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拖人

当年今日

本以为周二来的那条稻谷船是省储的,结果突然看到两个新的仓房准备,接着在系统上看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单位。我隐隐觉得事情不对,仔细查看那条船号,的确那条船本来理论上应该是省储的船,但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拒收了,所以就变成中转了。让我觉得有点不可理解的是,既然这条船拒收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接呢?直接让那条船喜欢去哪里卸就哪里卸,反正不是我的货,虽然我们有仓容的,为什么要接这么一个业务呢,因为存放的那些仓房可能不太适合稻谷。马上又月底了,又或者说是月底还没到龙年的尾巴就到了,中转合同一定签不下来,所以月末的那些报表,该如何反映这个莫名其妙的账呢?

接下来这个农历新年,我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休息这个问题从上周开始就困扰我。之所以还没有做请休假申请,首先是因为这条稻谷船还没有结束,其次是因为大豆油的结算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一开始差的是客户的核对表以及发票,现在差的就检验报告,检验报告什么时候才好呢?这非常难说。其实即便我休假了,在家里依然可以上这个签报,因为我已经把家里那台电脑配置到位。但是为什么我还一直纠结不放假呢?我也不知道,2024年10天的年休假,我一天都没用,之所以没用倒不是因为我没有请假,而是因为那些假用的都是病假单,实际上我又是去医院做看病的事情。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季度可以把2024年的年休假消掉。这个春节跨了一个月末,意味着春节过后我不可能继续休,我只能马上上班,然后把那些报表账本之类的东西全部搞定。如果这个春节没有跨一个月末,之前之后我都可以继续休假了,但是2025年不行。

另外一个让我不敢太早提前休的原因是稻谷的客户真的很拖沓,给钱很拖沓,提货很拖沓,最后这几天,突然有点疯狂起来。这种临急抱佛脚的事,只有差生才会干。之前那些小麦玉米客户,是因为粮价不好,这些稻谷客户,每天都只提一两台车,倒不是因为行情不好,是他们的消化能力也就这样了。小麦玉米客户给货款的时候,都是整个标的一起给,1000吨,2000吨,3000吨,甚至5000吨以上,但是稻谷的客户每次给钱就几十吨,那几十吨的货款,还分了很多张银行回单才终于凑出来。疯狂的时候,每天5个以上的稻谷客户提货十几个合同,但每个合同就只有一辆车。变化数得核对、汇总数得核对、汇总数还有不同的汇总口径,每天抄抄写写这些基础信息很耗费时间。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紧张,但是大半个月过去,貌似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估计一天不来超过10个客户、20个提货单,我都不会觉得有多么了不起。这个是被逼出来的逆来顺受。为什么非得那么累呢?得问集团公司为什么非得12月把2万多的稻谷都销售了,提货时间跨了一个农历新年就意味着估计起码有10~15天的时间是无法提货的,有些时候是我们不上班,有些时候是客户很难找到车让人过来拉货。将心比心,加工厂也要放假啊。

在家其实我也可以处理这一堆的东西,但是想到堆积如山的只是原始凭证,我就会一直纠结到底什么时候休假才比较合适。

公交碎碎念

当年今日

中午的时候自己搭车回家,周日的晚上自己搭车回单位。持续这个操作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一开始的时候挺不习惯,但后来当这个形成了固定模式以后,感觉也没那么难受。之所以没有这么难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进行这个操作的时候,广州地铁5号线还没开到黄埔新港,所以我需要在鱼珠从地铁5号线转到地铁13号线,在夏园下车,到BRT那里转公交到开发区友谊路,然后我才能接上东莞的公交。幸好我曾经经历过这一段那么曲折的折腾,所以当地铁终于开到了黄埔新港,对我来说真的省了很多事。

从猎德上车到黄埔新港下车,理论上需要39分钟。在确定这个39分钟的时候,我又去地铁广州地铁APP测试了一下,现在显示居然需要43分钟。我非常肯定地铁5号线东延段开通的时候,真的只需要39分钟,于是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觉得周日晚上我在猎德上车,理论上我应该能赶得上某趟618,但结果却赶不上。问题就出在这4分钟里面。不是每一次都需要43分钟,很多时候,真的只需要39分钟,但也说不准哪一次真的是43分钟,这就让人觉得比较难受,因为错过一趟618,意味着我要等接近20分钟。地铁5号线,从文冲发车和从黄埔新港发车比例是1:1的。起码一开始的时候是1:1的。这就意味着这一趟过去的是黄埔新港,下一趟就是文冲。如果运气非常不好,最大的等车时间是5分钟。

这个周日我就遇到了这种事情,原因是我从猎德的某个入口进去,闸机后几米就是一个自动步梯,但周日的晚上自动步梯封闭了,只能再走几十米去对面的楼梯。楼梯走到一半,我看到开往黄埔新港方向的列车闪铃关门了,我不确定那趟车到底是去文冲还是去黄埔新港的,当我终于走到了站台,抬头一看,运气非常不好,这趟车是去黄埔新港的。如果那个自动步梯没有坏掉。我不需要折腾那么20秒钟,我就能赶上那趟车。但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如果,正如我根本不知道从大塘发出的20路车,发车时间到底是怎么定的。因为我发现,每周我去刷新,好像发车时间都会变动,有时是17点15,有时是17点20,有时是17点12。怎么每个星期发车时间都不一样呢?相比之下,东莞公交终点车站的发车时间通常都很准,如果不准,估计是在终点站上车的那些人搞半天都刷不了卡,在那里耽误了几分钟。刷不了卡、不知道怎么打开二维码、刷错卡这种事情经常会在618上发生。不仅仅是618,其它东莞公交车也经常会发生。明明618是一条跨越了广州和东莞的公交,但是用羊城通二维码就没办法在618上付费。如果用的是微信的乘车码,因为乘车地点是在广州,如果手机开了定位,自动选择乘车地又会让刷卡失败。618的司机很厉害,瞄一眼就知道你的二维码是不是对的。通常情况下,在广州公交上基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可能因为羊城通大名鼎鼎,去过广州或者没去过广州的人,都知道在广州的公交上,羊城通是通杀的。

富人的烦恼是开车塞车,穷人的烦恼是等公交等半天。

越来越贵

当年今日

现在的咖啡豆越来越贵,虽然我买的只是国产咖啡豆,买的是云南的咖啡豆,但是因为外国咖啡豆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估计国产咖啡豆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替代品,所以国产咖啡豆的价格也在不断升高。好长一段时间,辛鹿500克的咖啡豆价格大概38块钱,如果遇到他们的盲盒,可能19块钱就能买到。虽然盲盒的咖啡豆会不那么新鲜,但以前我是那种可能咖啡豆买回来,放半年甚至大半年,最夸张的是一年以上才开始使用的人,所以以前对我来说,豆子新鲜不新鲜无所谓。现在几乎找不到咖啡豆盲盒了,偶尔会有,但是当我打开那个链接的时候,已经失效了。500克的咖啡豆,如果每次用10克,那么等于是可以冲50杯咖啡,其实哪怕是50块钱500克,也不过是一块钱一杯而已,但是因为我是经历过19块钱500克的人,哪怕不是盲盒的价格,是正常38块钱500克,也比现在接近50块钱便宜。从总价上说,的确贵了10块钱,但是从每一杯咖啡的价格来说,其实只是多了凤毛麟角。

以前500克的咖啡豆通常我可以用半年甚至以上了,因为实际上只是在家里用,在单位我喝的都是挂耳咖啡。一个星期五个工作日,每天我都会喝咖啡,但之前我不是每天都喝挂耳咖啡,可能挂咖啡和速溶咖啡间隔着喝。后来变成了四天喝挂耳一天喝速溶,现在当我迷上了手冲咖啡以后,变成了四天现磨手冲咖啡,一天挂耳咖啡。挂咖啡跟咖啡豆相比也有涨价,但是好像涨得没那么夸张。大概因为挂耳咖啡本来价格就是有一点水分,所以能挤压一下。几个月前我买的柯林咖啡能用不到10块钱拿下10包,而现在变成了14块钱。

