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老照片

当年今日

因为小米Civi 1S又出现了未知黑屏,所以出现黑屏的那一天,我把小米Civi 1S的图片都复制出来。过去几年我都有这个习惯,把那一年的照片全部都剪切出来,存到电脑里。电脑里的照片已经囤了好多年,从我开始入手佳能A620数码相机开始至今。我入手佳能A620的时候是大二,那是我用大一的奖学金再加了一点钱买的。大二时的电脑跟现在的电脑肯定已经不一样。之前的那些照片,我刻录到了光盘里,然后我又把它们从光盘里又拿了出来,放到了现在家里的那个电脑里。家里现在我用的那台电脑,好像是2012年组装的,三系的i3,硬盘好几个。一开始的是一个1TB的机械硬盘,我觉得不太够用,然后又搞了个2TB的机械硬盘。第三次是因为我要装win10,那台电脑的性能好像也能跟得上win10的节奏。所以我又买了一个固态硬盘,用来做系统盘。2012年的电脑,当时内存只有4GB,后来我又加了一条一样的进去。8GB的内存仅仅用来工作还是可以的,几乎不会卡顿,但是如果要打开很多个浏览器,应该就不太行了。以前开电脑,我会微信、QQ都挂在上面,现在我只会挂微信。如果不需要沟通,甚至连微信也不会打开,因为那个会影响速度。

当我把手机上的照片放到家里那台电脑上的时候,我顺便把我库存的照片看了一下,感觉挺感慨。最早的那个文件夹我也不记得是几年了,里面放了个视频,大概是我从光盘里拷出来的。那个东西不是我做的,应该是我表哥做的。里面的内容是亲戚带着外婆游宝墨园。我估计那个光盘刻的是VCD格式,所以用电脑播放器打开那个时候的视频马赛克非常严重。为什么我觉得那是表哥制作的光盘呢?因为除了宝墨园的视频以外,还有一些广州江边的景色,是在沿江路那边拍摄的。

我一年一年往后翻,发现除了刚刚入手数码相机的时候,我照得比较多,后来就基本上没有怎么照了,尤其是家人的生活,但起码一开始那几年我还是有照的。现在回看那些,真的觉得,时间怎么就过得那么快呢?以前照片里的那个孩子已经成了大妈,照片里面的那个大妈大叔已经成为了阿婆阿公。家里一切好像都没什么变化,只是陈旧了一些。之所以说陈旧了,是因为灯光好像暗了一些,插座好像没那么好插了,水龙头可能会漏水,光管的支架出现了铁锈,墙壁有些部分可能会开裂又或者掉皮。回看当年的照片,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到现在来的,为什么我觉得照片里的那个场景就像是昨天的事情呢?

让我觉得有点心痛的是我几乎没给外婆录过视频,唯一录的那个是外婆快去世之前录制的。录制的时候觉得很残忍,录制之后看也觉得很残忍,而现在,我甚至不敢打开那个视频。为什么我居然没有一个快乐的视频?大概因为我快乐的时候,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做录制这种事情。录制是为了多年以后能有个快乐的念想。观看的时候。人已不在,真的能快乐起来吗?

或许以后的AI可以根据静态的照片给我创造还原出一个动态的录像。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当年今日

上一个周末,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才看完了一部叫《姥姥的外孙》的泰国电影。前一周我就在爱奇艺上看到,但我没有点进去,因为我觉得这个标题有点北方的感觉,但当我仔细看,好像演员都不是中国的,然后评分还很高,9.0,所以我就点进去了。接着我发现这是一部泰国电影,我只能说这应该是一部泰国电影,因为那个字体好像是泰文。当正片开始以后,我又迷惑了,明明说的不是普通话,但我又觉得那有一些中国方言的成分。一开始是一个清明祭拜的界面,那个坟头的款式是中国的坟头,上写的那些碑文也是中文,外加那些演员说着好像有点潮汕方言,所以我就怀疑,我看的真的是一部泰国电影吗?这种疑惑持续了几分钟,然后我知道了,之所以这样,因为他们是一些泰国华裔,应该是潮汕那边过去的,所以就这样了。

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电影,如果你觉得煽情,你觉得重男轻女,你觉得过于造作,是因为你还太嫩,你还真的没有体验过真正的人生。那个姥姥演得真的太到位了,过了几天我去搜索才发现,原来她还不是一个专业演员,是一个海选出来的路人。

