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反对「脱跨入顺」

作者 雪糕
2024年1月15日 05:49

以下内容以跨性别女性为例,但同样适用于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跨性别者。

跨性别者指的是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派性别不同的人,也包括不完全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人。

「脱跨入顺」指的是(激素疗法或性别确认手术后的)跨性别隐藏身份,向外界宣布自己是顺性别,以顺性别身份自居并对跨性别者 gatekeeping, 与跨性别者划清界限,和支持反跨政策的行为。

为什么要反对「脱跨入顺」

顺跨没有高低之分,顺女跨女都是女,「脱跨入顺」没有必要。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Transgender women are women. Transgender men are men. 无论是跨性别女性还是顺性女性,她们都是女性。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的一部分,且没有高低之分。所以,所谓的「脱跨入顺」没有必要。我在下面列出了几个支持「脱跨入顺」的观点,和我对这些观点的想法:

观点:顺性别者永远无法接纳跨性别者,我只是想 Male to Female, 而不是 Male to MTF(Male to Female).

反驳:首先,并非所有的顺性别者都无法接纳跨性别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看待具体的人,而非她们的身份。不应该有这种「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的想法。其次,就像之前所说,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无论是顺性别女性还是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的一部分。认同自己的「跨性别女性」身份,不代表否认自己的「女性」身份。对顺性别女性也是一样。一名女性可以是顺性别,也可以是跨性别。一名顺性别女性是女性,一名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

观点:「你永远不是顺女」等同于说 You will never be a woman

反驳:首先要先解释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在定义上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顺性别女性指的是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和自己的性别认同相符的女性。被指派性别指的是医生在接生婴儿的时候,根据生殖器外观而判断的性别。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婴儿和女性婴儿的第一性征(生殖器)有显著区别,所以医生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出生婴儿的性别,这也是英文中 Sex assigned at birth 的来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一名婴儿拥有两套不同性别的生殖器官,但一种生殖器官比另一种生殖器官更先被医生注意到,或者更容易被看见,那么就很容易被指派成其他性别。与此同时,夸张一点地说,如果医生「看错了」第一性征,在出生证明上登记了错误的性别信息,那么这个婴儿从定义上来说,也不是顺性别者。

从定义上来说,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的区别就仅仅只有在出生时被指派性别的不同。跨性别女性的确永远无法成为顺性别女性,这是由顺性别女性的定义造成的。但就像之前所说,顺性别和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你永远不是顺女」等同于 You will never be a ciswoman. 这是没有错的。但不是顺女并非代表不是女性。

观点:跨性别女性术后就是顺女

反驳:如前文所说,顺性别女性在定义上指的是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和自己的性别认同相符的女性。跨性别女性无论有没有进行激素疗法,无论有没有进行性别确认手术,都是女性,因此也不存在「跨性别女性术后就是顺女」这种说法。

顺跨的界限与差别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要消解它。1

顺性别女性的成长人生不尽相同,跨性别女性的成长人生也同样如此,这些一起构成了「女性的生长历程」,而「脱跨入顺」实际上是在说 transwomen are not women.

一个女孩从小就是可爱的女孩,从小女孩变成大女孩,进入青春期,来月经,情窦初开,长大,陷入爱情,结婚,成为母亲。没有经历这一切……这时候想要获得女性的生活……太难了。最多也就是体验一下女性人生的皮毛过过瘾。

某推文

这种观点不值得提倡。首先,并非所有的女孩都有此类成长环境。一个女孩可能从小被遗弃,被霸凌,被辱骂,不被爱。长大之后,可能饮食和生活条件优渥,很早就进入青春期;也有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不被偏爱而上了初中还没来月经,甚至没有办法进入初中。此后的人生路更是不尽相同,不应该单一地美化顺性别女性的成长历程,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女性,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次,顺性别女性也不一定想要「来月经,情窦初开,长大,陷入爱情,结婚,成为母亲」,且不完成这些社会期望也不会废除 (nullify, invalidate) 顺性别女性的顺性别女性身份。换句话说就是,尽管顺性别女性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在当前的社会代表着「女性」的主流(因为顺性别女性占女性的大多数),但顺性别女性并不会因为没有这些成长环境(无论优渥与否),行为(无论合群与否),和共同记忆(无论好与坏)而不被认为是顺性别女性。

当前社会存在污名化「与众不同的女性」的现象,这种污名化是一种厌女行为,是一种把女性客体化的行为。讽刺的是,这些厌女行为反而进一步「确认」了对方的女性认同,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在跨性别社群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遇到厌女行为时的反应是开心和被认可。对正在过渡的跨性别者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依然要注意,厌女行为是错误的。而上文中所述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如不符合女性刻板印象(如光头,短发,声音粗,甚至性格不「温婉」等)和社会期待(相夫教子,贤内助,不会开车?)的女性,也是在承受社会厌女环境压迫的女性。在这一点上,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的经历是相似的。

大多数跨性别者的成长历程与其说是多种多样,不如说是一部血泪史。霸凌,家暴,精神虐待,金钱管控,行为限制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在国内的氛围下,能够获得教育机会,领取学历证书,自给自足,甚至获得家庭和朋友支持的跨性别者已经是凤毛麟角。但这种经历,组成了属于跨性别女性特殊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而这恰好也是「女性」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尽管跨性别女性和顺性别女性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但这些经历也是「女性经历」的一部分。「脱跨入顺」是在尝试忽略自己的过往,消除过去的记忆,试图融入另一种女性的圈子里。这是对跨性别骄傲运动的背叛,这是在混淆顺性别 cisgender 与跨性别 transgender 的定义,这是企图将「女性/男性」与「顺女/顺男」划上等号,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恐跨 (transphobic) 行为。

Stealth 就代表「脱跨入顺」吗?

不是。

在定义上来看,stealth 指的是一名跨性别者在 pass 之后,选择不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

什么是 pass:指的是一名跨性别者被认为是顺性别,且以顺性别者的身份被对待。pass 是被动的行为,一个人无法主动 pass, 即一名跨性别者无法主动被其他人视为顺性别。

如定义所说,一名跨性别者无法「主动pass」,那么也无法主动「stealth」。即 stealth 的前提是被动的,而不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是自己的选择。跨性别不必主动声明自己是跨性别,就像顺性别一直以来做的那样。因此,跨性别者也不必主动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跨性别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选择 stealth, 如担心自己的安全(尤其身处对跨性别不友好的区域时),在意个人隐私(这的确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不愿多费口舌解释,甚至是忘记了自己是跨性别(性别在生活中真的重要到句句不离?),这些都有可能。所以在跨性别 pass 的前提下,选择 stealth 并没有错。在现实生活中,这是许多跨性别者的目标。

那么 stealth 和「脱跨入顺」的区别在哪里?

「脱跨入顺」的重点在「以顺性别自居,并对跨性别者 gatekeeping, 与跨性别者划清界限,和支持反跨政策」。举例:在顺性别者面前自称自己是顺性别者,且以(反跨的)顺性别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跨性别者是在「脱跨入顺」。在完成更正证件上的性别后,与知道自己历史的人(如跨性别朋友)划清界限(删除好友,断绝联系等)也是在「脱跨入顺」。

如一名顺性别者在发表反跨和恐跨言论,这时「脱跨入顺」的跨性别者更有可能随声附和,和支持反跨行为。甚至自己也会主动发表反跨和恐跨言论。如认为只有在视觉上非常 pass 的跨性别者才可以使用与其性别认同相符的卫生间,而视觉上不 pass 的跨性别者则应该使用与其被指派性别相符的卫生间;或者认为只有完成了特定行为(如激素治疗,性别确认手术等)之后才算是「真正」的跨性别等。

我还是没有明白什么是「脱跨入顺」,可以举个例子吗?

我还有二十多天就做性别确认手术了,你到现在二十七八都还有鸡巴。

某推文

这是一个「脱跨入顺」的极端案例,即身为跨性别者依然在对跨性别者进行 gatekeeping. 这个例子是反跨的。

写在 2024 Spring 开学之前

作者 雪糕
2024年1月10日 10:10

今年这个寒假过得好快,感觉明明好像昨天才放假,明天却要开学了。

出去玩

去了一趟南卡的 Pretty Place,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是和lzh,当时我们还在山下的 Airbnb 住了一晚。那次天阴,这次遇到了个好天,但冬天的 Pretty Place 也是 Frozen Place. 穿着羽绒服都很难抵挡山顶的风,但也有可能是我错怪了山了。我下面穿的是连裤袜+短裙。连裤袜这种东西和 leggings 是没什么区别的,在冬天穿了等于没穿。冬天防风保暖,还是要多层+空隙。

而后我们还去了夏洛特和 Asheville, 都不是第一次来,拍拍照片逛逛街,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了。在 Asheville 泡了温泉,很不错,只可惜不是天然的温泉。
回来没几天,又想去动物园,正好他们限时特价,门票只要五刀。去逛了逛,权当散心,没想到这么南的动物园居然还有北极熊。但是它在冬眠,没看到。不过幸好它在睡觉,我真的觉得北极熊在北极好好的,把他们弄过来真的是好惨。

依然是回来之后没几天,我又踏上了去 DC 的旅程。依然不是我第一次来,来这边主要是吃和逛。

当然,来都来了,也少不了拍拍自个儿,还有我精心挑选的六张邮票。



还去了 Natural History Museum(DC 的博物馆可真的是多),误入一间屋子,里面人头攒动,往前挤一挤发现是 Hope Diamond, 谁来送我一颗一样大的?

回来之后

跨年去看了烟花,晚上七点放一次,十二点放一次。我们决定看七点的烟花,不是不想看十二点的,实在是太冷了。

跨完年还是闲不下来,跑去了公园里hiking,亲近一下大自然。

冬天是瑟缩的季节,公园也没有春夏秋的好看。但冬日午后的太阳很不错,那时候适合晒晒太阳,也适合动动筋骨。

我做

寒假我也不是全然在家躺着。我的车已经有点年纪了,前阵子发现高位刹车灯有一个不亮了,本来想着约修车店,但朋友劝我自己修修看。我打开 YouTube 看了两分钟视频然后就学会了(本来换车灯也不难)。去商店里买了匹配的灯泡,回家就自己换了。有意思的是,在网上下单只要五刀多,去线下买却要六刀多。我进了 Walmart 看到价格之后果断出来了,在手机上下单然后pickup, 立省五毛钱,但为了这五毛钱,我跑去超市里买了好多吃的喝的,还在外面逛了三四个小时。五毛钱,让我不再宅家,做个阳光少年()。
我寒假里还开始在多邻国上学习日语。在多邻国上学习完全就是 Peer Pressure 的结果。在 DC 的酒店里,和我一起出来玩的朋友们躺在床上,一个个地都拿起了手机学语言,我如坐针毡,立刻下载了多邻国。我对日语一直以来都蛮感兴趣,我妹妹学的也是日语,所以就在多邻国上学日语了。到现在为止,每天都在打卡,虽然学得慢,但只要每天学一点,就总会进步一点的(吧)。
除了多邻国,我重拾了 Switch 上的 Fitness Boxing,每天打拳 15 分钟。但这个记录在第七天断了。那天我早上五点才睡,一觉醒来整个人非常不舒服,如果运动的话估计人要没了,所以就断了。熬夜的康复哪能一天就完成,我第二天没打,第三天也没打。等我觉得我好一点了我再重新开始,毕竟教练也说了,「不要勉强,偶尔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的。」

我看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792307-poor-things
刚放假的时候冒雨去了一趟电影院,一路上开着也是辛苦,鼎鼎大名的 Poor Things 居然只有一家电影院在放,AMC 和 Regal 都没有。不仅如此,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借来了 Closed Captioning. 很好用,但有了字幕我就会一直看字幕,虽然 Poor Things 这部片子听起来没有太多障碍。我还是一边看字幕,一边看电影。这部片子好疯狂好creepy好爽画面好梦幻,但看一遍就够了,二刷可能没什么必要。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983883
和朋友在家里看的,很暖心的电影。
https://www.themoviedb.org/tv/227004-the-brothers-sun
出乎意料地好看,但我不理解最后的这个结局,老爸被关了,老哥和老妈去台湾了,女朋友死了,怎么就能开心地开车走了呢?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772-home-alone-2-lost-in-new-york
过 Christmas 的时候看的,很适合在那个时候看,居然还有 Trump 客串。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429918
很温馨。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1047041
有点离谱,但还挺好看的。但我不懂怎么人工呼吸就等于亲吻了。

