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海王2》与 DCEU 的终结

作者 陈仓颉
2024年1月10日 00:30

12月23日去看了 IMAX 版本的《海王2:失落的帝国》。影院配置拉满,时间选得刚刚好。这是我在 DCEU(DC Extended Universe,DC 扩展宇宙) 中给作为 DC 粉丝的自己一个交代。

温子仁执导,海王杰森·莫玛、海后安珀·赫德、妮可·基德曼、弟弟奥姆帕特里克·威尔森和黑蝠鲼(抱歉演员名字太难念)悉数回归,剩下的角色除了一位印象较深刻的韩裔科学家之外,再无印象(以及一只大蟑螂)。这些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温子仁、莫玛和制作团队给这一部 DCEU 最后上映的电影一个体面的结束。《海王2》剧情上无功无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要角色人物弧光合理发展;制作上特效到位(尤其是海底世界全景亚特兰蒂斯和失落的帝国:涅克鲁斯),BGM 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但也不至于不及格。我相信这些都是温子仁和莫玛的大力把控才能避免《海王2》沦落为《正义联盟》(院线版,非导剪版),或者《猛禽小队》、《沙赞2》、《蓝甲虫》那种垃圾制品的原因。

电影的结局让我和朋友们一脸懵,为防止剧透,此处用此形容:结局是米其林三星大厨在你面前花一小时精心做好一道菜然后反手倒进垃圾桶的那种美感。除此之外,关于电影内容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它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超级英雄片续集,没有与其他超级英雄有任何形式上的关联,在强大的戏外纠纷作用下,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好作品之一(另一部是《闪电侠》)。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出现本蝙(两年前莫玛放出和大本的合照表明),剧本也一改再改,上映日期变动七八次,但好在没有把海后安珀的戏份完全删除,这个角色对于海王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在成片中可以在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剧本剪辑拼接的痕迹,以及安珀本人时而不在状态,与其他演员之间没有产生很强的情感关联。但是这些因素,放在现在这个阶段都已经不再重要,以后再也没有 DCEU,没有选角如此完美,底子如此扎实的好牌能被打得稀烂。实际上在6月份的《闪电侠》中,DC 宇宙已经被官方重启,以后称为 DCU(DC Universe,DC 宇宙),《海王2》在其之后上映完全是因为高层和两个制作人(主要指滨田沃特和滚导)的骚操作,把好好的金子整成一坨。


回望始于2013年6月《钢铁之躯》的 DCEU,出道即巅峰,十年前的电影即使放到现在的超英电影里也是无懈可击。选角上,亨利·卡维尔的超人,AA 饰演的路易斯,凯文·斯科特纳饰演的养父,罗素·克劳饰演的生父,每一个选择都是神来之笔。导演是扎导扎克·斯奈德这是他的第二部超英电影(第一部是《守望者》),编剧、监制和故事都出自诺兰之手(另一位是大卫·高耶,《刀锋战士》系列、《黑暗骑士》系列编剧),还有配乐汉斯·季默大师,强大的阵容让这部电影几乎不可能出现大问题。在这样的阵容下,电影在叙事、特效、动作设计、角色成长方面几乎是超英电影难得的巅峰。结果证明,成品在票房上大成功,反应虽褒贬不一,但是一下子击中我的心。现在仍然时不时把原片翻出来细细拉片回味。

接下来华纳和 DC 开始着急了,因为隔壁漫威已经搞出第一阶段五部 MCU,尤其是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更是爆杀当年其他所有电影,第二阶段的《美国队长2》和《银河护卫队》已经打得火热。高层想着第二部电影直接上蝙蝠侠大战超人(再加入神奇女侠)这种爆点,于是在《钢铁之躯》上映后短短数月便开始紧张制作《正义黎明:蝙蝠侠大战超人》。这一部和下一部《正义联盟》在两篇旧文中(Wonder Woman: DC影业的翻身之作?一个让我看不懂的正义联盟)有所提及,不再赘述。