爱奇艺的宣传语里,形容这部电影的是“啃老啃出新高度”,但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那句宣传语过于贬义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起码到最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让我觉得非常真实扎心。姥姥最后的时刻被外孙接回家,家里只有他和他妈妈,也就是姥姥唯一的女儿。姥姥在为妈妈清理冰箱里的过期食品,说她如果之前没有吃那么多过期食品,估计她就不会得肠道的癌症。女儿说了一句:“儿子是用来继承财富的,女儿是用来继承癌症的。”这句话有错吗?这句话真实得红果果。女性为了家庭付出了一切,无论是在她结婚之前,还是结婚之后。结婚之前是照顾她的原生家庭,结婚之后是照顾她之后的那个家庭。在这过程中,她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就像在寺庙许愿的时候,姥姥的愿望全部都是希望家人好,但除了外孙以外,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姥姥。

在知道姥姥得了绝症,且命不久矣之后,大哥和三弟以及外孙都在不断示好,不断地接近姥姥,就为了觊觎姥姥的那栋房子。大哥过得很好,挺有钱,但是有钱人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钱已经够多了。三弟游手好闲,烂赌成性,如果不啃姥姥,他的日子根本没法过下去。唯独女儿是全心全意爱着她的母亲,就像姥姥不求回报地爱着她的子孙一样。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重男轻女太严重了,这个社会上的重男轻女,有不严重的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地区。重男轻女一直存在。如果不敢接受这个事实,只是你太天真幼稚了。

电影里,每到周末,姥姥就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张望着等待着子孙们回来。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她也是这样的。虽然我的外婆不会特意穿得很漂,但她就是坐在那里,每次回去的时候她就坐在那里,张望着,等待着我们回去。如果有一次我不在周末,突然又回去了,她坐在门口看到我。我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出光。外婆的那个高兴无需言语你就能感受出来。哪怕我们只是回去吃一顿饭,为了那顿饭她要张罗很久。年轻的时候饭前张罗,饭后还要洗碗收拾。明知要付出很多,但是她还非常希望我们能回去见上一面,看上几眼就能让她很开心。我的外婆从来不奢望我们回去的时候能给她带点什么?又或者给她多少钱?这些都不重要,你回去的时候,如果你你问她拿钱,她肯定马上很痛快地给你,虽然这种事情我肯定干不出来,我也不需要做这种事。他们的这种不不求回报,有多少人能懂?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

回忆这个东西如果回忆多次了,出来的那个结果就会渐渐变形,慢慢模糊,于是大脑又自动的编纂一些东西进去。感谢《姥姥的外孙》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这个真实且残酷的故事。

大型超市逐渐消失

当年今日

从旧市头村出来,我的目的地是合生广场,因为那里有一家美思佰乐。

过年之前某个晚上,我跟我妈吃过晚餐之后去买早餐,顺便就逛到了丽影广场,顺便逛了那里的沃尔玛。如果是我妈一个人,估计不会在意那个告示,但我看到了,那个告诉说2月13日起,那里的沃尔玛就要进行装修,但装修之后还会不会续租,只有之后再公布出来,也就是说我家附近再也没有了大型超市。之前赤岗北有一家百佳。路过的时候我都会转一圈,虽然可能什么都不买。在那里我们买的最多的可能是已经预处理的扇贝,我妈有时也会在那里买猪肉、买鸡。有时我们会在那里买米。让我最不舍的是,如果我家要买大米要送货上门的话,通常需选的是那个百佳,买的是五丰的油粘米,因为相对于其它超市来说,百佳的五丰经常做特价,货量很足。当百佳还在的时候,五丰主要在华润万家和百佳销售,沃尔玛很少。疫情那三年,可以这么说,我家的米基本都是靠京东到家从百佳买米过日子。还记得有一次,基本上那些米都被抢光了,剩下的那个居然还很便宜,所以我赶紧下手。更经常的是我爸把家里的米缸都吃空了,才想起叫我买米。后来百佳没有了,虽然沃尔玛也可以京东到家,但沃尔玛的五丰没那么优惠,所以渐渐的我们就不买五丰的油粘米了。现在,当我想在超市里找五丰的时候,发现五丰这个牌子直接消失了。

