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什么 – 清明

作者 陈仓颉
2021年4月2日 01:00

三月结束了。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忙碌的三月。忙碌,却没有感到特别充实。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想不起来,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寻找。干脆不想之,过好每天,记录当下。

小米

昨天和前天,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雷军站台。好像很久没有见到雷军了,可能是我没有好好关注,不过这一次的发布会与以前不同,官方的造势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场发布会。果然第一天就有几个爆点,小米11 Pro 和 小米11 Ultra,两台非常有竞争力、非常扎实的高端旗舰机,是小米踏入高端市场的稳重一步(这句话听起来真是官方),比之前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以及小米11的几个版本)更强大。我特别喜欢小米11 Pro,配置拉满的同时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压了前段时间的一加9 Pro一头。我本是一个一加多年老用户,这一次可能真的会选择小米11 Pro。

为什么不选小米11 Ultra?因为它太重了。虽然有市面上最强的影像系统,虽然 DXOMARK 已经不再纯粹,但是143这个分数打出来还是惊讶了不少人。更离谱的是,雷军把黑卡拉出来现场对比。对比过程对黑卡着实有些不公平,但效果却是清清楚楚放在观众面前。我前段时间和朋友说,今年我的目标是买一台微单,可能在黑卡、理光或者富士之间选。雷军掏出黑卡对比完后,朋友问我,“你还考虑黑卡吗 哈哈哈哈”把我给问住了。我一直说微单在成像上永远都会压着手机一头,因为物理条件限制在理论上决定了不可超越,可是这一次 GN2 的底有1/1.12英寸啊!

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几个数码自媒体发布了上手和简单评测的文章。对比对象出现了 一加9 Pro,非常遗憾,在大多数场景下,小米11 Pro都压制了一加9 Pro一头。一加9 Pro发布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好友去一加线下 Pop-up,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入场,看不到真机,倒是见到了张老板。身形略显消瘦,一脸友善的微笑,不愧笑面虎之名。前几年一加7 Pro发布的时候我也和好友参加了 Pop-up,去晚了没见到张老板,倒是现场买了真机,还参加抽奖活动获赠一个一加背包,一背就是近两年。

Pop-up 没有,我和好友灵机一动,不如去顺电看看?一去好家伙,一共就两个顾客在看一加9 Pro,不用在楼下排长长的队伍。现场放了一款绿色版和一款黑色版,绿色版非常漂亮,漂亮到不论拍照还是亲眼看到都是迷人的,优雅低调又不失品质感,上一次一加这么好看的颜色应该是一加6的电光紫。一加8系列的颜色真的不好看。缺点也明显,一是价格没有太大竞争力,二是指纹模块的位置非常反人类,三是镜头质量有翻车嫌疑,而我已经在一加的影像系统上栽过两次跟头了。如果今年我有换手机的打算(不买相机的前提下),小米11 Pro顶配会是我的首选。


除了11系列,小米还发布了MIX。等了好多年,结果今年出来的MIX是一款折叠屏,MIX Fold,发布会结束后,线下真机让很多人失望了,外屏很小,还特别细长,像一个遥控器;边框特别黑粗大,用一个网友的说法,像小米自家的多亲手机。内屏的折痕也明显,网上一些消息透露,铰链用的是三星初代Fold的技术,已经被华为淘汰了的。前段时间在线下体验过华为Mate X2,那个质感简直了,楔形设计,又薄又轻(其实并不轻,这个造型让持机手感很轻),是市面上最好看最实用的折叠屏手机,没有之一。华为供应链相当成熟,用了一代,就把整机做到如此成熟度,希望小米能迎头赶上。MIX Fold的目标不仅是打开折叠屏市场,最重要的一点我想除了把价格打到万元内,更重要的是在自家黑灯工厂100%制造,为以后迭代铺路。有些朋友认为MIX Fold不该被称为MIX,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初代MIX的惊艳,到现在都叹为观止,可以说只手改变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方向不为过。接下来的几代愈发沉闷,MIX这块招牌都快被打烂了,于是米粉憧憬下半年会有一台真正的MIX,就像DC粉希冀扎导正联的存在一样。