这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在成品方面从《自杀小队》到《神奇女侠1984》再到《蓝甲虫》,完全看不懂华纳和 DC 到底在干什么,电视剧只有一部《正义使者》,所幸成品还算优秀(滚导的骚操作虽然多,但是认真制作一部相对独立的影视剧还是时有佳作),然而被迫取消的影视剧项目有足足17部之多;戏外高层各种明争暗斗以及和各演员之间的纠纷把项目搞得似一盘散沙。后期能拿出来的作品,可能只有《扎导版正义联盟》、《黑亚当》和《闪电侠》。

《扎导版正联》与院线版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剧本,长达四个小时的剧情分为六个章节,如同单元剧般讲述了一个6集的超高信息量的故事。理性分析,《扎导版正联》并非完美甚至有不少欠缺之处,但是给这部电影赋予更高意义的是 #ReleaseTheSnyderCut 运动。这个运动起自超过18万人签名的导剪版线上请愿书,演员、导演以及剧组成员的支持,加上一些人员与华纳和流媒体高层的接触,最终促成了《扎导版正义联盟》的完成。本片播出之日,DC 粉丝过大年!

《黑亚当》的彩蛋出现了亨利·卡维尔的超人。遗憾的是,预想中的超人 vs 黑亚当不会再出现,至少巨石强森这个版本的黑亚当战斗不会再有。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巨石强森对黑亚当的演绎,其次便是漫改宇宙中为数不多的左翼运动描述。《闪电侠》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早在2013年便宣布计划2016年上映,然后一路推迟到2023年,期间换了6任导演、9任编剧和5任制作人,以及数不清的演员变更,电影的开发制作本身比电影剧情还要跌宕起伏。好在最终成品从各个方面都过得去,除了结局和彩蛋中恶心了一下观众和老演员,其他都算得上及格。至少在这些年来的漫改电影中值得一看的选项。

沙赞系列、自杀小队系列和蓝甲虫没有提起的必要。以后再无 DCEU,隔壁 MCU 自第三阶段结束以来就没出过几部好东西,漫改电影宇宙已经进入黄昏期。我的关注重点也就慢慢从漫改电影转移到独立剧集和其他类型电影去了。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什么 – 清明

作者 陈仓颉
2021年4月2日 01:00

三月结束了。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忙碌的三月。忙碌,却没有感到特别充实。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想不起来,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寻找。干脆不想之,过好每天,记录当下。

小米

昨天和前天,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雷军站台。好像很久没有见到雷军了,可能是我没有好好关注,不过这一次的发布会与以前不同,官方的造势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场发布会。果然第一天就有几个爆点,小米11 Pro 和 小米11 Ultra,两台非常有竞争力、非常扎实的高端旗舰机,是小米踏入高端市场的稳重一步(这句话听起来真是官方),比之前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以及小米11的几个版本)更强大。我特别喜欢小米11 Pro,配置拉满的同时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压了前段时间的一加9 Pro一头。我本是一个一加多年老用户,这一次可能真的会选择小米11 Pro。

为什么不选小米11 Ultra?因为它太重了。虽然有市面上最强的影像系统,虽然 DXOMARK 已经不再纯粹,但是143这个分数打出来还是惊讶了不少人。更离谱的是,雷军把黑卡拉出来现场对比。对比过程对黑卡着实有些不公平,但效果却是清清楚楚放在观众面前。我前段时间和朋友说,今年我的目标是买一台微单,可能在黑卡、理光或者富士之间选。雷军掏出黑卡对比完后,朋友问我,“你还考虑黑卡吗 哈哈哈哈”把我给问住了。我一直说微单在成像上永远都会压着手机一头,因为物理条件限制在理论上决定了不可超越,可是这一次 GN2 的底有1/1.12英寸啊!

