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回归真实,祛魅人生

镜子里的苹果

不久前,有一个房地产商做活动,请我去做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讲座。用的宣传标语都是“大咖驾到”字眼形容我,我其实很反感这样的词语,但销售们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能无奈人家这样的营销宣传。

等我给观众们汇报时,时间交给了我,我特意在介绍完自己后,专门用一页内容讲祛魅这个事情。

祛魅这个词语,在社会科学中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斯·韦伯借用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来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世俗西方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理解能力比信仰更有价值、过程都以合理的目标为方向,与韦伯所说的“这个世界上遗留着好的迷人的花园”的传统社会相对立。

我特意对观众们声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绝非什么大师大咖。放在马路上,也是一个回头率为零的中年大叔。所以,把心态放好,不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太多莫名其妙的光环,反而遮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有心理学家就说过,祛魅其实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由此让人产生的认知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光环效应会让人们放大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夸大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导致盲目崇拜;也会让自己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自卑、慕强等心理。

相反,我正是因为我自己的普通,才觉得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分享给大家或许有点意义,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才可能被借鉴,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复制。但如果听众没有这个认识前提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人家那么厉害,与我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是真实的。

这些年来,我对这个草台班子组成的世界有时候也挺失望——当然我自己也是草台班子的一员。每当和那些所谓的精英、领导交往时,我也时常想起祛魅一词,不要自己为别人添加光环,夸大他人,从而使自己显得渺小。首先把对方当作一个正常的常人来看,如果确实有优秀的地方,再去承认和学习并不晚。

网络世界中也是一样。人生本来不需要活在比较过程中,但往往女人和别人比容貌比身材体重,男人和别人比财富权力地位。凡是比较,就有所谓的优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满太多偏激和失真的信息,无论是上面所说的容貌和财富,要么是夸大的和修改过的假象,要么是虚假捏造的信息,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存量有限的流量和注意力。

想到祛魅,大概就不必太把它们当回事了。在讲座活动中没有办法讲这么多,但这就是我想传达给那些观众朋友的一个想法。

点点滴滴,功不唐捐

hike

May the 4th be with you!

学校要我提供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的采访,我只好向我所带两个班级的部分学生求救:

麻烦你一件事,学校让我提供这么一个东西:“我眼里的这个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随便说一段话给我吧(语音也行,文字我来组织,有我们的照片更好),顺便我也想知道老师这几年当你们班主任哪里做的不好……真实的就好~恭维老师没有必要啦。

我以为很难收到回复,因为他们在校外实习,也马上要毕业,不必理会我这个班主任了。没想到很快收到几个同学的回复,摘录如下。

在大学里,谭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不仅是我们专业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我看来,我的大学班主任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存在,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会用他的工作经验指引我们就业的方向。

首先,我的班主任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他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有丰富的经验,还能够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他经常会在班级会议上引用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案例,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实践应用。

其次,我的班主任还非常注重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他经常会在课后找我们聊天,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成绩,还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能够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

我觉得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总是对我们很关心,无论我们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他也很注重我们的心理健康,经常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我们的关系不止是师生,更像是朋友。这几年没有在课堂上传授我们知识成了最大的遗憾。

班主任确实是那种深深关心学生,又学识渊博的师长。他不仅在日常中细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有一次舍友牙痛的事件,他能够迅速行动,直接载去医院检查,这种行动上的关心和支持,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和安慰。而在学术方面,班主任的博学多才和耐心讲解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够耐心解答,让我受益良多。这不仅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他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总的来说,班主任是一位既关心学生生活,又注重学术指导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存在无疑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我刚开始以为这位同学是用AI编写的,后来一问才想起确实有送学生去医院这回事,那是疫情期间,只好自己开车送学生去医院。后来这位同学实习期间,问我水泥方面的知识,我耐心解释,学生当然没想到我对水泥方面这么懂行。

我眼里的班主任对我来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他不仅学识渊博,耐心解答我学业上的疑惑,更在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我倍感温暖。他的教诲和指导,让我在大学期间收获满满,不断成长。

“亦师亦友”这个形容,我很喜欢,我和学生之间,我始终持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职业角色上我是老师,但人格上我和学生是平等的。

谭老师是我们的良师,更像是益友。与他相处的时候如朋友般放松。他很愿意走近我们,主动为大家的成长想办法,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进步解难题。他总能妥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焦虑迷茫时,他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后,以其见闻给我们分享好的经验做法。

难忘的是在寒冬里的一次徒步经历,谭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学生徒步北峡,历时将近五个半小时,这期间因为环境因素曾试过放弃,在谭老师的鼓励下,我们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最后顺利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让我们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徒步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回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这位同学一样有良师益友的感觉,并且和学生一起徒步的经历,学生的印象这么深刻。

原来和他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我自己都快忘记了,但他们都记得很清楚,仔细回忆,我传递给他们的理念和想法,虽然当时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表示,让我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但现在来看,含蓄的他们都能感受并体会到,看来功不唐捐。这大概也符合我当年投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初心。

唯一不足的是带了两个班,有点忙不过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学校没能安排我这个班主任所带班级的课程,对他们只有“育人”,没有“教书”。也因此,管学生工作的年级负责人前几天亲自找到我,希望我再承担班主任工作,我满口答应,只有一个要求:一次只带一个班。

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的事情不能和赚钱的事情相关,否则以我场外搞钱的能力,这就亏大发了。对我来讲,付出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看到了当年一样迷茫、焦虑的自己,自我感觉意义重大,正如上面收到学生们对我的反馈,很是欣慰。

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

zen

我日常读书不过是为了消遣,顺便增长自己有限的智慧——至于财富那是智慧的副产品,没想到所读的书被文艺中年学长写进了他的故事文章《爱不释手的书》里……

学长发表前问我意见,我其实想叫他隐去我的姓名,想想也不是什么不能公开的事情,就算了……

不过分享是我愿意的,反正也不费我什么事。而我自己也正受益于分享。就像上面说的这本书《纳瓦尔宝典》,我是上次分享《穷查理宝典》书摘时,有网友在评论中提到的,我于是找来读了读,顺便分享了一下。

但除了简单文字分享之外,我并不想做太多事情。比如,昨天有朋友邀请我给他的富豪朋友们做某个热点内容的讲座,我直接回复他,抛头露脸的事情我不想做。

《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中的主人公丁元英说: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可能更彻底: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倒不完全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而是渡人先渡己,只渡有缘人。

好东西值得分享,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受益于它,大张旗鼓地宣扬,我更不愿意去做。

我戒酒了

zen

上次去道场禅修下山后,我受朋友的款待,喝了一场大酒。吐完后,我下定决定:从此戒酒。正好接下来就是春节这个喝酒旺季,到现在为止,在各种场合下,我已经成功实现没有喝酒。

为什么要戒酒?

  1. 酒精不利于健康。某顶级期刊上科学家发表研究论文表明,哪怕是喝一滴酒,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我自己的感受是醉后很伤身体元气,我甚至曾经因喝酒摔伤过头部。人到中年,我越发重视健康和安全,那就先把酒精戒掉。
  2. 我已不需要社交饮酒。以前在企业工作,工作性质的应酬,基本上每次都要喝酒,而且也几乎每次都要喝得上头甚至醉倒,而目前教书育人的工作,完全不需要喝酒这个内容。
  3. 还有更多快乐的事情可以代替饮酒。虽然“花开半朵、酒至微醺”本也是一种很美的境界,但是不饮酒,我还可以喝茶、读书、写作,都能让我达到自由快乐的状态。
  4. 尝试自己去戒掉一件事。饮酒虽然还不是我的瘾,但这么多年的习惯,我既然觉得是不太好的一个习惯,我就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艰难去戒掉它,这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个考验。

戒酒后什么感受?

