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患,全是内忧
题外话:感谢AI帮我翻译url。
上篇文章「中年空虚」说到,我最近精神状况不太稳定。这跟情绪不稳定还不一样,因为我两者都经历过,所以可以分别。以前在育儿中遭遇过不少困难,情绪起伏大,也曾发博客记录,收获了很多安慰和建议,感恩!后来慢慢释怀了,一是认知进步了,二是“罪魁祸首”坡坡长大了,所以直接治了本。但现在的emo又升级了,变成了乌云笼罩式的无力。
找不到原因,不知道到底是真的没有原因,还是只是我没找到。想来想去只剩一个答案——年纪大了!前两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到自己四十了,我小小惊讶了一下,算了算发现我也快三十七了。真的这么明显吗,确实这几年奇奇怪怪的病不少,现在右胯还在疼着,明天要去复诊。按理说我几年前开始运动,身体应该更好才对,难道不运动身体差得更快?话说连豆哥都开始运动了,哈哈,这年龄带来的紧迫感。
工作一如往常,九点上班,三点下班。下班后一小时是我珍贵的me-time,状态好的时候运动写博客,不好的时候刷剧休息。四点接小坡,然后去公园玩会儿再回家煮饭洗澡陪读睡觉。我原本想不通,明明工作时长短了许多,为什么比没生娃前还累。我自诩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可是现在的情形似乎还比不上一般的全职妈妈。就因为这,我又emo了好几天。然后因为上次emo还没结束多久就又emo,使得我更emo了。不过后来我想通了,陪娃何尝不是一份工作,甚至比职场更不可控。毕竟工作是事情,娃是人。事情听你的,娃有自己的想法呀,得引导。想到这儿,我心里一松,笼罩了几天的乌云缓缓散开。
回家后我跟豆哥说到此事,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轻松是认知不清,其实我一直在加班加点劳作啊!认识到这点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把心从娃身上收回,担心她不如多想想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
非常感谢博友们的评论和现身说法,emo毫无规律可言,也不讲道理。来了忍一忍,没找到原因那也就无所谓需要克服或改变什么,等这阵子过了,可能就好了。如果不好就不好吧,一有空就做点不用脑子的事,我已经不再为刷土味短剧而自责了,毕竟能让成年人快乐的事太少了。写到这我想起前阵子的感悟——我从这个世界的参与者,逐渐变成了旁观者。经历多了,也就没多少能刺激到神经的事了,这事儿着实好坏参半。好的地方在于遇事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人稳重了许多。坏的地方在于生活变得无聊,人也没什么活力。哈哈,天知道我小时候多希望自己能变得稳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现在,我又开始羡慕孩童们的天真和活力。
以前大人们总说当小孩好啊,无忧无虑。长大后我觉得还是大人好,自己的事情自己说得算。可是为什么脑子里的烦恼多了许多。我一直觉得坡坡缺根筋,小孩的脑子大概因为还没发育好,所以天然呆,这才是他们无忧无虑的真相吧。我也想无忧无虑,我也想像豆哥说的那样别想那么多,可是事情总是自动出现在我的脑袋里,然后我就开始担心这忧心那。我悟了,所以过来人们极力推荐正念冥想,就为了清空大脑,跟冥想盆是一个道理。
「凡事过犹不及」实乃真理啊!啥都不想缺根筋,啥都想伤心神。所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的三阶段便是最好的例子吗?我还在「不是山」的阶段苦苦挣扎,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放下呢?是能够自己选择放下的吗?难道目标是能够从容操控思想?
控制思想
→控制对世界的看法
→控制世界的呈现
→控制世界!
唯心主义好香啊~
年纪大了,身体不中用了,向外探索的机会就少了许多。但内心世界却越来越丰富,厚积薄发,无法掌控。看来跟健身一样,我还需要健心。想我小时候,总觉得身体里有花不完的力气,每天放学还要绕操场跑三圈。而现在,则每天上演内心戏,都是年度巨作的规模。
先从看坡坡的小儿哲学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