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取药吓傻了

当年今日

挂的是15点30的号,实际上却是16点30过后才被叫进去。医生不问什么,我也不回什么,开完药以后才发现他漏了一款药,通常情况下医生都会问我是不是两个药都要开,但这个医生没有问,两个单打出来以后我一看少了一款药,然后他又重新把那加上去,加上去以后三个单,他不知道前面两个单哪一个需要作废,于是他就只能把三个单子给我,然后去交费的那个地方,让那个人去判断哪个单是作废的。其实在挂异位症专科之后,我是有想过问他一些问题的,但是坐到诊室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个欲望。在等待被叫进去的时候,我已经连手机都看累了,不想看手机了。

收费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收费员不是以前2楼的那些收费员了。就是刷卡也比较奇怪,医保码刷了三遍,但实际上只有一次是真正扣费的,又或者说是真正说扣我个账上的款。

中山一院总院这边的WiFi又跟以前那个地方有所不同。可能是这边的WiFi的界面做得更加完善,所以虽然在那边,我的手机是英语界面,但是WiFi短信登录的那个地方是中文界面,我在中山一院总院这边,是英文界面。无论哪个界面,对我来说都没什么难度。之所以不用中文界面是我觉得那个字体好像不怎么好看,所以一直以来,智能手机的操作界面我都选择用英文,除非要进行一些比较高端的操作,比如要在开发者模式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我会把系统转为中文。

收费之后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拿药。我要去哪里拿药呢?以前那个地方根本不用问,那里只有一个地方一个窗口,去过一次之后,往后就知道了。总院这边,我只知道到现在为止,妇科门诊取药要去门诊大楼的2楼。

我从刘銮雄综合大楼的4楼的连廊通到门诊大楼。为什么我记得是4楼呢?因为我在那里上了个洗手间,4楼是儿科门诊。通过连廊去到门诊大楼那边,那一层是眼科门诊,转了一个圈,居然没看到扶手电梯,但是我却转到了一个断头路。后来在中庭的地方,我看到了垂直梯,然后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我看到了安全通道,也就是楼梯。我也不知道,我往下走了多少层。反正终于走到了门诊大楼的2楼,那个取药的地方。出了楼梯到达那个大厅,我简直傻眼了。入眼之处,那里有27个取药窗口,估计如果全开的话,可能有30个,我到底在哪个取药窗口取药呢?我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那两张药单,收费就只是盖了个章而已,于是我就赶紧掏出手机,我知道APP上肯定有提示。上面说我要在6号窗取药,当我到达6号窗的时候,我已经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的LED屏上。我的老天!交费的时候,我就已经听到前面那个人问收费员要去哪里取药,那边说门诊大楼的2楼。任何一个对手机APP不熟悉的人,遇到这么一个阵势,必定疯掉。我不知道那张药单上面到底有没有写清楚去哪个窗口取药,我猜应该不会写,因为你还没交费,怎么会给你分配取药的窗口呢?但如果那张单上没写,交费的时候又没有把信息加上去,那么病人除非懂得手机APP的操作,否则27个窗口怎么办?每个窗口上的LED屏幕还是滚动显示名字的。如果那个人真的不懂手机APP操作,估计他也就只能拿着那张药单上面的二维码去扫取药的那个大厅上面的某个机器,但关键是不懂操作手机,他懂这个步骤吗?就取药这个步骤来说,中山一院总院这边,实在比旧的那个地方麻烦太多了,幸好我不需要取药打针。如果我得先取药,然后再回去打针,我绝对疯掉。估计所有科室需要都要到2楼的西药房取药,所以那里聚集了全院所有病人。以前那栋楼也就只有妇科产科的病人,所以在流感高峰期的时候,其实那里的风险还不算很大,但现在妇科也来这边了,取药这个步骤让你不得不扎到病人堆里,被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大。

