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讲讲目前使用线上AI文字生成图片工具的局限性

我这是捅到人家的天花板了。

本文多图多视频。我研究了一下,bilibili的嵌入代码,在后面接autoplay=0这个参数时也能像youtube嵌入代码一样禁止自动播放……(破站怎么自己就懒得写上参数呢。我估计写前端播放界面的人都不在了吧)

(为了省事,下文中 关于 文字生成图片图片生成AI生成图片 等一系列同义词,均使用 文生图 这个词)


前言

是的这一阵子仍然很无聊的在折腾AI,主要是在瞎搞豆包的文字生成图片功能。

画画一直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天生没有拿笔画画的能力,我最高也只能做到画几个简单的几何体素描,这还是小学一年级寒假的时候送到画画班学了一个月才会的东西。

再往上就感觉脑子里有个瘤一样。人类做不到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很明确的想象不出来自己拿着笔画画的样子,最多也只是在3DS上玩一下 《Colors! 3D》 或者 《绘心教室》。

jpg-IMG_20150119_123255

jpg-HNI_0088

所以当有一个能出图的工具摆在眼前的时候,肯定是得当作工具好好尝试一下的。

上一篇文章中也说过了,线下AI文生图工具用不起,线上AI文生图工具不可靠。

只不过这次玩得有点多,我算是把 豆包的AI文生图天花板给捅


尝试用豆包文生图功能做漫画

现在我用AI文生图功能基本上只是想做叙事漫画,而之前文章《[原创漫画] 《生命,科技,灵魂,死亡》,以及制作感想》中也讲了,因为这玩意不是人,所以连续出图的连贯性完全没有保证。

第一个思路就是尽量让内容足够简单,这样在内容变化上能尽量保证主体变化不大,不会崩溃。

于是做了这么个玩意。

《[原创漫画] 工作》

只不过叙事结构实在是太过简单了。甚至都抽象不起来。


尝试用豆包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功能出图后插帧做动画

我之前想到过,使用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一点一点做一个渐变的效果,然后在用 rife 插帧补成动画。

为此还专门撞到了 rife 的 插帧数量 bug 上了。只不过 rife 的原项目早就沉寂了。社区目前或是没人维护,或是一堆不会说人话的莫名其妙脚本小鬼。

这是两个在动画风格下的尝试结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继续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

只能说效果非常的不好。rife只能根据两帧之间的差别出图,而动画是一个流畅的东西,在 智能编辑 和 区域重绘 这两个功能下根本没有流畅度可言。

我也尝试了用 NLE 的播放速度曲线,结果没啥效果。尤其是速度曲线需要做积分来确定播放时长,而我现在的脑子算个一元一次方程式都卡壳。


捅到豆包文生图2.0模型的天花板

(我猜这玩意叫2.0,因为我不知道这玩意到底叫啥)

我在思考过后,想了个不如干脆不用动漫风格,而是用写实风格,找个特定的明星脸去保证任务的连贯性。

然后就发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 当关键词足够多的时候,出图风格会回落 ,像是内存被站满了然后把整体模型下降一个级别以减少内存使用的现象。

具体回落顺序是:「人像摄影」>「电影写真」>「3D渲染」>「动漫」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19-36-09

可以看出在一定关键字下,人脸输出还是比较稳定的,图像也比较像真人。

但是当继续增加关键词的时候,出图风格就会往下落。「人像摄影」和「电影写真」都是出真人照片,「3D渲染」就开始出类似建模一样的风格,甚至直接降级到「动漫」这个风格里。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19-36-15

继续增加关键词的话,即使手动设定「3D渲染」也会落到「动漫」风格。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3-31_21-35-27

这算是捅到豆包的文生图功能的天花板了。

于是只能继续简化关键词,这也就意味着要简化场景的复杂度。

在这个限制条件下,我做了这个视频

《[原创] Dump》

怎么说呢,场景实在是太过于简洁了。

只能说,在线上工具有如此限制的情况下,创作上限真的是极其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的原因之一。


豆包文生图模型升级到3.0

这玩意还能升级我是没想到的,因为我一直不太明确,目前这些大厂搞这些产品的目的是什么。豆包的这个产品,明显在外部宣传上没跑过同类选手,在商业宣传上亏一大截。事实上我个人认为线上这些工具全部都在迷茫期,或许瞎搞才是正常状态。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24-27

模型升级后,的确画质提升了非常多,前文中讲的 风格回落 问题基本就不会出现了(或许是服务器升级了内存上限?)。但就像我说的 我一直讨厌依赖线上工具 ,线上工具的变化在用户端是不可控的。

模型升级后网站把不少样例都更新了。说实话旧版模型我觉得有些样例图根本就生成不出来,所以新版出来的时候很多样例肉眼可见的是画质变差了。但由于新模型的确有提升,所以整体上还算是升级。尤其是那个文案超级长的只放在「精选」分类里的例子,看着的确搏人眼球。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6-36-01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4_19-11-32