开学之前的想法

不想开学。

WP Post Heatmap 给 WordPress 博客添加热力图

作者 雪糕
2024年1月8日 14:37

简介

逛推的时候偶然看到椒盐豆豉的《如何给 Hugo 博客添加热力图》,正好有人需要 WordPress 版本,又正好我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 WordPress 插件,又恰好想「多多创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想着试试手。没想到 WordPress 插件做起来出乎意料地简单,整个开发和适配过程大概花了 2 小时 30 分钟(来自 WakaTime 的统计数据)。技术上的细节,在椒盐豆豉的文章里已经非常详细了,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去她的文章中看,或者直接查看源代码

在 Hugo 版本的基础上,WP Post Heatmap 使用 PHP 函数读取文章的日期,字数,标题,和链接;然后将其传给 JavaScript 文件渲染 echarts. 整个开发过程没有遇到太多困难,但的确遇到了字数统计不准确的问题:WordPress 默认的字数统计无法统计中文字符,所以我用了个迂回的方式来解决:

$word_count = mb_strlen(strip_tags(strip_shortcodes($post->post_content)), 'UTF8');

在 JavaScript 里,文章的字数单位是千字,保留两位小数:

const wordCount = (post.word_count / 1000).toFixed(2);// Word count of the post

安装和使用

当前版本:v0.01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n61c/wp-post-heatmap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ann61c/wp-post-heatmap/releases/download/v0.01/wp-post-heatmap.zip

安装方式:下载后在 WordPress 后台上传插件并启用

使用方法:在文章或者页面中,输入[_heatmap_]即可(请自行去掉下划线)。

在线演示:

如果你想要添加新功能可以在 GitHub repo 里添加 issue 或者在该文章下评论。

特别感谢 椒盐豆豉 分享的源代码。

The post WP Post Heatmap 给 WordPress 博客添加热力图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用 Cloudflare R2 作图床,迁移 WordPress

作者 雪糕
2024年1月7日 07:11

我的博客之前放在一台荷兰的主机上,那台主机上有 Minio 图床,有 WordPress, 还有一个额外的 web server. 我的主页是放在额外的 server 上的。之前,域名的 DNS 服务商还是 Fastmail. 虽然知道可以通过 cname 的方式来使用 Cloudflare 的 CDN, 但秉持着能用就不折腾的原则,我干脆没有用 Cloudflare 的任何服务。

而我搬进 Cloudflare 的初衷也很纯粹,单纯是想看有多少人访问了我的博客/网站。我之前没有加过任何的 tracker, 也完全不知道有多少访问量。Cloudflare 可以直接告诉我我的网站有多少访问。我不知道这个数据算高还是低,但光是看统计数据本身,就很让我着迷。

从 Minio 迁移到 Cloudflare R2

迁移过程需要 rclone. 一是因为我的博客年代久远,还有过一段时间是静态博客,所以文件路径不都遵循 WordPress 的默认规则,直接从 Minio 拷贝到 Cloudflare R2 是最简单省事儿的。二是现在 Cloudflare R2 的网页端上传有着诸多限制,网页上传繁琐且低效。

在 macOS 里安装 rclone, 并且分别添加响应的配置文件(CLI,很友好)。

brew install rclone
rclone config

Minio 和 Cloudflare R2 都属于 Amazon S3 Compliant Storage Provider, 直接选择对应的选项即可。 注意,在迁移完成之前可以先不修改图床所用域名的指向记录。Cloudflare 的 API 会提供 end-point URL, 而 Minio 的 end-point URL 在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是你图床的地址。

在添加完 remote 之后,就可以开始迁移了。

rclone copy /path/to/source folder remote:destination --progress

由于我们是从一个 remote 迁移到另一个 remote, 所以可以写成

rclone copy minio:source-folder cloudflare:destination --progress

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复制完毕,添加 --progress 可以查看进度。

迁移完毕之后,可以在 Cloudflare R2 的 buckets 里看到目录结构。

将图片默认上传到 Cloudflare R2

我一直以来使用的插件是 Media Cloud. 在 WordPress 后台直接搜索即可下载,可以选择很多服务商。我用 Minio 的时候就用的 Media Cloud 插件。在迁移到 Cloudflare R2 之后,直接在 Media Cloud 的设置里添加对应 provider 的配置文件,插件会自行验证有没有足够的权限(添加,查看,删除等)。

迁移 WordPress

WordPress 的迁移出乎意料地简单。先在现有的 WordPress 里安装 UpdraftPlus 插件,并且备份一切内容(数据库和上传的文件等)。在新的服务器上部署完 WordPress 之后,只需要安装 UpdraftPlus 插件,然后把之前备份的文件上传,即可直接恢复。新环境和旧环境最好使用相同版本的数据库和 PHP. 但我新环境是 php 8.2, 旧环境是 php 7.x 没有出现什么问题。But, YMMV. 使用 UpdraftPlus 恢复的插件和主题会因为权限问题无法修改删除,需要手动 chmod 一下。谨慎起见,还可以使用 WordPress 自带的重新安装功能让自己更安心。

在迁移过程中,可以暂时修改 hosts 文件来确认新环境下的 WordPress 是否成功运行。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在 DNS 服务商那里修改指向,然后上线了。

在迁移之后,理论上来说我的访问速度会提高。相比较之前在荷兰的服务器,我现在在美东,新服务器在美东,我这里 Cloudflare 回源美东会更快。不幸的消息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朋友们访问可能会慢一些,但只要我这里快就够了。

The post 用 Cloudflare R2 作图床,迁移 WordPress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性别确认手术

作者 雪糕
2023年5月20日 10:12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在今年的夏天做了性别确认手术。这对我来说是一段旧生活的结束,也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性别确认手术,可以点击这里:女性化手术 – 妙佑国际医疗

为什么?

有些人的确是会问我为什么,而我也真的很难说出一个原因。我本身的性别焦虑并不严重,对生殖器官的厌恶感只是「可以有,但我努力不注意到它就好了」。忽然有一天,我觉得我好像可以开始准备手术的事情了,因为好像我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而且也很少能有那么长时间的空闲能让我在术后休养。于是我就准备约了手术。
事情说到这里读者貌似会觉得,我好像是哪天突发奇想,性质盎然地准备手术事宜,好像这是一个很容易做的决定。但其实不是。我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厌恶感,或者换句话说,我不喜欢我自己。我不喜欢我的声音,我的外貌,我的精神世界,我写下的文字,我做过的成就,一切一切关于我自己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没有办法面对镜头,没有办法面对镜子,只因为我觉得对面画面里的人很丑陋很陌生;我无法面对我写的东西,只因在我读的时候我只能感到尴尬和羞耻;我没有办法大笑,只因我觉得这不是我。在很多时刻,我无法接受我自己;在大部分时刻,我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表演自信」。我想要做真实的自己,从点点滴滴开始。
我换了很多名字和昵称,只因我觉得哪个都不是我。我时刻经历着imposter syndrome,但我却不知道怎么办。人生中一共也没有几次能够认真地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而这次,我想好了。

它其实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真的是这么觉得的 —— 做手术对我来说不是什么 big changes, 而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好处是,我去海边玩的时候不用担心挑选泳衣。虽然我偶尔也有点body shame, 但我知道我的身材也不算是糟糕。我穿着泳衣我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与我外形不搭的外生殖器,而我可以用一种叫作 tuck 的方式把它藏起来。这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我真的不想再经历「提心吊胆」了,我想心无旁骛地去享受生活,而不是担心它忽然散开,被人发现。

那么象征意义呢?

我不在乎,我身边的人不在乎,我的朋友也不在乎。我没有收到那种「你做了手术,恭喜你成为了真正的女人」这种恭喜,我也没有收到过「你做了手术,但你永远也成为不了真正的女人」这种攻击。单单手术来说,它不能代表任何结果 —— 我不是因为做了手术就「成为了(真正的)女人」。
我最喜欢西部世界里的一段台词:

Angela: You want to ask, so ask.

William: Are you real?

Angela: Well, if you can’t tell, does it matter?

如果一个人看上去是女性,听上去是女性,表现的是女性,做的事情也是女性,那么这个人就是女性。男性亦然。而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要在乎象征意义。它没有意义。单单一次手术不会改变什么,它和吃饭,睡觉,买花,洗澡一样,虽然你好像有些地方不太一样,但你依然是你。

现在终于讲到了经历

准备工作

我在2022年初联系的 UNC Transgender Program,在年中的时候收到了他们的 return calls 告知可以开始预约第一次consultation。我本身已经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多年,去consultation的时候也没有特地打扮,只是简单地去了,问了想问的问题,然后回来约手术。第一次consultation我没有得到我理想中的回答,因为医师建议我最好就近入学。我当时正值申请研究生,他们说的就近入学应该仅仅局限于北卡境内,可我当时并不想继续留在北卡。但后来这不再是个问题,因为我要求把我的手术排在暑假。暑假之后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休养。

搞定了几封reference letters,搞定了保险公司之后,我的手术定在了这个夏天。我是惶恐的,因为我好多朋友都不会在身边。术后不可能一个人照顾自己,我甚至想好了到时候可以请护工,但幸好最终我的朋友们很给力,很感谢他们。不仅如此,我还担心医疗帐单。众所周知美国医疗费用高,而我又想自己cover掉手术的费用,所以我迫不得已地拖延毕业+工作+找工作。幸好我有一份工作,虽然低薪但足够让我攒点钱负担手术的费用。也正因如此我才能每天早上八点就去上班一上上一天,而我也终于感受到了我小时候身边的人说过的一句话「钱难挣 屎难吃」。幸好保险公司也很给力,approve了申请,在我攒够maximum out of pocket的时候我非常开心,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并且真的是靠我自己做到的。

术前术中

术前我时而紧张,时而坦然。引用我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我本以为我准备好了,但我其实是压根没有仔细想过。」手术当天的那个早上,朋友接我去医院的路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外面的天好黑,路上的车开得好快,我现在能坐在车里,谁又知道下次能「坐」在车里又是什么时候。到了医院门口的停车场,我记得是5:38分,我说,5:40再进去吧。我朋友说好。等到了5:40, 我又说,我们5:42再进去吧。她笑了。她知道我紧张,而我知道她也很紧张。

终于到了5:42,我进去了。一切行云流水,先check in, 再进入等候室,再进入房间,换衣服,签consent,打滞留针,见医生和麻醉。我朋友中途来陪我坐了会儿,我已经不记得我们聊了什么,但有朋友在真的安心很多。后来我被推去了一个什么地方,他们给我脸上罩了一个氧气罩,我就没有印象了。甚至没有让我从十倒数。这是我第一次全身麻醉,麻醉前很紧张一直在想要不要先写一份遗书,万一麻醉中死掉了怎么办?为此我还真的把我的手机密码告诉了我的朋友,以备后患。不仅如此,我还构思了遗书要怎么写,但最终因为我比较懒且我发现麻醉中死亡的概率过于低,而没有把它写下来。虽然如此,我的确是一直留有一份遗书的,以防哪天我遭遇意外忽然死掉了。

麻醉醒来之后,他们给了我东西喝。我不太能分辨是什么,但我好像一直在吃药和喝东西。我的朋友出现在了我的身边,她告诉我她一直能知道我手术的进展,而手术做的也比预想中要快一些。后来我被推入我的病房。我开始和我的朋友大声聊天,说话,因为我那时候还不怎么痛,而且感觉朋友在外面等了五六个小时应该憋坏了,趁我还能聊天的时候聊聊天吧!

术后

第一天遇到了一个很好的nurse,叫Samantha,大家都说她是个天使。她的病历也写得很好(是的,我会在护士换班之后看他们写的病历,以了解自己的情况。)晚上的nurse叫Molly,她也是个很好的人,晚上叫醒我给我止痛药吃。不过我第一天晚上没有怎么睡。一方面是担心自己乱动碰到手术部位,另一方面是还不习惯手上一直输液和腰酸背痛的自己。每次Molly来我都是醒着的。第一天我没有吃饭,morphine和麻醉的副作用让我茶饭不思且呕吐。

第二天的nurse是个不太有人情味的人。她打抗生素真的很痛,我和她说调慢一点她却说只要是药都会痛的。我当然知道这个!我只是想让它没那么痛。但幸好只有半个小时。晚上的nurse还不错,还蛮友好的,会关心我有没有吃饭。第三第四天白天的nurse叫Rodney,我也蛮喜欢他的,他说话的调调很有意思,经常惹的我心里想笑。幸好他听不见我心里咯咯咯的笑声。他也很耐心,我问的问题(我真的很爱问一些没有营养的问题,比如,你给我输血的时候要叫另一个nurse在场是因为规定如此吗?)他都耐心地回答,没有敷衍的感觉。他是我第二喜欢的nurse!我第一喜欢的nurse其实是那个关心我有没有吃饭的nurse,她连续陪了我两晚。她不仅关心我吃什么,我们还聊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她后来给我止痛药也非常大方,不仅如此,还愿意把IV断开几个小时让我感受一下自由。我真的很感动!只可惜她只在晚班,而且只和她呆了两个晚上。我愿意为了她和Rodney再去住几个晚上!

