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回顾过往的这一年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情的。整体来说似乎又是度过了平淡的一年,画的很多饼还是摆在那原封不动,不过也有一些进展,并非徒劳无功。 如果有关注雪猫动向的朋友们应该发现了,我们悄咪咪在Steam上摆出了页面。这些大多数都是当年遗留下来的产物,不过重新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发现:尽管当年用短短一个月赶工出来,但我们游戏的故事体量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大到我自己都不记得做了这些东西。 我不敢保证2025年能把它完全REMAKE,但至少到年底会有一定的进展吧? 为什么说这个饼能有一定进展呢?因为发生了能够改变我日复一日打工生活的事件:经过不断的沉淀终于拿到了offer,即将去进修一下互动媒体硕士。 对于一个i人来说面试带来的伤害简直是暴击,
阅读视图
HSTS Preload(预加载)是什么?
近日,本站在https://hstspreload.org/提交的HSTS Preload申请终于落地了,这意味着所有支持HSTS并且更新了预载列表的浏览器都能在访问本站时强制使用HTTPS协议(包括首次访问)。这样说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那么我们先从HSTS说起: HSTS(HTTP Strict Transport Security)是一种安全机制,它强制浏览器只通过 HTTPS(加密的 HTTP)来连接特定的网站。换句话说,一旦浏览器知道某个网站开启了 HSTS,它就会自动将所有对该网站的请求升级为 HTTPS 请求,即使用户输入的是 HTTP 地址。 HSTS Preload 是一个预加载的域名列表。这个列表由各大浏览器厂商维护,一旦某个网站的域名被添加到这个列表中,
10月古都之旅——京都奈良
去年8月的旅行横跨了半个日本,但京都奈良的行程安排实在过于紧凑,以至于好像就是走了个过场。惦记许久,恰逢円安散发出诱人的吸引力,几个月前看到低价机票的我决定重返京都,再去细品一下去年错过的部分。(其实行程还是少了,如果真想深度体验的话还得再加几天,然而我没有假期了) 广州直飞大阪的选择并不多,至少我没能遇上ANA的低价票。恰好南航有这么一条相对阳间的航线,来回1k6的甜品价那必须手痒一下。 这算是我第二次坐南航的国际线,上次是9年前,见识过南航飞机餐的难绷之处以后一直都有心理阴影。不过好在这次拿到手的感受是:至少能吃……但ANA的饭后哈根达斯就肯定没有了 落地后在关西国际机场的海关耗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很难评这种通关体验……因为近期明明推出了Visit Japan Web,也说了二维码通关有多方便。
新服务器,新功能,新的开始
又到了几年一度的换服务器季,过去是因为学生机到期了不得不换,这次是社畜以来的第一台服务器(蹭着双十一优惠买的) 以前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厂家不愿意给符合条件的老用户一直提供优惠的续费方式呢?即便新活动里做的优惠机型价格没有太大相差,我想可能会和以下几点有关系: 总之都是为了爆大米(赚钱),作为用户的我们在看清了本质后,在守护自己钱包的路上就要权衡很多利弊了。而我当初更换平台的原因也是因为上一家云平台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优惠了,大家性能和稳定性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去薅更便宜的。 好的插播一下我的推广: 【腾讯云】2核2G4M:https://curl.qcloud.com/pvf0JZwm 【腾讯云】校园套餐(25岁以下):https://curl.qcloud.com/
教你装一个绝对纯净的Windows系统
很多小伙伴的电脑系统都是源于购买时自带的Windows家庭版,或者是卖家直接批量用Ghost方式安装的。存在系统文件被精简、家庭版缺少高级特性、安全性下降之类的问题。本文旨在提供一种绝对原版的重装方式,WinPE快速安装原版镜像的方式之后再另开文章 你可以在微软官网渠道获取,也可以通过一些比较靠谱的整合站,例如ITELLYOU。无论哪种方式,确保自己获取的镜像是原版未经修改的即可 你可能会问:官方不是都有安装小帮手了? 但是本文列出的方法通用于大部分系统,不仅包括旧版Windows,Linux发行版都可以这样装(只是写引导和选择系统的时候有所差别) 如果你选择上述的ITELLYOU渠道,你会发现下载链接只有ED2K和BT。这个时候就可以选一个靠谱的下载工具了,喜欢用迅雷的倒也可以直接使用,
Wayback Machine:是时光机,也是我心中的赛博墓碑
你可能听说过这么个网站,每时每刻都在对整个互联网的所有网站进行记录。尽管互联网实在是太庞大了,这个记录也是选择性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存档网站,以及时间回溯机(以下简称时光机)——如它的名字一般。 今天要讲的主角就是Wayback Machine(因为它的域名,也有人叫作Web.Archive) 既然要说到这个时光机,那当然也就可以顺便将雪猫社的过去搬出来,Wayback Machine就记录了雪猫社在建站初的模样。你可以点击此处访问最初的雪猫社(可能需要自备魔法) 挺有意思的不是,一开始本站的设计就是一股仿企业的风格而不是博客。给人一种好像高级游戏工作室(实际上压根没人听说过)的感觉,后来这个页面还被我拿来当成学习前端的过程展示。只是页面本身就已经由主题决定了,我自己改动的部分特别少。再后来……?
