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家庭常备药

作者 Liyun
2024年7月6日 05:09

由于过去两年连续搬家,我不得不回归极简主义,能不带的就不带。大部分情况下这其实是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让我越来越能想清楚什么是必要的什么纯属囤积癖。

但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我一轮又一轮的清理物品过程之中,优先清理的就是会过期和已经过期的东西,比如药品和化妆品。比如,上一瓶泰诺还是covid之前买的,一大罐子直到过期也没用掉多少。然后在法国的时候就悲剧了一次,过敏药也被我清掉了,于是某次食物过敏突发寻麻疹,又赶上大周末的,满巴黎搜了半天才在游客区找到一家开门的药店,赶紧冲进去买了法国版的抗过敏药。药到病除是必须的,否则当晚可能就无眠了。

这次也是大意了,一直拖拖拉拉没有检查自己的药箱。然后就murphy's law,赶上独立日,突发高烧。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想检测个covid发现没有检测棒,查了一下附近的检测点也都关门了。想出门买发现没有口罩,想吃点对乙酰氨基酚发现家里没药。纠结了半天,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一家开门的cvs买了个检测棒,走自助结账安慰自己至少保持了社交距离。

检测出来结果是负的,长舒一口气。但发烧流涕嗓子发炎还是逃不掉,买了一大瓶对乙酰氨基酚凑合过着。还好有些csv在独立日是开门的,否则我又一夜无眠了。不知道若是赶上圣诞是不是就彻底寄了,只能真的一夜无眠了。

还是要乖乖的囤一点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定要囤的,泰诺或者其他牌子都可以。然后就是抗过敏药,我这个食物过敏时不时来一下真遭不住。然后就是消炎抗生素,比如外用的红霉素软膏,内服的头孢青霉素之类。其他可能应该囤点胃药、助消化的、止泻药,口腔溃疡药,等等。最好是我和我的猫都能用的药,因为她生病比我还能折腾,兽药买起来比人用的还费劲。

仅此提醒自己还是要长长记性。

加州的农场主

作者 Liyun
2024年6月23日 11:41

搬到新家之后发现楼下居然每周六早晨都有农贸市场(farmer's market),有点像国内赶集的样子,很多农夫们会亲自来卖他们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水果什么的。

美国在超市买的很多水果蔬菜其实是没有味道的,比如番茄和草莓,因为商业社会最关心的是好运输,其次才是品相味道等。就算是去whole foods花高价买水果,也免不了偶尔踩雷。

农贸市场就不一样了,首先你可以尝。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到一个摊位,一位有点上了年纪的老板娘,一个人只卖蓝莓。看起来蓝莓的尺寸不大,但可以尝嘛。于是好奇地过去尝了尝,发现这才是有滋味的蓝莓,立马下手买了一盒。老板娘叮嘱我说,记得回家不要放冰箱,如果当天吃不完就放在纸盒子上,第二天味道不会变差。

那大概是我这么多年少有的吃到的有味道的蓝莓了。自此之后,但凡我周六上午没事儿,总会下楼去溜达溜达,看看老板娘来没来,来的话我就又有美味的蓝莓了。

今天不出意外,又见到老板娘了。她有着加州人特有的热情,以及对自己产品无比论语的自豪感。在生意不忙的间歇,她就跟我闲聊起来她家农场。她父亲七八十岁的人了,依旧在每天辛勤地打理他们的农场。今天不仅仅见到了蓝莓,还看到了蟠桃,蜂蜜,一些蔬菜和我叫不上名字的一种草。蟠桃没有试吃摆出来,我就问老板能尝尝么。她说这个切了就容易放坏,但非常甜,让我放心买。果不其然,这和超市里看起来很好看却没什么味道的蟠桃完全不同,这是真正有桃子味道的蟠桃。一盒七八个,到傍晚时分,已经被我炫了一大半了。

老板娘还说起,她的农场里其实离我这边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这让我多少有些惊讶,因为我们这个农贸市场显然不是附近规模最大的,她为啥特意开这么远的车跑来呢?每次还只看到她一个人。她说,她孩子和孙辈都在这附近住,于是她每周往返于农场和孩子家,顺便周六早晨来农贸市场摆个摊。换句话说,若不是她孩子家在附近,我可能就无缘吃到这么新鲜且有味道的水果了。很多时候,老板娘周五晚上才去采摘水果,这样周六我买到的就是几乎最新鲜的,比超市通过不知道物流链周转多少遍的水果自然是好吃的多。

加州其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中部谷地形成大面积的平原,适合种植各种对光照温度有需求的植物,比如绿叶菜。临近山区的地方,又适合种植稍微喜寒的果木。很多朋友家的后院都是种啥长啥,让人无比羡慕。在这边超市可以轻易买到各种新鲜的物产,每年夏天便成为了我幸福感最高的季节。