在术前我买了好些零食,在所有零食中,吸吸果冻和旺仔牛奶是最管用的。吸吸果冻可以火速补充糖分,在喝下去的一瞬间不再头晕眼花,而旺仔牛奶则色香味俱全,且有一些饱腹感,不必担心喝完肚子呱呱叫。在我不怎么想吃饭和不怎么能吃饭的时候,幸好有这两样东西帮我度过难关。除此之外,医院提供的食物也很精美,我总是喜欢点蛋白质最多的食物。在我为数不多的几天里,我点了牛排还点了catfish, 现在想想还是情不自禁地想再吃点。在身体不便且经常有呕吐反胃感觉的时候能吃上这些东西真的是一种幸福。Waraji的鳗鱼饭也很好吃!从来没有这样感激过鳗鱼饭!

我很感谢我的朋友们,排班来陪伴我。我是一个非常需要人陪,非常需要与人相处的人。如果只有我自己一个,我可能会一个人闷闷不乐想东想西。如果不是有我朋友们的给力支持,我自己一个人是很难面对这一切的。

术后的疼痛管理还好,我比较倾向于多吃止痛药。在医院期间,我忍受的最高的疼痛在5/10, 大部分时候是3-4/10. 回家之后我的疼痛程度差不多也是3-4/10,后来慢慢降低到了1-2/10,在拆掉dressing之后我的疼痛回到了3-4/10,而这几天则是在1-3/10徘徊。整体来说,我对UNC的疼痛管理很满意。

截止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恢复到之前的行动能力和水平。我很感激来我家看望我的小天使,我的室友们,带我去医院并且等我等到手术结束且连续几个白天一直来陪我的陈天慈,和术前术后指引我很多的叶子,临走前一天特地来我家见我一面的李泽昊,详细教我怎么术后照顾自己的尤诺,以及许许多多其他一直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小伙伴们:姚怡宁,李琳,阳仪洁,徐心仪等等等等。

手术做完了,然后呢?

好好活着,开心地活着,别死。

The post 性别确认手术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2023 年终总结

作者 雪糕
2023年12月29日 09:37

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上次写年终总结,仿佛还在 2022 年。

往年回顾

在 2022 年终总结的结尾,我列了几项希望能在 2023 年达成的事情:

  • 多写作,尤其是长篇写作
    • 做到了 •͈ᴗ⁃͈
    • 今年光是博文就写了九篇,相比前年的三篇,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 获得新学校的 offer 或者工作 offer
    • 我两个都有了•͈ᴗ⁃͈
  • 精进身材管理,多健身多运动
    • 没做到 ꒦ິ^꒦ິ
    • 我尽量每天出门一趟,所以算是「多运动」了。
  • 拒绝内容推送
    • 做到了 •͈ᴗ⁃͈
    • 养成了不看朋友圈的习惯,也不太常刷小红书等其他社交媒体。其他社交媒体我用时间顺序浏览,所以不算内容推送
  • 赚五位数的钱
    • 做到了 •͈ᴗ⁃͈

变化

学习与工作

今年想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件是永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前我会说,我可以写前端,我可以写 Python 做 Data Analysis, 但我现在要说,我真的很讨厌做这些事情。不仅如此,我还有很多讨厌的事情,比如被当工具人,比如被迫做事,比如做一些浪费我「灵气」的事情。

在大部分时候,做一件事情,你大概率不会是做得最好的那个,也大概率不会是做得最差的那个。但当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你更有可能是做得最差的那个,更没可能是做得最好的那个。善待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与此同时,我告诉自己,有对比才有所谓好与坏。学习,工作,生活,对待自己,皆是如此。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被所谓的分数与成就迷惑了双眼,也不要因别人的进度与生活而感到焦虑。我现在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这只是我现在的状态,是我生命长河里短暂的一瞬,我会焦虑,我会苦恼,我会忧愁,我会厌倦,我会高兴,我会欣赏我自己,这些在当下很重要,但也只是在当下很重要。

缺勤不会怎么样,代码没写出来天也不会塌掉。我听过,见过,也经历过比这更糟糕的事情。没有什么事情能值得我不睡觉,如果有,那第二天就多睡一点弥补自己。

永远不要上不喜欢上的课,不要用你不喜欢的技术栈,不要和奇怪的人玩。

情绪 / 健康

今年身体和去年相比,稍微有点不健康。好消息是,今年的例行检查得知肿瘤没有变大,我很开心。我不想再游走于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了,劳心劳力。另一个好消息是,今年的手术我也康复得很好,现在能跑能跳能倒立,感谢朋友们的关心与照顾。

今年从十月底开始频繁生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烧了四五余次,也断断续续在咳嗽。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可能是有些太过劳累?也可能是身体免疫力下降了。以往我一般不会生病,难道这就是年纪增长的必经之路?

情绪方面,学会了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主动拉着别人聊天,去湖边散心,或者其他的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今年比较焦虑:学习上怕毕不了业也怕申不到心仪的学校;工作上怕别人发现我很菜;生活上,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让我身心俱疲,而且自己有点不太自信,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多爱自己一点,多自信一点。

最近几年很健忘,这可能是我的一种保护机制。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多更新博客,多多记录自己的生活。

旅游

今年去了不少地方。今年年初和朋友在夏威夷跨年。三月份去了一趟南卡的 Pretty Place 和 Charleston. 七月份和面包,rina 她们去了北卡的海滩。九月去了一趟大烟山,顺便逛了一下附近的小镇。十月去了 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见了鸟鸟。十月底还去了一趟芝加哥参加朋友的婚礼,祝她们永远幸福。十一月初去了一趟洛杉矶,参加了 SWE23, 顺便见了 10 多个网友。十一月底开车去了新泽西过感恩节,吃了人生中第一个 speeding ticket, 决定这辈子再也不要在 VA 开车。十二月放了寒假,又去了一次南卡的 Pretty Place, 又去了夏洛特和 Asheville. 24 小时旅游马拉松,凌晨两点出门,第二天凌晨两点到家。虽然写年终总结的时候还未成行,但今年结束之前还会去一趟 DC. 从 DC 回来了,玩得很开心,去了 Postal Museum, 吃到了快乐小羊,有机会再去一次。

这么看来我真的去了蛮多地方的……怪不得赚的钱不够花(bushi

家庭 / 个人生活

家庭方面很难说好与坏。父母开始更加频繁地问我到底有多少工资,也让我开始有些对父母感到失望。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还不知道要怎么应对,所以还在考虑要怎么面对(与我脑海中)不一样的父母。

与此同时,我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也逐渐不特意设置对父母不可见。长大之后,我意识到和父母能够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和他们的视频聊天也越来越多。我也发现,他们一直以来都希望我可以多与他们联系。现在和父母视频聊天的频率更高,由之前的两周多一次到现在的大约每周一次。

去年我给我妹买了一台 iPhone 13, 今年因为经济原因和金钱观的改变,没有给家里人买太多贵重的东西。买的大多是生活用品和保健用品。

在个人生活方面,我第二次开始慢慢尝试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需要和期待。自信一旦被摧毁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塑,我现在依然在从 2020 年发生的事情中慢慢恢复。

友情 / 社交

我今年在线下见了一些网友,与之前的朋友也在保持联系。今年有了一颗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愿意交朋友了,也不再为朋友设置许多前置条件。

在 2020 年左右,我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也为了维持自己与外界有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我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一些「指导方针」,比如定义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同学等等,和一些其他的与人相处的底线与期待之类。现在我慢慢感受到对生活有了更多主动权,也慢慢开始掌握了生活的节奏。

但依然有一些缺点需要改正,比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直面自己对朋友的期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会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财务

依然需要赚更多的钱来维持我的生活水平。以我这个旅游和花钱的频率,我可能得需要非常有钱才行(笑)。今年的收入超过五位数,明年的目标是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 30%.

碎碎念

2022 年的夏天,我心血来潮联系医院,问能不能约手术。当时我在北卡的海滩,在车里接到了护士的电话,然后约了面谈时间。短短几分钟,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面诊时间已经约好了。几个月后和医生见了面,开始讨论手术时间,开始研究怎么支付手术费用,开始思考手术后怎么照顾自己。

我没有等很久,从第一次打电话到推出手术室,一共等了也才一年左右。一切对我来说都发生得太快,我本以为会等很久,但并没有。我找工作也是如此。今年毕业季,我去了两次学校的 Career Fair, 去了一次 SWE23, 还在网上投了点简历。我在 Career Fair 上就是玩,我是准备了一些简历,但我去 Career Fair 像是逛菜市场,只去感兴趣的铺子前问上几嘴。我一直觉得我肯定能够找到工作,但我自己给不出任何缘由。我上一篇文章中说我投了差不多五百封,那其实是为了照顾读者体验,编造出来的数字。我投的简历一共不超过三位数。我会觉得很愧疚,我明明没有做什么,我就找到了工作;我好像也没有花费什么代价,我就拿到了诊断书,约到了手术,且康复得很好。我以往都不好意思说,但我今天看到面包发的朋友圈,有几句话真的醍醐灌顶:

好像找工作确实很难。但我只需要去打开社交软件,然后随便抽查几个好友,问有没有工作,于是便找到了工作。
于是我突然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谬的地方:努力融入规则的人会被随时被规则淘汰,融入圈子的人才会被圈子所指手画脚。但到底是意识到了这些的人才会得到,还是得到的人才会轻描淡写说自己的感想?

面包

我今年拿到的 PhD offer, 我一投就中了;我今年的手术,打了个电话就约上了;我今年找的工作, manager 很喜欢我,面了两轮就让我进了。之前我不写这些,是我觉得我好像不配这么「成功」,但我现在在慢慢告诉自己,我只是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人做喜欢的事情就应该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收获。

未来

最骄傲的三个成就

  1. 今年运气很好,手术恢复得很好,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2. 今年还在做 LGBTQ 公益,为社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开心。年末还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很开心!
  3. 除此之外,今年「行万里路」,认识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小伙伴。

最大的三个挑战

  1. 我在最后一个学期,18 学分的同时还每周工作 20 小时。虽然很辛苦,但写代码真的很快乐。
  2. 声音训练。我的声音训练一直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我的发声问题主要是位置靠后,且发声多用嗓子,以至不能做到「气沉丹田」,这是腹腔力度不够和过去的坏习惯导致的。
  3. 试着接纳自己。与去年相比,我今年更少 emo, 对自己也比往年要更好(比如不会再因为自己达不成目标而惩罚自己,且惩罚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明年最主要的愿望

  1. 多读书观影。现在的优质影视作品越来越少,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曾经看过的电影电视剧(比如 Yes, Minister 和 Yes, Prime Minister)。我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多锻炼自己的专注能力。我有一些疑似 ADHD 的症状,很难说到底是不是 ADHD, 但少刷手机和少浏览碎片信息应该会有助于我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恢复。
  2. 更加接纳自己,爱自己。比如,我一直以来都讨厌照镜子,今年在慢慢地接纳镜子里的自己。希望明年可以更加接纳自己,至少要勇于照镜子。
  3. 希望赚到更多的钱,要求不高,增长 30% 就好。
  4. 多写代码,今年在 GitHub 上一共有 335 个 contribution, 希望明年可以增长至少 30 %.
  5. 多创造。今年没有太多自己的创造,许多代码和项目都是别人说了所以做了。多多创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满意别人也满意。

不仅如此……

截止到 12 月 21 日:

今年的平均睡眠时间是 6 小时 41 分 59 秒,平均睡眠心跳 58.01 次每分,白天平均心跳 77.04 次每分。

今年一共锻炼了 44 小时 53 分钟,其中有 64 次室内走路,4 次椭圆机,和 3 次功能性力量训练。全年消耗 114, 255 卡路里,一共走了 1,433,398 步。

今年我玩了 92 小时的《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45 小时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总游戏时常大约 140 小时。

