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4月1日首页

00620250324认知世界一:哲学和物理

作者 鹤立群
2025年4月1日 00:27

(图片来自网络)

很早以前,当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为之一惊,随后细想,也未想明白,因此,这种说法一直萦绕在脑海中。后来又从别处数次听到或看到相同说法或观点,又随着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才慢慢才想明白。这种说法便是——如果将世界上所有学科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树根是哲学,树干是物理,其余学科都不过是枝桠和小树杈。同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不过是由哲学和物理衍生所得。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还在上学。当时犹如接受了启蒙般的震惊,无法理解为何哲学和物理是知识之根和知识之母,无法理解人类庞大而繁杂的知识系统,竟然可追本溯源到只有哲学和物理。为什么是哲学和物理?没有人给过解释,也没人提出过类似疑问。所以,这种原因只能自己慢慢悟,细细想。

大千世界,混沌初开,我们的祖先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古今中外,都有占卜和巫师通灵者,他们相信在云层之上有一种更高文明和更高维度的神明存在。连刮风、下雨、闪电和日食月食等等现象都被看作是神明的某种授意。于是便尝试解读,解读的结果当然是唯心主义,随之又有了不同流派。对于万千现象,这些先哲们都曾努力运用自己的哲学思考给予答案,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再推进,人类逐渐摸到答案之门。当第一个理性思维的人,即我们后来称之为“科学家”的人诞生,对这些现象给出正确解释后,科学才慢慢诞生。

当然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这个小举例仅供狭隘片面的尝试去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闭上眼睛细想,几乎人类的知识都先源自哲学思考,没有哲学便没了新知。哲学总在人类认知的边缘不断探索,哲学总承担着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重担。当看过几本哲学书后更倍感如此。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哲学家们写的著作,读之竟有似曾相识之趣。原来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哲学家们探索思考的问题,如今已成了某某学科。

上学时听老师说,物理是一门理性思维课,因此对偏感性认知的女性而言稍有难度。还曾看到过另一种说法:世界上所有学科都有物理的影子。足见物理的地位。我们今天通俗易懂的常识,在几百几千年前却是最先进的认知。我有时在想,当人类第一次通过物理公式计算得出,从A到B,以C米每秒的速度行走,需要多久便能到达时,会不会惊讶的合不上嘴。不用真正的从A走到B一趟,仅仅通过一个公式计算便知道多久能到,这难道不是全知全能上帝所拥有的技能吗?诸如此类的物理知识,不断在填充着人类脑细胞,使得人类一代更比一代强。无法想见,当人们利用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仅通过纸和笔的演算,便可如神明般知晓相隔亿万公里之外另一个天体的运行轨迹时的兴奋。同样的,麦克斯韦通过《电磁通论》告诉人们“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通过想象力衍生出“相对论”向人们揭示“时空”之规律,杨振林通过“宇称不守恒”证实宇宙是个跛子,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一次一次的将人类认知的边界拓宽。每一次的物理的进步,都在推动人类认知的进步。其余学科的诞生,往往都在这推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我曾努力阅读过麦克斯韦的《电磁通论》,但最终止步于全书40%左右处的《电解导电》篇章。这次阅读最大的感悟是,学好微积分是件很重要的事。

以上这些,并不能构成我对本篇第一段中“这种说法”的解释,而只能看作是由“这种说法”发散开来的感想。这样便可避免一些人针对上面我浅薄的文字来争论,导致牵连出对“这种说法”对错的争论。这篇小文算是个人对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分享。

昨天以前首页

00420250210一场婚礼

作者 鹤立群
2025年2月13日 17:57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正在上班,接到一个+86开头的陌生号码来电。得知国内老家远房堂哥女儿明天出嫁,邀请全家前往参加婚宴,询问是否可以?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印象中,侄女一直是几岁时的模样,没成想已到成家年龄。光阴如白驹过隙,晃眼间,不仅印象中几岁的小姑娘已长大成人,自己年龄也日渐增长。没有永远的20岁,没有一直的青春。

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前些年参加过一些婚礼,各地的婚礼风俗各有不同。仅就参加的婚宴而言,也各有迥异:有既给喜糖又给喜烟的,有只给喜糖不给喜烟的,有16个菜的,有14个菜的,有12个菜的。印象中婚宴菜数最少最差的应该是参加的位于山海关外某地的一场婚宴。其婚宴“寒酸”程度令我惊讶,且绝不是因为经济问题,只能是风俗使然。除了这些细节上的不同外,婚宴流程上大同小异。都是由一位司仪主持,先是序曲活跃现场氛围,再来女方父亲转手将女儿交由女婿,接着小两口互说“我愿意“,互戴婚戒、喝交杯酒、互致感言,然后双方父母上台接受敬茶并给改口红包,双方父母分别发表感言。婚礼期间,司仪还会现场发放若干娃娃给来宾儿童调动现场气氛,这也常常是现场氛围最活跃之时。