智能家居连不上家里WiFi?有点抽象了
省流:加密协议需要使用WPA2,不能WPA2/3或者WPA3 最近给家里换了米家的BE6500 PRO后,家里的智能家居开始变得抽象了。虽然国行的WiFi-7设备目前来说都是残血的,仅有一个随时规避雷达信号的5GHz 160MHz,但新协议的新特性怎么说也不是完全没用(虽然我手头暂时真的没有WiFi7的设备及网卡就是了 家里的小米微波炉突然掉线了,死活连不上。空气净化器也开始闪WiFi标志了……是新协议的兼容性问题?如果是的话其他电器为什么还连着呢?按理来说米家的路由器和米家的设备应该是最搭配的才对。 随着深入的实验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加密方式。我知道WPA3有很多新特性非常值得我们去使用:更高的安全性(甚至对弱密码都有加强保护),基本上能够防止爆破了。此外,WPA2也确实被破解了,只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安全的。
SMB共享奇葩问题:明明密码对,就是报错?
今天我解决了一个史诗级难题(不是)。 明明SMB共享设置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特定的某台电脑就是一直在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反复检查了114514遍也没有用 服务器是Ubuntu Server下的最新版SMB v4,客户端是Windows11。一切都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没有空密码也没有map to GUEST,总之就是你没有账户密码就什么都看不到的那种。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那可以先按照这个思路进行: 我逐一排查了以下的可能性: 以上问题都排查过了,简述如下: 那我是怎么解决的呢? Win键+R调出运行窗口,输入Secpol.msc后回车,然后会弹出一个本地安全策略窗口 Windows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网络安全:LAN管理器身份验证级别 选择”仅发送NTLMv2响应。
BT下载自用Tracker List
BT下载没速度怎么办?有可能是你的资源比较冷门,也有可能是内置的Tracker List不够好用,下载过程中找不到共享用户。 如果你是后者的原因,那么这份Tracker List就可以尝试添加。玻珠亲测下载速度能得到质的提升。 有些下载软件不适用于这个功能:首先就是国内的某吸血雷,为什么说吸血呢?因为光吃别人的下载速度自己不上传。 纠正一下,可以添加了。 有什么推荐的呢?玻珠是用qBittorrent的,但是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下载哦,不要被捆绑了。 来源(Source):Torrent Tracker List…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便宜的对等光纤?
