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让人感到幸福的纠结

当年今日

这个春节过得很平静,感觉每天需要我纠结的地方就只是今天要喝什么咖啡。我把放在单位的MAVO巫师2.0手摇咖啡、辛鹿的咖啡秤,还有单位所有的咖啡豆库存都带回家了。在回家之前,我在前街咖啡新年前最后一次特价的时候下手了两种口粮咖啡。我已经开始放假,但其他人还没放假的时候,南粤分享汇的那些过节费被激活了,在那里我又买了两袋瑞幸的SOE咖啡。所以我一共有多少种咖啡豆呢?最多的时候,前街咖啡有4种,瑞幸有3种。前些咖啡4种都是口粮咖啡,也就是他们店里最便宜的咖啡豆,大概是13块钱100克,通常我又会叠加其它红包。最便宜的那款曼特林,我是顺手买一件的时候入手的,9块9 100克。除了曼特林以外,我还有水洗耶加雪菲、哥伦比亚的惠兰以及哥斯达黎加的塔拉珠。曼特林是烘培程度最高的,其次是惠兰,耶加雪菲是浅烘的,塔拉珠好像是中烘的。这些咖啡豆我都故意拉大它们之间的差距。曼特林是我在前街咖啡买的第1款咖啡豆,也是我第1款喝完的。100克的咖啡豆,连续好几次我都没找到冲煮的感觉。瑞幸的咖啡豆,我第一款买的是意式拼配,是双11的时候买的。在春节正式假期之前,买了两款SOE,分别是云南小粒咖啡以及花魁。我没有买瑰夏,因为在南粤分享汇上,瑰夏的价格最高,不太适合我凑单。双11买意式匹配的时候,就送了两包小包SOE咖啡,分别是瑰夏和耶加雪菲。耶加雪菲,我冲出了感觉,但是瑰夏我却感觉不到我应该得到什么,所以我没买过瑰夏。之所以早上会让我纠结,因为我手头上有七款咖啡豆,如果再加上那个已经磨粉存放超过了一年的辛鹿蓝冬以及GEO的意式挂耳咖啡,我一共有9种款式的咖啡粉或者咖啡豆。这还不算速溶咖啡。速溶咖啡我家有三款,一个是UCC的114和117,另外一个是越南的G7。除了这三款以外,还有我妈买的那些不知道什么品牌。

跟速溶咖啡不一样,不同的咖啡豆有不同的特性,理论上要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凸显它们的特点。曼特林一开始我感觉不到应该是什么感觉,后来我发现那种很明显的回甘,属于那种甘草味的回甘大概就是它的特点。惠兰属于那种巧克力坚果味非常明显的咖啡。这个咖啡闻和入口的时候,味道会非常浓郁,但相对来说,后味不太绵长。塔拉珠这个咖啡豆我买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一个甜感很明显的咖啡,但直到我几乎把100克都用完了以后我才明白到它的甜感不在入口的时候,而是在喝完的时候,口里剩余的那个味道、那种甜感在你喝完咖啡再喝一小口清水或者淡茶的时候,感觉会更明显。虽然是甜,但是这种甜感的出现时间跟同事给我的那种白桃茜不一样,白桃茜是入口的时候感觉到蜜一样的甜。耶加雪菲的味道跟之前提到的三款都不太一样,是花果的鲜。第一次喝的耶加雪菲用的是瑞幸的SOE豆子,也就是小黑杯用的那种豆子。当时我只是觉得很特别,但我说不出到底特别在哪里,而且我也不确定我到底喜不喜欢这种特别。瑞幸的意式匹配我感觉是一款基本上不会被搞砸的深烘咖啡豆。无论你怎么整,都能体现出它的特征,其它咖啡豆可能要用1:15的粉水比,如果粉水比拉大,可能会寡淡,但是瑞幸的这款意式拼配咖啡豆,我觉得可以用到1:17。瑞幸的花魁我还没开始打开,我先开的是瑞幸的云南小粒咖啡。云南小粒咖啡给我的感觉是入口的时候跟哥伦比亚的惠兰有点像,但是它们的后部不太一样,云南小粒咖啡的余韵我感觉到的是红茶或者普洱的味道,是那种茶的那种感觉,是淡淡的茶水味,跟曼特林的甘草回甘有明显的区别。