我这代人看着广州市从没有超市,到处处是超市,再到现在,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大型超市逐渐消失。对我来说,那些生活小超市根本算不上是超市,因为相对于大型超市来说,它们的价格不便宜,其次是它们的货品也没那么齐全。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喜欢逛百货商场,当我是个中学生大学生的时候,我逛的是超市,我毕业之后,也一直都喜欢逛超市,虽然可能什么都不买,但现在这些以前我习以为常的事情好像变得有点困难了。当前进路上的好又多关门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那里还有家乐福,万国广场的家乐福是我生命中浓重的一笔。家乐福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像是外婆,家乐福还在的时候,我觉得广州的超市,广州的大型超市多如牛毛,哪哪都有。外婆还在的时候,外婆住的那个地方就是家,没有任何悬念。万国广场的家乐福关门了以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网购影响真的很大。当年就像逛花街一样人流密集的家乐福居然都没有了,不仅仅是万国广场,广州的家乐福都没有了。不仅仅是家乐福,其它超市也是类似的命运。百佳没有了,好又多没有了,华润万家没有了。外婆的离开,让我觉得我们那个大家族不复存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如果家里没有了妈妈,我们就没有家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家方圆2公里之内,还有大型超市吗?合生广场的美思佰乐算是一个,客村的华润万家也算是一个,但这两家超市什么时候倒闭,我觉得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老广的味道

当年今日

在去天海酒家之前我就已经研究过他们的菜色。准确的来说是上一次去佛山的时候,在地铁的路上我已经研究过。上一次去佛山是直接广佛线坐到了世纪莲,然后沿着河岸走到了新城东。我是在坐广佛线去世纪莲的路上研究的,发现他们在大众点评上面的套餐居然也不便宜,有很多套餐,基本上都是在100元左右。在我的印象之中,天海酒家的东西应该不贵,为什么在大众上却是这个价位呢?当时我有点意外,因为我记得之前路过没有进去吃的时候,门口摆的那些广告价格大都在80元以下。

这一次从叠滘去东方广场的时候,我继续浏览大众点评,基本已经确定我跟我妈可以要哪个套餐,但在路上我没有买,因为说不准到了现场以后单点更划算。套餐总有一些我们有点不满意的地方,可能单点会更好。

去到天海酒家,坐下以后,好不容易服务员才把菜单拿了过来,一共三张纸。一张是他们的经典菜单,让我有点意外的是,经典菜单居然只有一张纸,其余那两张一张是粉红色的特价菜,最后那张纸基本上是套餐的集合,那张纸上写的套餐大众点评上也有,但会比菜单上便宜个5块钱左右,因为有平台的优惠。最终我们选择了他们菜单上99元,实际上在大众点评上95元到手的经典套餐,包括了柱侯鸡、五柳松子鱼,三丝鱼肚羹以及上汤枸杞苗。柱侯鸡是他们的招牌菜,松子鱼也是。这个套餐其实还有其它搭配,但是我妈就选择了柱侯鸡跟松子鱼这两个主菜,可以这么说,这4个菜都是硬菜,全部没有翻车。柱侯鸡看上去就是一个酱油鸡,但是它的味道又跟一般的酱油鸡不一样,重点是他们的鸡也有一定的质量,不是很渣的冷冻鸡。松子鱼的松化程度和酸甜都很好,但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鱼,反正小刺很多,如果我妈的年龄再大一些,估计就不合适了,小孩子也不太合适。三丝鱼肚羹一开始我以为里面那些是浮皮,后来我妈跟我说那些实际上是鱼肚。那个鱼肚羹里除了鱼肚,还有鸡蛋和韭黄,用的是马蹄粉增稠。喝那个东西第一口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外婆,估计我妈也一样,逢年过节,每次在家里坐九大簋的时候,外婆都要搞一个羹。起码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家里也不做九大簋了,人多的时候,变成了女儿们做菜,冬天的时候更加是变成了打边炉,所以那那个羹就没再没出现。上汤枸杞苗第一口吃下去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惊艳,因为那个菜回甘非常明显。我妈跟我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用的是枸杞苗而不是枸杞叶,所以很鲜很嫩,回甘特别明显。回甘就意味着清热解毒的效果也很显著,搭配松子鱼简直绝了。这个套餐自带三个茶位。感觉如果三个人吃的话,还要叫两个米饭才算完美,但如果两个人吃,根本吃不完。最后我妈和我很努力地把松子鱼、枸杞苗以及鱼肚羹都吃完了,但是柱侯鸡要打包。吃过这一顿以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地段,天海酒家依然能够活下去。因为他们的菜色真的很经典,他们的拿手菜很硬,是那种经典老广的味道。这种味道,这种价格,在广州已经找不到了。这是很经典的家常的味道。这个味道在外婆离开之后,我家也没有了。这顿饭除了好吃以外,我感觉还自带了一些回忆。如果外婆年轻的时候,家里有资本,自己开个小灶,做个小餐馆,做一些私房菜估计,一定会是网红点。当然了,网红点这个说法过于现代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婆当年真的是天海酒楼的手艺。坐在那里吃饭,我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外婆活过来了,又给我们做饭了。