模型升级后的优点

(注:内容具有时效性,随时间变化部分内容会失效)

首先是文字内容的命中率高了非常多。

同等文案旧模型与新模型的对比: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_realesrgan2x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555473994924546-20250413162847

旧模型不会画单元楼门,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比例,不会画角色与背景的相对角度。新模型虽然在比例上还是歪的,但是至少把意思表达出来了。

输出的最大变长也从 1024 升级到了 2048,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再手动用 realesrgan 放大一遍了后再缩小到 1920×1080 了。

模型升级后的带来的新缺点

原本作为「属性入口」的关键词,现在被当作真实的文字关键词使用。

比如原本用来控制角色身高的关键词,现在成了猎奇玩意。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45-58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49-34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3-52-43

总之目前模型下已经没法控制输出角色的身高了。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2-06-26

然后是输出的角色现在都不能闭嘴不露齿笑,全部都只能张嘴傻笑了。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00-10-03

悲伤必然流眼泪,伤心难过不哭不行。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4_00-55-16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4_00-57-24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发箍 这个字段总被当作 光环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9-41-01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19-51-43

(莫不是模型是用 蔚蓝档案 跑出来的?)

模型升级前后依旧存在的缺点

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问题一样,只要元素个体超过两个,相互关系就会崩。

  • 车是依旧不会开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20-32-35

  • 马是不会骑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15-31-16

  • 部分关键词的理解还是错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7_13-57-29

  • 疑问表情的时候问号是画出来的。

生成动漫风格厨房图片-2994986069843458-20250414012836

  • 关键字屏蔽还是在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6_16-07-05

  • 多个对象场景下比例还是很容易崩的。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88978288407810-20250413231900

  • 多个对象场景下,对象间关系很容易出错。

比如,我想让这个紫色少女站在橙色少女前面,站着的时候就没问题。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8-23

但只要橙色少女坐下,就没戏。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8-29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0-39-30

更别说总能渲染出离奇玩意出来。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860612677803010-20250411191734

地上那个大屁股是谁掉的?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擦除

讲了出图,也得讲一下改图。

擦除

擦除应该是最有用的功能,只不过豆包的这个擦除,抹啥糊啥。

原图: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527

豆包擦除: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211

百度擦除:

jpg-e1d68564eccf784c743295bb2fbbd76c

(百度出的结果是jpg的而且分辨率会被缩,基本上是一坨屎)

GIMP 克隆工具: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6429080838914-20250413233209

而且很诡异的是,豆包的擦除会破坏原图非目标区域。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1-49

百度就不用讨论了,输出的是JPG肯定毁得一塌糊涂。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2-06

所以有擦除需要的时候能用传统工具还是用传统工具最好。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3_23-43-23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

参考图、智能编辑、区域重绘,这三个我就一起说了。

原本2.0模型的时候,这仨功能就不怎么好使。最大的感觉就像是,这三个玩意用的是一个比2.0劣质一点的模型,但还没有到达不可接受的差距。

尤其是2.0的时候,文生图的输出最大边长是1024,而 智能编辑 的最大边长却是 1312,对应16:9比例的话输出结果是 1312×736 这么个分辨率,直接放大到 1920×1080 的话是 1920×1077 或 1925×1080 。也太奇葩了。

用了智能编辑后不仅分辨率坏掉了,图像的精细度也会降一大截。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1961225555338754-20250316194924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1961225555338754-20250316195003

如果运气好的话,新图的角色可能会比旧图角色小一点,那样的花就用rembg把旧图角色抠出来,然后自己编辑,再贴到新图上。

动画模型还好一点,真实场景模型几乎烂到恐怖。尤其是现在模型是3.0的情况下,精细度差别能大到吓人。

这是3.0的文生图: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07223427

这是区域重绘,尝试在椅子上放一瓶可乐: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13154949

这是 参考图/智能编辑 想在空椅子上加个人:

生成特定风格图片-2715236277751298-20250413155332

纯正 伪人-模拟恐怖

事实上即使是抛开画质不谈,智能编辑本身就会严重丢失原图的信息量。

换杯饮料立刻不哭: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3001337865737730-20250414010459-1

换个地毯立刻开心:

生成动漫风格图片-2991379788847618-20250414010930-1

白天黑夜表情就变了:

图片风格设定-3043733434981378-20250414231405-1

甚至连东西都不会拿了。

图片风格与内容描述-3006221925573122-20250414013744-1

我文章开头说过想用智能编辑区域重绘做动画,如果用真实场景的话大概就是这么个效果: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三)

这里还有一个动漫效果的,所有元素的变形都太严重,根本没法看。

尝试使用「AI智能编辑」+「AI 补帧」制作一个少女变身效果(四)