当单位的福利费在南粤分享会上发放的时候,基本上每年不少钱我都用来买挂咖啡。其实那家店就是京东,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有京东的特价,基本都是原价入手。后来南粤分享会的那个搜索界面直接让我搜索不到咖啡了,于是我只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获取链接,然后通过那些链接把咖啡加入到我的购物车,接着尝试着去结账,加到购物车里面的咖啡,无论是速溶咖啡、挂耳咖啡还是咖啡豆都说不准能不能用我的福利费结账。有些可以,有些不行,就像开盲盒一样,只能不断地尝试。同一个牌子,同一个规格的挂咖啡,不知道到底是天猫还是京东的,你也不知道哪个链接的那个产品可以用福利费的余额结算。现在单位的福利费换成了东方福利网,跟南粤分享会相比,东方福利网的确是搜索到的东西都可以用福利费余额结算,但搜索到的咖啡品种少得可怜,又或者说贵得可怜。

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逮到辛鹿的咖啡盲盒,但这个实在太难了。

让我懵掉的下水特性

当年今日

上次说到同事送我一包浅烘咖啡豆,研磨的时候硬得让我怀疑人生。我觉得之前我磨的那些咖啡豆,是不是只能称之为中烘或者浅中烘,而不是浅烘呢?同事这个浅烘的咖啡豆,当我把密封袋打开的时候,几乎闻不到咖啡烘培的味道,就是那种焦糖化的味道。这个豆子如此坚硬,所以我猜测,这肯定是一款浅烘的咖啡豆,对浅烘咖啡豆的处理,我的直觉就是必须得高水温。

如果我之前冲煮过的咖啡豆都不能说是浅烘,而只能算是中浅烘的话,那么我就完全没有处理过浅烘的咖啡豆。浅烘的咖啡豆通常都自带很多花果香味。我之所以没有处理过浅烘的咖啡豆,是因为那些咖啡豆通常都很贵,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些人喝一口咖啡能鉴别出那么多的味道。尤其是当他们觉得那个咖啡豆有各种花香或者果香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同样是13克的粉,我觉得这个浅烘的咖啡豆当我把他的咖啡粉倒到滤纸里的时候,体积好像很小,于是这就意味着这个豆子估计质地很致密,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研磨的时候会那么痛苦。

一开始闷蒸我用了30克的水,非常温柔地倒进去,几乎没有出现鼓包,或者说牛肉汉堡的形状。我不知道这个咖啡豆已经养了多久多长时间?咖啡豆是否新鲜跟鼓包大小有关系,而深烘的咖啡豆比浅烘的咖啡豆气体丰富。所以当这个浅烘的咖啡豆不鼓包我依然不能确定是不新鲜的导致到的。闷蒸注水大概只用了15秒,但是我依然做了个30秒中的闷蒸。

闷蒸结束,我开始中心注水,然后开始绕圈注水,第1段注水大概到100克结束,第1段注水感觉没有出现奇怪的现象,一切正常。第1段注水结束以后,我等待页面下降,在几乎看到粉床床底的时候,我开始第2段注水,但是第2段注水下去感觉就很不对劲。那个水就像下不去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理论上第1段注水之后,水流通道已经打开了,我在水没有流干的时候就开始第2段注水,应该一切正常,我之前冲的那些咖啡豆也都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这个浅红的咖啡豆,在我第2段注水的时候,我发现水根本不怎么下降,所以我即便感觉自己已经注水注得很慢,依然感觉水面没过了粉墙。在大概160克的时候,我停顿了一下,水还是好像,不怎么下落,然后我又一边观察粉床的情况一边继续注水,但就因为这种分心,让我理论上195的加水量变成了213。这就意味着粉水比从我计划的1:15变成了1:16。过滤结束的时候。粉床暴露出来,基本上粉床是平的。这就意味着最后的过滤咖啡粉没有搅拌,只是平静地渗下去。这么个状况,可能会导致咖啡粉萃取不足。外加我加水过量了。所以如果是辛鹿的蓝冬,我猜测这杯咖啡会有点偏酸,而且味道寡淡。但实际上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杯咖啡在没喝下去之前,就已经能闻到非常明显水蜜桃的味道,喝下去的时候,也能尝到水蜜桃的味道,同时有非常强烈的甜感,酸味几乎没有,尤其是在一开始冲出来很热的时候。这就让我觉得非常的惊讶,因为别人都说什么咖啡的甜感,但之前我说冲煮出来的咖啡甜感,我觉得准确的来说是回甘。这款浅烘的咖啡是真的入口就感觉到了甜,就好像喝白糖水一样,这种甜跟回甘很不一样。虽然我加水多了一点,但是咖啡的味道却刚好,不会寡淡。咖啡放凉了,温度接近体温的时候,咖啡会感觉到一点酸味,但是那个酸味跟甜味结合在一起,反倒更像水蜜桃的味道了。

后来我又搜索了袋子上写的白桃茜,发现那是埃塞俄比亚古姬产地的一款豆子。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产地,白桃茜来在那来自那里的安娜索纳庄园。网上有很多家店都卖这个名字的豆子,他们的来源都指向了这个产地和庄园。网上写这个豆子的典型味道是水蜜桃、麦芽糖以及乌龙茶。乌龙茶我从来就不说不准到底是什么味道,但显然,这一次我觉得有一点点搞砸的冲煮,把水蜜桃和麦芽糖的味道都明显地表达出来了。

我觉得如果要更进一步提高这个豆子的甜感可能得使用一刀流的方式,效果会更显著,但是一刀流的方式,又可能没办法完全带出必须充分萃取才能带出来的香气。

坚硬的浅烘豆子

当年今日

周四的早上,同事给了我一小包咖啡豆。她说是从家里顺出来的,因为她老公是一个咖啡爱好者。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豆子,反正我没听过那个名字。自封袋上面有标签,但是标签上面又用红笔写了一个标签,所以那到底是什么豆子呢?从外形看来,那个咖啡豆很小,大概只有我瑞幸深烘咖啡豆1/2那么大。直接闻基本闻不出什么味道,从咖啡豆的颜色看来,那应该是一个浅烘的咖啡豆。因为袋子上有两个标签,所以我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打印的标签纸写那是浅烘的,红笔写的那个没有写是什么类型的咖啡豆。

周四下午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没有冲煮。星期五下午迫不及待我就要尝试一下。首先我称了一下,那袋咖啡豆有21.1克。为什么是21克呢?因为据说同事她老公冲咖啡的时候就是用20克的豆子。20克的豆子冲两个人的分量,所以大概因为这样,所以他把豆子买回家以后以21克进行分装。为什么理论上只需要20克的豆子,要装21.1克呢?因为手摇磨有损耗,有一些东西是下不来的,虽然估计没有1.1克那么多,但分装的那个人,肯定是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了。我的手冲不会用21克的豆子,我依然还是称13克。其实我也有考虑过,要用10克还是13克?如果用10克,那份豆子很明显可以搞两次,但如果我依然用13克,那么余下的那一份就比较尴尬,我也就只能拼一点东西进去了,虽然我根本没有浅烘的豆子。

那个豆子倒出来称量的时候,咖啡味不浓。当我把那个巫师2.0开始研磨的时候,我怀疑人生了。从来没有试过那么坚硬的豆子。深烘的豆子非常脆,基本上不费劲就可以研磨完毕。中烘的豆子,我磨得最多的是辛鹿的蓝冬,阻力明显要比深烘的大。买瑞幸咖啡豆的时候,送了两包SOE的豆子,一个是瑰夏,一个是耶加雪菲。虽然写的是浅烘的豆子,但我觉得研磨起来手感跟辛鹿的蓝冬差不多,但是同事这个不知道什么品种的什么豆子磨起来简直相当费劲。我直接就不能像平时那样一只手垂直握住手摇磨的主体,另一个只摇手柄。我只能把主体靠在自己的肚子上,然后摇手柄,这样的不好之处在于会有一个倾斜的角度,但除了这样,我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除非让我坐下来,双腿夹住,然后开始摇。

把豆子研磨以后我就闻到了很清新的白桃味。那个自封袋用红笔写的是白桃茜,看到的时候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把咖啡粉磨出来了以后,我的确闻到了白桃的味道,为什么居然可以这么神奇呢?