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

正义联盟导演剪辑版是真的存在的!从去年施耐德放出消息,到今年一点一点透露的消息,DC粉的信心越来越充足。4年多以来粉丝、扎导、演职员和华纳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比电影本身更加让人激动,特别燃,比那什么还燃。许多自媒体和知乎高票答案把这个故事讲得清楚,也有专门的网站展示时间线,我尝试简短总结:AT&T财大气粗,HBO MAX想要打响头炮,扎导藏着心愿,诺兰在各个高管之间奔波,演职员一齐出来发声,还有粉丝们的热情和热爱,华纳看到其中的机会,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一笔7000万美元的投资换回皆大欢喜的结局。

起初扎导想作为4集或6集的电视剧集形式,一周放出一集,后来改为一次性放出全部集数,最后干脆当作一部4个小时的电影来放映。DC粉/扎导粉就像过年一样,我开心到四处奔走欢庆,直到正式放出的前一天,网络上意外流出原片资源。其中有各种可能性和阴谋论,在此不多提。我开开心心下载完,花了2天的时间,把导剪版认认真真看完。不少段落来回拉片,体验和院线版几乎完全不同。

基本一致的故事主线,重做了荒原狼形象,改了大量台词,钢骨和闪电侠人物弧光完整,增加许多篇幅介绍各个英雄,没有院线版工具人的情况出现。蝙蝠侠人物本质还是不太像漫画中的行为逻辑,女侠比院线版也好了不少。超人的复活前中后期说得过去,不会有突兀感。路易斯也比院线版更合理,没有了奇奇怪怪的台词和行为举止,换句话说,导剪版把人物的所有动作合理化了。院线版是导剪版的增删改版,几乎已经是另一部电影。缺点也有,扎导的习惯是升格过多,过于注重油画般的构图和色彩,讲故事的弱势依然存在,但我认为远远好于院线版。期待了这么久,最终扎导和工作团队交出的答卷,十分让人满意。

扎导说后期还会出一个灰版(黑白版)正联,除了色彩以外,和导剪版没有多大区别。我觉得有一个4小时的导剪版,已经足够影迷漫迷们开心很长一阵子了。还有上面提到的恩怨情仇,开个脑洞,不如把这一段故事也影像化?万一真做了呢。


2月18日以来,我在 notion 记录了不少事情,时事类、IT类、影视类,大多为一句话,或者带一个链接。现在时间久了,反而不太想再提起。3月3日我从搜索引擎得知了一款笔记软件 TiddlyWiki,一发不可收拾,当天开始深度学习使用,一步步代替 notion,作为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软件。因为其私有、单文件、信息之间强关联的特性,大大戳中了我的笔记需求,甚至刷新了一遍我对笔记该有的使用方式。3月29日,在群里讨论笔记软件时,博友阿钧提到了一款 eDiary,同样地,我也被这个软件的理念和开发者的理想主义击中。那段讨论挺有价值,值得好好记录下来。三月一头一尾,我找到了数码世界的新鲜又亲切的落脚点。

草稿箱里有一篇《人生苦短,我用 notion》,短短几个月,我连 notion 都想逐步脱离,走向私有离线。这能不能算是云时代的PTSD?

近况

作者 夏泉
2022年7月9日 03:16

好像有段时间没写 blog 了。

其实也没有特别多想说的,我也该控制一下自己的表达欲。听听别人的故事,总觉得会比自己的故事精彩不少。生活寡淡也不是一件坏事,就是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无聊。

最近还在纠结要不要买新的 M2 MacBook Air,自己的需求倒是挺明确的,内存 16G 是一定要加上的,但是看到评测提到 256G 的 SSD 只用了一颗闪存芯片,速度大概是去年的同型号的一半一下子又开始纠结了。这台电脑买来不是作为主力机的,本职工作上有公司配的电脑,要用到高性能的时候有家里的台式机。我基本能确定自己用不到多少硬盘空间(个人文件基本都放在云端),如果是为了苹果这次退步而花更多钱总觉得是不值。当然我也知道这次闪存颗粒的变化对于实际使用体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想到花了这么多钱却比几年前的款式退步总会很不爽。这电脑从四年前就说要换一台新的,到现在还没换到。属实是严重拖延症了。

于是突然想了想自己的消费观,发现自己在给别人花钱的时候一点也不肉疼,比如给家里花钱的时候毫不犹豫,甚至会调贵的买,而对自己的开销扣扣嗖嗖。早就听说金牛座抠门,但好像抠门也是有所区分的😂