当我尝试过那么多的咖啡豆,又体验出那么多不同的味道的之后,我才明白到,为什么那些痴迷手冲的人会不喜欢深烘的豆子,因为深烘的豆子通常就只剩下巧克力坚果的味道了,那些只有浅烘或者浅中烘才能体现出来的花果味道,又或者其它味道,深烘基本上不会有,所以有人会觉得用意式拼配的咖啡豆做手冲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手冲咖啡是一个味道,手冲出来的咖啡再加奶,又是另外一个味道。当加进去的奶是不同牌子的,出来的味道差别很大,可能你只是喝牛奶的时候体会不出来,但有了咖啡以及温度的加持,那些味道就会被放大。那明明只是一杯加了奶的黑咖啡,但是某个时候却让我尝出了小时候外婆做的鸡翅的味道,是那种不咸,蛋白质混合了糖和生抽,发生了美拉德反应的味道。熟悉的味道是最容易勾起人的记忆的!

越来越贵

当年今日

现在的咖啡豆越来越贵,虽然我买的只是国产咖啡豆,买的是云南的咖啡豆,但是因为外国咖啡豆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估计国产咖啡豆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替代品,所以国产咖啡豆的价格也在不断升高。好长一段时间,辛鹿500克的咖啡豆价格大概38块钱,如果遇到他们的盲盒,可能19块钱就能买到。虽然盲盒的咖啡豆会不那么新鲜,但以前我是那种可能咖啡豆买回来,放半年甚至大半年,最夸张的是一年以上才开始使用的人,所以以前对我来说,豆子新鲜不新鲜无所谓。现在几乎找不到咖啡豆盲盒了,偶尔会有,但是当我打开那个链接的时候,已经失效了。500克的咖啡豆,如果每次用10克,那么等于是可以冲50杯咖啡,其实哪怕是50块钱500克,也不过是一块钱一杯而已,但是因为我是经历过19块钱500克的人,哪怕不是盲盒的价格,是正常38块钱500克,也比现在接近50块钱便宜。从总价上说,的确贵了10块钱,但是从每一杯咖啡的价格来说,其实只是多了凤毛麟角。

以前500克的咖啡豆通常我可以用半年甚至以上了,因为实际上只是在家里用,在单位我喝的都是挂耳咖啡。一个星期五个工作日,每天我都会喝咖啡,但之前我不是每天都喝挂耳咖啡,可能挂咖啡和速溶咖啡间隔着喝。后来变成了四天喝挂耳一天喝速溶,现在当我迷上了手冲咖啡以后,变成了四天现磨手冲咖啡,一天挂耳咖啡。挂咖啡跟咖啡豆相比也有涨价,但是好像涨得没那么夸张。大概因为挂耳咖啡本来价格就是有一点水分,所以能挤压一下。几个月前我买的柯林咖啡能用不到10块钱拿下10包,而现在变成了14块钱。

当单位的福利费在南粤分享会上发放的时候,基本上每年不少钱我都用来买挂咖啡。其实那家店就是京东,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有京东的特价,基本都是原价入手。后来南粤分享会的那个搜索界面直接让我搜索不到咖啡了,于是我只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获取链接,然后通过那些链接把咖啡加入到我的购物车,接着尝试着去结账,加到购物车里面的咖啡,无论是速溶咖啡、挂耳咖啡还是咖啡豆都说不准能不能用我的福利费结账。有些可以,有些不行,就像开盲盒一样,只能不断地尝试。同一个牌子,同一个规格的挂咖啡,不知道到底是天猫还是京东的,你也不知道哪个链接的那个产品可以用福利费的余额结算。现在单位的福利费换成了东方福利网,跟南粤分享会相比,东方福利网的确是搜索到的东西都可以用福利费余额结算,但搜索到的咖啡品种少得可怜,又或者说贵得可怜。