另外一个让人有点绝望的是,我开始以为是我的错觉,后来我才在写这篇blog的时候又查了一遍,发现刘銮雄综合大楼的4楼对应的实际上是门诊大楼的5楼。门诊大楼的4楼好像是妇产科的超声检查室。下楼的时候,我看了一眼那个地方,再次感觉非常绝望,如果真要在这边排队检查,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

以前的方便真的把我惯坏了,现在的这么个事实,让我感到了不是一般的麻烦。

9 Reasons You Should Change Your Graphics Card's Thermal Pads and Paste

If you've been using your graphics card for a while, there's a good chance it's no longer running as cool and quiet as it did when it was new. In extreme cases, you might even experience degraded performance or crashes. Regular dusting helps, but it doesn't fully address the issue—the thermal paste and pads inside the card have dried out and are no longer doing their job properly.

去新地方碰钉子

当年今日

第一次听说中山一院的妇科要从百子横路的那个大楼搬到新建的刘銮雄综合大楼的时候我就知道以后的日子难过了。刘銮雄综合大楼到底在哪里呢?当我在中山一院的APP上第一次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中山一院内部的导航甚至都没有把那个大楼标注出来。还有几天妇科的门诊就要搬过去的时候,护士站的老护士居然都说,她也没去过那个地方。

门诊从一栋大楼搬到另一栋大楼,远远不简单。因为中山一院的妇科门诊患者很多,专科很多,教授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个时段有非常多个诊室的诊台在开诊,所以在中山一院的妇科看门诊,首先你得在护士站门口看那个大屏幕你所挂号的那个专科或者教授在什么诊室,然后你才能去找那个诊室,看门口的大屏幕。旧的那个地方2楼的妇科门诊空间很狭小。人满为患的时候,我觉得跟春节逛花街没什么区别。我第一次去那里就已经是那样了,所以两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那个状态。2楼门诊的那一个楼层,工作日的时候有收费窗口,但周末去的时候就只能去1楼的收费窗口。拿药去1楼拿,但是拿药的那个地方从来就是那种到了就能拿的状态。拿药在1楼,门诊在2楼,所以虽然那里只有两个垂直电梯,那可以直接上其他科室门诊或者住院部,但我基本不会等那个电梯,因为不就爬一层楼而已,很简单的事情。让我觉得方便的是妇科门诊一边是诊室和护士站,另外一边就是B超的检查室,所以除非预约不上,否则的话,所有东西都很紧凑,虽然人很多。要搬到刘銮雄大楼,据说收费是可以在同1楼层完成的,但是拿药需要去门诊大楼的2楼。B超好像要去4楼,我没看清是门诊大楼的4楼还是刘銮雄大楼的4楼,反正妇科门诊跟B超不在一个楼层了。

除了妇科,我去中山一院的几率不高,但在我印象之中,中山一院的门诊大楼是个让人很头痛的地方,尤其是几个月前我去过内分泌科,那只能用迷宫来形容。

4月的开药,我去的就只能是刘銮雄综合大楼,上去还比较简单,但是垂直电梯出来以后,让人有点迷糊。首先我走到了护士站,但是护士站旁边的总览电视呢?那一刻我是没找到的。接着我站在那里就马上用APP进行了报道,看到那个排队信息的时候,我简直傻掉了,我挂的是15点30-16点的号。我是那个时段的第1号,但关键是当我到达那里的时候,14点30的第2个号还没叫进去。我到那个我可以报道的地方的时候已经大概15点15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那个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我没有挂过这个专科,还要开药我挂的都是妇科综合,但因为这一次开大看到对口的专科有开着,所以我就挂了。这一次妇科综合同时开了两个诊室三个诊台,而且几乎没有人在等待,那一刻我真的是后悔死了。因为知道很久都不到我,所以我就把妇科的那一层楼逛了一下。发现那就像一个迷宫,因为是一个王字型的结构,中间是通道,但是你要找的那个诊室到底是在哪个通道里呢?门诊的诊室在一边,另外一边是护士站,就这样的结构来说,我觉得护士站更合理了。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无语的是洗手间。老远你就看到洗手间的标志,当你走近的时候发现直走到底是男厕,然后是第三卫生间,那么女厕在哪里呢?你得向右看,尽头就是女士,但是走廊比较深,那个标志牌又是在那个平行的墙上,所以你很难一眼就看到。有些视力不好的,估计走近才发现原来在那个地方。如果你熟悉了这个结构,没有一点问题,但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的,肯定会让你很迷茫。刘銮雄综合大楼好像一共有起码6个垂直电梯,也有扶手电梯,他们的连廊和门诊大楼联通,至于是不是每一层都连通我没有研究过。妇科是一个门诊量很大的科室,但是在同一楼层的收费处实际上只设置了一个窗口,我去的时候,收费处的门也打开了,门的那个地方又设置了第二台电脑,所以现在是两个窗口在收费。高峰这根本顶不住,顶不住的时候也就只能去门诊大楼的综合收费处了。