今年看了 20 部电影,18 部剧集,看了 1 本书,到现在还没看完。这本书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感谢大家读到这里,我们来年再会。

The post 2023 年终总结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UNC MSIS (Software Dev Track) 第一学期就读体验

作者 雪糕
2023年12月14日 06:19

今晚考了最后一场试,交了最后一篇paper,解放了。

2023.12.12

前言

我本想用「项目介绍」作为这部分的标题,转念一想自己很难写得面面俱到,就用「前言」作引子吧。

UNC 的 MSIS 属于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SILS), 也就是 iSchool。iSchool 有很多种,总结如下:

  • Schools of Librarianship 的前身,这些 iSchools 会提供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认证的学位, SILS 就是其中之一。
  •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s 的前身,这些 iSchools 更多关注于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 Irvine 就是其中之一。
    • 也有一些更混合一点的学院,比如 Indiana School of Informatics,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学院的一部分来自于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另一部分来自于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 Schools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的前身。也有一些混合的学院,比如 Rutgers 的。
  • Management or Business programs 的前身。

UNC SILS 在 2022 年春季有过一次课程改革,实行了新的 Curriculum, 无论是 MSIS 还是 MSLS 都把必修课的数量减少到了两节。与此同时可以更自由地选择 bins: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Organizations, Technology, People and Communities. 只要满足了 bin 的要求,就可以毕业。在 Technology bin 里有一些看上去很「硬核」的课,比如 Database, Web Development, 和 Visual Analytics 等等。不仅如此,在UNC 的 MSIS 项目里有相当一部分 Computer Science 背景的教授和 advisor, 目前来看,UNC 的 SILS 和 2022 年之前相比,的确是更 “technical” 一点,也更适合作为一个不错的保底选项

为什么说是保底选项

我不觉得 UNC SILS 是任何人的 Dream School。对于公立美本学生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申请一所私有的研究生学校来「圆梦」,这些学校可能是高排名,回国辨识度高;也有可能是区位好,提供的就业资源多;也有可能是位于大城市,生活方便,恋爱的可能性大。对 UNC 来说,这三点都不满足。

排名

UNC 的排名很高,但在国内的辨识度不高。以我身边人(在国内)为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北卡在哪里,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北卡蓝,却以为这只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在北卡,杜克大学的名声比其他几所学校高出很多,比如杜克大学在昆山有分校,杜克大学的转码项目甚至都比 UNC 的更受欢迎。因此,在意排名和知名度的同学可能不会申请这所学校。

位置

RTP 地区的发展的确很不错,有一些知名公司的总部在 RTP 地区,比如 Red Hat, Lenovo 等。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其他知名公司的 Office 在 RTP 地区,比如 Google, IBM, Microsoft, Cisco 等。虽然有一些大公司在,但公司数量于规模和加州,西雅图,纽约地区相比还是有些许差距,但因此在求职方面的竞争也小一些,很难说孰优孰劣。不仅如此,由于 UNC SILS 的 sde 方向的校友不多,参加这个项目可能不利于 networking, 因此内推或者遇到同项目的校友可能有些许难度。

生活

和 Raleigh-Cary 地区相比,Chapel Hill-Durham 地区真的是一片荒芜……没吃的没喝的没玩的。整个 Durham 没有一家 Trader Joe’s, 连 Vermont 的 Burlington 都不如。Chapel Hill 是大学城,如果偏爱中餐的话可能会让你失望。学校旁边最繁华的街叫 Franklin Street, 仅此一条街,别无二家。如果有车的话生活半径会更大一些,好吃的更多一点。

课程体验

INLS 777: Perspectiv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eople

教授:Melanie Feinberg

这是 SILS 的两节必修课之一,777 这节课每个老师的上课方式不尽相同,不同 section 的 workload 和侧重点也不太一样。Melanie 人很好,会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写评语也写得很用心,并且看得出很热爱 SILS. 课上会要求 collegiality points, 可以理解为 participation points. collegiality points 有很多种获得方式,在课上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者 collegiality points. 如果要在课上参加讨论/发言,或者要完成 reflection essay, 那么需要读一些 paper, Melanie 会提供一些 preview 和 summary 来引导你读 paper, 大多都不是理工科类的 paper, 所以理解起来没有太大难度。课程一共需要写四篇 reflection essay, 每篇要求 1k 字。这节课整体不难,可以认为是水课,比较好拿分。

这节课对转码/CS/SDE, whatever programming related 的帮助可以说是没有,但如果一定要说能力提升安慰自己的话,可以提升一些语言水平,和读文章的能力(如果想搞 research 的话)。平时要花费的时间一般也就是上课之前读一读文章的 15 – 20 分钟左右 + 写 essay 的 2 – 3 小时左右。总体来说不是一节枯燥的课,我的评价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INLS 690-270: Data Min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教授: Yue (Ray) Wang

背景:我之前在文章 2023 Fall 申研总结 ✅ UVM / UNC / NEU / WPI 里写过(也可能没写,记不清了),我对 Data Science 是有一些兴趣的,且我之前上过几节非常基础的 Data Science 课。因此我的留学顾问推荐我申请 UBC 的 Data Science 项目,可我当时对 Data Science 的兴趣并不足以支撑我申请这个项目,以及我不明白Data Science 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就没有申请。因此我决定在 UNC 上一下 Data Mining 看一看真正的 Data Scientist 是都是怎么做的。

这是一节 Data Mining 的课,如前文所述,也是我比较期待的领域之一。我在上了几次课之后迅速对这节课和 Data Science 丧失兴趣:

  • 一方面是我的确没有夯实的 Data Science 相关的基础。我在本科仅仅上过一节统计课,当时就学得晕头转向。
  • 另一方面这个老师的讲课比较枯燥乏味。上课的一般流程是照本宣科地在台前演讲,老师把每一页 slides 念完然后开始学生的 presentation(in selected topics), 对于我来说这其实是很无聊的。
  • 不仅如此我们的作业有点太少了。一共只有三次作业,而且都不太难。作业一般会要求你根据 provided code 来修改。这种作业方法我只能说见仁见智,但一共只有三次作业,有点太少,并没有觉得从作业里学到很多东西。
    • 如果完全不改直接用 provided code 来跑数据,那你能获得 80% 的分;
    • 如果你稍微修改一下,超过了 baseline,那你就能获得 100% 的分。
  • 我们还有一些 group project。我在 group project 里的是做 data collection 和 precleaning, 这是我少数会做的部分之一…… data collection 就是用 selenium 或者 curl 直接请求 API 获得数据,precleaning 就很简单地把 json 文件改写成 dataframe 的文件,然后加一些判定删掉不需要的部分。

在上课,做作业,和做 project 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队友们说的和做的我完全听不懂,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节课我上错了,这个领域我「感兴趣」错了。我的确不应该来上这节 Data Mining 的课。

现在上完了之后回过头看,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枯燥。如果让我重新再来选课的机会,我不会上这个课。这节课对转码/CS/SDE, whatever programming related 的帮助可以说是没有。的确是会要你会一点 Python,但是太基础了。想搞 SDE 的不要来上这个课。

COMP 421: Files and Databases

教授:John Majikes

这是目前来说我在 UNC 上课体验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但和 NC State 的 Dr. David Sturgill 相比还是比不了。说话生动有趣,课堂上很是欢快,会开一些玩笑/自说自话。英语发音清晰,思维活跃,有自己的一套 online teaching tool,比自带的 Canvas 好用很多。上课的时候最喜欢说, when I was in IBM, when I was in Oracle… 听起来像是很有故事的人,翻了一下他的 LinkedIn,经历的确是很丰富。现在教授身体抱恙,上课且上且珍惜。

他的 online teaching tool 用来做 worksheet(课堂上和课后),也可以用来考试和做 games (可以理解为 practice exam, but a more interesting version). 一个特点是如果你做对了那么会有即时的反馈告诉你做对了。这在考试和平时练习中很有用。据他所说,SQL query 是用 Java 实现的 SQLite,整个网站则是由 Python 写的。没有试过 hack 他的网站,但研究过怎么 hack. 后来因为懒得惹上事儿就什么都没做,我甚至做作业都听他的话用 Chrome 而不是 Firefox.

除此之外还有 5 个 Assignment, 你也可以知道你做对没做对。Assignment 需要下载 Anaconda 用 Jupyter Lab 或者 Jupyter Notebook 做,然后直接提交到他的系统里面去。他的系统里有 grader,会自行跑一遍你的 code.做作业和考试的体验很好。btw 他的防作弊系统还是蛮酷的,之前看他曾经有过反作弊的研究论文发表,作业也有 logger 来定时监听你的操作,所以记得遵守 academic integrity.

这节课会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写 SQL 语句,理论和实践都能锻炼到。最后的作业不会让你设计一个 database,但是会讲一些怎么设计 Database,和一些 Normalization 的部分。体验感很不错,上完这个课觉得自己什么 SQL 语句都能给写出来,很有满足感。

这节课对转码/CS/SDE, whatever programming related 的帮助还是蛮大的,可以 make your story sound. 如果没有学过 Database 的可以上一上,如果对 Database 感兴趣的可以上一上。不仅可以上 421,还可以上 521. 都是 Database, 但我这个学期好像没有开 521 这节课所以就上了 421. 鉴于研究生只要上 400 Level 以上的课都算学分,那么我觉得上 421 也蛮好的。

INLS 523: Database Systems I: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s

教授:Ramana Chamarty

我这学期上了两节 Database 的课。主要是为了满足 bin 的要求。而且既然已经上了一节 Database 的课了,那么同时再上一节可能会轻松一点。事实上的确如此。这节课算是 intro 里的 intro。这节课的内容大概是简单的 SQL Query,画 ER Diagram,写 Normalization,和做个 TED 演讲……什么正经课会把 TED Presentation 当作 Final Project 啊?由于我这学期上了另一节 Database 的课(COMP 421),我可以说这节课我是一点都没有学过……完全是吃 COMP 421 的老本(因为计算机学院的课上课节奏更快,内容更多,练习机会更多)。如果把 COMP 421 的难度认为是 7 的话,那么这节课的难度就是 1 – 2.

如果单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的话,这节课是可以上的。但如果你问我学到什么东西,我只能说没有学到很多。首先是几乎没有上手实操过 SQL Query,大多时候都是看教授的演示(还经常失败……),然后讲了很多 Database 的概念和特性。我是觉得在计算机领域,或者更广阔一点地说,在 programming 方面,依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几乎没有上手实操过 SQL Query,所以考试的时候也基本上是选择题,比如:判断以下 SQL 语句的作用,和哪个是正确的 SQL 语句之类,感觉难度不大,且没用(毕竟 SQL Query 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白话了……)

的确是没学到什么……如果一定要我说学到什么了,那就是 Lock 吧……但依然只是讲了一下概念,并且做了一下计算,实际做的东西比较少。这节课对转码/CS/SDE, whatever programming related 的帮助可以认为是入门级别,和自己看一下 online tutorial 的效果差不多。

INLS 582: Systems Analysis

教授:Emily Kertcher

这节课非常水,没有 attendance 要求,project 是定位目前学校里的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写一篇 paper. 虽然一节课的标定时间是 3 小时,但一般情况下教授会提前下课,因为真的没什么好讲的……这节课我没觉得自己学到什么,甚至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做什么的。这节课对转码/CS/SDE, whatever programming related 的帮助还是蛮大的,你可以不去上课或者把课上的时间专门用来改简历投简历和面试……

找工与个人心得

我投过大概 400 封简历,职位包括但不限于(都是 Intern):Software Developer, Back-end Developer, Front-end Developer, Full Stack Developer. 收到了很多拒信,但没有算过具体数量。SILS 本身没有 Career Fair,所以可能要蹭一蹭隔壁的 Computer Science 的 Career Fair. 我还去参加过 NC State 的 Career Fair(任何人都可以进,alumni 和在校生一样可以提前一小时进),和 SWE23. SWE23 在所有 Career Fair 中体验感最佳,效果也最好。我后续收到的一些 reach-out 有相当一部分来自 SWE23. 不仅如此,我还找人内推过本地的一些公司/office。我没有数过我收到多少 OA 和 VO,我收到的 software intern offer 纯属运气好。

如果你在寻求建议

我不觉得现阶段我可以提供任何建议,我甚至已经写好了几段「建议」,但我最终删掉了。如我之前所说,我很多时候只是运气好,并且我是喜欢写代码的那种人。我平时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看代码,写代码,和给自己的网站添砖加瓦,顺便再整点花活,比如搞个 bot, 加点 automation, 给自己的输入法加点词库,给浏览器整个竖着的 tab 栏,等等等等。在我做这些的时候我是单纯出于兴趣,而非有人要求或者我受雇做这些。我没有办法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可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代码)时,会更投入,且更得心应手吧。