文中最开头也说了,本身这玩意流畅度就够呛,再加上 智能编辑和区域重绘 的模型,就烂得非常的变型了。真实场景的伪人问题特别严重。

可以说在文生图是3.0的场景下, 智能编辑区域重绘 基本是没法用的。

扩图

这功能本来也没啥太大用,就是在部分不在意内容的场景下填补空白,比如视频封面图啥的。

只不过由于出图分辨率是固定的,所以 扩图 的同时还在 缩图

我曾想着或许可以靠反复扩图的方法,做一个绝命毒师结局的 Baby Blue 场景,结果,豆包的扩图一直往竖屏海报这个方向跑。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8_22-00-03

想了多种办法调整之后

jpg-screenshot_a4ab1c79e10c4b187093e6fe35a8629c

重点目标被糊成一堆气泡,想要用来重复的边缘图形也糊成了抽象油彩。或许自己拿 GIMP 克隆工具自己图都更靠谱。


豆包应用

说完模型,说下豆包这玩意。

声明:我个人本身是很讨厌头条系的(现在可能叫做字节系?)。但相对于厌恶程度,头条系在我眼中最多只能排第三。

这玩意应该是有一个网页版,一个 Chrome/Edge/Safari 插件,一个 Windows/MacOS 浏览器,一个手机客户端。Chrome插件 和 Windows客户端我都试过了,正经人谁会用这玩意?退一步讲,哪个产品经理想出来专门做一个浏览器只为了跑一个网页?脑残的阿里吗?

手机APP我没有试过。

网页端则只有短音验证码登录、APP扫码登录 和 第三方登录。

但是没有强制登出所有其他已登录对话的功能。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5_00-42-44

这就意味着假如哪天手机短信验证码泄露了,其他人就可以一直在他的界面上一直监视你的所有操作。

仅是安全性这一块就可以打0分了。


豆包模型背后的火山方舟

这玩意背靠的是头条系字节跳动旗下的 火山引擎

火山引擎这玩意想要登录进去可以说特别困难,页面的稳定性烂得出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后端API超时,跨域请求出错,前端条件判定出错,然后报错一大堆。可以说这玩意至少在商业场景下就是一坨屎。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39-34

进去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个山寨 阿里云/腾讯云 一样的界面。云服务供应商虽然都长得差不多,但是至少阿里腾讯的业务至少控制台每次都能正常登录。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豆包这娱乐性的APP大概是为了向公众展示技术实力的一个窗口,而其背后应该有更多的能提供更强更稳定的商业服务。

至少 稳定 这一块是没了。

而作为 更强 这一块呢?

文生图的付费接口仍然是旧版的2.0模型。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2_22-38-10

付费服务比免费服务还烂,是超出我的想象的。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11_22-06-44

这个输入接口甚至比百度AI的公开服务还烂,而出图质量甚至都没有上一个版本的豆包高,只有百度AI的水平。

而且和豆包以及其他国内平台一样,文生图功能都只有一个文字输入接口,非常的落后。(现在的文生图平台基本是以「正面」和「负面」两个文字输入接口存在的,「负面」输入可以保证输出结果中不存在你完全不想要的内容)

(有一种不愧是头条系的感觉,除了搞出致瘾性算法之外什么都搞得稀烂的样子)

至于其他产品,图文生视频这玩意目前就是搞笑的,屁用没有。你可以看我在B站做的这个视频合集:合集·用AI生成的视频也太离谱了,这玩意最多只能用来做搞笑段子。

screenshot_Shotcut_00_02_29_833

语音模型,开放业务只有声音复刻和同声传译。

文本模型,这玩意真的有人想要花钱 这玩意吗?用途会是啥啊?自己搞个假的 DeepSeek 搞分销?


结尾

反正目前这个AI水平,放在个人手中,仍然只是个玩具。线上服务基本上都是不靠谱不稳定随时跑偏做得稀烂还想捞钱;线下个人用户很难将业务稳定的部署,硬件软件都是坎。

尤其是我目前的确有几个AI编程的需求,就是根据已有的html文本,直接生成带锚链接的目录。这个需求我在 豆包 百度 copilot 下同时试了 bash node php python 三个语言,基本全部都是语法错误,基本都是瞎写的,正则语法都是错误的。狗屎一堆。

上一篇文章《是时候在我这里聊一下人工智能了》,除了一条有效评论之外,全是来刷AI的评论。

screenshot_on_b85m_by_flameshot_at_2025-04-08_13-21-07

诚然我已知现在人的确没几个能读得下去文字,更别说是我写的这种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但是人机刷评论这操作属实是有些人放弃做人了,毕竟独立博客不需要刷活跃度来提升展示率,这些人机刷的这些玩意属实是真把脑子丢了塞了个热度算法塞自己头骨里了。

只能说互联网真的退潮了。「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结果发现在水里泡着的全都没穿裤子,大家都在那甩小屌,那就无所谓了。

