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一波未停一波又起

当年今日

周五晚上赶公交回家的时候急着走路甚至跑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腰痛,但是当我在地铁坐下之后,那种作死的感觉又慢慢地涌上来,幸好从长椅上起来出站的时候并没有太糟糕。家里没有很便宜的那些膏药。我妈上次腰痛的时候,回他们的医疗室的确开了一些,但我觉得那些太贵了,所以没有贴。周六出门的时候路过大参林药房,进去买了两小包,一共20贴,才3.7块钱,其中一款特价的恒健才9毛钱。先开始用的是广药白云山的那款。之前在宿舍翻出两包药膏小药膏贴,一看日期,发现已经过期4年,但我还是贴了其中一块,结果贴了不到半天我就感觉痒了,所以不得不撕掉。新买的那个白云山的药膏,贴一整天都基本上没有不适感,所以有效期以内与否以及膏药是什么牌子还是有点讲究的。新的膏药贴一整天撕下来的时候,手上还会闻出一点味道,但已经过期4年的那个,虽然那个粘贴功能还没有失效,但是可以这么说,几乎没什么药力可言了。

周六出门,穿了条牛仔裤,春节的时候我也穿那一条,感觉还行,但现在再穿那条裤子,就莫名的觉得紧绷。紧绷不知道为什么又会引起一些说不准为什么的腰痛,所以是因为腰痛人体僵硬,导致紧绷,还是反过来呢?我个人感觉,腰痛好像一天比一天好。起码我坐在床上看一部接近两个小时电影的之后才活动,也没有感觉转换姿势的时候非常作死,虽然痛还是会有的。

当我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周一早上跟往常一样,闹钟响起,我把闹钟要按掉,准备做支付宝的任务,接着发现我的小米Civi 1S屏幕点亮不了了。那个时候我很慌,才周一,我还有5个工作日需要扛,没有手机,我该怎么办?虽然我也不能说没有手机,因为我还有个备用机,但是备用机上没有微信。我的主力机跟备用机最大的区别就是微信。因为其它APP还能装上去。我确认这个黑屏不是因为手机坏了,因为当我短按长按电源键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手机的震动,而且如果手机是坏的,闹钟怎么会响起呢?这种屏幕点亮不了,立刻让我联想到之前小米Civi 1S, 在某次升级HyperOS之后就出现了息屏状态下,没有点亮屏幕之前就使用指纹解锁,非常有可能会让手机进入黑屏。一开始频率还比较低,但后来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我知道有这么回事,所以我已经跟自己说,一定要把屏幕点亮了再去解锁,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虽然那种黑屏的事件不会每次都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我没办法每一次都控制住自己点亮屏幕再解锁,所以在某个中午,我自己搭公交车离开单位回家的时候,我选择了关闭手机的屏下指纹解锁,让一台明明可以屏幕解锁的手机变成一台只能用密码或者图案解锁的手机。就这样我扛了一年。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直到大概两天前,我又更新了一个HyperOS。这一次的更新是一个安卓补丁。在装完这个补丁之后,又发生了这种事情,而这一次,不是因为解指纹解锁,只是因为闹钟响起的时候我按了一下电源键而已。闹钟响起的时候进行这种操作是再正常不过的。发生这种事以后,我肯定不能再睡了,长按电源键好像没反应,所以我只能爬起来,找出充电器,插上手机,然后长按开关,手机重启后点亮了。但我不确定什么时候我按电源键的时候又会出现那种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直接长按重启就能解决,也都还好,但现在的问题是好像在那种情况下,我不插上充电线就不能重启。

我觉得我已经很让步了,但是小米Civi 1S这个解除锁屏就出现黑屏的问题,好像老是不放过我。

定位为腰方肌损伤

当年今日

腰痛发作之后第2天早上很痛苦,中午的时候好像好了一点,下午的时候好像又好了一点。因为感觉好了一点,所以人就有点松懈了,也是在下午16点多也是去那个洗手间,也是在那里洗东西的时候,突然间又来了,跟前一天的感觉几乎一样。前一天我是在那里洗那双很脏的手,第2天我是在那里洗眼镜。两次都是在我专心的洗,没有关注其它东西的时候,那种痛就袭来了。因为有了第1天的经验,虽然还是同样的疼痛,但是好像耐受程度好了一点点,因为我知道该怎么样才能稍微缓解。做法就是静止一段时间,然后把身体回正。在腰痛没有第2次剧烈发生之前,每次在那个地方洗手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因为水龙头太深,所以我只能把手伸得很长。因为那个水台又太低,所以理论上是必须身体前倾才能完成洗手这个操作。当我腰痛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坐身体前倾,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扎一个马步。在保证身体直立的前提下,把手伸过去洗。那个洗手间除了有正常的洗手盆以外,还有一个洗拖把的地方,洗拖把的那个水龙头比洗手盆那个低很多。洗拖把的那个东西也比洗手盆小很多。后来我发现,对我来说。最安全的做法是蹲下来,在洗拖把的那个水龙头那里洗手。首先,蹲下来这个操作我舒服,任何分心都不会造成问题。我就是洗个手而已,在那个洗手盆一个不小心,只要我没有扎马步,就会有风险。发现这个蹲下洗手才是最安全,已经是我第1次腰痛一天多以后的发现。