闯荡了一番,吃过好多东西以后,原来最喜欢的还是家的味道。

针线技术

当年今日

我已经不记得我最早是什么时候拿起针线做小手工的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个影响我很深刻的人是外婆,另外一个是我妈,我不记得缝纽扣到底是谁教的,可能是我妈吧。我非常记得锁边这个技术是我妈教的。之所以要学锁边,是因为小学六年级一个劳动课的作业是绣花。我妈帮我用缝纫机用白布做了一个小方巾,然后要用绒布剪出了一朵小红花,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把小红花缝在白布上,最后在右下角缝上我自己的名字。如果当时能在家里找到绣花箍的话,这个操作可能会简单一点,但当时找不到,所以只能徒手。最后那个小方巾上面的小红花缝得有点皱巴巴,但不是一整个都很皱,起码我妈给我示范的那个部分就不皱,我自己动手的那些部分有些就比较难堪。如果当时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估计我得拆掉重来,但显然那个时候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追求。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在我记忆之中,我没什么想法,想到要这么干的是我妈的想法。以前她给我做的那些衣服裙子裤子有时也会绣个花上去。我也不知道那种到底叫不叫绣花,反正就是把一块布缝在另外一块上面。其中一条粉红色的短裤,在我记忆之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心型。之所以把那个绣上去,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在穿裤子的时候就不用纠结哪个是前面了,有图案的就是前面,肯定不会出错。但那条裤子最终去哪里了呢?我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做那个劳动课作业的时候,学到了锁边技术,后来这个技术在我往后的人生之中出现过好多回。还记得工作之后的某个时间段,我做了一堆的小手工,其中就包括一些奇怪的玩偶以及一大堆鱼。那些鱼是用五颜六色的碎布做出来的,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大。之后我把那堆鱼串了起来,送给了某个朋友,送给了谁,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甚至都没给自己留一条。当时我有没有照相呢?我觉得应该有,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佳能A620了,那个时候手机照片估计还没流行起来。无论是奇怪的小玩偶,我称之为“大细超”的小玩偶,还是那一堆鱼,用的都是锁边技术,那些娃娃里面塞的是保护水果的那种泡沫网。后来锁边技术,我更多用在我缝袜子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觉得如果袜子穿洞了就直接丢掉。又或者反过来穿,那么另外一只脚就不会受到那个洞的影响。当袜子,两头都穿洞了,那么就可以直接丢掉了。我之所以要缝袜子,是因为可能那是一双比较厚实的毛巾袜,我觉得其它部分都还很好,就只是袜头穿洞了。之所以袜头会穿洞,因为可能那个袜子买小了,于是我就只能不断地拉扯袜子,尽量把它扯高一点。这样的话,袜头就受到了特别大的压力,就穿洞了。这个时候,在袜子的表面做锁边,效果非常好。锁边要垂直于指甲生长方向。这样锁边之后,如果那个袜子是比较结实的,那么穿很久都不会有问题,而且锁边不是锁在袜子里面,而是锁在外面,所以脚趾是不会有任何不适。只可能别人看起来有点不太好。锁边的袜子穿在鞋里也不会影响,因为其实脚趾跟鞋头之间还是会有一些空间的。就更不用说,衣服裤子爆线的时候,锁边多么好用,因为用平针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小时候外婆帮我的娃娃做衣服,用的是普通的平针。外婆的平针很整齐。虽然她眼睛不太好,手也很粗,但是做起针线活来,非常精细。那种精细不是艺术品的那种,可以拿去卖的手艺,但是用来生活,可以完美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是不是牌子、好不好看,那只是表面上的。顺不顺手、舒不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儿时的玩具

