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关于如何做父母/做自己的摘录

作者 Jasmine
2024年6月3日 09:54

在养育两个娃的过程中,有时(不经常)会想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今年四月份以来,因为自身和外界一些事情的触动,更加集中思考这个问题,也想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于是特意去了附近的区图书馆,试图从书中找到一些启发和解答。去借书才知道,原来关于教育孩子的书如此之多,摆满了几排长长的书架,书名也是五花八门。

借书时,被hillway投来一种怀疑的眼光,但我觉得自己能主动去反思,总比不学习的有一定效果。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发现理论和现实的差距。比如两个娃不认真写作业或打闹争抢东西,看到后生气急躁起来还是会大嗓门。没想到小猪仔会去拿来我借的书,说:“书上写的要做温和的父母,不吼不叫,还是你自己借来看的书呢。”这样提醒一下很有作用,这时我也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尝试平静下来讲话。而反思自己做父母的过程,不仅是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也是在反思如何做自己。细想来,其实与人相处之道、交流沟通的本质都是一致的。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借了十几本,有网上推荐的,也有一些是自己在书架前挑选的。翻多了发现,有些书观点都比较类似,有些书观点比较另类,有些书说教味理论性太强(有些书还未看)……感觉还是那种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有实操性说服性,类似谈心聊天的表述方式,比较容易让人读下去。以下是自己觉得有帮助和启发的段落,整理了出来(并非书中原句):

《妈妈这样做,孩子更聪明》 (【日本】谷亚由未)

(一)为人父母要做的事情

1.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孩子在12岁前尽早养成自主学习和一定生活自理的能力,多认同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父母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有很大影响。

2.孩子的人生由父母的说话方式来决定。说话的态度和内容等,会印进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具有强大能量,一切从正面的、积极的潜意识中所激发出来的语言,都能够给孩子的未来增添一份勇气和干劲。传达信息多以“我”“我们”为主语,而不是“你”。平时对孩子多些耐心、少些脾气,多用正面引导语句,表达关怀和信任,而不是负面的苛责的反问句,会不自觉传递出消极的焦虑和担心,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和自暴自弃。

3.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对待孩子,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意见和难以抑制的情绪搁一旁,注意孩子的情感变化,附和孩子说话的内容并表示赞同,让孩子完全放开戒备心,感觉到父母愿意接受真实的自己,这样孩子感觉踏实,才会充满前进的动力,拼命努力茁壮成长。

4.家长也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天乐观快乐的生活,应该有自己的世界,拥有自信和受人尊敬的形象,而不是每天满腹牢骚愤愤不平,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5.孩子的未来由父母打造,父母的想法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义务是培养孩子创造幸福的能力,不要做追求完美的父母。而孩子的幸福是要自己创造出来的。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超越自己。

(二)孩子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

1.热衷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自信心以后,再面对其他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有勇气去争取做的更好。

2.自己做决定。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目标,在人的意愿上差别是很大的。面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具有自己的判断力。清楚了原因,明确了目标,孩子自己做了决定后,就有了完成的计划和责任感。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义在于让孩子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才去做的,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找到学习的乐趣。做父母的懂得放手,应该做的就是不能过多的指导孩子。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只会阻碍孩子成为自立自强的人。

4.勤学好问,不懂的问题要当场解决。不管是谁,只要想生存下去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或者去帮助他人,相互关照懂得合作,才能拥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更好的生活。

《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这样表扬批评孩子才会听》(【日本】岛村华子)

育儿方面的优秀领导者就是指那些既能与孩子正面交流考虑其感受,同时也会设定必要的限制给孩子以指导的人。

给予奖励(物质奖励、随意表扬等)或惩罚(剥夺物质、体罚等)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控制孩子行为的方式,在这一点上两者的本质非常相似,也是一种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往往考虑的是自己的得失,而不是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简单表扬是不够的,有效表扬有三大要点: 一是不赞结果,赞过程(如努力、态度、做法)。不去称赞孩子的能力或性格,而是具体谈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勇于挑战的态度或者勤于思考的做法等。 二是更加具体地表扬,而不是敷衍式、泛泛的表扬,否则孩子很难明白自己的优秀之处和尚待努力的地方。 三是进一步询问,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感受,不轻率评价,不虚假赞美。 批评方式的要素:尽量不说不行不对。看重努力或过程,而不是结果。说明反对某些行为的理由。如实传达父母的心情。

《厌女》(【日本】上野千鹤子)