首先是经济上省钱,不需要再花钱买酒了。好的酒很贵,虽然我花费得起,但能省下来也不是坏事。以前喝酒后开车还需要找代驾,如今的代驾费也省了,不喝酒就没有酒驾、醉驾的考虑。

一念消除,万般皆空。无论是独处还是聚会,不用饮酒,就没有了念想。吃饭时很简单,和朋友声明一句:不喝酒,即可,以茶代酒,能理解的理解,不能理解,我也无所谓。

这里引申一下,以前多少有点饮酒的欲望,喝着喝着就喝多,喝多了废话也多,然后消耗自己的精气神。身体主动去摄入酒精,其实是一种妄念,内心想得到它,并且得到它后还想要更多,欲望难以满足,也就没有尽头,进而受欲望反噬,其实得到的是痛苦,且不说酒精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戒酒就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了,不管得与得不到它,让欲望满足还是不满足自己,我主动戒了它,斩断这个联系,断了这个念想,少了它以后,思维更清晰了,世界更清朗了。

以后,有哪件事情、哪个习惯烦到了我,也许我可以试图戒掉它。

我在寺庙“出家”禅修一周的日子

春节前,我去家乡一个寺庙禅修,像出家一样,和寺庙里出家人同住同吃了一周。有些朋友对此很好奇,我便把这段经历回忆记录下来,分享给有缘的朋友。

源起

这寺庙名叫同堂寺,位于我老家某镇中心附近一座名叫天福山的山脚。方丈是我10多年前曾多次拜访过的明源法师,那时他还在另一个更偏僻深山中的寺庙义海寺修行,我当时因人在国外,时间不允许,见他一面就走了。如今我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刚好听说方丈5年前来到新地方开辟道场去了。一番打听便决意去他现在主持的道场小住几日,权当禅修,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新的感悟。去之前,我问方丈,需不需要我带些物资过去,他告诉我不必,寺庙里什么都不缺。后来他和我解释:如来如来,如果你来了,我们就供养你,没有缘分,拉你都拉不过来。

第一天

回到老家第一天,上午在县城办完世俗事务——参加表弟的婚礼,我没和任何人讲,和方丈电话知会他一声,便叫一朋友送我去道场(因我没开车)。县城出发地点距道场路途不远,但临近春节,局部地方堵车很严重。本来半个小时的路途硬生生开了一个小时。快到目的地时离开大马路,绕进寺庙所在地上山的村道,一两分钟就到了山脚进寺庙的泥巴和石子路,望过去便是寺庙的庙宇,和我之前获得的照片情景无异。

同堂寺

一到土路,我便下车步行向寺庙走去,背着我的登山包,活像一个苦行僧。

佛堂里没有人,我走到佛堂右侧,轻喊了一声,发现方丈正在楼上帮我打扫房间,抱着毯子和被子过来。两人二楼上相见,10年后再见,他说我要丰满一些,可能相比10年前,中年的我发福了?出乎我的意料,方丈的容貌看起来和10年前差别不大,甚至看起来面相更和蔼些了,莫非是修行的结果?

安顿好住处,方丈便叫我去佛堂另一侧的会客室喝茶。他用绿茶和红茶一起泡,味道居然不错,挺柔和,我喝了这么多年的茶,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喝法。会客室还有一位年轻人,一问才得知是一位凡姓和尚的儿子,刚从广东打工回来过年,他的情况有点特殊,父亲在此出家,母亲在另一个寺庙出家,他的爷爷跟着他的爸爸也来这里当居士,就当养老了。两个姐姐嫁了,于是他在家也是一个人,方丈叫他索性在寺庙过年算了。

简单聊了几句,他便带我去寺庙周围转转。我看到他“开疆拓土”后的道场边界,包括化身炉(火化塔,寺庙里老人居士多,未雨绸缪以防不时之需),寺庙里老人安葬的地方也规划好了。去山上转转,树林子很幽静,杂草都除干净了。方丈顺便捡了一些柴火下山,快70岁的他哪怕在树林山坡上也健步如飞,我很惊讶他的身体素质。在空地上,他还谈及进寺庙的入口道路改道的事情,之前有人偷寺庙里功德箱的捐款,改完后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我建议他开通二维码功德箱,与时俱进,他说他们已经开通了。

晚餐时间到了。寺庙里自然是素食,僧侣和居士问我是否习惯。其实我很习惯素食,在寺庙里用餐除了素食这个特点,还有两点:食不言,用公筷。吃饭时,方丈接到一个电话,大概是一位妇女的家人得了脑瘤,方丈安慰她说,让病人不要把身上的头想象成自己的头,更不要以为是瘤子,或许会减轻病情。方丈显然起到了一个心理安慰师的作用。

同堂寺

晚上大概6点半左右,便要开始做晚功课。除我这个俗人之外,加上方丈共有4位剃度和尚,三位都年过花甲,第四位和尚年方三十左右,事后我才知道大家叫他小和尚或者小师父——叫方丈为师父,加外两位90岁左右的男居士——一位是我老家的谭姓居士,另一位便是那位凡姓和尚的父亲,寺庙里居士可理解为未剃度的出家人。整个过程大概分为四个部分共一个半小时,前半个小时做准备工作——击鼓、祷告、上香等,接着半个小时开始念经,然后所有人跟着主持人排成一排,围着佛堂各位神座转并作揖,时间持续大概五分钟,最后再念半个小时经文。

说是念经,其实他们是背诵,我听不懂,但听得出来应该是不同的经文,绝非乱念。我不是佛教徒,站在他们后面观摩学习。佛堂内左右各有两块匾:入门左边是“因缘”和“静心”,右边是“舍得”,以及一个大大的“佛”字。无所事事的我,看着偌大佛堂墙壁上这些字眼,思绪万千。全过程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晚功课完毕,很快便擂鼓,意思该休息了。我也只好去休息,8点左右就要睡觉,我都不敢想象。洗漱各种磨蹭,10点左右上床睡觉。睡觉的房间没有空调,更没有暖气,有点冷,但我很快习惯。被子够厚,床垫有点硬。和城市不一样,寺庙的夜晚异常寂静。最麻烦的是没有卫生间,整个二楼的房间都没有卫生间——说是佛像在一楼,楼上不得有卫生间。解决办法是给了一个小桶。没有卫生间自然没有热水,方丈让我从会客室提了一壶热水上来使用。

第二天

第二天早上,5点多便敲钟提醒人们要开始早功课,和晚上差不多,但多了一道一年轻的小和尚给佛像敬饭(其实就一小碗白面条)的程序。站在佛堂中自然是很冷。我又观摩了一次,完毕以后6点多了,天色渐亮,冻得我继续上床回笼觉……

到7点左右,方丈到我房门前轻声说:谭博士,吃早餐了。我一阵不好意思,应了一声后,匆忙洗漱去吃早饭。早餐很简单,素面条,加一点头一天晚上的剩菜。

同堂寺

白天我没有什么事情,其他和尚却不见了,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去山上干活去了。我和那位凡姓和尚的儿子聊天了一会,聊他父亲、母亲出家的事情,接着他要下山去见朋友去了。寺庙有一位文姓女居士,退休后经常在这里当义工,帮着寺庙做饭。她在会客室和我聊天中,提及新方丈来了后的好处:新方丈来后,他们山下的人愿意来,之前的方丈太严厉,他们不愿意来寺庙帮忙。

11点半左右,午餐准时开饭。吃完和凡姓和尚聊了几句,他提及出家人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也正常,而不是现在的出家人一定还要吃过去不必要的苦,比如下山出差学习不得坐车,一定要走路几百公里。

天冷,午休时间最适宜的事情是午休,我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来到会客房小坐,喝茶、看书,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很快便到了晚餐时间,然后是做晚功课,和头一天没有什么两样。晚功课后,方丈和我到会客室喝茶聊天,聊到了一些琐事,一直快到10点钟。

第三天

昨天晚上睡得晚,早上5点钟寺庙里钟声响起来,钟声之后是击鼓声。虽然被钟声叫醒,想起昨天早功课时佛堂里的寒冷,我这次决意不起来了,就躺在床上继续睡吧,反正我不是和尚,只是一个临时过客,方丈也不会说我什么。在念经声中迷糊睡着。还做了一些梦,忽然听到有人叫:谭博士。我醒来,看时间要吃饭了。去洗漱还没有完毕,这时又听到方丈叫我:谭博士,吃饭了。我应声马上下来。去早饭时,去得有点晚,因为他们帮我把饭都盛好放桌子上了,我有点过意不去。经过这次赖床不参加早课,我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想睡也睡不好,以后还是继续早起做早功课吧。

同堂寺

上午,有人来安装节日灯笼。我和方丈在会客室聊了一会儿,便去寺庙周围散步转转。回来后又和一位吕姓和尚聊天,聊到寺庙里那位年轻的小和尚的情况。这小和尚和他在俗家的儿子为同村同学,小和尚因计划生育在娘胎里打了堕胎针的原因,生下后有点健康问题,智商有点问题,无法过正常人结婚生子的日子,但经他介绍来出家后很好,整个人都变好一些了。又谈及他自己出家的原因,他说就是喜欢自由,不喜欢俗家琐事。他即使是出家前,和妻子也没有什么矛盾。他年轻时盖寺庙里就有将来出家的念头。后来中年就吃素持戒了。要不是他兄长无法生孩子传宗按代,他都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到了老年后,他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就决心出家了。他还和其他人有点不一样,坚持过午不食。