去香港游玩的时候,经常能见到各种网络服务的广告。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哇,恁便宜?! 如果没有捆绑什么奇怪的业务的话,那真的是分分钟爆杀内地的御三家(现在是四家了) 折算成人民币的价格都要比内地的更便宜,并且是上下行对等的带宽。这合理吗?同样的价格能不能在电信开到1000M下行50M上行的千兆宽带估计都有点悬, 并且各种标准也是更加开放(呃?),举个例子就是:有一段时间我没怎么关注前沿的内容,就已经在香港看到了铺天盖地的WiFi-7路由器宣传,后来才发现自己买的小米6500 Pro路由器就是WiFi-7标准的,只不过当时还没批下来就不能放出WiFi-7协议。 就算放了WiFi-7协议也是残血的,因为没有6Ghz频段。其实早在先前的WiFi 6E就已经有这个东西了,至于什么时候能在内地民用,那我只能是:
被偷走的时间都去哪了
很多人都有感慨过:“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一眨眼就几年过去了”之类的话。对我而言,这种感觉也挺强烈的,尤其是现在。 对我而言时间流速最慢的可能是小学时期吧,感觉每堂课的40分钟都是漫长的,即便是下课的十分钟休息时间也能干很多事。为什么上了大学后就感觉时间不耐用了呢?工作后更甚,以前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好像只够我打两份文件,或者说早上恰个早餐泡个咖啡就已经40分钟过去了。 之前偶然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的流速和思考的关系: ——思考越活跃,时间的感知就越慢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发呆能够让人跳过一段时间,没睡够后的“小睡一会”闭上眼就是几十分钟到一俩小时。 难得的休息日让人想要进步(我太想进步了bushi),但平时7点多就能出门上班的自己却不能在休息日的10点前获得精神饱满的一个早晨,说到底或许是社交能量耗尽的后果。
通过Docker快速架设TeamSpeak服务器
好累哦,不想写文章了.jpg 其实早在B站做了视频,但是没想到Docker圈子发生了点事情。现在国内的服务器如果没有可用的镜像大概基本废了,就像我的NAS一样——沉默 陷入沉思…… 镜像的问题只能自助解决了,文章还是要照常放出来。可能具有时效性所以注意发布日期吧。 老样子,先上个云服务器的推广: 云服务器 【腾讯云】2核2G4M:https://curl.qcloud.com/pvf0JZwm 【腾讯云】校园套餐(25岁以下):https://curl.qcloud.com/h0ep9cGa 自家有常开设备和公网IP可忽略,建议货比三家挑便宜好用的 在运营商和系统防火墙都进行操作,如果你是CentOS并启用了防火墙,可以试试: 信息来源:
分享一些东京旅游的照片
去到当地买的富士一次性胶卷相机(甚至限购),来都来了干脆直接拆包立即使用。
TeamSpeak服务器自架指南
云服务器 【腾讯云】2核2G4M 【腾讯云】校园套餐(25岁以下) 👆我的服务器推广链接,帮咱凑点推广积分家人们(? 首先准备好客户端,官方下载链接在这 选TS3还是TS5取决于个人喜好,音质没有区别!!! 然后就是服务端,同样是上面的下载链接选Server。 优先选择64位。根据系统来选 直接推荐XShell吧,个人免费只不过时不时要求联网升级。几年前曾经曝出过后门事件,这个就需要个人判断了,请勿在官网以外的渠道下载。 家庭/学校免费链接 XFTP也请务必选上,丢文件的时候方便一点。 原料下好了就下一步吧 如果你未满25岁,那我推荐整一台学生机。
反对「脱跨入顺」
以下内容以跨性别女性为例,但同样适用于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跨性别者。
跨性别者指的是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派性别不同的人,也包括不完全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人。
「脱跨入顺」指的是(激素疗法或性别确认手术后的)跨性别隐藏身份,向外界宣布自己是顺性别,以顺性别身份自居并对跨性别者 gatekeeping, 与跨性别者划清界限,和支持反跨政策的行为。
为什么要反对「脱跨入顺」
顺跨没有高低之分,顺女跨女都是女,「脱跨入顺」没有必要。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Transgender women are women. Transgender men are men. 无论是跨性别女性还是顺性女性,她们都是女性。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的一部分,且没有高低之分。所以,所谓的「脱跨入顺」没有必要。我在下面列出了几个支持「脱跨入顺」的观点,和我对这些观点的想法:
观点:顺性别者永远无法接纳跨性别者,我只是想 Male to Female, 而不是 Male to MTF(Male to Female).