没去新地方之前,我就已经料想到,这很不容易。第1次去,的确也让我碰上了好大的钉子。

小破车第三次测试成功

当年今日

在开始小破车第三波测试之前,其实我不确定即便我已经做了两种加固,到底有没有效果。能不能冲出新港南路?我没有十分的把握。出门的时候我把梅花扳手塞到了裤兜里。起码万一真的发生了掉链,我仍然可以把链条挂回去以后,然后后轮螺母松开,然后张紧再拧紧。我个人觉得第二次张紧螺母链条的时候,已经装得比较紧了,当我用扳手去敲的时候,基本上是不怎么晃动,但是当我把螺母上紧了以后试了一下,好像那个链条没有我一开始张紧的那个时候那么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之所以我对第三次没有完全的信心,是因为这么个现象。既然我只是踩了几圈几十米,那个链条就已经不像我刚张紧的时候那么紧绷,我把车踩出去,经过那么高频的震荡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这一次,冲出新港南路我没有选择正常方向的车道。出去的时候,我踩的是反向车道,回来的时候,踩的是正向车道,也就是说,我完全避开了深粮物流、水泥厂、新港码头以及国丰门口的那些路段,,但即便这样,我依然避免不了宏远汽车的那一段。出去的时候是晚上,其实是有风险的。又或者说无论是正向反向都是有风险的,因为路上都是飞驰而过的大货车。因为路面凹凸不平,虽然我已经尽力控制车把,但万一失控了呢?这就是很危险的原因,如果路是平整的,我觉得这个风险不大,但因为路是凹凸不平的,如果外加车的不确定性,我就很危险了。要离开新港南路,除了11路车,那就只能用4个轮的车。我不知道那些开电动车上下班的人到底什么感觉。相对汽车来说,那肯定要便宜一大截,但关键是,他们不觉得有点心有余悸吗?尤其是下雨天、尤其是天黑的时候。

第二次冲出新港南路,经过深粮物流门口的时候,我正在加速,我想飞快冲过那一段。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到那些很糟糕的路段,我采取慢慢来的策略,之前之后可以加速,到那段路,基本上不怎么用力,甚至只是停着让车溜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谈不上要拼出什么样的速度,在这种路况下,安全是最重要的。

我终于安全地冲出了新港南路,到达了新沙路的单车径那一段我感觉真的是飞上天了。那条单车径实在太好骑了,真想那永远都不要结束,但偏偏中间又有一段封住了,围了一点点大车的路出来,让行人和单车走,我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这路才刚修好没多久,为什么又有这一出呢?