因为快要过年了,山下的居士和信徒们有人过来看望方丈他们,主要是来送些钱和物给方丈,方丈叫我帮忙写些收据——有些信士委托送钱来需要收据,方丈说我写字又快又好,帮了他大忙。

方丈叫安装灯笼的老板过来喝茶,我和他也聊得投机。原来他就是山下镇上的一个卖钢材的老板,姓何,我便称他为何老板。得知何老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小段时间后待业在家,我便邀请他儿子上山聊聊,他却邀请我去他山下的家里坐。我午饭后见他的灯笼马上完工,连忙到文居士的卫生间洗澡,热水量足又热,好舒服,我终于在寺庙洗澡了。也没有时间午休了,一身清爽地就着何老板的车子下山,去他家坐坐,和他儿子聊聊天,兴许能帮他儿子,下山也是修行——这也是我在寺庙一周里唯一一次下山。

去何老板家聊了2小时左右,4点左右让何老板儿子小何开车送我回寺庙。路上在临近寺庙的村道上见一和尚在吃力地推摩托车,一看是吕和尚,他去山下取快递时车坏了,我便帮忙他推回寺庙,同时让小何开车调头去帮取快递。吕和尚很高兴我帮了他忙,连忙说“阿弥佗佛”,说要自己回去修摩托。

回来不一会儿就晚餐了。饭后我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洗,突然想起何老板的女儿的工作事情,便电话何老板,给他女儿的职业规划出主意,也许能让她赚更多的钱,何老板听到我的建议很高兴。

晚功课时,方丈没有参加,原因未知,可能在处理其它事务。晚功课完毕,几个人在会客房聊天一会儿,还是吕和尚,谈及他出家之前的趣事,讲他上世纪90年代出租摩托车赚钱的事情,以及他出家的具体细节原因。睡觉前洗漱,我居然发现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没有晾,于是又赶紧去寒风冷冽的走廊上晾好衣服。

第四天

第四日早上,想起头天早功课的事情,我便不和自己做斗争了,很自觉地去参加早功课。我依然听不懂他们念经,利用这静站的时间,我一遍遍默念《心经》,并且慢慢体悟经文的内涵。今天刚好是南方小年,早餐有点特别,吃的是汤圆。吃完早餐,我照旧来到会客室喝茶烤火,发现了头一天见到的何老板,原来他来安装烤火桌,之前的木制桌子太小了,他赠送了一个更大的不锈钢桌子,配合原来的电炉子,烤起火来更方便了。

就着新烤火桌,方丈和小和尚、吕和尚都来陪何老板喝茶聊天。小和尚有手机难题想找我解决。原来他有一个U盘,上面有很多讲佛法的视频,他一直想在手机上观看学习这些视频,但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刚开始用我带的电脑连上他的U盘和手机,将视频复制到他手机上,后来发现他还有不同接口的转接头,可直接把U盘插到手机上观看,小和尚觉得我能力很强。方丈见状,便叫我帮他将他手机铃声设置成阿弥佗佛的念佛声,这个对我来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午餐前,我在饭厅里看着斜在墙角上的关于寺庙的历史介绍牌匾,方丈走过来告诉我说不必看,那些介绍都是乱说,完全没有根据事实,的确那些起源介绍有些离谱,大概是为寺庙的历史起源增加神话色彩吧。午饭时,方丈给那位年长的90岁谭居士夹菜,大概中一个豆腐制品,谭居士牙口很不好,以为这菜很硬不太想要,他随口说:这个看起来倒挺好,像一个鸡腿。这时,吕和尚便笑答:“不能乱说,这是妄念。”谭居士听后没有说啥,继续小声不停地念:阿弥佗佛。从谭居士整天不停口念佛号一事中可推断,此寺庙里的佛教应该为净土宗。

天气不太好,下着小雨。下午继续在会客室烤火聊天,方丈和我聊到了吃素的事情。他讲从前有个老人问他俗家为什么要吃素?方丈说吃素除了不杀生外,本身很健康,哪怕是从洗菜、切菜、炒菜、清洗厨房来说,它也是最简单省事的,这比吃肉那么油腻要简单得多,我一听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符合我的极简生活原则。回想起来我来寺庙一直吃素,没有觉得完全吃素有什么不好,甚至自己脸上的皮肤比不吃素之前好多了——当然这也是有早睡早起休息好的贡献。我心里默默起了以后偏向吃素的念头。

同堂寺

晚上,照例饭后做晚功课。今天是方丈主持晚功课,寒冷的天气里,和其他和尚和居士不一样,他帽子都不戴。晚功课也依然是那些内容,对此我早已不陌生,我依然复习我心中的《心经》,又或者在脑海里回忆起往事,无限思绪在心头,念头多到一念未平,一念又起,转瞬即逝。功课完毕,方丈看着我和蔼地说:又是一天。我也回答:是啊。又是一天过去了,无论好坏。

时间不过8点,睡觉实在有些早,我便去会客室坐一会儿。不一会儿,方丈和小和尚还有吕姓和尚也过来烤火。这次方丈和我说起寺庙法器的事情,他想让我帮他找找网上有无更好的价格:他想为寺庙添加一个铜钟,和一个大牛皮鼓。这事情对我来讲在行,毕竟我原先在大型企业工作过几年。我便先从网上店铺找了几家,充当采购员一一电话联系,询问价格、型号、材质、尺寸,交货方式等等,并且加了微信,让他们发送了一些资料过来,包括铜钟的声音视频,以便方丈和和尚们试听音质。货比三家,我帮忙办这件事情的方式,方丈很满意,他甚至说:“你要是早来就更好了。”可能是他之前从江西采购的铜质菩萨价格高了些。佛门深似海,与佛门相关的商海亦不例外。

第五天

按文居士的计划,第五日要在寺庙里制作豆腐。山下俗家有些人家也想趁寺庙做豆腐的机会做一些豆腐,因此这一天会比较忙。我来这里白吃白喝几天了,便抱着参与体验的心态说,我要帮忙参与做豆腐,并为午餐做几个菜——大厨文居士毕竟会很忙。寺庙里有专门的磨豆机、大锅柴火灶、传统手工做豆腐的工具等一应俱全,山下来了几个年长的妇女一起帮忙。大家分工明确,简直像流水线一样,每年都这样按传统手艺制作豆腐,为春节做准备。

需要我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把煮熟的豆腐浆通过纱布过滤掉豆腐渣——在最后的关头需要用力揉挤,他们老年人手力不够。我也趁机喝了豆浆和豆腐脑,最正宗的味道。吃豆腐脑的时候,有和尚问:有无敬贡菩萨?我才知道在寺庙里,任何东西吃之前都要敬贡菩萨,好在文居士说已经敬过了——她们也不是第一次在寺庙做事情了。

同堂寺

快到中午时,我要兑现我的承诺了,为午餐炒菜。菜品不少,我和文居士说,所有纯蔬菜类的菜我来炒,其它半成品的菜让她来炒。我以为像在家里炒菜那样,但是文居士还是在一旁指导,她说素菜的菜油还是要多放一点:油多不坏菜,但盐不要多放,少放了还可以加。核心:放一点点水煮熟!她告诉我,要做得软一些,因为两名90岁的老居士没有牙口,咬不动……饭后我笑着说:不知道我炒的菜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吕和尚说我炒的菜不错,他今天都多吃了一点米饭。凡姓和尚则说,不管菜的味道好与不好,他都吃一样多。出乎我意料,我炒的几个菜都光盘了。看得出来,我炒的菜不难吃。

按传统节气,今天是立春之日。碰巧前一日,我私下告诉了我老家的表弟,让他过来寺庙一下,因为20年前他就和方丈在之前的一个道场待过一阵子,改善了他年少轻狂的脾气,当年就是他带我认识方丈的。表弟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如约而至。午餐完毕,方丈带我们一起在会客室喝茶聊天,回忆起那些往事。闲谈中,方丈提到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居士,他辞职中学教师后也负责一个寺庙,但似乎修行得不容易,因为他甚至还要和方丈借了一点点钱,到现在都没有还清。我才发现,道场中亦有俗家一样的朋友之间借贷行为。