既然这是一款浅烘的咖啡豆。按照我的理解,应该用中等的颗粒配以高水温。我猜这个豆子无论怎么冲煮应该都不会冲出苦味,当然我是那种好像从来没有冲出过苦涩味的现磨手冲咖啡的人。冲柯林挂咖啡的时候,我冲出过苦涩味,因为那个是深烘的挂耳,我用的水温又太高了,而且浸泡的时间有点长。浅烘的豆子,我觉得水温可以没上限,但实际上无论什么烘培程度的豆子,基本上我都是水一烧开就开始操作。

虽然以前我也冲煮过浅烘的豆子,但是这一款咖啡豆真的颠覆了我的冲煮认知。具体情况如何?下文分解。

注水

当年今日

新的手冲壶如我所料,的确能做出垂直的水流,跟我小手冲壶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的手冲壶哪怕我已经很控制,但是水流依然不容易垂直,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壶嘴太细了,所以哪怕我的倾斜角度很小,但是水量对那个细壶嘴来说还是太猛了,等于是截面积比较小,压强比较大,所以水是冲出来的,水在冲出来的那种状态之下,自然不容易垂直。新的手冲壶跟旧的相比,壶颈比较粗,坏处是控制不好的话直接一大水柱,一大条水柱出来,刷的一下就已经10g以上。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加水量已经30克。因为那个壶嘴的设计,当你能控制住自己,让水流比较细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做到注水时垂直。垂直注水的好处在于谁跟滤杯里的咖啡粉接触的时候,不会有偏倚的力,导致产生向左或者向右的额外冲击。以前我用小手冲壶的时候,发现因为我是一个右撇子,所以滤杯右下方的那些粉受到的冲击没那么大,如果某一天我能冲出碗形粉墙的话,基本上右下方是碗型的,但是左上方因为水流不是垂直过去的,还有一个冲向右上的力(惯性),所以那里的粉通常都会被冲得猛一些,所以左上方通常都不能做出完美的斜坡,通常都是一个垂直的悬崖。

第一天使用新手冲壶的时候,完全没想过水流会那么猛,于是砸出了一个大坑,砸出了一个深坑。之所以会砸出一个深坑,如我上面所说,一开始注水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水量那么大,所以估计那个深坑是一开始就已经砸出来了,后面我尝试补救,但已经温柔不过来了。第一天我冲的是瑞幸的深烘豆子,第二天我重复了一次。第而天的效果显然比第1天好很多,基本能冲出碗状的结构,虽然那个形状不算太完美,但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形状了,但实际上就口感来说,二者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因为新的手冲壶盖子和壶密封性很好,所以我感觉跟我之前的手冲壶相比,虽然用的是类似的水温,但实际上新手冲壶冲出来的那个味道要浓一些。这大概跟水的散热有关。瑞幸的深烘豆子基本上不会冲出酸的感觉。星期三我冲的是前街咖啡的曼特宁。那个豆子是深烘的,但就颜色和研磨手感来说,我觉得如果判定瑞幸的为深空,前街的曼特宁我只能定义为中深烘豆子。这个豆子我一直没有把握得当到底该怎么冲。100g的豆子,我大概只剩下一两次的冲煮机会,我一直都没有把握好。这个豆子如果控制得不当,我会冲出尖酸,更多时候,我觉得冲出来的咖啡液比较寡淡。虽然我已经用1:15的粉水比,估计下一次我得用1:14甚至1:13的粉水比。不同的豆子用同样的手冲壶,用大概差不多的那种方式去冲,但最后出来的粉墙效果完全不一样。曼特宁这个豆子,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我总会冲出比较平坦的粉墙。这大概因为每次冲的时候,我都没那么放松,注水过小,过于谨慎。

我觉得我还需要很多练习才能真正适应现在这个新的手冲壶,而且估计我要拿一些其它颗粒且不溶解度东西练手我的注水方式。

有bug的造旧手冲壶

当年今日

昨天说到周五回家的路上,我没有下单手冲壶,但实际上我已经把一些款式放到购物车里了。回到家里,窝在床上,等待单位作业结束的时候我又刷起了手机,我这一次看的不是淘宝,而是闲鱼。在淘宝上已经研究了一番,闲鱼自然知道我想要什么。一开始,我就被某个手冲壶吸引住了。那是一个造旧的手冲壶,是304不锈钢的,但是看上去就是一个旧货的模样。28块钱,450毫升,304的不锈钢,我觉得这个我可以接受,这个东西是个瑕疵货,至于瑕疵在哪里我不知道,反正只要不影响使用我都无所谓。从评价看来那家店买家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卖的最多的是一个造旧600毫升手冲壶,现在那造旧的款式已经卖完了,只剩下拉丝的款式。在450毫升跟600毫升面前,我感觉对我来说450毫升更合适。从评价看来,卖家说600毫升的造旧已经卖完,不会再有新货。这个450毫升买的人不算太多,收藏的人也不多,估计是一个上新的产品。看那个东西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首先是因为它的造型,我感觉挺好。通常手冲壶的手柄都是用木头的,而它用的是不锈钢。壶用的肯定是不锈钢,至于那个把手是不是不锈钢就不知道了。从壶嘴看来,应该能做出垂直的水流。壶嘴的直径看上去要比我之前的那个粗很多,所以估计能做出大水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个壶的内部,出水的地方做了一个水阀,保证了出水的稳定性。在地铁上研究手冲壶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只有贵的手冲壶才配有水阀,便宜的一律不会有。如果手冲壶配有水阀,淘宝上起码要接近50块钱。从大家都评价以及看上去那个壶的功能,我都很满意,所以几乎没怎么纠结,我就下单了。

收货的时候打开包装,第一眼我觉得比较惊艳。那个玩意实在太结实了!但是在洗壶的过程之中,我就很疑惑。一开始我用的是洗洁精,洗完我觉得干净了,就用纸巾擦干,接着发现有一些灰色的东西,然后我就再洗了一遍,依然有那个东西,没办法之下我只能用纸巾死命擦,擦到我觉得几乎没有那个东西为止。第二天我用清洗茶渍的活氧粒子对付它,结果洗完以后用纸巾擦,依然能擦出一点点灰色的东西,那玩意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我发现可能那个是不锈钢自带的属性,在抛光做旧的过程之中那应该是某些打磨用的东西。我感觉除非我真的用百洁布一点一点地刷,否则的话还是会有那些东西存在,所以我就放弃了,直接不刷。

第一次手冲咖啡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在我预热了滤杯之后,我把手冲壶放在桌面上,在我倒咖啡粉的时候,水居然自己从手冲壶的壶嘴里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个壶的壶盖上面居然没有洞,理论上应该有一个插温度计的洞,但是那个壶盖非常的密实,完全没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情,肯定是因为密封性太好了。经过一点的摇晃,壶里的热气膨胀起来。刚好壶嘴那个地方还有一点残水。空气就只能往壶嘴那个方向排,所以水就自己出来了。就像虹吸一样。如果壶盖上有一个孔,两边的空气可以达到平衡,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卖壶帖子上的样品,壶盖上是有洞的,是可以用来放温度计的,但为什么我收到的货没有呢?

经过那么一次以后,以后预热滤杯的时候,我只往手冲壶里倒一点水,把水倒干了放在那里,等待预热完毕,然后再往手中壶里注水。如果我不这样干的话,也可以盖盖子的时候不盖那么严密。

我终于买到了自己想要大容量一点的手冲壶,但这个手冲壶又自带了一些必须得我自己开动脑筋解决的bug。

密谋升级手冲壶

当年今日

上周五回家的时候,我一路都在看手冲壶,尤其是在地铁上的时候。之所以在公交车上没看是因为东莞的公交车我走的那条路线太颠簸。在那种路况之下看手机会让人觉得眩晕,但地铁不一样,地铁上看手机很顺滑。

为什么要想到入手一个手冲壶呢?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已经有手冲壶。家里有一个单位有一个,家里那个基本都是我妈在用,单位那个一开始我是为挂耳咖啡准备的,不仅仅是为我自己准备的,也为同事准备,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是挂耳咖啡的忠实粉丝。后来我懒了,我的同事也懒了,手冲壶就放在那里一直吃灰。直到我买了手摇磨,买了滤杯,买了滤纸,开始自己做手冲咖啡。