前几年我的某个亲戚嚷嚷着要培养自己家还在上小学的孙子搞黑客,现在又要做直播,我就等他家啥时候搞AI了。

The post 讲讲目前使用线上AI文字生成图片工具的局限性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

母亲看病记录(第二部分:本地医院篇)

继续这个大长篇系列。

再不动笔把这个系列写完,这就要成为年更系列了。(可想而知我是有多么不愿意写这玩意)

不了解这个系列的朋友请先看 《母亲看病记录(第一部分: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上篇)》《母亲看病记录(第一部分: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篇-下篇)》,连续的。

 

以下全部内容的发生年份为2022年。叙事基本以2022年为基准进行书写。内容均为回忆,所以部分内容尤其是细节可能与事实颇有偏差。

 

另外好多化验单和CT胶片核磁胶片都找不到了。我妈这个人喜欢藏东西,而且是到处藏,然后偶然会有一段时间突然翻出来,然后坐床上就看这些化验单,然后再收起来,而且是按一种奇妙的规律收起来。我刚才翻了一下这些年她堆化验单的地方,2022年的和2017年的化验单一部分堆在一起,一部分找不到了,2019年的化验单就找不到了,本篇文章的化验单和CT胶片也全都找不到。

 

当时也是太累和太乱,没有趁她开始藏东西之前先拍照。现在倒好,找不到了。我也不想认真找,一旦认真找且被她发现了,那就得拆家。


一、从沈阳回来后的后续

(这段内容不知为何没在上一篇中写,本来这段内容应该是第一部分用来收尾的 点睛之笔 的。不过也鉴于本身就没人能读到最后面,忘写了就忘写了吧)
 

1. 大活人不如电视剧

黑龙江不像辽宁,12月份还是很冷的。而我家在山上,比黑龙江平均气温还要冷。12月份还是冬天。

电视台不知道在播什么电视剧,内容是东北抗联,主角是一个人的那种抗日剧,快播放到大结局了。我也没记住名字,毕竟抗联的剧就不多,以单人为叙事主线的正经抗日剧更少,就以为之后随便网上搜搜就能找到名字。大意了啊,在网上搜了好大一堆,没一个是我看的那个。能确定的只有主人公是「杨靖宇」/「马尚德」,在网上搜了一下有他的电视剧只搜到《东北抗日联军》(2015)和《杨靖宇将军》(2005),可以确定都不是这两个片子。

有一段剧情是主人公被叛徒出卖,逃入山中,镜头里他衣服也破了,鞋也破了,基本就是光着脚在雪地里走。

本来是段挺有渲染气氛的剧情,结果我妈突然摆出一副 这很有教育意义 的脸对着我说:「你看多艰苦啊,光着脚在雪地里走」。

好家伙顿时我就觉得恶心了想吐,你儿子刚在雪地里傻走了好几个小时,你是一点没心疼。电视剧里那英雄是为了国家、为了抗日、为了战斗、为了理想、为了未来、为了活命,我他妈的在雪地里光脚傻走了几个小时是他妈的为了搀着你大晚上去不开业的批发市场。
 

2. 如果你受害了那么你活该

脚在冰天雪地里泡几个小时肯定会有后遗症,问题是,这活该的,我也没脸治。发起病来我就忍着。

但是发起病来你不是耽误人家用人效率么,毕竟能干活的男人就你一个。

于是每次我不想动弹,我家里人就怂恿我去医院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我说 活该 。家里人就问你怎么染上这病的,我说 我活该!

因为假如我解释了,那么家里人就会说: 你活该
 

3. 我倒是把她晚上心慌的毛病给治好了

从沈阳回到家之后,去超市买了一堆可以晚上当点心的零食扔我妈屋里沙发上了。也是她嘴馋,有时候吃完饭,甚至吃饭期间,都会去摸一块小饼干啥的吃。

(理解不了的请重看前一篇文章)

然后不知是又看了哪个作孽的短视频,突然在家嚷嚷:人,下午过了2点,就不该吃东西!不能吃零食!不能吃水果!要吃都得上午吃!过了下午2点,就不能吃任何东西!只能喝水,水都不能多喝!晚饭都是作孽物!都是坏人为了祸害中国人才搞出来的东西!

(呵,老子理你呦,小时候你耍起来我就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在我发起疯来经常3天不吃饭,这我都活到35了呦,一天只饿我一顿我就当减肥了)

然后表演了几天的什么是真的晚上肚子响得咕咕咕难受得睡不着觉。然后就老实了。
 

4. 吃完药啥效果都没有

医生开的药,咔咔咔吃完了,啥效果都没有!

睡不着还是睡不着!心慌还是心慌!半身麻还是半身麻!手脚僵硬还是手脚僵硬!半夜尖叫还是尖叫!