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逮到辛鹿的咖啡盲盒,但这个实在太难了。

让我懵掉的下水特性

当年今日

上次说到同事送我一包浅烘咖啡豆,研磨的时候硬得让我怀疑人生。我觉得之前我磨的那些咖啡豆,是不是只能称之为中烘或者浅中烘,而不是浅烘呢?同事这个浅烘的咖啡豆,当我把密封袋打开的时候,几乎闻不到咖啡烘培的味道,就是那种焦糖化的味道。这个豆子如此坚硬,所以我猜测,这肯定是一款浅烘的咖啡豆,对浅烘咖啡豆的处理,我的直觉就是必须得高水温。

如果我之前冲煮过的咖啡豆都不能说是浅烘,而只能算是中浅烘的话,那么我就完全没有处理过浅烘的咖啡豆。浅烘的咖啡豆通常都自带很多花果香味。我之所以没有处理过浅烘的咖啡豆,是因为那些咖啡豆通常都很贵,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些人喝一口咖啡能鉴别出那么多的味道。尤其是当他们觉得那个咖啡豆有各种花香或者果香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同样是13克的粉,我觉得这个浅烘的咖啡豆当我把他的咖啡粉倒到滤纸里的时候,体积好像很小,于是这就意味着这个豆子估计质地很致密,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研磨的时候会那么痛苦。

一开始闷蒸我用了30克的水,非常温柔地倒进去,几乎没有出现鼓包,或者说牛肉汉堡的形状。我不知道这个咖啡豆已经养了多久多长时间?咖啡豆是否新鲜跟鼓包大小有关系,而深烘的咖啡豆比浅烘的咖啡豆气体丰富。所以当这个浅烘的咖啡豆不鼓包我依然不能确定是不新鲜的导致到的。闷蒸注水大概只用了15秒,但是我依然做了个30秒中的闷蒸。

闷蒸结束,我开始中心注水,然后开始绕圈注水,第1段注水大概到100克结束,第1段注水感觉没有出现奇怪的现象,一切正常。第1段注水结束以后,我等待页面下降,在几乎看到粉床床底的时候,我开始第2段注水,但是第2段注水下去感觉就很不对劲。那个水就像下不去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理论上第1段注水之后,水流通道已经打开了,我在水没有流干的时候就开始第2段注水,应该一切正常,我之前冲的那些咖啡豆也都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这个浅红的咖啡豆,在我第2段注水的时候,我发现水根本不怎么下降,所以我即便感觉自己已经注水注得很慢,依然感觉水面没过了粉墙。在大概160克的时候,我停顿了一下,水还是好像,不怎么下落,然后我又一边观察粉床的情况一边继续注水,但就因为这种分心,让我理论上195的加水量变成了213。这就意味着粉水比从我计划的1:15变成了1:16。过滤结束的时候。粉床暴露出来,基本上粉床是平的。这就意味着最后的过滤咖啡粉没有搅拌,只是平静地渗下去。这么个状况,可能会导致咖啡粉萃取不足。外加我加水过量了。所以如果是辛鹿的蓝冬,我猜测这杯咖啡会有点偏酸,而且味道寡淡。但实际上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杯咖啡在没喝下去之前,就已经能闻到非常明显水蜜桃的味道,喝下去的时候,也能尝到水蜜桃的味道,同时有非常强烈的甜感,酸味几乎没有,尤其是在一开始冲出来很热的时候。这就让我觉得非常的惊讶,因为别人都说什么咖啡的甜感,但之前我说冲煮出来的咖啡甜感,我觉得准确的来说是回甘。这款浅烘的咖啡是真的入口就感觉到了甜,就好像喝白糖水一样,这种甜跟回甘很不一样。虽然我加水多了一点,但是咖啡的味道却刚好,不会寡淡。咖啡放凉了,温度接近体温的时候,咖啡会感觉到一点酸味,但是那个酸味跟甜味结合在一起,反倒更像水蜜桃的味道了。

后来我又搜索了袋子上写的白桃茜,发现那是埃塞俄比亚古姬产地的一款豆子。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产地,白桃茜来在那来自那里的安娜索纳庄园。网上有很多家店都卖这个名字的豆子,他们的来源都指向了这个产地和庄园。网上写这个豆子的典型味道是水蜜桃、麦芽糖以及乌龙茶。乌龙茶我从来就不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味道,但显然,这一次我觉得有一点点搞砸的冲煮,把水蜜桃和麦芽糖的味道都明显地表达出来了。