家里和单位的手冲壶都是同款的,大概只有200毫升多一点点,据说是有250毫升,但我感觉没有那个数。200毫升的手冲壶没有盖子。虽然没有盖子,但是不锈钢和整个造型都做得很好,起码在冲挂咖啡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挂咖啡不需要加那么多水,我感觉160毫升左右就够了,所以用那个去衡量手冲壶,的确200毫升是足够的,但现在我用的是滤杯滤纸,做的是手磨咖啡,咖啡粉的量如果是瑞幸的深烘,我用的是10克,如果是其它品牌的咖啡豆,尤其是中烘或者浅烘的,我会用13克。为什么瑞幸的深烘要用10克呢?这跟我买错滤纸有关,现在在单位我在用扇形的滤纸放在V60 1~2人份的滤杯上使用。这就意味着,我要把扇形滤纸的两个边折成90度。这样的改造。会让滤纸比滤杯低大概1.5厘米。这就意味着我不能放那么多咖啡粉,如果我依然用13克的咖啡粉用195毫升的水,水一下去,液面提高后,咖啡粉就没过滤纸了。后来我发现用10克的咖啡粉,又或者准确来说,用10克的咖啡豆磨成了咖啡粉,用170毫升的水冲瑞幸的深烘咖啡豆是比较合理的组合,出来的那个味道我喜欢。一开始我用的是150克水,感觉太浓了,味道都叠加在一起,后来我用的是160,后来发现170也行。如果水温足够高,我感觉我可以尝试一下180毫升。

之前我用的是V60滤杯,V60滤纸,加13克的辛鹿中烘的蓝冬咖啡豆。用的是标准粉水比1:15,所以我需要注入195毫升的水。当我用那个200出头的手冲壶进行这个195毫升的冲煮的时候发现到了最后没水了,挺尴尬。虽然往手冲壶注水的时候,我已经注得比较满了,离开口剩下不到1厘米,但即便这样,最后水还是不太够。把手冲壶的水全部都倒进去,这是一个不太合理的操作,因为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温一定会降低,无论我的手冲壶上面有没有盖上盖子,要把一壶水从满壶到用光,这个过程变化手感变化很大。后来在看一些咖啡知识介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正确的手冲壶理论上注水应该八成满。在冲煮的时候水量通常都保持在一定的程度,所以专业的人用600毫升的壶冲225克的水或者300克的水。从八成开始,到他们冲煮结束,壶里的水起码还剩下小半壶。这样的水量保证了他们在冲煮过程中水壶的倾斜度和手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我觉得自己要买一个大一点的手冲壶,但是要买多少呢?350毫升好像也够,但是有点勉强,600毫升又好像太大了。

上周五在地铁上,虽然我一直在开手冲壶,但是却一直没有下单。

穷鬼出行

当年今日

自从有了广州的无偿献血优待卡以后我感觉我提早30年开启了老人免费卡的快乐时光,唯一的区别就在于65岁以上的老人优待卡搭车的时候是不用钱的,扣0元,而我的优待卡则是先要自己垫资,下个月财政才会把我垫资的那部分打回到我的卡上。当然了,这个打回卡上的那个部分,必须是垫资符合要求的那些。比如我的优待卡虽然没有说是岭南通,但实际上也能刷佛山的公交车,但是佛山的公交车不在我的优待范围之内,所以那部分的消费等于是我自费。虽然我只有周末回家,但一个月下来,我也要花销100多块钱车费,主要原因是一到周末或者法定节假日,我就跟我妈到处逛。公交车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去,不过是时间可能花得多一些而已,但无论是她还是我,都不需要车费。其他人肯定不会考虑这种出行方式,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唯一的出行方式就是开车。短途的话可能他们还会考虑叫个网约车,但长途他们一定只想着开车。老一辈人想的是有没有火车、轮船或者飞机,又或者是旅游大巴。我跟我妈想的是怎么不花一分钱公交到达,哪怕可能得花两个小时以上。

两个小时以上的单程耗时其实也不算太多,因为每次周末,家和单位之间的通行时间,如果能在2小时15分之内实现的话已经很早了,正常情况下在2小时30分之内,但如果遇上真的很不走运,3小时以上也是发生过的。每个周末我都必须这么折腾两次,所以我早就已经习惯那些貌似很长的通勤时间了。

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我家对面,过一下马路就到了,直线距离不到30米。上初中的第2个学期开始,我家离学校就很远,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每天我都得花一个多小时通勤。高中的时候,学校离家的距离比初中更远了。大学比高学又再远一点。现在工作了,工作地点和家的距离变得更加远。回望自己人生的时候,发现以前觉得远的那些地方其实也不太远,因为现在广州的公交越来越发达了,但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还没有那么多的公交车,还没有那么多线路覆盖,还没有那么多的地铁,所以那个时候看起来的确挺远,从时间上算挺远。现在我觉得我家离单位很远,如果以后广州地铁8号线的东延段到达莲花,东莞城轨麻涌站跟我单位之间又出现了便捷的连接方式,那么我家跟单位的通勤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虽然物理距离没有改变,但是在路上花的时间肯定短了。到那个时候,大概我会觉得,其实单位和家相隔也不算太远。

跟外省的同事相比,我回家实在太容易、太方便了,单位和广州就只是隔了一个狮子羊而已,站在单位的码头上眺望对面就是莲花山的望海观音,甚至在单位这边收到的手机信号可能是广州的。疫情期间那些经常在码头工作的同事发现自己总收到东莞广州疾控的各种短信,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离开过单位,但从手机网络上判定,他们进行了一些跨市操作。

穷鬼的出行理念,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变了。

去广州海洋馆

当年今日

如果没有记错,2024年9月份去中山一院检查B超之后我就有想过去广州海洋馆,但是那天广州海洋馆的免费票无法预约,最早能约到的那天已经是十几天以后,所以那一次,我跟我妈坐地铁去了佛山。为什么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广州海洋馆的免费票居然无法预约呢?他们到底一天才放出多少个号?那一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去看广州海洋馆的公众号,虽然我知道无偿献血A证是可以免票的。

这次同样是一个工作日,从中山一院出来,我又想起了广州海洋馆,为什么一直忘不了那个地方?因为这是广州无偿献血优待证里可以免票最贵的地方之一,广州海洋馆的门票全票是160半票是110。这一次居然还有余票,我进去的时候还有59张,我约完以后,约我妈的时候还有58张,所以从中山一院出来,我们就去了广州海洋馆。

广州海洋馆是2024年重新开门营业。之前装修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广州海洋馆是广州动物园里面的一个部分,是一个另外需要买门票进去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这么觉得,因为上一次去广州动物园的时候,从南门进不远就有一些场馆处于封闭状态,虽然我不知道那个是不是海洋馆。当新闻上说广州海洋馆再次开放的时候,我就默认了那是动物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一次去到我才知道,原来广州海洋馆在广州动物园的北门旁边,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机构。他们有各自的大门,而且两个场馆不相通。

去之前我不知道广州海洋馆到底有什么好看,反正不用钱,而且票价那么贵,肯定得去看一下。

一进去就是一个海龟海鱼的池,那里的海龟好像很喜欢人,当看到有人在那里参观的时候,他们就会很热情地凑过来,龟是这样鱼也这样。

不知道广州海洋馆到底有多大,我们瞎逛,跟着其他人逛。听说中午12点有海豚表演,提前半个小时可以入场。我们去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大概是11点40,所以我们就入场了。我不记得自己之前有没有看过海豚表演,海狮肯定有看过。在表演之前,三条海豚在那个大池子里欢快地自娱自乐,其中一条海豚的玩具是一个斯伯丁的标准篮球,他玩得不亦乐乎。工作人员尝试让他把篮球还给他,但是海豚不愿意。在海豚表演开始之前,几个小丑跟观众互动。之前我没有尝试过这种待遇,估计我妈也没有。所以嘴上说不参加,实际上我妈积极得很。海豚表演我觉得挺好看的,尤其是海豚把人顶起来,在水池里快速移动的时候,简直太精彩了。海豚的力量真的很大!海豚表演本身很精彩,海豚自娱自乐在池子里游玩的时候也挺有趣。因为那三个宝贝居然会故意制造一些浪花出来引起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惊呼。