半夜睡觉是个极其麻烦的事情。关着灯,开着电视,声音还挺大,不看,就在那躺着。在屋外看她,好似睡着了,都开始打呼噜了,然后电视里一声惊叫,又给她吓醒了,然后换个姿势继续难受。我就得盯着,得趁她睡着了,偷摸进她屋,不能吵醒她,还得把电视给她关了。时间还不能太早,前半夜太早了,她要是没一次性睡到后半夜,有时候自己醒,然后又把电视打开了。

半夜尖叫还特有规律,妥妥的后半夜2-3点之后。尤其是她后半夜一般会上一次厕所,上厕所前尖叫和梦话每个完,但是2-3点上了厕所之后,一下就睡安逸了。当然上厕所也不一定只是上厕所,有时候后半夜就突然进厨房,然后拿个菜板子菜刀在那剁剁剁个没完,或者锅碗瓢盆端来端去连嗑带撞,碗筷盆铲必定要从高出掉下来摔个叮当响。最后不得不过去吼她几句,她才肯回屋。回屋了也不一定躺床上,偌大个2米宽的双人床全给她,她不躺,佝在沙发上窝着。

只不过5点钟就醒,然后就坐在床上难受,也不躺着,就在床上坐着,就在那外放短视频。一坐一放就是几个小时,我自己看着都觉得腰疼。

白天我去厨房检查,一个切了片的菜都看不到,也不知道她后半夜到底在厨房咔咔咔切的啥。

 

问她为啥不好好睡觉,她就总说屋里总有个人影悬空在那,可吓人了。

你这不废话么,谁家里房间中间栓根绳子然后在房间中间挂衣服啊,那大半夜谁看都是一个人影飘在那,不吓人才更有鬼了,我都被你这行为吓了多少年了。

然后给我展示她藏在枕头底下的好几把大菜刀和大尖刀,有得甚至都生锈了,我也是生怕她哪天睡觉不老实再把自己划伤了然后再得破伤风。

就算有时候她好不容易在床上躺下了,也不好好躺着。也不知道她在被子里头摆的什么姿势,那被子弓起来能有半米高一米长,看着就像个地堡。经常的她就开始讲话,话特别多,就像是在和别人打电话一样。有时候还带情绪,甚至一只手把上半身支撑起一半,另一只手指着窗户下的暖气片大声开骂。这时候就很麻烦,因为她平时说话的时候就没先叫别人名字的习惯,也不会面向要对话的人,更不会提高音量让你注意到她,就是毫无预警的张口就来,假如我没及时反应过来,她就发火;但同时她跟别人说话,尤其是打电话的时候也这样。所以我这种平时一直得竖着耳朵生怕她突击说话的人遇到这种场景,也不知道是她在跟我说话,还是在打电话,还是在大半夜说梦话。

反正闹了这么多年,我都麻木了,基本上这几年一直都是后半夜再睡。

她倒是非常的不乐意,只要看着我没睡,冷不丁就在她房间里叫一句「睡觉吧」,或者上厕所的时候「咣当」地砸一下我房间的门,或者干脆地把我房门推开,然后 阴着脸就站在那一动不动

有时候甚至是后半夜我都以为她已经睡熟了,我都躺下了也睡着了,然后她起来上厕所,上完厕所哐地踹我房门一脚然后来一句「快睡觉吧」。


二、要在本地医院看病

1. 前情概要

6月份的时候,瘫痪了15年的外婆去世了。走的时候没遭罪,早上的时候还吃了早饭,结果9点多就走了。

只不过那瘫痪,折磨了全家人15年。

这15年,每天白天是我大姨和我妈白天护理,晚上是我大舅护理,一天虽说也不是非得24小时一直有人看着,但是也是一天都离不开人。我妈也是以这个接口,嘴里嘟囔了多少年要去北京看病但是放了我多少年鸽子。

走了也好,不遭罪了。只是那几天家里人互相看谁都不顺眼,都总觉得外婆走了是别人的错,是有人使坏,还各种找各种阴谋论。

算是至少三个家庭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了,不用再全年无休的再去护理外婆了。
 

2. 突降狂风大暴雨的一天

解脱出来了,终于可以串门了。

7月初,去大姨家做客,结果下午的时候突降大暴雨。我妈一直在那损我是不是我房间没关窗户。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房间窗户关了,反倒我问我妈阳台和她房间的窗户关了吗?她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窗户都关了。

(信你个鬼)

趁着天黑前雨小了一点,我自己打伞跑回家,中间过一条河,肉眼可见涨水了。到路上各种被风折断的树。

DSC_6198

几条主路都被被吹断的树堵死了,不少车被砸。全区大规模停电,大风的破坏力太强了。

跑回家,阳台窗户大开着,阳台跟水淹了差不多,而且窗户下面就放着一袋面粉。我妈卧室的窗户也是大开着,被风吹进来的雨把她的床都浇湿了很大一块。床底下都积水了。我房间,窗户关着,啥事没有。