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几个数码自媒体发布了上手和简单评测的文章。对比对象出现了 一加9 Pro,非常遗憾,在大多数场景下,小米11 Pro都压制了一加9 Pro一头。一加9 Pro发布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好友去一加线下 Pop-up,人山人海不足以形容。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入场,看不到真机,倒是见到了张老板。身形略显消瘦,一脸友善的微笑,不愧笑面虎之名。前几年一加7 Pro发布的时候我也和好友参加了 Pop-up,去晚了没见到张老板,倒是现场买了真机,还参加抽奖活动获赠一个一加背包,一背就是近两年。

Pop-up 没有,我和好友灵机一动,不如去顺电看看?一去好家伙,一共就两个顾客在看一加9 Pro,不用在楼下排长长的队伍。现场放了一款绿色版和一款黑色版,绿色版非常漂亮,漂亮到不论拍照还是亲眼看到都是迷人的,优雅低调又不失品质感,上一次一加这么好看的颜色应该是一加6的电光紫。一加8系列的颜色真的不好看。缺点也明显,一是价格没有太大竞争力,二是指纹模块的位置非常反人类,三是镜头质量有翻车嫌疑,而我已经在一加的影像系统上栽过两次跟头了。如果今年我有换手机的打算(不买相机的前提下),小米11 Pro顶配会是我的首选。


除了11系列,小米还发布了MIX。等了好多年,结果今年出来的MIX是一款折叠屏,MIX Fold,发布会结束后,线下真机让很多人失望了,外屏很小,还特别细长,像一个遥控器;边框特别黑粗大,用一个网友的说法,像小米自家的多亲手机。内屏的折痕也明显,网上一些消息透露,铰链用的是三星初代Fold的技术,已经被华为淘汰了的。前段时间在线下体验过华为Mate X2,那个质感简直了,楔形设计,又薄又轻(其实并不轻,这个造型让持机手感很轻),是市面上最好看最实用的折叠屏手机,没有之一。华为供应链相当成熟,用了一代,就把整机做到如此成熟度,希望小米能迎头赶上。MIX Fold的目标不仅是打开折叠屏市场,最重要的一点我想除了把价格打到万元内,更重要的是在自家黑灯工厂100%制造,为以后迭代铺路。有些朋友认为MIX Fold不该被称为MIX,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初代MIX的惊艳,到现在都叹为观止,可以说只手改变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方向不为过。接下来的几代愈发沉闷,MIX这块招牌都快被打烂了,于是米粉憧憬下半年会有一台真正的MIX,就像DC粉希冀扎导正联的存在一样。

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

正义联盟导演剪辑版是真的存在的!从去年施耐德放出消息,到今年一点一点透露的消息,DC粉的信心越来越充足。4年多以来粉丝、扎导、演职员和华纳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比电影本身更加让人激动,特别燃,比那什么还燃。许多自媒体和知乎高票答案把这个故事讲得清楚,也有专门的网站展示时间线,我尝试简短总结:AT&T财大气粗,HBO MAX想要打响头炮,扎导藏着心愿,诺兰在各个高管之间奔波,演职员一齐出来发声,还有粉丝们的热情和热爱,华纳看到其中的机会,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一笔7000万美元的投资换回皆大欢喜的结局。

起初扎导想作为4集或6集的电视剧集形式,一周放出一集,后来改为一次性放出全部集数,最后干脆当作一部4个小时的电影来放映。DC粉/扎导粉就像过年一样,我开心到四处奔走欢庆,直到正式放出的前一天,网络上意外流出原片资源。其中有各种可能性和阴谋论,在此不多提。我开开心心下载完,花了2天的时间,把导剪版认认真真看完。不少段落来回拉片,体验和院线版几乎完全不同。

基本一致的故事主线,重做了荒原狼形象,改了大量台词,钢骨和闪电侠人物弧光完整,增加许多篇幅介绍各个英雄,没有院线版工具人的情况出现。蝙蝠侠人物本质还是不太像漫画中的行为逻辑,女侠比院线版也好了不少。超人的复活前中后期说得过去,不会有突兀感。路易斯也比院线版更合理,没有了奇奇怪怪的台词和行为举止,换句话说,导剪版把人物的所有动作合理化了。院线版是导剪版的增删改版,几乎已经是另一部电影。缺点也有,扎导的习惯是升格过多,过于注重油画般的构图和色彩,讲故事的弱势依然存在,但我认为远远好于院线版。期待了这么久,最终扎导和工作团队交出的答卷,十分让人满意。