从海豚表演的那个场馆出来,我们就进入了室内的水世界,那里有各种的鱼。一开始进去看到的是鲨鱼,然后是白鲸,接着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鱼类。有个展厅里面有各种形态大大小小的水母。那一平层全部都是各种水生生物下了一个电梯之后的那个展厅,四周也是各种的水生生物,那个展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看一场人鱼表演。13点开始。同样很精彩,由4个外国美女完成。她们的技术很到位,身材很到位,表演也很到位。在那之前,那个池子里面最抢眼的明星是魔鬼鱼,尤其是当一个救生员下去投喂他们的时候,那些魔鬼鱼就更抢眼了。

理论上14点还有一个海狮表演,但从水族馆出来以后,我和我妈都觉得很饿了,而且我们的手机也快没电了,所以上了个洗手间之后就离开,没有继续停留,等待看那个海狮表演。

广州海洋馆的面积我感觉挺小的,虽然那些表演都很精致,表演以外的东西也都很精致,但是真的太小了。如果真的要我花160块钱进去看的话,我肯定不会花。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跟广州动物园形成套票,加一个门进出就好了。

虽然拿着无偿献血的优待证我可以无数次薅那个羊毛,但估计在广州海洋馆下一次升级之前,我不会再去了。

奇怪的无法兑换

当年今日

每次早上去中山一院看病,我妈都要和我一起去,其实我也没有提这个要求,但我妈就是要这么干。每次去医院之前,我们都会先去肯德基吃个早餐,之所以去肯德基是因为每个月招商银行都有个三元早餐的优惠券,这个东西需要抢,以前是每个月的1号,现在变成了2号。每次从地铁站出来,我跟我妈都会先去东山百货大楼下面的肯德基吃早餐,然后再去医院。三块钱能吃肯德基的早餐,肯定很便宜,别说肯德基,哪怕是其他地方,三块钱的早餐也很便宜了,除非我是在单位吃,因为单位的早餐是一块钱,午餐跟晚餐晚餐是三块钱,这个价格等于不用花钱。

通常我们早上7点的时候就会从东山口地铁站出来,那个时候兑换早餐券一点问题都没有,无论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早餐券,都没有任何兑换的难度。我兑换的那个早餐没有问题,会默认把厚烧蛋堡换成猪柳蛋。跟鸡相比,我觉得猪更好吃一点,因为没那么干。我妈要的是皮蛋瘦肉粥加油条,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手机无论如何兑换不了,说那个东西已经售罄,早上7点皮蛋瘦肉粥跟油条都是很大路的东西,怎么就售罄了呢?

去到那个肯德基,发现里面很多七中的学生。摆放早餐的地方已经排满了一堆。我的订单号是43,但从大屏幕看来,已经叫到了接近60。在去肯德基之前我已经帮我妈操作过,发现兑换不了,去到店里我妈又问那个店员说皮蛋瘦肉粥跟油条有没有店员说是有这10块钱。但我们依然在手机上无法操作,我妈也给店员看了那个无法兑换的标志,店员也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回事。等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我妈想起打开招商银行APP,那里会提示一个兑换的二维码,然后我妈又问能不能兑换,然后店员说可以,接下来就是店员操作了一下,然后我妈在扫二维码的机子上扫。接下来奇迹的事情发生了,兑换成功,也出票了。所以这个肯德基微信小程序上无法兑换,但实际上到店又可以兑换,店里又实际上是有这个货的,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逻辑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套餐明明是可以兑换的,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呢?因为在微信小程序上,肯德基的这家店也正在售卖皮蛋瘦肉粥跟油条,为什么我要使用优惠券的时候就说已售罄了?如果因为这个店的订单太多,所以他们不允许早餐券的兑换,那么应该所有套餐都无法兑换才对,为什么我的套餐可以兑换呢?我的套餐虽然可以退换,但是等待我的那个东西出餐等了超过10分钟,比我晚的很多订单都已经出餐了,但我的那个依然没有。

不知道这个周五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的肯德基虽然也有很多学生,但是小学生跟中学生都有。这一次,绝大多数都是七中的学生,在确定接近7点30的时候,开始有家长带着小学生过来了,小学生好像是署前路小学的,因为署前路小学离那里还不到100米。为什么以前我就没见过有那么多七中的学生聚在那里呢?可以那么说,周五的早上那里已经成为了七中学生的饭堂。小学生在等待早餐,在吃早餐的时候,他妈妈还拿着个错题本一直让他看这个看那个。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不干这事,吃饭就吃饭,干其它就干其它,没有必要把这个扯在一起。如果前一天晚上还没看完的,那么第二天早上就早点起来继续看,我不会一边吃早餐,一边干那种事。看上去很有效率,实际上效果不好,起码对我来说效果不好。

10点从中山医院出来,去买了杯瑞幸,接着就被我妈在那里忽悠,进而发现很多小学生居然放学了。我妈猜大概因为那天是小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

肯德基的早餐兑换问题总算告一段落,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如果这次对兑换不成功的话,我还得找一个周末的早上,把我妈那份早餐给兑换了。

大清早去中山一

当年今日

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一大早去中一医院看病。通常我都会选择周五下午去开药,但是如果要遇到得做B超检查,就得挑一个上午,因为下午那个时间去到,说不准那天能不能做检查,不能检查还得再挑一个时间,但如果周五一上午就过去,可以肯定一定能在那天做完,运气好的可能很早就做完了,运气不好顶多得拖到下午,依然肯定可以一天之内搞定。

12月开药的时候,医生就给我约了一个乳腺B超,约的那一刻,医生和我都傻眼了,居然已经约到了1月10日,刚好是28天,刚好是我开药的日子,时间也没让我选,是9:00~10:00了,当时只剩下一个号。真的让人很震惊。B超可以约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就只有这一天的这个时间,所以我根本没得选。可以这么说,在1月10日上午去医院是上一次就已经安排好的事情,我的计划是把阴超也做了,但是1月的医生好像不太愿意给我开阴超,我也不勉强了。在去之前我就想,进去做B超的时候能不能乳腺跟阴超一起做?后来当我坐在B超室门口等待叫号的时候,就听到那里的护士一次又一次地跟病人解释两个B超得分开做,因为一个是上面,一个是下面,得听着里面叫两次号。阴超做不成意味着得下一次,我又得花一整天的时间去做阴超。

这一次综合科的医生来得比较早,跟我预料的一样,门口大厅展示的那个诊室,跟实际上叫的那个诊室可能根本不是一个诊室,于是如果你挂的是综合科,你就只能在大厅等待你被叫号,然后你才能知道你要去哪个诊室。大厅一开始显示的我是2诊室3诊台,但实际上把我叫进去的是6诊室11诊台。

开完药去交钱的时候,交费的地方没几个人,第一个人没有定点,被收费的人叫一边去了,第二个人合计3000多块钱,需要自费500多块钱,当她要用微信的时候,收费员要告诉她,不知道为什么,支付宝跟微信都不行,只能用现金。于是那个人又被叫一边去了,然后是我,我是一个异地就医的,我刷的是医保凭证。微信支付宝无法支付,但是医保一刷就过去了,所以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系统。收费的时候这么神奇,实际上叫号的时候也很神奇。妇科门诊的大厅有两个电视机。一个电视机显示的诊室的叫号,另外一个电视机显示但是谁要在大厅等待。这个周五护士来得很晚,护士站7点58还没开门,理论上他们8点就要营业,同时门诊的那个走廊也是7点58才开的。走廊的门打开了,同时也打开诊室叫号的电视机,但关键是那个电视机久久都未能进入应该进入的界面,只是一直在播广告,没办法显示诊室叫号的情况。我挂的是综合科8:00~8:30那个时段的1号,我不知道自己在哪个诊室,也不可能靠盯着电视机看自己应该去哪里,所以我也就只能竖起耳朵,听正室里面的那个喇叭叫号。收费的时候发现网络不行,网络实际上在妇科门诊大厅的电视上已经是不可以的了,估计这不仅仅是这妇科大楼的问题,可能那个时间段中山一的网管已经被呼叫到发疯的状态。