擦地收拾床,把屋里东西都收拾干净,一直干到天黑。全区停电,里外都是黑的。全年即使是平时后半夜路灯都关了也没这么黑过,倒是很爽,既没有短视频也没有老头老太太吹牛逼了,唯一缺点就是外边不知道啥人报警了,警车开着大警灯一直闪,谁路过谁瞎。

拿着两个小手电筒下楼看一圈,小区里有几个出入口本来是在修路,大风大雨把路灯和警示灯全干灭了,一个看着像个小领导的人在那拿物料在那堆路障,生怕眼瞎的人直接走到大坑里。

打电话跟还在大姨家的我妈说今晚不要回来了,要回来明天中午前再回来,等市政把道路上的危险物都清理干净了再出门。

结果第二天大早上天蒙蒙亮,我妈就干回来了。

室外还一堆未清理的树杈和不稳定的树干没清理完呢,随时都有高空坠落砸伤人的风险。

我问她路上的杂物清理干净了吗?我妈好似兴奋的上来:啥都没说明白。

反正我也没指望她能说清楚啥。
 

3. 突然要去医院看病

7月13号的时候,突然说要去本地医院看病。

我以为她是说着玩的。本地这破医院别说什么大病了,连个咽炎都看不了,上来无非是给你开一堆没啥用但是超级贵的药让你吃着玩,吃完了不好使换个方子接着吃。

而且2022年是疫情管控最滥糟的一年,我TM真不想往医院里面进。

我妈却是越说越来气,一会问我一下,一会问我一下。她那眼珠子基本天天插在手机上看短视频,内容全都是什么婆婆媳妇天天掐架考验人性的破烂玩意,脑子都泡烂了。现在搞这么一出,我是确定不了她到底是嘴上说着玩,还是要准备考验我这个35岁未婚男性的婆婆儿子关系了。

晚上没到7点呢,关灯摔卧室门,睡觉了。平时不都是看短视频一直看到11点吗?7点多那对面楼灯亮得照到她房间里,我还以为开着电视没开声音。

反复无常的女人,中老年人版本的更年期。

14号早晨,大早上天蒙蒙亮,也不知道是要逛早市还是逛公园,开门出去了。

结果过一会,电话打过来了,“我在医院呢,你几点过来啊?”

卧草你玩真格的啊。


三、本地医院就医

1. 上午门诊

赶紧起床,简单洗漱一下就饿着肚子往医院狂奔。

到了医院,还得过医院的核酸检查,入口用隔离带围出来2条U型走道。其实倒是不麻烦,就是一个龙江健康码,一个国务院行程码,但是架不住人多,更架不住这都第三年还有相当多的人根本不会扫码展示健康码,这第三针疫苗都已经打完半年了。

过完核酸检查,出口给了张写着日期的粉色的纸条,意思是拿着这张纸条今天全天可以直接进医院,不用再扫两码了。其实扫码根本没多麻烦,走U型过道那个长度完全够搞完两码的。

进医院大楼,上楼,到神经内科科室门口,那人山人海,嘈杂得像菜市场,一帮人在那大声聊天,另一帮人在那大声外放短视频,极为恐怖。

找到我妈,我大姨也在。也没在排队,也不知道在那研究啥,反正说了半天,决定挂号。

好家伙,都来了一个多小时了,还没挂号呢。

俩人倒是兴奋:拿没拿那个核酸的粉票啊,拿了那个票今天再进医院就不用扫码了,你可别把那粉票整丢了。

又爬下一楼,挂号。以前医院还要专门的诊疗卡,现在又不要了,要身份证和社保卡。我妈那社保卡,是什么个被国家抛弃的医保,挂号化验买药统统用不上,只有住院才给报销。

反正是我掏钱。

挂了一个内分泌科的号,又挂了一个神经内科的号。

IMG_1791

破医院也没有电子系统。有的是直接在门诊房间外排队,有的则是把挂号票给门口护士,然后护士按顺序叫号。我还得算计这两个号得分开多久才能前后脚排上。俩大人倒是自在,你都给人家就行了。

心是我操的,心是3年前死的。(合着我是得被判个奸杀罪呗?)

先排了个内分泌科。

问诊过程我都不用描述了,去做化验吧。

然后出内分泌科刚好排到神经内科。

问诊过程我都不用描述了,去做化验吧。

IMG_1792

反正我就是个无情的付款机器。

 

2. 上午抽血拍CT

能化验的只有抽血和CT。

到抽血的地方,观察了一下排队的队伍,人数都一样多队伍都一样长,选了个看起来脑子都正常的没有小孩没有老人的队伍排队,我妈和我大姨倒是随便选了两个队伍在那排。很快我这个队伍就排到了,俩大人的队伍基本没动地方。

然后去拍CT。把俩大人扔后面快速找拍CT的科室,然后赶紧跑回来,不然这俩大人自作聪明随便找个化验科室就进去了。

拍CT得先报道。

CT排队的人也很多,速度比抽血排队慢多了。

排队的房间里熙熙攘攘的,有几个人是从我这XX地级市下面归属的YY县级市来的,在那闲扯「这XX的医院可比YY的医院强多了!」我内心:(这破医院看病就是看着玩的,心理安慰罢了)。

