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归纳法对世界的改造

从简单的统计模型,到后面的计量经济学,到机器学习,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过去的二十年是归纳法大发展的二十年。为什么只看二十年呢,因为二十年前的园主不知世事,超出认知范围之外了。

经济学在大规模应用计量经济学之前,一直是和物理学神似的,也被叫做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突破也不是纯属巧合,主要是大规模经济金融数据的爆发。

早期的计量经济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其实都还是有深深的“结构化”的影子,就是需要一个结构化的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有一堆变量和与之相对的系数,然后再用数据来估计系数。现在回头看,这个时期的计量经济学还是停留在一个“辅助”的阶段,数据的价值只是帮助计算系数。

然后计量经济学就向着弱结构化的方向一去不复返。可以说这是理论的发展赶不上数据的爆发,也可以说是人们渐渐失去了对结构化的理论的执念。这大概等同于量子力学之于传统物理学的革命,人们开始接受这个结构的模糊化。可就算是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执念还是“因果关系”,直到今日计量经济学还是把因果推断作为其存在的哲学本源,试图从归纳法的角度倒推演绎法需要的因果关系。

然后随着机器学习的大爆发,人们从开始的“预测”和“因果推断”是两回事,到逐渐的审问自己,为什么对因果有这么强烈的执念?退一步说,到底什么是因果关系?这个时候才发现,因果关系其实在哲学上的定义也不是那么得清晰。园主在这里就不挖太深了,否则填因果这个坑就要填好久。

这些年,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爆发,人工智能好像又解锁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一边说着大语言就是一个预测方向无意的突破,另一边园主却看到人工智能落地层面对于结构化关系的依赖性慢慢减弱。以前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对一个问题不断地细分梳理,然后逐个攻破。而现在大模型的冲击就是,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分解问题本身吗?如果深度学习模型本身可以就自动学出来一个等同于以前结构化的东西,就算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明确的表达出来,哪又如何呢?

到这里,深度学习无疑是冲击到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当数据远远超过了理论的发展的时候,是不是演绎法的价值就远远不及归纳了?我们是像以前那样路径依赖,一定要对问题做一个外科手术一样精准的分解,还是可以容忍结构慢慢演变成一个黑盒子,给它无尽的自适应的能力,然后只需要关注结果就可以了?

这一波深度学习对于人工智能的冲击,我觉得体现到最后, 其实可能是一个去结构化的冲击。我们选择放弃对于结构关系的清晰表述,然后拥抱强化的预测能力对于世界的适应和改造。

人们对于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恐惧在于我们无法解释、进而无法控制。一旦我们适应和接受,下一步就是挖掘其无尽的潜力,实现下一轮生产力的爆发。

无论如何,我还是看好科技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就算过程中会有无尽的波折。

每夫吐槽(101)

臭宝回家非常沮丧。因为家庭电路没学好,物理老师(班主任)在班里大发雷霆:“说了多少次了,开火开头,火上零下。”
我先用狂怒是无能的表现这种话开解臭宝。
但是,知识点咱还是要掌握的。
“你们老师就反复讲这8个字就让你们做题了?”
“对啊,就这8个字,错了就说我们没记住。这记住了又有什么用啊!”
我闺女像我。我甚至知道她纠结的点在哪:“你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是灯头什么是灯腚?”
频频点头。
把射灯的灯泡拧下来,给臭宝看一眼,再拧回去,再拧下来,再拧回去。
“火线接到灯泡中间的金属上,零线接到侧面的螺纹上,这样拧灯泡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侧面的金属也不会触电。那就是个称呼,你叫它头也行,叫它腚也行。朝上也行,朝下也行,朝西北偏北也行。懂了吗?”
首先这个老师该杀。其次吧,臭宝日常玩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少了点。

跟表妹吃饭,她表示现在在联通站柜台的工作非常不景气。
她们所在的网点,沾着学区房,往年开学的时候停宽带和开宽带的都络绎不绝。拜这两年房价跳水所赐,宽带这块的工作不到往年的1/3。
手机也卖不动。年轻人都没有钱换手机。更要命的是,厂商的提成和店里的奖励“双减”。
逼得表妹店里三个人合伙在2千米外找了一份另外工作,每天只留一个人看店,另外一个工作时间去站另外的柜台,剩一个机动或休息。

表妹说她要去“买”个中专票。交钱,不用上课,一年半后拿个中专文凭。
我的第一反应是:“那玩意儿有啥用啊?”
表妹说,她想找个退路,学个导游票,没有中专以上学历不让考。
我真是第一次知道中专文凭是有用处的。

发现网易云有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本来贫穷让我远离了孙燕姿。
但是用spotify听她6张专辑以后,她就出现在网易云的日推里了。
你就说贴心不贴心吧。

某日,带薪拉屎的时候看电子书,就随手把手机忘在了手纸盒上。
只当是锁在开发间外面的柜子里,上午10点拉屎,中午没出门,下午开会,一直也不知道手机掉了。
扫卫生阿姨等了好几个小时,也没见人去找,就特意到开发间问了一圈。
不过那天忙得要死,连着开视频会议,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谁管一个老太太在BB啥。
阿姨以为是别的楼层来抢坑的人落下的,就给交到楼上员工中心的失物招领处了。当然她也没忘让助理在工作群里发招领消息。
2点多快3点,终于有了喝水的机会,往柜子里一摸,没有,跑厕所里找,也没有。让同事帮忙打一个,才知道在员工中心。
颠儿颠儿地跑上去,负责那小姑娘非常纳闷:“手机丢了,你这么长时间你不找啊。现在还有人这么长时间不碰手机。”
我:“我们部门就是不让带手机啊,我只不过中午没出来罢了。”
小姑娘:”发消息你也没看啊。“
我:“我们部门也不能上网,不能用某信。手机也没有,我拿啥看啊。”
小姑娘:“就为了等你,我下午都没出去逛街。”
………………
不是办公室的人翘班都这么理直气壮的吗?