我的计划是骑到漳澎文化广场,应该是5公里,但实际上还不够,因为前面有个电动车打横着要掉头,把路挡了,所以我就直接在那里结束,然后折返。回去的时候天黑了,我只能更小心翼翼,走在滨江左岸的那条路上的时候,我更加小心,因为有些上坡下坡很急,甚至你可以称之为断头。理论上那应该是一个斜坡,但实际上那跟一个台阶没什么区别。回去的时候我没有完全走新沙路,而是走了一段可以说大概和新沙路平行的路。直到富民路,我才转出去。这样的好处是我避开了新沙路单车径围蔽的地方。

再次回到新港南路,那是一个必须冲起来的节奏,因为车就在后面。要不跟着大车,要不跑在大车的前头。我没觉得我冲得很疯,后来从是FR255的数据看来,那一段我冲得挺猛的。

最终,小破车的第三次测试成功完成。我完好无缺地回到了单位,小破车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朋友说如果链条张太紧了,踩下去的脚感会很重,但我没这种感觉,任何时候都没有,平路的时候没有,上坡的时候也没有。反倒是在新沙路的单车径上飞驰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我把座位调低了一点,所以我没办法用前脚掌放在脚踏上,而是把脚弓放在了那个位置,速度太快的时候,会有种快要抽筋的感觉。如果发力点是对的,如果那是动感单车,根本不会有这种事情。

户外单车很刺激,但也很危险。

第二次张紧链条

当年今日

不知不觉之中,我跟修单车这种事情干上了,实际上我也没修什么,就是只是在折腾那个链条而已。估计让我真的发狂的是那个刹车,无论是前轮的钳刹,还是后轮的抱刹。如果那两个玩意真的出了状况,我就真的要请大师出马了。

上周三小破车的第二次测试,还不到600米,在深粮物流门口就挂掉了。我知道肯定要把单车的后轮螺母重新松开,然后再次把那个张紧螺母调紧,但我实在没什么时间了,因为周四晚上就得离开,周一又遇上一个月末日,周二是固定的跑步,所以我也就只能周三去进行这个维修。维修到底要花多长时间呢?之后我还能不能进行第三波小破车测试呢?还是说如果维修完毕以后,天色已晚,我也就只能把小破车放在那里,等一周再去做测试。为什么我要这么坚决要进行这个测试呢?因为掉链了第1次,掉链了第2次。这两次以后,我看了很多,问了很多,想了很多。因为这些很多,我就有一股劲,我觉得在知识层面,我已经积累得足够多,所以我必须在实操的时候把这个体现出来。

第二次掉链之后我入手了一个15的呆头扳手。之前那个呆头扳手是双头的,一个13一个15。现在我确认我要的是15,之所以要买一个新的呆头扳手,是因为之前那个不知道什么东西配过来的实在太短了,不好发力。我的技术又太差,用活扳手的话很难卡得紧那个螺母。卡不紧那个螺母又强行发力,最终结果就是螺母被我搞滑丝了,试过一两回以后,我已经不敢继续下去,因为一旦滑丝,把那个螺母搞变形了,即便梅花扳手到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螺母已经不是螺母应该的样子了。这次买的梅花扳手,我图便宜,所以就选了一个短了两厘米的。15的扳手一边是开口的,另外一边是梅花的,梅花扳手更好发力,但我不确定那个螺母是不是已经被我搞变形了,梅花扳手能不能套上,结果发现梅花扳手实在太好用。开口的呆头扳手有时我也会害怕,没卡好,卡歪了,但是梅花扳手,完全没有这种焦虑。之前我觉得我已经把后轮的两个螺母尽力锁到最紧,但结果梅花扳手套上去以后,几乎可以这么说,比较轻松地就把它们给拧下来了。所以这是不是得出一个结论,之前的那个小呆头扳手的确没办法让我使出足够大的力气把螺母上紧。

除了入手新的呆头扳手以外,我还入手了几个M10,1毫米牙距的法兰螺母。收到那个法兰螺母的时候,我觉得那要比现在自行车轴上的那两个短一点。我不确定自行车上的那个到底是9.5还是10。如果是公制的话应该是10,这个小破车的轴为什么要搞个英制呢?从这个层面考虑的话,不应该用9.5。新买的那几个M10螺母法兰螺母是不锈钢的。我没想过要替换掉原装的螺母,我知道原装的螺母外面还留了一段螺柱,我打算在那段螺柱上套上新买的不锈钢N10法兰螺母。双重螺母的话可以让螺母松开的概率降低一点点,但前提是我买的M10螺母是合适的。如果那根螺柱真的是M9.5。估计我这个M10的螺母只会制造更大的松动风险,颠两下估计就下来了。

