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认知 觉醒了吗?

《认知觉醒》这本书常年出现在个人成长类书目排行榜前排,并且有着一个相当突出的封面设计。有趣的是,这本书在豆瓣评分 8.0,短评区全是的低星差评,书评区则大多是五星长评。花了些时间读完,我理解了为何本书评价会如此两极分化。吸取了一些有用的内容,内化为自己所用

概念

学习有着一个过程权重,学习 → 思考 → 行动 → 改变,权重依次增加。过去几年我花费大量时间在头两步,甚至第一步,使得我尽管摄入再多,对于人生的改变却少之又少。缺乏后面两步的行动,悬在脑海中的事务都是空中楼阁。好在近两年逐渐发觉,加上有掌控习惯的加成,我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比以往更多了些。

书中开篇介绍人的三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后续所有内容大多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上。不知这三个概念在人知科学中是否有足够的科学界认同,但对于利用这三个概念来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帮助。本能脑顾名思义,后两者更加重要,决定了我们在遇到选择时能否理智应对。书中提到:“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注意力

书中提到许多概念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例如延迟满足,这个被说了许多遍的道理,本书用不错的推演方式让人想立即行动起来:

注意力是人最稀缺的资源。如何使用注意力,最初的选择(增强回路)是正向还是负向,决定这一天的行动力和收获。实践下来果然如此,每天醒来收拾后,第一件事是打开微信读书/公众号文章还是微博/小红书,基本决定了接下来一天你会有多少动力去做一些长期有益的事情,或者有多颓靡。

第二个概念是清晰(清晰力)。学习的本质是消除模糊,制造清晰。焦虑和逃避的核心原因是因为不够清晰(或者太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因繁杂事务产生引起的退却念头,只要打开一个空白页,把事项一条条列出来,再根据优先级排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很快就能从“不知所措”转化为“立即行动”。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清空大脑缓存,把最重要的注意力放在当前事务上。

第三个概念是元认知。这个概念几乎被所有个人成长类书籍说烂,其核心其实很简单,即对于【思考】本身的思考。书中给到一种很好用的方式是,当自己陷入烦恼、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时,跳出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审视自己,找到这些负面情绪的来由,“激活理智脑”,再加上把负面情绪写下来等行为,能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这一点具有很珍贵的现实意义,帮助我度过许多个情绪浮动的日夜。

学习

关于学习的部分,《认知觉醒》用去大量篇幅来讲述一些概念,例如学习力、七颗球球、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等等,多次强调费曼学习法,这或许是学习最本身的含义:把别人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子里消化,然后教授给他人。

选择书籍也有技巧。别人说的没有多大用,最重要的是这个资源是否匹配自己的兴趣、难度和需求。理想的条件是三者都满足,但是个人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在选书方面我的原则通常只满足兴趣和难度这两点。另外一个原则是多读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我想这一点,有读书经验的朋友都能理解。

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把自己放在拉伸区边缘,既不会太容易导致懒散走神,也不会太困难导致寸步难行。当拉伸区逐步变成舒适区,便可以继续往外探一探,慢慢拓宽知识面,让学到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这个过程要符合物理规律,否则事倍功半。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一切为我所用,只选取对我最有用处的或者最受触动的内容,把他变成自己的东西。好书中通常也会出现其他好书的线索。

一些摘录

我们今天虽然西装革履地坐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楼里工作,但本质上依旧是那个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逃跑或及时享乐的“原始人”。

这种“后娱乐”的好处是,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实,就像一种奖赏;而“先娱乐”虽然刚开始很快活,但精力会无限发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空虚、焦虑。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

在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提升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跳出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发现和收集那些要点,也就是每次行动的小目标。

还有一类人的数量也不少。这类人能够自己阅读,也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读书笔记往往只是把书中的内容梳理罗列了一番,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纲。很多人醉心于此,似乎对全书的知识了然于胸,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简单的搬运工作而已。

谨慎提防自己成为上述那类人。

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无论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还是学业落后、事业受挫,有痛苦出现,说明哪里出了问题,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吗?而很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浸在受挫的情绪里,惶惶不可终日,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连累了他人。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毕竟没有什么是比这更直接的反馈。

如果陷入悲伤,无法自拔,那就假设自己处于十年之后,用未来视角反观现在,你会发现当下的悲伤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收起情绪好好干活。

后记

最后一章,作者周岭给出他的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其中冥想可以用正念代替,跑步可以用健身或其他锻炼方式代替,早起、读书、写作,在我的理解里,这三项一定是长期看来对个人成长最为重要的三件套。

整体来看,这本书是一本鸡汤合集,只不过作者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以一种温和的语气讲述出来(以至于许多读者以为作者是一位女性)。这本书有着高屋建瓴的名字:《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书中的内容也许撑不起这么大的名头。篇幅可以更短更精炼,更科学严谨的内容可以展开更多(换句话说就是确实有点水)。不过考虑到作者亲身实践换来的认知,其实没有违背作者始终提倡的费曼学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