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的她们
当年今日
- 2024 : 梦游的她们
- 2023 : 默认必选项
- 2022 : 东莞终于松绑了
- 2021 : 我没错
- 2020 : 必须用一维数据的气泡图
- 2019 : RUN NOTE
- 2019 : 读懂自己
- 2018 : RUN NOTE
- 2018 : 事多
- 2017 : 广告>>>广马
- 2016 : 广马前的黑暗
- 2015 : kindle版和纸质版
- 2014 : 组装乐
- 2013 : 如果DIR得到了ADR的宣传费……
- 2012 : 2012出生的唯一一个Berto到家了
- 2011 : 找不到期待中的荧光色
- 2010 : 杂七杂八
- 2009 : 灰暗过后
- 2008 : 给粘住了
- 2007 : 他,变了
- 2006 : 实验到家
- 2005 : 故物,故人
- 2004 : Tomorrow maybe Another Day
昨天说到感觉工作越来越辛苦。前面已经说过了,上级的人祸,今天说一下下级的人祸。
一开始我是最基层的那个,我直接处理数据本身,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不免要开始带徒弟、新人之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不过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前10年里,这基本没发生过,为什么居然这样呢?我也搞不懂,大概因为这个单位从来没有重视过那个岗位,所以一直没让那个岗位的员工有任何的发展。没有上升空间、没有扩员。后来换了岗,之前那个岗位一直都是个兼职的工作,从我换岗开始,我算是成为了那个岗位第一个全职员工。随着单位的发展,我的那个岗位一个人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最重要的原因倒不是一个人真的没办法把所有活都干完,而是因为某些条款的限制,必须把那个岗位给分开,哪怕都是干着同样的事情,当别人来检查的时候必须说这个是管这个的,那个是管那个的,没有交集。我感觉这是一个很神经的设定,纯粹为了满足上面的要求。
理论上这个岗位是平行设定,A和B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在某些情况之下,必须说A和B没有任何关系。我永远是A,B这个人换了一次又一次。从我2009年开始第一次接触这个岗位开始,我已经带过5个徒弟。她们的年龄相差很大,她们的专业都不是一个款式的,她们的工作效果更加是差别巨大。可以这么说,5个里面我只对其中一个非常满意,但我非常满意的那个,从她入职开始,我就知道她不会在这个单位待很久,因为要她干这种事情是屈才,她完全有能力去优秀的企业发展。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她离开的那个时间点比我预料的早。其他的,基本上可以这么说,都让人操碎了心,因为她们从来不会思考她们的工作。有些人理解我为什么让她那么做,更多的是不理解,直接照做,于是屡做屡错。用”梦游”这个词形容她们的工作状态最为恰当,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就是做错了,自己毫不知情,一脸无辜。她们明明可以更进一步,但是她们却完全没有想过要那么做。我猜我满意的那个人,那个已经离开的人离开的时候挺不开心,但无论怎样,我觉得她在这个岗位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算是教会了她一些东西,无论她是不是真的这么觉得。我觉得她在这个岗位上,又或者她在做这份工作上有所得主要因为她个人的习惯。这个重要的习惯是观察和学习。首先通过观察意识到要做什么,然后去想怎么去做。在思考怎么去做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会学会很多东西。最直接的办法是问我,但我觉得更必要的步骤是自己先去探索,用尽自己可以用的方法去寻找答案。这是一道高考大题,解题的方法不唯一。我可以为她指引方向,但是具体做到什么程度,得看她自己。毕竟我不可能在她遇到问题的时候,永远都在她身边提供帮助。
下级的人祸是因为他们不去想,自然没有问题,也没有改进,于是我看到的结果就是,他们不断犯错,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经常颠覆我的常识。
虽然干着日复一日一样的工作,但依然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持续改进。这好像挺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我一直都这么干,但貌似对别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