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茅房
比“信息茧房”更臭气熏天的,被我称为“信息茅房”——人们只管自己拉、不管擦,而且也不关心别人拉的什么。结果到头来,大家只是把自己想要拉的屎都扔进茅坑里,压根儿没人看、没人交流、没人互动、甚至连看到红点提醒都只会觉得“哇今天又有人拉屎了”——这种群我还真有一个。
疫情封控那段时间,家里长辈耐不住封控的寂寞,搞了一个(更大的)家庭群,把什么远房亲戚都灌进来了。因为来自不同城市,所以这个家庭群一开始以分享自己所在小区的“封控政策”作为话题,聊得热火朝天。当封控开始变得麻木时,2022年爆发乌克兰战争,话题终于被引导了政治上,从俄乌战争、聊到中美关系,大家长们就算没有黄汤下肚也能夸夸其谈高瞻远瞩。
中老年键政总是带有强烈的“过来人”色彩,因为家族群里有体质内的、也有皇城根儿下的、也有天高皇帝远的,所以键政最刺激的也是最受人追捧的就是“听床消息”——我也很好奇,这些听床消息到底是从哪里来了。这些消息都非常巧妙,伪装成另一个聊天群的截图,或是群消息合并转发——截图往往是那种大号字体的界面,极度符合老干部作风;批量转发的消息会更有迷惑性,像是已经在其他群讨论和公开过的消息,再转手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有理有据”的错觉。但是你们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逻辑Bug吗?群消息合并转发的时候其实是没办法转发语音的,所以一旦涉及到合并转发总是大量的文字描述——就像是老干部为了公布消息都突然开始用大段文字输入,而截图里面往往会用老干部的语音转化成文字以表示这是老干部亲口说的,老干部还真他妈割裂。
白纸运动那阵子,因为群里有皇城根儿下的长辈,他们对这件事只字不提,被问到也是表示并没看到消息。而天高皇帝远的长辈呢,就爱聊些直击皇都的“阴谋论”,结果群被炸了。
第二次建群,皇城根儿下的长辈明确要求以后不能再键政,天高皇帝远的长辈倒也知趣,正值疫情解封,很多人陆续被“集体免疫”,群里的长辈也多少有些紧张,担心老年人会不会真的如那些H5页面所说的死亡率极高。所以那段时间开始,关于疫情防控、养生调理、治愈新冠的内容就成了主流。
在这些信息里面,有一条最最长情的,甚至今天还出现过一次的信息,是“越南新冠病毒至今零死亡率,有关国际人士已经获取越南的超级国家秘方”。之所以说它长情,是因为这条消息最早出现在2021年,当时传播这条谣言的台东新北市的女子还被警方侦办(所以你如果有幸遇到这条大便,你会发现它是繁体字内容)。也就是说,这条消息或许真的是从有台湾亲戚的群组里流传出来,经过这么多年还在中老年的世界里熠熠生辉,可见“他们是有多强烈的死亡焦虑”。
我为什么会提到“死亡焦虑”,是因为我再度研究起家庭群时,我才意识到一个逐渐的变化——我在《全民智没体》里也提到过这个可爱的家庭群,从一开始的键政到现在的“震惊家里有这个的赶紧扔掉”,他们在被默默地驯化成一个食物链底层的单一物种。当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只有发布没有回应成为绝境,这种充满绝境的社交群,俨然变成了“信息茅房”,那他们为什么还在坚持,日复一日地转发未经证实、危言耸听、甚至是早就已经被辟谣过的消息?
我分析了近半年的消息,做了以下奇怪的汇总分析:
类别 | (统计)数目 | 特征 | (包含)数目 |
医疗养生 | 38 | 与长寿相关 | 12 |
社会事件 | 28 | 涉及AI人像冒充真人 | 3 |
亲子(孙子) | 8 | 原视频被举报删除 | 9 |
文艺 | 5 | ||
自然 | 4 | ||
政治 | 2 | ||
财经 | 1 | ||
幽默 | 1 | ||
总计 | 87 |
其中,社会事件是原视频被举报下架最严重的,特别是标题带有“事关你我”字眼的,几乎清一色被下架。医疗养生的话题最多,而且都和老年性疾病有关,例如阿尔兹海默症、癌症有关。其中几个比较有趣的,是一个用AI制作的年轻男孩的视频,讲述他的成长史,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最后因为意外去世,落脚点竟然是在“无常”。
这些消息看上去很杂乱,但是里面全有一个支撑他们“坚持转发”的底层代码——“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保佑大家健健康康”。医疗养生的内容里,无论是文字、标题、还是视频内容的开场结尾,几乎都有这样类似的“转发话术”,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其实内容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长辈觉得这句话才是核心,所以想要通过转发的方式传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关心?
没有回应的社交便有了第二条出路——独角戏。当他在这个皮囊里自我感动、黑箱操作一番后,只要他得到了满足,否则这个行为会因为没有回应而变得没有意义。它的存在,就好比是豆瓣标注系统,将一本书标注为想读,让后通过广播公之于众的时候,这本书读没读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已经让别人知道“原来你想读这本书,你是一个多有品味的人啊”(请勿对号入座,我没有说所有人)。
于是这个家庭群就变成了一面镜子,他们在前面跳舞,无所谓观众,因为下一个人也会转发同样性质的内容,不说一句,但表达的是我是在关心你——别忽略一个重要的可能性,这个人不可能仅仅只有这样一个信息茅房,或许他有十个上百个,他的消息都是转发的,那些还没有变成茅坑的群,还有最初的互动,还能给他自我欺骗的回应。
这就是我说的“死亡焦虑”,这些长辈不是在恐惧死亡本身,而是恐惧自己的存在越来越弱,弱到没人再记得他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存在感”,不仅仅是这些长辈,我们也一样。看不同的书、综艺、电视剧,买不同的衣服、体验不同的服务,就是为了追求重复生命中的“新奇”,以体验不同从而证明存在。有的人甚至会去追求更加强烈的冲突感,竞技、极限运动、约炮、争吵……性欲、痛觉、甚至是心理层面的苦痛,都是一种证明活着的证据。当这股生命力开始消散,他们会被更强的生命力所吸引——理性会被Drama吸引、冷漠会被热情吸引、M会被S吸引……甚至是一些年老的长辈,会开始对幼童产生性欲上的渴望(联动一下《性癖纵横观》,这就是“生”这个坐标轴的例子)。我们陷入越深的低谷,就需要站在越高的高峰将我们给拽出来,直到生命会像平缓的、不再来回波动的心电图一样趋于平稳。生命力进入到了某种“平衡状态”,就是剧本创作里所谓的“静止=死亡”。
长辈每天转发不经验证的消息到信息茅房里,就像是深秋的暮蝉一样,在发出最后微弱的还可以被人听见的叫声。按道理来说,我这里应该自我反省,是不是应该跟这些长辈互动,好让他们获得“存在感”。我有过,但我不是对付不了这些长辈,而是我对抗不了冬去春来的法则。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妄图追求外部冲突以获得生命力,还有一些努力追求岁月静好的人,他们希望自己活在一个平稳的世界里——但这些生命力去了哪里呢?那就形成了“黑箱”,在内心全力以赴地演着一场又一场的独角戏。
需要补充的是,“静止=死亡”的生活没有对错,这是一种选择,安稳和熟悉会给人十足的安全感,它当然是好事。只是我需要更强烈的存在感,才决定从这样枯燥的剧本里走出来,仅此而已。
写到这里,才发现这是不仅是一篇“文不对题”的内容,而且还是将我以前写过的内容铺成知识地图的Callback。