8月份答应徐哥的活,现在也没正经干。每天打游戏和看片的时候都心怀愧疚。

注:夫=大姨夫。


  • (1):农历每年冬至所在的月固定为十一月。如果两个冬至间有13次朔望,则该年产生闰月。13个月中,第一个没有二十四节气里的偶数节气的月份就是闰月。因为十一月是起调点,所以农历十二月和正月是不会出现闰月的,正月初一和第一个节气春分受的影响也很小。我数学不好,但查表得到的结果,从1950年到2069的120年间,闰年就是双春,双春就是闰年,一一对应,无一例外。闰月是典型的用太阳历调整月历的规则,所以农历是阴阳历而不是纯阴(月)历。
  • (2):白名单上的微软网址是升级补丁用的
  • (3):统计表里记作4部是因为有同名,公式如何修改还没想好
  • (4):大连钢厂
  • (5):一个存在历史近30年的舞厅,甚至疫情都没能令其关门。位置离我初中的学校很近,我上学的时候就心向往之,没胆进。现在就更没胆进了。

每夫吐槽(094)

给闺女讲物理。她错了一道已经包了多少年浆的题:小明向上匀速爬杆时,摩擦力________ 重力,小明从杆上匀速下滑时,摩擦力________ 重力(填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号)
我讲题向来简单粗暴:“这题看到‘匀速’就完事了。匀速就是受力平衡,这题里就俩力。”
然后看到她一脸吃了姜汁胡萝卜拌香菜的纠结表情。
“是不是没理解怎么会匀速的?爸爸上学的时候也搞不清楚,爬杆的时候明明是一顿一顿的。但是当时你肖叔叔跟爸爸讲,就当你徐大大在爬杆,出题人三秒看一次,那他就看不到一顿一顿,那就是匀速的。”
“不,爸爸,我的问题是,什么是爬杆?怎么爬?”

部门领导这个礼拜过得相当水逆。
某两位女同事在电梯里,因为某个BUG归属问题产生口角,进而发展到互薅头发的程度。出电梯的时候刚好撞见某副总陪同访问的日本客户一起上楼。然后就追责到了部门长。正常说来,这种事虽不常见,但有流程:部门长找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找项目Leader,Leader再找组员谈话就完事。但是,项目经理出差了,项目Leader住院了,就只能部门长亲自下场调解。
俩女的态度倒都挺好,关键是公司大领导在边上看着,丢人。

翌日,另一个项目的另一位同事梦酱,上班途中遭遇车祸。
梦酱的室友开车遭遇右侧车辆强行并道,室友没让。气囊弹出。车子基本报废。坐在副驾的梦酱,右臂粉碎性骨折、肋骨骨折、颧骨骨裂。
正常情况下,100%是实线并道车的责任;但是,正常情况下,谁tm会在隧道里大实线强行并道?反正对方一口咬定“你也超速了”,不肯全责,非要打官司。
第三者角度猜,双方八成是斗上气了。
梦酱家属从外地抵连,在楼下抓着领导,问关于工伤的相关事宜。
领导事先做了好多功课。不仅了解了事故发生时,主次要责任与工伤赔偿的关系,还提前跟室友通了气,商量好如何在梦酱父母面前掩饰她是个蕾丝边。

前面说那位Leader住院,其实不太准确。准确的说,这位老哥上上周五参加了闺女的家长会,晚上到家突发脑出血,在ICU躺了9天,昨天(周日),嘎了。
本来家属周五找过来,希望公司提供一点帮助。领导想给募点钱,词还没想好,就改成想悼词了。
虽然公司上下一千多人,但我们这个行业毕竟不太常死人,我这都工作20年了也才遭遇一例。申请抚恤金和丧葬费的流程,还真没几个人能讲明白的。部门领导和项目经理实在是一脑门子官司。

好消息是薅头发那两位和好如初,神采飞扬地讨论明天的葬礼穿什么衣服随多少份子该不该化妆在哪里停车。

说起这位嘎了的哥们,跟我同岁,大我几个月。
他在公司也有十五年以上了,跟他第一次坐进一个开发间的时候,他曾经问我:“你高中和XXX一个班啊?他是我大学室友。”
对啊,XXX不仅是我同学,他还欠我1200块钱,20多年了一直没还。
所以我一直避免跟他打交道。
可能他再多说一句:“妈拉个巴子XXX欠老子钱不还。”,我们就会是很好的朋友了吧。

珍惜生命,坚持锻炼,健康饮食,早睡早起,从我做起。如果做不到,也争取做到多让老婆去参加家长会。


  • (1):地球球花演邦女郎的时候已经是五旬老太了,不在讨论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