对了,今天促使我写下这篇碎碎念的契机是一个 B 站博主,是最近从主页推荐里发现的。做了好多翻唱视频,质量都好高!!!于是那天想起朋友借给了我把吉他(他买了新的,家里放不下了)。拿出吃灰了一个多月的吉他,调一下音结果把一弦调断了😂。于是又想起自己去年想学日语结果后来不了了之了,于是现在也每天打开 Duolingo 学一学。现在 50 个平假名也快学完啦,希望这次能坚持下来。

末尾附上我的入坑视频,最近这段时间工作的需求好多,打代码的时候把视频放到角落,平复一下紧绷的神经。

无题

作者 夏泉
2022年5月8日 03:57

写代码到现在

​很是喜欢安静的时刻,下午的咖啡因还在发挥功效。凌晨的家里只有外面公路上汽车时不时呼啸而过的声音,一阵阵的。仔细听的话不像以前觉得的那么嘈杂,反而有些像海浪。

​看着屏幕上一条条红线,那是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提示。最近在学 Rust,和编译器斗智斗勇是最近的日常,近来总觉得想写点自己的项目。今年以来看了不少别人的案例,有做基础设施的(Apache Pulsar),有做创新应用的(Figma),还有各种各样长尾的工具(Logseq)。从 Podcast 也听到了不少其他的项目,尤其是 PLG 及团队协作的工具感觉正处于爆发期。许多老的工具都能被重新发明,也真是看着这些才不会想现在国内的经济大环境的问题。好的产品总会有市场,重要的是产品,而不是环境。

工作到现在也快四年,再往后,可能单纯的上班带给自己的提升边际递减。而且总感觉,工作中用到的专业知识和自己做项目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自己思考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没有 KPI 的情况下怎么让自己 stick to the plan。

​我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出来,甚至初期调研后发现跟本来预想的有所出入。切换过几个方向,最后目前看来还是先做着目前手头这个。或许做到后面原本的限制就能被支持了呢?不论如何,假若能做出来,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的交代吧。

倒春寒

作者 夏泉
2022年5月2日 04:22

已经不记得是今年的第几次失眠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似乎大家都知道我不喜欢过年。其实过去几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但今年尤甚。 2022 已快过半,心情却从来没好起来过。这大概是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低谷——并不是工作的问题,而是突然意识到现在的自己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我不知道我的前辈们在我现在的年纪是否也会这样迷茫,还是只是我想太多。

和朋友聊了不少,总觉得需要自己做点事情,看了不少案例却总觉得有力无处使。工作后的这四年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转专业后到了行业内的大公司工作,但或许也正是因此开始对后续的目标感到迷茫。我突然理解前些年为什么有些人会放弃大公司的工作跳到小的创业公司,我想换做是现在的我大概也会那么做。

焦虑。

其实不该那么焦虑,这种状态实在对自己也没好处。同事说总以为我是很开心的人,看不出我会焦虑的感觉。是不是我在外人看来总是那么积极呢?有人跟我说:「我发现你还蛮会安慰人」,但慰人者终归无法自我安慰,又该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

或许是连着看了好几天的代码,走在路上也在想着项目里的逻辑。但长时间这样反而效率上不来。看到一些时候总会走神,反应过来后又忘了逻辑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回过头来重看。在文件间不停跳转,就像失眠时思绪总会到处神游。

然后迷路,就像现在这样。

雨下了一天,并不能把生活的烦恼冲刷干净。我以前还挺喜欢下雨的,但是现在我不喜欢。我知道这不是雨的问题,但那天下了雨。其实该怪罪的是自己,为什么突然表现得那么奇怪,给人留下那么差的印象。以至于现在每个下雨天都会想起来,懊悔不已。

朋友离开了公司,我们因为一件事相识,后来发现还是有不少共同话题。工作中我们其实没有交集,但是也能一起吐槽一些事情。她跟我说了一些烦恼,而我一边安慰她一边跟她一起吐槽。其实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她也知道我做不了什么。只是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有能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朋友总归觉得自己更有力量。

但换到安慰的对象是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现,低头认输可能是更需要勇气的一个选项。

有时候只能骗自己,或许还能做点什么呢?天无绝人之路,总归有能做的事情。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还是能峰回路转的吧。

但我也知道,生活不是代码写好的。那不是只要达成某些条件就能做成一些事情。我虽然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太难接受了。

