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密资产交易所的现状与未来
这两年关注香港金融比较多,比如HashKey和长桥证券。我其实是HashKey的推荐大使,但数据表明通过我的推荐链接注册的人数不多,通过验证使用的几乎没有,比起通过我的长桥注册链接的朋友数量,HashKey似乎存在感不强。
其实,香港的另一家加密资产交易所OSL一直让我去实名验证,发了数不清次数的邮件催促我,但我根本不愿意去体验(它比HashKey规模小)……
难道我的感觉是错觉?香港的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现状是不是真的不行?这是为什么?
HashKey作为香港最大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些香港证券公司甚至套壳使用它来交易加密资产,它每天的交易量非常小,通常BTC/USD交易对一天只有几百个BTC,香港的本位法币BTC/HKD交易对就更小了,一天甚至只有个位数的BTC交易量,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位数。
比起Binance动辄上万个BTC的交易量,HashKey的交易深度完全不值一提,而事实上HashKey的交易体验非常好,完全支持法币的出入金,交易费用也不高,和Binance并无区别。
另一方面,香港的现货加密ETF资产交易量也不大,流动性较差,比起美国的也是不值一提,哪怕香港的ETH现货ETF已经实现质押收益(美国目前还没有实现)。
为什么没多少人去使用HashKey?其实原因不复杂。
香港本岛人口基数并不大,因此光靠香港本地人,用户数量自然不大,而且不少有钱的、年轻的香港人似乎去了其它国家。香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家完全可以使用欧美的交易所,或者Binance之类的交易所。欧美用户正常情况下有大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为什么要来香港交易?除非为了避税。
更为关键的是,数量最为庞大也是最有需求的内地大陆人,鉴于目前的合规要求,不得使用香港的加密资产相关服务,包括HashKey和加密货币ETF交易。
虽然HashKey目前的交易量很小,但不排除它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香港本身作为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如今极力拥抱加密资产,非常需要它来激活经济活力,推动香港发展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而香港也能作为内地的一块试验田,在未来完成内地的一些想法,毕竟美国都把比特币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了,其它国家不可能忽视它。
此外,还是有一些人群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使用香港的加密交易服务,比如,我们的确看到香港有些人背着成袋的资金去香港的找换店交易,也发现交易所的USDT/USD交易对远大于其它交易对。
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未来再来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