扎导说后期还会出一个灰版(黑白版)正联,除了色彩以外,和导剪版没有多大区别。我觉得有一个4小时的导剪版,已经足够影迷漫迷们开心很长一阵子了。还有上面提到的恩怨情仇,开个脑洞,不如把这一段故事也影像化?万一真做了呢。


2月18日以来,我在 notion 记录了不少事情,时事类、IT类、影视类,大多为一句话,或者带一个链接。现在时间久了,反而不太想再提起。3月3日我从搜索引擎得知了一款笔记软件 TiddlyWiki,一发不可收拾,当天开始深度学习使用,一步步代替 notion,作为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软件。因为其私有、单文件、信息之间强关联的特性,大大戳中了我的笔记需求,甚至刷新了一遍我对笔记该有的使用方式。3月29日,在群里讨论笔记软件时,博友阿钧提到了一款 eDiary,同样地,我也被这个软件的理念和开发者的理想主义击中。那段讨论挺有价值,值得好好记录下来。三月一头一尾,我找到了数码世界的新鲜又亲切的落脚点。

草稿箱里有一篇《人生苦短,我用 notion》,短短几个月,我连 notion 都想逐步脱离,走向私有离线。这能不能算是云时代的PTSD?

为什么说神奇女侠1984不是一部合格的超级英雄片

作者 陈仓颉
2020年12月24日 17:05

之前的标题 WW84 过于抽象,改为现在的标题。1.12

鸽了一年,《神奇女侠1984》在中国大陆比北美提早上映。前日与两好友看了这部电影,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和朋友满脑子就两个反应:

WW84公映后,几个平台的评分都在一路雪崩,我适时调低了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那可是DC影业啊!),带着“不要比第一部好,持平就行”的心态,稳稳买了IMAX影厅。特地挑在了工作日的大中午。

而这一次观影体验之差,不在于熊孩子、打电话、踢凳子,而在于这部电影本身,实实在在地对着我的脑袋和心脏狠狠开了两枪。我谢谢你了啊,Patty Jenkins

相比《BVS》中的惊鸿一瞥,神奇女侠个人传的水准已经大大下降,在 Wonder Woman: DC影业的翻身之作?中已经有提到;《正义联盟》是超英电影史的一坨巧克力味的翔(一个让我看不懂的正义联盟),后期导演尾灯是漫威影业安插在DC影业的一根搅屎棍。但扎导剪辑版已在路上,目前已经放出了一些预告片和剧照,从质量上来说是上乘的,从上映方式来说,这次选择流媒体+4集每集一小时时长的安排,是DC粉的一颗定心丸。虽不知最终成品能否过关,但有院线版“珠玉”在前,想必是不会差到哪里去。为了身心健康,我还是会适度调低期待值,在上映之前看一遍院线版洗刷心灵。

*以下内容剧透预警

说回神奇女侠。WW84班底延续第一部的配置,整体风格和质感相差无几。选择在1984这个年份很有想法,也有点鸡贼:

避免了与一战时期的WW1冲突,也避免了与《正义联盟》和《BVS》的现代冲突。但是这个设定下又容易出现另外一个问题:《BVS》中,Diana提到她在人类社会隐藏了近百年。但是为何在80年代又能以女侠身份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大型商场、高速公路、华盛顿街道)?还是说神奇女侠也有超人的能力,“只要我不穿战斗服装就没有人认出我”?超人的能力是官方钦定的,这显然是避免不了的矛盾之处。

也有分析说WW84是一个独立平行宇宙。这真是个万能理论,然而WW84各个方面又与主宇宙(正联、BVS)有强关联。无论如何,Patty导演对于宇宙联动的把控能力是不过关的,这个锅当然也要分一大部分给DC影业背。DC三张大好的牌(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被DC影业打得稀烂,虽说有漫威影业大杀特杀、华纳被打乱阵脚的成分在,但DCEU的失败,所有有决策权的管理层都有责任。