反驳:首先,并非所有的顺性别者都无法接纳跨性别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看待具体的人,而非她们的身份。不应该有这种「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的想法。其次,就像之前所说,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无论是顺性别女性还是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的一部分。认同自己的「跨性别女性」身份,不代表否认自己的「女性」身份。对顺性别女性也是一样。一名女性可以是顺性别,也可以是跨性别。一名顺性别女性是女性,一名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
观点:「你永远不是顺女」等同于说 You will never be a woman
反驳:首先要先解释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在定义上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顺性别女性指的是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和自己的性别认同相符的女性。被指派性别指的是医生在接生婴儿的时候,根据生殖器外观而判断的性别。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婴儿和女性婴儿的第一性征(生殖器)有显著区别,所以医生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出生婴儿的性别,这也是英文中 Sex assigned at birth 的来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一名婴儿拥有两套不同性别的生殖器官,但一种生殖器官比另一种生殖器官更先被医生注意到,或者更容易被看见,那么就很容易被指派成其他性别。与此同时,夸张一点地说,如果医生「看错了」第一性征,在出生证明上登记了错误的性别信息,那么这个婴儿从定义上来说,也不是顺性别者。
从定义上来说,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的区别就仅仅只有在出生时被指派性别的不同。跨性别女性的确永远无法成为顺性别女性,这是由顺性别女性的定义造成的。但就像之前所说,顺性别和跨性别女性都是女性。「你永远不是顺女」等同于 You will never be a ciswoman. 这是没有错的。但不是顺女并非代表不是女性。
观点:跨性别女性术后就是顺女
反驳:如前文所说,顺性别女性在定义上指的是出生时的被指派性别和自己的性别认同相符的女性。跨性别女性无论有没有进行激素疗法,无论有没有进行性别确认手术,都是女性,因此也不存在「跨性别女性术后就是顺女」这种说法。
顺跨的界限与差别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要消解它。1
顺性别女性的成长人生不尽相同,跨性别女性的成长人生也同样如此,这些一起构成了「女性的生长历程」,而「脱跨入顺」实际上是在说 transwomen are not women.
一个女孩从小就是可爱的女孩,从小女孩变成大女孩,进入青春期,来月经,情窦初开,长大,陷入爱情,结婚,成为母亲。没有经历这一切……这时候想要获得女性的生活……太难了。最多也就是体验一下女性人生的皮毛过过瘾。
某推文
这种观点不值得提倡。首先,并非所有的女孩都有此类成长环境。一个女孩可能从小被遗弃,被霸凌,被辱骂,不被爱。长大之后,可能饮食和生活条件优渥,很早就进入青春期;也有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不被偏爱而上了初中还没来月经,甚至没有办法进入初中。此后的人生路更是不尽相同,不应该单一地美化顺性别女性的成长历程,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女性,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次,顺性别女性也不一定想要「来月经,情窦初开,长大,陷入爱情,结婚,成为母亲」,且不完成这些社会期望也不会废除 (nullify, invalidate) 顺性别女性的顺性别女性身份。换句话说就是,尽管顺性别女性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在当前的社会代表着「女性」的主流(因为顺性别女性占女性的大多数),但顺性别女性并不会因为没有这些成长环境(无论优渥与否),行为(无论合群与否),和共同记忆(无论好与坏)而不被认为是顺性别女性。
当前社会存在污名化「与众不同的女性」的现象,这种污名化是一种厌女行为,是一种把女性客体化的行为。讽刺的是,这些厌女行为反而进一步「确认」了对方的女性认同,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在跨性别社群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遇到厌女行为时的反应是开心和被认可。对正在过渡的跨性别者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依然要注意,厌女行为是错误的。而上文中所述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如不符合女性刻板印象(如光头,短发,声音粗,甚至性格不「温婉」等)和社会期待(相夫教子,贤内助,不会开车?)的女性,也是在承受社会厌女环境压迫的女性。在这一点上,顺性别女性和跨性别女性的经历是相似的。
大多数跨性别者的成长历程与其说是多种多样,不如说是一部血泪史。霸凌,家暴,精神虐待,金钱管控,行为限制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在国内的氛围下,能够获得教育机会,领取学历证书,自给自足,甚至获得家庭和朋友支持的跨性别者已经是凤毛麟角。但这种经历,组成了属于跨性别女性特殊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而这恰好也是「女性」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尽管跨性别女性和顺性别女性的成长环境,行为,和共同记忆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但这些经历也是「女性经历」的一部分。「脱跨入顺」是在尝试忽略自己的过往,消除过去的记忆,试图融入另一种女性的圈子里。这是对跨性别骄傲运动的背叛,这是在混淆顺性别 cisgender 与跨性别 transgender 的定义,这是企图将「女性/男性」与「顺女/顺男」划上等号,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恐跨 (transphobic) 行为。
Stealth 就代表「脱跨入顺」吗?