记得之前有一阵子,我一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 Jetbrains Idea 改代码,改失败了就起床洗漱,洗漱完边吃饭边看剧休息,恨不得剧能播得快一点,饭能吃得更大口一点,然后再继续写我的 project。当时消耗时间的方式是写代码,因为我经常发现,只要一抬头,时间就已经过了两三个小时。那时候是夏天,天很长,不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日照时间。临日落时分自己会纠结,是趁现在去看夕阳呢还是继续写代码呢?有时候一不小心甚至会错过看日落的时间,跑着出门享受一天中能见到太阳的最后几分钟。湖边漫步结束,回来继续写代码,从桌子上写到床上,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可能是当时比现在要年轻一点,身体还承受得住,现在只能被迫多睡觉。

我在网上认识一些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性别一只手都数不清,我很感激在我写不出代码发疯的时刻,有网友可以鼓励,安慰,和支持我继续写下去。我也很感动在我上课上到头脑爆炸的时候,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们和我一起出去玩散散心。果不其然又写了这么多,既然都写到这儿了那我就顺着说下去了: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后记

我一般不喜欢写这么条理清晰且给人以指导作用的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已经丧失了继续写下去的兴致,所以我决定不勉强自己,就此收手。我可能会在之后再更新文章,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另写一篇。如果你有意见,建议,和想法,欢迎在评论里给我留言。

The post UNC MSIS (Software Dev Track) 第一学期就读体验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自驾去新泽西

作者 雪糕
2023年12月6日 13:20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是2018年底买的车,开到今年(2023年)才开了两万多 mile,而我的车刚买来的时候也才开了两万多 mile……所以我很早就下定决心多开车。我本身不是一个很爱开车的人,更何况我还很宅。但,买都买了,大过节的,不开放在那多浪费,更何况感恩节期间从这里飞去纽约/newark 的价格真的超贵(四五百刀起步),是我现在还负担不起的价格。
所以我很早就和朋友说我会开去她那玩,但我心里一直没底,一方面是我自知我的车技不太好,另一方面则是我已经不再年轻,没法开很久的车(但为了防止疲劳驾驶,每开几小时还是要休息一下)。很幸运的是我有个同学她感恩节要去纽约看草东的演唱会,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一起开去纽约。纽约和新泽西仅仅一河之隔,距离很近,在我看来新泽西很像是纽约的后花园,干净整洁安全便利,在纽约工作生活的社畜回到新泽西的家应该会超级幸福吧。

开去纽约

直接开去纽约有点无聊,所以我们决定先开去 Virginia Beach 瞅瞅,毕竟从来都没有去过。

但是……下雨了

下雨了
阴阴的海
海景

整个旅程,从家到 Virginia Beach 的酒店,再到第二天出发,一直都在下雨。什么时候下雨都好,但就希望不要在我出去玩的时候下,也不要在我在外面的时候下。这下老天爷猜了我两个雷点,我非常难受我要提出抗议!

不仅下雨,还被警察 pull 了


一直都知道 Virginia 查超速查的比较严格,但我上次去 Virginia 什么事儿都没有,想着可能只是人云亦云。没有想到第二次去就被 pull 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事发前几分钟,我开车开得好好的,突然发现我前后怎么没有车,远远望去前面有几辆车,我就想追上前面的「大部队」,跟着别人的车开。可能是我追的时候速度快了点,追上了之后发现右边的车开得好慢,所以就想着超车超过去。还没超完呢我就发现,欸,怎么路边有一辆车停在那里,然后我意识到可能是警车,所以我踩了刹车。在我还没有越过那辆疑似警车的时候,它的灯已经亮了起来了,我想,可能找的不是我,于是我就照常开,但没有想到那辆车就跟上了我,我因为曾经看过很多警察 pull 人的视频,我知道这个时候我能做的就只有靠边停车,所以我果断打灯靠边停车(这真的是我最果断的一次),然后等着警察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 pull……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超了多少,想着第一次说不定给个warning就让我走了,但事情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顺利。警察和我说我超速超过20mile/h 是 reckless driving, 已经是 misdemeanor 了。我想着这下完了,但它话锋一转说可以我不能开这么快,我说我只是跟着别人的车开罢了。他说在Virginia不能跟着别人的车开,要遵守限速。看完我的registration之类的东西后,拿了我的驾照,去给我开ticket了。我拿到手之后甚至没有怎么听清他跟我说的是什么,他就开走了。但我大概听到就是说,我可以直接交钱不上庭……
虽然知道直接交钱好像方便一点,但我总觉得不对,所以就发了推文和朋友圈问了一下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经历,然后大家给我出谋划策。

分析

我一开始真的是茫无头绪,但朋友圈里的几个好友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评论:

我也是在VA 请了律师 啥记录都没有
直接付款最不划算。就在家等着没几天会有很多律师主动寄信过来,到时候查一下哪个review最好,选个review好离court近的交钱会帮你搞定。一般律师费100-150,帮你搞定后会有个minor ticket差不多也要100。但是保险基本就不会涨价
可以找律师打掉!怎么样都会有记录但是直接付罚款相当于认罪会影响保费
有记录的,不管在哪 我第一次在NC也是超速20,找了律师上法庭,第二次在bos超速,找了律师上法庭,然后NC那边就通知的吊销驾照,你别第二次被抓就行
想赖掉的话可以出庭试试,会留下记录
Infraction 不留 Misdemeanor 就留。你这个20+超的很多了,我觉得你先考虑一下是不是要改正一下驾驶习惯,对自己和别人负点责。其次你看他给你write up的是哪一条法规,然后看他是违规还是轻罪。违规推荐不要直接交钱,去法院让他给你安排交通学校学习,虽然会稍微多交一点钱,但是不留点数不会涨你的保费(能省很多钱,你一次20+超速你的保费涨50%左右)。如果你打算直接交钱不需要上庭。 如果给你write up是轻罪,推荐找律师。你运气不错462-87是infraction…
别自己交罚款 这相当于 plead Guilty 会有记录 多找几个律师聊聊 看谁有本事把它reduce成non-moving violation 这样就不会记分涨保险 能dismiss是最好的 你应该很快就会收到各种律师的信了

总结一下大概就是三个走向:

if pay_money_directly:	 
    guilty = true;	 
    going_to_court = false;	 
    record = true;	 
else:	 
    if find_a_lawyer:	 
        case = dismissed	 
        guilty = false;	 
        going_to_court = false;	 
        record = false;	 
    if going_to_court:	 
        guilty = false|true;	 
        record = guilty;	 
        expensive = true;

我现在打算找个律师,但还在等信,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收到律师的广告。如果等不到的话就在网上搜一搜,货比三家。

被 pull 之后

被 pull 之后我开得极其小心,中间和同学换着开了。她有点不太熟悉车和美国的驾驶习惯,一不小心还闯了收费站。但开着车还是蛮开心的,虽然外面是阴天,但有车有景有人有树有湖看。

日落时分
日落时分
过桥
过桥
上桥
上桥

到达纽约 / 新泽西

到了纽约停好车,朋友嘱咐我说你先把饭吃了,她写作业正烦着呢。所以我在路上就约了在纽约的另一个朋友一起吃了个饭。上次去纽约也是见朋友(那个写作业正烦的朋友),来多了也就无感了。感觉大城市都是虚无,走在大城市的人流里,我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大城市里没有自己的位置。这次我又坐地铁来到 ktown,一路上感到些许激动,些许焦虑。激动是感恩节假期已经开始了,待会儿可以见朋友,迟到好吃的;焦虑是因为看到同龄人的起起伏伏,难免担心自己的前途会不会一片坦荡。这次来纽约,少了一点轻松,多了一点无形的压力。

晚上和朋友去了一家叫青花椒的店,看着评分 4.4,感觉应该还不错,菜品果然是 4.4 的水平。

这个应该是牛肉粒……?还挺不错的,有点嚼劲儿
这个应该是牛肉粒……?还挺不错的,有点嚼劲儿
招牌菜青花椒鱼,评分的话 7.5/10 吧。
招牌菜青花椒鱼,评分的话 7.5/10 吧。

吃完饭就去朋友家住了,真好,感觉非常安全美满幸福。

很喜欢夜景,很喜欢落地窗,很喜欢冬天坐在落地窗前看夜景。

鸡鸡!
感恩节晚饭食材
朋友在做感恩节晚饭
做好啦!
干杯🍻!!
uno play
乖巧猫咪
慵懒猫咪
纽约某处
肠粉!
好可爱!!
好可爱!!x2
美食
爱心早餐
烤鸭!
martini~
羊排和鱼
干杯🍻!!
Hudson Yards
臭美一下

回程

依然是下雨……但没有被 pull (x

后记:我这篇文章是在 11 月 30 日写成的,但一直没发,一方面是觉得写得太流水账,发出来没意义;另一方面是觉得总落下点什么。现在决定先发出来,等之后有想法了再新写一篇文章或者补在后面。写于 12 月 6 日凌晨。

The post 自驾去新泽西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记一次生病——从芝加哥到洛杉矶

作者 雪糕
2023年11月1日 12:01

我前阵子简略写了篇这次朋友结婚的文章,当时是在从芝加哥返回途中。回家之后的那天晚上我很累,我知道第二天要起来上课,上班,然后晚上还有个midterm. 第三天我就要飞洛杉矶参加 SWE 23 了。不记得是多久睡的了,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嗓子哑了。真奇怪,我明明没有怎么说话,怎么嗓子哑了呢?到了下午时分,我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晚上考 midterm 的时候我已经到浑身发冷的程度了,我当时可能是发烧了,但我还没有意识到,只是单纯觉得自己好冷:「UNC 好差劲怎么连空调都舍不得开?」

回家之后室友描绘我的脸「不同寻常地红润」,我一边嘴硬一边翻出体温计放在自己腋下:「说不定我气色是真的好。」几声嘀嘀响过,我拿出来看温度,呵,只有 36.5 度,也没什么嘛。但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吃了一粒 advil.

第二天要赶飞机,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一觉醒来量了量体温,好家伙,37.5 度。我当时行李还没有收拾完,我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但我想:「酒店定的是我的名字,如果我不去的话那和我同行的几个人都住不进去,而且大不了在酒店里睡两天,那还是去吧。」犹豫了十分钟后我重新开始收拾行李,然后离开了家。那时,太阳刚刚跃上地平线,黑色在慢慢褪去,我望向东方橘紫色的天空和自己说,今天好冷。

飞机中间要中转,3+3+3,一共花了九个小时的时间才落地洛杉矶。在最后一程飞机上我非常不舒服,量体温发现已经38度多了。落地之后我第一件事是发邮件给老师请假说自己生病了,现在想想真的没必要。从洛杉矶回酒店的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而我在上公交之前忘了接水,我感觉我的脸越来越热,我的皮肤也越来越好,我这时候不知道该是开心还是难过。终于到了酒店,我喝上了水,同行的同学问我要不要出去一起吃饭,我想着反正来都来了,九个小时都折腾了那出去吃饭也没什么。我见到了同学的同学,一开始很感动他带我们出来吃饭,但这些感动很快都因为被迫在车上上他的国际形势课和参加他的人格魅力展而消磨殆尽,最终他带着我们飙车让我差点吐出来而让我对他好感全无。我甚至有些后悔,想立刻下车打车回家,后来想想,难得有女生来主动找他吃饭坐他的车,他应该已经准备这些流程很久了,只能说幸好我没有这样的朋友。

SWE23 的第一天我没有去,我美美地在酒店里睡觉,手表忘了带充电线所以没有测睡眠质量,但应该睡了三个小时的午觉。一觉醒来五点多,睡前本来和朋友约出来吃晚饭,但实在是不确定自己的状态所以没有定下来。一觉醒来看到天快黑了(加州的天真的黑得很快)本以为要赶不上了,但还好最后成功约上了。

难得吃了顿上海菜,在北卡都没怎么见过上海餐厅。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吃饭还是蛮欢快的。大家看上去都很认生不太说话,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表现得活跃一些。吃完饭之后,来接我的朋友带我回她家里,给了我点零食和药,感谢她,没有她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在洛杉矶存活下去。

回酒店的时候,同行的两个同学已经吃完回来了。但我和她们也是真的不熟,所以大家其实各说各的,我也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我感觉自己状况不错,就说第二天和她们一起去SWE.