当年今日

我小时候的玩具到底去哪里了呢?小时候我的玩具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家里,一个是外婆家。我分不出外婆家的娃娃,到底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反正那些过家家的各种盆啊\锅啊,还有其它东西都是我的。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放在外婆家而不放在我家呢?我已经不记得了。一开始,有些塑料的拼接积木放在家里,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拿到外婆家去了,除了我的玩具外婆家还有表哥的玩具,是木质的积木,是拼装型的,不是上面有个图案,规矩立方体的那种,而是有棱有角,有片有块有条。那种积木跟我的那种空心的软塑料积木有得一拼,都是那种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类型。小时候我牙痒,可能也不是痒,只是觉得过家家得真实,所以就把我的塑料空心积木往嘴里放,不断嚼,尤其是两根绿色短的,我把它们叫青菜,又或者是薯条。那个东西咬着咬着变形了,又或者是我咬的时候被我妈发现了,于是那两根绿色的玩意就被我妈丢掉了。丢掉以后其它积木我再也没有咬。我已经不记得是因为被丢掉的时候我被打了一顿,还是我的年纪长一点,知道的事情多了一些,知道那些玩意不应该往嘴里放,倒不是因为怕吞下去了,是因不卫生。

外婆家的那些娃娃有各种大小各种形状,但都是小小的,不是那种很大的毛茸茸款式。让我最深刻的是一个黄色头发的女孩和一个毛线头发的男孩。我一直不喜欢那个女孩,因为她给我的感觉总是脏脏的,尤其是她那软橡胶的脸。那个男孩的脸是小丑。他们两个的区别在于女孩整个都是塑料的,男孩的躯干是布包着棉花,四肢是橡胶的。这样的区别意味着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差异,男孩有一身衣服,或者准确来说他的那套外衣是可以脱下来的,包括一条连体的裤子和一一件黄色的燕尾服西装。把外衣脱下来以后,男孩穿着一身连体的内衣,那内衣就是之前我说到的布料包着棉花,那是他的躯干。女孩穿的是蓝白色的连衣裙,脱不下来,而且从我第一次看到那身衣服起,我就觉得脏脏的。这两个娃娃的大小比较相近,男孩除了衣服以外,还有一双可以穿脱的鞋子。那双鞋也可以穿在女孩的脚上。女孩的脚默认没有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想到了要给娃娃做衣服,大概是看到了客串脱衣服和化妆的芭比娃娃,但那个东西很贵,正版买不起也不知道去哪里买,盗版家长觉得家里已经有娃娃,没必要买。家里有一些碎的布料。最开始,外婆用一块有一点点弹力的布料给女孩做了一条裙子,裙头那里她还做了个橡皮筋,所以是可以伸缩固定的。在做那个之前,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什么破坏掉女孩原配脏兮兮的连衣裙的。从那条裙子开始,我们一发不可收拾。我跟表姐向外婆提了很多小衣服的诉求,衣服、裤子、内裤、袜子等等。基本上小时候的我们能想到的衣物,要不外婆给我们做,要不是我自己动手做。外婆没读过书,她也不会拿笔写字。做小衣服的时候,她不需要拿尺子量。裁衣服的时候,她就是能做出匹配的东西。她给我们做小衣服,我也会给娃娃做小衣服,相比之下我做的那些手工太差了。

在八九十年代,很多家长都会买布料回家给自己的孩子做衣服。我妈也会给我做,但是估计没多少个家长会为小孩的娃娃做衣服,但是外婆愿意给我们做,而且有求必应。外婆真的很能干,我们真的很幸福!

再见,大舅

我的大舅,生于民国38年闰七月廿七日,转换成公历日期应该是1949年9月19日;卒于公历2024年1月3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寅时,享年虚岁75岁。

