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非常作死的最后一天

当年今日

2024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单位的作业,果然是过了2025年的零点才算告一段落。我不知道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觉得简直是神经病的存在,整个白天没有动作,卸船是从傍晚开始的,然后船不够数还得用车去补。车来了,但一直都不卸货。晚上21点之前的进度看来,理论上24点之前是可以完成任务的,但关键是,22点过后,简直就进入了一种几乎瘫痪的状态。船几乎卸完了,车也来了,但是车一直都不卸货,但实际上那些车也都已经检验合格了,就只是要卸货而已。那些都是自卸车,屁股起来就卸货了。为什么一直不卸货呢?到晚上23点的时候还有两三百吨。因为还有超过10台车没有卸货,到接近23点30的时候我忍不住去问怎么车停下来了没有进度,被告知,卸粮中心好像有点机械故障,所以转到了卸粮坑。这么坑爹的事情居然都可以发生,理论上需要进的那个仓房用卸粮坑路程会短一点。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想到要去卸粮中心。虽然卸粮中心比较新,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个东西没有什么好感。液压的升降装置中看不中用,理论上是为集装箱准备的,但实际上现在的都是小集装箱,通常运过来那些车都是自带现卸货装置的,所以用不着那个液压提升。在我的记忆之中,卸粮中心出乱子的几率要比卸粮坑高。卸粮坑则是那种老设备,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虽然有时也会堵住,但因为异物堵住这种事情经过很多人的改良,几乎不会发生了。

还有几千吨的货,他们怎么会想到能在一个晚上搞得定呢?如果那是一条直接一票过的船,我感觉还可以,最终行不行就得看清仓的速度,但居然是好几条1000吨左右的小船,尾数还要用车来凑。大船就意味着一次检验合格以后就完了,如果小船+车,那么检验的样品数量显然就多了很多。这个客户之前也已经遇到过我们某天晚上卸船故障,然后理论上应该能卸完的那条船结果仅仅卸了不到100吨。估计那个故障一整个晚上都没有搞好,所以那条船第二天早上我去拿单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在港口了。

单位的作业是2025-01-01的零点之后才结束了,所以我也就只能从那个时间才开始全面铺开工作。到我结束全部,把绝大部分月末的工作都做完以后,已经是接近凌晨2点。那个时候我感觉人已经有点恍惚了。也不知道是灯光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还是说那个激光打印机字体太小,反正我看到重影了。虽然说全面工作是零点过后才能铺开,但实际上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我从晚上19点30开始就已经在努力,没有停过。

2025-01-01,我依然是平时上班时间。先去拿单,然后是继续年末的收尾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数据的核对,得出汇总数,还有就是承上启下,把那些需要衔接的东西全部都整到位。汇总那些东西,我心里还是有个谱的,但是衔接的那些东西得花多少时间,简直是迷之存在。因为跟往年比起来,今年需要衔接的东西实在太多。他们为什么要把所有工作都堆积在12月才一下子爆发呢?如果不是这种12月爆发,根本没有这种跨年的衔接烦恼。

但总算在下午16点之前,我基本已经把那些烂摊子都搞完了,所以这个2024对我来说几乎已经告一段落。

早知道,還是……原道醬 / YD30 簡單試聽

「早知道,還是原道」的梗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開始流行,到現在甚至都有些過氣了。這一系列耳機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道品牌平板的配件耳機,所以習慣上就稱為「原道耳機」。不過現在想買到貼着「VIDO 原道」品牌的的款式似乎不太容易,容易買到的是 NiceHCK 的品牌的「原道耳機」。關於這個品牌有說法是:

NiceHCK 是福兰声的经销商,闹掰了以后福兰声才出来自立门户的。所以 NiceHCK 前期卖的和后期卖的应该不是同一个作坊出来的。

其實浅羽一直想感受流下「悔恨之淚」的感覺,最近偶然又看到了透明粉色配鍍銀線的款式,就當交「粉紅稅」買下了 3.5mm 無麥版。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款耳機不僅包裝不再簡陋,甚至還擁有了耳機娘「原道醬」的插畫形象。除開有點精美味道的紙盒外,包裝裏甚至還有一張原道醬的卡片。除此之外還給了一黑一白兩對實心海綿套,以及證明自己不是三無少女產品的合格證和保證書。

耳機本身當然就是 MX500 的公模沒得跑的。透明粉色的顏色實際上很偏玫紅,不過浅羽原本以爲戴着會很顯眼,實際上全部被側髮遮住了完全看不到(笑)。這麼看,長髮的話其實買什麼顏色都無所謂,尤其是不用擔心自己喜歡的顏色戴起來合不合適。鍍銀線看起來就很有 Hi-Fi 的感覺,據說透明線是新版,音質都會好一些。

按照慣例,曲庫依然是浅羽聽什麼就有什麼、環境依然是浅羽在哪裏就是哪裏,依然是不會有嚴謹的試聽,只有感受。因爲沒有配中空海綿套,所以浅羽直接用了自己的備件。本來接了 amp 想認真聽聽,後來覺得這麼做不知道是在侮辱誰。所以最後是用 xDuoo X3II 和 HiBy R2 + HiBy FD3 的組合。首先低頻的量是很大的,相對地高頻就被壓制了,整個聲音聽起來偏悶。不過繼續聽下去,中頻很飽滿、厚實,非常適合聽一些人聲和器樂。不過,整體的聲音還是很糊的;甚至不用過多的樂器,單一樂器只需要旋律複雜一些,聲音就會混雜成一團。比如一些鋼琴曲,編排較複雜的部分,低音就會混著中音,以致無法分辨。至於什麼聲場、定位,整體人聲不能說貼不貼耳,只能說聲音根本就在大腦中間,而伴奏是分佈在兩耳旁的——這個價格,聲音均勻就不錯了,對吧?

在這種偏下盤的氛圍中,聲音聽起來很溫暖,其實非常適合睡前聽聽催催眠;可惜浅羽長期佩戴這個造型的耳機還是會耳朵痛。另外,這樣的聲音,在馬路邊聆聽的時候,可以很好地保持低音部分不被車流的噪音掩蓋,聲音反而聽著更加「正確」。

如果要總結的話,YD30 絕對不能用來發燒入門,只能是有經驗了當個玩具笑一笑。但是相比其他類似的選擇呢?比它價格幾乎翻倍的潛韻 25 也並沒有更好,而更高價位的潛韻 39 則完全不是一個聲音走向。可以說,雖然大家的聲音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陷,但百元以內,YD30 也可以稱得上的是物有所值了。加上相對多彩的配色和原道醬自己代言自己,倒也不妨一試。


原道醬的裙子有點似曾相識,浅羽好像也有一條類似的。不過這個量真是只能羨慕了……話說回來,如果裙子沒有口袋、原道醬的兩隻手也都沒有拿着的話,音源難道是綁在腿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