不是。
在定义上来看,stealth 指的是一名跨性别者在 pass 之后,选择不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
什么是 pass:指的是一名跨性别者被认为是顺性别,且以顺性别者的身份被对待。pass 是被动的行为,一个人无法主动 pass, 即一名跨性别者无法主动被其他人视为顺性别。
如定义所说,一名跨性别者无法「主动pass」,那么也无法主动「stealth」。即 stealth 的前提是被动的,而不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是自己的选择。跨性别不必主动声明自己是跨性别,就像顺性别一直以来做的那样。因此,跨性别者也不必主动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和历史。跨性别者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选择 stealth, 如担心自己的安全(尤其身处对跨性别不友好的区域时),在意个人隐私(这的确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不愿多费口舌解释,甚至是忘记了自己是跨性别(性别在生活中真的重要到句句不离?),这些都有可能。所以在跨性别 pass 的前提下,选择 stealth 并没有错。在现实生活中,这是许多跨性别者的目标。
那么 stealth 和「脱跨入顺」的区别在哪里?
「脱跨入顺」的重点在「以顺性别自居,并对跨性别者 gatekeeping, 与跨性别者划清界限,和支持反跨政策」。举例:在顺性别者面前自称自己是顺性别者,且以(反跨的)顺性别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跨性别者是在「脱跨入顺」。在完成更正证件上的性别后,与知道自己历史的人(如跨性别朋友)划清界限(删除好友,断绝联系等)也是在「脱跨入顺」。
如一名顺性别者在发表反跨和恐跨言论,这时「脱跨入顺」的跨性别者更有可能随声附和,和支持反跨行为。甚至自己也会主动发表反跨和恐跨言论。如认为只有在视觉上非常 pass 的跨性别者才可以使用与其性别认同相符的卫生间,而视觉上不 pass 的跨性别者则应该使用与其被指派性别相符的卫生间;或者认为只有完成了特定行为(如激素治疗,性别确认手术等)之后才算是「真正」的跨性别等。
我还是没有明白什么是「脱跨入顺」,可以举个例子吗?
我还有二十多天就做性别确认手术了,你到现在二十七八都还有鸡巴。
某推文
这是一个「脱跨入顺」的极端案例,即身为跨性别者依然在对跨性别者进行 gatekeeping. 这个例子是反跨的。
写在 2024 Spring 开学之前
今年这个寒假过得好快,感觉明明好像昨天才放假,明天却要开学了。
出去玩
去了一趟南卡的 Pretty Place,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是和lzh,当时我们还在山下的 Airbnb 住了一晚。那次天阴,这次遇到了个好天,但冬天的 Pretty Place 也是 Frozen Place. 穿着羽绒服都很难抵挡山顶的风,但也有可能是我错怪了山了。我下面穿的是连裤袜+短裙。连裤袜这种东西和 leggings 是没什么区别的,在冬天穿了等于没穿。冬天防风保暖,还是要多层+空隙。
而后我们还去了夏洛特和 Asheville, 都不是第一次来,拍拍照片逛逛街,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了。在 Asheville 泡了温泉,很不错,只可惜不是天然的温泉。
回来没几天,又想去动物园,正好他们限时特价,门票只要五刀。去逛了逛,权当散心,没想到这么南的动物园居然还有北极熊。但是它在冬眠,没看到。不过幸好它在睡觉,我真的觉得北极熊在北极好好的,把他们弄过来真的是好惨。
依然是回来之后没几天,我又踏上了去 DC 的旅程。依然不是我第一次来,来这边主要是吃和逛。
当然,来都来了,也少不了拍拍自个儿,还有我精心挑选的六张邮票。
还去了 Natural History Museum(DC 的博物馆可真的是多),误入一间屋子,里面人头攒动,往前挤一挤发现是 Hope Diamond, 谁来送我一颗一样大的?