哑着嗓子真的不太好参加 Career Fair,尤其是你需要和 recruiter 说话但你缺又不太能说话,而且还时不时打喷嚏。我在去过几个感兴趣的booth之后就开始了swag hunting, 真的让我觉得这次洛杉矶之旅物有所值。

我正准备出去休息休息的时候,路过了一个booth,然后里面的工作人员叫住我,塞给我了几个小玩意儿,当时还有点懵这个到底是什么,拿出来一看我真的笑到,是个太阳能手电筒。周星驰诚不我欺。

从M&M公司薅来的MM豆,但我其实并没有问他们家都有什么openings, 我只是想搞点零食来(

SWE 结束之后我满载而归,出门的时候本来只有个小包,现在有了好多个包和水杯还有各种小玩意儿,和 $25 的门票一对比,算是物超所值了!

中午吃了个简单的台湾菜,这卤肉饭的肉可真多,最终没有吃完……旁边的粉色的跳跳虎(是跳跳虎吗?)是同行的同学的。

晚上见了ppsd,火火,还认识了其他几个小伙伴。稍微数一数好像是和另外七个人一起吃火锅。吃完火锅搞了杯奶茶,没想到十一点多的irvine也能有这么多人在外面,有点惊到我,不过当时实在是有点too much了,那两天社交有点太多了,而且嗓子也不见好,所以晚上不是很活跃。

第三天在LA玩,顶着大油头去了 Hollywood 的标识那里拍照,去了 Beverly Hills 看棕榈树🌴,去 Manhattan Beach 思考人生,去 Griffith Observatory 寻找爱情(bushi

晚上和网友面基(又一次,也是第一次见面),吃了Kura.

回到酒店之后之后觉得好累,但当晚休息得还不错。回去的飞机起飞延误了两小时,所以两程之间时间非常紧张,当时发了一条朋友圈:

Cincinnati极限一分钟转机
前班飞机延误两小时多,飞机落地辛辛那提的时候距离下一班飞机结束登机还剩十几分钟,同行的同学先冲出去和我说登机口就在对面,我一下飞机火速冲去登机口,地面工作人员说已经uncheck我了但经过一番操作又把我加进去了让我立刻进飞机
我刚冲进飞机就关舱门了
很好,途径辛辛那提,在航站楼里停留时间<=1分钟
创纪录了

不仅如此,落地之后因为gate被占,在飞机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下飞机,整个人已经不成人样了快……

之后再也不想在生病的时候出门了,今年不想坐飞机了……也不太想见网友了(真的好累,好累,好累,我这几天差不多见了十几个网友了……还是带病见……太累了!!)

离开LAX当天的早上,感觉好像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The post 记一次生病——从芝加哥到洛杉矶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从起点到起点

作者 雪糕
2023年10月24日 11:13

一两周之前,收到了朋友的婚礼请柬。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邀参加婚礼,也是第一次以新人朋友的身份参加婚礼。记得小时候,都是和父母参加婚礼,新人要么是他们的同学要么是他们的亲戚。哪怕到了二十岁左右,我依然懵懵懂懂,只知道结婚了就代表这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了。我生命中没有见过很多幸福的婚姻,或许是因为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则是多样的。

借着来参加婚礼之机,正好见了一见其他的朋友。临行的那天凌晨我两点多我依然在床上辗转反侧。是太紧张还是太激动?我不知道。飞机降落在 O-Hare, 在 baggage claims 那等到了旺仔。我远远看她走近,我走上去一把抱住她,是熟悉的感觉。上次见旺仔还是去年,这一年里我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一次申请季,毕了业,旅了几次游,有些感觉是新鲜的,有些感觉是怀旧的,但没有这么一种感觉是「熟悉」的。

我瞧见她憔悴的脸,又看了看自己的,答案好像写在我们的连上,但我却读不出答案。是沧桑了?是累了?还是经历了太多社会上的林林总总不再纯真了?我相信只是累了。中午吃了个饭后,她们去攀岩,而我在酒店休息,晚上还要见Shuyi和见其他来参加她婚礼的客人。

不知道为什么圈子里都很爱攀岩,我只攀过几次岩,也很开心认识了一些小伙伴。但我攀了几次后就没再攀了,不是我害怕攀岩,而是我害怕presenting myself. 可能是从小就如此,也可能是我长大之后经历了些什么事情,我很害怕展示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不够格」的,是会「被别人取笑」的。比如我害怕说话,因为我的声音音色与众不同;我害怕和人产生交流,我害怕和人产生矛盾,我害怕别人不喜欢我……所有的这些塑造成了现在的我:安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人产生矛盾,想要所有人都喜欢我……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一直安慰自己说,我还小,但在我意识到我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参加另一个成年人的婚礼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长大」了。什么是长大?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长大是自然而然的,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就能「长大」,但我现在发现我好像不是这样。与几年前相比,我好像没有什么进步。我没有更自信地和别人介绍自己,我没有见识过更宽广的世界,我没有更爱自己,在感情上则是毫无进展。这么说好像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但我也是有一些好消息的:我离开了家,没有再经历情绪上的低落和难过,我做了手术,感觉非常爽,精神上非常满足,生活上非常开心可以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穿各种衣服。原来顺人这么爽!

我觉得我没有在认真生活。我很爱玩,我好像随时随地都在玩。我没有好好学习,我花很多时间在看剧看哔哩哔哩上面。并不是说这些娱乐不好,而是这些娱乐都太虚拟了。我努力了一年多,我在推特上也才3000多个粉丝,我觉得这没什么意思。每天在网上发一些虚头巴脑的内容很快乐,但我的生活里应该给现实分一点时间,和真实的人产生互动。举例来说,在我来芝加哥之前,我一直以为芝加哥是一个凌乱不堪且分分钟丢掉性命的地方。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芝加哥的街道很干净,城市的建设也很不错,而且还靠海。我听在芝加哥的朋友说,芝加哥因为城市的变迁所以主城在北移,因此芝加哥大学所在的位置由之前繁华的downtown变成了不太安全的地方。在之前我看事情是以学生的角度,比如我觉得芝加哥不安全是因为芝加哥大学附近有很多不安全的事故发生,但实际上是我把一个区域的治安情况和环境扩大想象成了整个城市的情况。在这个互联网充满世界各个角落的时代,反而更应该找个机会自己去感受现实世界。

很多时候我害怕出糗,我今天看我的朋友她很紧张,台下都是亲朋,对面即将走来自己心爱的人,接下来还有很多流程要走,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紧张,我甚至有可能会逃跑。但她紧张就紧张了,破罐子破摔没有止住眼泪没有沉住气也没什么,在自己的舞台就要做出自己。我其实很想要别人爱我,很想大家都喜欢我,每个人都会这样,谁不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呢?就像一个推友所说的,交朋友绝对不能以交朋友为目的去交朋友,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也绝对不是以(讨好等方式)让别人喜欢自己为目的去让别人喜欢自己。我想,足够爱自己,就会有人足够爱你。

现在我坐在从Nashville飞往Raleigh/Durham的飞机上,现在的我感到很平静。哪怕我明天有考试,哪怕我明天要工作,哪怕我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去处理,但我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暴饮暴食可以获得的,也不是一直kua kua吃薯片可以获得的。

每个人只能活成自己的样子,我想活成自己的样子,唯唯诺诺不苟言笑不敢说话不是我的样子。

The post 从起点到起点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在 ASUS 中设置 AdGuard Home 作为 IPv6 DNS Server

作者 雪糕
2023年8月8日 02:25

本文不包含如何在群晖 Synology 上部署 AdGuard Home.
我使用 ASUS 华硕作为路由器,DHCP服务器,和 Wi-Fi 信号传输。使用群晖里的 Docker 部署了 AdGuard Home 作为全局 DNS Server.

我在群晖上部署 AdGuard Home 时候,使用了 macvlan. 简单来说,使用了 macvlan 的 docker 容器可以有它自己的 MAC 地址,从而获得自己的 IP 地址。但在我设置 macvlan 的时候,我只设置了 IPv4, 忽略了 IPv6, 所以我的 AdGuard Home 没有 IPv6 地址.

Macvlan allows you to configure sub-interfaces (also termed slave devices) of a parent, physical Ethernet interface (also termed upper device),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randomly generated) MAC address, and consequently its own IP address.

我之前的网是统一提供的,只有一个被分配到的内网地址,于是也就没有 IPv6. 现在换了个 provider,运营商提供 IPv6, 就把路由器的 IPv6 打开了,也成功给我的每台设备分配了 IPv6 地址。

打开 IPv6 之后,路由器会广播一个 IPv6 DNS Server. 而路由器广播的是运营商的 IPv6 DNS Server. 这能说得过去,毕竟我们都经常能在路由器里看到「自动从 ISP 获取 DNS IP」。

我一开始理所应当地觉得,既然要一个 IPv6 IP 作 DNS Server,那就给 AdGuard Home 搞个 IPv6 IP 然后广播呗。但我真的是不想再搞 macvlan, 我已经不太记得上次是怎么搞的了,而且现在的好像也是勉强能用的。一部分请求会走 AdGuard Home, 一部分请求会走运营商的 DNS. 只要心里过得去就没啥事儿。
可我心里总觉得不对,所以我索性把 IPv6 关掉了。

第二天一觉醒来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运营商给了 IPv6,而且用起来还不错,怎么能关掉呢?我就和朋友吐槽这件事,并且说,既然这样那我不如直接广播一个无法访问的 IPv6 地址作为 DNS 服务器,这样就会让 IPv4 的 IP 作为 DNS 服务器了。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我灵光一闪:既然我可以广播任意 IPv6 地址,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广播 IPv6 版本的 IPv4 呢?
所以我转换了一下,然后广播,现在所有 DNS 请求都会发送到 AdGuard Home 处理了,而我也不用重新搞群晖上的 macvlan.


说到这里,我想再提一下如何在 ASUS 华硕设备上设置或者广播其他 DNS Server.
在华硕路由器上,有以下几个地方可以设置 DNS:
1. 外部网络(WAN) -> 互联网连接 -> 互联网 DNS 设置 -> DNS 服务器.

2. 内部网络(LAN) -> DHCP 服务器 -> DNS 及 WINS 服务器设置

3. 内部网络(LAN) -> DNS Director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在 1 处保留默认设置,或者至少不要指向 AdGuard Home. 这个部分只是会处理路由器本身的一些请求,比如用于证书更新,时间校准等等,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无须更改它。
我们只需要在 2 处输入我们的 IPv4 和 IPv6(如有) DNS 服务器的地址,并且关闭 Advertise router’s IP in addition to user-specified DNS. 手动指定功能如无需要,可以关闭。
在 3 处,我们没有必要打开它。如果要打开它,也请一定明白你在做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同时打开 1 2 和 3 会不定时且随机引起网络风暴。

最后分享一些我用的 upstream DNS Server和设置:

https://dns11.quad9.net/dns-query
https://dns.cloudflare.com/dns-query
tls://1dot1dot1dot1.cloudflare-dns.com
tls://dot.sb
tls://dot.pub

Parallel requests.

The post 在 ASUS 中设置 AdGuard Home 作为 IPv6 DNS Server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2023 Fall 申研总结 ✅ UVM / UNC / NEU / WPI

作者 雪糕
2023年5月20日 04:46

1. 前言

这次申请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前前后后贯穿了十个月之久,但好在每个不眠的夜晚最终都获得了回报,每次的犹豫不决也都是在等待内心最真诚的答案。
从我的申请经历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飨众人:

a. 你要知道你想要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简单的,但承认却是难上加难。有人想要去名气大的学校,有人想去好找工作的学校,有人想去方便移民的学校,有些人想弥补自己本科申请的遗憾……没有对错,但一定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去除了满足他人的「星星眼」之外,自己一点都开心不起来的学校。

Liberal一点气候适宜活得开心,和好找工作(对未来的发展有正向作用),这三点是我研究生申请中最看重的。我没有申请太多学校,一共应该只有 6 – 7个项目,但在申请中,还是希望读者能够多申几所学校。保底学校申2-3所就够,可以多申几所match校和冲刺校。提前列好pros and cons, 但在拿到ad之前,不要纠结。我没有申请太多学校是因为,没有太多学校满足我的要求。我对学费有软性要求,对学校所在地理位置有硬性要求(红州的学校一律不申,anti-transgender的州和学校一律不申等)。

b. 早开始 早决定

有些项目的申请开始的很早,这需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语言成绩和GPA. 我申请的都是可以免除 GRE 和托福要求的学校。我对 GRE 的态度从前到后经历了:

Stage 1: 我也要考 GRE,它对我的申请一定有帮助

Stage 2: 分不高没关系,有就是胜利

Stage 3: GRE 只是一种筛选申请人的手段,我没有 GRE 成绩不代表我不行

Stage 4: 我不会申请任何需要 GRE 的院校

而促使我从 Stage 3 转变到 Stage 4 的,是一次和朋友的对话。虽然印象有些许模糊,但她说她不会考 GRE 因为她压根不打算花时间在 GRE 上,而没有 GRE 并不影响她申学校。感谢 Fiona, 我听了她的话之后醍醐灌顶,并在当晚就查询了我想去的一些学校的成绩要求,而其中大部分也的确没有把 GRE 成绩列为必需。因此我决定不考 GRE,把重心放在别的上面。

早开始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一早就知道你什么对你的申请有帮助,并可以为之而努力。虽然有些事情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如 overall GPA), 但只要把能控制在自己手上的因素控制住就好了。

我的申请时间线:

2022年5月 – 8月,做实习,主动找活干,让文书有东西可写 + 锻炼书面和口头英语水平。

2022年6月,准备GRE. 放弃GRE.