中山一院妇科门诊的超声检查绝大多数诊室都用来检查阴超,只有小数用来检查腹部浅层。检查腹部浅层的,通常是楼上住院那些需要做手术的人,她们得做术前检查,余下的那些就是像我这样是门诊开出的乳腺检查。其实我这种检查也可以到总院那里约,可能要比在妇科大楼这边容易一些,但是你必须要同一天约到,估计也是不可能的事。这一次我遇到的情况是,阴超一开始的时候叫得很快,腹部浅层的B超一个都没叫。后来被安排做阴超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阴超那边也需要等待排队了。腹部浅层这边好不容易才开始叫号。每个号都比阴超那边慢很多。

但总算在早上10点之前,我完成了所有的事,离开那个地方。

组合拳对付水龙头

当年今日

我家那个轰鸣水龙头好像根本就无解。我不能改变我爸,我也就只能改变水龙头本身,但我能怎么改变那个水龙头呢?我没有想法,不等于网络上的人没有办法。当我在淘宝上搜索水龙头防漏水的时候就出来一个产品。那个玩意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水龙头外面再加个阀门,跟水龙头的阀芯不一样,那个玩意的阀芯是不可拆的,相对于水龙头的阀芯那个东西好像更简单,就是在塑料里面加一个陶瓷的开关,贵一点的就是在金属的里面加一个陶瓷的开关。第一次发现那个玩意的时候,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起码那样等于是再给水龙头一个开关,或许就能解决共振的问题。我觉得快开的水龙头应该都是4分的。如果那个水龙头是洗手盆的,又或者是大弯头厨房水龙头接口可能不太一样,但几乎可以确定快开的水龙头,起码现在在卖的那种快开的水龙头,都是4分的。这个4分我说的是水龙头出水接起泡器又或者是洗衣机转换头的那个地方,水龙头接入墙的那一段,肯定是4分的。

水龙头防漏的那个小装置,我送到单位,因为我知道送到家里爸妈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刚好单位有一个水龙头是漏水的,我可以用来测试一下。测试很成功,那个漏水的水龙头不漏水了,起码在我观察那几分钟里面没有再漏水了。于是我也默认,我买4分的接口是对的。但是当我回到家,却发现那个接口太大了,原来我家那个漏水的水龙头的出口不是4分的,那到底是多大呢?为什么居然不是4分的呢?不是4分,在外面缠很多生料带可能也能勉强拧上去,但估计会很快松掉。那天晚上我赶紧买了个万用的水龙头接口。那种接口的出口,我买的是4分的。之所以说是万用,因为上面橡胶的部分理论上可以套很多直径的水龙头。只需要用钢箍上紧就可以。钢箍以前可能还得用一字螺丝批上紧,但现在已经换成可以手拧。单位宿舍那个洗衣机的排水口,我就是让洗衣机的管接一个普通的弯头,然后伸进地漏里,之所以要这么整,是因为地漏的口太小,洗衣机的管口太粗了,直接暴力塞进去的话,水一大,可能会蹦出来,但我做这么一个直角的处理。伸进地漏的那一侧,我还用水管加长了,保证水路通畅,绝对不会反水。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有现成的这种设备的,但是我的这种构造,我只需要买几个钢箍,其它材料在单位的建筑废料里能捡到。

水龙头万用接口再加上4分的水龙头防漏装置居然就真的如我所愿,解决了我家那个漏水水龙头的问题。那个水龙头照样会漏水,但不会轰鸣了。轰鸣跟那个水龙头的开关开到某个程度,跟水管里面的水产生共振有关,现在有了第2层的阀门控制流速,原来的那个水龙头就可以开大一点。不在共振的范围,水龙头就不叫了。要把水开大也很简单,把那个防漏装置的阀门打开,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水龙头。

我不知道,这个组合装置到底能挺多长时间,到底能不能起码撑半年解决我家水龙头轰鸣的问题,但起码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样做是有效的。

为什么非得用那个水龙头

当年今日

昨天说道家里水龙头的问题。除了换水龙头,貌似真的没有任何解决的方案。其实如果姑息处理的话,也不是不行。直接用绳子把水龙头固定,只要固定得当,水龙头的那个缝隙就不会产生共振,水管也不会轰鸣。虽然水龙头依然会一直漏水,但是那个漏水也只是点滴状的,平时家里也要用水,所以那个水可以用掉,不会浪费。如果平时要用比较多水的话,就用其它水龙头。洗手间共有4个水龙头,一个是马桶的进水口,那个也荒废了起码20年。一直以来,马桶都是手动冲水的。那个马桶是商品房自带的马桶,质量不怎么好,我不记得多长时间没用了。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我妈觉得那个马桶很费水,后来发现。冲水的开关根本止不住,所以直接就不用马桶的冲水功能,完全人工操作。但这个人工冲水在新冠疫情期间,很不科学。理论上要盖上马桶盖再冲水,人工冲水一定会把里面的那些东西冲上来。

我跟我妈都觉得,直接把水龙头绑死,而且是以某个恰当的方式绑死就可以解决共振的问题,但关键是我爸永远是那种他觉得他用水,他就只开那个水龙头的人,洗手间除了漏水的那个水龙头,还有洗手盆、热水器的水龙头可以用。洗手盆的水龙头要接到洗手盆的下面有点困难,但如果要用水,直接开热水器的就可以,热水器是那种不开天然气和抽风机就不会加热的类型,所以只开热水器的水龙头,跟用其它水龙头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区别就在于热水器连接着花洒头,几乎可以把水引到洗手间的任何一个地方。明明花洒头就很方便,但我爸就是不用,他就是硬要打开那个已经被我或者我妈绑死的水龙头。那个绑一旦松开,哪怕那个绳子貌似还在那个地方,看上去还是结实的,但肯定会发生轰鸣。为什么洗手盆下面的那些水桶接水就必须得用那个水龙头呢,我跟我妈都完全不能理解我爸这种操作。他的这种操作被我们骂过无数那么多遍,但他还那么做。我跟我妈都没法没办法理解我爸脑子到底是什么回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给他强调,那个轰鸣声不仅仅是那个水龙头的问题,因为把手放在家里任何一个水龙头上,当那个地方轰鸣,其它水龙头也在震动,这就意味着,家里的整条水管都在受那个东西的影响。我爸也从来没有给我跟我妈解释过,为什么他非得要用那个水龙头放水。一周我才回家一遍,在周末。基本上每个周末,我都是被那个水龙头吵醒的。如果只开一个水龙头,可能那个水龙头不会响,但如果家里两个或者以上的水龙头同时开,基本上那个没有被绑死的水龙头就会轰鸣。至今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爸故意要给大家制造这种麻烦,他用其它方式取水,其实一点都不麻烦。

我真心不知道我爸到底是怎么想的,同时我也不想知道我爸为什么会那么想。

让人发愁的水龙头

当年今日

对我来说,家里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解决洗手间洗手台下面那个水龙头的轰鸣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妈说家里其它水龙头都换过,唯独那个没有换,为什么会不换那个水龙头呢?我们是1999年初入住现在这个家的,已经住了25年。如果那个水龙头真没换过的话,也就是那个水龙头服役了25年,怎么可能不坏呢?那个水龙头坏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不知道哪个亲戚说把水龙头调成点滴状出水,就能省点水费。从我有印象起,那个水龙头就是点滴状的。我不知道这到底能不能省水费,我觉得以前的水表可能还行,但现在的水表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代,我感觉是没办法逃过的。水费能不能省我不知道,但是让水龙头一直保持点滴状出水,肯定会对那玩意不太友善。哪怕一开始我妈买的那个水龙头不便宜,是个实在货,但是长期这么折腾,任何实在货都挺不下去。水龙头的金属外壳或许还能扛一下,但是里面那个陶瓷阀芯怎么可能扛那么多年,即便陶瓷芯可以扛。水龙头内部结构的各种胶圈垫片也不可能扛得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水龙头就不是人为控制点滴出水,而是自己漏水了。当我试图想控制住那个轰鸣声的时候,拿个灯一照,发现水龙头盖板上面那个螺丝滑丝到根本无药可救。上个星期,在激动的情况下,我责问到底是谁把那个螺丝拧成那个样子的,我妈直接就说不是她。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只有我爸。把水龙头手柄上面的螺丝拧得再紧,也没办法解决水龙头漏水的问题。水龙头手柄上面的螺丝只是把手柄跟阀芯结合起来,阀芯漏水,怎么拧那个螺丝都无济于事。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把手柄跟螺丝拧开,然后用扳手把阀芯拿出来看一下是哪里有问题,如果不知道哪里有问题的话,直接买一个新的换上去就完了。现在的情况是,手柄的螺丝已经滑丝,手柄又太耐用,用破拆的方式,估计也挺难把它搞掉,于是也就没办法更换那个阀芯,经过那个那么多年,现在我都怀疑那个水龙头的金属外壳也有点变形。所有人都会想到最彻底的解决方式是直接换一个水龙头,但问题是入住之前的那次装修,那个水龙头接入的那个墙体预留的那个管口很靠墙。一个在那里驻扎了20多年的水龙头,要把它卸下来,我妈很担心卸的时候墙体里面的水管直接爆掉。我不知道20多年前的那些入墙水管用的到底是什么材质,估计不是现在通用的塑料管道外加不锈钢内牙。不锈钢内牙我不担心那玩意会爆掉,顶多是水龙头拧出来的时候有一部分断在内牙里,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把那些玩意拿出来,因为不锈钢的材质韧性挺好。当然,如果某些水电工手法不太好,在取断在里面的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把不锈钢的内牙搞坏。那样的话就需要一个更高端的操作去把那个内牙换掉。我妈很担心水龙头换的时候会断在里面,所以她不敢换那个水龙头。