在那一天多的时间里,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找资料,我想知道,自己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最后发现,我两个都不是。直腿高度试验证明,我不是腰间盘突出。我的脊柱也没有感觉到疼痛。腰肌劳损总的来说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连串的肌肉。我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个腰部的急性扭伤。具体的肌肉我感觉应该是腰方肌。因为那个东西是连接脊柱以及盆骨,最重要的作用是稳定脊柱。

我发生急性疼痛的第1天,我就感觉到,当我把盆骨回正的时候,疼痛感能缓解一点点,因为我是一个长期盆骨前倾的人。而盆骨前倾,这个动作又会长期让腰方肌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通常腰方肌跟人的左右侧屈有关,前倾和后仰也有关。那是一块很牛逼的肌肉,力量很大,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在使劲,实际上已经在做工了。我又习惯了,翘二郎腿,右腿在左腿的上面。我这个动作又会让我的左右盆骨高度不一致,腰方肌肯定也不一样。突然剧痛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痛点在哪里,但是当那些痛渐渐没那么明显的时候。罪魁祸首就会慢慢浮出水面。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尤其是第1次遇到的时候,明明是一个肌肉断片了,但是又会牵扯到其他肌肉,于是你根本不知道哪里在痛了。当人慢慢的适应了那个东西,旁边的那些肌肉不那么应急了,那么那个罪魁祸首就会显露出来。有些人的腰痛得用骶骨的坐姿,有些人的腰部要用尾骨的坐姿。椎间盘突出的人得用骶骨的坐姿,坐的时候要在背后塞一个东西,保持身体的直立,那么腰间盘才不会向后突出,才可以减轻疼痛。腰肌劳损的人得用尾骨坐姿。要把后背拉长,那么疼痛才能有所缓解。我是骶骨坐姿跟尾骨坐姿都不舒服,但是当我把盆骨从前倾回到中立位,甚至做出一个后倾姿势的时候,疼痛就能缓解。当我蹲下,慢慢地抱着一团的时候。盆骨就处在一个回正甚至后倾的状态。某些资料说,腰方肌损伤的人,坐着站着躺着都不舒服,唯一舒服的是躺着并屈膝的时候。那一刻我才终于明白到自己到底是挂在什么地方了。万幸,不是一个急性的腰间盘突出。

腰方肌是一个深层的肌肉。在第1次腰痛之后的一天之内,当我握紧拳头在后背摸索的时候,有时我能偶尔碰到那个板机点,碰到的那一刹那,那种疼痛像过电,不过程度弱很多。

原因大概找到了,但是要让这个恢复过来,资料上又说起码得2~3周。

腰痛突然爆发

当年今日

周二的上午,搬统计资料,下午搬财务的金蝶空白打印纸,完了以后剩下那些东西,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以为出纳在整理其它资料,回到办公室发现他在坐那里完全没动过。上午的时候他说下午他要去2楼继续整理资料,但当我搬完一大轮以后发现他还在那里没动,所以我把他叫下去看一下档案室余下的那些零散东西有没有用。当我搬完一大轮,看到两个小年轻在办公室里坐着,没事干的时候,又或者说不是没事干,而是别人都在热火朝天搬家,他两个居然就安然坐在那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来气。接下来就是让他们看一下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没用的清出来有用的就收起来放好并搬到4楼。

到下午16点多的时候,我最后做的操作大概就是把一堆纸皮的档案盒放到铁柜上面。这个操作靠踮脚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还得拿一张凳子踩上去,然后再继续。那个动作上去还好,下来的时候,我首次觉得腰不太舒服,但是腰不太舒服这种事情之前也发生过,比如中午吃饭的时候,当我用拳头捶自己的后背,发现某些地方特别酸,但只是酸而已,还没有到痛的程度。

当我给小年轻做了最后的凭证纸摆放指示以后,有人找我核对资料,所以我去洗手间洗手。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操作,但就在洗手的那一刻,突然间,我感觉到腰部剧痛。那种疼痛又或者准确来说,那种腰部的疼痛,是我之前没有感受过的。那一刻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试图改变一下体位,但发现哪怕有些许的变动,疼痛就会加剧,于是,虽然我在洗手,手上都是泡泡,但那一刻,我已经顾不上那些,我只能用双手撑着洗手台,没有一点办法,人保持住那个动作一动不动,然后深呼吸。之所以要撑住洗手台,因为这样我才能保持住那个上身前倾的动作,剧痛的那一刻,我感觉双脚刹那间无力,如果不撑住,可能就倒下了。那种痛有点像腰部突然过电,倒不是突然间放射痛向下半身延续。几秒之后,我感觉可能缓过来了,但稍微体位改变,依然会觉得痛。接下来我又保持了那个动作起码半分钟,然后尝试着把一只手洗干净,然后再洗另外一只手。那个时候我已经没办法两只手一起洗了,因为必须保证一只手在那里撑着。我觉得我的手应该洗完了以后,我尝试着离开洗手台。发现当我把人挺直身体、上半身不再前倾的时候,疼痛好像止住了,又或者说不那么明显。所以那一刻,我也就开始把人立住,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又缓了半分钟,我尝试着行走回办公室。行走过程之中,我小心翼翼,因为不知道刚才的那种突然剧痛会什么时候会再次袭来。走的时候会有体位的改变,腰也会感到痛,但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剧烈。

我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洗手这个很简单的身体前倾操作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接下来我是走路坐下躺下还是站着,任何体位都觉得痛,唯一可能不会痛的蹲着的时候,但蹲着这个动作不痛已经是我一天多以后才发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