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2025.02.18 11:17

如果从一开始 AI 就以异族崛起的形象深入人心,或许人们的警惕和担忧会比担心被替代更真切和实际一些。而现在的情况是,人们表达担忧更像是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未来将至的躁动。长着人类无法理解的面孔(如果有面孔的话)的外星人和妳的亲人朋友,妳会向谁倾诉?在许多人心里 AI 不但不是异族,反倒是更可信的朋友——只是不想让朋友过得比自己好,这很人类。

fin.

未来

用了几个晚上,看完了日剧《不合适也要有个限度》。昭和与令和,两个时代的行为思考方式如此不同。三四十年后,我们会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当中?很难想象。但是,时代和人——保守一点说,至少——是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去思考超越时代的事情或许很难,但是去爱身边具体的人却是确实可以好好去做的事情。而且,这样我们就至少可以期待未来的时代会更好。

剧中这段情节记忆犹新:父亲纠结要不要告知女儿即将死亡的消息;最终决定隐瞒,一起穿越时空去看了那个原本没法看到的未来。人终有一死,或早或晚,说什么都于事无补,或许父母能展示给子女的最好的事物,是希望、是榜样。立足当下,满怀希望,憧憬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此生确曾活过,足矣。

fin.

未来

用了几个晚上,看完了日剧《不合适也要有个限度》。昭和与令和,两个时代的行为思考方式如此不同。三四十年后,我们会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当中?很难想象。但是,时代和人——保守一点说,至少——是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去思考超越时代的事情或许很难,但是去爱身边具体的人却是确实可以好好去做的事情。而且,这样我们就至少可以期待未来的时代会更好。

剧中这段情节记忆犹新:父亲纠结要不要告知女儿即将死亡的消息;最终决定隐瞒,一起穿越时空去看了那个原本没法看到的未来。人终有一死,或早或晚,说什么都于事无补,或许父母能展示给子女的最好的事物,是希望、是榜样。立足当下,满怀希望,憧憬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此生确曾活过,足矣。

fin.

记录、记忆、故事

这个借助 AI 实时将生活场景转换为旁白的项目给我的感受是,听着 AI 平淡的语调不间断地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不见得准确,甚至可能有些离谱——可以说有一种荒诞的趣味,像是走进了黑色幽默电影里。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16 期在介绍这个项目时提到了特德·姜的一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不过我想到的是特德·姜的另一篇小说《双面真相》(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听过一次报告,主题是个人计算的未来。发言人指出,有一天,对你生命中的每个时刻进行连续不断的视频记录将成为可能。这是个大胆的主张——当时,硬盘空间昂贵得不适合存储视频——可我发觉他说得没错:最终你可以记录一切。尽管我不知道会以什么形式实现,但我觉得它一定会对人类心智产生深远影响。理智上,我们知道记忆并不可靠,但我们很少去质疑它。拥有真正准确的记忆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双面真相》后记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