侄女的婚礼流程大同小异。从现场亲朋拍摄的视频看,婚宴现场的亮点应该是男方父亲的一通发言。本以为制式化的婚礼,完成一套规定动作,吃好喝好后互道喜悦和珍重,各回各家。没料想,当司仪将话筒交由男方父亲发言时,却差点惊出大家一身冷汗。男方父亲先说着正常的祝福语,本以为就此结束,然而男方父亲话锋一转:在这个场合,爸爸要对**郑重的说一句话。男方父亲一字一句不紧不慢的转身对着右手边站立的儿子,接着说道:这句话你理解透了,便可保你未来三代家庭幸福。

亲朋们以为爸爸会借此场合敲打儿子,或是儿媳,现场演绎一出难堪剧。

亲朋之所以这么推测,是因为在先前敬茶环节出了点不易察觉的小状况。司仪安排女方先敬茶,当司仪询问女方给谁先敬茶时,女方回答“先给妈“。司仪又多嘴问了一句为何先给妈,女方回答“因为妈好“。在坐的亲朋不由得听出了后面未说出口的后半句。按司仪要求,女方敬茶时喊了声”妈,请喝茶“,妈响亮的回了声”唉“!等女方给妈敬茶完,再给爸敬茶时,女方同样按司仪要求喊了声”爸,请喝茶“,然而,男方父亲竟未答声——是台上两对双亲、四位长辈中唯一一位没回话的人。这个举动造成大家以为男方父亲疑似态度不友。由此前奏,加上男方父亲发言时故意话锋一转。亲朋们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男方父亲随后说道:这句话呢,叫“学着怕老婆“。随后解释起这句话含义,并特意向自己老婆致谢,赢得了满堂掌声。总共没几分钟的发言,这位父亲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总体而言,这位父亲的发言超出了平均水平。

整体上,婚礼办得很成功。现场掌声不断,掌声大多来自女方,男方亲朋大多保守,不怎么参与互动,就连掌声也少有人参与。

据悉,女方亲朋因首席桌(主宾桌)座位安排出现不和。一位堂哥和其他人原先坐在首席桌,后被女方母亲逐个拉走,导致女方首席桌仅坐俩人,后又过来请相关人员回去坐首席桌。期间便出现了不和之声。办大事要谨慎,大事重在细节。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婚宴饭店和婚庆公司,均未安排席卡,如何安排座位全靠亲朋自行落座,如何调配座次全靠男女双方父母和主事人临时安排,这样便容易出错。因此,无论具体事务交由谁办,最终自己都要亲自过一遍所有细节,这才是保证大事顺利圆满的黄金法则。

00220240702横空出世

作者 鹤立群
2025年1月7日 11:27

(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以前,面对俩流氓,奥雷里亚诺-HLQ上校仍清楚记得初次见识网络流氓行为的那个遥远的夜晚。

上校怎么也想不到无耻竟没下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似乎也可表达为“无耻竟没上限。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突然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彼时,腾讯QQ坐拥6亿用户,奇虎360坐拥3亿用户。这场“二选一”波及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网民。而HLQ上校便是受害者之一。一生果敢、不惧强权的上校面对流氓撒泼,气愤之余,卸载了流氓腾讯QQ。时隔大半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次启用QQ,启用后的第一篇博文名叫:《横空出世》。

说了这么多,用意不言自明:解释本文标题的来历——经历过一段时间真空后的再次露面。

众所周知,三年前本博经“民主决议”宣布停更。

三年来,本博仅每年元旦左右更新一篇《通知》,切实履行了停更的“民主决议”。三年前宣布停更时,曾思考过三年时间是否太久,可转眼三年白驹过隙,恍如昨日。时间如金钱,总觉不够花;光阴如粪土,全用作虚度。

一年前,博主已移居东南岛国。

这里面朝大海,海浪洁白,咸凉的海风时长吹起姑娘们齐肩的长发,哗哗的海浪一遍遍扣敲着矗立的崖壁。

小岛不大,人不多,总体而言,算得上“地广人稀”。若从空中俯瞰,小岛大致呈U形或称马蹄形,因此,小岛有一个天然的避风港。U形开口向南,每年四五月份,这里是绝佳的游泳圣地。一年来,身边的亲朋好友没几个知道上校移居此地,国内朋友更是没来过几个。可来过的朋友都无法忘记这里的惬意。除了这里的环境风景,以及海滩上的比基尼,他们还念念不忘的竟是小岛上的海壳饭和香蕉酪。几个朋友回国后都曾向我求助过如何再弄点海壳饭和香蕉酪尝尝。