方丈又聊起前几天说到的法器采购的事情,我趁机说把铜钟的方案定下来。我把每个钟的声音视频定一个编号,让方丈、吕和尚、表弟只凭钟的声音来给每个钟打分,就像老师批卷时不看姓名一样,相当于双盲测试音质,避免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如此客观的评价结果出来后,大家选出了音质最佳的铜钟,1.2米口径,1.6米高,黄铜材质,1400斤左右,价钱不到5万元,方丈很满意,到时再和供应商砍砍价,应该就基本定了。牛皮鼓不过几千块钱,影响不大。

定好铜钟方案后,像上次带我一样,方丈领着表弟,我们作陪同去寺庙周边转转,他介绍寺庙的一些规划和过往历史,我们提出一些建议给他参考,希望他把这个道场建设得更好,表弟是个有经验的建设施工员。

回来后,吕和尚问方丈,4点25分的立春时刻,要不要放一挂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方丈说可以放一挂普通的鞭炮。看得出来,寺庙里很在乎这些仪式,也许这就是所谈的恭敬之心吧。

文居士今天制作豆腐忙得累坏了,也来到会客室烤火休息,聊天中,居然得知她之前提到她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和我是同班高中同学,并且是我们的英语课代表,当即和我这同学电话聊天,我开玩笑地说,当年就是她当英语课代表,为我后来在国外几年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我想起方丈的二女儿,其实也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而我和他的儿子关系也不错。对于这些巧合,我联想到佛堂里的“因缘”二字。

晚功课后,方丈又一次感慨:又是一天。之后便和我在会客室聊天,这次他主要和我谈了三件事。

  • 第一件事,是以现在两位90岁的老人在这里当居士的事例,希望将来在寺庙建立一个给山下老人出家养老的小型康养计划,因为他看到有些老人在家的老年孤苦情景,这是一个大的社会现象。
  • 第二件事,他想让我和他的儿子为我们当地谭氏宗亲会号召筹集捐款资金,继续鼓励谭氏年轻人努力读书,重点奖励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们。
  • 第三件事和第二件事有点关系,他让我传达他的几个想法给他儿子,除了上面说的第二件事,还让我告诉他儿子:第一要行善,第二才是经商赚钱。

我对方丈的格局肃然起敬,出家和居家,佛教和科教,法师和教师,他虽在佛门,也为山下的世俗社会分担责任。

第六天

很快就到了第六天了。早功课时,依然感受到异常寒冷,夜里可能下过小雪。佛堂内外的气温只有几度而已。我感叹两位90岁的老居士都坚持早功课,我这中年大叔就更没有理由不坚持了。

早饭后,我去寺庙前方的空地上走了走,发现空地上的旗杆上的音箱暗藏玄机,原来这玩意是一个带太阳能板的播放机,插着一块SD卡,便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地弘法广播,时代进步了,弘法的手段也更科技了。

同堂寺

上午我以为会很清静。起初,小和尚过来找我,让我帮他修好DVD机。寺庙里有一台电视机,还有一个DVD机,但他不知道怎么搞好使用。我看了看,估计是视频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他搞不懂。于是连接试了一下,这老式康佳电视的接口真多,我按照各颜色来接好,就是没有反应。我怀疑是连接的三色线老化出了问题,便叫小和尚下山去镇上买一根过来,我估计这玩意也不过10元左右,便告诉他如何去买,以免上当。

下山前,小和尚说他有一辆摩托车,问我要不要一起下山,我回答说:我无事需要下山。我本来就是道场要清静的,无事不下山。不一会儿,他买了一根崭新的线来了,我又估摸着接了一下,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光盘里讲法视频和声音,小和尚和方丈都很高兴,他们搞不定的事情似乎我都帮他们搞好了。

虽然我没有下山,但我其实有点事情需要下山:取点现金捐赠给那口铜钟。不过这难不倒我,我把钱转给前几日认识的何老板,让他抽空来寺庙一趟。于是,何老板来了,他说正好想找我来聊天。聊天中,我才知道,这位70后大哥也不简单,出身寒苦,居然是90年代的大专生,命运造化,辞去了当年的教师工作,做起了小老板,如今也实现了小康生活,只为儿女的未来担忧。他想让我未来为他儿子在广东这边的发展引引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是一个不错的人,我内心愿意尽我能力帮他。

紧接着,凡姓和尚的孩子们来了,因为过年了,他在俗家3个孩子,包括我第一天来见到的儿子,过来看望他们的父亲和爷爷。事后的餐时分,我问凡姓和尚,今天孩子们来看望他,是不是要高兴一些?他答道:都是一样。和头一天他说不管饭菜味道好坏,都一样吃的态度一样。

午休后,来到会客室喝茶烤火。发现有一个穿着警服的人,还有另一位中年男性。我起初以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需要民警过来,又或者是节前节后,民警来日常治安巡逻。聊了一会儿才从这位耿直的民警那里得知,原来他帮寺庙建庙宇的时候,帮寺庙做一些事情,有些运输费没有拿,到年底来了来找方丈清账。方丈说他早就准备好了这几千块钱运输费,拿着一沓现金给了民警。方丈介绍了我的信息,民警似乎对我有点兴趣。多聊了几句发现,我们年龄一样,我在县城当警察的同学他也认识,他给了我同学一个电话,大家寒暄了几句。我再一次感叹“因缘”二字,一切事情似乎都有因缘。

第六天后的次日,也就是第七日,按计划我要下山了,因为和隔壁市的一个朋友有约,要去他那里聚会一下。正好我的发小打电话过来,他之前有一宗涉及人命的交通事故需要去那个地方处理,那边司法机关对他不予起诉的处理结果免除了他的刑事责任。我便电话了发小,让他到时来寺庙接我下山。

想到第二天就要下山,我倒有一点不舍来了。这日的晚功课也似乎格外珍惜。晚功课后,方丈、吕和尚和我在会客室喝茶,方丈本打算和居士理事会报备商量一下法器采购的事情,可惜负责人一直没有回电话。无事之余,方丈和吕和尚因看别人发来的微信祝福、红包、节日短视频,一时间刷起短视频来了,社交媒体无孔不入……快到10点睡觉前,小和尚来我房间敲门找我,说要把佛堂里SD卡上的佛乐保存到他的U盘里,有个备份。我说时间不早了,第二天再说。

第七天

一觉睡到第二天早功课,我也珍惜这次禅修的最后一次早功课,一个小时的静站一点也不觉得漫长。默念了《心经》后,脑海里又浮现出许多想法,在这时光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大概这就是明心见性吧。

早餐完毕,来到会客室,已经有一位男性长者来看望方丈。闲聊中,来访者觉得万事皆是命中注定,方丈则劝诫他要节欲,毕竟他60多岁了,同时:要多放生,不要杀生,多吃素,就算要吃肉,只去市场上买些现成的,并且吃的时候不要心生欢喜,只有这样才有福报,改善自己下辈子甚至今生的命运。期间还聊到饮食中的葱和蒜,方丈说不要吃这些东西,会激发情欲,说他之前在上个道场中养的猫就是这样子,吃了容易发情。然后又说到不要杀生,他说寺庙里有老鼠,他却不养猫去吃老鼠,他认为寺庙里反正物资足够,老鼠也是一条生命,让它吃就是了,不过他和老鼠打了招呼:吃可以,就是不得乱拉……

客人走后,按之前的计划,今天要落实法器采购的定金支付事宜。和温州那边的供应商联系好细节并书面写下来,双方确认后,我让方丈用手机支付了定金。看得出来,寺庙的资金也不多了,方丈手机里还有几千块钱,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账户上的钱也不多了。但是他总是不担心,不下山化缘,也不主动募捐,更不兜售香火等,全然没有我们一般人的焦虑心,他说他只需用心护法弘法就是,财和物自然会来。

文居士的家在山下,是本地人,她和我说过,方丈刚来这个道场时,山下的人怕他像上任方丈一样毫不作为,担心他只占地盘不建寺庙,没想到不到一年不到的光景,便大兴土木,扩建寺庙,于是支持新方丈和寺庙的人越来越多。确定法器采购好这件事后,方丈说,他发现我做事情很有方法,细心严谨负责,以后还望我多帮忙寺庙这些事情,因为他还有更多的法器需要采购,我答应他,让他放心。

同堂寺

过了一会儿,会客室来了好几位男性,以及90岁的谭居士。原来他的晚辈们过来看他,准确地说,是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子都来看他来了——毕竟马上要过春节了,这是典型的四世同堂。按传统习俗,他家和我家完全是同一个祠堂,我的字辈和谭居士儿子的字辈一样——“龙”字辈,于是,我叫谭居士的儿子大哥,他的孙子和曾孙自然分别叫我“叔叔”和“爷爷”。谭居士年轻时吃过很多苦,集体时期为人民公社做过很多奉献,却没有得到认可和报酬,他现在都放不下这件事情,对方丈和我都念叨了好几次,他还问我作为一个党员有没有资格向上面反映。我告诉他:不必在乎,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他都90岁了,没有证人和证据,这事反映上去也没有结果,世上哪有绝对公平,还有更多不公平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何况老天爷不也给赐予你这个好人健康长寿了吗?