2022年7月 – 10月,联系留学顾问,构思文书

2022年9月 – 12月,选择,筛选,联络推荐人。

2022年10月 – 2023年1月 写文书,改文书,写CV,改CV。

2022年12月 提交第一份申请。

2023年1月,收到第一封admission letter。

2023年4月,提交最后一份申请。

2023年5月,收到最后一封拒信。

c. 谨慎决定申请顾问

我在Twitter上找了一位申请顾问,帮助我选校以及修改文书和CV. 虽然我有申请顾问,但我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是亲力亲为,且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在项目申请中,切忌把申请都交给顾问/中介,自己也一定要做好对项目的研究。

2. 背景

CS + STEM Edu, GPA 3.71/4.0, 一份 full stack 实习,课程project,无论文,无语言成绩,无GRE成绩。

3. 申请结果

[Decision]

UNC MSIS

[Admission]

WPI MCS
UNC MSIS
UVM CS PhD
NEU SES
NEU MSIS

[Rejection]

WPI MSCS
Tufts CS
NEU CS General Vancouver
Brown MSCS

4. 择校

经历完选校,收获offer之后,就开始择选要去的项目了。

我一共获得了四所学校的五个项目的offer,下面分别说一下选择和未选择的原因,以及我的心路历程。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WPI)

WPI 是一个所谓「小而精」的学校,我申请它的原因有

  1. 我本科曾经有一段叛逆期想转学,而WPI是我当时想转去的学校
  2. 它在 Worcester, 距离波士顿一小时车程,位于新英格兰地区,应该不用担心有关 LGBT 的 hate crime 和 unfriendly
  3. 它的 CS 很好,名声在外。

我收获的第一封offer来自它,我是在2023年1月底拿到的MCS的录取。WPI的MCS和MSCS的差别在,MCS是以就业为导向而MSCS可以选择做research。我当时没有下定决心要投身学术界,所以收到 MCS 的 ad 时非常开心。

在经过一番搜索后得知,WPI的CS课程比较扎实且就业数据好看。WPI在机器人领域算是比较有名,但我由于没有太多硬件背景,所以我只是权当了解。

我在二月收到了UNC的ad,是我收到的第二封ad。我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轮投票,是选择WPI MCS 还是 UNC MSIS,从投票结果中看,认为WPI更好的人比认为UNC更好的人要多,所以我当时几乎就已经想好了要去WPI。

但这个时候插曲出现了。我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和WPI的其中一个professor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她建议我申请一下MSCS项目,虽然MSCS和MCS项目差别不大,但我如果想要做research的话我可以选择MSCS项目。她帮我发了一封邮件询问能否从MCS转到MSCS并且抄送给我,在她和其他WPI项目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中,我被misgender了,没有任何原因。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我在申请表和邮件中的identify是female且pronoun是she/her/hers的情况下会被misgender。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我后来在WPI的reddit上发布了一篇帖子,标题即为 Transphobic Admission Office, 并且把这个事情的经过写了上去。我获得的评论大致有

  1. WPI是个小学校,出错很正常,你多多理解。
  2. WPI是个小学校,外国人不多,对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看到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假设为男性是最安全的。
  3. 我不是invalidate你的经历,但的确要依据当事人的要求来称呼pronoun,无论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4. you’re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这只是一个小错误,不值得大惊小怪。

虽然我收获了来自dean的真诚的道歉信,但在随后的MSCS申请中我又一次被misgender, 且道歉信里的所谓「承诺」则更显得像是在放屁。很感谢WPI的CSSA主席在知道我的经历后与我联系并且安抚我,且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也很感谢给我提供建议和意见的professor和其他WPI的小伙伴,但我在整个过程中不仅看到了WPI学生的傲慢,看到了WPI inequity office的无能,也看到了WPI CS department的不友善。至此,我不再考虑WPI。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

我申请UNC有很多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

  1. 它比较近
  2. 我的 Gender Affirming Surgery 是在 UNC Hospital 做的,我很感谢UNC,所以我申请它就当是感谢它(我之后会写一篇关于我手术的文章)。
  3. 项目 title 可以接受,且项目水。

UNC的MSIS算是比较老牌的 Information Science项目了,属于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很多人转码的选择,在2021年课程改革之后它的选课自由度高了很多,可以选择多门CS课程,IS的必修课程降低到了两门。成绩只有Pass/Fail,所以如果目标是找工作的话,那么这个项目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只有 title 不是cs了。而这也是我把WPI MCS和UNC MSIS相对比的原因。

名校IS项目和小学校CS项目选哪个?在我经历上面这一系列狗血之后,我决定选择UNC MSIS。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排名高,更是因为我在和UNC admission office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友善和责任心。我在发邮件询问我能否因为医疗原因gap或者reduced course load的时候,dean在我发邮件之后的半小时内给我回复了非常详尽的邮件,而且不是套的模板。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真正考虑去读UNC MSIS。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UVM的 CS PhD 是个意外。我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一篇导师招人的帖子,我在看了帖子之后发现我对她做的方向很感兴趣(HCI, Data Privacy)。于是我花了大概一个小时给她发了一封邮件毛遂自荐,并且附上了自己的CV和之前做过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在当晚我收到了回复,表明对我也很感兴趣,希望可以进一步联系。

我在1月和导师联系,在次月收到ad和stipend offer,3.6w的stipend(12个月)。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决定不去读PhD, 理由如下:

我没有想好。

我知道Vermont的天气很糟糕,我知道那里的中国人很少,我也知道我去读博是一个很大的commitment,而我如果读不下去了也可以master out, 但我没有想好。

相比下定决心去读PhD的,能下定决心不读PhD反而更需要勇气。感谢我的留学顾问,特地和我语音半小时来劝我别读PhD. 感谢所有劝我不读和好好考虑的朋友。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真的头脑一热就接了。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由于过分担心自己失学,且一直有个波士顿梦,我加申了 NEU 的三个项目,分别是Information Systems,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s, 和CS. 其中CS申请的是CS General,在Vancouver 校区, IS在西雅图,SES在波士顿。

NEU SES在 College of Engineering 下,和CS所在的Khoury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s不同。COE的实习机会只有一次,且限制在4-8个月。Khoury曾经有三次机会,但前几个月迎来改革,只能实习两次。

为什么不去SES:因为NEU SES的title不是cs,实习机会有限,且排名不高。不仅如此,我可以预料到NEU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我可以自己找工作,但我不能接受我一打开群聊,所有人都在聊找工作。除此之外,NEU真的很像技校欸!

5. 申请资料

  1. 一般学校只要求一封Statement of Purpose,但这封一定要写好。早点开始,多修改几次,多重写几次,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写文书一定要真实,虚构的话语像是空中楼阁,言之无物的文书筑不起前往梦想中大学的路。有条件的话找本专业相关的人看你的文书,然后让学文科的美本美研同学再改一遍你的文书。
  2. CV: 要做事,然后才有东西可以写。这部分也不要编造。在申请之前的那个暑假最好找个工作,或者参加一些research能支撑起CV里的一个section. 经验总是多多益善的。PS: 记得用overleaf.
  3. 推荐信:和推荐人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上课的时候该认真还是要认真。
  4. 个人网站:如果你前端很好的话可以自己写,否则套个模板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自己从头搭建的(服务器,域名,网站内容,网站设计)而且做得很好,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在文书中大书特书的事情。况且如果你能做好这些,相信你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会差。

6. 如果重来一次?

我可能会申请更多项目吧。我对目前的申请结果很满意。

7.感谢

感谢我的留学申请顾问MMMMMMMMMMMM, 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很有水平的申请顾问,且和我很搭。她的联络方式是:https://twitter.com/_cyber_plasma_

感谢廖晗,王子璇,丁海琪,徐歌苓,Whiterose, Dr. Bohrer, 林鸿,极光衍射,高小羽和她的朋友们,杨佳昕,玉米,Dexuan, iwantaloli,王星懿,周璇,张煦堃,潘志诚,许凌嘉,DVD, Jason Lyu, Ark, Phoebe, Rina, 李泽昊,李琳,李瑀奇,阳仪洁,万星辰,sudo fix everything, jules toobad, papi, 土豆不要做咸鱼等的意见和想法,扶持以及帮助,并且感谢 Twitter 上陪我走过申请季的各位朋友们的陪伴。

排名不分先后,有些名字因为我记性不好而没有列在上面。

The post 2023 Fall 申研总结 ✅ UVM / UNC / NEU / WPI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Aloha~ 夏威夷之旅

作者 雪糕
2023年2月2日 11:02

2021 和 2022 年分别去了波多黎各和北卡附近的海滩,2022 的新年之夜我们来了夏威夷。

第一站是夏威夷的Oahu岛,这是夏威夷最繁华最现代化的岛。这个岛像是有干净街道繁华交通和高楼大厦的波多黎各🇵🇷。我和朋友从纽约飞到这儿,十个多小时感觉已经够飞回国的时间了,不过路上没有Wi-Fi,我们也没有提前下好电影电视剧,在飞机上属实是很无聊。幸好飞机是空客330,座位布局是2-4-2,而我们很凑巧地是坐在飞机左侧,一颗提着的心落了下来——不用担心坐在两人中间了。

落地后我们打车到酒店,酒店的装修很日式,有点出乎意料——没有想到这么便宜的酒店居然还能有不错的装修。同行的朋友在check-in时收到了她准男朋友送来的花,这让我很是嫉妒。什么时候也有人能送我花呢?我们入住后直接出门去了海边赶最后一阵日落,幸好我们走得够快,到海边的时候天已经快要完全暗下来了。

2022 与 2023 的跨年餐是在一家日料店,吃的omakase。边吃边感叹果然贵有贵的道理,人均300的日料就是不一样。

从火奴鲁鲁去茂宜岛之前,在街边买了块饭团。早就听说夏威夷的饭团很好吃,尝了一尝果然名不虚传。

Maui

刚到茂宜岛,趁着太阳还在,我们赶快开车去海滩。

趁着饭点,我们开去了Lahaina的餐厅。

出海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海去潜水。6:00 – 6:30 到,我们卡着点到的。本想着我们是第一批到,没想到我们是最后一个。

和上次在波多黎各不同,在波多黎各我下水之后不敢游,很浅很浅的水也站不起来,总感觉自己要淹死了。这次我第一次下水看了个模模糊糊,因为我以为在眼罩上喷完防水喷雾后要擦干再下去,没想到防水喷雾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不能擦……第一次下水在水里又漂了十几分钟,回来岸上休息之后再下水,这次终于知道怎么用脚蹼帮助自己控制方向和维持身体在水里的位置了。

我们去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海龟和鱼儿多一点,水也暖和些;第二个地方海水明显变冷了,而且也没见到多少鱼儿和海龟。

Makena Beach

我们在这里待了很久,聊了很多。我们聊了友情,爱情,性别歧视。落日,我要怎样才能放下对你的追求?

晚餐

Road to Hana

今天我们要开 Road to Hana. 依稀记得刚落地火奴鲁鲁,我们遇到一个健谈的司机,司机特地和我们说,Hana的读音是Ha·na不是Han·na, 很多本地人都会读错balabala, 可当时的我压根没有想到Hana还能那么读。

今天一大早开车去road to Hana, 晚上六点多走完了pipiwai trail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回去要走另一个Hana highway, 而且还是开夜路,各种落石和单车道会车,左边是海右边是山的路开了半个多小时,真的操了,以后出门玩真的得做好计划,能不开夜车就不开了。图1那个时候开始返程,八点多才到有人烟的地方….