排队有一会了之后,房间里一个人突然在那大叫,「我这都排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到我!」「比我后来的人都进去拍完出来了怎么还没到我!」然后就冲到报道处开始闹,报道处先是问他「刚才有签到吗?」「有。」「那刚才叫号时没听见吗?」「刚才就没叫我!」最后给他加了个塞。但即使加塞,也是要等已经在叫号已经排在门口下一个就要进去的人的后面,这人仍然不乐意。

这强多了的医院也不比大城市,整栋楼除了门卫,可是一个安保人员都没有的。

等排到我们时已经是接近中午了。

DSC_6242
 

3. 中午

把化验和拍CT都搞完,下午才能出结果。

三个人都累懵逼了,走路回家。路上我建议直接在路边找个饭馆直接解决了算了,俩大人不同意,非要回家自己做。

回到家,根本没体力做饭,最后就是吃面条。

赶紧躺下睡一会,俩大人往床上一躺,开始看短视频,然后开始闲聊,然后咔嘣一下就睡着了。
 

4. 下午取报告

差不多医院要上班了,出门去医院。

走到大路上,黑龙江在最右边这个时区,下午的时候太阳就已经在西边了。7月份太阳算是最毒的时候,往北走那肯定是要走右边,行道树多多少少影子是在人行道上的,凉快一点是一点。我大姨不同意,非要过马路,然后顶着大太阳走,我妈马上也跟过去了。我还得跟过去一起挨暴晒,不然这7月份大太阳,晒个早上没吃中午糊弄水都不好好喝的俩老太太,真中暑了倒在地上,都不会有人能注意到。有树荫不走,非要晒太阳。

到了医院,核酸扫码的U型通道一个人没有,下午新来的人比上午少多了。我亮出粉票,工作人员点头示意我直接进。我回头,俩老太太的粉票都找不到了,在那开始翻。工作人员都看得不耐烦了:找不到就再扫个码就行了,我再给你一张新的票。俩老太太不同意:一定能找到,没丢。翻了大半天,终于翻出来两张皱巴巴的粉票,进来了。

进到医院,仅在一楼就能听到整栋楼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喧闹,并不比上午好到哪里去。

我说让俩人先上门诊楼上楼排队,下午复查的人多,先去排队。我去另一栋放射科楼取化验单和CT胶片。俩人点头了,但嘴里不知道在闲聊什么玩意。

快步走到化验楼,机打化验报告和胶片,前面排队的怵在那霸机,自己不会用,也不让别人用。总算排到我了,血液化验单打印得倒是很快,CT胶片就得等。我一回头,俩老太太竟然悠悠哒哒走了一百多米从门诊楼走到放射科楼了。 什么玩意,看着就像游戏里的跟屁虫NPC一样,但延迟有10分钟,还不会瞬移

再走回门诊楼,这时间就浪费了几十分钟了,门诊门口的人多得,整个一层楼的好几个候诊室和走廊的椅子全坐满,菜市场都看不到这么多人。

来得早,不排队,现在排队连个座都没有,俩老太太站着吧,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全身僵硬,站着难受,另一个膝盖损伤,站着难受。

我在俩科室研究中间时差有多久,研究完了我说把俩科室都排上。俩大人说不用,一个一个排。随便,反正是你俩腿疼又不是我。
 

5. 下午内分泌科1

先排的内分泌科,排到了,进去,化验单给大夫,大夫啥都没看出来。我妈本身有甲减的问题,全身发肿且僵硬,化验单也只能看出来有甲减。优甲乐也是按时吃的。大夫说指标都挺正常的,要不你 有时间 再做一个甲状腺彩超看看。俩大人说什么时候能做彩超?大夫说 有时间 就可以做。俩大人说现在就有时间,今天做现在做可以吗,下午做来得及吗?今天能出结果吗?大夫:「当时做当时出结果,下午能做而且下午做彩超的人少。」然后大夫就沉默了一下,明显就看得出来大夫不想伺候这俩人了,明显的病人身上有病但是自己看不出来,今年赶紧糊弄走以后大夫轮岗不一定又轮到我。

IMG_1793

开了个彩超的单子,先不去做化验,转头到神经内科继续排队。
 

6. 下午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排队的人更多。两个入口,三个护士在那堵门,谁想进先过她们这一关。要先在她们这拿个号,然后等着叫号。走廊和候诊室比菜市场吵多了,说话全都得靠吼。

从门诊出来的人基本都是一脸怨气,因为基本是啥都确诊不了,和上午那个「这XX的医院可比YY的医院强多了」真的是鲜明对比。

 

