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4月15日首页

在博物馆闲看李渔《闲情偶寄》里的生活观

作者 苏小沫
2025年4月15日 17:42

图文/小沫

在金华博物馆,看李渔《闲情偶寄》里的生活观,总觉得是在物化女性。李渔是有才,但封建时代建立在压迫下的“琴棋书画”实在是让人郁闷。

李渔(1611-1680)
兰庆人,明未满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评论家,美学家,入清后弃仕从艺,在兰溪筑伊园,筑“李渔”坝。代表作:《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笠翁一家言》、《闲情偶寄》等作品。据传为突破礼法的奇书小说《肉蒲团》的作者。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展现的生活观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观点:

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主张生活美学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反对过度雕琢,强调园林布局、居室设计应模仿自然天成之趣‌。例如窗栏设计讲究“借景”,使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实用与审美的平衡‌
提倡器物设计需兼具功能性与美感,如饮馔部提到烹饪需注重“鲜”字,花露浇饭的细节体现对感官享受与实用性的兼顾‌。器玩部则强调“俭朴而近雅”,反对奢靡繁复‌。

日常生活中的雅趣发掘‌
认为生活之美存在于细微处,如种植部谈花草养护、颐养部论饮食养生,主张从平凡事物中体味情趣‌。例如以蔷薇花露增米饭香气,追求“诧为异种而讯之”的巧妙体验‌。

‌养心为养生之本‌
提出“乐不在外而在心”,强调心态平和与知足常乐。家庭是“第一乐地”,财富需“分财”助人以获快乐,体现儒家伦理与道家超脱的结合‌。

‌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将戏曲美学(如词曲部)延伸至生活领域,声容、居室等部均体现其“生活即艺术”的理念。例如梳妆美容讲究自然风韵,居室布置追求戏剧般的空间层次‌。

全书通过八部类(词曲、饮馔、颐养等)系统化呈现这种生活观,既有文人雅趣的提炼,也有市井智慧的总结,被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本质是对明清易代后士人精神困境的回应——通过审美化生活重建精神家园‌。

昨天以前首页

深秋天台山国清寺怀古

作者 苏小沫
2024年12月2日 16:42

文/小沫、AIGC 图/小沫

国清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据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隋代高僧智者大师亲手所画的样式而建的,起初名为天台寺,后因智者大师曾说的“寺若成,国即清”遂改名为国清寺。智者大师在此创立了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后来鉴真东渡时也曾朝拜国清寺。

国清寺在宗教文化上,拥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而智者大师则完成了佛教和“中国化”,从而结束了佛教东传前五百年杂陈纷乱、南北混乱的历史,最终形成儒、释、道三家并存的中华文化。

一行到此水西流

这里有个典故据说是为了纪念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据说当时一行禅师为钻研天文算法千里求师,到达国清寺的时候本来东流的山涧之水也感动得改向西流。

走遍整个寺院,印象最深刻的是寺庙里和合二仙的对谈,蕴含了处世之道的智慧,至今仍能教育后人。

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其传说由来已久,在清代时,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圣、合圣, 在我国民间称为“和合二仙”。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国清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我们熟知的济公和尚也是开始在国清寺出家后来才去了灵隐寺的。唐贞元年间(公元 785—805 年),日本高僧最澄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义理,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立了佛教天台宗。该宗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时时来华参谒,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十一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是为中韩天台宗祖师。

国清寺作为一个 5A 级景区,竟然不收门票

在国清寺内完全看不到商业化的痕迹,这里不但不收取任何门票,也没有求签烧香布施等消费提示,寺内提供的素斋基本都是寺内僧人自己种的,营养美味又健康,据说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而且只要 2 元就能管吃饱,还有免费普洱供游客饮酌,现在不对外供应斋饭了。作为国家 5A 级景区,国清寺能始终如一,真的是非常少见,堪称“旅游界的一股清流”。

国清寺高近 60 米的隋塔。隋塔又名“报恩塔”,由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建。隋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南京,寻迹《一把青》

作者 苏小沫
2024年11月6日 15:21

之行,除了瞻仰大屠杀遇难同胞,博物院买文创,便是带着明信片,踏上了寻迹《一把青》的道路。

在大方巷,找到了空军眷属居住过的南京仁爱东村,傍晚的大方巷,充满了沸腾的人间烟火气,哪有半点剧中人的足迹。

大方巷走到尽头,便是基督教江苏路堂,剧里郭轸和朱青结婚的地方。见我在对面拍照,停在路边的车子默契的移了个地方,想必平时定有很多来打卡的书迷。

赶着落日前坐公交车去朱青的学校金陵女大旧址,南师大随园校区门口走进去有个很大的草坪,夕阳里,仿佛看见郭轸开着飞机,明媚的小朱青在草坪上奔跑回眸。白衫蓝裙,不知名姓,黄昏好风景。

南京最后一站,辗转三趟车,去了玄武区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安静逛完,看到了当时的飞机、军服,意气风发的飞行员,一幕幕和电视剧重合。

在纪念碑上,一个个名字看过去,找到了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的名字,官方介绍里称林徽因家族满门忠烈,听过无数次林觉民的绝笔信《与妻书》,踏上纪念碑的台阶,还是会被感动得落泪。跟志愿者要了留言册,寥寥无几的参观者,竟然大部分都与《一把青》有关。

还找到了历史上真切存在过的张大飞的名字,这个在齐邦媛 《巨流河》笔下的飞行员烈士。“想到当年张大飞自人群中向我走来,这一瞬间,我感到万声俱灭,再也不能忍受拥挤的人群。”齐邦媛将记忆和思念写进了《巨流河》,那个在人群中走来的少年,永远停在了抗战胜利前夕,停留在了信阳上空。 75岁的齐邦媛,曾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看到张大飞的名字失声痛哭。

离开的时候,看到有老人捧着菊花在门口的巨型雕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某个时空里,他是否也与这里纪念的人有关联?

南京,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

四季之夏-桐庐茆坪村

作者 苏小沫
2023年6月21日 13:58

这一季的“四季之夏”,选在了桐庐茆坪村[1],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

桐庐高速下来转入富春江电厂大坝,眼前的江景豁然开朗,第一次驾车穿行江上水坝,两岸青山绿水,山路蜿蜒曲折,特意放慢车速欣赏。

茆坪村至今已有 900 余年历史,山水古韵,清溪碧流,小孩子们嬉水,大孩子们寻古,特别适合亲子游及赏景拍照。

村里有保存完好的“文安楼”“午朝门” “胡氏宗祠”及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女儿喜欢历史,在振德堂停留良久,惊奇的发现胡氏后代和严州府居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午餐我们选在了花筑·村天里民宿,食客多,上菜慢,味道尚可。

村口有杭州书房、咖啡馆,村子深处有文昌阁、东山书院、“木石樱缘”木刻工作室,多家临山而建的精品民宿,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村民淳朴热情,穿村而过的马岭古道是江浙沪经典徒步路线。

食有所味,住有所宜,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名不虚传。

[注 1]
茆坪村[máo píng],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下辖村,位于桐庐县西南、富春江镇东南、芦茨(白云源)溪流域的大山峡谷中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