跟第一次张紧链条相比,第二次我就显得比较轻车熟路了。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把张紧螺母上紧了以后,我就用活扳手敲了一下链条,感觉那个绷紧的状态的确是要比上次好些,从那个张紧螺母进深的幅度看来,比上一次又拧进了大概一个螺母的位置。

把链条张紧了以后,我拍了视频给网友,但是不巧,他估计又没空给我答复。我把可以做的都做完了,发现还不到18点30,所以我就拿了个衣服,开始进行小破车的第三次测试。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How to Create a Timeline Filter in Excel

One way to display figures in an Excel table according to certain time periods is by using filter buttons. However, a better way to do this is to use a timeline, a dynamic filter option that allows you to quickly display data from individual days, months, quarters, or years.

19点多就结束了

当年今日

3月的月末,老天爷非常给力,晚上19点出头,省储的业务就结束了,但实际上那个时间估计中转的业务也结束了,但是业务科室的人在接近20点的时候才把数据发出来。只要我确切知道省储的业务结束了,我就可以开展我那一系列的操作。虽然有些还是没办法做彻底,但起码很多都已经可以做了。接近20点,同事把数据发出来的时候,省储大部分的东西我都已经完成了,所以到晚上21点多的时候,我就可以悠闲地去拿原始凭证。之所以要晚上去拿,是因为据说第二天早上9点就有人过来做一个省储入库确认的操作。账本早就准备好了,但是因为涉及那个东西的报表要等待其它业务结束才能一并报出,所以报表没办法提前准备,也就只能等待月末的作业全部结束了,才能把报表弄出来。之所以要晚上去拿单,因为第2天再去拿,早上8点上班,9点之前就要准备好东西,这有一个多重签名盖章的过程,任何一个签名接不上卡住了,要在9点之前准备好一切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要处理这一切,原始凭证我肯定会最后才去拿。这样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中转业务的那些凭证。我不确定最后那一天作业什么时候才结束,但在我搞定了大部分是事情以后去拿原始凭证,是我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的。幸好月末最后那一天没有出船,所以我不需要去更远的地方去拿凭证。于是这也带出了一个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那些凭证不是他们交给我,而是要我主动去拿呢。那个叫计量中心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地磅房,之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抗拒这个操作,是因为我觉得走走更健康,下雨的时候特别厌恶除外。办公楼跟宿舍几乎可以这么说,是连体的,饭堂也连在一起。每天如果只是三点一线,基本没什么路走,哪怕即便现在所有上下楼我都是走楼梯,但这也没有多少步数,所以去拿个原始凭证,我觉得这个散步挺好的。虽然这个散步其实也没多少路,但是走走总比完全不走好。有时我会故意制造一些机会,到处走走。我一直都不觉得,一天到晚都坐在办公室很幸福,我觉得一直坐在那里,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夏天的时候出去可能走一走就一身汗,但现在这个季节,很适合出去外面走走,晒晒太阳,吹吹风。一直窝在那个压抑潮湿的室内,人会发霉的。

