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再回顾 Orion 浏览器
引
作为 Kagi 的重度用户,我一直很喜欢 Orion Browser。
简单的形容,它基于 Safari 的技术和设计风格(WebKit),补充了 Chrome 和 Firefox 的插件生态,支持垂直标签页,并自带广告拦截器。
根据这篇 2025 年的文章,Safari 是 macOS 生态中 Speedometer 3.0 得分最高的,Orion 则是第二名。这意味着它速度很快,性能足够我们日常使用。
另外,Orion 所占用的内存和能耗,也低于 Chromium 和 Firefox 内核的浏览器。
不过,可能成也插件生态丰富,败也插件生态。这几年间我曾尝试将 Orion 纳入工作环境多次,但常用插件都有一些小 Bug,最终望而却步。
近期我再次使用的时候,发现很多 Bug 都被修复了,有了成为主力浏览器的可能性。
小细节
Kagi 的产品,总是让我感觉很舒服,有许多小细节,比如下面几个:
原生支持 RSS 的检测和订阅,设置中开启「Display RSS Feeds indicator」即可。另外,Kagi 还有一个小项目叫 Small Web,随机展示一些个人博客和项目的内容。

支持快捷键「复制网页的 Markdown 链接」,这个功能我以前是用 Keyboard Maestro 实现的,现在则简单许多。

Pop-up Windows:在 Orion 外的软件中点击链接,可显示一个快捷浏览窗口。按住 Shift 点击,则可直接打开。

原生支持阅读模式,与 Safari 的风格很相似,并增加了一些自定义选项。

ProgrammableButtons,可以编程自定义该按钮为其他功能,更方便的设计自己的浏览器插件。这个Github 库中有一些网友们的方案: OrionBrowser/ProgrammableButtons。

可以快速启用「兼容模式」:
- 禁用所有网页扩展插件
- 关闭内容拦截功能
- 停用追踪防护机制
- 取消网页字体屏蔽
- 启用 Cookie 功能
- 停用页面优化调整
- 使用 Safari 浏览器标识

我目前在使用紧凑模式(Compact),能节省一些页面空间。

结
我的测试环境是 M2 pro MacBook Pro(Sequoia 15.4.1) ,Orion Version 0.99.133.2.1-rc (WebKit 622.1.9.19.2)。
已作为主力浏览器使用 10 天,没有异常崩溃和 Bug,运行情况良好。Orion 的更新频率并不高,期待后续优化。
Orion 并不适合所有人,我也是因喜欢 Kagi,才决定长期使用。抛开界面的美观,体验和功能其实与 Brave 相仿。
如果你想尝试一款非 Chrome 和 Edge 的浏览器,我会更推荐 Brave 和 Firefox。
之后,如果想再试试新风格,那 Orion 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