iPad系列的、iMac系列的产品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

这位乔布斯背后的男人,从硬件到软件都表现了强大的设计能力。读这本书,会更有体会。

另外,《乔布斯传》中,专门有一章是讲乔纳森的,书中说道:

在史蒂夫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能够被替代的,但乔纳森不可替代。

走进乔布斯的几段视频

视频1:1984 Macintosh 宣传广告

1984年,Macintosh电脑即将发布,它是第一款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来取代命令行界面并获得商业成功的个人电脑。乔布斯为此策划了著名的“1984”广告,这注定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广告片(但第一次给苹果董事会成员播放时,大多数人居然认为这是看过最差的广告片)。

广告讲述了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从奥威尔式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当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进行控制人心的讲话时,她将大锤砸向屏幕。

这则广告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效果,最终被《电视指南》和《广告时代》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业广告。

视频2:非同凡响(Think Different)宣传广告

这则广告诞生在乔布斯刚刚回归苹果公司的那段时期(1997年),乔布斯还仅仅是“顾问”头衔,连临时CEO都不是。苹果当时内忧外患,除了要精兵简政、缩减产品线、拓展优势产品之外,还要告诉外界,苹果依然生机勃勃和与众不同,这个重任就落到了“非同凡想”上。”

整整20年过去,让我们再次品读这则广告的文字版和乔布斯配音的广告片: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非同凡想”广告播出后,所有人都知道苹果又活了,他们重新开启了复兴之旅。

需要注意的是,“非同凡想”的英文是“Think Different”,这里的Different是名词,而非副词。

视频3: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上的演讲被所有的人供奉传阅,那次演讲乔布斯最后留给所有年轻人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乔布斯在演讲上讲了三个故事,发生在他生命中三个不同的时代,见证了卓越和普通的差别。

演讲稿的内容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演讲稿的中英文对照版。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乔布斯的视频资源,比如采访乔布斯的记录片《史蒂夫·乔布斯:遗失的访谈》、电影《硅谷传奇》等,还有他的各种发布会。

要知道,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向整个世界介绍第一款iPhone的时候,堪称苹果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次发布会。从那以后,iPhone不仅改变了世界,乔布斯也顺便改变了科技公司发布会的样子。

了解苹果的番外篇

MacTalk池建强

团长最初了解苹果和Mac的发展史,是从池建强老师的《MacTalk 人生元编程》这本书中获得的。池老师可以说是我在Mac方面的启蒙老师。

池老师从2001年就开始编程了,他在精通技术之余,还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其公众号「MacTalk」的第一篇文章写于2012年12月15日,一开始是教大家一些Mac使用和开发方面的技术技巧,只是后来担心黔驴技穷,走起了广泛撒网的路线。

这本书有52篇文章(其中还有130个MacTips),摘自「MacTalk」公众号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底期间的文章,是池老师思考与自省的结晶。

你可以从书中对乔布斯、苹果公司、以及苹果公司的一系列产品有全方位的了解,池老师可是在2001年就开始接触Mac了。借用书中一句话:“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源于梦想,始于微不足道”。

其实,团长在2017-01-08的文章中就专门介绍了池老师:《MacTalk池建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我建议你在读本文之前,先去阅读那篇文章(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看到)。

团长的GitHub项目:Mac的介绍

毫无疑问,一台MacBook系列的笔记本作为生产力工具是卓有成效的。团长在GitHub上建了一个Mac的项目,网址是:

https://github.com/qianguyihao/mac

上面这个项目,介绍了Mac上各种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技巧,同时也收集了《MacTalk 人生元编程》这本书中的130个MacTips。

团长使用MacBook pro已经快一年了,会把平时遇到的与Mac相关的优质内容整理在上面,以后也会不断完善。

欢迎你注册一个GitHub账号,然后将我的项目「Star」。

最后一段

现实扭曲力场是几种因素的混合物,其中包含了极富魅力的措辞风格、不屈的意志和让现实屈从于自己意图的热切渴望。

乔布斯是不能接受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发生的。有他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

乔布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他的时代,用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艺术水平,创造了极具创造性和革命性的产品。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成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伟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人群中稍微优秀一点的个体。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参考链接

本文于2017-09-12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MacTalk池建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作者 千古壹号
2017年1月11日 19:00

愿你也能成为科技与文人相结合的人。

前言

说到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大家一定能想到的是追求极致的乔布斯,这位极具人格魅力和现实扭曲立场的精神领袖,改变了世界。

其实,我们国内也是有这种人的,例如王小波。王小波首先是一位有趣的天才作家,其次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程序员,我们称其为:隐藏在作家里的程序员。(我也希望自己能是隐藏在程序员里的作家)

听说歌手许嵩最近也在学习iOS开发了,团长作为他的脑残粉,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在国外呢,很多学校从初中、高中就开设了计算机编程的课程,这种全民学编程的教育模式已经屡见不鲜。

不过,团长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值得用一整篇文章来书写。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并不是用来赞美他的,而是用来告诉你:从他那里,可以学到哪些有知识增量、可操作性强的内容。他就是公众号「MacTalk」的作者池建强老师。

谁是池建强?MacTalk又是什么?