方丈则有更多的事情和谭居士的家人们讲,一方面是关于谭居士现在寺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关于的后事,毕竟他都90岁了。方丈觉得出家人后事宜在寺庙举行,不必再杀生和哭哭啼啼的。方丈说,人到临终时,后人们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哭哭啼啼,这样做都影响灵魂升天,就像人要上车,你非要拉住他,耽误上车后,就只能走路了。但谭居士的家人们自然还要考虑到世俗的传统,免得被乡亲们说三道四。因此,关于这个讨论一时无结果。

直到中饭时分,原计划上午赶过来吃午饭的的发小才到,原来他来的路上一直堵车。按之前我吩咐他的,他在寺庙上了几柱香,算是为他自己之前交通事故涉及的生命祈祷吧,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一直以来没有敬畏恭敬之心,才会导致人生诸多不顺的大事情。对佛像有敬畏之心,更要对世间万物有敬畏之心,才会筑牢自己的底线——也就是佛家所谓的福德,不至于犯大错,与其说他敬的是佛,不如说他敬的是他自己,佛在心中。发小的家人可能觉得家里房子风水有瑕疵,我倒觉得最好的风水就是自己的为人,好的心态才是一切的根本。

我午休片刻后,打包好我的行李,帮小和尚把佛堂里SD卡上的音乐文件转到他的U盘里。环视住了几天的房间后,把我上次下山时买的但未拆封的洗发水送给小和尚,他接住没有说话。许多天后,我才反应过来,和尚是没有头发的。

我下山需要坐另外一部车,发小的小伙伴开着车过来接我们。于是,我和晚上将聚会见面的朋友电话沟通了一下,便该下山了。

一切皆温暖

离别前,方丈和吕和尚都来车子前送别我,我和他们俩分别握了握手道别,虽然他们都是年过花甲的和尚,但我和我的发小都明显感觉到他俩的手掌比我们的温暖得多。

同堂寺

最后回答大家好奇的一个问题:中年老谭会不会出家?

答案:不会。

我不是佛教徒。道家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儒家是人与社会,佛(释)家是人与自己,我以前在欧洲的时候和天主教的神父关系也很好,和伊斯兰教的伊拉克同事关系也不错,这些我都有兴趣去接触了解,但不代表我是某个教派的信徒。我之所以去道场禅修,主要是想近距离体验观察他们的生活,吸收他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做事心态中我认为好的部分,为我所用。

佛门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清闲和清静,只不过是相对清静,心不静,到哪儿都不静。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而最好的修行的道场就是每个人当下所处的环境,这就是所谓的“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我愿意在世俗的道场中为社会做贡献,成就自己。

佛门方丈的手掌很温暖,我觉得世俗的人间同样温暖。

香港银行开户经验

money

早在疫情期间,我就一直想去香港的银行开户,直到上个月末终于下定决心,利用假期空余时间肉身去香港,办理香港银行卡(感谢博友的经验)。

按我香港朋友的建议,我早上6点从家出发经广州南站高铁到深圳北,再转地铁到福田口岸,入境香港后(记得拿入境香港小票)转乘香港地铁,两站后到达稍偏远的北区粉岭站(花费27港币),朋友正好在地铁出口等着我,一路聊天10多分钟后,大约9点多就到达了银行网点“聯和墟”。

目的地隔街相望有两家银行(都是香港的发钞银行),一家是外资香港汇丰银行,另一家是中资香港中国银行。我们首先进入汇丰银行,取了号立马就被叫到,工作人员和我站立在大厅里,他问了我一些问题,看了我的内地身份证(我也带了护照)、港澳通行证和入境小票、内地手机号,一边帮着我操作我预先安装好的汇丰银行APP(银行网点有免费的WiFi),很快就把账号开通了,并立即给了我实体银行卡和初始密码信封,我拿着卡就在银行内部的ATM机上存了1000港币(可以在福田口岸处换港币),成功激活了账号,并修改初始密码。

接着走入斜对角的中国银行,取了号后大厅工作人员叫我用中国银行香港APP扫描一个二维码,一边预先把开户信息填好,一边等待叫号。大约等了半小时,我被叫去开户。工作人员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主要是开户目的和个人信息,我说了未来想投资港股以及可能会来香港工作(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存在),并出示了我的内地银行信用卡对账单(预先自行打印好)以证明我的居住地址——因为银行需要这个地址邮寄我的实体银行卡,很快也把我的账户开通了,虽然没有当场给实体卡(20天后我收到了香港寄过来的平信邮件,内含实体卡),我拿着打印出来的信息,直接在ATM机存钱,我也存了1000港币激活账户。

此时还不到上午11点,便以非预约方式(我尝试过网上预约,但无法预约)完成了两家实体银行账户的开户过程(两家银行卡都无年费和最低存款要求),可以说是非常快捷,这里的关键技巧便是来到了这个并非闹市区不太热门的网点,我来的这个工作日上午,几乎没有开户的新人客户。

在中国银行等待的过程中,我利用网点的WiFi在预先安装好的ZA Bank众安银行APP上申请了我的众安虚拟银行卡(建议使用我的推荐码:A3G4D8,有额外奖励),过程也很顺利。3天后,众安通知我申请成功。我在APP中支付了25港币邮费申请实体卡,几天后我内地的住址收到了众安邮寄的VISA实体卡。

以上两家香港银行账户实体卡都支持银联,像中国银行香港有专门的BOC PAY的APP,支持云闪付支付,可以在内地直接扫码和被扫码消费,花费港币支付人民币,且没有额外手续费,还是很方便的(比如国内失信人员无法使用内地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支付的时候可以选用香港卡的银联系统……)。

虽然境外银行账号对于大部分人似乎没有用,但我觉得有比没有好。我其实有英国和比利时的银行账户,借记卡和信用卡都在使用,但它们离我物理距离太远,万一有需要去银行柜台办事,十分不方便,香港作为离大陆尤其是广东如此近的地方,来往非常方便,而香港这个金融之都,在可见的将来,依然可以作为一个金融自由港,将资金配置一些在香港会拥有比较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操作空间,在此按下不表。

VCard虚拟银行卡支持转账到PayPal

春节期间一直没有来得及告诉大家,VCard官方年前告诉我,他们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支持向PayPal转账:

通过VCard转账到PayPal,您可以无需繁琐的步骤,将款项直接转入您的PayPal账户。我们引以自豪地成为全球首家提供此功能的金融平台,并且VCard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确保您的资金和信息始终受到最完善的保护。您可以在VCard平台上享受到独特的、安全的支付和转账功能。无论您是在进行跨境支付、在线购物还是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业务交易,VCard转账到PayPal都将成为您不可或缺的工具。

也就是说,将加密货币换成USDT充值到VCard里后,转换成USD等外币,再将其充值到PayPal账户里,至于PayPal使用,就和以往完全一样,变相将加密资产变成了美元等外币到PayPal里使用,并且也不受外汇管制影响,因为它不是人民币直接到外币。

这个功能对于那些重度PayPal使用者,且没有美元充值渠道的朋友会比较友好,毕竟PayPal的使用场景本身是非常广泛(Coinbase交易所最近支持使用PayPal购买加密资产)。具体而言,此新功能可应用于以下大额场景:供应商付款,广告费支付,海外物流费用支付,海外员工工资,交易平台提现,以及小额场景:APP市场推广激励,小额奖励金返现,KOL推广费,直销CPS分佣

我本人对这个功能没有需求,但是乐于看到VCard在努力开发产品功能,和知名权威支付公司PayPal达成战略合作,越来越丰富虚拟加密信用卡这类银行卡产品功能,也希望它们越做越好,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直接更新APP,就可以看到出现了“转账到PayPal账户”的选项,并且看到更多转账平台也在待开通名单中。解锁这个功能的费用是50 USDT,每次转账手续费: 3%/笔+3USD/笔,它也更像是面向企业客户:支持批量分发, 支持API对接, 最快实时到账。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申请VCard银行卡并开启转账到PayPal账户功能,实现将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资产换成美元并充值到PayPal里使用的目的。

VCard注册安装推荐链接(邀请码110316):https://webapp.51vcard.com/#InviteRegisterPage?inviteCode=110316

物以稀为贵,广东潭岭天湖寻雪记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的省份,大概与雪的缘分最浅。许多上年纪的广东人也许一生都没有亲自见过下雪。

女儿一岁前在英国见过雪,后来回国定居广东后几年再也没有见过雪,所以一直想看雪。孩子妈提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在广东看雪?

