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制造泪点和操纵他人

作者 ONO
2024年10月21日 11:00

婚礼上,过世的亲人变成蝴蝶出现,甚至还停在了新娘的脸颊,那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据说,已故的亲人会变成蝴蝶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甚至是参加他原本遗憾的仪式,往往在这个时候,婚宴现场的氛围达到另一个高潮环节——集体自我感动。

然而,如果你用“婚礼蝴蝶”作为关键词在各种视频平台搜索,都可以得到套路一模一样的桥段。如果这么多已故的亲人都变成了蝴蝶参加至亲的婚礼,那这件事早就应该成为“玄学”素材给好好研究一番。我询问了在做婚庆策划的朋友,她表示嗤之以鼻——“这个都是大型婚庆公司玩儿剩下的把戏啦。”

只需要在彩排阶段询问饭桌安排时,稍加引导就可以套出婚礼双方的亲人生故情况,再观察当事人对该名故人的情感程度,确定要不要通知道具组准备蝴蝶。于是,这一整套流程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况下,形成一个“你亲人回来看你啦”的完美闭环。

嚯,里面还动用了谈判学和心理学呢!


当然,有人会站出来指责“拆穿真相”的人——这就是一个寄托思念的桥段,有必要用揭露真相的方式把美好都毁于一旦吗?但是“真相”在这里,因为套路被制造感动的“事实”也在那里,怎么?这件事少一个条件情感还可以更真一点吗?

人们善于为自己的经历赋予“意义”,甚至是覆盖原本的“真相”——这就是算命得以成功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往往回到真相讨论的事情,比想象中的更残忍。比如“秽语症”,在医学心理学还不被重视以前,人们无法透过传统心理学解释和医治“秽语症”,所以只能通过更“玄”的方式去解释,比如被鬼缠身、被恶魔入侵。

直到医学心理学的普及,秽语症仍然被当作“邪物入侵”来看待。之后才发现不过是大脑里的基底神经出现紊乱,才导致了莫名抽搐、舞蹈、秽语等行为。不过,就算这个真相是被科学证实的,至今仍然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外邪”。只要赋予的意义足够,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是自己已故的亲爹上身要钱来了。


另一种极端,真相已经完全超越意义,但是人们仍然执着于赋予意义,就会显得滑稽且抽象。

以前从一个命理师那里听过一个故事,他们村里人均称自己可以让神明上身,所以有重大节日的时候就会变成“斗法”现场。大家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干呕、翻白眼、张牙舞爪、满地打滚,肢体语言已经卷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家开始卷谁上身的神明更厉害。(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出马仙这件事确实存在,但是这个行业本身也已经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所以才会有了这种“斗法”的趣事)

那个人说自己是观音菩萨,这个人就敢说自己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治得住玉皇大帝,但是孙猴子又能大闹天宫治住天庭……这个游戏里有一个死循环,就跟棒打老虎鸡吃虫一样,总会有最小的虫可以治得住打虎的棒子。所以有人另辟蹊径,让一个说外国话的神“上身”了,这个神就是耶稣——于是这个“被上身”的人开始“How old are you”“Nice to meet you”“Sorry I don’t know”“I’m fine thank you”,他把自己这辈子仅学的英文课文都用在此刻。农村人也没见过真正的耶稣,也确实可以被这样的阵仗给唬住。

这里有一个关键:真相是一个外界存在的表象,但是只要当事人相信那这个真相也可以被“意义”覆盖。除非,当这个真相已经可以动摇“意义”本身,于是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站出来指着你的鼻子吗:“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破坏气氛,人家婚礼怎么安排管你屁事!”


只不过,这个真相动摇意义的事实也已经发生,之后有裂缝生出各种五味杂陈的就不是看到真相的人,而是那些宁愿无视真相也要把自己蒙在鼓里的人。

《加菲猫》里,加菲猫走丢后被卖进了宠物店。他的主人乔恩也在疯狂找寻加菲,直到有一天,乔恩走进一家宠物店在销售橱窗里看到了加菲,于是两个人重逢又在一起。加菲永远都不会去问乔恩“为什么那一天他走进了宠物店”。当然,最后一句是观众对《加菲猫》的“过度解读”,认为这是无言结局里谁都不要说破的真相。

意义是“重逢”,真相是乔恩走进了宠物店,但这个真相似乎在打破另一个一直以来的真相,乔恩作为饲主深爱着自己的宠物加菲,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应该表现出“我想要再买一只猫”的想法,否则这就是在破坏他和加菲之间的“意义”。所以这个意义到底是谁赋予的呢?难道是乔恩在购买加菲时,被要求签署一份类似婚姻的契约,无论生死疾病都要不离不弃——甚至是在宠物丢失或去世后,也必须要守寡尽孝,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是忠贞不渝的——很可惜,这一点婚姻法里也他妈的没有规定啊!