怎么感觉上面一段像是嘉宾入场的开场白?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继续。

池建强,70后程序员,Blogger,微信公众号「MacTalk」的作者。先后任职于洪恩软件、用友集团,后来是瑞友科技IT应用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5月加盟锤子科技,担任技术总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苹果亚太区总布道师。

池老师从2001年就开始编程了,他在精通技术之余,还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公众号「MacTalk」的第一篇文章写于2012年12月15日,一开始是教大家一些Mac使用和开发方面的技术技巧,只是后来担心黔驴技穷,不得已走起了广泛撒网的路线。

团长关注的互联网领域的公众号很多,但真正让我服的公众号只有两个:一个是冯大辉老师的「小道消息」,一个是池建强老师的「MacTalk」,我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有血气有灵魂的。

不过,本文不是来向你推荐池老师的公众号的,而是向你推荐他的那两本书:《MacTalk 人生元编程》、《MacTalk 跨越边界》。

我来把这两本书简单介绍一下。

池老师的两本书

第一本书:《MacTalk 人生元编程》

这本书有52篇文章(其中还有130个MacTips),摘自「MacTalk」公众号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底期间的文章,是池老师思考与自省的结晶。池老师将元编程的思想类比人生,所谓“元”(英文“meta”),就是指能够对自身状态进行描述,对当下的状态保持清醒的“觉知”,洞察自身的微妙与精深。

第二本书:《MacTalk 跨越边界》

这本书有60多篇文章,摘自「MacTalk」公众号在2013年底至2015年底期间的文章,源于池老师对职业、生活和技术的思考。

书名里的边界指的是四十岁边界。池老师对“四十不惑”的理解是:

四十而不惑,好像是告诉你到了40岁就什么都明白了,我曾经期望着大彻大悟的那一天的到来。后来发现我被骗了,他的意思是你到了40岁,该明白的都明白了,不明白的估计你也不想去明白了,所以就不惑了。

但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你一直在思考、读书、实践,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到了40岁,你会发现不是不惑,而是有了更多的惑。这种未知的恐惧可“能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从这两本书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它不是技术书,而是一个技术人的随笔。如果你对技术不感冒,如若在书中碰到少量与技术有关的话题,跳过即可。

如果你是文科生,通过池老师的书,你可以了解到,看似木纳呆板、不善交际的程序猿也是有着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传说中的“外表波澜不惊,内心风起云涌”。 你也可以了解到,程序猿平日所关注的焦点有哪些、特征有哪些,他们不仅为人善良睿智,做事更是靠谱稳健(比如团长我)。在池老师的书中,你大可对程序猿的世界管中窥豹。当然,你的目标也不一定仅限于此(就像很多女生不把自己当女生一样),我们继续往下看。

如果你是理工科生,你可以通过此书迅速增长自己的见闻,开拓自己的视野,因为书中有价值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是程序猿,那更得看这两本书了,因为你所经历的、未经历的、即将经历的、甚至无法经历的人生经历,在这里,都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强烈的缩影。人都说“书中自由黄金屋”,我看呐,此书对程序猿而言,是“书中自有一盏灯”。

前不久,一位在华为做销售的同学专门来我家和我谈心,这位同学跟我一样,也是刚入职半年。我问了他一个问题:

“华为现在的正式员工有17万了,如果上层的领导不走,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有机会往上爬吗?”

这位同学的答案让我陷入沉思。他回答:

“高层的领导能够长期稳坐在高层,是有原因的,他们的确比大多数的常人更具备远见卓识和前瞻性,这与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说好的“起步比较晚没关系,终点没人知道在哪里”呢?这TM落后在开头,眼看着就要输在结局了啊。

然而,池老师的书中却是这样说的: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成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伟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人群中稍微优秀一点的个体。

因此,我坚持认为:我们不应该和别人比,我们应该和自己比

电影《城中大盗》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知道吗,人们每天起床,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告诉自己,有一天要改变生活;但他们从来不付诸行动,我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长此以往,疲于奔命,乏善可陈。

可如果今天比之前多了解一些概念,多学会一项技能,多遇见一段美妙的文字,这将会多么值得庆幸。

我们需要做的是:持续输入,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是你还想做事,而不是混世”。

池老师对于我而言的意义是:如果我能早点遇到他的文章,应该会更早地打开我的心智。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我在2016年才听说,并受益良多;然而,他在2013年的文章中就已然提起。

这两本书中,我来简单列举几点比较特别的地方。

Mac技巧

你可以在池老师活泼幽默的文字中,对乔布斯、苹果公司、以及苹果公司的一系列产品有全方位的了解,池老师可是在2001年就开始接触Mac了。借用书中一句话:“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源于梦想,始于微不足道”。

更为惊喜的是,《MacTalk 人生元编程》这本书中,整理了130个Mac技巧,这些技巧对于初次接触Mac电脑的人来说,非常全面,掌握之后,你可以优雅矜持端庄乖巧地端起Mac,开启真正的装逼模式了。为此,团长专门把这130个 MacTips 整理在了GitHub网站上,网址是:(项目刚创建不久,以后会不断完善)

https://github.com/qianguyihao/mac

上面这个链接,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看到。

对了,你可不要因为我整理好了池老师的MacTips,就不看他的书了啊。

一些书籍

池老师在四年的时间里持持续输出了近两百万的文字,这与他的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你会发现,他在保持技术精湛而全面的同时,也在大量阅读人文类的书籍。“人文类的书籍,让我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起落,在人类的文明中听潮汐”。

我们可以从池老师的书中,了解到其他更多的书籍,这其实是主题阅读的一种。举几个栗子。

透过池老师的文字,我们知道了“确认偏误”这个词是来自《清醒思考的艺术》,知道了“傻瓜心态”这个词是源于书籍《像外行一样思考》。

书中提的最多的作家就是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特例独行的王小波,始终都保持着对自由的追求。而村上春树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做事的坚持并没有随着年龄渐增而改变。

