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4月15日首页

在博物馆闲看李渔《闲情偶寄》里的生活观

作者 苏小沫
2025年4月15日 17:42

图文/小沫

在金华博物馆,看李渔《闲情偶寄》里的生活观,总觉得是在物化女性。李渔是有才,但封建时代建立在压迫下的“琴棋书画”实在是让人郁闷。

李渔(1611-1680)
兰庆人,明未满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评论家,美学家,入清后弃仕从艺,在兰溪筑伊园,筑“李渔”坝。代表作:《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笠翁一家言》、《闲情偶寄》等作品。据传为突破礼法的奇书小说《肉蒲团》的作者。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展现的生活观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观点:

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主张生活美学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反对过度雕琢,强调园林布局、居室设计应模仿自然天成之趣‌。例如窗栏设计讲究“借景”,使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实用与审美的平衡‌
提倡器物设计需兼具功能性与美感,如饮馔部提到烹饪需注重“鲜”字,花露浇饭的细节体现对感官享受与实用性的兼顾‌。器玩部则强调“俭朴而近雅”,反对奢靡繁复‌。

日常生活中的雅趣发掘‌
认为生活之美存在于细微处,如种植部谈花草养护、颐养部论饮食养生,主张从平凡事物中体味情趣‌。例如以蔷薇花露增米饭香气,追求“诧为异种而讯之”的巧妙体验‌。

‌养心为养生之本‌
提出“乐不在外而在心”,强调心态平和与知足常乐。家庭是“第一乐地”,财富需“分财”助人以获快乐,体现儒家伦理与道家超脱的结合‌。

‌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将戏曲美学(如词曲部)延伸至生活领域,声容、居室等部均体现其“生活即艺术”的理念。例如梳妆美容讲究自然风韵,居室布置追求戏剧般的空间层次‌。

全书通过八部类(词曲、饮馔、颐养等)系统化呈现这种生活观,既有文人雅趣的提炼,也有市井智慧的总结,被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其本质是对明清易代后士人精神困境的回应——通过审美化生活重建精神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