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错错错

当年今日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跟他的学历没多大关系,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跟他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经过多年来的观察,我发现一些很早就出来打工做生意的人,跟那些在不知名学校本科硕士出来的人靠谱很多。如果你给他们一张卷子让他们去完成一些课本上的考试,可能出来的效果完全没法比,但是如果你让他们完成一件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高下立判。

某个岗位、某份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得从学历专业去考虑呢?理论上说,这样好像是比较保险,也是比较传统的做法,但实际上,某些岗位做的事情跟那个岗位的那个名称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某个人只要能把某个工岗位的工作做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在乎其它东西呢?在私企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只是对那些比较小型的私企而言,对那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他们有自己的招工流程,那些解决实际问题很强的人可能根本没办法进入他们的法眼。对国企来说,就我这些年来的观察,好像这更加不可能。因为国企招聘的那些条条框框比私企更加八股。

这些年来我们到底招了些什么人呢?当我们复盘这几年我们招过的那些人,发现真的让我们非常满意,甚至让我们觉得物超所值的屈指可数。更多的是那种招了回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请神容易送神难,不喜欢他但是又送不走。国企的招聘门槛之所以会越来越高,是为了尽量避免那些靠的关系进入企业,但实际上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不在自己的企业里安插,就在别人的企业里安插。即便什么巡视组过来,已经把你的近亲远亲关系全部都要求主动提交一遍,但是那种朋友的关系你根本查不了。这种事情在单位内部,消息是不胫而走的,所以真的查不出来吗?但是以常规的做法,肯定没办法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国企招工的时候就不断地把应聘的条件往上提。试图用提高学历来减少这种事情。实际上,当这个要发生的时候,还是会发生。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制造了无数多没有必要的用人成本。本来一个大专本科就能胜任的岗位,非得要招一个硕士,学校还必须是985、211。实际上,你招人对应的待遇又不可能招到985、211的优秀生,你只能捡到那些被挑剩下的,出来的效果是他们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是做事的时候还不如一个什么都不是、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最关键是他们的感觉实在太良好了,完全不听劝、完全没有把老员工忠告和者经验当一回事。结果就是,让人觉得还不如根本不招这个人,但是招了这个人以后,你又不能轻易地把他炒掉。这种恶心的事情一再上演。有时候我真觉得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还不如直接不要省得以后非常闹心。

回想起当年捡到过的那些好苗子,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过自己居然那么的幸运。现实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