当然,还有很多作家的好作品,等着你去发掘。

好书的特点是常读常新,一本好书往往沉淀了作者几十年的岁月。池老师的书亦是如此。

生命中遇见的每一本书,都不是偶然。

一些人物

通过池老师的书,我们可以对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一些了解,他们居功至伟的事迹或独立的人格魅力不禁让我们啧啧称赞。这些人物包括但不仅限于:

沃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做出了苹果公司的Apple I和Apple II,

乔布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市场感觉和现实扭曲力场,让沃兹的作品震惊了世界。

乔纳森·艾维:苹果首席设计官。是真正与乔布斯并肩战斗并实现苹果伟大复兴的人。

比尔·盖茨:让微软帝国统治着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保罗·艾伦:与盖茨共同创建微软公司,是不世出的技术天才。

林纳斯:Linux和Git的缔造者,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起到了革命性作用。

冯大辉:既能洞悉全局,又可直达细节。

高晓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知子弟。

一些困惑

一些疑惑,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并逐渐拨开迷雾。举几个栗子。

问:大部分做技术的人都比较嚣张,戾气也重,这一点该如何避免?

答:不停地反驳别人不会证明自己的聪明和独立思考,正确的讨论技巧和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问:技术人员是否应该走向管理岗位?

答:喜欢比较直接和单纯的人际关系,那做一个不断深入的技术专家很不错。如果较为擅长沟通交流,享受通过整合更多人力量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那就在保持技术敏感性和理解力的前提下尝试走向管理,也许是不错的方式。另外还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是个人兴趣与性格导向;其次是,公司及大环境本身是否可提供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技术或管理平台。

问: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会感到迷茫,求指点。

答:你的迷茫来自于对环境的不满和自身能力的缺失,但这两点恰恰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问:是继续打工还是选择创业?

答:关于职场初期的选择,个人建议是:要么看薪水,要么凭兴趣,然后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把二者合二为一: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顺手把钱挣了。很少人能够在开始工作时就把这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即使有,可能也不是你我。所以当前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以后的努力与方向。

当然,建议大家还是通读全书,不可断章取义。

最后一段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自己有两个要求:

  • 买一款MacBook pro;

  • 把池老师的这两本书再读一遍。

只有这样,我才更有底气(资格)分享MacTalk这个话题。

好在,这两个要求,我已经达到了。团长在2016年11月入手了最新款的MacBook pro(未来的一年,要准备吃土了),并用它输出了这篇文章。

几十年过去了,池老师最基本的价值观没有变,同时坚持写了十几年程序,坚持打了9年羽毛球,坚持写了很多年的文字,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我一直希望自己在分享美好事物的时候,做一个毫无保留的人。希望对我受益良多的池老师,也能够对你受益。

愿你也能成为科技与文人相结合的人,拔剑四顾!

结束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文于2017-01-11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工作后第一个要学会的技能应该是英语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6月26日 19:00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前言

我们应该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只是如果没有到紧迫的那一步,就绝不会逼自己去学这个东西。

团长在这三年的学生时代中,已经强烈感觉到了学英语的紧迫性。举几个有切身感受的例子:

在路上走的时候,突然一个黑人老外过来问路,他的英语我听得懂,但我就是没办法张嘴跟他说话。此情此景,杰伦的那句歌词形容的很贴切:就是开不了口让他知道,就是那么简单几句我办不到。

6月份看了两个电影:《惊天魔盗团》和《魔兽》,电影里那磁性的旁白和魔性的声音,让我产生了一种学好美式英语口语的冲动。尤其是《惊天魔盗团》中的语速快得惊人,连看字幕都看不赢,等什么时候看电影达到不看字幕的水平,那就好了。

程序猿做开发的时候,很多bug和开发文档在中文网站是找不到答案的,此时如果在google上用英文搜,没准第一个就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因此,阅读英文文档,也成了程序猿的必备技能。其实不光是IT,在很多领域,英文网站都要比中文网站靠谱得多。

团长是一个讲究实干的行动派。说要下决心学英语,就绝不会拖延。

从零开始学英语

大学时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分数也不算低),也经历过考研英语。发现:从大一开始,英语就处在高中的水平,并且一直走下坡路。

学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的英语,现在如果想找到学英语的正确姿势,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零开始学起

不管学什么,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有好的学习资源和方法,那真的是要省很多时间了。

赖世雄老师的《美语从头学》

如果你想从零开始学英语,那赖世雄老师的《美语从头学》绝对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教材,没有之一。

赖世雄老师的《美语从头学》是一整套书,包括:音标、入门、初级、终极、高级、语法等内容。

先不说内容讲得多么详细,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书上的每一段内容,都有对应的音频讲解。当你边看书边听音频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如果你没有学习英语的意识和习惯,喜欢问“英语该怎么学”,那这套书会非常适合。

团长就属于这类人,所以在上次京东的618活动中,趁着满200减100的优惠,果断买下这套书,不仅自己买了,还忽悠了教研室的师弟也买了一套,然后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团长帮你算了一下,如果在京东上买一整套书(8本)的话,目前的价格一共是229元。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示:如果要备考英语四六级或者考研英语,赖世雄的教材并不合适,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备考吧。