回来之后
跨年去看了烟花,晚上七点放一次,十二点放一次。我们决定看七点的烟花,不是不想看十二点的,实在是太冷了。
跨完年还是闲不下来,跑去了公园里hiking,亲近一下大自然。
冬天是瑟缩的季节,公园也没有春夏秋的好看。但冬日午后的太阳很不错,那时候适合晒晒太阳,也适合动动筋骨。
我做
寒假我也不是全然在家躺着。我的车已经有点年纪了,前阵子发现高位刹车灯有一个不亮了,本来想着约修车店,但朋友劝我自己修修看。我打开 YouTube 看了两分钟视频然后就学会了(本来换车灯也不难)。去商店里买了匹配的灯泡,回家就自己换了。有意思的是,在网上下单只要五刀多,去线下买却要六刀多。我进了 Walmart 看到价格之后果断出来了,在手机上下单然后pickup, 立省五毛钱,但为了这五毛钱,我跑去超市里买了好多吃的喝的,还在外面逛了三四个小时。五毛钱,让我不再宅家,做个阳光少年()。
我寒假里还开始在多邻国上学习日语。在多邻国上学习完全就是 Peer Pressure 的结果。在 DC 的酒店里,和我一起出来玩的朋友们躺在床上,一个个地都拿起了手机学语言,我如坐针毡,立刻下载了多邻国。我对日语一直以来都蛮感兴趣,我妹妹学的也是日语,所以就在多邻国上学日语了。到现在为止,每天都在打卡,虽然学得慢,但只要每天学一点,就总会进步一点的(吧)。
除了多邻国,我重拾了 Switch 上的 Fitness Boxing,每天打拳 15 分钟。但这个记录在第七天断了。那天我早上五点才睡,一觉醒来整个人非常不舒服,如果运动的话估计人要没了,所以就断了。熬夜的康复哪能一天就完成,我第二天没打,第三天也没打。等我觉得我好一点了我再重新开始,毕竟教练也说了,「不要勉强,偶尔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的。」
我看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792307-poor-things
刚放假的时候冒雨去了一趟电影院,一路上开着也是辛苦,鼎鼎大名的 Poor Things 居然只有一家电影院在放,AMC 和 Regal 都没有。不仅如此,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借来了 Closed Captioning. 很好用,但有了字幕我就会一直看字幕,虽然 Poor Things 这部片子听起来没有太多障碍。我还是一边看字幕,一边看电影。这部片子好疯狂好creepy好爽画面好梦幻,但看一遍就够了,二刷可能没什么必要。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983883
和朋友在家里看的,很暖心的电影。
https://www.themoviedb.org/tv/227004-the-brothers-sun
出乎意料地好看,但我不理解最后的这个结局,老爸被关了,老哥和老妈去台湾了,女朋友死了,怎么就能开心地开车走了呢?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772-home-alone-2-lost-in-new-york
过 Christmas 的时候看的,很适合在那个时候看,居然还有 Trump 客串。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429918
很温馨。
https://www.themoviedb.org/movie/1047041
有点离谱,但还挺好看的。但我不懂怎么人工呼吸就等于亲吻了。
开学之前的想法
不想开学。
WP Post Heatmap 给 WordPress 博客添加热力图
简介
逛推的时候偶然看到椒盐豆豉的《如何给 Hugo 博客添加热力图》,正好有人需要 WordPress 版本,又正好我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 WordPress 插件,又恰好想「多多创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想着试试手。没想到 WordPress 插件做起来出乎意料地简单,整个开发和适配过程大概花了 2 小时 30 分钟(来自 WakaTime 的统计数据)。技术上的细节,在椒盐豆豉的文章里已经非常详细了,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直接去她的文章中看,或者直接查看源代码。
在 Hugo 版本的基础上,WP Post Heatmap 使用 PHP 函数读取文章的日期,字数,标题,和链接;然后将其传给 JavaScript 文件渲染 echarts. 整个开发过程没有遇到太多困难,但的确遇到了字数统计不准确的问题:WordPress 默认的字数统计无法统计中文字符,所以我用了个迂回的方式来解决:
$word_count = mb_strlen(strip_tags(strip_shortcodes($post->post_content)), 'UTF8');
在 JavaScript 里,文章的字数单位是千字,保留两位小数:
const wordCount = (post.word_count / 1000).toFixed(2);// Word count of the post
安装和使用
