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陌生人之死

作者 ONO
2025年2月17日 11:27

朋友给我说了另一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的死讯,于是我非常不懂人情世故地问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死因呢?」

我承认我是一个对死亡极其淡漠的人,特别是陌生人,死对我来说是极其物理的存在。正是因为这种不可逆的理性存在,人们才需要用大量的感性去包裹死亡本身——他好可惜、他留下了很多遗憾、他死有余辜、他死得其所……


活着的人,将死总是引向「他如果还活着」的世界,才去思考那些可能性。然后不断地接近那个终极的理性结果,又不断地在外围逃避,用感性裹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厌恶从家里长辈嘴里听到「如果他还活着,他肯定喜欢这件事」——那活着的时候做什么去了?感性的裹挟,也合理化了那些在人还活着时候的「无所谓」。

那如果把死引向另一个维度呢——承认活人的事情再没有他的存在。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他与这个世界的关联还会存在,但如果连那一个人也忘记了呢?

而这个问题,又交回给了活着的人,对于死亡的真正恐惧——如果在自己死后,真正的荡然无存,便是没有任何人再记得再提起,而这就是所谓的「终极死亡」。所以,人们才会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作品」,不单单是文字作品、艺术作品,后嗣当然也符合「作品」这个概念。养儿防老,似乎就是不断地确认「我死后你会不会记得我,会继续用孝约束并延续那个依附在灵牌之上的权力体系」。

所以,当我得知一个陌生人的死讯时,我很难理解他的死存在何种感性上面的「意义」——如果他留下了作品,不是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的谜面,这或许是陌生人对陌生人最后的认知——但它可以几句感性的话浓缩成一个大家都普遍认可的总结:这么年轻就走了,真可惜。


那第二个问题,「可惜」到底是在可惜什么?

我的微信只有一百个好友,有进有出,是因为人的关注精力有限,想要关注全部就意味着谁都关注不到。另一种可能,就是想要通过这种谁都想要关注的方式,博取被所有人关注的「回赠」。很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承认想要被关注的事实。关注的范围被缩小,对死亡的认知也会被拆分成理性和感性的部分。

《汉书》里那句经典的关于死的描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将死与另一个大家都嗤之以鼻,但又非常精准的东西挂钩——价值。当死亡有了价值的考量,自然就有了「值」或「不值」的概念。很显然,这个标准根本无法透过理性来进行讨论,我很赞同陈丹青的那句「死亡是极其乏味的」观点,因为死就是死,它只会有物理层面的区别,是死于非命还是死于安乐。

当有了「不值」,或许就是「可惜」存在的原因。透过感性的认知,死亡便有了价值,而这个价值不过被包裹成了泰山和鸿毛的「标价」罢了。


因此,那个陌生人的死,对我来说,我只能理性地寻求「死因」,如果是无常,我或许还能「感慨」一番。所以为了限制这种纯理性对于死亡的「不敬」,我们又找到了第三个枷锁——「死者为大」。

人都死了,积点口德。

我听过的关于死亡的故事里,最让我心里落空的一个真实案例。是一家三口,过着外人非常羡慕的幸福生活,他们甚至符合了大部分中国人认同的无瑕疵典范。但就是这种「无瑕疵」,才会引出后面的故事。某一天,一家三口开车出门,被建筑工地倒塌的塔吊砸中,丈夫和女儿当场丧命,唯一留下的是还活着的母亲。

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并不关心后面哪些人对这个家庭的同情。物理性的死亡就在塔吊砸向两个生命的那一刻结束了。我很难为这样的死亡故事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位,最终只能归于「无常」这个分类之中。当无常发生,人们被迫要直面死亡这个课题,甚至找不到任何可能裹挟的情绪。

这样的死亡是极其震撼的——且是对于活着的人。这样的故事很难浓缩成感性的认知,因为人们无法从这样的死亡中找到「罪人」。

所以理性在其中浓缩成了另一个更冷漠的结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


感性、可惜、死者为大。这三个阶段,就是人们在一层层包裹死亡这个终极命题的惯用手法,直到它被掩盖在了活人的世界里的「我为他而哭,因为我好善良」。但死亡就是死亡,它物理地发生,然后物理地结束,你我都要面对,你我都会去死。

说来讽刺,大多数人在不确定的生命里,努力寻找那个确定性的证明,分数、文凭、工作、婚姻、子嗣、财富、地位……然后极尽可能地用无视和感性的裹挟,把每个人都确定的那个点,给包裹成「只要我看不见它,它就不会存在」。

于是,我们又找到了第四个枷锁——「你不配」。

很可惜,从这几个步骤,我们看到了一个活人世界,对于这个抽象概念的死亡,渐渐赋予了人们唾弃的功利主义,从他的死是不是可惜的,到人们必须尊重死者的一切关于生前世界的存在性,到最后,开始评价那些活着的人有没有资格品尝一口「死亡的甜蜜」。

这一套SOP,前段时间大S逝世的新闻里,精准地走了一遍。

那他妈到底是谁在不尊重死亡啊?把死赋予价值,然后用死来区隔活着的彼此。


逝者安息,而不是逝者「你看看我们多在乎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