虽然说老天爷给力,晚上19点多就结束了所有,但当我做完所有事情,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22点多,所以即便我已经非常紧凑,也得需要接近三个小时才能干完。当然,其实如果硬是要拆分的话,有些操作不一定得一起完成,可以分到第2天再去做,但实际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了那种我要把我能做完的都一次性结束。第二天我发现还是有一个东西漏了,因为那个文件不在月报的那个文件夹里,而是在一个下级的文件夹,于是我就把它漏了。之所以会漏了,另外一个原因是,那是一个不需要报送的表格,但我以防某一天上面神经质,需要我报送,所以我每个月都会准备那个。明明有系统,明明数据都可以抓取,但是他们却总是要人肉干这种事情。如果策划那个系统的人,真的清楚整个流程,又非常明白自己需要的汇总数据是什么,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可以避免这般人肉一次又一次折腾的。很多时间都耗在一个又一个同类型的表格的校对上面。如果保证数据都出自同一个地方,汇总完全是根据那些生成的,只要逻辑正确,根本不需要这般一遍又一遍的校对各种款式的东西。系统上了一个又一个,但系统之间又各自独立,靠人肉连接,最后结果就是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校对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

但总算我又挺过了一个月末。

锁门回忆录

当年今日

周一的早上在去拿原始凭证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小学的一些事情,一些关于小学低年级的回忆。现在判断当年的话,会觉得为什么那些理论上应该是老师做的事情,却让学生去做呢?而且还是低年级的学生。

当我还是个低年级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班长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当别人争破头要当班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那个欲求,为什么要做那个呢?我完全感觉不到做班长的好处,可能有些人为了那种优越感,但就像现在的聚会不能让我高兴一样,我不觉得当班长或者其它班委又或者科代表能给我什么优越感。大概因为我的家庭里就没有一个当官的。不当官不知道当官有什么好处。即便可能我知道那里有好处,我也没想过要得到那些东西。反正我觉得天天都要在手臂上挂上那么一个标志挺麻烦的,而且会影响我背书包。书包背起或者把书包放下的时候,总很容易刮到那个标志。现在标志刮烂了,在淘宝上来一个就好,但是当时都不知道去哪里买,所以那个东西的扣针刮烂了,也就只能透明胶、牛皮胶布或者什么东西贴上,反正就是把那个回形针贴回去。

二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个选班长的投票。为什么要投票呢?为什么我突然就变成了候选人呢?为什么我就有很高的得票呢?我什么都没做。那些很想当班长的人没当成,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当了一个班长。那是个莫名其妙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六年级。

周一的早上我突然想起的倒不是班长这件事情,而是想到了某个老师。想到了某一次,下午放学,班里有个很调皮的同学老是在课室里打闹,就是不离开。当时我读的是二年级。我旁边的那个课室是三年级的。因为那个同学老是在科室里奔跑打闹不愿意走,我警告多次无效后,就把课室的门锁了,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当时我负责那个课室的开门和锁门,因为我家就在学校对面,很方便。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做这种事情挺困住自己的,因为我得很早到学校,得最后一个离开。那个同学老是不肯走,我也就不能离开。我完全没有想过要把他锁在里面,只不过是吓唬他一下,然后就把门打开了,但就在我把他锁在里面,他在嚷嚷的时候,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看到了,把我训了一顿,把我骂哭了。门打开以后,那个调皮的同学一溜烟就不见人了,好像这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既然隔壁的那个班主任把我骂哭,为什么她就不教育一下被我关在里面的那个同学呢?我根本不知道三年级的那个班主任是谁,我只记得她叫周老师,是一个女的老师,年纪不小了。被隔壁的老师骂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天,我的班主任找我,又把我骂了一顿,然后让我把钥匙交出来,不用我再负责开关门了。那一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惩罚,但实际上这种错真的完全在我吗?从现在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指定小学低年级的其中一个同学负责他们所在的那个班的课室门的开关呢?那个事情不是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吗?尤其是如果学校内部的管理得当,可能课室的门根本不用上锁。我的钥匙上交以后,班主任把那交给了我的一个同学,她就住在我住的那栋楼,所以她离学校也很近,我住2楼,她住4楼。那个很调皮、故意给我制造麻烦的同学,他以后没有给后来那个锁门的同学制造麻烦。

现在回想起来,这真的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操作,为什么要让我锁门开门?为什么捣蛋的那个人不愿意走的坏结果最后变成了我的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