年会

作者 夏泉
2022年1月8日 19:28

年会结束了,有惊无险。

做过活动策划的人都清楚,策划一场两百人参加的活动有多么不容易,特别是还涉及到跨城市的举办的时候。要从零到一计划时间、交通、住宿、饮食,甚至大家最关心的,奖品的内容,抽奖方式等。中途需要打无数电话,沟通,修改方案。说修改方案可能还算简单,到后来可能原始方案早已全盘替换,最初的方向在终稿里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一个名字相同。这一切的工作还要在不影响到当时具体工作内容的情况下完成,而且几乎不会获得任何收益。全凭一腔热血,用爱发电。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都似乎是理所应当地发生,不就是吃饭订酒店抽奖罢了,经费都已经准备好了,剩余的事情水到渠成。但即便是最简单的,两三个人的短途旅行都涉及到复杂的规划,何况是人数成倍增加的年会。具体参与人数不确定,举办的时间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预算之下餐厅选择有限,还需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正常工作需求……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场设计,难度不亚于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同样需要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按计划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收尾。这中间的过程涉及到做什么、怎么做、化简为繁、化繁为简,还有与其他系统的沟通(都知道跟外部团队的沟通有多么不容易)。

但当这一切都设计完成准备执行的时候,当天早上的两例新冠病例将这场活动推向未知的方向。

这或许就是所有计划最害怕的情形,当所有事情都完成,但在执行当天不确定是否要上线。群里的同事都在问是否还要继续年会,策划人等着我们这边及酒店的答复,所有的准备可能就此毁于一旦。但此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站在你这边,这也是人之常情,参加这些活动总归是麻烦的事,如果没有获奖的可能谁还会去,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

但策划人们不一样,并不是说策划人不怕发生问题,他们显然更害怕,但投入那么多沉没成本自然也不希望所有成果石沉大海。没有人是错的,当我们站在任何一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这也是新冠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变得更加拘谨,束手束脚。当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后,自然会让人更加烦躁。于是感同身受变得更加困难,我们总不能要求人们无时无刻不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那自己怎么办?如果自己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又怎么会过得快乐?

或许最好的方法,是参与进来。参与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最复杂的总策划,也可以是最简单的搭把手搬东西。当参与进来后,人之常情自然希望能办好。扩展来看,当我们为世界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添砖加瓦的过程中,会更爱这个世界。或许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挫败,但你的成果会让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更强大,更有信心。

所以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会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进来。从最简单的搬东西、点人数,到在晚会的时候在后勤帮忙,以及表演一场节目(虽然效果不甚理想)。这都是为了让这场活动更加正常地进行,虽然这些东西微不足道,虽然饿到活动结束才去吃东西,但总归是做出了一些改变,更让这场活动朝更好的方向前进了一点点。

自然的,也让这个世界更好了那么一点点。

这当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策划组有的是我的朋友,或者新认识的朋友。我自然也不希望他们的成果就这么付之东流,因此也会为了此做些事情。就像我在脱口秀里说的,人和人的交往要真诚,自然也会让自己更快乐。

这大概是 2021 我自己最大的转变,在于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与此带来的也会让这个世界朝自己更希望的方向挪动一点点。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突然变得这样,找不出一个让自己突然变化的时间点。但回过头来看,就这么发生了。可能在多年后回忆起来,2021 会是自己很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今年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活动的当天,彩排的时间被测核酸的时间吞噬,在大家都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晚会。晚会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宵夜,狼人杀,玩到凌晨两点多。已经很久没玩到那么晚了,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爷爷

作者 夏泉
2020年11月7日 04:30

爷爷是位老党员──我们家族唯一的党员。

我不知道他对这一身份有什么看法,在他那个年代这似乎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或许是因为他的「成分」非常干净,碰巧被别人拉去就入了。不像现在要写申请书,要做各种调查手续等等。我还记得初中入团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还用爷爷的名义写了一封推荐信,尽管他并不识字,就跟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民一样。

在我印象里,爷爷总是笑笑的没发过脾气,就像教科书里经典的慈祥老头那样。爷爷爱抽烟,到八十岁了还抽得跟二十几岁小伙子那么多;他也爱喝酒──但并不嗜酒,每天午饭总要喝上那么二两。我毫不怀疑他的社交能力,上至他这把年纪的老人,下至还没读高中的学生他都能聊得来。父亲说他以前脾气可差了,家里七个小孩都怕他,以前打小孩的时候是用的擀面杖,比父亲(打我们)用的衣架还疼。

我想起父亲对我们说过的,如果以后他带孙子也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许也是跟爷爷一样?

