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规律,抽象步骤
当年今日
- 2024 : 发现规律,抽象步骤
- 2023 : 路上的烦恼
- 2022 : 吐槽单位网速
- 2021 : 就是这么夸张
- 2020 : 求知
- 2019 : RUN NOTE
- 2019 : Excel内部套打
- 2018 : 失败的配音
- 2017 : 单个图片mp3生成mp4
- 2016 : 鞋事
- 2015 : 引导
- 2014 : 我是谁
- 2013 : 不用担心我
- 2012 : 虚荣心发作之点亮ALBERTO-CN
- 2011 : 不会忘记
- 2010 : 晃悠流水帐
- 2009 : 海市蜃楼
- 2008 : 严阵以待
- 2007 : 快乐教师节
- 2006 : 实验以外
- 2005 : 累了吗?
- 2005 : A Lette to College President (publish on weekend)
- 2004 : 第一次摸篮球
星期天的下午,初中的同学群又开始了数学题答问答。这一次又不知道是什么题目,反正照出来的那个相片右下角页码那里写的是有理数。有理数无理数具体是什么东西,实际上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这就只是一个定义,稍微翻看一下书本,就会回忆起来。我不知道有理数跟那道题有什么关系。对一个路人来说,我觉得那道题就是一个考察发现规律的,发现那堆数字正负值的规律、发现那堆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相对于高中时代的题目来说,我感觉那道可能是小学或者初中的题目,规律还是比较好找的。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道题目的时候,我就彻底没想过要理,直接继续看我的电视,把那忽略掉,因为我知道即便我不回答,其他人也会回答。我不是唯一的一个答案。看上去那是一本习题册或者一个试卷册,无论是哪一款,肯定有标准答案,问题只是我的那个同学不知道那个答案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知道那个答案是怎么来的,毕竟要做这个题目的人不是他,而是他的孩子。所以孩子不知道怎么做那道题,为什么操心了半天的人却是家长呢?当我那个同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不会做的题目他的家长绝对不会为他操心。不会做就不做,不会做就回去问老师问同学。现在这个该怎么做的这个责任仿佛都落到了家长的身上,又或许,是因为我的同学觉得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的父母没尽过这种义务,他觉得不好,所以现在他成了孩子的家长,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弄清楚,然后教小孩。
他觉得这是他的义务,但我就只是个同学而已,我没有义务解答题目。有兴趣的时候可能看一眼,没兴趣的时候就像这样直接忽略。周日下午吃过晚饭,回单位的路上,我又打开了那个群,仔细看了一下题目以及同学的回答。看过那道题目以后,我就得出了最上面的那个看法。我不知道那道题跟有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那道题的意图就是让做题的人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
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这种东西,在往后的人生之中实在太普遍了。抽象到哲学的层面,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这么个情况。数学这种东西,理论上是最容易用逻辑解决的,尤其是对大学以下的数学而言。以前没发现,后来我才意识到,以前那些有标准答案的题目逻辑性都非常强。只是当年的我要应付的事情太多,没办法逐个击破,没有领会其中的逻辑,于是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
那道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对懂的人来说,找出规律以后,代入数字就能出结果,但是对那些知道规律,但又不知道如何把规律抽象成公式的人来说,那就等于是只能把那些东西都罗列出来,但关键是如果数量级很大,全部罗列是不可能的任务。对懂行的人来说,无论是自己列公式,还是写个程序跑一下,前提都是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而且你把那个规律抽象成某些公式,于是最后题目就变成代入数字求和。如果硬是把所有东西都罗列一遍,那就只是写个程序,让程序按照你要的那个样子跑一遍,但这个跑一遍对懂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需要跑,不需要用最后的结果数字验证就能得出预判的那个结果就是最终答案。
编程是什么呢?编程就是发现规律,然后把那些规律抽象成某些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