WW84的立意其实非常棒,通过整部电影,我能体会导演想表达的几层意思:获得梦想必须付出的代价,贪婪必会带来毁灭,神牺牲小爱以换取博爱,最值得珍惜的就在身边。重点着墨“等价交换”这个概念,以此延申。

然而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就是剧情失控,人物单薄,反派动机不明确(也可归咎于人物没有立住)。人物塑造最成功的是Steve,在第一部同样如此。电影有无数值得吐槽的细节,但值得一提的是,剧情中最好的部分是Diana和Steve的感情线,情感细腻,有足够的铺垫,代入感强,Steve的出现和离开都赚足眼泪。

导演在豹女这个角色上用力过度,有许多场景冗余又让人摸不着头脑;Max Lord 这个角色也略显失败,原著漫画里这个角色是个成功的商人,沉着冷静,智商极高,精通控制术,但被 Pedro Pascal 演绎出疯子般的形象。像大聪说的:Patty舍不得她拍下的每一个素材,所以用各种方法塞进一部电影里。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同幕之间割裂感很强,这边Steve和Diana甜甜谈恋爱,那边豹女越开越性感,接着Max越来越破产。


神奇女侠在这部电影里开发了许多新的超能力,比如真言套索的VR功能和竹蜻蜓功能,自家老爹教会的使物体隐形的能力,还展现了第一次学会飞行的能力:原来只要摆出超人飞行的姿势就能做到了。这一段剧情非常、非常出戏。在展现这些能力时稍显紧促,没有足够的铺垫,在剧情需要时用角色几句台词带过,说服力并不强。

战斗场面非常糟糕。相比第一部,打击感大大降低,没有了拳拳到肉的爽快感,更没有合理的物理引擎支持,显得打斗场面缓慢、失常,非常不符合预期。预告片中神奇女侠金光闪闪的新战甲,正片里就出现了10分钟,质感显得廉价,像是铜制而非黄金,且除了防御猫爪子以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十分影响神奇女侠的移动……这我真想不到。本以为后期那幕对阵豹女的打斗戏是重头戏,结果在两者的抓抓挠挠、荡秋千跳绳和空中双人舞里草草结束。就这?预告片里着重强调的场面就这?堂堂豹女的战斗力就这?更不提神奇女侠击败豹女的方式居然是电死(也没死成,捞出来就活了,这我也没想到)。

比跟豹女战斗更离谱的,是大BOSS战与Max的戏份。让神奇女侠用嘴炮的方式解决战斗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这个呈现的方式,让WW1和BVS中建立起来的女侠形象瞬间倒塌,变成一个逼逼叨叨的圣女形象。神奇女侠,Wonder Woman,是亚马逊伟大的女战士,是半人半神,跟阿佛罗狄忒一样美丽,跟雅典娜一样聪明,比赫拉赫克斯更强壮,是正义、爱与和平的化身,是联盟以暴制暴的一线战斗力。为什么在WW84里,以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伟大的反派豹女和Maxwell Lord?我真的很难接受这样的设定和剧情。

这是我能找到比较有质感的黄金甲剧照了

我能感受到导演和剧组辛勤的付出,在许多地方能看到剧组的用心,比如对80年代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的还原(有些部分依然出戏),对Diana成长的描写,与Steve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Diana为大爱牺牲的演绎,谎言与罪恶之神的许愿石设定,以及片尾彩蛋由初代神奇女侠饰演的阿斯特莉(黄金战甲持有者)。

可惜的是鼎鼎大名的两位反派,也许在后期电影里没有更多戏份了。豹女这个著名的角色,不能继续出现在后续电影里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当然我是根据剧情安排判断的,具体华纳和DC影业会不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让豹女回归还是未知数。毕竟在WW84里,DC影业让Steve的回归方式非常令人信服。

WW84 ⭐⭐,两个星,两颗给盖尔加朵的颜和腿演技进步,两颗给Diana和Steve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剧本和其他人物塑造扣掉八颗星。

Ref: 【大聪】《神奇女侠1984》是喜是忧?深度点评!彩蛋全解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