一场婚礼里,司仪、策划、道具组都知道真相,甚至有观众还看到了蝴蝶从什么地方放出来,那怎么?为了保证“意义”的重要性,把这群人都在仪式结束前给杀了活埋?——当然啦,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在剧本创作里,最厉害的悲剧是让人哭着笑,在悲剧的结尾里藏着一个仿佛是石缝里种子刚开始发芽的喜剧。如果,在意义里藏着一个谁都无法避开的“真相”,这是喜剧还是悲剧——这或许是最厉害的喜剧,让人笑着哭。

那结婚是悲剧吗,不能这样说嘛。那是喜剧吗(我觉得是),出现一只代表已故亲人的蝴蝶,或许是喜中悲。看到真相的人,觉得这是闹剧;制造泪点的人,极力营造悲剧的气氛,只有那些沉迷在赋予意义游戏里的人,是悲是喜,都是别人说了算。

所以反过来,只要你懂得如何安排“意义”,那这些沉迷于赋予意义的人,就可以无视真相,唯你操纵。

念佛的 4 种人

作者 LMS
2024年8月2日 21:32

本文纯属个人瞎掰,如有冒犯,那就一起阿弥陀佛,我罪过罪过,你善哉善哉。

看@旅行漫记写的博客《姑苏城外寒山寺》,有一种悠游自在的惬意,还透着自然而然的禅意,想起这两年迷上念经的老母亲,遂萌生了本篇博客的题目。

我本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从小到大不管是进寺庙还是观宇,似乎从没有主动拜过神佛仙家的。自己一个人或者不是跟长辈一般就是进去看看,观赏观赏。如果有长辈在,长辈要求敬香拜佛,我也不会拒绝。

上面说的也不完全对,想起来高考前,熟悉完考场后同学们一起去附近山上的一个庙宇,不记得里面是孔子还是斗战胜佛了,可能两个都有,两个都拜了。那次是很主动的拜过。

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还是相信有不被理解的大自然伟力和神秘力量的。

言归正传,这世上大概有以下 4 种念佛的人。

#职业念佛的

职业念佛也就是出家当和尚,不去探究出家目的,这一类人念佛就和我们上班,学生上课,小姐上钟一样,懂不懂佛其实没多大关系。

就像找工作面试一样,进去前各种门槛各种面试,进去后其实做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活,真正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念佛只是每日功课。

当然也有念的好的,所谓的高僧,正如工作上班也有做的好的一样。不过现在念的好职业念佛的好像越来越少了,至于怎么好就不做探究。

#出门杀生回家念佛的

这一类人主要是从小到大,各类影视作品里给我的印象。都说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其实未必就高多少。

这类人通常要么是家里做官,在外面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做生意,在外面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是大财主,在外面为富不仁鱼肉乡里,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混黑社会,在外面杀人越货为非作歹,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

诸如此类,讲究的就是虽然我很坏,但菩萨都宽恕我了。

不管这些人在艺术作品里结局如何,我觉得菩萨大概是最喜欢这一系列的人了,一是这类人自己不缺钱也舍得给菩萨布施,他们念佛是为了求得菩萨的原谅(虽然不知道这和菩萨有什么关系),二是这些人要是最后有所报应落发出家,那更显得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了。

#禅意文化人

这一类人就如前面提到的博友 @旅行漫记 一样,他们有文化,到了一定年纪后,虽然不念佛,但会读禅解经,然后将这些东西体现到生活中,喜欢用禅意来阐释人生哲理。更像是文人雅客,讲究心念通达。

因为自己不是这个层次的人,虽然看着让人羡慕,但学不来,所以也不好归纳总结,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草根善男信女

这一类人就是普罗大众里被忽悠的,比如我那个老母亲。

虽然她很认真很虔诚的念经,但她基本不知道自己念的是什么,更不要说经文是什么意思了。人家和她说念这个好,她就很认真的对着音频学,对着群里别人发的语音学,每天按时打卡做功课。

这种行为的人你还没法和她说道理,因为她们已经被洗脑的逻辑闭环了,你要是说她被忽悠,那就是不虔诚,甚至是冒犯菩萨,为了“为你好、为家人好”,为了“赎罪”,反而还要更虔诚的去读。

愚昧的善男信女只要一迷信,基本无解。

这种信徒其实对菩萨没什么实际用处,都是炮灰,提供的经济价值其实很有限,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教授”和“推广”。不过作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又不能放弃,是属于即被嫌弃又不能不争取的一类人。

这类人要是真有什么事需要菩萨帮忙,除了双掌合拾对着虚空无助祷告外,菩萨家的山门在哪里都找不到。

以上纯属个人瞎掰,如有冒犯,阿弥陀佛,我罪过罪过,你善哉善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