水龙头已经不行了,会漏水,经常其它水龙头开水或者不开水的时候,那个水龙头会跟水管发生共振,发出轰鸣。那种共振可以肯定不仅仅是那个水龙头的问题,是墙体里所有水管的问题。所以我和我妈都很担心某一天家里会爆水管。要把墙体、地砖都挖开,换管补救这就实在太难了,等于是要把家砸掉重来。

老广的味道

当年今日

在去天海酒家之前我就已经研究过他们的菜色。准确的来说是上一次去佛山的时候,在地铁的路上我已经研究过。上一次去佛山是直接广佛线坐到了世纪莲,然后沿着河岸走到了新城东。我是在坐广佛线去世纪莲的路上研究的,发现他们在大众点评上面的套餐居然也不便宜,有很多套餐,基本上都是在100元左右。在我的印象之中,天海酒家的东西应该不贵,为什么在大众上却是这个价位呢?当时我有点意外,因为我记得之前路过没有进去吃的时候,门口摆的那些广告价格大都在80元以下。

这一次从叠滘去东方广场的时候,我继续浏览大众点评,基本已经确定我跟我妈可以要哪个套餐,但在路上我没有买,因为说不准到了现场以后单点更划算。套餐总有一些我们有点不满意的地方,可能单点会更好。

去到天海酒家,坐下以后,好不容易服务员才把菜单拿了过来,一共三张纸。一张是他们的经典菜单,让我有点意外的是,经典菜单居然只有一张纸,其余那两张一张是粉红色的特价菜,最后那张纸基本上是套餐的集合,那张纸上写的套餐大众点评上也有,但会比菜单上便宜个5块钱左右,因为有平台的优惠。最终我们选择了他们菜单上99元,实际上在大众点评上95元到手的经典套餐,包括了柱侯鸡、五柳松子鱼,三丝鱼肚羹以及上汤枸杞苗。柱侯鸡是他们的招牌菜,松子鱼也是。这个套餐其实还有其它搭配,但是我妈就选择了柱侯鸡跟松子鱼这两个主菜,可以这么说,这4个菜都是硬菜,全部没有翻车。柱侯鸡看上去就是一个酱油鸡,但是它的味道又跟一般的酱油鸡不一样,重点是他们的鸡也有一定的质量,不是很渣的冷冻鸡。松子鱼的松化程度和酸甜都很好,但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鱼,反正小刺很多,如果我妈的年龄再大一些,估计就不合适了,小孩子也不太合适。三丝鱼肚羹一开始我以为里面那些是浮皮,后来我妈跟我说那些实际上是鱼肚。那个鱼肚羹里除了鱼肚,还有鸡蛋和韭黄,用的是马蹄粉增稠。喝那个东西第一口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外婆,估计我妈也一样,逢年过节,每次在家里坐九大簋的时候,外婆都要搞一个羹。起码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家里也不做九大簋了,人多的时候,变成了女儿们做菜,冬天的时候更加是变成了打边炉,所以那那个羹就没再没出现。上汤枸杞苗第一口吃下去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惊艳,因为那个菜回甘非常明显。我妈跟我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用的是枸杞苗而不是枸杞叶,所以很鲜很嫩,回甘特别明显。回甘就意味着清热解毒的效果也很显著,搭配松子鱼简直绝了。这个套餐自带三个茶位。感觉如果三个人吃的话,还要叫两个米饭才算完美,但如果两个人吃,根本吃不完。最后我妈和我很努力地把松子鱼、枸杞苗以及鱼肚羹都吃完了,但是柱侯鸡要打包。吃过这一顿以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地段,天海酒家依然能够活下去。因为他们的菜色真的很经典,他们的拿手菜很硬,是那种经典老广的味道。这种味道,这种价格,在广州已经找不到了。这是很经典的家常的味道。这个味道在外婆离开之后,我家也没有了。这顿饭除了好吃以外,我感觉还自带了一些回忆。如果外婆年轻的时候,家里有资本,自己开个小灶,做个小餐馆,做一些私房菜估计,一定会是网红点。当然了,网红点这个说法过于现代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婆当年真的是天海酒楼的手艺。坐在那里吃饭,我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外婆活过来了,又给我们做饭了。

闯荡了一番,吃过好多东西以后,原来最喜欢的还是家的味道。

都是大龄广东男性?

当年今日

之前总是路过天海酒家,但没有进去吃,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时间不合适,有时候是在其它地方已经吃得很饱了。其它地方包括了雅园餐厅、北香园。雅园餐厅我们通常会去吃煲仔饭,北香园最大的特色就是饺子,他们的饺子可以这么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除了家里自己包的那些。北香园的饺子里面的肉你能吃出来他们可能不是用机打的,是用手剁的,因为能吃出颗粒感,而且他们的饺子块头很大。虽然也不便宜,但是我喜欢。

这一次从叠滘出来,我妈下定了决心要去天海酒家。以前我不知道叠滘到底在哪里,但这一次以后,我发现我们从叠滘地铁站出来兜一圈之后到的那个地方离千灯湖不远了。就经纬度来说,千灯湖和叠滘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广佛线我们转的那个站叫桂南,在它们的下边。广佛线如果是从广州到佛山,那条线的走向是从东向西。广佛线属于一直向西,而佛山地铁3号线在桂南那个站和广佛线垂直相交,然后向北,第二个站就是叠滘,最后一个将是中山公园,实际上也是向西了。那这一次我们直接选择在叠滘附近的某个公交站坐113路公交车到东方广场。东方广场离天海酒家很近,可以这么说,是我们能在叠滘附近上车,到达天海酒家最近的公交站。

东方广场里有一个永旺,下车的时候,我妈说她之前不知道里面有一个,我说要不进去逛一下,然后我妈却很急,她怕天海没有位置,所以我们先去天海酒家,去到以后才发现人家17点30才开始营业,而那个时候才16点40多。要在那里瞎逛接近一个小时基本上是挺难的事,所以我们又折回了东方广场的永旺。进去买了一袋面包,因为我妈说周一没有早餐,然后我回到天海酒家,发现已经有人往里进了,也开灯了,所以我们就进去了。

进去以后环境让我有点小震惊,但也没有太震惊,毕竟我知道那种老的酒家就是这个样子的。酒家的环境就那样了,但让我比较震惊的是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老年男性。一进去那张桌子上,放着一瓶玉冰烧。这实在让人觉得太熟悉了,意味着那张桌子已经有人了,其次那肯定是一个广东的老年男性。我们上去的时候,服务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因为那个时候离17点30还差几分钟。让人觉得意外的是老年人、老年男性络绎不绝地来。来了很多,除了老年男性以外还有一家老小的,又或者是一对中年男女的。反正简单来说,在我吃饭时所看到的人里面,因为老年男性的比例非常高,所以即便有我这个中年女性,感觉平均年龄下来,那个大厅有60岁以上。虽然大厅里面到处都张贴着禁止吸烟的告示,但是老年男性就会在那里抽烟喝酒,喝广东米酒或者张裕白兰地。几乎可以这么说,那里成为了广东老年男性的饭堂。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里不禁止吸烟,其次就是吃了那么多年,那你做出来的菜色符合他们的口味,还有第三点是酒家跟一般的小店餐馆不一样,因为有茶位费,而且是熟客,所以你可以只点一个菜,就在那里抽烟喝酒吃饭一两个小时,而且还可以跟老朋友高谈阔论。除了在酒家,除了在这种老酒家,估计没有什么地方能做到这样了,除非是在家里,但老年男性之所以出来,我感觉很大的概率是他们的配偶已经不在了,后辈们也不在身边,那是他们的吃饭场所,也是他们的社交场所。