终于排到我们了,俩大人进去了,护士不让我进,说进去的人太多了不行。于是我就只能扒在门诊室出口,在超菜市场级的背噪下听一个大夫如何在俩描述能力稀烂的人下问诊。

大夫先是在那看了一会CT片子,然后就放下了。这CT片子我也看了,非常的干净清晰,没有看到任何异常,下面放射科医师的检查建议也是除老年化现象之外,全正常。

只见那大夫自己在那手舞足蹈了一阵,然后拉起我妈的胳膊,让我妈做和大夫刚才做的一样的姿势,我妈做不到。然后大夫又拉起我妈的胳膊,这捏两下,那拉两下,然后得出结论:「咱们这,看不了这病」

(好家伙,本地医生说上大实话了)

然后开始说3年前去过沈阳也看过。大夫一笑:沈阳大医院都看不出来,咱们这小地市的医院当然更看不出来。

然后开始说我三姨的怪病,嘴上就带了一个词「帕金森」,大夫立刻就认真起来了:「你们要是怀疑是帕金森的话,去北京的大医院去看,去宣武医院看,一抽血 就能化验出来是不是帕金森」。(我差点因为这荒谬的发言笑出声)

家里人当然是想争取下在本地住院,然后转院到北京,这样就能走医保了。大夫就乐了,在本地住院那基本就是调理,无休止的调理,不会说本地医院没有这个调理的医疗水平而给你转院到北京的。
 

7. 内分泌科2

出了神经内科,直奔彩超室,做甲状腺彩超。当场出结果。

回内分泌科,大夫说,这是桥本氏病,你在吃优甲乐,所以有些指标还是正常的。这优甲乐,你吃也可以,不吃也可以。

俩大人这就抬屁股要回家。我急忙问大夫,能不能给开个优甲乐的处方,这样我就可以在网上买优甲乐这个处方药了,平时能省很多钱。大夫愣了下,也不明白个所以然,问我这处方怎么开,我就说「给开个甲减的诊断然后处方里有优甲乐就行」

DSC_6369

折腾一天,至少好歹得有点收获。
 

8. 下午回家

往家的方向走,俩人也不知为何,既不走来时的大路,可能是被来时的太阳晒怕了,但又不走有菜市场的小路,而是选了中间的一条小路走。

走到半路大姨突然说想吃冰棍。

这俩人专门选了个左边有市场有超市,右边有超市有冷饮店,唯独中间这条一个商户都没有的小路走,大姨在那开骂设计不合理。

最后都走到家门口了才在小区入口的小超市买了跟冰棍。

这还好不是北京,不然走个几公里没有一个超市的日子怎么活。


四、总结

这一天花了500块钱基本上啥都没检查出来。得到的结果总结下就是:

  • 这优甲乐,你吃也可以,不吃也可以
  • 咱们这,看不了这病
  • 一抽血就能化验出来是不是帕金森

第一句,这TM不是扯蛋么,这是医生该说的画么。药,处方药,还是激素类药物,是吃着玩的东西吗?

「咱们这,看不了这病」。我一开始就没指望本地医院能看这病,但能从本地医院医生口中里说出来这个事实,有点震惊我了。

第三句这个「一抽血」,这不是乐子么。
 

1. 抽血化验帕金森

也不算很久的之前,我读过一篇关于肝吸虫的文章。

简单来讲就是原文作者吃了一顿鱼生,之后他的朋友也吃了,然后他的朋友中招,他跟着也慌,然后做检查,以及住院治疗的过程。

这篇文章被作为「不要生食」和「寄生虫」科普文章,可是被各大媒体疯狂洗稿,甚至还有不少版本中间有媒体的 原创内容,比如亲情爱情连哭带闹,比如等高考成绩般的等化验结果,最搞笑的是,文章中本来是中招的同事变成了作者本人了,第三视角变第一视角,甚至某些版本还有 不知是啥病反正先乱吃药后做检查的混乱逻辑

原文链接是:《我如何从豆瓣第一个科普寄生虫到去检查寄生虫的》,结尾是一个「========================待续」,然后这位作者设置了日记内容隐私不可见,所以没人知道后续是啥玩意。在网上也搜不到下文,豆瓣这种内在已经死透了现在只是个尸体的破平台,也不支持匿名访问所以 waybackmachine 也是没有记录,能搜到的只有各种垃圾营销媒体平台的各种洗稿。(也确实符合中文互联网已死的理念)

这篇文章的关键是:「检查需要抽血,理论上你自己抽也可以或者在社区医院。只要送检到热带病研究所就好」。事实上国内很多医院都有抽血后 异地化验 的业务,除了血还有包括「痰」等其他可送检的业务。这要是 帕金森 也能抽一管血就能确诊,我还有个球球的去北京的必要。


五、后续

读完全文的话,应该能猜得出来接下来要发生啥了。

从2015年一直闹到现在,

我妈终于决定去北京看病了!!!

DSC_6547

(未完待续)

The post 母亲看病记录(第二部分:本地医院篇) first appeared on 石樱灯笼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