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什么

作者 陈仓颉
2020年12月15日 22:57

evermore

没有任何预兆,Taylor Swift 突然在 12 月 11 日发行了新专辑:evermore,此时距离上一张专辑 folklore (7 月 24 日)仅仅过去 140 天。

作为创作歌手,在 31 岁的年纪有如此旺盛的创作欲,巅峰当下,未来可期。我甚至还没听熟 folklore,本身 folklore 就以大量生僻词和历史故事梗著称,evermore 又是 folklore 的姊妹专辑,估计会苦了不少母语非英语的歌迷朋友。我购买了数字专辑,在实体引进以前,会如同 folklore 那样不停循环。

evermore

知识管理和写作

前段时间收到了 teambition 的内测邀请,我立马把所有工作笔记转移上去,包括文档、待办事项、项目管理和网盘。半个月下来,最好用的功能是网盘,能够把我工作所需资料以一个相对便利的形式保存于云端。但是 UI 设计不够完善(毕竟还在内测期),有些 bug 和频率稍高的断线和丢失很让人苦恼。且 teambition 仍以 团队协作 为核心体验,对于个人使用而言,总有些功能多余,又有些功能缺失。

teambition 声称个人使用完全免费,内测用户云盘 2T 的容量(另外还有一个内测项目 阿里云盘,内测用户能有 1T 免费使用空间,加起来完全满足个人使用)速度能够拉满,分享较百度云网盘方便(那是必然)。出于测试版本和某些原因,我尚未把分散各地的网盘(包括但不限于百度云、Google Drive、OneDrive)转移过来。日常在不同设备间的文件交换在某些情况下还是能用的。不过在安卓手机端,teambition 和 阿里云盘 app 就是 beta 中的 beta,不堪一用。说到这里,我依然没有一个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方便地(不受网络限制地)转移各种文件的方式。各大平台提供的软件,用 VPS 自建 Nextcloud,我技术水平能够实现的方法几乎都尝试了一遍,仍然不是特别实用。

闪亮亮的金标标

在使用 teambition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应用有一些难以理解的体验。比如明明是国内企业应用(在被阿里收购以后),访问速度却非常玄学。在web端,teambition、印象笔记、飞书、notion、为知笔记、语雀这几个应用里,teambition 的打开速度居然是最慢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过卡死现象。不知是否我的网络问题,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公司网络,这个问题都没有答案。打开首页后to do是一片空白,切换项目、日历、网盘大概率出现蜜汁卡顿。在thoughts里,一篇超过2000字的文章打开需要超过5秒,拖动中伴随大量卡顿。

在使用 teambition 期间,我还尝试了 notion、语雀、飞书等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脱离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是我使用时间最长和最深入的笔记软件,从 2012 年有云笔记概念起,我的所有文章草稿和收集都在这两款软件上。为知最初是我特别喜爱的笔记产品,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品的稳定性越来越弱,功能较少,后期转移到印象笔记上使用。使用印象笔记时有两个账号,一为国际版即 evernote,二为国内专供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把印象笔记作为主战场。

我购买过印象笔记的会员,标准账户¥98/年。因为产生了依赖,对多设备和使用流量的需求提升,也对印象笔记比较信任,于是重度使用两年的标准账户。后来出现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没有升级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价格也不在我的接受范围内。再后来印象笔记无孔不入的账户升级提示把我搞烦,PC 端软件的优化像一坨屎,我又转而寻找更加合适的管理软件。

插播一段,此时此刻这段文字我正在使用安卓端应用 纯纯写作 撰写这篇文章,同步到 Google Drive坚果云,目前尚在思考如何在不同端同步文章。此前用notion安卓端写,发现由于notion的block设计导致无法复制整篇文章所有段落(web端可以实现,安卓端仍不能),这是一个致命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纯纯写作是手机端码字的现有解。其实使用印象笔记便可多端同步(安卓、PC、web),只是我内心已经十分抗拒印象笔记软件和它的团队。

notion

上面提到了 notion。我的上一篇文章完全在 notion 上完成,包括web端和手机端。虽然有网络原因限制,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基本实现了在什么设备都能随时拿出来续写。

写作只是 notion 功能中的一部分。

在发现 notion 以后,我毫不犹豫抛弃teambition,把工作、待办和笔记搬迁至notion,只留下teambition网盘继续使用。毕竟不限速容量1T的条件不是谁家都能提供的。

我的notion已经成为一个工作台和线上知识管理库,工作内容、待办事项、阅读电影写作、文章收集都能用出花来。block和database是notion最大的卖点,大部分工具和应用都已有block功能,甚至包括 WordPress 的古滕堡编辑器;但因为notion database的存在,block的使用直接提升两档。这里放几篇notion相关文章:

https://linmi.cc/3373.html
来自 @Linmi 大佬的文章

想要玩转 Notion?你需要这份快速上手指南 via@少数派

Notion 的支撑者 via@少数派

未来也许会写一篇notion。国内有一家公司,像素级模仿notion,叫做 我来。开发者毫不避讳,直言在notion上获取了相当多灵感。当我使用过后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我来 有几个比 notion 好的地方,一是网络,毕竟服务器在国内;二是对中文的优化。我的写作时会遵循一个习惯,当我正式提及某一产品/人名/软件等的英文时,我会在英文前后都增加一个空格。大部分笔记软件里我是手动添加两个空格,而 我来 对此有像素级的优化,效果相当好。