两个小时走完四个小时的路,而且,真的,有个nb的副驾真的是出门旅游居家必备的首选,但凡是我一个人开or副驾驶不给力,今晚估计就回不来了…而且开了这么久,最后半小时才有网,我是Verizon我朋友是spectrum我们全程要么无信号要么SOS only, 全靠提前下载的离线地图和离线歌曲撑着,不然真的今晚就交代了。

我们一开始是那种水泥路,开着胆颤心惊的尤其是遇到大车的时候,后来看到有柏油路我们都开心疯了以为快要到城市了,结果开了好半天还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柏油路,终于开了很久,发现路边有车,有邮筒,远方有一点点的城市灯光,感觉人生有了希望,原始人走出了大山….

我们回到downtown之后在餐厅点餐,服务员看到我们两个女生阻止我们点太多,但这个菜一上来就很明显不够吃…这也顶多就一人份吧!

晚上回去,喝了几小口40度的vodka,看来喝酒暖身子是真的。

第二天,我们简单吃了个早餐,尝了尝号称是夏威夷第一的炒冰,在周围转了转,就去机场还车坐飞机了。

大岛

临近落地,手机拍出来的大岛真的好美,和 Google Pixel 的默认壁纸好像啊……早有耳闻的露天夏威夷机场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本以为是简单搭个棚子,不遮风不挡雨的,但没有想到他们居然是认真搭的棚子。

未完待续。

The post Aloha~ 夏威夷之旅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流浪地球 2

作者 雪糕
2023年1月23日 13:04

2019年,在我将离开美国回国休养之前,我看了《流浪地球》,并在当时写了一篇影评。时过境迁,2023年的今天,我又坐在AMC的影厅里,看流浪地球的续集《流浪地球2》。

这篇文章有剧透。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267208/

上载生命还是带着球走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990593/

电影里的「数字生命」概念很像前段时间很火的《万神殿》。相比较万神殿里残忍地把大脑逐层扫描并消耗,《流浪地球2》里的设定友好了很多。图恒宇的女儿丫丫因车祸生命垂危,临走前她的意识被存储到了记忆卡里,并且可以在当时的人工智能终端里拥有两分钟的生命。这整个过程中没有看到对她大脑的破坏,让看电影时的我长舒一口气。后来图恒宇在拯救北京节点时溺毙,但他因为还保有2037年的记忆卡而可以和丫丫在数字世界中永生。不仅可以容颜永驻(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图恒宇回到了颜值巅峰时期),而且还不影响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难怪电影里的反对派们都很想重启数字生命计划。

作为《流浪地球》的续篇,这部电影当然也是继续推进「流浪地球计划」。太空电梯,方舟空间站,和瞩目的行星发动机在电影里虽然经常出现,但基本也是一半的实景一半的人物转述。比如几乎所有的建造过程都一笔带过,只是简单地告诉观众这些目前都可以用机器人自行分析,建造,和维护。

难逃主旋律

作为一部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龙标编号为2023年001号的电影,在我看之前就知道它很难逃脱主旋律的设定,更何况还有著名主演吴京。从观感上来看,电影里的主旋律桥段将将到我能忍受的极限——没有多到时时刻刻都是由中国为世界的发展指明方向。不过里面的其中一个情节还是让我脚趾抓地:在中国恢复北京节点时,在屏幕上已经显示第一批先遣队心率一条直线的前提下,中国的代表依然告诉其他国家的代表中国人一定能做到,并且要求技术人员在倒计时结束之时启动行星发动机。虽然说我们的坚忍不拔,永不妥协,团结一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骄傲和赞颂,但当第一批先遣队已经离世,第二批先遣队无法进入工作区域的时候,又是哪里来的勇气和信心说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呢?但凡还有一个活着的人,都不会让我这么尴尬。毕竟在这个时候开启行星发动机,毁掉的是别人唯一的和家人见面的机会。

「谢谢兄弟们」

本以为2023年的电影,里面的女性角色会塑造地更加立体和丰满。没有想到,在整部电影中,贯穿始终的只有一位女性角色,即在UEG总部的中国代表接班人。但尽管如此,影片中也没有很好地塑造她的成长。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电影的制作团队选择让她说出和她的前辈同样的话的方式来展现她的成长,虽然达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但在全篇中貌似只有这一处,显得有点羸弱。

另一位女性角色是主角的妻子韩朵朵。无论是一开始主角刘培强告白时展现的男女刻板差异:男性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女性懂装不懂地应对,还是刘培强意味深长地比较两位女性的乳房大小,都充满了对女性的凝视。在韩朵朵弥留之际,她提出想要回家看看。刘培强载着她开飞机回到了上海。在飞机上韩朵朵大声喊出「谢谢兄弟们」,让我虎躯一震。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在所有宇航员的刻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只有三两位女性,着重描写的则只有韩朵朵一位女性。宇航员里有男有女,明明可以用「谢谢战友们」或者「谢谢你们」,但这一声「谢谢兄弟们」真的是让我汗颜。

致敬吴孟达

从小就看周星驰和吴孟达合作的电影,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是看他们的哪一部电影了,但他的最后一部真人出演的电影是《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2》里,电影以后期制作的方式让他出席了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婚礼。我想,这就是数字化人物存在的意义,无论是丫丫之于图恒宇,还是吴孟达之于我们,感谢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让他们,可以在斯人已逝后再目睹他们的容颜。

最后……

最后的最后,550W说自己的MOSS,且自己是所有危机的始作俑者。刘德华主演的图恒宇得以和女儿团聚,拓展了这部电影的后续创作空间。这部电影的画面和特效很不错,有些画面致敬了《星际穿越》,给人的观感也很不错。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可以打 9/10 分。

这部电影的第二首片尾曲很好听,叫《细水长流》。

The post 流浪地球 2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2022 年终总结

作者 雪糕
2022年12月31日 11:34

在雪中开启新的一年

Snow with a tree

一直很喜欢雪,我的昵称雪糕也是由雪变化而来:刚来大学时网名只有单字一个「雪」,但是单音节的字用作昵称不太好念,于是加了一个糕字在后面。(其实就是很想念国内的小布丁和哈根达斯了)

拍照时候雪小,温度又高,雪花落在地上还没一秒就化了。

La La Land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934014/

今年满打满算看了40部电影。第一部是《La La Land》,2016年它上映的时候我对音乐剧还是完全无感,而且当时正好失恋,就没去看。这次看了,终于又想起当时不看的一些原因:最动人的永远都是梦想和爱情,最悲伤的莫过于我们没有在一起。从小学到高中谈了很多次恋爱,有惊心动魄也有浅尝辄止,但上了大学之后,对恋爱渐渐免疫,虽然偶尔会想着恋爱,但大多只是想想。

La La Land

卧虎藏龙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68/

2000 年的《卧虎藏龙》,我今年才第一次看。我好喜欢玉娇龙,她没有和任何人走—— 没有去武当山,没有回北京,没有跟着碧眼狐狸,也没有回到新疆与罗小虎天涯浪荡。她纵身一跃,为自由,没有什么再值得挂念。

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瞬息全宇宙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314848/

出人意料地,我在影院看完这部片子后没有哭。我不敢回望我的原生家庭,我也不能和无法接受我出柜的母亲和解。今年我和母亲的关系稍微好了一些,没有前年和大前年的剑拔弩张,也没有了歇斯底里。我们默契地不提「房间里的大象」,仿佛这个柜从未出过。我们错过的机会,光阴,和回忆越来越多,而我们能弥补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愿意接受我。或许这天永远不会到来,但我早已做好准备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电影中的美好结局,也感谢电影创作者们的美好祝愿。

Good Deal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048285/

开始喜欢欧阳万成,他的脱口秀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华人父母们真的都是一个样,尤其是父亲板着脸不懂装懂的样子,真的有太多相似的经历,幸好现在我已经释然了。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890182/

最新的一季《脱口秀大会》真的很难看,里面有很多辱女梗和性别歧视的梗,是连电子榨菜都不够格的程度。

走在冷风中

西雅图

今年终于有机会去了一趟美国的西海岸。美国的西海岸让我心驰神往的一大原因是跨性别政策。相比东海岸,尤其是我所在的州来说,真的是友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在路上恰好遇到了同来华盛顿州旅游的另一位跨性别伙伴,在中国城附近找了家店聊天,坚定了我之后要搬到跨性别友好州的决心。顺嘴一提,鸡蛋仔真好吃!

鸡蛋仔

骑马,劈柴,周游海伦城

暑假时候去了一趟亚特兰大,在路上经过了一个小城 Helen. 虽说是经过,但也是误打误撞,幸好风景很不错,人也很热情。今年真的骑了很多的马,如果算上去波多黎各时候骑的马,大概也有 3 次了。在 Helen 又骑了一次,裆真痛哇!

Selfie

Peachoid

巧的是,在去和回的路上,经过了剧版《House of Cards》男主 Francis Underwood 的老家 Gaffney,还看到了Peachoid. 不过我们开车很稳,也没有因为它而分心(XD

Savanna & Charleston

朋友来北卡找我玩,我开车和她一起去了一趟Savanna。这个南方小城真的是太美了。城市很小,走得快的话半天就可以逛完,游客蛮多,而且看上去也很安全。整个城市都像是SCAD的校区,四处可见SCAD的教学楼和警察,他们的校车也好美。

SCAD我们在查尔斯顿只呆了短短半天,没有玩得尽兴,下次有机会再去一趟。

Carolina Beach

今年去了很多次北卡的海滩。

生蚝

华盛顿特区

虽然离得很近,可却一直没有机会去DC玩一圈。

夏洛特

夏洛特给我一种「哇这才是大城市」的感觉。Charlotte的LGBT友好氛围和包容程度比Raleigh要高一些,好吃的也比Raleigh的要多。只可惜之后应该没有太多机会再去夏洛特或者长居夏洛特了,我要离开北卡了。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八月中,和朋友看完《Minions: The Rise of Gru》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这一次的超级月亮。当时我正经历一些 friendship crisis,感谢coco,她很治愈,月亮也很治愈。

美食

今年吃了很多好吃的。很开心,和好多朋友一起跨年,过节,相聚,五湖四海的美食连接天南地北的朋友们。

告一段落

2022 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今年我:

  • 找到了一份工作,写了近一年的 PHP
  • 第一次有计划地健身
  • 查出肿瘤,但还好没什么事
  • 安排了明年的 GRS
  • 开始学着玩游戏(塞尔达,分手厨房,原神……)
  • GPA 4.0

本以为会有很多,一写才发现没什么好写的。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看视频(YouTube,哔哩哔哩)和刷社交媒体上,真正创造性的作品并不多。今年读完的唯一一本书是《克拉拉与太阳》,而我现在也不太记得里面的内容了。另一本《Atomic Habits》则一直拖着没有读完(巧的是,这本书正是要教你怎么make your life organized)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1515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55759/

心态与想法

今年的我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他人的评价和目光,没有获得自由的生活。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往低了一些(不拧巴了),对细节的病态追求比往年也少了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我今年比2021和2020年更自信了。这些变化很大一部分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同学与朋友,让我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社交,与人发生更多的交流。在2020与2021年,我经历了自闭的两年,并且对自己的自信跌到谷底,2022年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回到了2019,2018,甚至2017年的生活。在这些年份里,我比现在更加自信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希望自己2023年可以再接再励。

学习与工作

学习没什么好说的,我真的很喜欢学习,也很能接受学习。精神状况稳定之后,保持两个学期的 GPA 4.0 对我来说不是很难,时间上也可以达到平衡。工作也是类似,今年我只赚了四位数,不是很多,争取明年能赚个五位数。

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严羽《沧浪诗话》

还有……

  • 参加了很多LGBT,尤其是跨性别相关的访谈与研究
  • 面向跨性别群体,科普了很多跨性别相关的医疗与就医知识,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 在各个平台上的粉丝数量超过 2k.
  • 每天都出门至少一次,且大部分时候都是日落之前出门。

2023

希望可以:

  • 少说欧式中文
  • 多写作,尤其是长篇写作
  • 获得新学校的 offer 或者工作 offer
  • 精进身材管理,多健身多运动
  • 拒绝内容推送
  • 赚五位数的钱

新的一年,祝大家生活愉快,阖家欢乐。

 

The post 2022 年终总结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