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凌迟
前段时间,在社交群见证了一场姐妹情谊的死亡,于是callback了跟阿姨们相处时的回忆——我把“在没有死亡的关系里,明明已经吵过的话题,反复拿出来重新争吵,看上去是在吵当下的话题,但所有的心结都来自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行为”称之为“社交鞭尸”
鞭尸的爽在于,可以不负责任地释放情绪。且可以通过调整“吵架赛道”的方式维系这种不平等的身份。对方在谈论解决方案时,鞭尸者可以回到情绪价值上吵;对方也被点炸开始释放情绪的时候,鞭尸者可以马上变得理性指出对方正在无理取闹;当两个人好不容易吵到同频的事情上时,鞭尸者则可以把问题引导到没有解决方案的哲学命题上。“社交鞭尸”享受的就是持续保持上位者的身份以获得被关注、拉扯感、甚至是自我圣洁化。
好在结束关系可以避免社交鞭尸。甚至被鞭尸的人可以通过煽动“弱者有理”的情绪,让自己重新回到道德制高的位置。
今早遛狗,观察到了另一种更可怕的“鞭尸”——血脉鞭尸,或者说是血脉凌迟。小姑娘骑着滑板车跟奶奶散步,奶奶推着的是家里的男宝二胎。小姑娘手里提着一个玻璃制品,看样子她非常喜欢。结果她还是把它摔坏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奶奶开始对这个泣不成声的孙女持续“鞭尸”。正好遛狗,就听了下面的对话。(感谢苹果耳机的通透模式)
“每次给你买的礼物你都不珍惜,几天就玩坏了。”
“奶奶给你买礼物,是多希望你长大之后拿出来再看,那个时候会说这是我奶奶买的礼物,我长大了要报答她。”
“爸爸妈妈给你买的礼物也是,玩几天就不玩了,到最后也扔。”
“奶奶出门玩都想着你,要给你带这样带那样,你出去玩的时候有想到过奶奶吗?”
“妈妈买的礼物你就喜欢,你就要放在玻璃柜里,奶奶买的礼物拿出来玩坏了就玩坏了。”
“听话也是,奶奶说的你都不听,都听妈妈的。”
显然,老太太有点刹不住车了,从礼物被摔,已经上升到了婆媳关系。小姑娘没办法反抗,只能哭。哭到没办法再继续鞭尸下去——因为他们要回家了,于是奶奶开始安慰小姑娘。这一安慰,小姑娘哭得更惨了。
整个过程我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婴儿车里的弟弟,听到奶奶鬼诵的全过程,在手舞足蹈地大笑。
家庭伦理正义警察先别着急出警,我又没说弟弟是因为姐姐被骂而开心。他还是个孩子,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