加州的大小农场主们,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就算很多东西通过大规模物流超市贩卖并不一定可行,但他们也会通过农贸市场等渠道把最好的产物分享给附近的居民(另一种常见是和餐馆直接签订供货协议,所谓farm-to-table)。

吃到有味道的水果,还可以听听真实的人间故事,也算是添加了新的记忆的一天。

城市,语言与印记

作者 Liyun
2024年1月16日 14:12

我看的电影电视剧不怎么多, 自我归因是我的情感其实很丰富,容易入戏太深。偶尔沉浸一两次无妨,天天沉浸这就要命了。情感丰富的体现之一就是代入感,容易把自己带入到戏中人物的情感波折之中。若对方所处的情景、地方或文化又是我略知一二的,那就更要命了,会让我不自主地联想起来很多前尘往事。

我是个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习惯的是密集的楼房里面大家各自忙碌的身影。然而我生活过的那些城市,每一个给我留下的印记又是个有不同的。生活过和旅游过的城市区别挺大的,因为只有认真地去生活过,才会更努力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学习当地的语言,才会在心里狠狠地扎根。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已然不尽相同。在美国,西海岸的风情独自摇曳。在欧洲,南欧和西欧又相互纠缠。居住城市的变化也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心境的变化,在每一个特定的时点发生的故事并不会那么容易再重复一遍。

最近在看《繁花》。因为年少时在上海生活过一些时间,稍稍能听懂一些上海话,便更有了代入感的韵味。很多东西会随着时间流逝, 却并不是雨过无痕,心中多少留了个交流承载着那时的印记。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在二三十岁的年龄做了很多看似疯狂的事。回头看,有的时候会惊诧于自己当年那里来的毅然决然的行动力。眼瞅着奔四十岁越来越近,却发现这份勇气已然变成了个性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无论外界环境已经如何天翻地覆。这或许是年少的时候在上海滩听过了太多的传说,这或许是旧金山的淘金热和硅谷的创业交错,这或许是巴黎的批判风情和巴塞的特立独行,年少的我血液中一直沸腾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绝不会像平淡如水的现实妥协。

每一场冒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时冲动的。或许是生活过的城市在我身上留下了这般印记,也或许是我不经意间选择了这些气质特殊的城市。空气中交织的是那些鲜活的记忆片段,亦是倔强的个性。

永不言败。越是困难,越是折磨,越磨练人的心性。

回顾2022 

作者 Liyun
2023年1月1日 01:10

终于又是拖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来回忆一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其实中间很多东西想写出来,只是拖呀拖,一不小心就得拖到明年了。也罢,明年还想写的,应该才是经过沉淀的想法吧。

那么2022,发生了什么呢?三十之后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当然一部分是新冠的原因,没有办法做很多大的改变。更多的则是生活本身进入重复的节奏,自然不会意识到时间已经无情地过去。

2022,终于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实现一些陈年旧梦。

第一件值得提的,应该是十一年后,我终于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欧洲。在巴黎住下之后,终于找到了新的活力。迫不及待的把十几年前的遗憾一一弥补。当年的遗憾有点多,主要是没钱也没时间。现在终于没有那么多约束,加之身体状况还好,感到是人生的最佳时刻。

第二件值得提的,应该就是有了一个终身的陪伴,一只让我无比平静的喵星人。这也多多少少反映了我的心理状态:我终于有能力给予我的猫一个安稳的环境。这不是说地理上的安稳(即定居),毕竟她已经开始了长途旅行,随我跨越大西洋,也开始陪我探索欧洲。更多是一种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有能力保护她和我自己的信心。

第三件值得提的,是我终于开始正式学法语。十二年前的这个时候,为了生存,我开始学西班牙语。如今,没有什么特别的生存压力,我却终于有机会可以好好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算是我的第四语言吧。巴黎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法语环境,而这么多年我英文词汇量的积累也帮我降低了学习法语的畏惧感。以后会专门写一下从英语到法语的转变。学习对我而言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可以选择学习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的时候。譬如,年初的时候重新学了一遍贝叶斯统计,觉得自己以前未必真的理解贝叶斯,这种爬到更高的地方回头看以前的无知的感觉,让人颇为欣慰。

此外,父亲退休了之后,又有幸去新疆继续教育工作,也算是然后我颇为欣慰的一件事。一是我自己很神往新疆,父母率先实现了我的愿望。二是他们能做他们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自是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也就少了一份对他们退休之后心理状态的担忧。

2022世界并不平安,我有幸居安,也不敢忘记思危。下半年的折磨主要是生病,希望明年身体可以少受些折磨。希望明年可以继续这样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

最后,以法国人最钟爱的liberté结尾吧。

Libert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