我觉得如果要更进一步提高这个豆子的甜感可能得使用一刀流的方式,效果会更显著,但是一刀流的方式,又可能没办法完全带出必须充分萃取才能带出来的香气。

咖啡磨

当年今日

为什么之前我要从喝咖啡粉变成喝咖啡豆呢?可能是因为我发现辛鹿咖啡除了挂耳以外,其它卖的都是咖啡豆。现在不一样了,辛鹿咖啡很多,豆子都有磨粉这个业务。如果之前他们也这么干,估计我就不会买咖啡豆。当然也不会迷上磨豆机这种东西。

我第一个入手的咖啡磨豆机是最原始又或者是低廉的那种,磨芯是陶瓷的。当时其实我也看过磨芯是钢的。好像那种咖啡磨就只有手持式。无论是手持式还是我那种,都有点像古典咖啡磨。陶瓷磨芯能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出粉的粒度,但关键是没有一个标准,所以都是凭感觉瞎折腾。当时我觉得陶瓷的应该更耐用,但实际上陶瓷的真的很难磨,因为不够锋利。其次是虽说那个是陶瓷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光滑的那种,不像陶瓷水果刀那样锋利,可能陶瓷做到那种锋利程度的话就很脆了。遇到咖啡豆可能咖啡豆没有磨碎,陶瓷自己碎了。陶瓷的磨芯决定了那个东西不可能很锋利,而且硬度也不太好。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磨起来的时候很费劲。我用那个陶瓷磨磨咖啡粉的时候,实际上我对手冲咖啡粉的粒度到底是怎样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认知,因为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喝挂耳没多长时间。但实际上在喝挂耳之前,我已经喝过很多年的咖啡粉了,第一次买咖啡粉是在家乐福,买的是进口哥伦比亚咖啡粉,之所以买咖啡粉是因为大学的时候通过某个博客活动赢回来了一台美式咖啡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家乐福买了进口的咖啡粉和进口的滤纸。当时也只能买进口的,因为国产咖啡的区域根本没有这两种东西。那个时候的确也有淘宝,的确有网购,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起来。在家乐福买过咖啡粉,然后好长一段时间买的都是宜家家私的瑞典咖啡粉。双11的时候,我也有趁着特价买过意利的咖啡粉。我妈说意利的那个咖啡粉特别细,后来隔了好多年我才明白到,可能那个意利的咖啡粉就不是为了你用来手冲的。来自于家乐福哥伦比亚的咖啡粉以及宜家家私瑞典的那个咖啡粉到底那个粒度最适合用什么方式萃取咖啡,我们从来都没有研究过。所以当我用那个陶瓷咖啡磨磨咖啡粉的时候,我妈一直在说,那个粉太粗了。但我不断调整以后,当粉的粒度足够细,发现磨起来真的非常非常累。累了之后,喝的效果还不好。那个陶瓷手摇咖啡磨,实在让我太累了以后,我忍不住又低价买了一个电动打粉机,我只能称呼为打粉机,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咖啡磨,那只是通过很钝的刀片把固体打碎。如果你需要打得很碎,只要停留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了,但关键是咖啡粉要根据不同的萃取方式决定咖啡粉的粒度,并不是越细越好,太细的咖啡粉很难过滤。即便等的时间足够长,过滤出来的那个滤液也不好喝。那个打粉机到底用多少的咖啡豆打粉多长时间才大概差不多呢?我试验了一次又一次。这个试验跟放进去的豆子的量有关,跟打粉的时间有关,跟豆子的软硬程度也有关,但最后一个条件,我是完全不去判断的,因为我的确也没有什么好的判断方法。所以我需要控制的因素是大概每次放进去的豆子量都差不多,然后我就开始控制打粉时间。我的经验是大概10秒就好了,我也没看秒表,就是默数10个数,如果觉得数太快了,就再多数两个。出来的那些东西,粗细肯定是不均匀的,所以在装进瓶子的时候,我还得先混一下。这个步骤我很熟悉,因为在做谷物水分测量的时候,磨出来粉也是需要先混合一下再装瓶,然后去做水分的。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凑合着用打粉机磨咖啡豆已经好几年。

