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最后的吐槽

当年今日

最终决定了周四开始休假,但不是周三晚上就回家,是周四早上,搞完原始凭证,找人签完名,如果可以的话,再上个签报再回家。

要结束所有再回家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实在说不准剩下那些神经的客户什么时候才来提货?1月21日,单位又成交了玉米,有采购也有销售,为什么年前还要干这种事情,实在搞不懂。11月开始到现在的那些操作,至今我都无法明白。能不能消停一下?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奢望。如果数据全部都已成定局我再去干,一切都很简单。但现在所有东西都无法确定下来,就像每天晚上,我都在等着某些作业结束,但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理论上你看到只有6台车应该很快就搞定,但关键是发现一整个晚上都没有操作,直到22点之后,终于开始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猜测是那些车需要去码头出粮口才能装货。因为那个仓可能没有侧壁发放,又或者量已经太少了,侧壁发放出不来,所以得用仓底出粮口,于是也就只能走装船的路线。那个时候又正在装船,两个作业是打架的,于是一整个晚上那些车就只能等在那里,等船装完了车再去装。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鬼决定。如果只是一两台车,这么操作还算是可以理解,但明知每个晚上都有七八台车得这么干,为什么就不能把那些粮食预先打到一个缓冲的仓房里面呢?尤其是在没有装船作业的时候,就把那打到缓冲区,实际上的确可以这么操作的,但为什么他们就不这么操作呢?最疯癫的时候这几个仓都需要在码头装货,而码头装船,于是所有东西都挤在了一起。

我想把东西都干完了再去休假,但非常肯定的是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干得完的。过去这一年,我觉得基本都处在一个疯癫的状态。下半年癫得比较离谱一点,于是我感觉自己已经不知道放松是什么了,唯一让我忘却所有的就只有在运动的时候。运动可以让我暂时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运动的时间每天也就0.5-1个小时,有时甚至没有。吃饭睡觉做任务的时候,我感觉脑子里都是那些琐碎但实际上又不复杂的事情。这个月开始月末的报表又多了一款。那个报表汇总的数据是有必要整理的,但是为什么要以报表这种二维多行表头的方式表达出来呢?这种模式对汇总者来说很不友好,对填写者来说也不友好。之所以设计出这种报表,是因为他们用的依然是从前纸质的那种思路。如果设计者非常明白明细数据与汇总数据之间的关系,那么只需要填表的人提供足够细致的明细数据就行了,不需要让填表人在二维表格的适当位置填写东西。这让我想起了17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李大姐的那种操作方式。她用的就是二维表格,但因为纵向和横向数据都很多,所以她的做法是打印n张A4纸,然后贴起来。我也尝试过用那种方式,但多年以后我意识到,其实这种一维变二维的操作真不应该由人干,应该用数据透视表实现,汇总数据也一样。

工作了多年以后,我深切地明白到,上面的人是不可能不给我挖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