在一个最不可能下雪的地方寻找雪的足迹。这事有难度,也显得更有挑战的味道。

于是,她天天关注天气,终于得知2023年末2024年初的第二次寒潮来袭,也就是1月22日左右,全国范围内大降温,广州佛山地区都接近零度。

从平面空间上来讲,广东省粤北地区(清远、韶关)接近湖南,属于广东最靠北的地区,温度比广州佛山要低几度,下雪的可能性最高。

从竖直空间上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理论上至少要低6度,上述地区的高海拔山区,下雪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如果局部地区的水汽湿度变大,更有利于下雪。

选来选去,我们选择了离我们较近的清远连州市的潭岭天湖。

这个号称广东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天湖(其实是水库),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光海拔高度就决定它的温度比山下低4度左右,寒潮来临时,完全可达到零度以下。

再加上面积宽广的湖水造成局部大量水汽,构成下雪的好条件。网上搜到的信息说,潭岭天湖几乎每年都会下雪,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1月22日早打电话给潭岭天湖的民宿老板,他说头天晚上已经开始下小雪了,去山上的路面还没有结冰。话不多说,简单带上行李全家就开车去潭岭天湖。从佛山去潭岭天湖全程有300公里。车程在三个半小时左右。

路上出现小插曲,车子还没到清远市区,胎压报警,服务区停下来问清远某修配厂的老板朋友,他建议我充点气,开到他厂里看看。后来发现真的扎胎了,他们帮我补好胎,我则带全家刚好吃完午饭,再拿了他两个椰子酒后继续往潭岭天湖赶路。

终于下了高速公路,开始沿着山路往潭岭天湖民宿开去,开到一半左右出现一个三岔路口,交警挡住进山的路,说上面的路面结冰不让通行,除非潭岭天湖山上村民的车子才可以进,外人就只能步行进入潭岭天湖,可是进山还有6公里路,有点难度。

我把车停在路边,打电话给民宿老板,没想到他很爽快地说他开车下到交警拦路处接我们。我确实没想到越往山上走,地面的雪花越来越多,前方真的有遇到打滑开不上去抛锚的车子。

好在民宿老板不愧是经验老手,开着他的手动挡不断慢慢蛇形走位,居然顺利地开到了目的地。我庆幸没有自己开车上来,安全上山后我松了口气,一路波折。

潭岭天湖-民宿

放好行李,孩子们出来玩雪,尤其兴奋,这山上的小村街,竟然有一种欧洲小镇过圣诞的氛围感。

细细的雪花从灰色天空飘落下来,没有植被的地方都披上了白衫一样的雪花,湖面上看起来热气腾腾,湖中白色小岛的寒冷被这温馨的气氛所包围。山湖一色,银装素裹。再加上时而猛烈的山风吹来,有一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错觉。

潭岭天湖-雪景

潭岭天湖基本上没有开发,属于原生态,游客们来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看雪。在湖边散步的时候,一对来自广州的中老年夫妇叫我帮他们拍合照,拍完合照还要我拍女主人的单人照——她说她先生不会拍照,甚至为了拍照显瘦脱下外套只剩秋衣,丝毫不惧寒冷。一问,原来这是她人生第一次见到下雪,难怪如此兴奋,她告诉我,她要马上发朋友圈……

全世界各地的雪,我见过不少,2008年还深受湖南雪灾的困扰。但是亲自感受这广东的雪,我还是有点感慨:不是哈尔滨去不起,而是广东的雪更具性价比,毕竟很多广东人也不知道广东也能看到雪景,物以稀为贵。趁此机会,和孩子们打了打雪仗,然后再去湖边转了转,虽然很冷,但这是很独特的体验。

再后来,让民宿老板夫妇准备了清远鸡为主的清汤火锅做为晚餐。落地窗外漂着雪花,地上厚厚的雪花,一家人围着吃火锅,热气腾腾把窗户玻璃都雾化了。孩子们更是离谱,直接端着碗在雪地里享受美食,体验这“冰与火之锅”的新奇感觉。

玩好吃饱,就钻进民宿的被窝里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才发现空调停了,靠外面的卫生间的水笼头都冻住了。老板来检查说,原来晚上跳闸停电了,导致热水停了,水管里的水于是冻住了。我们睡得太香了,居然不知道停电了。

第二天的雪还没有停,积雪更厚了,带着孩子在湖区周边玩了一上午后,我倒开始担心了,下山的路彻底冻住了。我让老板打听一下,山下我停车的地方路面有没有冻住?老板的情报告诉我,交警封路处以下的地方没有冻住,可以开车通行,他还说:如果那个地方都冻住,那山上还了得?

潭岭天湖-雪淞

有了老板的山下情报,我们一家人决定步行6公里下山,就当雪地徒步。慢慢悠悠地一路走下来,一边赏雪、玩冰挂,女儿还往我的保温杯里装了一些雪,她要看看到家后雪是不是还没有化。

山上山下两重天,从潭岭天湖往下走了3.6公里左右的山路后,水泥路面基本上没有雪了——政府的清雪车也往山上赶去,也就意味确实可以开车了。2个小时左右完成了6公里的步行,我的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车田野生温泉

一家人钻进车里,根据拦路交警提供的信息,一路崎岖找到山下一个叫车田温泉的野生温泉。高山峡谷中,泡在高达40多度的天然温泉里,天空飘着小小的雪花,远处高山上小瀑布飞流直下,虽然是没有开发的温泉,但野趣十足,此情景下的体验以前从未享受过。一直泡到大脑眩晕全身乏力,只得从温泉里出来,为本次广东寻雪之旅画上完满的句号。

相关文章

使用纯文本发布日志

之前谈到博客日志中需要图片,但是我内心其实是希望达到纯文本状态。

基本上每次写日志我都是打开Notepad++文本编辑器,使用Markdown语法编写,以前学生年代哪怕写毕业论文和演示文稿,我都是用LaTeX完成。

包括一些流行的电视剧,我一般不愿意观看,而是选择阅读原剧文字作品,细腻的纯文字更能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场景,我感觉收获更大。

也许纯文本没有图片、播客和视频那样的表现张力,受众读者也喜欢富媒体,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纯文本,它有几个好处:

  • 纯文本内容体积可以做到极小,容易保存、备份、检索和迁移。
  • 编写和阅读纯文本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对软件没有依赖,更不存在版本问题。
  • 因为纯文本简单,哪怕编写时也稳定不易丢失,不像Word软件那样面临断电故障时的文件丢失问题。
  • 纯文本本身是极简主义者的表现形式,不再考虑配图和视频,去除干扰,提高生产力。

除了游记带风景和一些特殊事情需要图片和视频佐证(有时候确实有一图胜千言的情况),像博客日志这种场景——就像远古时代写日记一般也只有纯文字,我觉得绝大数情况下可以应用纯文本模式——排版由主题文件自动执行。

因此,我以后尽可能使用纯文本模式发布博客日志。

两件温暖的小事情

一、捐助

每个月22号左右,我的微信支付会收到一笔50元的款项,由于不知道付款方是谁,于是我知道这是一位对我小学母校献爱心的网友。TA像发工资一样,每个月的这个日子左右捐助一笔善款,事虽小,情义大。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其实这个爱心小公益项目现在很少收到捐助了,不过里面的余款也足够继续运行下去几期活动。这笔小善款很感动我,我并不认识这位网友,对方却一直坚持捐助,我也按步就班地将它记载在明细表上。

这份小小的爱心已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至少温暖到了我。

二、赠送

本博客网站一直使用WordPress搭建,也就需要主机空间。很多年前,就转到了戈戈主机上,运行一直良好。但是初始空间只有2G,虽然我很少上传图片,但用着用着还是慢慢不够用了。之前曾经请求戈戈老板给我增大了一点流量,免费扩到了40G。

但是最近是存储空间2G变得不够用,无奈只好又一次求助戈戈主机:

亲爱的戈戈老板:

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以前我博客的图片都是用第三方的免费服务,但是,1 国内访问起来不太顺利;2 将来有可能会消失。所以最近一年开始在自己的主机空间上上传图片了,可是这样做,主机空间就越来越变得不够用了,虽然我很少上传图片,也不使用高清图片。

但这个年代还是需要有些图片(尤其是户外活动的照片),所以我想请求老板,能否赞助一些空间,比如到10G(可见的将来应该够用),如果老板实在觉得为难,酌情增加一点费用,也可以商量。

再次感谢这么多年的支持与厚爱!