既然萃取咖啡是一个很科学的事情,所以今年我决定也稍微用上一个比较靠谱的咖啡磨来处理那些豆子。

双11的战利品

当年今日

这个周日华农校庆那天是11月10日,也就是双11的前一天。周日早上9点,淘宝这个双11做任务的红包算是可以兑换出来了,几乎可以这么说,我加到购物车里面的东西,在11月10日在双11的时候估计不会出现变动。我大概是早上8点30从家里出发去华农,到达华农的时候大概是9点多一些,但那个时候我已经没有时间去整淘宝,所以当我和我妈从华农离开,搭上了20路车之后,我就开始折腾双11的东西。

双11购物车里的东西,我有一件是一定要买的,我做任务就是为了以一个最低的价格入手。这个东西是MAVO巫师2.0咖啡手摇磨。还记得某个中午,没有任何特殊的条件之下,当我打开淘宝的购物车,发现那玩意的价格是254.56元,不知道为什么有个14.97元的补贴?那天是10月22日,刚开始做淘金币任务没几天,那个时候如果我给钱,我用不了任何红包,所以那个中午,虽然我觉得这个价位已经合适,但我没有给钱。结果当我下午再打开的时候发现那个补贴没有了,那个磨豆机的价格在我11月10日最后入手之前一直保持在270块钱左右。因为淘宝和天猫的任务做得足够多,所以11月10日,坐在20路车回家的路上,这个手摇磨我最终的入手价格是203.53元。但是这却耗费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包括了淘金币任务的时间,也包括了抓猫猫的时间,但起码比那天中午我看到的那个价格又少花了50块钱。其实做任务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最终我能便宜多少钱,但我觉得应该能有30块钱以上。最终淘金币的任务,我的奖励是55块钱红包,抓猫猫那里,我也已经到了最高级别,所以兑换了10块钱的红包。光是这两个加起来就能直接在那个定价上面砍掉65块钱。我下单的那一刻,我放进购物车的那一款手摇磨要比其它颜色其它型号的那些价格低一点,我不知道这到底他们是怎么设计的,难道可以针对个人设置这个价格?10号下单,11号中午就送到了,因为这个手摇磨是东莞发货的。我在我下单没过多久,就已经揽收了。买完手摇磨以后我又买了一个UCC 114的速溶咖啡。喝过挂咖啡,喝过自己磨出来的咖啡粉做了手冲以后,我觉得无论什么牌子的速溶咖啡,感觉都是怪怪的,G7稍微好一点。但我还是入手了UCC,因为90克的咖啡才18块钱。国庆节假期的时候。我跟我妈在七鲜看到同款的咖啡,20出头,我们已经觉得很便宜了,所以117跟114各买了一瓶。那两个是放在家里的,我妈懒的时候就直接喝速溶咖啡。回家折腾一大轮以后,我也最终入手了瑞幸的意式深烘500克咖啡豆。之所以想到要买瑞幸,是因为之前的那个咖啡集市玩弄意式咖啡机的时候,用的就是瑞幸的咖啡豆。那里的咖啡豆,虽然都是瑞辛的深烘,但有两个型号。他们桌面上随便让人做尝试的,两款都有。我发现瑞幸的咖啡豆跟辛鹿的咖啡豆差距很明显。瑞幸的咖啡豆看上去很油光、很黑、很大。辛鹿的咖啡豆,小一点,瑕疵多一点,浅色一点,白皮也多一些。从豆子的状态看来,我猜瑞幸应该用的是日晒咖啡豆,辛鹿用的可能是水洗豆。在我印象之中,我开始喝辛鹿后才开始买咖啡豆,之前买的一直是咖啡粉。这一次,趁着有双11红包的机会,我赶紧尝试一下瑞幸的咖啡豆。双11之前的那个周五,我发现我已经观察了好久的NOW 75%鱼油又有货了,所以我赶紧找同事合伙买了三瓶。最终的到手价格是72.57元90粒。大概在一个月前,我在京东买的价格是97块钱。97块钱已经很便宜了,因为我已经观察了这个东西好几个月,一直以来它的价格都在115块钱左右。

双11做的任务依然很多,但我感觉这个双11的价格并没有以前那么疯狂。所以跟以前比起来,我感觉今年我已经很克制了,而且我也没有什么很刚性的购物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