更多学习资源

最好的词典软件是「欧路词典」,PC端软件和手机APP都有,比有道词典、金山词霸好用得多。团长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是在欧路词典上翻译过来的,几乎不用自己做修改,比谷歌翻译还准。

最适合学英语口语的美剧是《老友记》(不过这个电视剧有点老,小年轻不一定喜欢),下面这个链接中整理了一些《老友记》的笔记,推荐看看:

在iTunes上收听人数超过800W的播客节目ESLPod,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英语学习材料。备注:「ESL」的意思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有个公众号叫「奶爸的英语教室」,进去之后会发现满满的惊喜(20190127备注:该公众号已更名为:恶魔奶爸)。公众号的作者出过一本英语书《把你的英语用起来》,看完后会很受启发:

上面这个本书的电子版,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奶爸”,可以得到。

如果你踏进了学英语的大门,你自己就会不知不觉地发掘到很多好的学习资源和方法了,团长不再列举。

最后一段

关键时刻来了: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赖世雄”,给你看赖世雄老师《美语从头学》一整套教材配套的MP3文件。

这些MP3文件都是团长从教材的配套光盘里拷贝出来的,这样做可以保证官方、保证音频质量。你可以把《美语音标》那本书的MP3文件下载下来试听一下,就知道是赖世雄老师的授课风格了,绝对亲民。

说实话,今天讲的这个话题,团长并不擅长。但请你看看本文的标题,如果能再次唤起你学习英语的动力,并让你知道了自学英语的方法和资源,那目的就达到了。

只要自媒体时代还在盛行,我就会持续分享干货。两年之后,你再来关注我,没准那个时候会给你分享很多英语学习的经验呢,甚至给亲们发英语语音也是不在话下。等着~

本文于2016-06-26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这些学习型脱口秀节目,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6月4日 19:00

你负责关注团长,团长负责关注资讯。

前言

想要学习新的知识,不光只是看书、阅读公众号或资讯,其实看脱口秀节目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嗯,当然, 看书是最好的方式)。

团长今天就列举一些平时经常看的脱口秀节目(团长没看过的就不推荐了),节目这么多当然不会每期都看了,只是会选一些个人比较感兴趣的那一期来看。

以下內容将按照团长的个人喜好强弱来排序,并不一定是代表大家的喜好强弱哈。

一千零一夜

如果只能推荐一个脱口秀节目,那就推荐《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香港的梁文道在2015年的新节目,纯粹讲读书,推荐的基本上都是经典。

如果你喜欢阅读,那么《一千零一夜》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很高雅的书单来源。

《一千零一夜》是完全超越以往的文化、阅读类节目,由梁文道策划并主持,全程实景拍摄,每集都在夜间拍摄,梁文道在街头、地铁、甚至公交车上,为我们导读中西方的经典书籍,寻找都市人渐渐遗忘的阅读乐趣,通过他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顺便说一下,土豆和出版机构理想国共同打造了“看理想”系列节目,目前包括《一千零一夜》《局部》和《听说》这三个节目。

如果你对画作感兴趣,可以看陈丹青的《局部》;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可以看马世芳的听说 (2015)。

这三个节目都是去年播出的,知道的人还不多,装逼要趁早。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是罗振宇(人称罗胖儿)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他也有同名脱口秀节目在优酷上播出。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用网友的一句话点评:

罗辑思维其实不是我最欣赏的节目,但却是我反复听得最多的节目,因为其涵盖的很多领域,是其他节目很少提到,甚至在此之前从未听说。

这个节目应该是受众群体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了。反正对于团长而言,收获最大的是思维和认知

应该有很多童鞋在关注,我就不展开咯。

晓松奇谈

《晓松奇谈》是高晓松主讲的文化类脱口秀节目(以前名叫《晓说》),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海外见闻,中西野史等。主讲人堪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人家读书也很多)。

什么都不说了,来扒一扒高晓松的家世:

  •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奶奶:姜惠茹,网络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感受一下待遇)

  •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两个词总结:家世显赫、书香门第。

老梁观世界

《老梁观世界》是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老梁(梁宏达)以犀利的目光解读最热辣的新闻话题。

这个节目和《晓松奇谈》有点像。但《晓松奇谈》风格平易,脉络清晰,表达比较有体系;而《老梁观世界》,风格亲切,知识面宽阔,可以感受出很多社会阅历的积累。

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上面介绍的三个主讲人都是胖子。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打造的自媒体节目,主要是讲企业家们走过的路、讲述财经热点新闻背后的故事,侧重商业、互联网和当下热点。

罗胖可以教会你独立思考,而吴晓波可以教会你整体思维。

袁游

比如《腾飞五千年》等。
历史老师袁腾飞走出教室,边走边说,带领观众在旅游中聆听历史、感受文化。比如《腾飞五千年》等。

其他

另外还有一些脱口秀节目口碑还不错,但是团长还没有看过,所以不敢轻易推荐。这里只发几张豆瓣的截图吧。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逛逛哦。

《鸿观》:以金融视角还原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的财经节目。

《老沈一说》:讲述各种历史、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主题,对这个世界各种好奇。

《笑逐言开》:紧跟社会热点,天下大小事无所不包。

《嘟嘟》:一个智者老人的世界观。

如果还有其他觉得好看的脱口秀节目,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

哦,对了,另外补充一个娱乐型的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这个节目估计很多「屌丝」都知道吧?哈哈。我就喜欢王尼玛那种正义感和态度。

最后一段

国内的这么多脱口秀节目,都看完是不太可能的,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性地看吧。

(公众号版本:

既然有这么多节目,如果一个一个地去搜视频链接,太麻烦了。团长准备将视频的官方链接进行汇总 。整理之后的链接是:

http://smyhvae.com/20160605

上面这个链接,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看到。这个链接包含以上提到的节目链接(含国内的视频链接和YouTube上的链接)。今天是没时间整理咯,亲们过两天再点击“阅读原文”吧。

)

当然了,也不一定要看视频,很多节目在喜马拉雅FM上都有对应的音频,亲们跑步或者空闲的时候听一听,也是可以的。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在这个信息时代,很多时候决胜的关键就只是在于:他知道,而我不知道。

本文于2016-06-04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踹车轮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5月2日 19:00

按照习惯,本文依旧分享干货。

前言

这两天,大家应该被「魏泽西」去世的新闻刷屏了吧?

各大媒体网站都有报道,连人民日报都发声了。哦,对了,百度新闻不会报道。

如果想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去虎嗅网看一看。如果想看各种讨论以及莆田系医院的内幕,可以去知乎看一看。

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来源于知乎的一个问题:

“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根据魏则西本人此前在知乎的回答上来看,其在治疗的最关键阶段选择了百度搜索上排名前列的医院和所谓斯坦福技术。百度的医疗竞价排名机制和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在其最宝贵的治疗时机里,对其进行了严重的欺骗,不仅在经济上使其蒙受损失,更使其在精神上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上,伤害重大。直接结果,青年泽西的生命停止在了他21岁的钟摆上。

对此,团长只想说一句话:

打广告可以,但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竞价排名」真的让人痛心疾首。整件事情,医院是凶手,百度是帮凶。

看到下面这张图,我都笑了:

今天看到教研室全栈工程师师兄「欢哥」的一条朋友圈也是很有意思:

很多小县城电视台基本被垃圾医疗广告包揽了,越贫穷越封闭的地方这种事越多。

好吧,其实团长不用「百度搜索」很久了,搜娱乐八卦还行,要是搞学习或搞科研的时候用百度,那些搜索结果简直没法儿看。

百度的其他产品,团长也基本不用。只要有合适的替代品,我都会用取代百度的产品。

温馨提醒一下,用不了Google的童鞋,推荐使用「必应搜索」,网址是:bing.com

当然,讨伐百度只是团长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接下来进入正文。

关于知乎

既然「泽西」这件事情的起因最开始是源于知乎,那今天就简单聊聊「知乎」。

2016年4月20日,ALEXA排名显示,zhihu.com已经成为中国第29大网站,而此时距离知乎热门问题:“如何看待知乎成为中国第 40 大网站?”的提出仅仅过去3个多月。

这里顺便科普一下,Alexa是一家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Alexa每天在网上搜集大量信息,不仅给出多达几十亿的网址链接,而且为其中的每一个网站进行了排名。

根据排名显示,中国第一大网站是baidu.com,不过我猜很多人应该只是拿它来测试网速的吧?或者是检测网络是否断开。呵呵

好了,说回知乎。知乎这种问答模式,是其作为一种非典型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独特之处。知乎的核心内容来自问答框架,它天然的规则就是:

问题就是中心,所有回答都必须围绕问题本身。

知乎以前的宣传语是:发现更大的世界。而现在的宣传语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如今,各种渠道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太多了,基本没法全部看完。知乎这个地方就很好,如果你对一个问题感兴趣,那么你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甚至自己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关注某个话题或问题,一旦评论区有更新,系统也会提醒你等等。

当然了,长期混迹于知乎,如果啥时候我们自己也成为了上面的大V,也是不错的哟~

不过,知乎网站火了,里面的喷子、段子手以及打广告的人也特别多,什么时候知乎管理员能严惩就好了。

很多人第一次打开知乎的网站后,感叹说:“这网站咋这么奇怪?怎么啥图片都没有啊?全是文字。看着好不习惯。”

对此,团长想说的是:有时候简约也是一种美~

关乎知乎的其他产品

我猜,即使知乎上有这么多大牛在那里百家争鸣,还是有一部分人很少看知乎的吧?

因为,如果你关注了很多话题,根本就看不完,看不完…

有时候看一个问题下面的一堆神回复,就看了一个小时,真是有意思~

看不完,那就有选择性地看呗。于是,知乎有了很多其他的产品或品牌。这里列举几个。

  • 知乎日报

每天推荐几条到几十条数量不等的高质量的问题解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相比下,知乎日报的界面设计还是很好看的:

  • 读读日报

官方升级版的知乎日报。在里面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主编和日报,进而获取最适合的好内容。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日报,自己当主编。

  • 知乎专栏

随心写作,自由表达。如果你想在知乎上写文章,建议开一个专栏。当然,不开专栏,直接在上面写文章也可以。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

  • 知乎盐

知乎在2014年创建了「盐」系列品牌,为每一年的优秀回答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交流的空间。这个逼格就比较高了。网址:http://club.zhihu.com

关于知乎大牛的一本书

知乎上有一位大牛叫「采铜」,迄今为止已经在知乎上贡献了近一千个回答,获得了493598个赞同和115293次感谢,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

最近他出了一本书,名字叫《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口碑好得不行:

这是团长推荐的第二本书。PS:第一本是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书的作者采铜是心理学科班出身的,这本书一共只有七章,每一章讨论一个问题,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每个方向的内容都很有启发性。

因为是新书,上市才一个月,网上还没有电子版,团长果断把这本书买了下来,毕竟好的知识要第一时间掌握。

上图的封面看不清?来一张高清图:

关键是,书真的不贵,才20块钱。团长毫不犹豫地买了,不仅如此,还忽悠了教研室的另外五个童鞋买了,整个忽悠过程不到十分钟。

到货之后,果断拍张照秀一下:

对了,上图中的iPad不是我的,是我们教研室的→_→

团长利用五一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一气呵成。简单说下感受吧,借用豆瓣上有个人的评论,形容得很贴切:

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并不大,以为是本励志书,看了后很惊喜,原来是本工具书。

20190125备注:现在回过头来看《精进》这本书,感觉一般般。

最后一段

光是介绍知乎和推荐书籍肯定是不够的。

现在大家如果看知乎,当然是去网站上看最新的内容啦,那如果以前的也想看怎么办呢?有办法。

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下相关资源,比如“知乎周刊·正刊100期+特刊33期”,另外还有“2014 年度知乎 300 问”,让你一次看个够。

(公众号版本: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知乎”,给你分享“知乎周刊·正刊100期+特刊33期”,另外还有“2014 年度知乎 300 问”,让你一次看个够。)

“2015 年度知乎 300 问”暂时还没有资源哈,因为这个也是知乎官方前几天才发布出来的,链接如下:

对了,看书记得买kindle,如果要性价比最高,推荐买「Kindle Paperwhite 3」。

(20190124备注:Kindle Paperwhite 4 也已经上市。)

对于kindle这款产品,团长只用四个字形容:相见恨晚。

本文于2016-05-09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把时间当作朋友,带你认识李笑来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4月29日 19:00

不可否认,他是我们学习路上的精神导师。

是否荐书

先说说本公众号的内容定位吧:

分享工作和生活中有知识增量、可操作性强的工具和方法。

其中,工具、方法、心得、可操作性等这些关键词,都可以是“心智”的子集。

而我所分享的目的是:

展现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未曾看到又殊为重要、即使看到但未曾留意的东西,这些东西开始一点点撬动你头脑中某些坚固或者凝结已久的结构,使它们开始松动,并发生新的可能

可一直一来,团长都不否认,读书才是培养心智和思维方式最有效的途径

比如,大家去关注“书单来了”这个公众号,就会发现,上面推荐的书籍真是琳琅满目,如下图所示:

这么多的书单和推荐固然好,但有时候眼前摆了太多的东西反而会有选择困难症,甚至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我们不应该只甘于做它的搬运工和囤积者,而是应该从深处审视它,进而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所以,关于「荐书」,团长有个原则

不轻易推荐书籍;即使推荐,也必须和公众号的定位相关;而且,不只是推荐这么简单。

把时间当作朋友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那我就推荐李笑来的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

看书名,还以为这是讲时间管理的呢,然而剧情并不是走国产剧路线的。 这本书的宗旨非常简单:

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偶尔我们会觉得生活没动力、没追求,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心态老了?于是认为:时间真是可怕,偷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我想,这大概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自己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吧。

当然,特别良心的一点是:即便印刷成册,本书的内容依旧全部在网上公开。

李笑来老师自己页说了,他不怕在网上公开电子版,因为觉得这本书好的人,最终还是会去买纸质书。

豆瓣上也有很多这本书的追随者。这是第一版:

第二版:

还有第三版:

两个月前还搞了个罗辑思维定制版:

关于李笑来老师

这里只大概说一下时间线,其他的亲们可以自己感受啦:

1995年大学本科毕业。上大学学的是会计,出来做的却是销售。到2001年秋天在新东方就职,然后在新东方一口气呆了七年,在此期间,出版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等书籍,有多畅销我就说了。

后来开始写《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同时,也好与人分享,在网上写了很多文章。

2012年,创办knewone,自己做网站写代码,并附带着成为了一个码农。现在是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如今身上是各种头衔:比特币大咖、天使投资人。

从哪里可以找到李笑来

  • 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id:xiaolai-xuexi

公众号上的介绍也很有意思:“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习”。注意,「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句话中,第二个「学习」是名词,不是动词哦~

这个公众号是2015年8月开始运营的。这是李笑来本人的公众号。

  • 公众号;新生大学。id:xinshengdaxue

力荐。这是李笑来以公司的名义,申请的公众号。

网站是李笑来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在业余时间制作的。

对于作者,网站提供完整的在线图书编写与出版工具,让其从创作、撰写到面向读者的路径更短,提高效率。对于读者,网站精选优质的内容,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并缩短用户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20190125备注:李笑来的个人网站已更新为:http://lixiaolai.com

这个网站其实可以不用看,而且打开速度还很慢,哈哈···

最后一段

集中花一个星期好好去解读时间这个朋友吧,在这一个星期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因为它极有可能会破坏你原本慵懒且无所事事的周末。嗯,就酱紫~

最后,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李笑来”,给你需要的。此外,点李笑来出了一本电子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大家可以在https://b.xinshengdaxue.com/这个网站免费获取。

祝福各位,一起进步~

本文于2016-04-29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团长告诉你打开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4月23日 19:00

开场白

自从团长学了计算机以后,基本每天都要和电脑、以及电脑另一端的人或物打交道。“互联网思维”、“产品经理”、“碎片化时间”、“产品原型”···各种高大上的词汇都频繁出现在耳边。互联网似乎已经成了大家吃饭走路时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比如:

“Papi酱的首个贴片广告以2200万元的价格成交,号称人类历史上最贵的单条视频广告价格”。看到这个,只想说一句:wo ca。

“新款的iPad Pro那根触控笔还不错,其他的好像也没啥特别的。”呵呵,iPad贵,笔更贵

“小米杂货店出了电饭煲之后,啥时候出小米笔记本呀?”对了,那啥时候进军房地产呢?