土木坛子

戈戈主机好一阵没有回信,我以为成年人的不回复,实质上就是婉拒了。

没想到三天之后,收到对方回信:

好了

标点符号都没有,如此干脆爽快。

感谢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2023年我的写作收入

有朋友好奇,我常在土木坛子博客网站上更新,也没见到广告(微信公众号上会有自动广告),到底有没有收入?土木坛子网站上以前有投放AdSense广告,曾经收入也超过6位数,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因为AdSene广告规则有点多,我受不了它对我写作的干扰,于是就撤掉了。但是即使这样,我在网站上写作还是能给我带来一点收入。

以过去的2023年来讲,我大概发布了50篇博文,从这些写作中得到了以下收入。

  • 个人网站本身有一条主机推荐链接:212元佣金。
  • 不同平台上给各种银行卡的推荐链接:1655美元佣金,合人民币11833元左右。
  • 文章复制到微信公众号上的广告收入:401元(打赏的收入有几百块,就不统计了)。
  • 文章复制到hive.blog上的打赏收入:381美元,合人民币2724元。

以上综合就是全年的写作收入。虽然总量不多,哪怕平均到每篇日志也不过300元左右,但这倒是超出我的预期,一方面,这固然算作额外的被动收入,另一方面,我本身对网站的收入没有预期——网站本身的直接投入只需每年200元左右即可维持(域名费和主机费)。

既然没有直接广告,也不建收费群或实际收费阅读等,那我图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我写作的本身只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就是为了随便写写,和这个世界对话,提升自己的认知,单这个收获就已经远超其它物质方面带给我的收获了。

同时,一次写作,无数次分享,偶尔还能帮助到其他读者朋友——也结识到有趣的读者朋友并指点帮助到我,那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希望我的答复满足了好奇的网友们。

我眼中的财富自由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

很多人谈论财富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这件事,昨天晚上不知怎么的,我的某个微信群里一群极客也讨论起这个话题了。

我大概看了一眼,有人引用学术调查标准(号称西南财大家庭财富调查工作组的思路),有人使用小某书上的标准,从三千万人民币到几个小目标不等。

某乎上还有“想问一下净资产1500万在中国家庭中能不能排前百分之十?”的问题。结合西南财大《CHFS2019》报告,招行《2023私人财富报告》,胡润《中国财富报告》以及一些其它的数据算出来:

2023年前1%资产大概是1210万元左右,前1%可投资资产是700万元,前1%年收入大概是60万元左右。

上述问题中有答主提到:有钱人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但大概率有钱人的有钱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我的感觉是某乎和小某书或许用户群整体水平“比较高”,所以财富自由的期望门槛值也比较高,毕竟按这些平台的用户所说,人人年入百万。但是别忘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

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身边朋友觉得不赚到一个小目标,是没有资格谈财富自由的,而当下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很满足了。只能说明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人的野心欲望也大,反之亦然。

那么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财富自由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金额门槛。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劳苦百姓也一样过日子,亿万富翁似乎也有很多不自由的。

所以财富自由更是一种生活状态。既然自由,只能说明金钱物质方面不是太被动。非要拿出一个更务实的准则,我觉得是结合当下的银行利率和自己的年收入来计算。

以当下五年的固定存款年利率2.25%来说,假如某人年收入25万——这个收入其实很多人都未必能达到,那么如果有现金(不是没有还完房贷的房产)25/2.25%万,也就是1111万这个数值。

有了上述门槛值后,哪怕只靠一年被动收入利息25万(还不用纳税),TA在金钱上不被动,哪怕不工作也无所谓,我认为TA可以算作财富自由人群:因为TA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选择权。

杭州灵隐寺——春有百花秋有月

而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打败财富自由后的无聊。另外,真有高达1000万以上的现金时,到银行存款时可能会拿到更高的利率,再加上合理的理财,比如购买美元国债,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能获得的收益可以大大高于2.25%的年息。

也许会有人会说要考虑到通胀,事实上,大部分人上班族,靠自己的工资,要超过100万的现金都不容易,所以先达到上述所说的门槛值再考虑其它问题,能获得1000万的人自然有办法对付通胀问题。

我在这里讲的财富自由,其实绝大部分人都实现不了,财富自由是建立在绝大部分人财富不自由的基础上。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重新审视财富自由的本质,它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我们的物质财富不能自由,也许可以适当降低物质欲望和期望值,将生活在精神状态方面过得更加洒脱些。

但我也祝福作为读者的你,早日实现人生财富自由,毕竟还是有全国2%的人净资产超过了1000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日常大量阅读能成为专家吗?

格桑花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想:日常生活中读了很多书就能成为专家吗?这里所谓的读书是指平时的阅读。

我兴趣不多,闲暇时有比较多的时间是阅读,杂七杂八的读了不少书籍,并且我的阅读领域有一定取向,比如关于历史、人文、经济等。

但我认为这种阅读并不能让我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哪怕我在这些领域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别人觉得我“学识渊博”。

相反,我在自己当年的研究领域可能懂得并不那么多,但我可能更认可自己在这方面更像一个“专家”,因为我在这方面系统训练过近十多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会议讨论、文章写作,这些具体的输入和输出,让我在这方面更有信心。

平常的阅读,虽然也让自己的见识增长了不少,甚至偶尔在读到某些文字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奇妙感觉,但是这种偏碎片化的阅读,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最关键的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好像一直看别人骑自行车,但不亲自尝试的话,永远也不会骑。

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籍、文章,它本身的内容观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排除有哗众取宠的内容,四平八稳的内容,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内容,它没有错,但不会吸引读者。甚至今天读这本,明天读那本,可能会得出左右互相矛盾的观点。

这里不是说阅读不好,而是梦里我思考的结论:仅仅泛读类的阅读并不能使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大量阅读只是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必要条件。梦里出现这类问题真累,我猛然醒来后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个梦。

比起看微博、刷视频,阅读经典的书籍,已经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手段,既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闻,还能加深大脑处理系统抽象文字的能力,哪怕是防止老年痴呆,也是有益处的,何况我们未必一定要成为各方面的专家。

阅读之外,我还有一个方法是写作,哪怕随便写写:阅读增加输入,写作练习输出。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来来去去,世间永远愚蠢又邪恶。
—— 伏尔泰

改变对书名的偏见?

起初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人生的智慧》,十分不屑,但凡这种名字很大的书——何况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之类的议题,一般人驾驭不了,哪怕作者是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我也没有信心。而哲学著作本身又很烧脑,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读起来似乎有牵引力一样,吸引着读者不断追求情节的发展。

但我在不同场合下见到过不同的人推荐过这本书,我觉得是时候修正我对本书名的偏见了,正好有朋友让我找此类书籍,于是我找来读了读。

读下来,我倒觉得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内容体系也并不庞大,但我还是很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本书与其叫《人生的智慧》,还不如叫《人生的幸福》,确实有中文翻译本的副标题就是:《如何才能幸福的度过一生》。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能自发产生,也很难在别人那获得。
—— 尚福尔

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没有人喜欢痛苦的人生吧。这自然需要人生的智慧。

于是,叔本华一开始就开宗明义,他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别取决于以下三项不同的内容:

  1. 人是什么 :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2. 人有什么 :即外在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3. 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The-Wisdom-of-Life

人是什么取决于自身。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得于我们自身的幸福,要比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更伟大。

凡事溯本求原,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
—— 歌德

与其求诸于外,不如求诸于己。自身的首要因素是健康。想想不是这样吗?当一个人处于病态不健康时,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唯求健康。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宁可做健康的乞丐,也比做病恹恹的国王快活得多。性情乐观、体格健康、充满活力、温文尔雅、有良知、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地位或财富无法弥补或取代的优势。

发自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一句话,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

物质财富、名声地位,不是不重要——“才华在贫穷面前不堪一击”,而是说它不是幸福最本质的东西,叔本华也认可佩特罗尼乌斯的话“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他甚至清晰地辩解:

幸福的本质在于“人”,那么集中精力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无疑要比一心积累财富更明智, 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我们就应该忽略掉对生活必需品的获取。

财富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过剩”,这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帮助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他们精神思想很贫乏,没有真正的文化或知识,对事物没有客观的兴趣和见地。

叔本华说,我们首先要保证有健康的体魄和自己独特的个性,富足的精神世界,思想平和与内心满足,保持好奇心,探索世界,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做内心认可且擅长的事情。叔本华本人甚至认为唯有作品永垂不朽。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幸福意味着充满活力地做你擅长的事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 斯托拜乌

快乐的来源是什么?