现今社会虽然也给了女性提供了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然而孩子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育儿变得轻松。相反,正因为孩子数量少,所以育儿成为一项决不允许失败的压力很大的工程。在这样少子化的社会里,女儿也像儿子一样被期待,被关注,被真爱,成为投资的对象。精心养大的女儿们走上社会后,发现眼前是一个性别歧视的社会,是布满“男性凝视”的磁场的社会,是一个即便努力也得不到公平回报的社会。

厌女症就是男人的女性藐视和女人的自我厌恶。女人对“偏离规格”也存在恐惧和痛苦,比如很多人要去减肥、医美、不孕治疗……可是当成功地克服恐惧达到“规格”时,方才知道自己陷入厌女症之中。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女性主义者并非是让女性成为强者的思想,而是一种寻求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的思想,“成为男人那样”不应是女性主义追求的目标。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

作者 hillway
2024年5月19日 09:35

这是一本差点错过的好书。弃读了两次,一次读到八十页,一次读到一百多页,读到将近三分之一还是觉得不好看。在弃读期间看了《ABC谋杀案》和《Z的悲剧》,之后没什么书可看,于是又继续看了下去,没想到后面越来越好看,很快就看完了。很庆幸自己能坚持看完,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孩子来看。它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我们理解融入其中的道理和做人的原则。

小说以八岁小女孩的视角和口吻讲述镇上的人物和日常生活,前三分之一讲的是学校的生活,不出家门的「怪人」,三个孩子过家家表演剧本,他们三番两次试图接近「怪人」,看的时候觉得故事简单又琐碎,小孩子间的游戏没什么吸引力。但是之后进入了小说的冲突点,后面所有的情节围绕它来展开,故事越来越好看。

小女孩的父亲要为黑人辩护,小女孩和她哥哥遭到了同学、邻居和亲戚的指责,他们为此很困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帮助黑人,她的父亲说总得有人去维持正义。即便是这样,父亲非常努力,力尽所能也无法改变结局,他知道这个结局是早就注定的了。在当时白人和黑人打官司,注定的是黑人会输。父亲总是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世人,「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但是世上还是会有恶人,为此儿子差点失去生命。

小女孩认为五十岁的父亲太老了,没法陪他们玩耍,好多事情也做不了。看透世情的邻居告诉小女孩,他们的父亲优点很多:「你很幸运,因为你父亲的年龄受益良多。如果你父亲是三十岁,你会发现生活大不相同。」「如果说你们父亲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那颗文明高贵的心。好枪法是上帝赐予人的礼物,是一种才能。当然了,你需要练习才能让你的技术日趋完美,但射击不同于弹钢琴或别的什么。我想,他也许意识到上帝给了他一个对其他动物不公平的优势,于是就把枪放下了。我猜他是决意不再开枪,除非万不得已而,今天就是万不得已的情况。」

书中让我们看到小女孩父亲教育小孩的方法:把小孩当做成人一样平等对待,耐心地交流和讲道理,不糊弄孩子,不回避问题,以身作则对人公平和友善。

在一百多页才看到「知更鸟」的身影:

“你射多少蓝鸟都没关系,但要记住,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

“你父亲说得对。”她说,“知更鸟只唱歌给我们听,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们园子里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仓里做窝,它们只是衷心地为我们唱歌。这就是为什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

看到最后我才知道,「怪人」其实就是知更鸟,虽然平时大门紧闭,不与人来往,但他时刻关注着镇上的人,当邻居失火的时候会出来救火,当坏人作恶的时候会挺身而出。「一个对你和全镇做过这么大贡献的人,无视他的隐居习惯,把他硬拿出去曝光——对我来说,这就是犯罪。」「如果是那样做,差不多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

书中教给我们什么是「勇敢」:

我想让你从她身上学东西,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书中有几处地方看起来很紧张:一个是父亲射杀患了狂犬病的疯狗那段,生怕疯狗不受控制,到处咬人,也怕她父亲枪法不准射偏了。一个是父亲在深夜广场被一群坏人围攻,生怕擦枪走火,发生暴力冲突,老实人吃亏。一个是冗长但不乏味的庭审,整个过程摆事实讲道理,步步为营,环环紧扣,看得人热血沸腾。

这部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用词精准,几乎没用什么高雅和晦涩的字词,仅有的几处也是为了描述需要。书中很多对话描写和叙述语言都值得学习,小孩子看起来毫无压力,不仅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