大舅的遗体已于2024年2月1日在市殡仪馆火化,寄存于一处公墓,后于2024年4月1日早6时于祖坟下葬。

大舅的出生和婚姻

大舅是姥姥和姥爷的第一个孩子。

我们那个地方解放的时候,虽然仍处于民国时期,但早已开始了一些的“运动”。姥姥出身地主家庭,但是家里的山、地,在残酷运动之前已被其两个哥哥通过赌博的方式输光。运动开始后,官员和红卫兵试图策反家中的长工对姥姥的父母进行迫害,但无论如何被策反,长工三番五次强调“他们对我真的好,接待客人都用我们,大年初一时吃饭都在同一个桌子上,把我们当儿子一样看待“。长工没有丧良心的行为,让官员和红卫兵非常头痛,毕竟“斗地主”是有指标的,但苦于实在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杀死姥姥的父母及所有家人。于是,他们全家人被扫地出门,性命保住了。红卫兵他们留了两床被褥,其余财产被全部没收,后被红卫兵们私分。

此时的姥姥去了她姐姐的婆家生活。亲戚的态度是,姐姐家不是长久生活的地方,准备给她找个人家嫁了。媒人看中了姥爷,因为姥爷的父亲非常能干,他一人相当于其他男人三个人的劳动能力。姥爷对姥姥并不接受,他觉得,地主家的姑娘,不好相处。耐不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姥姥和姥爷于民国37年结婚。这一年,姥爷虚岁24岁,姥姥虚岁17岁。

次年,大舅出生了。

当后期的一系列其他运动开始后,农村的每家每户均被要求收留下乡青年,并由该户人家为下乡青年提供伙食和住宿。姥姥家收留的下乡青年,名字叫陶乃训(音)。他给大舅介绍了一个女孩,是他老家所在楼房对门的邻居。如果陶乃训家是1号房,那么这个女孩家就是3号房。陶乃训说,这个女孩也是下乡青年,在邻县,只是没有在农村干活,而是在照顾已经双目失明的母亲。“这个女孩配得上你,你见见吧。”陶乃训对我大舅说。

1969年,大舅与这位女孩结婚。婚后不久,大舅和舅妈被姥姥赶了出来,在村子东北方向岔路里的一个房子里自立门户。

不知托了几层关系,大舅去了公社酒厂工作,做酿酒和榨油工作。两班倒抑或是三班倒的酿酒和榨油工作,可以换来每个月32元的工资。这32元,在当年及之后的很多年,属于我们当地收入的天花板。

酒厂在改革开放后倒闭。之后,他开始做瓦匠,风水日晒,积攒了一身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并不是导致他去世的直接原因,但却是他晚年身体虚弱的诱因。

2008年,在我的升学宴现场,我第一次见到大舅。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现场来宾有一个人长相与我二舅非常相像,在迟疑中,我得知这是大舅。那时的他,未与我有什么交流。

大舅的一双儿女

大舅有一儿一女。

我的大姐

大舅的女儿,我的大姐,生于1971年。2019年左右,大姐开始出现疾病,初期发现心脏问题,继发多器官淤血及功能衰竭。走遍全市的三甲医院,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均未查出任何病因,经过西医治疗均未有任何好转。2021年农历三月初六,在已经出现严重胸水和腹水,导致无法躺卧的情况下,在床上坐着离世,享年51岁。

2020年上坟时,大姐面色不好,我们询问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心脏不咋好。大姐常年劳累,并没有让我们多想。对于后续的病情,他们家人隐藏的很深,我们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直到大姐去世,我们才得知背后的原因。

原来,大姐的疾病在医院无法查出病因的情况下,大姐的儿媳,懂得一些知识,查出了病因。但是,大姐儿媳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又没有向我们求助,甚至没有透露一丝一毫的消息,以至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大姐的葬礼上,他们终于透露了这一切,可是为时已晚。至于病因是什么,我暂时不能说,因为现在的舆论环境造就了许多愚昧的人,我不想被这些人口诛笔伐,因此暂时不想说出这些事。但我相信,用不了太久的时间,我就能没有任何负担的将此事和盘托出。

大舅的儿媳,我的嫂子,对我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在无法查出病因,且医院方面拒绝继续治疗之后,我找中医给她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一些天后,她能吃下易消化的流食了,但姐夫给她买了肉串以后,病情出现反复,继续治疗已经毫无作用,她主动提出了放弃。因为这件事,姐夫和我出现了矛盾。”嫂子表示,“大姐去世后,我哭晕了几次,我们的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直到现在我都还经常想她”。

据舅妈所说,大姐去世49天之内,经常回家,引发大姐的孙子经常受到惊吓,并要儿子把她的名字登上祖先牌位。按照习俗,在去世三年后才能登上牌位,但大姐似乎要立刻登上牌位。

母亲非常想念她的侄女。在今年1月初,母亲咨询了一个会查事的人,请求看看我的大姐魂归何处。经过查询,大姐在去世49天后已经转世,在1月初时已经大约一岁半了。至于转世到谁家,叫什么名字,是不便透露的。这件事情,我告诉了嫂子,嫂子非常好奇大姐现在的身份,我却无法知道,我只能告诉嫂子,“你不用想她了。”

大姐虽然没有任何修行,虽然脾气暴躁,足以伤害包括她儿子在内的很多人,但心地善良。对她来说,转世成人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那么,我的姐夫现状如何呢?