作者叔本华还提出乐趣(快乐)的三种来源。

  1. 生命力,包括饮食、作息、消化和睡眠,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这一类的快乐甚至已成为某种全民娱乐。
  2. 发挥肌力获得的乐趣,有时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譬如走路、跑步、摔跤、跳舞、击剑、骑车等等,有时则在军旅生活或是战事中体现。
  3. 最后是情感,或说是感觉的能力,带给我们的乐趣,譬如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获得的乐趣,或是品鉴诗歌和文化、音乐而来的乐趣,或是学习、冥想、阅读、发明创造、哲学思索等等带来的乐趣,诸如此类。

第一种与生理方面有关,吃喝拉撒。我去全国各地游玩的时候,各大景点基本以小吃为主,既便宜,也能满足大部分人们的快乐需求。

再高级一点的是体育运动,难怪有人以运动为乐,因为它带来了多巴胺的奖赏,也是一种快乐。

至于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观察、思考、感受、学习、冥想、阅读、发明创造、哲学思索,这些活动,一般人并不是很喜欢,因为它不够直觉,不够方便,甚至都是非常消耗脑力的能力,大部分人脑力常常赶不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过剩的体力。庸人天生不具有智力需求,只有生理需求。然而:

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

如何对待独处闲暇?

最反直觉的是,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要求人独处,忙碌的人们通常难以拥有也难以对付闲暇。叔本华说,各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都将不被打扰的闲暇视作最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堪比一个人本身的价值。

幸福存在于闲暇中。
—— 亚里士多德

闲暇是生命存在的花儿,更确切地说,是存在的果实。只有闲暇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

千万不要牺牲自我的内在去换取外在,不要用一个人整个或绝大部分的安宁、闲暇和独立,去换取荣耀、地位、头衔和名气,否则就是最愚蠢的行为。

面对闲暇,副产品是无聊。作者认为:

人类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我再补充一下,当我们足够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我们就接近了另外一端,也就是说免得了痛苦却免不了无聊,反之亦然。实际上,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究其根源,痛苦和无聊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一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是内在的或主观的。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无聊。因此,当下层人们迫于生计而疲于奔命时,换句话说,为摆脱痛苦而挣扎,上层阶级的人们则和无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且时常陷入绝望的鏖战。

再通俗一点来说,物质贫乏的人是穷人,他们不断痛苦劳作,只有痛苦,没有空无聊。与之相反,富人不需要痛苦地劳作,闲暇时间一多,就显得相对空虚无聊了,而这个时候精神世界不富足的话,无聊就开始侵蚀富人的幸福。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纨绔子弟穷奢极欲,通常会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把钱财挥霍一空,败家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原因何在?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空虚无聊。

借助物质方面的刺激带来快感,它没有穷尽。

无所事事,就会躁动不安。

我们一般人因为忙碌,可能体会不到无聊带来的像忙碌一样的痛苦,一生衣食无忧的叔本华应该有感而发,我们观察到财力雄厚的达官贵人们干出的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就是无聊造成的。无论如何,这都告诉我们,精神世界富足有多么重要,否则配不上珍贵的闲暇自由。

如果外在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和内在的、伟大的智力禀赋,这两个特殊的条件恰好凑在一起,刚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可真是最大的幸运。被命运如此眷顾的这个人可以过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免遭人类两大痛苦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的折磨;不用再承受为生存而努力挣扎之苦,也不用忍受长时间的闲暇造成的无聊之感——人生这两种痛苦唯有相互中和,人们才能摆脱困扰。

不要活在别人嘴中?

哪怕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

无聊的人会喜欢无聊的东西,平庸的人只能欣赏俗套,思想复杂的人会对混乱模糊感兴趣,没有头脑的人则会被愚蠢的东西吸引。

哪怕是世人追求的名声,作者也认为:

名声越是晚到,能够持续的时间就越长——“优秀”需要时间来成就。

别太乎别人的评价。拥有伟大的心灵或伟大的头脑,而不仅仅是名声,才是值得的,才是通往幸福的关键。伟大的灵魂或健全的理智,是快乐的根源。

大众的头脑多么空洞浅薄啊,怎么能把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幻想之中呢?别人说你幸福,你就真的幸福了吗?

叔本华本尊怎么样?

叔本华身为一伟大的哲学家,他本身的人生并没有完全按他的哲学理念去施行,即没有完全做到知行合一,他甚至在书中指名点姓近似人身攻击地批评同时代的哲学家黑格尔:

“被一群吹捧他的在校大学生们大肆宣扬,然后在空洞的头脑中产生了虚假的共鸣——他那荒诞不经的语言结构,犹如一个精致的鸟巢,里面的鸟儿早就飞走了;敲开那不出意外早已破败了的结构之门,就会发现其中空空如也!连一丝能让过客驻足的思想痕迹都没有,这样所谓的大名鼎鼎只会令后人发噱。”

叔本华甚至因为有一回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裁缝在他的房间门外边对朋友讲话,惹得他动火,把她扔下楼去,造成终身伤残。

从叔本华经常在上等菜馆里吃得很好这一细节,推断出他家境不错——父亲是一大商人、母亲为一出身贵族的文艺青年,衣食无忧的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更像是个自由撰稿人,且作品在生时也不怎么畅销。但他长时间的哲学思考在两百多年后的我看来,依然带给我思想上的强烈震撼,比如他在两百多前讨论人的个性之重要性时曾说:

最廉价的骄傲是民族骄傲,也就是所谓的“民族自豪感”——如果一个人号称为他的国家或民族自豪,那只能说明他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否则也不会抓着那些千百万人共有的东西引以为荣了。

后来德国的纳粹和对犹太人的屠杀与过于排他的民族自豪感不无关系。

虽然叔本华作为一个自然人来讲,他有着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和一常人无异,但他在哲学上关于人生的智慧、幸福,在两百多年前就替我们思考过很多的大问题,令我想起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也许有人会说,叔本华老爷子说的不就是现在人们喝腻了的心灵鸡汤吗?如果非要这样说,我觉得叔本华这碗哲学味的心灵鸡汤,也熬了两百多年,早已熬成高汤了,多少比现在化学速成的鸡汤更有营养、更有味道。

人生苦短,不可浪掷虚度,应该物尽其用地好好享受生活的馈赠。

The-Wisdom-of-Life-Digest

一就一寻,李嘉诚办公室对联大有文章

华人首富李嘉诚办公室有一幅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李嘉诚办公室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我初读觉得有意境,后来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得知这对联由左宗棠所作(也有说法是姚元之所作),但似乎和首富办公室的对联有所区别: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上联一样,但下联中,左氏原为“就平处坐”,李氏的为“寻平处住“。

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好多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差别,难道李嘉诚办公室的对联还能有错?

听说在江苏无锡梅园有左宗棠的原始对联,朋友帮我亲自去梅园查看,拍照为证,左宗棠的原作对联确实是: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无锡梅园-对联-上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无锡梅园-对联-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看来原作确实为“就平处坐”,但李嘉诚办公室的对联却是“寻平处住”,“请就坐”与“寻住处”,这是为什么?

无锡梅园-对联-下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好奇心驱动,我做了一番搜索,才发现原来这里大有文章

1852年前某时,40岁左右的左宗棠为无锡梅园题联一幅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晚清书画巨匠赵之谦和都转盐运使王小初交厚,1879年受后者之命,书一联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向高处立拣平处坐往稳处行

这一改写内容上不算成功,但歪打正着,书画家赵之谦的这幅字在市场上已经市值100万了。

后来民国年间,满族画家溥僴改写一版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此改写版本被李嘉诚选用,首富的影响力使之大为流行

当然,民间也有衍生版本(甚至有说法说不知最初版本和作者),例如陕西咸阳三原城隍庙前有一个改写联如下: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

这种民间版本的影响力自然小多了。

对比之下,我喜欢最初的左宗棠原作版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更何况,李首富喜欢的“寻”字本身有主动搜寻的意思,寻觅一安身立命之住处,而左宗棠的“就”字更随性一些,有个地方将就坐一下即可,更适合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吧。

你喜欢哪个版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