但是选择不使用我来的理由就更多了。我只需提一个:没有 database 功能。

我来 提供了一个 简单表格 功能,顾名思义,这就是个简单的表格,只能插入文本。根据我来的最新进展,团队已经在开发 database 功能,挺期待未来这个功能具体效果如何。但如今我已离不开notion database了。

notion也有一些缺点。网络问题是其一,但于我称不上问题,国内访问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对我来说缺点一是如上所述的中英混合的问题,二是inline database似乎不能选择展示数量,而是显示所有,在filter和sort中也没找到合适的设置选项。除此之外,notion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还有一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即安卓端没有遵循 Material Design。对于类iOS设计,我已经非常疲劳了。

2077

日夜期待,赛博朋克2077 终于在2020年12月10号正式上线了,不用等多57年。我的笔记本显卡是4年前的GTX960M,能打开2077我就烧高香了。结果不出所料,我把特效调至最低,分辨率降至1366*768(相当熟悉的分辨率),更新首日补丁和N卡补丁,游戏帧数高达20-45帧。对于我这种剧情党/非画面党,只要能玩,我便能接受,只是赛博朋克2077无法开高画质是一件特别可惜的事情。

截止12月15日,我的游玩时间11.7小时,已经深深被剧情所吸引,遇到了约不到100个BUG,我想我的笔记本已经很用力地吹着风扇,随时让我能榨干这台年将5岁的机器。

我在购买游戏前想过在GOG平台购买2077,因为100%的收入都将归波兰蠢驴,最后还是妥协了,把298块送给G胖,已经习惯steam多年,没有精力再开一个新平台。

后翼弃兵

这是今年下半年最火的剧之一。国际象棋题材的影视剧完全提不起我的兴趣,完全冲着女主角 Anya Taylor-Joy 去看的(这名字也太长了),在2016年的电影《分裂》里被她的表演和灵气吸引。Anya在《后翼弃兵》里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一个大女主确实撑起这部7集迷你剧。

这部剧在服化道上可以拿满分。演员妆容、道具、服装、布景完美还原了50、60年代,没有一秒钟让人出戏。更惊喜的是,剧情节奏把控相当到位,把国际象棋这种缓慢安静的运动拍出了惊险刺激的感受,每一场戏都刚刚好,且所有的感情线和比赛都为“女主角的个人成长”这条主线服务,7集下来没有一点冗余和拖沓。

Beth.

今年还有两部特别喜欢的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越来越觉得这种买断式剧本比边拍边写剧本的电视剧更加有味道,比如《越狱》、《行尸走肉》、《绿箭侠》、《闪电侠》,剧情走向慢慢崩溃,最终不得不弃剧。


不记录,便会遗忘。我想尽可能记录下我所思所想所见,就如2019年尝试的一个实验:每月梦呓,缺点在于记录的内容平均质量低,虽名为梦呓,最好少点梦呓。接下来会用这篇文章的方式来记录,在已有的工具里写下每一个灵感,然后把有价值的/值得记录的撰写成文。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就会像我现在回过头看5年前的文章一样。

摘录笔记就是歧途

作者 尚磊
2023年9月18日 01:30

在我的阅读笔记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部分划线笔记并未在后续实际应用。这引起了我对如何更有效利用这些笔记和提高阅读效益的思考。

一、摘录没用

笔记不仅要记录阅读内容,更应反映我们对其的理解和思考。我以前的做法是简单复制粘贴所读内容,并未深入理解和思考。这些年在印象笔记中摘录的大量内容,能用起来的我估计不到10%。

只是简单做摘录,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增加了阅读的负担。还不如全情投入到阅读之中。我的阅读笔记方式是有问题的,想想就让我痛心😖

二、必须加上个人表达

划线笔记应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重要的不是摘录可能有用或引发共鸣的内容,而是写下基于这些内容产生的感悟和思考。换句话说,摘录虽简单易操作却低效无价值;相反,我应该以自己语言表达、结合个人场景来记录自己理解与思考。只有这样的笔记,才是自己的笔记,只有这样的笔记,才真正包含了个人的思考和个性的表达,未来才有可能真正为我所用。

不想再浪费时间记录一些只会躺在笔记本里的划线笔记了。

三、汇总并结构化

此前我的划线笔记通常散落在各处——InstapaperKindle微信读书以及印象笔记等各类笔记软件中。需要用的时候需要四处找,搜索的时候经常找不到。为了便于管理, 我计划将所有带有个性表达的划线笔记整合到主力软件Logseq中,并通过双链及标签工具进行进一步组织。还是要结合卡片笔记写作法来做笔记。

四、定期回顾

定期回顾也需加强,要养长定期回顾/复盘自己笔记的习惯。看着多年来整理在印象笔记里已经过期且价值不高的内容,我意识到它们大部分只有“回忆”价值了,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这段歧途,让我痛心,这段经历让我深思🤔:走出笔记歧途,让笔记和自己的思考流淌起来,在Logseq 中重新焕发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