由于大姐和姐夫家买不起新房,只能将唯一的房子用于儿子儿媳的婚房,大姐和姐夫搬出来在外面租房生活。大姐去世后,姐夫独自在出租屋居住。2023年夏的某一天,大姐的儿子连续两天无法联系上父亲,由于送快递早出晚归非常繁忙,于是委托他的姥姥前去查看。砸窗进屋后发现,姐夫已经死亡,闷热的天气下身体已经出现腐败。找人为其穿上寿衣后,立刻送往殡仪馆火化。他们没有向任何亲戚告知此事,直到我们问起为何大舅的女婿没来吊唁,我们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大姐和姐夫的儿子,曾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火电焊专业,被学校定点安排到火电焊作坊就业,工作不到半年就倒闭了。目前的工作是在某快递公司(不是顺丰,不是京东)送快递,每个月收入在1800-2500元左右。

我的大哥

大哥和大姐一样,读书生涯止于初中。这么多年来,做过无数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出租车司机,包子铺老板,力工等,还曾经在我我们的表哥——我大姨的儿子——开设在东莞的小作坊里打过工。

2023年,因缘和合,他去了江苏省的一个企业做力工,不仅可以保证大部分周末时间可以休息,还能保证每年所有收入高达7万元人民币。这个收入在北方很多省份,尤其是东北地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2023年,他的儿子考上了一所公办大专院校,正因为大哥有这笔高收入,才得以支撑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嫂子在一家制衣坊工作,每月收入大约1500元。如果没有任何花销,这笔钱也只是恰好够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并有部分结余。

63岁的那道坎

2011年,大舅虚岁63岁。这一年的4月,大舅身患奇怪的疾病。病痛的折磨,导致大舅无法正常饮食,腹部肿大,腹腔积液,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但未出现DIC。在我们地级市最好的三甲医院之一住院治疗,但迟迟无法确定大概病因,医院勒令出院,随即前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检查。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期间,大舅出现食欲废绝,甚至无法饮水,需要每日注射费用高昂的营养液。并且在住院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无法查出病因,对症治疗也无法缓解症状。

此时,大舅妈、大哥和大姐,和大舅的大妹妹——我的大姨,都开始为大舅准备后事。他们已为大舅购买了寿衣,将他剃成光头,并做好其他几乎所有准备。

不久之后,我们家得知了这个消息。母亲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她的大哥不会死,这不是现代医学可以解释的疾病。于是尽自己所能,寻求其他力量,寻找她大哥的病因和解决办法。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而且涉及到太多的秘密。即便我能说出大姐的病因,我也无法说出母亲为大舅寻找病因这个过程中牵扯的秘密。

当母亲得知大舅可能的病因时,她非常冷静,询问舅妈和大哥,他们家是否曾供奉过保家仙。母亲得到答案:他们家里确实供奉过保家仙,但是家中曾经失火,之后就不再供奉了。母亲建议他们重新供奉,但遭到激烈反对。

为了他们家的情况不再恶化,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母亲只能严厉要求大哥,为了他父亲的生命,一定要重新供奉。大哥说,这些事难道不会找到他姐姐的头上吗?母亲说:”你姐姐早已出嫁,你们家的事情不会找到你姐头上,她婆家的事情才会找到她头上。”十年后,大姐的经历最终证明,确实如此。

经过半天的拉锯战,大舅妈、大哥终于同意重新供奉保家仙。找人用红纸写好各位仙人的名字,摆好供品,点燃香火。几分钟以后,大哥接到了在医院陪护的大姐的电话,告知他们父亲的病症突然消失了。很快吃了两碗粥,当晚即可正常吃饭。医生觉得非常奇怪,但事情就是很真实的发生了。次日,大舅出院回家。