爷爷的身体一直不差──至少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他的房间在大伯家的四楼,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几年前爷爷的腿脚越来越没力了,父亲买了支拐杖给他,他还说那是给很老的老人用的,现在这年纪用多丢脸──出自一个快九十岁的老人。尽管住在大伯家,但他每天白天会和奶奶过来我们在老家的房子。他喜欢坐在一张破破的塑料椅上,看拳击、篮球、足球。虽然看不懂电视上的字,听不懂解说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父亲说他以前因为长得高,是村里的篮球队员,对于那个年代的南方人,一米七几的确是挺高的了。

这些年爷爷奶奶岁数越来越大,我们每年过年都要回老家过年。尤其是近几年中秋也是假期后,中秋节也回家过节,因为这是我们乡比过年还热闹的节日。2013 年的过年,兄弟姐妹们觉得父母岁数大了,凑齐了整个家族的所有人拍了家族的全家福。照片上爷爷奶奶坐在最前面的中间,旁边后面跟着三十几个儿孙,这是他们眼里最大的成就。但是前些天,爷爷偷偷跟姑丈说,他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抱到自己的男曾孙。堂哥倒是有一个小女孩,但是在他眼里只有男孩才是香火。他并没有跟大伯或者父亲说,大概是觉得跟外戚说比较不会给自己的儿孙那么大压力。这些年我越来越能理解老一辈这些传统观念—这当然不代表认同。爷爷对我们结婚生子这件事的问候一直是善意的,只是稍稍提一下,并没有过分追问。他一直很能拿捏跟人说话的尺度,不会咄咄逼人。我们也能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他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他的处世之道。

两年前,爷爷的弟弟过世了。他是村里祠堂的管理员,一个鳏老头。父亲和大伯帮忙做完他的后事,爷爷也没了兄弟姐妹。大概是在那之后,爷爷慢慢戒了烟,酒也少喝了。我那时候刚开始工作,问起他想不想喝茅台,我有钱买给他喝了,他说茅台也并没有那么好喝。

可能只是现在不好喝了。

年初的疫情让我们提前回深圳,彼时爷爷的身体看起来还算健康。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爷爷已经得了癌症,但那时还看不出什么征兆。他的腿脚已经不太有力──虽然依然拒绝用那只拐杖,每天骑着那辆破破的单车慢慢溜着通勤于大伯家和我们家。看起来还有很长时间,理所当然。

中秋前夕,爷爷腰椎盘旧病复发,父亲提前去带他到市区住院。这次出院和以往不一样,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中秋节我们回去的时候,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一只耳朵已经听不到了,眼睛也有点花,稍微远一点就看不清人。但是意识还很清醒,我还记得假期结束回家的时候在他房间聊了一个小时天。他聊起以前的事都还记得,村里发生了什么大多都知道。除了站起来坐起来没什么力其他都还好,吃得也跟以前一样多。当时我还不知道他的病情,心安理得地回去。

他只剩一个月了。

上周回老家看爷爷,他已经完全听不到了,跟他说话也没了意识,他说的话也很难让人听懂。他已经认不得人了,把别人统统称为同志。姑姑和母亲不忍看到这样,偷偷啜泣。奶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老头子身体不太好。偶尔进来问两句老头子好点了吗,被我们挡了回去。我还记得一幕:爷爷躺在床上突然叫了两声「惨呐,惨呐」。我不知道他是太痛了还是条件反射。他已经吃不下药了,好几天吃不下东西。周日回家前我跟堂哥说,下周再回来看他,堂哥说:「不知道能不能到下周呢」。

周三早上,爷爷去世了,在他自己盖的老房子里。

后来父亲跟我们说,周二那天就感觉爷爷呼吸都不一样了,于是几个人把爷爷搬到老房子里。老爷子到老房子后似乎安心了些。

但爷爷最挂念不下的还是奶奶。

周三早上,父亲和大伯坐在爷爷旁边。父亲问爷爷:「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阿爹?」爷爷此时已经说不出话了。父亲接着说:「如果你挂念的是阿姆(奶奶)的话,我们兄弟姐妹一定会照顾好她的。你就放心吧。」