其实, 团长想说的是:看互联网新闻是一回事,懂互联网思维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集中时间完整地接触它,是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和知识体系的。这就类似于,看这么多朋友圈的鸡汤,远不如阅读一本实体书来得真实有效。团长今天就告诉大家互联填补网脑洞的正确姿势。

三部电影

团长之前看了一部有关互联网的纪录片,名字叫做《虚拟革命》,这里强烈推荐给各位,这个纪录片就是今天内容的主角。意思是说,本文的其他内容都可以忽略,唯独这个纪录片最为重要。看看豆瓣评分,口碑好得惊人:

好吧,只有五百多人的评分,看来看过的人确实不多呢,是时候在父老乡亲面前装一波逼了。正如里提到的:

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想探索和开拓的是网络是如何推翻长期以来禁锢在人们思想里的所有权、价值以及专业知识的,它是怎样挑战传统商业价值模式的,带着人的本性的网络是如何实现它的平等承诺的。

是的,网络创造了难以想象的财富,同时也鼓舞了数百万的人为它免费工作。网络挑战权威,挑战前所未有的网络审查。它被指责制造了网络成瘾的一代,同时也打开了新的知识领域。

它探讨的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数字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纪录片一共四集,每集一个小时,目录如下:

  • 第 1 集:大平台

  • 第 2 集:国家的敌人

  • 第 3 集:免费的代价

  • 第 4 集:人类网络

显然,第二集光看名字就比较敏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集没法在大多数国内视频网站公开传播,但我认为每一集值得观看,看完后会有很多反思。

另外,本文的封面配图是来自科幻电影《我,机器人》(也叫《机械公敌》),没看过的话,实在是太可惜咯。

去年还有一部电影《机械姬》,也值得一荐~

三个公众号

光是看互联网的前世今生还是不够的,得与时俱进不是?再推荐三个公众号吧:

  • 虎嗅网

第一时间看互联网新闻和观点。公众号ID:huxiu_com

  • 36氪

也是第一时间看互联网新闻和观点。公众号ID:wow36kr

  • 数字尾巴

你能想到的最新款电子产品,上面都有及时的介绍和开箱体验。公众号ID:dgtlestyle

三个网站

光是看互联网的前世今生还是不够的,得与时俱进不是?再推荐三个公众号吧:

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生活服务商。王自如在里面。

以产品体验为主,输出观点的媒体平台。

以产品体验为主,输出观点的媒体平台。

与前面两个网站相比,这个网站比较屌丝,但是介绍的数码信息也很符合我们屌丝的口味啊,哈哈

最后一段

当然了,最重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培养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是:看书。

比如:凯文凯利的《失控》让二十年前的预言成为了现实;如今他的最新作品《必然》,预言未来的二十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再比如,我们学校的周涛教授翻译完了《大数据时代》,又成立了个“大数据研究中心”,实在是惊涛骇浪啊~

团长想说的是:“即使ta每天都在你身边,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ta。”那么何不找个机会全面地接触一下呢?这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眼界和见识,更是一种远见卓识。

哦,对了,微信在前天新推出了置顶公众号的功能,如果不嫌弃,可以将团长的号置顶哟当然了,推荐给身边爱学习的小伙伴,也是极好的

本文于2016-04-23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kindle114下架了,团长告诉你其它方式获取电子书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4月20日 19:00

kindle介绍

亚马逊出的kindle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电子产品,在kindle上看电子书几乎和看纸质书的阅读体验是一样的。

可能有些童鞋还没听说过这款电子产品,这里强烈安利。关于kindle的介绍,团长就不详细描述咯,这里只说一句感受:

“在买kindle之前,我几乎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在买kindle之后,从此爱上了看阅读。”

哦,对了,4月14日出了kindle的最新款,型号是:Kindle Oasis。京东上现在可以预约了,效果图如下:

呵呵,Kindle Oasis要2399元,太贵了,官方称其为Kindle 尊贵版。作为屌丝的我们,用不起,所以我并不推荐大家买最新款。

如果真要买,团长推荐大家买的kindle型号是:Kindle Paperwhite 3,性价比真的是太高了。效果图如下:

(20190124备注:Kindle Paperwhite 4 也已经上市。)

目前 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已经通过价格细分了不同的面向市场:

  • 入门的 Kindle

  • 中端的 Kindle Paperwhite

  • 中高端的 Kindle Voyage

  • 超高端的 Kindle Oasis

好了,kindle就直说这么多咯。说正题了,哈哈哈~

一直在用kindle的人,肯定知道kindle114.com这个网站,几乎是国内最好用的电子书交流网站了,团长自己也在里面充了点块钱呢。用官方一点的话来形容,描述如下:

“这个网站是kindle中国爱好者交流使用经验和电子书、漫画、杂志资源共享互助的交流社区。”

结果,3月份的时候,网站进不去了。现在打开网页是这样的界面:

什么原因?被查封了呗~

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进不去了吧,也有可能…

那今天团长就推荐一下其他电子书交流的网站吧,都是团长逛过的,还不错呢。

亚马逊官网,买正版书就在上面买!买了的书只要没有在云端上删除,都可以重复下载,当然亚马逊也有活动,比如限免或者免费。

这个网站强烈推荐呀。进入网站,比如我搜《把时间当作朋友》,出来的是:

上图中可以看出,同一个资源,会有很多版本,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评论和点赞数来鉴别质量,有点知乎的意思哦。

读远是很有情怀的网站,是一个喜欢《瓦尔登湖》的同学在2013年开发出来的,那时候他刚刚在日亚买了个Kindle Paperwhite,出于对生活的向往,他决定好好看看书,既然又不满足于当前电子书相关网站的质量,干脆自己弄了一个。

mlook看书:http://www.mlook.mobi

这是一个走精校电子书路线的网站,提供精致的书籍和服务,包括各个平台的App,Kindle和多看的邮件推送。

Library Genesis是一个拥有100多万本图书让你随意下载的网站(其中99%是科学著作且难以买到)。

它的数据库约有10TB之多,有了这个网站基本再也不用去淘宝代购英文书籍了。

不过网站是英文的,可能有些人不习惯。其实,英文网站的资源才强大嘛,说明人家走向国际化进而万众瞩目了撒。

维基古腾堡计划,这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计划,10万余册线上藏书可以下载。

第一次搜索会在左边显示匹配作者,然后选择了作者还会有具体的分类选择,从检索到下载十分方便。也是英文网站。

团长再推荐两个和kindle相关的公众号:

  • 亚马逊官网Kindle服务号,每天20套特价书,还能推送文章到kindle上查看。公众号ID:cn_kindle

  • Kindle10000。公众号ID:kindle10000

当然了,你以为团长今天就只是推荐几个网站这么简单?那也太忽悠大家咯。彩蛋时刻来了:

既然kindle114网站这么好用,但是网站进不去了,那以前的资源该咋个弄到手呢?好怀念它呀~团长最近人肉了一下,还是找到了一些相关资源的。

但是不适合在公众号里贴出来,毕竟这里是信息传播的地方嘛,涉及到版权的东西肯定要注意保护哦~

最后,团长还是得温馨提示一下:请支持正版,多去亚马逊官网购买正版电子书~

本文于2016-04-20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罗辑思维的全部历史文章收藏,让你一次看个够

作者 千古壹号
2016年4月8日 19:00

“罗辑思维”是谁

“罗辑思维”是罗振宇(人称罗胖儿)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他也有同名脱口秀节目在优酷上播出。

团长的微信里关注了无数个公众号,如果让我推荐一个公众号给大家,那我只会推荐“罗辑思维”,公众号id是:luojisw。

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发出一条语音,并附带文章,365天全年无休;视频节目每期50分钟,每周四在优酷网播出,全年48期。

先不管里面的内容是否是你需要的类型,光这种坚持,就已经足够震撼你了。

好吧,我还是说一下它的内容类型吧。为了描述准确一点,请允许团长借鉴百度百科里面的一句话: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是国内微信营销的典范。

2015年10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

罗胖儿的宣传力、号召力我就不说了(目前公众号的关注用户已经超过660万人),我就只说一句话:团长看他的文章都还要做笔记。简直就是精神导师啊~

团长理解的“心智”

心智这个词,团长是这样理解的:

心智是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以及知识和经验所带来的思维方式

懂得多叫知识,把知识运用起来、经历得多叫经验。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质的改变

在我看来,心得、思考方式、方法、工具、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信息获取等等,都是心智的一部分。

这同样也是团长坚持分享的原因:分享心智与心得,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有人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电影《后会无期》中也有同样的一句经典台词: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到这里,团长想说的是:

懂得道理就一定能运用道理吗?知道挣钱的方法就一定能挣到钱吗?

这说明,懂得道理只是过好这一生的前提,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那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其实啊,根据鄙人的拙见,团长认为:

做事的执行力不够,很多时候是受到眼界和成长环境的制约

如果你的周围都是一群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的人,你多少也会被熏陶的吧?

举个例子,高晓松在脱口秀节目《晓说》里有一种无所不知的霸气,团长稍微扒了扒高晓松的家世:

除了用【家世显赫】来形容上面这张图的介绍,团长实在想不到别的词啦~

噢,上帝给不了你高颜值,只好造就你的高逼格作为补偿了~

话说回来,你觉得你懂得多但做不到,其实也不一定真的懂,只是把所谓的懂当作懒惰的托词罢了。可以总结为几个字:心智不成熟。不信?看看我刚刚描述的“心智”的定义是什么。

别总说少一个契机或者导火线来激发你,说到底,还是经历得太少,眼界和认知需要继续修炼、迭代升级噢~

既然我们没法和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那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感同身受他们的过往,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也是不错的嘛。而这个罗辑思维绝对是良心巨作!

最后一段

团长可不是标题党,说好了要给资源就一定会给。先上资源截图:

资源是word版的,看的时候也方便编辑和做笔记。

长期盯着电脑看文字,眼睛会很累的,如果你有kindle这个阅读神器,那再好不过了,可以把这些word文档直接通过发邮件的形式发到你的kindle邮箱,系统会自动将word格式转换为电子书格式,此时在kindle上阅读起来,那不是一般的爽啊,团长拍张图给大家 see 一下:

最后,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罗辑思维”,给你免费分享罗辑思维公众号里的全部历史文章,慢慢品读吧。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将公众号分享给身边爱学习的小朋友。我很乐意分享有知识增量、有价值的干货和心得。

本文于2016-04-08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千古壹号」。欢迎有心人关注,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