大舅在家睡觉时,夜里会出现类似于惊厥的症状。家人发现,保家仙已经供奉了,但是没有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后,大舅的惊厥症状便消失了。

大姨很不服气。有次,她遇到了过路的、与任何人都素不相识的算命人,告知她大哥的生辰,对方说的内容大概是:“你大哥的寿命确实是63岁或64岁,但他行善了,行善可以改变命运、延长寿命。”

自此,大舅多活了12年零9个月。

大舅的身体与疾病

近几年,大舅身患很多城市老年人都会有的病——高血压,进而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病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但这个情况并不严重。

真正让大舅非常痛苦,最终导致死亡的,是大舅的肺病。

疫情期间,大舅曾经住院数次,均因肺病引发的呼吸困难。2023年1月,舅妈一个非常恐怖的电话打过来:“他不行了啊,快来见最后一面!”我和母亲前往大舅就诊的二级甲等医院住院部探望。从DR胶片中可以看出,虽然大舅没有在管制期间感染新冠,但此时右肺下叶和肺底部附近肺叶已经纤维化,左肺下叶部分组织好像同样出现了纤维化,其他肺叶有少量纤维化斑块。

随着疫情不再管控,加上新冠疫苗已没有任何防御作用,大舅在感染新冠后肺部疾病加重。在2024年1月29日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大哥看情况不妙,立刻将他送往本市另一家三甲医院(该医院属于营利性事业单位,尚未转制为企业)住院治疗。CT结果显示,肺部已经大范围纤维化。

这让我想起两个著名人士:86版西游记中沙和尚的扮演者闫怀礼,以及著名医生高耀洁。他们的死因均是肺纤维化。

我又想起,我注射过三针国产新冠疫苗,每针注射后的保护期约为不到6个月。当我在2022年12月感染新冠后,右侧肺部也出现了纤维化。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久。

大舅性格的渊源和影响

大舅火化当日,吃过午饭后,大部分亲戚离开,只剩下哥嫂、两个亲戚和我在一起聊天。嫂子说:他自卑。大哥说:是,我很自卑。亲戚说:“以前你自卑,现在你这么大了,你再自卑就是你的事了,你得学会改变。”

此时我说:“你的自卑是这个家庭、你的父母带给你的,你克服自卑的能力也是需要父母带给你的,你要想克服自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你自己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努力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自卑的根源的。”

大哥自卑的性格,是他的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责骂、殴打、贬低、侮辱等方式赋予的。

大舅的性格,是从他的原生家庭遗传而来。大舅和他的两个妹妹——我的大姨和母亲——三个人成家了,同时将这种伤害带到了各自的家庭。

大舅的二妹妹,也就是我的母亲,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伤害,让这个家鸡犬不宁,以至于“闻名”全村。不幸的事,我还有一个性格更恶劣的父亲。父母的所作所为,导致家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这个严重窒息的环境中成长的我,出现了包括但不限于自卑、敏感、胆小、应激、脆弱、暴躁、无法正常社交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导致身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在17年秋天,我彻底陷入抑郁,我是靠宗教的力量,以及自己强大的求生欲,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逐渐走出来,能维持基本的工作和生活。近几年又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我能做的只能是发现问题再去慢慢克服化解。

我的大舅、大姨,同样可以不由自主的让他们的孩子变成这个样子。只不过,大舅和大姨的儿子——我的两位姑舅哥哥——与我相比是幸运的。因为,舅妈、大姨夫的性格和作为没有让他们的家庭陷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更何况,大舅性格的恶劣程度,是他们六个兄弟姐妹中最轻的。大舅的性格似乎遗传他的父亲的成分偏多一些,而大舅的五个弟弟妹妹的性格则几乎全部遗传自他们的母亲。

我认为,这是大舅能比命中注定的寿命多活12年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大舅的性格足以且已经造成了大姐、大哥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只是远远没有我的情况严重而已。

这让我想起法学专家罗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慢半拍或者慢几拍,已经是很优秀了。别责怪自己,因为别人在成长的时候,你还陷在原生家庭的内耗里,别人在搞事业的时候,你还在搞自己。

再见,大舅

大舅去世后,我一直在努力尽自己所能为他超度。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有利于他的事情。至于其他事情,要么不是针对已故之人的,要么起到对他不利的作用。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康僧铠译)

再见,大舅。

人间这么苦,下辈子别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