爷爷的眼角流下了点眼泪,那是父亲和大伯第一次看到爷爷的眼泪。

父亲把爷爷的眼泪擦掉,过了一会爷爷的眼角又有点湿润了,大伯帮他擦干净。后来他们出来坐了一会,让爷爷休息一下。过了不到十分钟,大伯进去看了一下爷爷,爷爷已经走了。他今年九十五岁,从疾病恶化到离去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在他自己盖的房子里儿子的陪护下安静地离去。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归宿。

知了、麻雀和乌鸦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9月9日 22:56
前一段时间某天中午,从办公室往食堂走,到校门口灌木丛的时候听到草丛里有动静。 出来了一只麻雀,蹦跶出一只蝉掉在旁边。看来是麻雀在抓知了,继续啄了几下,叼起来飞走了。 当时心想,有意思,看到了麻雀和蝉的打斗。 继续往前走,一回头,发现一只乌鸦飞向了麻雀。 争食啊。然后麻雀一个紧张,松口了。 蝉飞了。 麻雀又飞过去打算从空中抓住蝉,可是乌鸦也冲了过去。 麻雀只能改变飞行路径,从旁边躲开飞走了。 乌鸦转 … 继续阅读“知了、麻雀和乌鸦”

3.16地震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4月3日 17:01
3月16日晚11点多,刚连上研究所的网络,打算再干一会儿活儿。然后就地震了,那是11点34分,晃晃悠悠的,还挺强。 晃完之后以为没事了,11点36分,第二波来了。这次更强,下意识伸手去护笔记本电脑和屏幕。慢慢放开手之后发现好像也问题不大,反倒是里屋的小柜子一直在和墙打架……于是到里屋去扶住柜子。中间发现最近新买的键盘还在外面,于是又跑到外面的屋子给拿了回来,然后抱在手里。手机的地震警报也一直在响, … 继续阅读“3.16地震”

2020版飞度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3月23日 22:22
前一段时间去给车做车检,4S店给的代步车是最近版的飞度,几乎没有里程数的新车。这车在路上看到有两年了,说实话一开始对它的印象就不太好,前脸太难看了……这次有机会体验一下,收获颇多。 最大的收获就是:下一辆车,应该不是飞度。 前几代的飞度,包括不同年式不同配置的,基本都开过。这次的飞度,第一感觉是这根本不是飞度。开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前面的盖板平台很高,路面视线不太好。坐在前排位置,对左右前方的距 … 继续阅读“2020版飞度”

金色的驾照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3月3日 00:06
前几天来了驾照更新的联络票,上面写着接下来的驾照是写着“优良”的金色驾照,着实激动了。 日本的驾照标记有效期的那行字是有背景色的,第一次取得驾照时拿到的是绿色,一般的是蓝色,如果过去五年无事故无交通违反等情况就可以拿到金色的了。不过这里的第一次取得驾照指的是完完全全从零开始的情况,如果是通过“外免切替”等途径取得驾照,直接是蓝色。因为“外免切替”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你在国外的驾照经历,在此基础上经过 … 继续阅读“金色的驾照”

2021总结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1月23日 22:13
不知不觉中2022的第一个月已过了大半,不禁再感叹时间之快。总结一下吧。 研究方面,新领域算是入了个门,大概知道该怎么进行了。当然,经验方面还是欠缺很多。数值模拟,尤其是用脚本的,经验还是很重要的。不会写代码和脚本的话,如果卡在一个地方可能需要挺长时间,不像是做实验至少能有东西做出来。秋季的新学期起,开始带一位硕士学生。十一月起研究室给聘了技术辅佐员,教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是可以帮忙做一些计算了。课题 … 继续阅读“2021总结”

iPhone 13 Pro

作者 椰林物语
2022年1月9日 22:29
用了好几年的iPhone7由于一直没有更新系统,好多app都已经不能用且没办法升级,因为升级app也需要先更新系统。iOS还是2017年夏天发布的10.3.3,当时负责的项目刚开始做,没有时间所以就没升级系统。另一方面手机的内存一直占用率比较高,总是在剩下的几十到几百MB之间挣扎。每次剩下几十MB的时候就清理一下缓存、删除一些照片什么的。久而久之,新的os变化了更多的内容,就不太愿意升级了。 去年 … 继续阅读“iPhone 13 Pr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