当前版本:v0.01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n61c/wp-post-heatmap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ann61c/wp-post-heatmap/releases/download/v0.01/wp-post-heatmap.zip
安装方式:下载后在 WordPress 后台上传插件并启用
使用方法:在文章或者页面中,输入[_heatmap_]
即可(请自行去掉下划线)。
在线演示:
如果你想要添加新功能可以在 GitHub repo 里添加 issue 或者在该文章下评论。
特别感谢 椒盐豆豉 分享的源代码。
The post WP Post Heatmap 给 WordPress 博客添加热力图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
用 Cloudflare R2 作图床,迁移 WordPress
我的博客之前放在一台荷兰的主机上,那台主机上有 Minio 图床,有 WordPress, 还有一个额外的 web server. 我的主页是放在额外的 server 上的。之前,域名的 DNS 服务商还是 Fastmail. 虽然知道可以通过 cname 的方式来使用 Cloudflare 的 CDN, 但秉持着能用就不折腾的原则,我干脆没有用 Cloudflare 的任何服务。
而我搬进 Cloudflare 的初衷也很纯粹,单纯是想看有多少人访问了我的博客/网站。我之前没有加过任何的 tracker, 也完全不知道有多少访问量。Cloudflare 可以直接告诉我我的网站有多少访问。我不知道这个数据算高还是低,但光是看统计数据本身,就很让我着迷。

从 Minio 迁移到 Cloudflare R2
迁移过程需要 rclone. 一是因为我的博客年代久远,还有过一段时间是静态博客,所以文件路径不都遵循 WordPress 的默认规则,直接从 Minio 拷贝到 Cloudflare R2 是最简单省事儿的。二是现在 Cloudflare R2 的网页端上传有着诸多限制,网页上传繁琐且低效。
在 macOS 里安装 rclone, 并且分别添加响应的配置文件(CLI,很友好)。
brew install rclone
rclone config
Minio 和 Cloudflare R2 都属于 Amazon S3 Compliant Storage Provider, 直接选择对应的选项即可。 注意,在迁移完成之前可以先不修改图床所用域名的指向记录。Cloudflare 的 API 会提供 end-point URL, 而 Minio 的 end-point URL 在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是你图床的地址。
在添加完 remote 之后,就可以开始迁移了。
rclone copy /path/to/source folder remote:destination --progress
由于我们是从一个 remote 迁移到另一个 remote, 所以可以写成
rclone copy minio:source-folder cloudflare:destination --progress
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复制完毕,添加 --progress
可以查看进度。
迁移完毕之后,可以在 Cloudflare R2 的 buckets 里看到目录结构。

将图片默认上传到 Cloudflare R2
我一直以来使用的插件是 Media Cloud. 在 WordPress 后台直接搜索即可下载,可以选择很多服务商。我用 Minio 的时候就用的 Media Cloud 插件。在迁移到 Cloudflare R2 之后,直接在 Media Cloud 的设置里添加对应 provider 的配置文件,插件会自行验证有没有足够的权限(添加,查看,删除等)。
迁移 WordPress
WordPress 的迁移出乎意料地简单。先在现有的 WordPress 里安装 UpdraftPlus 插件,并且备份一切内容(数据库和上传的文件等)。在新的服务器上部署完 WordPress 之后,只需要安装 UpdraftPlus 插件,然后把之前备份的文件上传,即可直接恢复。新环境和旧环境最好使用相同版本的数据库和 PHP. 但我新环境是 php 8.2, 旧环境是 php 7.x 没有出现什么问题。But, YMMV. 使用 UpdraftPlus 恢复的插件和主题会因为权限问题无法修改删除,需要手动 chmod 一下。谨慎起见,还可以使用 WordPress 自带的重新安装功能让自己更安心。
在迁移过程中,可以暂时修改 hosts 文件来确认新环境下的 WordPress 是否成功运行。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在 DNS 服务商那里修改指向,然后上线了。
在迁移之后,理论上来说我的访问速度会提高。相比较之前在荷兰的服务器,我现在在美东,新服务器在美东,我这里 Cloudflare 回源美东会更快。不幸的消息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朋友们访问可能会慢一些,但只要我这里快就够了。
The post 用 Cloudflare R2 作图床,迁移 WordPress first appeared on 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