来到小岛后,先安顿好生活起居,接着,从二手商那里找了辆9成新的大众环游小岛,熟悉这里的环境和风土人情。说是二手商,但他们和国内车贩不同。国内车贩将车辆从原车主手中低价收购,再高价卖出,这中间的价差便是利润。这里的二手商不同,每辆车到达政府规定年限后,政府平台会公布每台超年限车辆信息,虽不要求报废,但二手商们可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此信息,然后挨家挨户拜访车主并询问是否有意出售这些车辆。当然,多数情况下,车主并不愿出售跟了自己多年的这台“老友”,可也有一小部分车主在开了几年后,愿意换购新车,何况对于换购,政府还有高额补贴。即便不换购,原车主也可拿到一个不菲的旧车报价。当车主同意将车出售给二手商时,车辆并不需要开进二手商的停车场,而是仍然由原车主使用,直到二手商陪同新买家来看中后,原车主才需要交出车钥匙。这里的二手商并不像国内那样需要租个大的停车场停放旧车辆,更像个信息集散商,先依据政府提供的信息,接着挨个拜访寻找意向车主,然后牵线搭桥约好原车主后,带着买家看车谈价,最后促成交易。

上校便是如此这般在这里了购买了一辆刚开了5年7个月的大众轿车。价格还算公道。据原车主说,自己是因为与妻子离婚而选择将车卖掉。原车主的话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生活充满变数,未来皆是未知,生活没有对错,也无悲喜,我们所需做的,也仅仅需要做的,只是调整好自己状态去迎接新的黎明。每次我和别人聊到这位车主的故事,都觉得这哥们儿有点来头。

前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最后经过朋友介绍在小岛东南侧一家私营企业谋得差事。很难想象整个公司只有5个人,这与国内动辄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数千数万人的企业相比,简直小的有点不可思议。

刚来公司时,我每天的工作是割草。公司周围都是草坪,草坪需要定期养护。每个月社区都会有专人来评估环境状况,他们会对公司周边环境评级,A为最高等级,D为最低等级。在国内,我没碰过割草机,这里让我学会了使用割草机。

最初来这里的几个月,时常失眠,经常在午夜独自一人拿包烟走到阳台这把藤椅坐下,远远望着月光下暗动的海面,久久思念着国内故乡的亲戚朋友和那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最常问自己的问题便是“我为何要来这里”?许多不眠之夜,我反复思考这问题。因为只有想明白这问题,自己才能安然在这里生活下去。为此,我甚至拿出过纸和笔列表格一一对比优劣。最终,在一个新月之夜,黑黑的夜色下,靠着一盏小灯的照耀,抽完半包烟后,慢慢想明白了生活的目的、目标和意义。从那以后,坦然许多。

我学着这里的生活规矩,一步一步适应这里的节奏。与每个走出国门的朋友一样,语言关自然是一道坎。可我很早便开始复习英语,来这里时口语表达虽不流畅,但配合着手势动作,起初也能不怎么费劲的交流上几句。现在则完全没语言障碍。因此,个人经验告诉我,想学好语言,还得是环境。当你周围全都是老外,当你天天泡在外语环境中时,外语便犹如每日吃饭喝水般平常,因为,你总得要生活,而生活总要与人打交道,打交道便总要说话,久而久之便量变引起质变。

小岛上网络不太好。网络覆盖和速度与国内相比,落后太多。由于小岛不大,这里的人更喜欢面对面交流,智能手机普及率还不到一半,有许多人仍在使用功能机。小岛上还能看到诺基亚手机——而这在国内似乎不可想象。小岛虽是岛,但并不与世隔绝,有两座桥与大陆相通,有许多人每天往返于海桥两边的公司和家。不过,这里的工作时间与国内有很大区别。我们每天工作5个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28小时。周六周日都休假。因此,有大把时间自由安排生活。

来这里一年时间,我学会了以前在国内一直想学却没时间学的吉他。现在我会弹的曲子已差不多有50首之多,也认识了一帮音乐朋友。上个月他们还叫着我一道讨论是否有必要组个乐队。因为,一旦组乐队后,排练、演出会占用许多时间,大家对此有不同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总体来说,一半人赞同组乐队发展音乐事业,另一半人赞同仅当成爱好,每天在一起玩一玩就很开心。

朋友们,这里现在是19点多,写完这篇我便去洗漱睡觉。来这里后,改掉了以前在国内喜欢熬夜的毛病。那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只能用熬夜来延长每天做事的时间。来这里后,每天5小时工作后都是自己的时间,时间竟然比事多,不需要熬夜了,自然也就不熬夜了。我现在皮肤非常好。

明早我约了朋友Elon一起去踢球,就聊到这吧。

10120计划

作者 鹤立群
2024年8月31日 08:44

三年前,面对每况愈下的涩会,决定沉默三年——或说闭嘴三年。在这两年多里,自己像个局外人,有了一种“旁观者清”的视角,也有了一份清净的思考。

三年之限尚有数月,这篇小文作用在于,提前明示三年限期后的一个新计划——“10120”计划。

所谓“10120”,即二〇二五年一月份起,未来10年内,每月1号定时发文1篇,每月发布不少于1篇,共计120个月,累计发文不少于120篇。

文章主题不限,或涉及郑智、历史、经济,或涉及影视、音乐、八卦,或涉及感悟、感想、评论等,不一而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