一个一定会发生的相遇,让我见识到了一个聚集了大量老年人烟火气的地方。

去叠滘

当年今日

一家在佛山开了111年的酒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以前我根本分不出茶楼、酒楼、酒家到底有什么差异,我感觉都差不多。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茶居。后来当我去过东莞可园博物馆,看到了莫伯治,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以后,我有点知道那些区别了。通常茶楼是喝茶的,酒楼是吃饭的,酒家是啥都可以的。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粗暴的理解方法。现在就广州的现状而言,大部分传统经典的都会称为酒家,因为那些历史悠久的餐饮大家通常茶市和饭市都做。当然也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没有酒家两个字,比如莲香楼或者陶陶居。华工某个学生的硕士论文就是对莫伯治那些关于广州茶楼酒楼建筑研究资料重新整理。我感觉就是要把那些纸质材料数字化存档起来,毕竟那些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因为很多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了。对广州的那些东西的研究要数非常深入的仔细的人,大概也只有莫伯治一个,又或者其实还有人,但是那些人没有被大家知道。

周六的中午,我们一家三口先去喝了个茶,因为我发现自己有子曰礼的生日券50块钱,不用白不用,赶紧趁着在有效期之内消费掉。接着我跟我妈就去了佛山。一开始想着去石湾买个陶瓷包,结果半路上觉得要去别的地方,于是就从广佛线转到了佛山地铁3号线,去了叠滘。叠滘这个地方之所以出名,因为那里的龙舟非常刺激。因为河道很窄,弯很急,是龙舟界的漂移大赛。一个不小心就会翻船又或者撞到什么地方。叠滘龙舟很精彩,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只是在视频上见过,我们没去过叠滘,因为佛山地铁3号线也是好像2024年才开通了到中山公园的那一段。

走访叠滘没有想象中简单,不是单纯的沿着河道就能逛完,因为河道你是能看到一些部分,但是实际上路是不通的。部分观赛路段有停车场有路可以过去,但其它的那些部分根本没有路,所以从地图上看,沿着水道绕一圈大概就能逛完了,但实际上没办法沿着水道走。我们去看了大直道和C弯。

C弯赛道出来以后,已经下午16点多。我想继续去石湾,但我妈说估计那些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我们取消了去石湾的计划。是回广州吃饭还是在佛山解决呢?我妈选择在佛山解决,于是我们就去了我们一直想去,但一直没去成的天海酒家。天海酒家在筷子路、升平路和锦华路的交界处。普通的时候,那个地方就像死城一般,因为筷子路,升平路已经是死城,靠近天台酒家的那段锦华路也跟死城区别不大。我第一次去那个地方的时候,筷子路上还有一些小店。筷子路的小巷子里还有一些人居住,但往后再去筷子路和升平路,都已经人去楼空。那里只剩下一些非常值得保留的建筑的框架。因为那些东西已经是危楼级别的,所以就只能用某些东西加固起来,封闭起来。小巷里面为了不产生什么安全隐患,直接用砖头砌墙,把巷子堵掉。天海酒家就在这么个地方,这么多年,它一直活着。附近又或者说是离它最近的那些地方,已经没有居民了。远一些的地方肯定会有,所以它是靠什么客源存活下来的呢?不仅仅是天海酒家,它旁边的雅园餐厅,再远一点的北香园,锦华路上很多钟表眼镜店,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每年他们最有活力的时候,就是挥春大神在公正路、锦华路、筷子路上摆摊,写挥春大字的时候。连续好多年,我都觉得在过年前去那个地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年俗,因为在广州根本没有那么热闹的场景。你甚至还没走到那个地方,你就已经能闻到挥春大神们那些涂料的味道。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在纸上写,也会在各种物件上面写。所以用的不一定是常规的墨,而是用各种油漆。

久仰天海酒家的大名,2024年12月29号是它111周年。一个存活了百年的酒家,不得不对它产生由衷的敬佩。毕竟没有两把刷子是没办法在美食当道的佛山禅城区活下去的。

针线技术

当年今日

我已经不记得我最早是什么时候拿起针线做小手工的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个影响我很深刻的人是外婆,另外一个是我妈,我不记得缝纽扣到底是谁教的,可能是我妈吧。我非常记得锁边这个技术是我妈教的。之所以要学锁边,是因为小学六年级一个劳动课的作业是绣花。我妈帮我用缝纫机用白布做了一个小方巾,然后要用绒布剪出了一朵小红花,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把小红花缝在白布上,最后在右下角缝上我自己的名字。如果当时能在家里找到绣花箍的话,这个操作可能会简单一点,但当时找不到,所以只能徒手。最后那个小方巾上面的小红花缝得有点皱巴巴,但不是一整个都很皱,起码我妈给我示范的那个部分就不皱,我自己动手的那些部分有些就比较难堪。如果当时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估计我得拆掉重来,但显然那个时候的我,没有那么高的追求。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在我记忆之中,我没什么想法,想到要这么干的是我妈的想法。以前她给我做的那些衣服裙子裤子有时也会绣个花上去。我也不知道那种到底叫不叫绣花,反正就是把一块布缝在另外一块上面。其中一条粉红色的短裤,在我记忆之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心型。之所以把那个绣上去,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在穿裤子的时候就不用纠结哪个是前面了,有图案的就是前面,肯定不会出错。但那条裤子最终去哪里了呢?我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做那个劳动课作业的时候,学到了锁边技术,后来这个技术在我往后的人生之中出现过好多回。还记得工作之后的某个时间段,我做了一堆的小手工,其中就包括一些奇怪的玩偶以及一大堆鱼。那些鱼是用五颜六色的碎布做出来的,只有一根手指那么大。之后我把那堆鱼串了起来,送给了某个朋友,送给了谁,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甚至都没给自己留一条。当时我有没有照相呢?我觉得应该有,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佳能A620了,那个时候手机照片估计还没流行起来。无论是奇怪的小玩偶,我称之为“大细超”的小玩偶,还是那一堆鱼,用的都是锁边技术,那些娃娃里面塞的是保护水果的那种泡沫网。后来锁边技术,我更多用在我缝袜子的时候。估计大多数人觉得如果袜子穿洞了就直接丢掉。又或者反过来穿,那么另外一只脚就不会受到那个洞的影响。当袜子,两头都穿洞了,那么就可以直接丢掉了。我之所以要缝袜子,是因为可能那是一双比较厚实的毛巾袜,我觉得其它部分都还很好,就只是袜头穿洞了。之所以袜头会穿洞,因为可能那个袜子买小了,于是我就只能不断地拉扯袜子,尽量把它扯高一点。这样的话,袜头就受到了特别大的压力,就穿洞了。这个时候,在袜子的表面做锁边,效果非常好。锁边要垂直于指甲生长方向。这样锁边之后,如果那个袜子是比较结实的,那么穿很久都不会有问题,而且锁边不是锁在袜子里面,而是锁在外面,所以脚趾是不会有任何不适。只可能别人看起来有点不太好。锁边的袜子穿在鞋里也不会影响,因为其实脚趾跟鞋头之间还是会有一些空间的。就更不用说,衣服裤子爆线的时候,锁边多么好用,因为用平针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小时候外婆帮我的娃娃做衣服,用的是普通的平针。外婆的平针很整齐。虽然她眼睛不太好,手也很粗,但是做起针线活来,非常精细。那种精细不是艺术品的那种,可以拿去卖的手艺,但是用来生活,可以完美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是不是牌子、好不好看,那只是表面上的。顺不顺手、舒不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